高中历史-义和团运动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PPT课件

【高中历史】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PPT课件
②目的:企图控制利用义和团,进而削弱义和 团,最终消灭义和团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运动打乱列强瓜分计划,威胁其在华 1、原因: 利益;清政府镇压不力
2、时间、国家: 1900、6,英法俄、德奥意、美日 3、各派力量反映 八国 义和团
侵犯北京 侵犯天津 再犯北京
①包围西什库教堂 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清政府
灭洋
局限:盲目排外
此次义和团民众之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 遍,其众不下十数万,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处处 皆是,同声与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 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
思考:清政府对义和团有剿灭改为招抚的 原因是什么? 原因:
①义和团势力迅速壮大,难以镇压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义和团运动
原 因
清政府态度

志: 1898,赵三多,冠县起义
号: 扶清灭洋 直隶 京津
兴起 首发地: 山东
口 发展: 山东
高潮:抗击八国联军 失败 结果:
主观:农民阶级局限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 D)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 根本原因: 19世纪末,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直接原因力猖獗; ②帝国主义激烈争夺地; ③德国强占胶洲湾的刺激
如何评价“扶清灭洋”口号?
扶清
积极:①有利于争取官军 ②“扶中国,保中国” 消极: 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积极: 能够动员群众参加反帝斗争 具有爱国性 质,反映当 时帝国主义 和中华民族 矛盾成为最 主要矛盾
6、(98高考)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 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D) 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 B、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 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46高中历史课件_义和团运动

146高中历史课件_义和团运动

材料三:

义和团建立组织,叫做‚安炉‛。安炉时,先由
大师兄口授戒条,教给‚降神‛的咒语,……炉
房里供奉:‚天地三界十方万灵‛、‚协天大
帝‛、‚真武大帝‛等神牌,终日香烟缭
绕,……门前挂着‚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大旗。


拳众讳言‚洋‛,洋灯称亮灯,洋布称宽油布
丰泰照相馆


‚大毛子‛、‚二毛子‛、‚三毛子‛


命令皇族载勋、刚毅统率在京的义和团。 同时对外国宣战。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山东
北京
山 北京

天津 廊坊 天津

直隶
直 隶隶
直 运 西
冠县
大沽


河 黄 河 南 河 济南 山
东 胶州湾


山东
江 苏
北京
天津

义和团的组织形式




没有统一的组织或严密的领导 机构,也没有为全体服从公认 的领导人。 各地义和团始终分属于各坛口 或拳厂(基层组织),由大师 兄、二师兄带领。 总坛首领为‚老师‛、‚老祖 师‛。 各坛口供奉牌位,为信仰的 ‚神灵‛和敬仰的人物。
材料二:

俄而拳众蜂拥至,人数约在三四千以外,前行者 八人,自称八仙,……甲曰:‚吾乃汉钟离大仙 是也‛,乙继声曰:‚吾乃张果老大仙是 也。‛……拐仙并摇兀作跛势,仙姑则扭捏为妇 人态,……(某拳民)突挺身起立,颐颏颤动, 两手飞舞作势,……作语曰:‚吾乃关圣。‛此 语一出,座中咸战栗失色,堂上堂下,悉匍匐伏 地,叩头如捣蒜,口中齐声高呼:‚请大圣回 驾。‛……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一、义和团运动的背景

高中历史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化课件

高中历史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化课件

典型例题: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 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 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 明列强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②已放弃灭 亡中国的企图③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 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C
(4)失败原因:
主观上:①是自发的群众性活动,没有先进的 阶级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 ②行动上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 ③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只凭“传单一出,千人 立聚”; ④利用迷信手段,具有浓厚的封建落后性;
⑤对封建统治认识不清,表现了农民阶级的局 限性。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强大。
1901年的《辛丑条约》的内容
赔:赔偿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
划: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拆:拆除北京至大沽炮台, 驻兵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惩:惩办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组织和参加反帝活动 改: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修:修订商约。 特别提醒: 《辛丑条约》没有开放通商口岸和割地
③太平天国运动有统一的领导组织,有斗争纲领;义和 团运动无统一组织领导和纲领。
④太平天国主张绝对平均主义,后期曾要求学习西方资 本主义;义和团运动一味盲目排外。 ⑤太平天国运动建立政权,斗争时间长;义和团运动未 建政权,斗争时间短。 认识:⑴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两个运动沉重 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到了防止中国殖民 地化的作用。⑵由于农民是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 力的代表,没有先进理论指导,不可能提出反映历史 发展规律的正确主张。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义和团运动背景: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 前严重。 评价:中国农民阶级因为自身的落后性和革 命性,对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缺乏正确的认 识,所以他们走的是“扶清灭洋”暴力斗争的道 路。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知识点题库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知识点题库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知识点题库单选题1、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爆发,并迅速发展到直隶,在进入京津地区以后,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强烈反响。

在长城内外、黄河中下游、长江两岸、两广、西北和西南的边远地区,都有反帝活动与义和团相呼应。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民主革命思潮的广泛传播B.中西方之间矛盾十分尖锐C.反帝反封建顺应时代潮流D.中国社会矛盾已趋于汇流答案:B解析:义和团运动在全国范围内都引起强烈反响,说明当时中西方之间的矛盾尖锐,义和团得到民众的支持,B项正确;义和团宣扬的不是民主革命思想,所以支持义和团并不能说明民主革命思潮的广泛传播,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反帝,没有体现反封建,排除C项;“矛盾趋于汇流”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

故选B项。

2、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中重点介绍了英、法、美等国的社会风情、政治制度、工艺制造、机械生产、对外贸易和西洋各国相互关系等。

林则徐编译这本书的目的在于A.了解西方列强国情B.改革传统政治体制C.维护中国司法主权D.学习西方以求自强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四洲志》重点介绍了英法美等国的社会风情、政治制度、工艺制造等情况,这是为了让当时的人们了解西方的情况,A项正确;林则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他主持编译该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排除B项;题干中《四洲志》涉及多个领域的内容,并非只是为了维护司法主权,排除C项;材料没有过多的强调西方怎么强大或中国应该学习西方以达到自强的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选A项。

小提示:3、谭嗣同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他的父亲谭继洵是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

但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面临被砍头的命运时,作为封疆大吏的父亲没有为他求情,却为儿子写下一副挽联:“谣风遍万国九州,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

”据此分析最恰当的是A.民族危机加速思想启蒙B.晚清政府高官思想保守C.维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D.政治黑暗是变法的败因答案:B解析:材料“但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面临被砍头的命运时,作为封疆大吏的父亲没有为他求情”“谣风遍万国九州,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体现了谭继洵认为维新变法在当时招致一片骂声,在后世能否沉冤得雪也未可知,由此可见作为总督巡抚的谭继洵并不认可儿子谭嗣同的变法行为,说明晚清政府高官思想保守,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危机和思想启蒙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群众对维新变法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强调维新变法失败后晚清高官的态度,没有体现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故得不出“政治黑暗是变法的败因”,排除D项。

高中历史练习题含答案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高中历史练习题含答案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八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单项选择题1.“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仨月遍地红”,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是A.山东富有革命传统B.清朝的腐朽统治C.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山东D.贪官恶霸横行乡里2.揭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义和拳改为义和团B.平原义和拳取得平原大捷C.冠县义和拳攻打教堂D.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3.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正确的是①“扶清”使义和团易放松对清朝统治者的警觉②具有反帝爱国性质③“灭洋”带有笼统排外色彩④是阶级矛盾从属于民族矛盾的体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的主要目的是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B.控制和利用义和团C.联合义和团抗击外国侵略D.阴谋削弱义和团5.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B.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C.清政府严禁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6.《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拆毁北京至大沽之间炮台,外国列强的主要目的在于A.削弱中国军队的力量B.摧毁中国反帝行动C.控制中国的京津地区D.干涉中国内政外交7.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A.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E.农民自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C.农民自觉的反侵略运动D.农民自觉的反封建的运动8.帝国主义未能完全瓜分中国的最主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B.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势力的矛盾C.义和团运动的沉重打击D.军事力量不足9.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A.总理衙门的设立B.《辛丑条约》的签订。

高中历史义和团运动总结专题辅导

高中历史义和团运动总结专题辅导

义和团运动总结1.义和团概况(1)原名:义和拳(2)地区:山东、河南、直隶(3)性质:民间秘密组织(4)活动方式:练习拳棒、传授武术,散布传单等形式,进行反清活动。

(5)人员组成:主要是贫苦农民,还有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小商贩和运输工人等。

(6)主要斗争对象和口号:帝国主义、“扶清灭洋”。

2.义和团运动兴起、发展、结局(1)兴起:1898年,冠县赵三多竖起“扶清灭洋”大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2)进入京津:①l900年夏,义和团发展到京津地区;②清政府改用“招抚”方法,默许义和团为合法民团,义和团涌入京津。

(3)抗击八国联军:廊坊狙击战、天津保卫战。

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

(4)失败: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命令清军对义和团进行残酷镇压。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3.八国联军侵华(1)时间:1900年夏(2)八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3)暴行:分区占领,公开抢劫,屠杀无辜,奸淫妇女。

(4)特点:这次战争是以直接消灭中国人民革命力量为主要目标,显示了帝国主义反动的本性。

4.《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1)时间:l901年(2)国家: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等国(3)内容: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4)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高中历史】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PPT课件4

【高中历史】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PPT课件4

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不同点:
太平天国运动 背景 鸦片战争后国内阶 级矛盾激化 义和团运动 19世纪末民族 危机严重
斗争矛头
组织形式
清政府
帝国主义
没有 1年,3省,未 建立政权 盲目排外
有统一组织、领导 和革命纲领 规模 14年,18省,建立 政权 对西方态度 向西方学习
课堂小结
在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帝国主义与中 华民族的矛盾空前尖锐。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 东、“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八国联军发动 侵华战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等,都 是这一主要矛盾的反映。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 联合绞杀,也由于本身的历史局限性,义和团 运动最后失败了,但是它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形势图
义和团和清军围攻 使馆和教堂
北京
廊坊 1900.6

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 直 顽强阻击八国联军
天津 大沽
张德成、曹福田和聂士成 在天津抵抗八国联军

隶 运
1900年6月罗荣光 海 在大沽炮台为国捐驱
西 河 黄
平原 济南 山

东 胶州湾


河 南
江 苏
被 联 军 轰 毁 的 北 京 民 房 和 正 阳 门
3、口号:“扶清灭洋”
资料:
一、最恨和约,误国误民。上行下效,民 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 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 挑铁路,把线砍,旋在毁坏大轮船。大法国, 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二、义和团揭贴所说:“先拆电线杆,

高中历史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上)素材 人教版

高中历史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上)素材 人教版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上)1.山东——义和团的故乡(1)2.义和团运动具有广泛的世界性意义。

但是,它的政治发展完全受中国国内政治趋向的影响,不过,归根结底,义和团运动的确是一次地区性的运动。

除1900年夏天在诸如山西、内蒙和东北等地方出现过一些由官府支持的义和拳"团练"这种特殊情况外,该运动实质上仅限于华北平原的山东和直隶部分。

在探讨其他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看一下这个地区,尤其是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山东省的地理、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情况。

华北平原19世纪末,一位美国传教士医生描述了他到义和团运动中心地区的旅行:我们现在穿过一片平原,那里的人口照样稠密。

大约每隔一英里就有一个村庄,村里有土坯房,屋顶用麦秸或芦苇盖成。

这些村庄大都有久经风雨的土围墙,有的甚至还有门楼和笨重的大门。

村里有树,但旷野上却根本没有任何树木或灌木,每一寸可利用的土地上都种着谷物。

这些沉闷的现象令我很想家。

到处都是肮脏的、行将坍塌的土坯房,一些过年时糊的褪了色的红对联依然残缺不全地留在破败的门洞上满乐道:《中国人的现在与未来:医学、政治和社会》(费城:戴维斯出版社,1891年版),第40页。

满乐道那时经过的地方是山东平原县。

在一个刚到中国的西方人的偏见与厌恶背后,我们还可以看到华北平原的一些最重要的特点:平坦的土地、以粮为主的农业、稠密的人口和贫穷的村庄。

这里是浩荡的黄河与一些发源于山西边界太行山脉并注入渤海湾的小河所形成的冲积平原。

放眼望去,周围数百英里一马平川。

从黄河离开山西境内流入豫北平原到入海口,其中距离有550公里之多,而其落差仅为100米,每公里不足20厘米。

这条世界上最混浊的河流,淤泥含量达25%。

上千年的沉积孕育了肥沃的土地,使得该地区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

但是,如此平坦的平原,使得排水成为一个相当大的问题;哪个地方的水不能被轻易地排走,哪个地方的土壤就会盐碱化,庄稼就要稀疏天野元之助:《山东农业经济论》(大连,1936年版),第2-6页。

高中历史义和团运动

高中历史义和团运动

高中历史义和团运动(考试总分:20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50 小题,共计 200 分)1、(4分)义和团运动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但其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A.完成了反帝的任务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状况C.打破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D.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2、(4分)在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一直在内忧外患中寻找着强国御辱之道。

其中农民阶级发起的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起的有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从社会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B.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的高潮C.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D.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3、(4分)晚清朝臣和士大夫联名上书反对议和说: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

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据此可知,这些反对者()A.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B.天朝上国的观念根深蒂固C.对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D.顽固地坚守传统政治体制4、(4分)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

可见当时()A.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C.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D.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5、(4分)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山东兴起的原因有()①在甲午战争中山东受害最深②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山东开始③义和拳在山东比较活跃④外国教会势力在山东活动猖獗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6、(4分)著名的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

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1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冠县起义和"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

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慈禧太后的安抚政策。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八国联军的侵略暴行。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

2 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爆发的背景,使学生认识到义和团运动是在民 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历史条件下爆发的,是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进一步发展 的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伟大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通过评价 义和团运动,使学生认识到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加速了清政权的灭亡,促进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发展,震撼了全世界;同 时,也说明旧式的农民战争抵挡不住帝国主义的侵略,无法阻止中国在半 殖民地的境况中沉沦下去;通过学习《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 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3 通过学习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建议教材地位分析 19 世纪末,由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严重,农民阶级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它挫败了帝国主义列 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辛丑条约》 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重点分析 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本 课重点。

19 世纪末,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的危急形势下,中华民族面临生 死存亡的严重抉择。

义和团这时提出来扶清灭洋口号,这是当时中国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 民族矛盾尖锐的集中反映,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因而能吸引和动员广大 人民群众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行勇猛的冲击。

高中历史必修一 太平天国与义和团

高中历史必修一 太平天国与义和团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 年 月 日洪秀全在 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 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 建号“太平天国” 建号“太平天国天王永安 1851年9月,攻占 ” 年 月 洪秀全称“ ”,起义 洪秀全称“天王” 军称“太平军 军称永安, ”。 “太平军” 永安, 中平 初建政权。 初建政权。
金田起义 到永安建制
天兄代言人) 八千岁(天兄代言人) 五千岁
•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激化 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激化
• 2.从金田起义到永安建制: .从金田起义到永安建制: • 3.定都天京:1853年 .定都天京: 年 • 4.太平天国的北伐和西征: .太平天国的北伐和西征:
局限: 局限: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与《资政新篇》?
社会发展趋势: 社会发展趋势 建立绝对平等的理想社会,属于封建主义范畴( 建立绝对平等的理想社会,属于封建主义范畴(《天》)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新》) •群众基础: 农民 (《天》) 无群众基础(《新》) 群众基础: 无群众基础( 群众基础 反映的时代特点: 反映的时代特点: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 (《天》)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新》) • 两者都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是太平天国不同时期 两者都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提出的振兴太平天国的方案, 提出的振兴太平天国的方案,两者都主张反封建
试一试:你怎样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试一试:你怎样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性质: 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1、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2、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沉重打击 了中外反动势力 3、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 早探索

高中历史中国的事变运动与起义汇总

高中历史中国的事变运动与起义汇总

01太平天国的运动(19世纪五六年代的一场农民起义):A太平天国进军路线:金田➡永安➡武汉➡南京B过程:1851年洪秀全在桂平金田起义➡1856内讧➡1864年失败(以天京陷落为标志)C策略①北伐:要推翻清朝统治(孤军奋战──失败)②东征:断绝清政府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实力。

(胜利)③西征:巩固革命大本营。

(胜利)D思想①太平天国定都以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想建立“无处不均,无年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②后期洪仁干编写了《资政新篇》───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战争环境,无法实行。

但带有发展资本主义的先进性。

注:①1856年秋是太平天国极盛时期,其主要原因不包括“顺应历史潮流”因为当时的潮流是资本主义。

②《资政新篇》的提出说明了近代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的社会主张。

③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斗争相比,在反封建斗争方面最突出的一点。

④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最主要是其制定了比较完整革命纲领,而不是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

⑤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体现的时代特点有:被中外联合绞杀;《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02义和团运动(1898年兴起):①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意义是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②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后,继续保存清政府的根本原因是:义和团运动显示出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是:这次是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直接目的。

03戊戌变法(1898年6月):①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了《定国是诏》开始了变法,百日维新以《中外纪闻》的创办为标志。

②反映资产阶级维新派实施的政治纲要著作是《应诏统筹全局折》③使维新动动思想发展成胶粘爱国救亡运动的政治大事件是“公车上书”事件④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区别在于:改革政治制度;共同点在于:都提倡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⑤与早期的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的特点在于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高中历史:1840-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高中历史:1840-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高中历史:1840-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

(1)广州三元里抗英(1841年)
地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2)左宗棠收复新疆(1878年)
经过:①消灭阿古柏侵略势力②曾纪泽谈判从沙俄收回伊犁③新疆建省
(3)黄海海战和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1895年)
(4)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1898-1900年)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中国军民抗御外敌,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义和团运动哪些特点?
①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②以神道为武器,有浓厚迷信色彩
③具有盲目排外色彩④爱国与扶清没有明确区分等
第1页共1页。

(新教材)2022年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教案: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含解析)

(新教材)2022年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教案: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含解析)
探究点二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史料一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干,只因鬼子止住天。……神出洞,仙下山,附着人体把拳玩。——《山东义和团调查资料选编》
史料二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
——《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
(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的强大与共同镇压。
5.性质: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
6.评价
(1)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加速其灭亡。
(2)存在盲目的排外思想和行为,无法阻止中国在半殖民地的深渊沉沦。
[知识拓展]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1)“灭洋”,说明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触及了时代救亡的主题,但也带有盲目排外的色彩。
思考:(1)从史料一分析,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体现了什么特点?
(2)史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怎样认识其影响?
[信息解读](1)“只因鬼子闹中原”说明了兴起原因;“只因鬼子止住天”等体现了迷信色彩。
(2)注意史料分析:“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一根火柴”都是洋货,因此被杀,体现盲目排外、落后和残暴。
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作的贡献
①政治上:维新思想在政治上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②经济上: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思想文化上:促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敢于放眼世界,追求新思想,特别是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等学说的进一步传播,起到了巨大的启蒙作用。
二、义和团运动
1.原因
(1)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即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浅谈义和团运动

浅谈义和团运动

浅谈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高中历史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义和团运动是近代史上的民族解放运动,但却不是具有反封建性质的运动,而义和团运动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却激励了中国人民反帝的决心,因此从这一角度分析,义和团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是具有一定贡献作用的,本文中笔者将分享以下关于“义和团运动”的学习心得体会。

“义和团运动”是近代史中比较特殊的一次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虽然具有反帝爱国性质,但却不是反封建的运动,这种矛盾性与复杂性的集中,使得义和团运动虽然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但是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讨论却从未停止,因此在高中历史“义和团运动”章节学习中,有必要对这一章节知识细化讨论分析。

1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义和团”原称“义和拳”,是长期流行于山东、直隶地区的民间秘密结社,虽然名为“拳”,实则具有“教”的性质。

而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由于胶州湾等地区被德国占领,外国教会在山东的发展扩张,引发了诸多外国教会民教涉讼事件,并引发了群众的不满,群众对外国教会的积恨,使得各地反教斗争接踵而至。

而在1898年开始,华北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旱灾,民众生活更加艰辛,此时“义和团”便借天灾之名,宣说是洋人教会惹怒了天神,因此驱逐洋人是缓解旱灾的关键,这吸引了民众的参与,同时也成为义和团发展的诱因。

同年10月,以山东冠为首,并联合直隶省多个县城,聚众烧毁红桃园教堂促进了义和团运动发展,同时义和团与山东、直隶两省毗邻地区的反教信徒连成一片,迅速掀起了反侵略斗争的高潮,而清政府对此采用的是诏安收抚的方法,这也使得义和团发展壮大。

2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过程在义和团“反清复明”口号与“扶清灭洋”口号的转变,与助清运动的多次成功,也使得义和团的声势不断壮大,因此在义和团的发展过程中,是具有明显爱国反侵略性质的。

而随着义和团的壮大发展,清政府对此感到了恐惧,因此也从最开始的“抚”准变为“剿”,这在1899年袁世凯上任后后,表现的最为突出,清政府对义和团成员的大肆屠杀,使得义和团发展受到了重创。

三精考点之高中历史必修1考点汇系列:考点4-1 鸦片战争 含解析 精品

三精考点之高中历史必修1考点汇系列:考点4-1 鸦片战争 含解析 精品

精讲考点汇总表【原题再现】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

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答案】D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1.原因:(1)国际: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2)国内: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兼并严重,清朝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导火线: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

2.过程:(1)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2)地点:东南沿海(3)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3.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的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4.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拒绝。

2.经过:(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

(2)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进逼天津。

(3)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

3.结果:(1)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_内地_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2)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高中历史考点汇系列:考点五四运动

高中历史考点汇系列:考点五四运动

精讲考点汇总表题号考点难度星级命题可能13鸦片战争★★★★○○○○○15义和团运动★★★○○○17五四运动★★★○○○19马克思主义★★★○○○21十月革命★★★○○○24世纪之交世界格局★★★★○○○○【原题再现】“……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

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

……气旋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

”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是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反映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答案】C五四运动★★★○○○一、关于五四运动的若干内容(一)、背景1.日本加快侵华: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美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快侵华步伐. ②1915年,日本公使向袁世凯政府递交“二十一条"。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①中国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希望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②欧美列强将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二)、经过1.爆发:1919年5月4日,从北京开始。

2.发展:在学生爱国运动的影响下,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运动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三罢"斗争把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3.结果:斗争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北京政府罢免了陆宗舆、章宗祥、曹汝霖的职务,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三)、意义(五四精神)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侵略的爱国运动,也是一场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间1840年—1919年1919年—1949年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反帝反封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目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群众基础缺乏雄厚指导思想旧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果失败成功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阅读以下歌谣: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问:1. 这首歌谣反映出了义和团什么样的斗争思想? 2.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最突出的是什么矛盾?
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1. 八军的主要战役 八国联军为何要发动侵华 廊坊之战、老龙头车站之战、紫竹林之战、东交民巷西什 战争?
库教堂之战 3.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1900年)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4. 八国联军的暴行
A. 时间: 1900年6月 B. 国家: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奥匈帝国)
1.时间: 1901年 使清政府进一 步成为帝国主 不平等条约 2.性质:①清政府赔款白银 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 义的帮凶。 3.内容:作保;
是列强对中国空前 的大规模勒索,加 剧了中国的贫困和 社会经济的凋敝。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使清政府 4.影响: 完全处于 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 外国军队 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 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控制之下, 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积 便于外国 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侵略者直 接派兵镇 压中国人 实际上成为“国中之 民的反帝 国”,是帝国主义策 斗争 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思考:中国是如何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深渊的?
(1)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北京条约》等不平 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3)甲午中国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 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讨论: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1.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 2.暴露了清政府腐朽反动的本质,促 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民主革命思 想的传播奠定的基础。 想一想: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 动的失败表明了什么?
农民阶级不能担负起救国救 民的历史重任。
三、《辛丑条约》
2002.11.18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 战争
1883-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8-1900年…
1900年…
1840 年的香港 天王洪秀全 总理衙门 冯子材 义和团运动 日军旅顺大屠杀
第15课 义和团运动
一、义和团
1.原名: 义和拳 2.地区: 山东、河南、直隶 3.性质: 民间秘密组织 4.活动方式:练习拳棒、传授武术、散布传单等形式,进行 反清活动。 5.人员组成: 主要是贫苦农民,还有手工业者、城市贫民、 小商贩和运输工人等。 6.兴起:1898年,赵三多冠县起义,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 国运动的序幕。 7.主要斗争对象和口号: 帝国主义、“扶清灭洋” 8.在京津地区的发展 9.清政府态度的变化: 剿杀→安抚
课堂小结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以农民为主体 的爱国救亡运动。面对八国联军的侵 略,义和团进行了殊死搏斗,沉重打 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帝 国主义狂妄瓜分中国的企图,同时, 也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义和团的精 神永存,并昭示后人——国难当头, 匹夫有责。
巩固练习
1、义和团的主要成员是 [ A] A.贫苦农民 B.手工业者 C.城市贫民 D.小商贩 2.义和团的口号是 [ C] A. 联清灭洋 B. 反清灭洋 C. 扶清灭洋 D. 反清复明 3. 1900年夏,清政府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的目的 [ D] ①支持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行动 ②打击反对义和团运动的洋务派官僚 ③利用义和团抵抗外国侵略者 ④企图削弱义和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4.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条约是 [ D]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98
想一想: 当时义和团为什么要围攻 外国使馆和西什库教堂?
讨论 :“扶清灭洋”这一口号应怎样理解? “扶清灭洋”口号具有利弊两重性: 此口号的核心是“灭洋”,它反映 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 主要矛盾的客观形势,因而能够对于身 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广大群众起鼓舞和动 员作用。 但这个口号并不科学,“扶清”, 虽然有利于争取官员,却容易让群众放 松对清政府的警惕,说明义和团对清政 府的反动本质缺乏认识,“灭洋”又带 有笼统的排外性质。这也反映了农民阶 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思考:清王朝对义和团政策经历了何种变化? 为什么?
政策变化:剿杀→招抚→剿灭 原因: (1)由于义和团兴后,举起“扶清灭洋”大旗,发展迅速, 声势浩大,清王朝如用武力镇压,势必使义和团运动转变 为反清斗争; (2)当时八国联军正挥师向天津、北京进犯清朝统治岌岌 可危,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作为缓兵之计,先利用义和团 抵抗八国联军侵略,而后再加以控制,待危急情况过后, 再进行剿灭,这就是清王朝”招抚“义和团政策的实质。 根本目的:清朝统治者为维护其自身利益和统治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