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
浅析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的策略
浅析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的策略一、选取精华内容历史的内容广泛而繁杂,为了提高效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讲解。
通过选择精华内容,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消化吸收能力。
二、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如图片、视频、动画等。
多媒体技术可以直观、生动地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增加互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不仅是一门知识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
教师应该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比较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加深对历史的认知和兴趣。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历史课堂的效率。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述历史故事、展示历史文物、组织实地考察等。
教师还可以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历史知识。
五、合理安排历史课堂时间历史课堂时间的安排对提高历史课堂效率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历史课堂的时间分配,避免时间浪费和不必要的重复。
教师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布置预习作业和课后巩固作业等方式,加强学生对历史课堂内容的复习和巩固。
提高历史课堂效率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通过选取精华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等措施,可以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初中历史动态生成教学的实践研究
初中历史动态生成教学的实践研究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缺少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使得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大大降低。
动态生成教学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动态生成教学的实践研究。
动态生成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动态生成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来运用。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经历,选择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不同历史事件的兴趣和了解程度。
然后,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相关的历史事件作为教学内容。
如果学生对古代王朝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选择讲解一些与古代王朝相关的历史事件,如夏商周的兴衰和秦朝的建立等。
通过选择与学生兴趣相关的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设计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灵活地选择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如讲解、讨论、实验等。
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于一些较为枯燥的历史事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对该事件的思考和分析,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
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应用。
历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习历史需要通过实践和应用来增强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模拟演练、角色扮演等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历史事件的复原和再现,并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增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学习历史战争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历史战争的紧张和残酷,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感知和情感体验。
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动态生成教学重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课堂练习、个人报告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浅析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浅析作者:莫伦羡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34期摘要: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九年制义务教育体系早已确立。
教育的目标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考试分数,还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历史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课程,对学生的后续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改善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现阶段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点课题。
初中教育体系一共分为九个学科: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地理,因此历史是初中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
同时,学习历史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对我国的发展历程进一步的了解,并提高语文学习中文化背景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099-01初中教育体系一共分为九个学科: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地理,因此历史是初中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
同时,学习历史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对我国的发展历程的进一步了解,并提高语文学习中对文化背景的认知和理解。
然而,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历史课程的教学受不到重视,教师单一的“满堂灌”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传导,学习兴趣越发低下,导致教学出现诸多问题,因此,在现阶段,对历史教学方法进行探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意义重大。
一、开展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将知识认知活动与情感联系起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由于历史学科本身是一门阐述史实的课程,因而很多东西学生无法理解,从而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性。
因而,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是否主动完全取决于其兴趣。
同时,由于初中生的心智尚未发育完全,其天性的独特使得教师必须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及思想,以此来诱导学生的主动学习。
例如,在讲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课时,学生可能较难理解这课题目的意思,教师可以利用一部分废纸,在安全的角落里引燃,结果将整个角落里的废纸都燃烧了,通过这种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去感受这一丝小火花的力量,对文章的题目进行初步的了解,并引学生入胜,顺利将其引入到学习中。
新课程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浅析
新课程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浅析摘要优化课堂过程与结构是新课程提出的要求,促使这一教学要求转变为现实教学行为,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定教,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以评促学,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优化我国的现代教育正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从教学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
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无需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程度,也就相应生成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
实际上,这是对学生能力的扼杀和对个性的摧残。
因此,我们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当然,强调探索过程,就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
那么,如何将对学生的“终结性评价”改为“过程性评价”,是值得我们长期探索的问题。
下面我就如何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和同行共同探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在于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人们探究世界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归为以下三点:(一)改变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教学最重要的场所,它要求教师寓教于“趣”,寓教于“乐”。
因此,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历史教学非常重要。
新课标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大力推行引导学生灵活学习的新教学模式。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巧设导语,创设情境,设疑激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尽快进入听课的最佳状态。
所以,教学的立足点必须由“教”转变到“学”,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二)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浅析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特色
浅析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特色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利用历史教材,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结合历史课堂的内涵,新课程改革中课堂的基本特征,来打造特色的历史课堂。
标签:历史课堂;新课改;教学特色1何谓历史课堂对于课堂,传统观点认为,课堂是老师上课,传授知识的地方,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地方,几乎与教室等同,教师只管自己的教,只管完成自己讲的任务,而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
现代教学认为,课堂是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地,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展示与发挥师生才智的宝贵空间。
而历史课堂则应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即凸显史实、史境、史观、史法。
史观,准确、系统掌握课程标准的知识要求是历史课堂的基础;史境,只有“身入其境”,才能“触景生情”,更好地理解历史;史观,即观察、分析历史事物的观点和基本理论;史法,即分析、阐释历史事物、现象的方法,如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方法、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方法、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方法等。
2新课程改革的课堂特征2.1自主。
学生自主是学生主体性的表现,作为一名大学生,从所受教育的经历来看,我们一直为应试教育,这种教育一直是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中满堂灌。
这种模式可能会影响到我们以后成为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障碍。
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地立足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
2.2参与。
抓住学习的关键是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面、度、质量。
历史课堂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动起来,教学活起来。
2.3合作。
学习需要合作,学习过程常常需要人与人的合作才能完成。
这里所说的合作不只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还包括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合作。
浅析初中历史大单元主题教学的高效开展
浅析初中历史大单元主题教学的高效开展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一直在不断地推进教育改革,从教学目标到教学方法都与传统教学理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阶段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学形式的创新性特征也愈加明显。
初中阶段历史学科作为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不断落地的教育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其综合性和系统性特征也愈加明显。
教师在日常的历史学科教学活动中,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创新出更加新颖的教学模式。
大单元教学模式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仅迎合了这一时代发展需求,更有效地优化了每一个历史学科教学环节,提高了整个的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探索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自身成长进步的衔接和过渡阶段,虽然较小学阶段而言,学生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从学生全面成长的视角出发,依然存在明显的不足。
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是非常鲜明的,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为系统地学习和积累历史知识,同时能够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快速养成铺垫扎实的基础。
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应用时,不仅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围绕教材内容设定整体的教学目标,更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综合学生学习的兴趣出发点,凸显学生在知识探索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一、激发单元学习兴趣兴趣作为学生成长进步过程中非重要的外在影响因素之一,与学生成长的全面性和长足性有着直接的联系。
初中阶段学生虽然自我控制意识已经明显提高,但是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促进作用也是非常鲜明的。
在初中历史学科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作用,设计出更加丰富的单元导入形式,精准地把握学生学习的兴趣出发点,将其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地结合,不断地激发学生单元学习的兴趣,为其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以及学习任务的高效完成奠定扎实基础。
中学历史课堂上教学目标阐明
浅析中学历史课堂上教学目标的阐明摘要:在一个教学单元中,教师能否清晰地阐明教学将要达到何种目标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课堂上教学目标的阐明主要包括以下4部分内容:1.学生的情绪状态;2.学生的认知状态;3.学生的行为状态;4.学生的意志状态。
关键词:教学目标;知、情、意、行;三维目标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教学最终是为了引起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
历史教学总目标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历史教科书为依据,根据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完成历史课程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历史教学总目标更多是一种理论建构,而课堂教学目标更多的是实践上的指导,是具体而明确的。
如何阐明历史课堂上的具体教学目标呢?笔者认为,对教学目标的阐明可以分别从知、情、意、行四方面入手。
一、情绪状态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出发,把历史问题生活化,利用热点问题制造兴奋点,从而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情感共鸣。
教学中可以关注以下三部分:1.教学过程使学生充满兴趣教学中,可通过设置悬念、增强趣味性等措施来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如在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教学中,可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典故来形容17世纪以来荷兰、法国、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与争夺,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还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2.教学后要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课堂上应尽可能地帮助学生产生成就感,达到自我实现并提高,促使学生产生高峰体验的状态。
以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发展为例,情感态度上不仅关注从专制走向民主法治是历史的进步,还要思考现实,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引导学生自我提高并产生成就感。
3.培养学生形成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启发引导,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求。
如在新文化运动教学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把当下祭孔和孔子学院的兴起拿来对比,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当年的糟粕如今又视为精华?引起变化的内因是什么?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不能正确地扬弃?我们现在视为精华的就一定是精华吗?进一步引发学生深入探究,将前后知识联系深化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结构。
浅析历史与社会课堂生成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 摘 要 】目前我我 国的大学英语语 法教 学 存在 着诸 多问题 。针对这 一现 象 ,本文在分析 了其原 因的基础上 ,提 出了现行 条件 下 大学英 语教 学的 改进 方 法 。
辟 的比喻 :将 1 5 克盐 放在你 的面前 ,你无 论如何也难 以下 咽。但将 1 5 克盐放入一碗 美味可I Z l 的汤中 , 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 1 5 克盐全部 吸收了历史与社会课堂生成性教学 的实施策
【 关键 词 】 大 学英语 ;语 法教 学;原 因;
策略
、
一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一方面要 加强整体教学设计的研究 ,从教学 目标、内 容、 过程、 方法及评价等方面体现出多样性、 选 择 性 、灵 活 性 和 开 放性 ,为 学生 个 性 的 发 展 留有更大的空间 ,自觉预设各种可能的教 学生成 ;另一方面 ,在教学程序设计方面 , 要求改变原来按部就班的线形程序设计 ,应 该着 眼于宏观设计 ,将教学流程中的各个环 节和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设计成板块,为教 学的动态推进和有效生成创造条件。事实上 , 只有成功的教学预设 , 才可能有可持续 的教 学生 成 。 三 、创设情境 ,精彩生成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 : “ 一切知识 都 是从感官开始的。”这话道出了创设 情境 进行教学 的重要。德 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
之于盐 。盐需溶人汤 中,才能被吸收;知识
需要溶人情境之中, 才能显示 出活力和美感。 (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 余文森—— 《 为
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 》)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有 目的地引人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 不 够 深入 。 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 ( 2)客观 因素 的制 约 。 定的态度体验 ,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 第一 ,大学英语公共教学没有 并使学生 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 开专 门的语法课,语法 由精读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 的情感 , 为 教师顺带讲授。由于课时紧 , 有效生成教学资源创造条件。课堂生成需要 加之课堂时间有限 , 教师往往 有一定的情境 ,而对于创设的情境则要求具 削减语法教学内容 ,只有 当学 有真实性 ,贴近生活,能够激起学生兴趣 , 生提 出相关语法问题或者课后 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 的热情 , 出现 了与本课相关 的语法知识 这样才会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如果教师 时,教师才给予讲解 或解答 , 只是按照教学设计按部就班、滴水不漏地讲 这 就 造 成 了语 法课 严 重不 足 。 解 ,必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 的 第二 ,教材不能满 足需要 。现 课堂不仅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 , 而且不会有 有 的大学英语教材很少有 系统 精彩的教学生成。通过创设教学情境 ,可以 的语法材料及练习 。只是对语 赵 拉近学生和和文本、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 法进行泛泛的讲解教师往往是 海 增强学生 的好奇心 , 激发学生的兴趣 , 好奇 就课文 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散 蝰 与兴趣是生成的起点。教师如能及时抓住这 处理 ,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不 郑 州 师范 学 院外 国 语学院 河南 郑州 些生成的机会 , 并运用 自己的教学机智妥善 很难就语法难点做 出解释 。
浅析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途径探究
浅析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途径探究摘要】从目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中学历史教学定位还十分模糊,课程所处的重要性还不突出,教学处境比较尴尬,这样的情况下,文章认为,在人们越来越重视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的今天,中学有必要也必须主动地进行自我调整和调适,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途径中图分类号:G6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2-010-01当前,作为提升中学生文化素养的素质教育课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是我们国家培养21世纪优秀历史人才的基础,也是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当前全国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试验的大要求下,如何推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也要求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关注、研究和创新教育模式,通过探寻新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全面思考,同时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现状从目前大多数中学的情况来看,历史课堂教学的作用显示并不明显。
中学历史教学课程定位模糊,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具有系统性,缺乏个性体系的建立,缺乏开放的意识,致使教学的内容针对性不强,不能够让学生足够的吸收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和精华,人文理念体现不够。
(一)部分学生和家长缺乏对历史教学相关知识的认知在部分中学还存在一些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只关注成绩,而不重视孩子的历史课堂教学。
这样的片面想法,导致学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学校历史教学活动的重要性的认识。
许多家长和学校都认为搞历史教学、开展历史课堂教学占用孩子大量学习时间,导致学校的历史课堂教学育人的功能得不到发挥。
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局限,很多人还没有将历史课堂教学上升到提升学生素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深度和高度去理解,类似的观念,也给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发展带来了重重的障碍。
(二)历史课堂教学师资力量与水平都存在一定缺陷高水平的师资是一个学校的重要教育资源,它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相关领域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浅析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浅析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作为一门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特殊学科已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然而,受到应试教育思想长期的影响,中学的历史科教学仍存在不少的不足之处。
鉴于此,笔者在深入挖掘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就其解决途径进行了剖析,供参考。
一、教育理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们的一些教师始终认为历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记住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学生能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
至于历史教育众多功能在学生身上是否得到有效落实,似乎与其无关。
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支配下,教师把教材作为唯一知识来源。
他们的历史教学,无非就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如何记住有可能考试的重点知识,如何应对各种考试。
其结果则必然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历史教材或资料,争取考出好成绩。
二、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历史学科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纵横交错的,人类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们各自的渊源和将来,体现在教材当中就表现为教材内部知识体系的网络化。
但不少教师在备课、授课过程中往往忽略这一点,只是简单的就章节内容加以讲述,未能较深入地向学生展示历史纵深的一面,没能很好的把握教材的内部知识体系。
三、追求创新,不能因人施教一些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时,往往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整个教学设计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活动。
在教师的牵制下,学生一会儿看书,一会儿抬头看录像,一会儿前后讨论、一会儿角色表演、一会儿展开辩论,而真正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
于是各种问题接踵而来,懒的学生是一点事情也没有,而想动脑筋的学生感觉忙不过来。
同时,教师所设置的活动或问题,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复杂。
设计简单时学生轻易就找出了答案,就会产生骄傲自满情绪,渐渐会对参与活动失去兴趣,对以后的教学产生不良后果,而设计复杂时,学生自己解决不了,难免会垂头丧气,对以后的教学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四、严守预案,应变不足教师作为教学过程指导者、组织者,课前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将探究过程和结果设想得自以为尽善尽美,是无可厚非的。
浅析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浅析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摘要:历史课作为一门知识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塑造道德合格的接班人等重要育人理念上,都有着任何学科所不可代替的作用。
所以,不断地创新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成绩,而且也是在为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作者简介:杨明才,任教于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涧池中学。
教学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因而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就是开启教学生命之门的钥匙。
历史课堂的生命力取决于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发生变化,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成效。
历史课堂效率的高低,既取决于教师有怎样的学科教育观念,也取决于对学生主题地位的尊重和发挥,还取决于教师是否最大限度地唤醒了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参与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素质教学的需要。
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浅析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之策略。
一、设计激活思维的有效问题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法”可能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问题教育法”。
苏格拉底通过一问接一问的诘问式教学,让学生在自相矛盾中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获得关于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
科学、系统地提出“问题教学法”的是美国教育家杜威。
现如今,问题式教学法已成为当代教学论的重要议题之一,也是教师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使用得最普遍的教学方法之一。
那么,设计什么样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呢?其一,所提问题要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
历史教科书中有很多总结性的东西,答案完全可以在书上找到原话,如原因、意义、影响等问题,所以没有必要设问,即使设问了学生也能直接用书本上的原话回答,因而这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毫无作用。
教师精心设计出来的问题,要使学生有一个真正思维的过程,然后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一位教师在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这一课时的一个设问很值得我们借鉴:请同学们找出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例证。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及活动方式的改变
差, 甚至偏离历史课堂教学应有 的教 育意义。这样才能做到 活 动 目标 的正确体现 ,做到 教学 活动形式与 内容 的完整 结合 , 达
生在课堂上发挥其主体学 习的作用 , 培养 自主学 习的能力 。本
文试着从教学 活动 目标 的确 立 、 活动 方式选择及 活动 内容评价 等方面对教学模式影响加 以论述 : 一
动 更具有历 史情景 。根据 教学 目标创设优 良的活动环 境 , 是一
门教学艺术 。在教学实践 中 , 我们应遵循 针对性 、 趣味性 、 创造 性、 实效 陛相统一的创设原则 。如课堂活动中对学生 自读 、 讨论 的活动设计 , 从这类活动安排看 , 生能否完成 活动 , 学 达到活动 目的 , 关键 在于学生 不仅需要 明确他们做什 么 、 怎么做 , 且 , 而
、
通 过 深 化 对 教 材 知 识 结 构 的 把 握 。 确 理 解 课 堂 的 活 正
动 目标 。 使 新 的 教 学 理 念 的 形 成 促
首先教师要在全面了解教材 内容的基础上 , 深化 对教材知
识结构 的挖掘 , 以确 立适合的 活动设计 方案 , 这其 中包括 对学
使之认同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才是更重要的。这就需要活动 的 情景创设引人人胜。活动的情景 是学生进入活动角色的背景和 环境 , 如果 我们正确 、 合理地创 设情 景 , 将使得 学生能够真正愉
形成一种依 赖教师 的习惯 , 另一方 面 , 师长期 习惯于 包办式 教 的教学 , 教学模式 的改革往往 只追随 一时的热点 , 顾此失 彼 , 没 能对学生 自主学 习能力进 行系统的培 养 , 造成学 生在 自主学 习 中力不从心 , 为此 , 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树立 全新的课堂意识 , 掌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备课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备课一、引言备课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工作之一,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有效备课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本文将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备课进行浅析。
二、有效备课的重要性1.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备课是优质教学的基础。
通过充分准备,教师可以做到知识系统、连贯有序,梳理课程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合理安排学习活动和评价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培养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备课,教师可以将历史知识融入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形成历史概念和历史观念,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历史现象,掌握历史事实,发展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三、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备课步骤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备课的基础。
教师需要在备课前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在该课程中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目标。
2.梳理课程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要求,教师需要梳理课程内容,了解历史知识的发展脉络和内在联系,在备课中形成系统的课程框架。
3.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在梳理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需要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将重点内容进行逐一分析,并针对难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4.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需要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通过讲解、讨论、小组活动、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历史。
5.准备教学资源和教材辅助材料为了支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准备教学资源和教材辅助材料,如教学PPT、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地图等,以提升教学的表达力和可视化效果。
6.评价教学效果在备课时,教师需要考虑如何评价教学效果。
可以设计一些评价工具和评价标准,如口头测试、笔头测验、小组展示等,并将评价方式融入教学设计中,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
四、有效备课的注意事项1.合理规划备课时间教师在备课时要合理规划备课时间,避免过于赶工,以免影响教学的质量。
浅析我国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目标之变迁——从三维目标到学科核心素养
-007-2021年第35期(总第287期)摘 要: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在基础教育发展中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对我国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
以三维目标为指导的中学历史学科教育已经实施十余年,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教育部将中学历史的教学目标浓缩为五项核心素养,即要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历史解释”五项核心素养。
文章在前人学者、专家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学历史课程目标的发展历程,重点探讨了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关系,探索了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以促进中学历史学科教育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三维目标;历史课程目标;教学设计;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罗晓红(广西民族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6)浅析我国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目标之变迁“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会议以及谈话中都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又有赖于每一次的教育改革。
其中,课程标准的每一次变动都牵动着每一位教师的神经,在历次课程改革中,课程目标主要从注重知识的“双基”再到“三维目标”,再到关注学生个人综合能力体现“核心素养”的提出,每一次改变都标志着教学理念的转变,因此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应作出相应改变以适应课改的要求。
笔者希望立足历史学科,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梳理中提出相关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
一、我国历史教育目标的概述(一)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目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受当时环境、政策的影响,全国各行业包括教育界都积极向苏联学习,中学历史教育也不例外。
国内大批研究教育理论的学者基本上都以研究苏联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为主,并且邀请苏联教学法专家相继来华对我国教育进行指导与评讲。
浅析生成式教学法在《中国历史文献学》课程、教学当中的运用研究
二、 生成 式教 学法的具体 实践
《 中国历史文献学》课程 当中推行 生成式实 践教学 模式, 可以围绕 以下两个方 面进行构建 :
( 一) 以文献整理实训推行生成式教 学实践
由于历史文献学课程要学 习的理论知识非 常多 , 同 时文献 的收集整 理与识读 本身 就是一 个学 生在实 践 当 中不断提高能力 的过程 , 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 当 中推行
响, 教 师疲于完成理论 知识 的教学 , 与学 生的互动很少 。 学生普遍反 映课 程枯燥 , 积极性不高 。 至于资料发掘 、 训 诂 考据 、 辨 伪 纠谬 等历史 学基本 功 的训练 , 以及教会 学 生 对资料 进行耙剔 筛选并 进 而形成 推演 立论 的历史 思 维 能力 , 更是难 以实现。 单一 而沉 闷的教学 方法若再不改变 , 只会让 高校历 史 课程教 学与 中学历史课 程 教学之 间本 身就存 在 的裂 隙越来 越大 。为此 , 笔者 认为教学不 能满足于讲解 教材 里 的基础理论知识 , 而要紧跟上 当今 中学历史新课 改的
彦 素
2 0 1 3 年 1 1 月
Un i v e r s i t y E d u c a t i o n No v e mb e r 2 01 3
,
浅析生成式教学法在《 中国历史文献学》 课程 教学当中的运用研究
、
滕兰花
( 广西民族 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广西 南宁 5 3 0 0 0 0 )
、
推行 生成 式教 学法的必要性
目前 在基础教育领域 , 学者们不断 呼吁把课堂教 学 的主动权 还给学生 , 要用 动态生成 的观 念去重新组织课 堂。 这样 的教学过程 , 即是生成式教学 。 动 态生成 的课 堂
关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策略5页
关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策略一、历史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必然性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不断改革促使了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得以重新构建,构建模式当然需要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一致。
在模式构建上需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有效互动。
历史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师生之间“以对话、交流、合作等为基础的知识构建活动”;“教学过程是通过师生之间的直接性对话.取得心灵沟通,实现双方主体性的构建与发展”。
这就意味着在新课改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必须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和历史问题的解决,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去如何去“做”,如观察、阅读、讨论、交流、质疑、答辩,练习等。
强调学生在“做”中学。
2、注重学生情感体验与活动构建。
《历史课程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学习者在亲身实践活动中形成积极地情感体验,主动构建知识,“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构建,在活动中发展”。
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积极地情感体验,可以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强烈欲望,促进其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和精神人格提升目标的实现。
3、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与个性发展。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自主、探究与合作式的学习。
“学习者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和解释学习材料的”,但由于学习者的经验积淀是有差异的.因而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和解释也是有差异的,这就需要学习者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与沟通等,达到取长补短和共同提高。
根据以上课堂模式特征,我们认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就是以交往与对话为本质,历史课堂教学就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推进过程,动态与生成也就是其鲜明的特征。
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需要精心预设,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
有效的教学应在预设和生成之间平衡中发展,在平衡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发展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二、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策略教师该怎样做才能使历史课堂教学既具有动态生成活力,又能使这些动态生成的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呢?1、精心预设教学环节。
浅析动态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海析动态资源 喇 申夸历囊教学申磅 埔j融 i j
口 阮亚芬
( 宁波市鄞 州 中学 , 江宁波 浙 35 0 ) 1 11
动态资 源是 相对于静态 资源而言 的 , 是教师 与 学生 、 学生 与学生在一定 的情境 中 , 围绕教 学 目标 ,
在开展 合作 、 对话 、 究 、 探 交流 的课 堂教 学过 程 中 ,
程 。 堂生成 本身 就是 丰 富多彩 的 , 偏差 ” “ 课 “ 和 失 观点 比较浅显 ,把从 电视剧 《 康熙微服私访 记》 和 误” 也必然是其 中的一部分 , 面对学生的 “ 错误 ”若 《 , 康熙王朝》 中获得 的相关 信息作为评价人物 的主
情 况 、 观点 。 新 它没有 既定 的 、 成 的 目标 , 没有 的“ 误 ” 现 也 错 是一个 契机 , 恰恰可 以激发学 生的问题意 固定 的模 式 , 有偶发 性 、 确 定性 、 具 不 随机 性 、 创造 识 和探 究欲 望 , 引发学 生高涨 的参 与热情 , 而更 从 性 等特点 。 其产 生过程 是 师生 、 生生 交互 作用 而形 好地促 进学生认知 的发展 , 不失 为课堂教 学 中需要 成新 因素的一种过 程 。 堂动态 资源的生成 意味着 充分挖掘 的重要 动态资源 。 课
一
、
巧 用“ 误” 错 资源 : 自我否定 , 曲径通 幽
所谓 “ 错误” 是指师 生在课堂教 学认知过 程 中 , ( ) 二 根据教科 书有 关 内容开展 社会 实践 活动 这类 活 动是 为帮 助学生 更好 地理 解教 材 达到
课程 要求 而设 计 的 , 开 展 “ 家思 想 在 今 天 ” 如 儒 访 思 考 的角度更 广 , 收获 的成果 更多 。 历史 与社会 如 谈 活 动 , 生通过 对 现实生 活 中存在 的重 男轻 女 、 课教 师可 以与综合 实践活动课 教师相配合 , 学 组织学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浅析浅析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浅析浅析
刘爱华
【期刊名称】《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年(卷),期】2011(000)007
【摘要】历史教材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一种粗糙的陈述,让学生无法感受到新鲜的味道,仿佛是一锅剩饭炒了又炒,重复的内容和繁琐的语言让中学历史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
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要更加深入地去探索历史教学的道路,努力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刘爱华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浅析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感恩教育的渗透 [J], 李英奎;
2.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浅析 [J], 李雪艳
3.浅析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感恩教育的渗透 [J], 李英奎
4.浅析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互动教学 [J], 凌秋根
5.浅析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J], 王文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
摘要:“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
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
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体现了历史教学人本精神的回归,是引领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进行创新的体现。
关键词:动态生成历史教学课堂教学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你是否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课堂上,学生突发奇想,提出一些十分有思维价值的问题。
这时,你是如何处理的呢?是把他的思维重新导入既定的教学思路以完成“预设目标”吗?显然,这样的做法不符合新教育理念的要求。
我们应该敏锐地抓住这些虽然幼稚但具有创造倾向或智力价值的问题,及时的调整我们既定的教学思路,因势利导,把它作为一种展开的契机,以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
何谓动态生成?“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
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
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体现了历史教学人本精神的回归,是引领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进行创新的体现。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体现了历史教学人本精神的回归
学生的观念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课堂,在以前的生活经历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背景知识。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
事实上,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能力、情感态度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因此,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必然存在着差异。
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差异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一个全新的基点上,这就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张扬学生的个性。
我们就必须研究学生的情况,因人而异,动态性地处理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个性的解放和自由发展的空间,以收到意料之外的
效果。
以《美国内战》一节为例:
在讲述《美国内战》这节时,为评价林肯,我给出了马克思的一段话:
马克思说:“他不屈不挠的迈向自己的伟大目标,而从来不轻举妄动;他移步向前,而从不倒退;他既不因人民的热烈拥护而冲昏头脑,也不因人民的情绪低落而灰心丧气。
”“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着优良品质的伟大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难者倒下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林肯在内战中的态度摇摆不定、软弱、妥协,他歧视黑人,只解放了叛乱各州的奴隶,内战后,种族歧视依然存在。
所以,对林肯的评价不应过高。
”有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在教学计划中,我没有在林肯的评价问题上安排过多的时间。
我把林肯在战争前及战争中的几次演讲的资料展示给同学,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双方观点大致归纳如下:
经过讨论,原先持提出不同意见的同学表示更正自己的观点,接受大家的观点。
这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在这节课中,我没有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学生的观点,而是在问题提出来之后让同学们通过讨论的方式来认清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认真的倾听,始终把握着讨论的大方向,适时地加以肯定、引导,使讨论圆满完成。
这也促进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进而使学生的个性
得以健康发展。
二、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是引领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素质教育的主导倾向。
教育的本质不是传递知识技能的过程,而是催生新观念的过程。
学生也不是装知识的“口袋”。
因此,本着“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从学生已有的观念出发,倾听他们,引导他们,为他们创造条件,让学生产生更好、更新、更精的观念。
我们的教学就不应该是呆板的、僵化的,而应该是活泼的、动态的。
就需要积极地为学生提供发展他们思维的空间和平台,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在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中自由激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创造者,而教师则是知识的引路人,带领他们在知识海洋自由徜徉。
长期如此,学生的思维能力必将有一个大的飞跃。
例如:
我在讲述《美国独立战争》一节时,要求学生论证:美国独立战争就性质而言,它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当同学们在我的引导进行思考并进行论证时,有位同学出乎意料地提出:“这场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但我认为它不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表达着自己的看法,原定的教学计划被打乱了。
如果强行的继续教学计划显然不明智,也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及时调整思路,组织同学通过讨论来认清战争的性质。
这激活了他们的思维。
很快,支持与反对的分成两个阵营,在我的引导下,部分同学从不同角度来否定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资产阶级性质。
主要观点有:一、这场战争的对象不是封建制度,而是已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而专制主义的法国支持北美。
其二、战争的领导主要是南方的种植园奴隶主。
其三、这场战争没有改变南部的奴隶制,相反,确使之得到进一步发展。
大多数同学则坚持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他们从独立战争的起因、对象、任务、影响等角度加以阐释。
在讨论中,我发现,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的性质成为同学们争论的焦点,不解决此问题,将影响到讨论的深入,因此,我及时的加以引导,使同学们认识到这种经济不但不是北美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且还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这场战争的性质也就搞清楚了。
在本案例中,通过讨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得到深化;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讨论,适时地介入学生的讨论中,引领着学生的思维在历史的天空自由翱翔。
三、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是教师进行创新的体现
教师的工作要求有较高的创造性。
正如苏霍姆斯基所说的:“我熟悉几十种专业的工作人员,但我深信不疑,没有比教师更有求知精神,不满足现状,更充满创造思维的人。
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特点,在于他们的活动并无固定不变的范式、程式和方法可以套用。
”由于教师工作的这一特点,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教育条件,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果教师缺乏教学的应变能力,不管他如何努力地去研究教学理论,都不会成为好老师。
因此,教师面对不同性格和复杂心理活动的学生,要沉着冷静,巧妙的处理突发问题。
要有一双“慧眼”,循循善诱,把学生带进历史知识的殿堂。
例如:
在讲授了《日本的明治维新》之后,有位学生要求发言,“明治维新保留一定的封建残余势力有其合理性。
因为如果把出生于封建统治阶级的西南诸大名和中下层武士的利益全部改掉了,失去这些力量支持的倒幕派及日后的明治维新是不会成功的。
”(学生一片嘘声,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亦不在少数)
这大出我的意料,但他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稍作镇定后,“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我们不妨先请同学们一起探讨。
”
(课堂顿时热闹起来。
)讨论后双方观点大致如下:
老师提点: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共同性和多样性的角度来审视不同国家变革的不同特点及原因”。
要求学生在课下将讨论继续下去。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面对学生的思维火花,采用“迂回战术”,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通过集体的讨论,通过彼此间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不应该对学生的“思维火花”急于肯定和简单否定,而是要将其引申开去,由学生随意的发问引向周密的思考。
这也是对教师学识水平和教学功底的考验。
四、结余
当然,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并非信马由缰,有些原则是需要注意的,比如,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要适应“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要体现时代的特征,旨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还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
一味地追求动态生成性的课堂而忽视了教学目标是背离教改理念的。
当我们不再把历史课堂当成教师的领地,不再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我们既定的教学目标,课堂上不再对学生“法庭式”的审判,而是把课堂变成师生交流的平台,共同去发现未知的领域,一起去经历意外惊喜,一起去呼吸历史的人文气息时,历史课堂将不再枯燥、乏味。
参考书目:
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
育出版社
②《历史教育展望》余伟民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③《现代教育学》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广东高等教育出
版社
④《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聂幼梨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