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常识

合集下载

《经济常识》知识点

《经济常识》知识点

《经济常识》知识点《经济常识》知识点必背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①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会减少;②生活必需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较小,高档耐用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大;③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反之,其替代品需求量减少,互补品需求量增加。

(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

(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反之,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措施?①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最根本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③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

——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其后顾之忧。

④.收入差距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⑤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⑥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观念的制约。

——应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恩格尔系数的内涵、影响及标准?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会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经济学常识(很全很给力)

经济学常识(很全很给力)

1.经济学基本常识2.两种互补商品之间的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

3.两种替代商品之间的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4.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是反方向变动关系的理论。

5.替代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减少。

6.需求是指不同价格水平时的不同需求量的总称。

7.供给和需求决定均衡价格。

8.均衡价格决定的条件是供给=需求。

9.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0.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1.价格调节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2.价格机制能自发地调节经济。

13.支持价格一定高于均衡价格。

14.限制价格一定低于均衡价格。

15.需求弹性的弹性系数应该为负值,但一般取其绝对值。

16.需求曲线的斜率并不是弹性系数。

17.总收益是价格和销售量的乘积。

18.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

19.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

20.基数效应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21.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2.边际的含义是因变量的增加量。

23.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的根源在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4.消费者剩余只是一种心理感觉。

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者剩余大。

25.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就是边际替代率。

26.边际替代率递减实际上是用无差异曲线的形式来表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7.边际替代率作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形状。

28.需求定理是由消费者行为决定的。

29.就某一消费者而言,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不同的商品组合提供的满足程度和顺序相同。

30.在四个生产要素中,经济学家特别强调企业家才能。

31.平均产量或总产量达到最大时,并不一定利润最大。

3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齐次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收益不变的性质。

33.等常量线在形状上与无差异曲线相似,但它代表的是产量。

34.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35.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

论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常识

论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常识

论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常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接触到一些经济学常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我们的财务,做出更好的消费决策,以及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

以下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常识:
1. 机会成本:在决策时,我们需要牢记没有任何行动是免费的,即进行一项活动的成本是所放弃的最好的替代活动。

例如,在购买一件物品时,我们需要考虑其他所有购物选项,并衡量它们的成本和收益。

2. 市场供需:经济学家常常使用供需曲线来描述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及数量。

当市场需求增加时,价格往往会上涨,供给减少时也会上涨。

理解市场供需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在特定时期做出更好的购买决策。

3.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货品的收益或效用。

在购物中,边际效用告诉我们最后一件购买将获得多少收益,以帮助我们判断减少或增加购物数量是否划算。

4. 投资:无论是买房,股票还是储蓄账户,投资都是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投资是一种为未来而储蓄的行为,我们需要根据我们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目标来做出投资决策。

5. 税收:税收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财务事项。

了解税收体系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可能会对我们的个人财政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在处理税收时,我们应该明智地计划和分配资金,并充分了解如何合法避税。

这些经济学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我们每天面临的财务决策,了解如何最大化我们的资源,以及如何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学科,它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社会生活。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经济学常识知识点:1.需求和供给: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其中一种商品或服务的能力和意愿,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其中一种商品或服务的能力和意愿。

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进行项活动所放弃的最好的替代机会。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每个决策都会有机会成本。

3.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资源或活动对一些特定变量产生的额外影响。

边际效应可以用来决定最优决策。

4.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存在的不同类型的竞争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

5.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如果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则称为价格弹性大。

6.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等。

7.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

8.GDP: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缩写,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9.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不足,导致物价普遍下降的现象。

10.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通过买卖商品和服务来进行经济交流和资源配置。

1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增加的过程。

12.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雇佣者与求职者之间进行劳动力交易的市场。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对就业和工资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13.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周期性地波动的现象,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等。

14.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指不同国家之间进行货币兑换的市场。

经济常识知识汇总

经济常识知识汇总

经济常识知识汇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活动无处不在。

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常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经济常识的世界。

一、货币与通货膨胀货币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元素。

它作为交换媒介,方便了商品和服务的交易。

我们日常使用的人民币、美元、欧元等都是货币。

通货膨胀则是指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导致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钱变得不值钱了。

通货膨胀会对经济和我们的生活产生诸多影响。

比如,它会降低人们的购买力,让同样的钱能买到的东西变少。

对于那些依靠固定收入生活的人,如退休人员,通货膨胀可能会导致生活水平下降。

二、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机制。

当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价格往往会下降;反之,如果供应量小于需求量,价格则会上升。

以苹果手机为例,如果市场上供应的苹果手机数量过多,而消费者的需求没有相应增加,那么商家可能会降低价格来促进销售。

反之,如果新推出的苹果手机备受欢迎,但供应有限,价格就可能会上涨。

供求关系不仅影响商品价格,还会影响生产决策。

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企业会增加生产以获取更多利润;而当供过于求时,企业可能会减少生产,避免库存积压。

三、市场结构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中,有大量的卖家和买家,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卖家和买家对价格的影响力都很小。

农产品市场通常接近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

企业可以通过产品差异化来吸引消费者,但市场上仍有众多的竞争对手。

比如服装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由少数几家大型企业控制着大部分市场份额。

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度较高,决策会相互影响。

比如石油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只有一个卖家,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能够控制价格和产量。

例如某些地区的电力供应。

四、宏观经济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

经济常识

经济常识

经济常识经济:指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商品: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纸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通货紧缩: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义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生产资料公有制: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国有经济:亦称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集团经济:即劳动群众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目前我国的农村的集体经济实行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基本经营制度)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

这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团成分都属于公有制经济。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个体经济:是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的所有制。

经济常识知识汇总

经济常识知识汇总

经济常识知识汇总经济是社会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了解经济常识对于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一些经济常识进行汇总,帮助读者加深对经济领域的理解。

一、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经济学中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概念之一。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市场上会出现过剩,价格会下降。

而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市场上会出现短缺,价格会上涨。

通过调节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市场可以自动调整价格和数量。

二、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存在的不同竞争形式。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

垄断是指某个公司或个人对市场上的产品或服务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可以通过操纵价格和数量来获得利润。

寡头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几个主要的供应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

垄断竞争是指市场上存在许多小型公司,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化竞争。

完全竞争是指市场上存在许多小型公司,它们之间没有差异化,价格和数量由市场供求决定。

三、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一段时间内的增长。

经济增长通常由劳动力、产出和资本三个要素共同推动。

增加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技术水平、增加投资和创新等都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

四、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常,当物价上涨超过一定幅度时,就称之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造成人民购买力下降。

另外,通货膨胀还会影响资源配置、社会经济稳定等方面。

五、货币和货币政策货币是一种经济交换媒介,它简化了商品交换过程。

货币通常由政府发行,并具有法定支付能力。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流动性等手段来控制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

货币政策对于调节经济周期、控制通货膨胀等具有重要作用。

六、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加深和扩展。

全球化使得商品、资本、技术和劳动力能够更加自由地流动,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30个经济学常识

30个经济学常识

30个经济学常识:1. 供求法则:市场上商品价格由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

2. 机会成本:放弃一项选择以选择另一项的成本。

3. 边际效用递减:随着消费的增加,每一单位的额外满足感递减。

4. 弹性:衡量需求或供给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5. 货币乘数:由货币供应的增加引起的总体经济活动的倍数效应。

6. 边际成本:生产或消费一个额外单位的成本。

7. 边际收益:生产或消费一个额外单位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8. 劳动力市场:供给劳动力的人口与企业需求劳动力的相互作用。

9.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

10.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货币供应来调控经济。

11. 通货膨胀: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12. 失业率:劳动力中无法找到工作的比例。

13. 弗里德曼提出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权衡:经济长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权衡关系。

14. 相对优势: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的效率高于其他商品。

15. 比较优势:一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在多个商品上都有相对优势。

16. 市场失灵:市场不能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17. 边际税率:每额外一单位收入被征税的比例。

18. 生产可能性曲线:展示一个经济体在资源利用上的潜在最大产出。

19. 货币供应: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总量。

20. 机会成本:选择一种行动可能放弃的最好的替代选择。

21. 市场结构:市场中买家和卖家的数量、产品的差异和信息的可获取性。

22. 需求弹性:量化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23. 金本位制度:货币的价值与一定数量的黄金挂钩。

24. 投资组合:分散投资以降低风险。

25. 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有许多买家和卖家,产品是标准化的,买家和卖家都有充分信息。

26. 垄断:市场上只有一个卖家。

27. 边际生产力递减:增加一种生产要素,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产出的边际增量递减。

28. 货币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相对价值。

29. 资源分配效率:经济体利用资源以实现最大产出。

经济学常识汇总

经济学常识汇总

经济学常识汇总
1. 供求关系
- 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

供给指的是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的供应量,需求则是指消费者对这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

-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通常会下降,而当需求大于供应时,价格通常会上涨。

- 在市场经济中,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动,市场参与者可以决定价格和产量的调整。

2. 劳动分工
- 劳动分工指的是把生产过程分解为不同的任务或专门的工作岗位,以提高生产效率。

- 亚当·斯密是分工概念的主要提倡者之一,他认为人们通过分工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从而提高产出。

- 分工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因为专门化的劳动者可以不断改进和发展他们的技能和知识。

3. 边际效用
-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或购买每个单位商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额外满足程度。

- 持续消费相同商品或服务时,边际效用通常会递减。

换句话说,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个额外单位的效用会变得越来越小。

- 消费者通常会在边际效用为零或负值时停止消费,因为这意味着进一步消费不再带来满足感。

4. 机会成本
- 机会成本指的是进行某项活动所放弃的最好的替代选择的成本。

-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选择某项活动就意味着无法同时选择其他活动。

因此,进行某项活动时,所放弃的替代选择就是机会成本。

- 计算机会成本可以帮助人们在做出决策时权衡利弊,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选项。

以上是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常识,理解这些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并作出明智的决策。

30个经济学常识

30个经济学常识

30个经济学常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它说明了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的。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个规律说明了当消费一种商品的数量逐渐增加时,对每一个新增单位的边际效用会递减。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选择某种事物而放弃的另一种事物的价值。

4.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生产过程中必须投入的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

5.生产可能性边际:生产可能性边际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时,同时放弃生产其他商品的最大数量。

6.边际生产率:边际生产率是指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出量。

7.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生产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所需的额外成本。

8.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的变化而改变的成本,变动成本是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9.弹性概念: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10.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寡占市场等。

11.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雇主与雇员之间进行劳动力交易的市场。

12.物价水平:物价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物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

1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涨,通货紧缩是指持续下降。

14.货币职能: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媒介、交换手段和价值储藏等职能。

15.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整个经济体系中流通的货币总量。

16.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出现了问题,导致资源分配不够有效。

17.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供给给一人即可供给所有人共同享用的物品。

18.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效用最大化是指消费者在有限的预算下追求最大满足,利润最大化是指企业追求最大利润。

19.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社会保障是指政府为确保公民基本生活而提供的社会福利服务,社会保险是指在意外事故或疾病等情况下提供经济帮助的制度。

20.贸易壁垒:贸易壁垒是指对外贸易实施的限制措施,包括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等。

经济常识知识点整理

经济常识知识点整理

经济常识知识点整理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生产者或者供应者愿意出售的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是指消费者或者需求方愿意购买的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2.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增长的方式。

市场机制的基本原理是自由竞争和私人财产权的保护。

市场价格通过供求关系的调节来反映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的价值,进而引导资源的流动和分配。

3.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由于做出某种选择而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品或机会。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一种选择就意味着放弃其他的选择。

因此,机会成本考虑了每种选择的权衡和取舍。

4. 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投入所带来的额外收益或额外成本。

在经济学中,人们基于边际效应做出决策。

当额外的投入所带来的收益递减时,人们会停止投入;而当额外的投入所带来的成本递增时,人们会选择停止行动。

5.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相对于经济总产出(GDP)的增长,导致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会降低货币的购买力,从而影响人们的消费和投资决策。

6.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特定时间周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体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国际间比较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

7. 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货币交换的市场。

在外汇市场中,各种货币的汇率会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波动。

外汇市场的波动对国际贸易和国内经济都有重要影响。

8. 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指用于长期投资和融资的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等。

资本市场的发展和运行对于企业的生产和创新活动,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9.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产出(GDP)的长期持续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创新和资本积累等因素实现。

你绕不开的100个经济学常识

你绕不开的100个经济学常识

你绕不开的100个经济学常识1.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2. 边际分析:当分析一个决策时,只考虑其影响的经济量。

3. 均衡分析:研究一个经济体系在供求相等时的状态。

4. 产权:一个人或一群人对某物的拥有权,是经济行为的基础。

5. 激励:引发一个人动机的力量。

6. 比较优势:一个国家在其贸易伙伴中的生产率的相对优势。

7. 供需法则: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需求量与价格负相关。

8. 生产可能性边界:显示一个经济在保持固定数量的资源下,可以生产的最大数量。

9. 货币的时间价值:今天的1元钱比未来的1元钱更有价值。

10. 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成本下降。

11.外部性: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非自愿性影响。

12.公共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商品,一旦提供,就不能排除任何人使用。

13.市场失灵: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14.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结构的学科。

15.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系运行规律的学科。

16.经济周期:经济体在一定时间内经历的扩张、繁荣、收缩和衰退的周期性波动。

17.通货膨胀: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18.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采取的各种措施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19.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收支平衡、税收和政府支出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

20.贸易政策:国家制定的关于国际贸易的法律、政策和措施。

21.自由贸易:国家之间取消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劳务自由流动的政策。

22.关税: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收。

23.贸易顺差:一个国家的出口额超过其进口额。

24.贸易逆差:一个国家的进口额超过其出口额。

25.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6.外汇储备:国家持有的外汇资产。

27.利率:资金的价格,表示借款成本的高低。

28.资本市场:提供长期融资的金融市场。

29.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进行交易的场所。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

引言概述: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资源分配和利用的学科,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层面。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中的一些常识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和理论。

正文内容:一、需求和供给1.需求的概念: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和意愿。

需求量受价格、收入、价格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2.供给的概念: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出售某种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和意愿。

供给量受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3.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市场上的价格由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

当需求增加同时供给减少时,价格上升;当需求减少同时供给增加时,价格下降。

4.需求和供给的弹性:需求和供给的弹性是衡量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影响价格变动的速度和幅度。

5.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需求曲线是表示不同价格下消费者对产品需求量的关系,供给曲线是表示不同价格下生产者愿意供给的产品量的关系。

二、市场结构1.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是市场上竞争者众多、产品同质化的市场形态。

供给和需求的作用决定了价格和产品数量。

2.垄断市场:垄断市场是指一个或少数几个卖方控制整个市场,能够通过价格设置来影响市场价格和产品数量。

3.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市场上少数几个卖方主导市场,但相对于垄断市场来说竞争程度较高。

4.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是指市场上有多个卖方但产品有差异化的市场,卖方通过产品差异化来影响市场价格和产品数量。

5.单一买方市场:单一买方市场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主要买方,该买方对市场价格和产品数量有较大的影响。

三、生产成本1.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随产量增减而改变的成本,如租金、固定设备等。

2.可变成本:可变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随产量增减而改变的成本,如原材料、劳动力等。

3.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企业生产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所需增加的成本。

在决策中,边际成本的变化对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起到重要作用。

不可不知的1000个财经常识:经济版(畅销5版)

不可不知的1000个财经常识:经济版(畅销5版)

不可不知的1000个财经常识:经济版(畅销5版)
1. 通胀:通胀是指物价上涨和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由于物价上涨所造成的收入下降,可能会使经济的总体收入向下走。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由政府采取的措施,以控制货币供应和贷款利率,来调整经济各部分的活动,达到调节经济增长和建立良好货币体系的目标。

3. 货币供应:货币供应是指当前流通中的货币,这些货币可以用来支付生产、消费和投资所需的支出。

4. 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的参考价值,是不同国家之间使用货币代表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的协议。

5. 贷款利率:贷款利率是贷款者与借款者之间信贷关系的费率,一般用于衡量借贷成本,也影响着市场需求和供给。

6. 公司税:公司税是指专门收取公司利润的税收,其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收取,因此税率也有所不同。

7. 债券:债券是一种债务工具,是由政府或企业在借贷时发行的固定收益证券,通常用于提供资金支持。

8. 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指买卖双方在进行交易时所需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佣金、印花税等费用。

9.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的规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繁荣期、衰退期、复苏期和滞胀期。

10. 债务:债务是指企业或个人排出的义务,是对外支付的金额。

它可以是政府发行的债券,也可以是银行发放的贷款,还可以是零售商提供的信用账户等。

经济学常识

经济学常识

经济学常识1、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2、货币的职能:⑴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

⑵流通手段,即用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交换从时空上可以分离,有利于扩大商品的交换。

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时,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

3、价格的定义: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价值。

4、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5、信用卡: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6、影响价格的因素:①供求关系,供过于求即买方市场,价格下跌;供小于求即卖方市场,价格上涨。

②价值决定价格7、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物价总体水平8、做理智的消费者: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9、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即为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10、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互相联系的环节11、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1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3、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控制力上14、公司的形式: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15、公司制的优点:具有独立法人结构,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16、公司的组织机构:决策机构包括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执行机构包括总经理及其助手,监督机构包括监事会※17、公司取得成功的原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18、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19、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途径: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20、存款利息=本经*利息率*存款期限21、储蓄的种类: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22、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23、股票的性质: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24、股票投资的收入:一部分是股息或红利收入,另一部分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25、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26、债券的分类: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27、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购买保险28、保险的分类:人生保险和财产保险29、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30、怎样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保证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3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32、财政:国家的收入和支出※33、国家财政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具有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34、财政收入的分类: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35、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方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36、财政支出的分类: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37、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38:税种:增值税,个人所得税39、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的原因: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要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40、市场调节局限性的表现: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经济学常识

经济学常识

金融基础知识1 金融:货币资金的融通,是以银行为中心的各种形式的信用活动以及在在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

2 货币: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生产关系。

货币功能:价值尺度流通功能贮存功能支付功能。

3 信用:一种体现特定经济关系的信贷行为。

4 利息:使用借贷资金的报酬,是货币资金所有者凭借对货币资金的所有权对这部分资金使用者索取的报酬。

5 利率:计算使用借贷资金报酬的依据。

6 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场可以买卖,载明了相关主体的财产权利关系的信用工具。

包括股票、票据、债券、眼衍生金融工具等。

7 股票:股份公司发给投资者,作为入股凭证的一种有价证券。

8 票据: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所规定的汇票、本票和支票。

是发票人依据票据法发行,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或委托他人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有价证券。

9 债券:债务人向债券人借款,并承诺在将来预定时间向债券人偿还本金和利息的一种债券债务凭证。

10 衍生金融工具:又称金融衍生工具,包括期货、期权和远期利率协议。

11 期货:双方约定在将来有效时间内,以商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标的物的资产。

12 期权:买方支付给卖方一笔期权费后,卖方赋予买方将来某日前的任何时间,按约定的价格或约定协议买入或卖出某种特定资产的权利。

13 远期利率协议:买卖双方以和约的形式,在将来特定的时间以特定价格买进或卖出标的资产。

14 金融市场:进行货币借贷、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买卖的场所或领域,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期权与期货市场和外汇市场。

15 政策性银行:由政府投资建立,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

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16 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以库存现金或在中央银行存款的形式保留的,用于应付存款人随时提现的那部分流动资产储备,是银行所吸收的存款总量的一部分。

17 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大于商品的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经济常识知识汇总

经济常识知识汇总

经济常识知识汇总经济是人们在满足无限需求与有限资源之间做出选择的科学。

在现代社会中,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常识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对经济知识做一个简要的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

1.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给表示市场上出售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表示市场上买家愿意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需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形成。

当供大于需时,价格通常下跌;当需大于供时,价格通常上涨。

通过了解供需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和市场预测。

2.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中的竞争程度和市场参与者的数量。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

在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供应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价格通常较高;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大量的供应商和需求者,价格通常较低。

了解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判断市场行为和预测市场发展趋势。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则是指货币供应量不足,导致物价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以减少债务实际负担,但也降低了货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则会增加债务实际负担,但提高了货币的购买力。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都有一定影响,了解其原因和影响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投资和消费决策。

4.生产成本与效率生产成本是指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所需的资源费用。

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设备成本等。

了解生产成本有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和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

效率则是指在给定的资源下,实现最大产出的程度。

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了解生产成本和效率对企业经营和管理至关重要。

5.全球贸易与比较优势全球贸易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上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更高效率的能力。

通过充分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国家之间可以进行互补贸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了解全球贸易和比较优势有助于我们把握国际经济形势,拓展经济合作机会。

经济学常识

经济学常识

1.影响利率(可以看作一国货币的价格)的因素
(1)平均利润率是决定利率水平的基本因素(平均利润率是利率的最高限,零则是利率的最低限)(2)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货币资金供过于求,利率(即货币价格)下降;反之,则利率上升).同时,利率对货币需求量有反作用:利率上升,会抑制货币需求量;利率下降,会刺激货币需求量.(3)物价上涨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物价上涨率)
2纽约的利率被压低,伦敦的利率被抬高,那么利差将会导致美国的黄金流向英国,为什么??
资金总是去高利率的国家!所以你的第一个问题,纽约利率低,伦敦利率高。

那么资金大量进入英国的银行。

到时候一结算,发现资本比率一下子失衡了,这个时候就要运黄金从美国去英国了。

3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农村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农村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直接反映农民生活水平的实际变化情况,为分析和研究农村居民生活问题提供依据。

2什么是农产品生产价格?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产品生产者出售农产品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及幅度的相对数。

该指数可以客观反映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水平和结构变动情况,满足农业与国民经济核算需要。

其中某代表品生产价格指数是通过对全部有出售该产品行为的调查单位的个体指数进行几何平均求得的,大、中、小类价格指数是通过对其所属的类(或代表品)的价格指数进行加权平均求得的。

季度累计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与分季指数的计算方法相同。

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指反映一定时期内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为食品、饮料烟酒、服装鞋帽、纺织品、中西药品、化妆品、书报杂志、文化体育用品、日用品、家用电器、首饰、燃料、建筑装璜材料、机电产品等十四个大类,国家规定304种必报商品,需要予以特别说明的是,从1994年起,国家、各省(区)和县编制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不再包括农业生产资料。

零售物价的调整变动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活支出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影响居民购买力和市场供需平衡,影响消费与积累的比例。

因此,计算零售价格指数,可以从一个侧面对上述经济活动进行观察和分析。

4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都是人们在日常社会经济工作中经常用来表示某一时期内某动态指标发展变化状况的动态相对数。

既然两个都是“速度”,说明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它们都把对比的两个时期的发展水平抽象成为一个比例数,来表示某一事物在这段对比时期内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分析研究事物发展变化规律。

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

发展速度是以相除方法计算的动态比较指标,计算公式为:某指标报告期数值发展速度=────────────该指标基期数值发展速度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当比例数较大时,则用倍数表示较为合适。

例:某地固定资产投资1994年为366亿元,1993年为328亿元,1994年与1993年比,366328=1.12,这就是发展速度,用百分数表示为112%,用倍数表示则是1.12倍。

而增长速度则是以相减和相除结合计算的动态比较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增长速度=──────────────────该指标基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叫增长速度,也可叫增长率;若是负值,则叫降低速度,也可叫降低率。

如上例的某地固定资产投资1994年比1993年的增长速度为:(366-328)÷328=0.12,用百分数表示则为12%。

由上可知: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或100%)。

则:若发展速度是百分数表示的,发展速度减去100%即为增长速度,如上例的发展速度112%中减去100%得出增长速度为12%;若发展速度是用倍数表示的,发展速度减去1即为增长速度。

同样,某一时期增长速度加1(或100%)则为这一时期的发展速度了。

5权数在统计计算中,用来衡量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在总体中作用大小的数值叫权数。

权数决定指标的结构,权数如变动,绝对指标值和平均数也变动,所以权数是影响指标数值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权数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绝对数(频数)表示,另一个是用相对数(频率)表示。

相对数是用绝对数计算出来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的,又称比重。

平均数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总体中各单位的标志值(变量值)的大小,而且取决于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频数),由于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对其在平均数中的影响起着权衡轻重的作用,因此叫做权数。

这说明权数的权衡轻重作用,是体现在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大小上。

如工业生产指数中的权数是对产品的个体指数在生产指数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行界定的指标。

产品的重要性不同,在发展速度中的作用不同,产品或行业占比重大的,权数就大,在指数中的作用就大。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中的权数是根据各项指标在综合经济效益中的重要程度确定的。

6“现行价格”、“不变价格”与“可比价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天天要接触到价格问题,去菜场买菜就涉及到农副产品市场价格,去商店买东西就涉及到商品零售价格。

在社会经济工作中,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等指标都是用货币额表示的,因而在计算时,有采用什么价格的问题。

为了分析指标的变动情况,不同情况下应分别采用当年价格、可比价格和不变价格。

当年价格,顾名思义,也就是报告期当年的实际价格,如:工业品的出厂价格、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商品的零售价格等。

用当年价格计算的一些以货币表现的物量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反映当年的实际情况,使国民经济指标互相衔接,便于考察社会经济效益,便于对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之间进行综合平衡。

因此,当我们需要反映当年的实际收入情况时就应采用当年价格。

如:199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1910.9 亿元,它反映1999年在我国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产品和劳务总量。

按当年价格计算的以货币表现的指标,在不同年份之间进行对比时,因为包含各年间价格变动的因素,不能确切地反映实物量的增减变动,必须消除价格变动的因素后,才能真实地反映经济发展动态。

因此,在计算增长速度时,一般都使用可比价格计算。

如:我们要计算1994年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因为用当年价格表示的1994年、1993年工业总产值存在着价格变动因素,因此不能直接用来计算增长速度,而应采用消除了价格因素后的可比价格进行计算。

1994年工业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为4255.19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为3360.97亿元,1993年则分别为3327.04亿元和2849.77亿元,如按当年价格计算,1994年比1993年增长速度为(4255.19÷3327.04-1)×100%=27.9%,但由于没有剔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故不能确切地反映工业生产实物量的增长状况,而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增长速度则为(3360.97÷2849.77-1)×100%=17.9%,这一速度就较为确切地反映出工业生产实物量的增长。

不变价格,从字面意义上我们不难理解,它是固定不变的价格,因此也叫固定价格,它是用某一时期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个时期的产品价值,目的是为了消除各时期价格变动的影响,保证前后时期之间、地区之间、计划与实际之间指标的可比性。

在计算以不变价格表示的指标时,所用的基期也是不同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工农业产品价格水平的变化,国家统计局先后五次制订了全国统一的工业产品不变价格和农产品不变价格,即从1949年到1957年使用1952年工(农)业产品不变价格;从1957年到1971年使用1957年不变价格;从1971年到1981年使用1970年不变价格;从1981年到1991年使用1980年不变价格;从1991年开始使用1990年不变价格。

同一年份利用不同的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数值是不一样的,如1990年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1159.95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则为1731.03亿元。

7“指数”与“相对数”指数是一种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动态的相对数,运用指数可以测定不能直接相加和不能直接对比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动态;可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可以研究总平均指标变动中各组标志水平和总体结构变动的作用。

指数按所反映的现象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前者反映个体经济现象变动的相对数,如个别产品的物量指数、个别商品的价格指数等;后者是表明全部经济现象变动的相对数,如工业总产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按所反映的现象性质的不同,分为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

前者反映生产、经营或经济活动数量的变动,如商品销售量指数;后者是说明经济活动质量变动的指数,如产品成本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

按计算形式的不同,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前者指两个总量指标对比计算出来的指数,后者是前者的变形。

而一般的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比值,它可以从数量上反映两个相互联系的现象之间的对比关系。

相对数的种类很多,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名数,即凡是由两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绝对数或平均数指标对比计算所得的相对数,一般都是有名数,而且多用复合计量单位。

另一类是无名数,无名数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用倍数、成数、系数、百分数、千分数等来表示,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等。

相对数根据相互对比的指标的性质和所能发挥的作用不同,又可分为动态相对数、结构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强度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等五种。

因此,指数和一般的相对数的区别在于:一般的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现象数值之比,而指数却是说明复杂社会现象经济的发展情况,并可分析各种构成因素的影响程度。

8“番”与“倍”增加一倍,就是增加100%; 翻一番,也是增加100%。

除了一倍与一番相当外,两倍与两番以上的数字含义就不同了。

而且数字越大,差距越大。

如增加两倍,就指增加200%;翻两番,就是400%(一番是二,二番是四,三番就是八),所以说翻两番就是增加了300%,翻三番就是增加了700%。

“番”是按几何级数计算的,“倍”是按算术级数计算的。

计算翻番公式为:n=[lg(报告期数÷基数)]÷lg2 (n表示翻番数lg是常用对数符号)9“百分数”与“百分点”百分数是用一百做分母的分数,在数学中用“%”来表示,在文章中一般都写作“百分之多少”。

百分数与倍数不同,它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减少。

运用百分数时,也要注意概念的精确。

如“比过去增长20%”,即过去为100,现在是“120”;“比过去降低20%”,即过去是100,现在是“80”;“降低到原来的20%”,即原来是100,现在是“20”。

运用百分数时,还要注意有些数最多只能达到100%,如产品合格率,种子发芽率等;有些百分数只能小于100%,如粮食出粉率等;有些百分数却可以超过100%,如产品产量计划完成情况等。

“占”、“超”、“为”、“增”的用法,“占计划百分之几”指完成计划的百分之几;“超计划的百分之几”,就应该扣除原来的基数(-100%);“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等于或相当于去年的百分之几;“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应扣掉原有的基数(-100%)。

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

例如: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的比重由1992年的20.8%下降到1993年的1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