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课题结题报告题报告修改稿

合集下载

美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美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美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美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个性和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美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渐加深,美术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也越显突出。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美术学科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一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领导和教师对美术学科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美术课经常被挪用或侵占;二是由于部分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不能很好的把握美术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方式陈旧;三是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上课做其他科作业或看闲书刊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家长对美术学科的不重视也制约了美术教育的发展。

因此,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美术兴趣,是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发展学生美术的兴趣和特长,努力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一)课题研究的目标:1. 通过研究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2. 通过研究改变学生学习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 通过研究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4. 通过研究构建适合我校实际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 针对我校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立本课题的研究目标;2. 探讨适合我校实际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3. 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美术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4. 探索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及实施过程(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

(二)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XXXX年XX月—XX月):成立课题组、进行理论学习、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 实施阶段(XXXX年XX月—XX月):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实验,边实践边总结,随时收集资料。

小学艺术教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艺术教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艺术教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西樵镇第四小学艺术科组执笔:张伟忠本课题于2009年7月开始立项成功,一直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研究。

在各位组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历时一年时间,按照预定的方案,已经完成全部研究任务并得到了预期的研究成果。

所以对本课题进行结题,总结报告如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以往艺术教育在以下几个方面不适应《新课程标准》:课程的综合性与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离不开现实生活,社会需求和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生活化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我们现在所采用的艺术课教材,它们的教学内容及设计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目前,很多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能抓住这一特点,能把课堂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使课堂充满情趣。

笔者在新课标的感悟下,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中的新鲜血液、时代内涵,与时俱进。

因为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活实践服务的,是为了不断提高学生交际、做事的能力。

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现实生活的需求。

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人才会有多样性、有创造力。

联系本校学生实际,结合前人研究情况,进一步探索艺术课教学生活化: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寻找生活中的素材,用生活理念构建艺术课教学,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让教学、学习、作业生活化,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学,为生活所用,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学生的生活世界是真实的、丰富的、富于幻想和创造的。

新的课程观也是从生活世界的广度与深度,提出了生命载体课程资源和非生命载体课程资源,只有当这两种课程资源融会贯通,神物交融之时,新课程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在艺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世界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同时也创造了新课程。

艺术课题结题报告题报告(修改稿)

艺术课题结题报告题报告(修改稿)

《小学艺术课兴趣激发与欣赏能力培养得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得背景新艺术课程标准指出:“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得必修课程,对学生得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得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

”艺术类课程就是人文学科得一个重要领域,就是实施美育得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基础教育阶段得一门必修课。

艺术课程得开设,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内外优秀艺术作品,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艺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得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欣赏能力与表现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得审美情趣与积极、乐观得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坚实得基础。

艺术课程不仅就是各门艺术学科知识技能数量得相加,更就是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促进个性全面发展得大熔炉。

我校就是省级艺术教育示范校,在艺术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拥有一批优秀得教师队伍。

因此,如何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走科研兴校之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规模+特色”学校,显得尤为迫切,具有非常重要得现实意义。

在实施素质教育得今天,国家教育部明确了艺术课在小学课程设置中要规范化、常规化。

各校都能在课表中按规定开足课程与课时,但部分老师、学生对美术课只就是满足画一幅画,音乐课学会唱一首歌曲等,艺术课大多数成了学生放松课、休闲课,老师也就是简单苍白无力得说教。

究其原因,一方面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对艺术课重要性没有足够得认识,加之资金、设备、师资原因艺术课程没有落到实处,有得学校只重视升学率,时间被其她学科挤占、其次就是学生对学习艺术课得兴趣不浓、有得学校把完成“双基”作为艺术教学得重点,更有学校把艺术教育当成学校争脸面得工具,忽略对学生艺术个性与学习兴趣得培养,学生个体得爱好与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学生产生了学习艺术得积极性普遍不高得现象。

再者学生对音乐、美术得鉴赏与欣赏能力还没有更好得挖掘出来,她们不能充分感知“艺术之美”存在得形式与价值。

学生艺术欣赏实践活动,审美观、创造能力得培养,情操得陶冶,心理健康得发展被无形扼杀。

小学艺体学科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艺体学科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xx小学关于《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变废为宝的乐趣》的总结报告一、问题的提出美术作为美育的主要手段的途径,它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美术知识,也不仅仅是美术技能的训练,而是通过学生内心达到审美状态,良好心理得到培养和发展,利用美术教育的多种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在美术教育中贯穿环保意识呢?二、实验措施1、加强师资培训。

2、确定美术教学内容。

3、实验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强调教学思想统一,教学方法、形式、手段等方面互通互补。

三、研究成果1、我们开展了小学四----六年级美术学科教学序列。

在教学形式上,创设多种教师协作备课,上课,建立网络,有机整合,渗透,资源共享;学生班级学习、小组探究、开展主题体会变废为宝的乐趣活动三结合;在教学目标上,体现“下保底,上不封顶”的开放性;在时间安排上,根据需要,适度打破分课时教学时间,尝试大课教学时间,并把时空适当延伸至学校外。

2、总结了教学的特点,探索了较为典型的教学模式。

美术学科能与各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沟通,形成美术综合教学的最佳效果,我们尝试了下面这些教学:(1)、包科型让一个教师包揽一个班的美术及其它二门学科的教学任务。

便于教师熟识所综合学科的教材、教法及思维模式,并有机整合,实现学科互通互补,共滋共长。

但在实践中发现,这个类型,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只适宜在低段采用。

(2)、接力型这种模式较适合围绕一定主题进行的综合教学。

它是由一个美术教师和几个其它教师分别承担同一主题不同板块的教学任务,并在间断或连续的时间内轮流执教的教学模式。

(3)、主仆型这种模式是由一个美术教师为主承担一个主题内容,其他学科教师为辅承担主题中的另外分枝内容。

并在连续的一段时间内由一个教师为主执教,另外教师辅助的教学模式。

实验班学生特长显明,综合思维能力明显提高。

具体表现为:(1)、有浓厚的美术兴趣,美术活动的兴趣远远超过对照班。

具体表现如下:A)期末成绩优秀率为90%,远远超过对照班,B)在问卷调查中,对变废为宝的喜好人数远远超过对照班。

艺术课题结题报告材料题报告材料(修改稿子)

艺术课题结题报告材料题报告材料(修改稿子)

《小学艺术课兴趣激发与欣赏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艺术课程标准指出:“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

”艺术类课程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艺术课程的开设,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内外优秀艺术作品,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艺术课程不仅是各门艺术学科知识技能数量的相加,更是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大熔炉。

我校是省级艺术教育示范校,在艺术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拥有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

因此,如何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走科研兴校之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规模+特色”学校,显得尤为迫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国家教育部明确了艺术课在小学课程设置中要规范化、常规化。

各校都能在课表中按规定开足课程与课时,但部分老师、学生对美术课只是满足画一幅画,音乐课学会唱一首歌曲等,艺术课大多数成了学生放松课、休闲课,老师也是简单苍白无力的说教。

究其原因,一方面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对艺术课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加之资金、设备、师资原因艺术课程没有落到实处,有的学校只重视升学率,时间被其他学科挤占。

其次是学生对学习艺术课的兴趣不浓。

有的学校把完成“双基”作为艺术教学的重点,更有学校把艺术教育当成学校争脸面的工具,忽略对学生艺术个性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个体的爱好和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学生产生了学习艺术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的现象。

再者学生对音乐、美术的鉴赏与欣赏能力还没有更好的挖掘出来,他们不能充分感知“艺术之美”存在的形式和价值。

学生艺术欣赏实践活动,审美观、创造能力的培养,情操的陶冶,心理健康的发展被无形扼杀。

音乐课题结题报告(完整版)(范本)

音乐课题结题报告(完整版)(范本)

音乐课题结题报告‎音乐课题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背景分析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题结题报告。

‎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素质和能‎力,还是使儿童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

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之说,“‎乐德之教,乐语之‎教,乐舞之教”(‎西周)也充分提示‎了音乐对人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功能。

‎音乐教育符合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江总‎书记曾经说过“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为幼儿期‎能否接受高素质的‎教育,将决定其一‎生的发展,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富有人文内涵的‎艺术教育。

西方有‎识人士认为“音乐‎是比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中来的”。

这说明‎音乐教育所具有的‎特殊的育人功能是‎其他教育无可比拟‎的,因此安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音乐‎是促进脑发育的最‎好途径。

人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可说‎是宇宙中最复杂、‎神奇的构造,它由‎一万亿脑细胞组成‎。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大脑的左半‎球视为优势半球,‎近期研究则注重强‎调两个半球功能上‎的互补。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形象‎地称左右半脑为“‎学术性左脑”和“‎创造性右脑”,左‎右脑均衡发展、功‎能互补,才是人脑‎发挥其最大潜能的‎要点。

而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常造成学生左脑超‎负荷、右脑则呈睡‎眠状态。

音乐活动‎的开展则能够使大‎脑建立更多、更复‎杂的神经联系,因‎为熟悉旋律、感知‎节奏等音乐活动都‎需要右脑的参与,‎而对音乐性质及乐‎曲之间关系的理解‎,左脑则起着决定‎作用。

活动时手脑‎并用,既可使幼儿‎的观察、记忆、想‎像等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又有利于‎幼儿大脑的整体协‎调,为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音乐教研课题结题报告(3篇)

音乐教研课题结题报告(3篇)

第1篇一、课题名称《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二、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因此,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音乐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课题旨在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教学策略,以期为音乐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三、课题目标1. 提高音乐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明确音乐教学目标。

2. 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教学策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3. 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4. 为音乐教育改革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核心素养音乐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学生和家长对音乐教学的看法和需求。

3. 经验总结法:结合音乐教学实践,总结有效教学策略。

4. 行动研究法: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改进,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五、课题研究内容1. 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在音乐教学中的体现2. 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教学目标制定3. 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教学内容设计4. 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教学方法与手段5. 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教学评价六、课题研究过程1. 准备阶段:确定课题研究方向,查阅相关文献,制定研究计划。

2. 实施阶段:(1)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2)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

(3)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并收集教学反馈。

(4)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改进教学策略。

3. 总结阶段:(1)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2)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为音乐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七、课题研究成果1. 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教学策略,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

2. 形成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为教师提供参考。

艺术课题工作总结报告

艺术课题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单位成功开展了“艺术教育创新与实践”课题研究工作。

本课题旨在探索艺术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二、课题研究背景及目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艺术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艺术教育创新与实践”课题,旨在通过创新艺术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艺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2)艺术教育创新方法研究(3)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与改革(4)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教师、家长对艺术教育的需求和期望。

(3)实验研究法:在部分班级开展艺术教育创新实践,验证创新方法的有效性。

(4)比较研究法:对比分析国内外艺术教育创新案例,借鉴成功经验。

四、课题研究成果1. 艺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我们发现当前艺术教育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2)课程设置不合理,难以满足学生需求。

(3)师资力量不足,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2. 艺术教育创新方法研究(1)创新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等。

(2)丰富教学内容:引入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拓展艺术教育领域。

(3)加强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各类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3. 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与改革(1)优化课程体系:增设音乐、美术、舞蹈等课程,丰富课程内容。

(2)调整课程结构: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提高课程实用性。

(3)实施学分制管理:鼓励学生选修多门艺术课程,满足个性化需求。

4. 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艺术教育培训,提高专业素养。

艺术课题结题报告题报告(修改稿)

艺术课题结题报告题报告(修改稿)

《小学艺术课兴趣激发和欣赏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艺术课程标准指出:“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

”艺术类课程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艺术课程的开设,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内外优秀艺术作品,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艺术课程不仅是各门艺术学科知识技能数量的相加,更是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大熔炉。

我校是省级艺术教育示范校,在艺术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拥有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

因此,如何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走科研兴校之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规模+特色”学校,显得尤为迫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国家教育部明确了艺术课在小学课程设置中要规范化、常规化。

各校都能在课表中按规定开足课程和课时,但部分老师、学生对美术课只是满足画一幅画,音乐课学会唱一首歌曲等,艺术课大多数成了学生放松课、休闲课,老师也是简单苍白无力的说教。

究其原因,一方面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对艺术课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加之资金、设备、师资原因艺术课程没有落到实处,有的学校只重视升学率,时间被其他学科挤占。

其次是学生对学习艺术课的兴趣不浓。

有的学校把完成“双基”作为艺术教学的重点,更有学校把艺术教育当成学校争脸面的工具,忽略对学生艺术个性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个体的爱好和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学生产生了学习艺术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的现象。

再者学生对音乐、美术的鉴赏和欣赏能力还没有更好的挖掘出来,他们不能充分感知“艺术之美”存在的形式和价值。

学生艺术欣赏实践活动,审美观、创造能力的培养,情操的陶冶,心理健康的发展被无形扼杀。

艺术教育德育结题报告

艺术教育德育结题报告

《走“艺教、德育”结合之路,育全面发展艺术人才》结题报告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新一轮的改革已经走进我们的教育,各国都在进行研究,寻找自己的教育方略,立足本土,让学生“学会学习”是世界各国改革的共同目标。

面对新形势,机遇和挑战并存,发展才是硬道理。

为此,在坚持以科研兴校中,我校积极参与规划课题研究,承担山东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校艺术教育对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任务,经过思考与研究后确定子课题为《走“艺教、德育”结合之路,育全面发展艺术人才》。

我们认为:以艺术教育作为振兴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既能发展我校艺术教育特色办学,又能以此作为基石努力做好学校的本职工作德育教育,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实现我们的办学理想和学生培养目标。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确定四个实验班,100余人参与实验,覆盖四个年级,课题研究从2012年初开始,历经10个月的时间,今年申请结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马克思主义关于美育的学说。

马克思认为,美育属于“最高的具有全人类的培养人的活动。

”“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指出:“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有高尚情操,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促进智力的开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因此,美育所追求的是教育理想的最高境界。

2、大成智慧学与大成美育。

我国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钱学森同志提出了“大成智慧学教育”,他用宽泛的系统论的方法,研究有史以来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和智慧,取其精华,重新构建教和学的科学体系,这个新体系能给人以举一反三、教一知十、触类旁通,乃至一通百通的智慧和本领,使本世纪的人比20世纪的人用于学习的时间大大减少,但学得的知识和能力大大增加,人的潜能的开发将大大超过20世纪的人。

中央教科所白天佑同志把大成智慧学用于空白多、难度大、活力强和见效快的美育,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大成美育框架,并根据马克思揭示的“人也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和“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的原理为指导,力求教育既符合人自身内部发展的规律,又要使人的发展规律符合外部世界发展的规律,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彻底的解放,也就是人的完美发展。

体艺课题结题报告 (8000字)

体艺课题结题报告 (8000字)

体艺课题结题报告来源:作者:日期:2009-12-07 点击:16502004年12月至今, 在市区教科所的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我们对“整合体艺资源,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和探索,现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总结将近三年的研究过程和结果,现报告如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社会对人的整体素质中的艺术素质及身体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健全的体魄和高尚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能力是现代人是否具有健全人格的重要标志。

以追求受教育者实现全人格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正是在充分重视艺术、体育教育方面比之于传统的科学主义教育更加体现出了教育的全面性特征和人本思想。

2、美是人类的普遍精神追求。

在历史进入21世纪,人类不断追求更加美好未来的今天,美育显示出愈加重要的作用。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已经将美育正式写入教育方针,并提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以提高师生的审美素质,并促进其德智体等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使学校形成美育特色和增强办学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3、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体艺教育也不例外。

过去,我们发现,有许多教师虽然手里拿的是新编教材,但在观念上、教法上依然故我,为此,我们利用体艺整合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学习、参与研究、参与创造的积极性,努力造就一支观念更新、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体艺教师队伍。

4、体艺教育现代化是整个教育现代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9年元月,教育部颁布《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0年春开始正式启动素质教育工程的核心工程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动了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模式。

在此背景下,为使我校艺术教育进一步走向深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我们提出进行体艺整合进一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研究,试图通过研究,对小学阶段的体艺类教育实现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改革,并形成具有操作意义的小学体艺类教育的运行模式。

小学生艺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艺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艺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1. 引言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造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针对我国小学生艺术教育的现状,本课题旨在研究并实践小学生艺术教育的有效方法,提升小学生艺术素养。

本报告将对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标、方法、成果及反思进行详细阐述。

2. 研究背景与目标2.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艺术教育在小学生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艺术教育仍面临一些问题,如教育内容单一、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对小学生艺术教育进行深入研究。

2.2 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小学生艺术教育的现状,探讨有效提升小学生艺术素养的实践方法,为我国小学生艺术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3. 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和实证研究法进行研究。

3.1 文献法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小学生艺术教育的研究文献,了解小学生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2 观察法观察小学生艺术教育的实际教学过程,了解教学现状、学生参与度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情况。

3.3 访谈法访谈一线小学艺术教师、学生及家长,了解他们对艺术教育的认知、期望及建议。

3.4 实证研究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艺术教育方法,通过对比实验,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4. 研究成果4.1 理论成果通过对小学生艺术教育现状的分析,本课题提出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小学生艺术教育理论体系,包括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等。

4.2 实践成果本课题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了一套自主研发的小学生艺术教育方法,经过对比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显著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4.3 政策建议针对我国小学生艺术教育的政策体系,本课题提出了完善政策、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学生参与度等方面的建议。

5. 研究反思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研究范围有限、实证研究时间较短等。

未来研究将继续拓展研究范围、延长实证研究时间,以期获得更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

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结题报告【模板】

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结题报告【模板】

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课题编号
项目负责人
单位名称
立项年度
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7月印
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结题报告由以下部分组成,请课题负责人注意:
1、报告标题:课题名称结题报告
2、作者署名:单位姓名(负责人或负责人和撰写人),署在标题的下面。

3、内容提要:主要观点、内容。

4、问题提出:意义、理论依据、前人研究综述。

5、研究过程:简单介绍研究经过、方法、步骤。

6、结果分析: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可使用图表。

7、成效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效果的分析。

8、问题思考:研究的特点,今后努力的方向。

9、参考文献:引用(注释),参考他人的成果。

《小学艺术课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艺术课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艺术课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执笔:薇我校创建于1959年8月,原名市列东小学,隶属于市教育局,是一所省级示小学、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校。

学校确立了“为祖国未来着想,为孩子一生奠基”的办学理念,2002年秋季开始全面进入课程改革实验阶段。

2003年秋学校向市教科所申请《小学艺术课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立项,同时进入课题的实施阶段,2004年春该课题被列入市级一般课题,并于4月邀请市教育局领导、市教科所专家共同对课题进行开题论证。

三年来,本课题在市教育局领导、市教科所专家们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实验教师的潜心钻研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现将课题阶段性研究工作汇报如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知识经济将在21世纪成为主导经济。

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

知识经济呼唤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对教育提出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国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是面向21世纪改革和发展教育的必然选择。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以知识积累为主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己不能适应当今的教育。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课程改革被鲜明地提到促迸隶质教育取得突破件进展的关键位置上,明确提出“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面对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提出了“综合课”这一新的概念,而“艺术综合课”正是其中的一门。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艺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剧场、戏院、音乐厅、美术馆,而是更为广泛地进入电视、电脑、网络等大众媒体,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和学习不可分割的部分。

而且“艺术”也不再是以“音乐”、“美术”等单一的艺术形式体现出来,而是体现了更强的综合性。

所以现代教育要求我们要培养出懂得欣赏艺术、感知艺术将艺术的思维方式渗透到自己的工作中的人。

而艺术的感受、想象、创造等能力,已成为现代生会需要的综合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

音乐小课题结题报告

音乐小课题结题报告

音乐小课题结题报告一、引言音乐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达。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音乐产业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本文将介绍一个关于音乐的小课题研究,并提供一种逐步思考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问题陈述本小课题的问题是如何提高音乐会议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在传统的音乐会上,观众通常只是被动地坐在座位上欣赏演出,缺乏与演奏者和其他观众的交流。

如何让观众更积极地参与其中,增加互动性,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解决方案1. 创造性的座位安排通过重新设计音乐会的座位安排,可以创造更多的互动空间。

例如,可以设置一个圆形或半圆形的座位布局,让观众之间更容易交流和互动。

此外,也可以在座位之间安排一些小桌子,供观众放置饮品或小食品,以增加互动性。

2. 引入技术互动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可以为音乐会增加更多的互动元素。

例如,可以在座位上安装一些传感器,让观众通过手势或声音来与演出进行互动。

这样的技术可以让观众参与音乐会的创作或演奏过程,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和兴趣。

3. 丰富的后台互动除了观众之间的互动,还可以通过引入后台互动来提高音乐会的参与度。

例如,在音乐会之前,可以举办一些工作坊或讲座,让观众了解更多关于音乐的知识和背后的故事。

这样的互动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音乐会的内容,增加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4. 社交媒体互动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可以为音乐会增加更多的互动性。

在音乐会期间,观众可以通过特定的标签或主题来分享他们的观感和体验。

这样的互动可以让观众之间建立联系,分享音乐会的喜悦和感动。

四、实施和评估为了实施这些解决方案,需要组织者和演出者的共同努力。

座位安排的改变需要合理的场地布置和安全考虑。

技术互动的实现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和资源投入。

后台互动和社交媒体互动需要策划和宣传的支持。

为了评估这些解决方案的效果,可以通过观众的反馈和参与度的变化进行评估。

观众的满意度调查、参与互动的人数和互动内容的质量等指标可以用来衡量解决方案的成功与否。

工作报告之美术结题报告

工作报告之美术结题报告

美术结题报告【篇一:艺术课题结题报告题报告(修改稿)】《小学艺术课兴趣激发与欣赏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艺术课程标准指出:?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

? 艺术类课程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艺术课程的开设,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内外优秀艺术作品,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艺术课程不仅是各门艺术学科知识技能数量的相加,更是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大熔炉。

我校是省级艺术教育示范校,在艺术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拥有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

因此,如何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走科研兴校之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规模+特色?学校,显得尤为迫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国家教育部明确了艺术课在小学课程设置中要规范化、常规化。

各校都能在课表中按规定开足课程与课时,但部分老师、学生对美术课只是满足画一幅画,音乐课学会唱一首歌曲等,艺术课大多数成了学生放松课、休闲课,老师也是简单苍白无力的说教。

究其原因,一方面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对艺术课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加之资金、设备、师资原因艺术课程没有落到实处,有的学校只重视升学率,时间被其他学科挤占。

其次是学生对学习艺术课的兴趣不浓。

有的学校把完成?双基?作为艺术教学的重点,更有学校把艺术教育当成学校争脸面的工具,忽略对学生艺术个性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个体的爱好和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学生产生了学习艺术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的现象。

再者学生对音乐、美术的鉴赏与欣赏能力还没有更好的挖掘出来,他们不能充分感知?艺术之美?存在的形式和价值。

初中美术实验改进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美术实验改进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美术实验改进研究结题报告1. 研究背景及意义美术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初中阶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然而,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趣味性等,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潜能。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改进美术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推动美术教育的发展。

2.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以某市初中七年级美术实验班为对象,结合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需求,采用以下改进措施:2.1 引入多媒体技术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静态图片、音乐和动画等融入到美术实验课程中,使学生在观察、感受美术作品时能够有更直观、真实的体验,提高研究的趣味性。

2.2 强化实践性通过增加实践性的内容,如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

2.3 拓展学科联系将美术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与科学、历史、文学等学科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综合素养。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实验对比等方法,对改进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3. 研究结果经过实施改进措施并收集分析数据,评估结果如下:3.1 提高研究效果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学生对美术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研究效果显著提高。

实验组学生在知识掌握和创作表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3.2 增加研究兴趣实验组学生在美术实验课程中的参与度明显增加,对美术研究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对多媒体技术和实践性内容的喜爱度较高。

3.3 培养跨学科能力通过拓展学科联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培养了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论与展望本研究的改进措施在初中美术实验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效果,提升了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然而,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进一步拓展美术教育的发展空间。

未来的研究可以深入研究美术教育的有效评价体系,提升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其他(心得)之艺术特长对学生的帮助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其他(心得)之艺术特长对学生的帮助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其他论文之艺术特长对学生的帮助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艺术特长帮助学生找到提高信心的支撑点,催化教师找出“学困生”培养的有效途径。

研究结果将为艺术类学生找到一条科学学习的有效捷径,节省学生学习成本,避免学生不会学习、低效重复的困境。

指导教师有效教学,避免教师在教学任意增减内容,歪曲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弱化课程的育人功能,真正走出一条低重心、近距离、有特色、可成才的学困生培养之路。

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人、塑造人、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教育理念日益成为教学的主旨。

由于很长时间内各个学校一味追求高考升学率,把大量优势资源和关注点集中在择优生的培养上,致使相当一部分具有艺术潜质和其他专业特长但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的所谓“学困生”出现了求学难、难求学,徘徊在学校教育的大门之外,被学校冷落、被社会忽视,使学生的其他潜能得不到培养,和“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新课程理念不相符。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是这部分学生得到关注和有效培养,体现教育公平,是本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培养有艺术潜质但文化课属于“学困生”的学生获得最大潜能的发挥是本课题关注一个重要视角。

南部山区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县乡两级在艺术教育领域重视不够,即便是在条件比较优越的城镇学校,又存在着艺术类学生专业课和文化课脱节,无法实现双开,艺术类学生学习时间分散,家长高投入,高考低回报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艺术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

如何科学安排文化课和专业课授课时段,有效解决文化课与专业课开设的矛盾已成为艺术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大批文化课基础尽管薄弱但通过科学施教完全能够得到改观且可走艺术成才之路的学生因每年的初升高考试达不到文化课录取线被拒之学校大门之外,失去继续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因现行中学教育本身的弊端和扭曲使一部分学生被边缘化问题日益凸显,而未能引起相关部分足够重视。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结构明确指出“开展多元化教育,多渠道、多角度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实施全员教育,发展人、塑造人、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是现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初中音乐实验改进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音乐实验改进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音乐实验改进研究结题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总结初中音乐实验改进研究的成果,讨论改进方案的有效性,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建议。

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造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初中音乐实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

研究背景初中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环节。

然而,传统的音乐教育方法通常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创造性的因素。

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探索能力。

为了改进初中音乐实验的教学效果,我们开展了本研究。

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索新的初中音乐实验教学方法,通过增加互动和创造性元素,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我们希望通过实践经验和反思,为其他教育领域提供参考,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基础。

实施过程我们选择了一所初中作为研究课堂,将音乐教学与实验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改进方案:1. 引入游戏元素:我们设计了一系列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研究音乐知识和技能。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乐趣。

2. 创造性探索:我们鼓励学生自由创作音乐,并提供一定的创作指导。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完成音乐实验任务。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加他们的团队意识。

4. 多媒体辅助: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和音频设备,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音乐资源,并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效果评估在改进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效果评估,采用了问卷调查、学生反馈和课堂观察等方法。

初步结果表明,改进方案在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度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学生们对新的教学方法表示满意,他们更愿意参与到音乐实验中。

此外,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结论和展望通过本次初中音乐实验改进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引入游戏元素、创造性探索和小组合作等改进方案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实验的兴趣和参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艺术课兴趣激发与欣赏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艺术课程标准指出:“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

”艺术类课程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艺术课程的开设,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内外优秀艺术作品,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艺术课程不仅是各门艺术学科知识技能数量的相加,更是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大熔炉。

我校是省级艺术教育示范校,在艺术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拥有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

因此,如何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走科研兴校之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规模+特色”学校,显得尤为迫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国家教育部明确了艺术课在小学课程设置中要规范化、常规化。

各校都能在课表中按规定开足课程与课时,但部分老师、学生对美术课只是满足画一幅画,音乐课学会唱一首歌曲等,艺术课大多数成了学生放松课、休闲课,老师也是简单苍白无力的说教。

究其原因,一方面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对艺术课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加之资金、设备、师资原因艺术课程没有落到实处,有的学校只重视升学率,时间被其他学科挤占。

其次是学生对学习艺术课的兴趣不浓。

有的学校把完成“双基”作为艺术教学的重点,更有学校把艺术教育当成学校争脸面的工具,忽略对学生艺术个性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个体的爱好和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学生产生了学习艺术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的现象。

再者学生对音乐、美术的鉴赏与欣赏能力还没有更好的挖掘出来,他们不能充分感知“艺术之美”存在的形式和价值。

学生艺术欣赏实践活动,审美观、创造能力的培养,情操的陶冶,心理健康的发展被无形扼杀。

因此,艺术课堂的美育就偏离了艺术课素质教育的宗旨。

小学艺术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在这种形势下,我校艺术教研组申报、确立“小学艺术课兴趣激发与欣赏能力培养的研究”为研究课题,旨在通过我们的学习研究把艺术课的美育目标落到实处,引导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小学艺术课点燃学生的激情,放飞学生的梦想。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以激发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发展学生特长为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怀,认识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

了解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2、开发教育资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激活学生爱好艺术的情趣,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艺术文化素养。

3、经过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能熟练地演奏乐器、掌握绘画、舞蹈、唱歌、欣赏、创造等技能,获得对艺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健全人格。

4、了解艺术创作与历史背景,具备初步的艺术欣赏水平。

5、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艺术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指导学校艺术教育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使学校艺术教育真正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新艺术课程标准指出: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

2、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一是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赋予美育重要的地位,二是做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艺术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重要,与此相反,艺术教育还存在较多问题,要求我们认真研究。

3、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对艺术课的兴趣,这是把艺术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

兴趣是学习艺术课的基本动力,人的情绪和兴趣对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的兴趣就更强烈,学生就会喜欢学和坚持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培养他们对艺术课的兴趣是落实艺术教学的重点。

4、恩格斯指出:“就个别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

”可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习创作中,是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5、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由此我们想到,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欣赏能力,艺术课的美感就不能被学生所感受,艺术课本身就会黯然失色,艺术教学就不能最终取得成效。

小学艺术课的兴趣激发和欣赏能力的培养是艺术课综合能力的体现,许多心理学家、艺术教育家以及一线教师对此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总结了很多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与方法(一)课题研究的原则1、全面发展原则:艺术教育的研究,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既注重学生艺术能力的发展,又注重人文素养的提高。

2、开放性原则:艺术教育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注重学生的选择与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通过开展活动或比赛,增进教学的参与性,提高学生艺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艺术快乐。

3、科学性原则:艺术教育的内容适合儿童的身心特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组织形式和途径,使其有利于学生发展。

教师的知识讲授和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必须严格地遵循科学发展规律,不能随心所欲、我行我素。

从艺术教育内容和目标都要分层次有计划来安排的,即使是每一门课、每一个专题、每一项实践活动,也都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进行,做到连贯、完整、系统,使其具有科学性。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利用艺术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研究实践,充分挖掘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在实践中进一步实施、完善,建构艺术教育的新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1、调查法:主要采用问卷、访问和开家长会等方式调查和反馈艺术教育对孩子素质教育的影响。

2、个案研究法:建立典型的个案档案,对学生个体进行研究,分析实施艺术教育给他们带来的影响。

3、文献法:依据现有艺术教育相关研究成果,对学生实施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1)第一阶段(2013年2月—6月)准备阶段。

召开艺术教研组会,进行问卷调查报告分析,准备申报课题研究申请书,并开展相关培训。

(2)第二阶段(2013年9月—2015年6月)课题论证、实施阶段。

从“艺术课学生兴趣激发与欣赏能力培养”对我校艺术课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当前我校音乐、美术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确立阶段研究目标,开展与课题有关的实验、研讨、学习交流,总结中期研究成果,并撰写教学论文。

通过汇报观摩、研讨交流等形式展示实验成果并将研究经验在全镇研讨,总结出切实可行提高我校艺术课“兴趣不浓,艺术素养不高”的教学方法,形成艺术课是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金钥匙。

(3)第三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2月)总结、推广阶段。

把课题研究成果在全镇推广提升。

收集材料,完善结题报告等工作,进行课题相关成果的汇总出版。

总结研究经验,完成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上缴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艺术课兴趣激发和欣赏能培养的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比较等方法找到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欣赏能力的因素,找出教学上的弊端,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活动实践法等切实有效的方法,加强艺术课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使艺术教学发挥实效性。

(一)发挥整体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课的兴趣。

“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

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以及教师内在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这样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这是《美术课程标准》中的一句话,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在美术课上,我们应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美术学习中。

我们尝试做到以下几点: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同其他学科相比,“创设情境”显得尤为重要,它具有可视性和非语义性特点。

因此在教学时,美术教师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借助生活现象、自然现象、美术史实与其他学科,拓宽学生视野,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2、利用音乐效果来创设情境。

都说音乐美术不分家,音乐以其明快的旋律,改变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而美术则以其清晰的画面,也使抽象的音乐语言增强形象性。

因此,在美术课教学中注入音乐内容,既有利于创设课堂教学的审美氛围,也有利于学生愉悦身心、激发灵感、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

如:《美术的节奏》一课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音乐激活孩子们的听觉想象力,诱发学生不同的情感与感觉,有了不同的音乐,就表现了学生内在的线条能力,激昂的乐曲用折线、温柔的乐曲用直线等不同的音乐效果,也就有了学生不同的作品。

所以在美术课程中使用音乐创设情境,借助于通感效应来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是一种方便有效的好办法。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也相应提高。

多媒体教学是将图形、图像、文本、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经计算机处理后再生动展现在学生面前,掀起学生情感波澜。

如:教学《向动物朋友学习》一课中,教师可以先用一段动物活动的动漫设计,并配上欢快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再展开讨论,我们要向动物朋友学习什么?多媒体这种形色兼备,声情并茂的场景强烈冲击学生的视听,使学生很快入境,让学生在情与意境感染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4、利用道具创设情境。

道具创设情境能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产生创作灵感。

如:在教《盒子造型游戏》一课时,教师可以把各种大小、形状、色彩不同的纸盒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去感受,这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就会特别高。

再如,在教学《做年历》一课时,为了让孩子们感受节日气氛,教师如果可以把真的无引线的鞭炮摆放在教室中,让孩子亲自去点,让其身临其境,感受过节气氛,引起入境。

道具的使用信手拈来,巧妙运用,会有不同的课堂效果。

5、利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语言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传授知识的主要媒介,它是教师思想态度,情感观念的载体。

良好的教学语言应当是情意性和知识性的统一体。

学生不但能从中学到知识而且能得到美的享受。

教学语言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水平,把拥有语言艺术的高度修养,做为自己的目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任何时候都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