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结题报告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结题报告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结题报告第一篇: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结题报告《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结题报告化州市第一中学茂名市级课题课题组一、背景及意义: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

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学科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学科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

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

广东省2006年秋季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可高中学科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高考的惯性思维。

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科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教学的任务,高中学科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

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学科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开展实验研究,探讨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以期达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

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⑴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⑵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

⑶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

《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施》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施》课题结题报告

《学案导学制教学模式在我校的实践与研究》————《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施》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进入21世界,我国的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理念、新思想、新发展的氛围正在形成。

新时期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无疑是中国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

课堂教学是新时期学校实现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重要舞台,也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和进步的源泉。

我们不仅仅是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更要把理论知识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探索有效教育与教学的最佳方案,来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

把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理性地分析课堂教学的新变化,构建真实的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原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的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实施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

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天的成长和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它在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长期以来,国内很多中小学在课堂有效教学方面虽进行了不断的实践探索与研究,但较多学校对教师的“课堂有效教学”仍比较缺乏长效的管理与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很少去反思哪些教学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

同时一方面又由于部分教师自身专业素养较低,教学中缺乏对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变化和提炼,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当前仍有不少教师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新课程的理念,甚至片面地认为:课堂上基础知识越少讲或不讲、设计的探究问题越多、课堂上越热闹、运用的教学于段越多、提供的资料素材越丰富,也就越是新课程下的教学。

也使得相当数量的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

因此,必须自始至终把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作为中小学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3.1对教师效能的研究主要受到两种理论的影响,一种是罗特(Rotter)的控制点理论,另一种是班杜拉(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点反思历史组闫雪琴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点反思课堂教学是师生运用知识资源进行双向交流的民主创新的生成过程。

在这新理念的指导下,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学生成功发展的过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为此,在课堂教学上作了点滴试验。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为了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首先应对教学的有效性作出解释,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

”细化这一概念,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能力上从不会学习到学会学习,从低效学习到高效学习,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目前正在实施的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过程既是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能等同于传统的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知识的吸收效果,而是要关注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它有时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应该说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教育领域中也常有“教无定法”的说法。

但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有一点原则是不变的,即“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全面发展”。

因此,无论我们采取何种形式,运用何种手段,归根结底都要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各种体验中完成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升华。

二.“有效教学”的课堂实践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在所任教的高一年级开展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所用教材为人教版必修Ⅰ(政治史)和必修Ⅱ(经济史)。

一年多的实践中,始终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遵循高中生的认知规律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随 着 我 国 经 济 的不 断 发 展 。教 育 改 革 也 在 如 火 如 荼 的 进行 。相较 于 以往 的教育模 式 ,新课改 无疑 是一 缕芬 芳 ,
为 传 统 的 教 育 模 式 注 入 新 的 活 力 ,为 课 堂 带 来 了 生 机 。 新
课 改 下 的课 堂 .不 再 是 以往 老 师 的独 角 戏 ,而 是 充 满 激 情 、 生 命 力 的 课 堂 。 随 之 而 来 的 是 老 师 教 育 的 重 心 偏 离 ,现 在 的 课 堂 由 以往 的教 育 教 学 转 向 了学 生 自主 学 习 能 力 的 培养 。 对 于 高 中 枯 燥 的 历 史 课 堂 来 说 怎 样 提 高 课 堂 的 有 效 性 ,符 合 课 改 的 趋 势 是 一 个 急 需 解 决 的 问题 。 本 文 对 于 在 新 课 改 下 历 史 课 程 如何 进 行 有 效 性 学 习展 开 了讨 论 。
课 堂 中 .无 论 是 学 习 者还 是 讲 授 者 都 体 现 了 各 自的 生 命 价
值 ,而 目标 和 内 容 就 是对 这 一 价 值 的 具 体 体 现 。 教 学 目标 具 有 激 励 、 调 控 、评 价 、导 向 的作 用 ,是 教 学 能 够 顺 利 进 行 的 保 证 。 所 以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要 事 先 制 定 好 教 学 目标 和 内 容 . 以免 出 现 教 学 混 乱 没 有 重 点 的 现 象 ,这 会 影 响 教 学 的 有 效 性 .所 以为 了 让 课 堂 更 加 到 位 、准 确 , 就 应 该 拟 定 好 教 学 目标 及 内 容 ,做 到 有 目 的地 去 实 施 。
历 史 课 堂 开 设 的 目的 就 是 让 人 们 在 学 习 历 史 中 ,通 过 对 历 史 的 再 现 。让 人 们 回 顾 历 史 ,从 历 史 的 经 验 中 不 断 地

新课改下运用情境教学,优化历史课堂的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改下运用情境教学,优化历史课堂的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改下运用情境教学,优化历史课堂的研究结题报告荆门市旧口高中课题组新课改下运用情境教学,优化历史课堂的研究钟祥市旧口高中摘要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图片、考古实物、文字史料、语言情感或运用电化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历史情境化,再现历史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历史人物或事件,使学生“触景生情”,充分感知和理解历史,从而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产生质的飞跃。

关键词高中生情景教学课堂实效感悟历史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历史教育关注的焦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关心如何“讲”好历史课,到关心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学”会历史,已摆在每个历史教育者面前。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研究,就是运用图片、视频、角色扮演等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把文字变成可见的情境,将历史“复原”,让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重现”在学生面前,寓教于“情”于“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获得的知识有血有肉,“意境广远”、“理寓其中”,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调查。

(2)通过情境构建历史教学的模式研究。

(3)情境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4)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案例及学生个案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历史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高效学习方法,是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勇敢尝试。

它表现为一种过程、一种方式、一种状态、一种境界。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实验研究、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通过研究历史教学的具体实践和过程,研究高中历史情境教学使用的最佳效果。

2、实验研究法,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个案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情境教学实际运用中要注意的事项。

3、文献研究法,通过精心阅读教育教学著作,增强对历史情境教学的认识,加深对高中学生心理、认知特点的认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及时对历史教学现状、情境教学不断总结,以改进教学工作。

《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1]1背景1.1课题的提出背景1.1.1开展本课题研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2006年9月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安徽省的全面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深刻地变化。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大家都已经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关键在于教师。

因此在这场重大的教育变革中每一个教师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反思自我,在新课程中重塑自我。

如何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开展高中新课程实验,是当前高中教学改革的重点与热点。

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主渠道,高中课堂教学能否落实新课程理念,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决不是某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辞旧迎新,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在已有的经验、方法的平台下展开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追求课堂创新,这取决于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及其教学实施。

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普遍存在滞后于新的教育思想观念的现象。

新课程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

广大教师虽已经过了新课程的通识培训,但通识培训主要解决认识层面的问题,不能真正解决实践层面的问题。

实践新课程关键在课堂,而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与保证就是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

1.1.2开展本课题研究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我校是2006年成立的一所市级示范性高中,教师来至本市多所学校,从不同学校来的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价值观都存在很大区别。

需要借助教研活动平台来整合教学理念,寻求风格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校长许大瑜长期致力于中学课程研究,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高中课程标准及其各版本教材以和有效性教学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地研究,这为学校以教研兴校,提升与发展我校提供了信心。

为此,我们以《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研究》为主题,借助教研活动平台来整合教师的教学理念,以新课程标改革为目标,探索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规律和策略,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

179学习版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

为了确保研究的顺利实施,我们创设了配套的管理制度并随着硏究的深入,逐步得到完善,教学管理向精细化发展管理上了新台阶。

2.通过课题的硏究,教师的教学硏究意识明显增强,自我学习的浓厚,每个教师都能自觉的从网络、外出培训学习中总结和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3.强化了教师队伍。

在课题硏究中,我们教师在反复的学习和实践中,对课堂教学的内涵和意义、方法和途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多的教师能自觉地以有效教学的科学理念来指导学科教学设计途径与方法,遵循教学规律,尽可能地采用精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课题硏究工作促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勤于思考学习,勤于反思总结,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科研水平。

大家普遍认识到要把日常的教学当成教硏,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作为我们一线教师草根硏究的主渠道。

4.促进了学生发展。

以“有效教学途径与方法”为教学实施蓝本而优化的教学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活跃了学生思维,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的各方面特长也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八、反思存在的问题:(一)面对学生的参差不齐,如何设计教学方案。

经过学情分析,有时我们会发现,学生在知识、能力、个性等方面参差不齐。

面对这么一群在同一个屋檐下的学生,面对那么一份相同的教材,该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也许有人会脱口而出:分层教学。

那么怎样分层教学?是不是提几个不同难度的问题,分别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处理,就算是分层教学了?我们觉得问题并不这么简单。

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在相同的时间与空间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不干扰的情况下,都收获最大的学习效益,其一般途径在哪里,其一般规律在哪里?在具体的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如何避免顾此失彼,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二)面对教材,如何精选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分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有效教学分析高中历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社会科学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进行分析与探讨。

首先,有效的历史教学应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过于讲述,学生只起到接受知识的被动角色。

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成为主体。

其次,有效的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随着知识的快速增长和不断变化,高中历史教学不再局限于纯粹的历史研究,也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观点。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掌握其他学科的概念、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讲解历史事件时,可以引入地理、政治、经济等因素,让学生理解历史的多因素性和复杂性。

此外,有效的历史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历史学科有着丰富的史料和文献资料,学生需要具备搜集、整理和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文献阅读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相关信息,并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和评价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媒体和信息技术工具,开展历史项目研究和展示,提高学生的历史信息处理和传播的能力。

有效的历史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和历史文化意识。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而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和历史文化意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中的案例分析、思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获取价值观的启示,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观学习,实地感受历史文化遗产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

高中历史教学创新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历史教学创新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历史教学创新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 研究背景历史学科在高中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材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单一等,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 探索多元化的历史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研究创新的历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分析历史教学的评价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 推广创新的历史教学方法和成果,促进历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实地调查法:对不同地区的高中历史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他们对于传统历史教学方式的看法和期望;- 实验研究法:设计创新的历史教学方案,开展实验研究,比较传统教学方式和创新教学方式的效果差异;- 统计分析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验证创新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4. 研究成果通过研究,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 创新的历史教学内容:通过多元化的教材选择和整合,丰富历史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创新的历史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创新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评价体系建立:建立科学有效的历史教学评价体系,综合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等方面;- 推广成果:将创新的历史教学方法和成果推广到其他学校和地区,促进历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5. 结论与展望本研究通过创新的历史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完善评价体系,并将创新成果推广到更多学校和地区。

高中历史教学创新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历史教学创新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历史教学创新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中历史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历史学科人才。

本课题旨在研究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策略和方法,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2.1 研究背景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2 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出适合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3 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研究法等综合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深入研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探索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策略和方法。

三、研究过程3.1 文献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深入研究,我们了解到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内外历史教学的创新方法和策略。

3.2 案例分析我们选取了一些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这些案例包括了一些创新的历史教学方法,如历史剧教学法、翻转课堂等,以及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如问题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3.3 实验研究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历史剧教学法、翻转课堂等,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研究结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创新,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创新的历史教学方法和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五、结语本课题的研究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结题报告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结题报告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结题报告《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结题报告化州市第一中学茂名市级课题课题组一、背景及意义: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

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学科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学科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

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

广东省2006年秋季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可高中学科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高考的惯性思维。

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科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教学的任务,高中学科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

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学科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开展实验研究,探讨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以期达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

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⑴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⑵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

⑶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

新课标下加强高中历史课程知识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历史)

新课标下加强高中历史课程知识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历史)

粤藏育才基金2014年课题新课标下加强高中历史课程知识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来源:课题名称:课题类别:课题批准号: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通讯地址:: 邮编: 电话:撰写日期: 年月日新课标下加强高中历史课程知识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我校历史教研组自2008年7月份至今承担了汕头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课题“新课标下加强高中历史课程知识教学的研究”的实验工作。

本课题组本着“从教学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创新教学”的原则, 团结合作、开拓创新, 在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指导及学校领导老师的通力配合下, 经过两年的实践和实验, 已较为圆满完成研究工作, 现进行结题, 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背景1.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随着2004年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启动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 在“课标”中明确指出: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 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 尊重历史, 追求真实, 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

……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进而关注民族和全人类的命运。

”与以往的历史教学大纲比较, 要通过历史学习达成课标提出的要求, 仍以“尊重历史、追求真实”为立足点, 肯定和重视对课程知识教学的地位和价值。

2.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学科体系和编写体例的载体是课程知识。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学科体系和编写体例是依据“课标”进行构建的。

在学科体系上遵循以“人类文明进程为中轴线、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的原则, 高中历史课程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和六个可供选择的模块。

在编写体例上遵循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时代性的原则, 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 既注重与初中课程的衔接, 又避免简单的重复, 突出以必修课为主体、选修课为补充拓展的格局, 采用“模块+专题”的编写体例, 力求体现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时序性、整体性、多样性, 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初衷和课标的要求, 突出了课程知识的载体性质, 而学生的探究、合作学习及个性发展始终离不开对课程知识的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开题报告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开题报告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开题报告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教育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08、09、201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为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或教学理念,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改和新高考都呼吁我们要进行有效教学。

2、现实状况:我们金沙高级中学是一所创办于2002年的民办性质的学校,学生生源不是很理想,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学习能力差,学习目标不明确;而且教师队伍实力不强,我们历史组的教师层次不一,严彪、邓伟英、孙东亮、孙建芳、王燕都是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青教师,盛毓俊、黄华、李兰芳、郑春萍都是刚从初中调入,对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种种不足,有经验的老教师只有王新儿老师一人。

而且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而是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三、师生互动不强,它的一个弊端是忽视课堂教学中其他知识信息的传递,忽略了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五、合作流于形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为了适应新的课改和日新月异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必须进行学习方式的改革,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到素质教育是否真正落实。

因此,我们的课题研究也就具有了实际意义:通过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有效策略研究,促进历史教学改进原有的“一支粉笔一本书、填鸭式”教学模式,改进教师照搬教材和教辅资料,能够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新情境,提高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主动、探究、批判、合作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摘要: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时间来学习历史课程知识。

从学生角度上看,历史信息内容的进一步增多,预示着他们要综合众多思维方式来理解课程知识,方才可准确掌握考试中的重难点。

而在以往的历史教学模式下,教育思想传统且毫无创新性,既难以调动学生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也让教师不能在短期内探索出更多有效的教学途径,造成历史课堂教学整体效率不高。

为此,本文针对高中历史当前的课堂教学现状,在新课标下提出了相应的实践改善对策,希望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高中历史一直以来都看着是高中教学体系中的一门次要科目。

同时,一些教师也一直习惯于依赖教材,并机械地给学生传授知识,造成学生学习兴趣薄弱,日渐失去历史课学习的兴趣[1]。

在新的课程教学标准下,提出了更高的课堂教学要求,为了有效改善教学效果,就需要及时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充分凸显出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让其成为课堂上的真正主人,以调动他们的学习能动性及热情,促进他们真正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并且为学生后续的发展打好基础。

一、高中历史当前的课堂教学现状纵观高中历史当前的课堂教学现状可知,依旧或多或少地有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下,部分教师还是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主人公的地位,并且一味地灌输给学生知识,过于强调基础知识教学,从相当大的程度上忽略了调动学生能动性的工作,造成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一直处在被动状态下[2]。

时间一长,便难以真正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尽兴讲解,而学生则在座位上频频走神。

如此这样,学生便跟不上教师的节奏,造成教学质量明显降低,且影响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还会限制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尽管部分教师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和学生交流、互动,但是整个过程却稍显随意,既提升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很难实现预期效果,而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全面提高。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分析高中历史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和历史意识为核心,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本文将分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可行性和取得的成效。

首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有效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独立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比如,在教授历史事件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并通过辩论让学生们思考历史事件的多个角度和不同的解释方法。

其次,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有效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在历史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善于辨别事实和观点,并用批判的眼光去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例如,在教授历史事件时,可以提供多种观点和解释,让学生能够分析观点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历史事件的相关资料,培养他们的信息筛选和辨别能力。

另外,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有效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是指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对历史的重要性和时代意义的理解。

在教学中,应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图片、文献、文物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的时代特征,从而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认同感。

同时,教师应教育学生要珍惜历史遗产、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爱国精神和文化自信心。

此外,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有效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合作能力是指学生具备与人合作的能力,能够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历史知识。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项目研究等活动,让学生们一起合作完成历史研究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实践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历史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模拟历史情景等,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历史,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发布时间:2022-07-16T08:13:37.274Z 来源:《中国教工》2022年3月第5期作者:李彬[导读]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将学生的能力素养与知识水平联系在了一起,提倡让学生拥有更多的主动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而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引导他们投入该学科学习最大的动力源泉李彬广东省茂名市第一中学 52500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将学生的能力素养与知识水平联系在了一起,提倡让学生拥有更多的主动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而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引导他们投入该学科学习最大的动力源泉。

因此,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验更具有生命活力的历史课堂教学,并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出更有效的教学手段以及相关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研究一、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现状(一)教学的判定标准单一历史并非以教条主义为核心的古板学科,与之相反在它被历史尘埃所掩盖的外表下隐藏的是具有辩证性和生命活力的思想。

历史的价值在于借鉴与创新,学生能够传承历史知识,并且提出自己的想法,便是在历史学习过程当中所能呈现出来的最理想的学习状态。

然而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仍然会以学生的卷面成绩作为判定的主要标准,这并不能完全展现出学生对于某一段历史内容的思考和研究。

单纯用数据来量化学生的学习成果,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在整体上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没能取得明显的提升。

(二)教学方法单一在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的采用方面,大多数教师都会被高中历史表面的特性而误导。

历史所涉及的事物繁多,包括各种政治策略、科学发明、地方风貌以及人文风俗等等,所以高中历史教师会让学生采用以记忆为主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历史知识。

然而这样的方式在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上都显得不够理想,尽管在前期能取得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学生学习内容的增多,往往就会难以兼顾如此多方面的历史知识,也就是说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更灵活的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茂名市第十七中学西校区(原茂名市实验中学)课题主持人:廖茂菊课题组成员:伍尚康、吴国恒、陈欣、梁仁厚、王少帅钟泽佳、程朝凤、周赛红、钟瑞梅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趋势2004年秋季起,高中新课程改革实践在广东等五省区试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状况悄然发生了变化:教材的编排体系呈现多样化,版面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学生在课堂活泼多了,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同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

实施新课改应让课堂孕育着生机和活力,应让其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和推进,我们也逐渐感受到课改后的一些反常现象,特别是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整体效益上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如果我们深入到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就会发现,低效、无效甚至根本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俯拾皆是,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然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的表演,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教学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因一味追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处理和开展所谓的“研究性学习”而影响了新课改有效实施的现象大量存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仍然是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市在本课题研究领域尚欠深入具体,未能根据生源实际情况得到一套可以套用的方法,可操作性较弱,我校在本课题研究更是欠缺。

本课题主要针对当时我校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效率低下的实际而进行的应用性探索研究,其目的在于从现有的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上,提出一些实践操作措施,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得到验证,为我市新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研究本课题的意义1、本课题研究将丰富“有效教学”的教学理论,为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提供经验和有价值的案例,从实践的层面上研究课堂教学的新理念。

2、有助于形成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性课堂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本课题研究以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针对现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缺失的问题,探索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并具有课程改革新理念的系列课堂教学方法。

3、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本课题研究将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个体发展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的不断提高,达到终身发展要求。

4、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本课题研究将学习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作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的因素,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有效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基本的渠道。

“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新课程的开展,为新一轮课改提供宝贵的经验。

三、课题研究实施步骤(一)实验时间:2009年11月——2012年11月(二)实验步骤:1、准备阶段:2009年3月~2009年8月,该阶段做了以下工作:(1)收集有关信息,进行文献查阅,确定研究主题(2)制定研究计划(3)组织研究人员2、立题阶段:2009年8月~2009年10月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各类期刊、出版物中有关教学有效性研究,认真研读,制定方案,提炼升华,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3、实施阶段:2009年11月~2011年11月(1)课堂实践阶段。

探索每一节历史课的有效性,注意收集相关数据。

(2)数据分析、资料整理阶段。

采用调查法,对高一学生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调查问卷;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近两年有关教案和教学设计,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和行为表征。

(3)行动研究案例分析阶段。

定期进行课题研究课,立足课堂进行草根化实践研究;要求课题组成员每两周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每学期写一篇课题教学论文;每学年组织两次课题研究经验交流。

课题组成员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理论学习与研究,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鼓励教师在有效性教学指导下大胆创新,提出案例。

4、总结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1月(1)省会考成绩抽样分析,主要针对2012届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他们的入学(中考)成绩抽样分析。

(2)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性的分析和反思性评价,形成结题报告。

(3)阶段成果形式:教案、课件、论文。

四、课题研究过程(一)做好课题实施准备1、2009年6月我们正式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确定了组长及课题组成员,对各项工作实行分工,初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技术手段等。

附:课题研究的分工表2、课题确定后,课题组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各类期刊、出版物中有关教学有效性研究,认真研读。

其中主要研读了国加里•D鲍里奇的《有效教学方法》,美国梅里尔•哈明的《教学的革命》,佩尔•蒂埃的《成功教学的策略—有效的教学实习指南》,崔允漷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吕渭源的《有效教学草纲》,陈厚德的《新概念——有效教学》,张庆林、杨东合著的《高效率教学》,黎世法的《新课程异步教学方法论》等学术专著;研读了夏伟《论新课改后高中历史课的素质教育》,朱国平《论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崔女红《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效果》,姜南《异步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李春才的《提高高中历史课课堂交往效果之我见》,吴银春《让高中历史课堂熠熠生辉——小议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杨奕信《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中现代媒体技术的应用》,董志辉《高一历史教学如何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张海霞的《利用教材中的文字史料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徐增山的《活跃历史课堂气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等学术论文;同时还有大量的相关教学设计、案例等等。

3、在认真研读相关专著、论文的基础上,课题组认真分析研究,制定了课题的实施方案并撰写了实施方案初稿。

同时请历史特级教师、茂名市教研室主任陈工凡老师对本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审阅,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后形成了本课题的实施方案。

4、2009年11月本课题被批准立项为茂名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的立项通知后,课题组全体成员于2010年3 月1日在学校历史功能室召开了课题开题会议。

(二)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我们对2012届的学生和全校历史教师进行了问卷抽查,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收集、整理学生和老师对对效教学方面的意见,明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了解学生、教师对历史课堂改革的迫切愿望和需要,从而确定我们课题研究工作的突破口。

(三)组织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课题组成员除了分散自学、个别交流外,课题组成员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理论学习与交流,每次学习、交流都有明确的主题和中心发言人。

通过学习、交流使课题组成员在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同时,更加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意义和方法,有效的促进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四)积极参加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提高研究人员的教研水平。

从2009年到2012年,市教育局教研室每年都组织一次大型历史教研活动,邀请著名历史专家如华南师范大学的黄牧航教授等到茂名讲学、请名师上观摩课等,这些活动使我们课题组成员开阔了视野,加深了我们对有效教学理论的理解和对有效教学途径、策略的研究。

(五)开展历史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1、课堂实践阶段:(1)探索每一节历史课的有效性,注意收集相关数据。

①认真分析、有效研读课标、考纲和教材,进行有效备课对课程标准和考纲的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是用好教材、上好课的基础。

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对课程标准和考纲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

因此我们坚持做到不仅仅是备课程标准、考纲和教材,还备学生,更是注重了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现象。

备课时,教师明确该块知识在整个专题中的作用、地位;明确重点、难点及关键,全面把握,整体了解,使自己站在一个战略制高点上认识和把握学生。

我们实行“个人说课——集体研讨——个人调整”的备课流程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教后反思”的教案模式开展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既充分发挥了教师集体和个人的智慧,又体现了同伴互助、资源共创、信息共享的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形成校本教研的浓厚氛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高教师解读课标、考纲,研读教材,读懂学生的能力。

②注重过程,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无定法,学无常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已从获得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

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历史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历史知识”为目的了,而是更加关注在历史教学过程让学生获得对历史知识理解的同时,体验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感受。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还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历史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有效地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感染作用,达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之目的的方法都有好的、有效的方法。

同样的,学生只要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能力,得到情感教育,收获学习的快乐,不管什么方法都是好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③模拟创新,有效设计练习。

通过练习、讨论、独立钻研,以求真正把所学知识融入学生个体知识体系,并积极启发、鼓励学生思维有新意,对知识有新领悟,逐步学会思维的方法,形成能力。

我们每个年级都采用学案制,教师在编写学案时除了帮助学生梳理书本知识外还安排一定的练习,当堂完成,以及时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

另外各个年级还根据本年级的特点编写符合各年级特点的练习,但都注意这几个原则:第一,练习的内容要“求活”,可以根据不同的材料,或是同一材料创设不同的情境,帮助学生挖掘材料中的信息。

第二,要充分挖掘知识内涵,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竟识。

通过对材料的国家连环问,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形成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

第三,练习设计要少而精。

新高考方案的同台,对于选修只要达B,许多学生和教师思想上并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而且语、数、外的学习任务重,历史学科不可能也不能占用学生过多的课后时间,这就要求练习必须少而精,以最少的练习,达到效果的最大化。

第四,触类旁通。

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知识的全面到位,方法全面掌握,智力能力有效提高,从而达到练习的优化,以少胜多的目的。

第五,易混知识对比练。

可以是同一材料的不同设问,也可以是不同材料但是考查的是同一知识点而设问等。

第六,设计一题多变或多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训练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