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常识知识点归纳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归纳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归纳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生产、分配和消费有限资源的学科。
它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帮助我们了解经济现象以及制定合理的经济决策。
本文将对经济学中的一些常识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供给是指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则是指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直接影响物价的形成,当供大于求时,物价会下降;当需大于供时,物价会上升。
市场的均衡点发生在供给与需求相等的情况下。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选择一种行动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品。
在做出经济决策时,我们需要权衡各种选择,并考虑放弃其他选择所带来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的概念帮助我们合理分配和利用有限的资源。
3.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效益。
在做出决策时,我们应该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只有在边际效益大于边际成本时,才应该继续进行该决策。
4.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资源和因素。
主要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
这些要素的有效运用对经济增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5.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增加导致物价持续上升的现象,而失业则是指劳动力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状况。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着一种称为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即通常情况下,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率越低。
6.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中不同企业的数量、产品特性以及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价格、产量以及企业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7.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指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市场。
外汇市场对于国际贸易和投资至关重要,它的变动可以影响国家的经济状况和汇率。
8.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生产总值(GDP)在一段时间内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则更加广泛地包括了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个方面。
经济增长和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经济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经济知识点归纳总结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 市场经济:市场供求决定资源配置,个体追求利益最大化,市场会自动调节资源分配。
- 计划经济:由国家计划决定资源配置,重视公平性,个体利益相对次要,资源分配由中央政府决策。
供给与需求- 需求:消费者愿意购买一种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受价格、收入、偏好等影响。
- 供给:生产者愿意以一定价格供应一种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受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等影响。
- 市场均衡: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状态,市场上不存在过剩或短缺。
物价与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造成物价普遍上涨。
- 供给和需求决定物价水平:供给不变,需求增加会导致物价上涨;供给增加,需求不变会导致物价下降。
- 通货紧缩:货币供应量减少,导致货币购买力上升,物价普遍下降。
国际贸易与关税- 关税:进口或出口商品需要缴纳的税费,用于限制和影响国际贸易。
- 进口关税: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保护本国产业。
- 出口关税:增加出口商品价格,保护本国市场。
- 保护主义:对外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以保护本国经济。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比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加。
- 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包括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社会福利、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发展。
分配制度- 市场分配:根据个人的供给和需求关系决定资源分配,通过价格、收入等机制实现。
- 计划分配:由国家计划决定资源的分配方式,注重公平性和社会福利。
以上是一些高中经济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一《经济常识》
高一《经济常识》导言经济常识是高中阶段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经济常识,学生们可以了解到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以及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知识。
掌握了这些知识,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社会经济生活,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常识的意义1.了解社会经济运行规律经济常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通过学习经济学原理,学生们可以了解到资源的稀缺性、供求关系等重要概念。
同时,他们还可以了解到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如价格的形成、资源的配置等等。
这些知识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体制,提高自己的经济素养。
2.培养理性思考和判断的能力经济常识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
在学习中,学生们会接触到各种经济问题和案例,需要通过分析和判断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培养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经济常识的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在学习中,学生们会参与到模拟市场交易、商业案例分析等活动中。
这些活动要求学生们在与他人合作的同时,也要保持竞争的心态。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可以培养自己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还可以提高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势。
二、高中经济常识学习内容概述高中经济常识的学习内容相对而言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经济学原理学生们需要学习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如资源的稀缺性、供求关系、边际效益等。
这些原理是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也是进行经济分析的重要依据。
2.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学生们需要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如价格的形成、资源配置等。
这些规律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也是学生们理解市场经济的重要窗口。
3.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学生们需要学习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
通过学习这些政策,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以及政府如何通过政策来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常识知识点整理
经济常识知识点整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现象无处不在,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常识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做出明智的决策以及规划个人财务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一些常见的经济常识知识点。
一、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当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价格往往会下降;反之,当需求量大于供应量时,价格通常会上涨。
例如,如果某个季节水果大丰收,供应增加,价格可能会相对降低,消费者能以更实惠的价格购买到水果。
而如果某种热门电子产品供不应求,那么其价格可能会被抬高,甚至出现抢购的现象。
二、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意味着整体物价水平持续上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成本推动(如原材料价格上涨)或需求拉动(消费需求过旺)等原因引起的。
而通货紧缩则是物价普遍持续下降,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和失业率上升。
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发展,但过高的通货膨胀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压力,比如生活成本增加、储蓄贬值等。
通货紧缩虽然能使货币更值钱,但会抑制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不利。
三、利率利率是借款的成本,也是储蓄的收益。
当央行提高利率时,借款成本增加,会抑制消费和投资,有助于控制通货膨胀;同时,储蓄的收益增加,人们可能更愿意把钱存进银行。
相反,降低利率则会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但可能会引发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
对于个人来说,了解利率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决定是选择储蓄还是投资,以及选择何种投资方式。
四、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
如果本国货币升值,进口商品会变得相对便宜,有利于消费者,但对本国出口企业不利,因为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相对升高,竞争力下降。
反之,本国货币贬值,出口商品价格更具竞争力,有利于出口企业,但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购买进口商品的成本增加。
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政府的支出和税收来调节经济。
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则可以抑制经济过热。
高中经济常识主要知识点归纳
高中经济常识主要知识点归纳在高中政治学科学习上,通过梳理必修一课本经济常识,正确记忆要点非常重要,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经济常识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经济常识主要知识点(一)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要把促进效率的提高放在第一位,即必须承认差别,使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此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兼顾公平则强调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中,通过税收、财政和社会保障等措施,防止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
知识运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要防止两极分化。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公平正义、安定和谐。
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原理内容:积累与消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国民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积累和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从长远来看,积累增加,有利于生产扩大,从而增加消费,反之亦然。
知识运用: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一要吃饭、二要建设”。
国家财政政策原理内容: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货币政策是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相应的政策措施。
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知识运用:国家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财政的作用原理内容:①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②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③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④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⑤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知识运用:国家财政直接支持农业的发展,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资。
投资兴建青藏铁路等。
我国税收的特征原理内容: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大特征。
事业单位考试经济常识
事业单位考试经济常识题目:经济常识与事业单位发展导言:经济常识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所了解的包括经济基本知识、经济规律以及经济运行的一些基本常识。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掌握经济常识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事业单位了解和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提高经济效益。
一、经济常识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仅仅关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和民众的经济利益。
在经济常识的指导下,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规划、管理和运营其经济活动,提高运营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常识对事业单位发展的影响1. 经济环境的变化:掌握经济常识可以使事业单位了解市场的走向,应对经济环境的变化。
例如,了解通货膨胀、利率政策等因素,可以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和投资决策,使事业单位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2. 经济市场的规律:熟悉经济常识可以帮助事业单位了解供求关系、价格形成机制等市场规律。
这有助于事业单位进行市场预测,把握市场机遇,发展新产品或服务,增强竞争力。
3. 经济效益的追求:了解经济常识可以引导事业单位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因为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其发展和公共资源的分配,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效益是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目标。
三、事业单位在提升经济常识水平上的努力1. 培训与学习:事业单位可以加强员工的经济常识培训,提高员工的经济意识和经济素养。
组织员工参加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提升员工的经济理论水平。
2. 创新与转型:事业单位可以积极推行创新发展战略,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技术应用、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转型,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竞争力。
3. 加强社会合作:事业单位可以与企业、银行、研究机构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扩大资源的获取渠道。
借助外部力量,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引入先进技术、创新产品,推动经济效益的提升。
四、实例:事业单位如何应用经济常识促进发展某大学事业单位通过深入研究当地经济形势与需求,了解市场的人才需求结构和发展趋势。
经济常识知识点归纳
经济常识知识点归纳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每个人都应该对一些经济常识有所了解。
本文将就一些常见的经济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原理。
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法则之一。
供给是指市场上各个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数量,需求则指市场上各个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
2.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因选择某种行动而放弃的最高价值的代替行动。
在做出决策时,我们需要考虑放弃其他选择所带来的损失。
机会成本的概念有助于我们做出理性的经济决策。
3.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是指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单位产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理性消费者应该基于边际效用来做出消费决策。
4.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如果需求量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那么称为价格弹性较高,反之则为价格弹性较低。
了解价格弹性可以帮助企业预测市场需求变化。
5.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它包括国内各个产业的总产出,可以用来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
通常,GDP每年都会公布,并被用来评估经济的增长和衰退。
6.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的是一种货币购买力不断下降的现象。
当供给过多或需求过高时,物价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力和企业的生产成本。
7. 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中失业人口所占比例的指标。
高失业率意味着劳动力市场紧张,会导致社会经济问题。
降低失业率是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
8. 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用于收取税款的规则和政策的总称。
通过税收,政府能够筹集资金用于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
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9.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政策。
高三经济常识专题知识点归纳
高三经济常识专题知识点归纳一、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的基本属性(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①作为商品,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二者缺一不可;②商品的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③商品的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因而也不具有商品的使用价值。
(3)运用商品两个基本属性说明有关现实问题一、名牌战略(或为什么重视产品质量?)①企业:长期稳定的市场、良好的质量、优质的服务→信誉和形象(无形资本)→更容易实现价值,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巨大的经济效益,重大的社会影响。
②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入世的新形势,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知识链接:我国为什么要重视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结合“劣质奶粉”事件等)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假冒伪劣商品割裂了二者的联系;产品的质量关系到经营者的信誉与形象,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属于不公平竞争,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产品的质量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国家依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表现;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是市场经济自发性表现。
应加强法制性;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是违背市场交易的原则的;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是违背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应有的职业道德的。
也是属于不当竞争;国家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是行使社会主义国家职能、坚持依法治国原则与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表现。
2.商品的价值量(1)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产品越来越便宜(3)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生产者在同一时间创造商品的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商品生产者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盈利→“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商品生产者创造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经济常识复习资料第三课生活与消费 多彩的消费 人教版
经济常识复习资料第三课生活与消费多彩的消费07、05、11一、本课重点: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结构的含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本课难点:恩格尔系数;贷款消费;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二、夯实小知识点(填空)1、消费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和_______。
2、收入是消费的______ 和_______。
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______。
其中,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差距的大小,也会影响社会的总体消费水平。
3、商品价格的高低影响人们的______。
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______;物价下跌,则购买力______,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4、商品的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甚至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与______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活动。
5、消费结构,反映人们_______。
6、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_______。
_______过大,必然影响其它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_______、_______的增加,限制_______和_______的提高。
_______减小,表明_______,_______。
7、人们的消费受到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等消费心理的影响。
8、做理性的消费者,就要践行正确的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这种原则要求在_______之内进行消费。
_______,都是缺乏理性的。
当然,_______也是不可取的。
它使_______得不到满足,还不利于_______。
所以,我们提倡消费要_______。
10、我们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_______忽视_______的倾向。
11、绿色消费是以_______为主旨,_______的总称,核心是_______。
经济常识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此概念是历史范畴,而非永恒范畴。
)2、货币和商品比较,货币出现得晚。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1)物物交换:商品——商品(2)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
(3)商品——货币——商品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4、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6、货币的基本职能(1)含义:是货币本质的体现,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两种基本职能:A 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B 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8、商品流通: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公式:商品——货币——商品9、纸币发行是不是越多越好?不是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次数!纸币是国家规定的货币符号,如果滥发纸币,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纸币也不是越少越好,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所需的货币量,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10、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帐结算11、信用工具分类:(1)信用卡: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的特点: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A分类: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B共同点:不准流通转让。
12、外汇(1)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少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人民币升值13、人民币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小学经济常识知识点归纳
小学经济常识知识点归纳在当今社会中,经济常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是作为一个小学生、还是将来成为社会的一员,了解经济常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经济问题。
本文将为大家归纳总结小学生需要了解的一些基础经济常识知识点。
1. 货币的概念和作用货币是一种用于交换商品和服务的工具。
它可以代替物物交换,简化交易过程。
货币有三个主要的功能:作为交易媒介,作为价值尺度,和作为贮藏手段。
人们通过使用货币来方便地进行买卖交易和存储财富。
2. 生产、分配和消费经济活动可以分为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环节。
生产是指将资源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过程。
分配是指将生产好的产品或服务分配给需要的人。
消费是指人们购买和使用产品和服务的过程。
这三个环节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经济系统。
3. 供求关系和价格供求关系是指商品或服务的供应量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价格往往下降;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价格往往上升。
价格是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当供求平衡时,价格相对稳定。
4. 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劳动分工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根据不同工作的特点,将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分割为多个小步骤,由专门的人负责完成。
这样可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和成本,并且使人们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工作领域,提高工作技能和效果。
5. 储蓄和投资储蓄是指个人、家庭或国家储存起来的一部分金钱或财富。
投资是指将储蓄用于生产或购买资产,以期望获得更多的回报。
储蓄和投资对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它们有助于提供资金和资源,推动创新和增加就业机会。
6. 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是指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逐渐上升的现象。
通货膨胀是指整体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政府通常采取适当的调控措施来控制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
7. 购买和消费的决策购买和消费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决策过程。
在购买时,我们应该考虑产品的质量、价格和自身需求。
在消费时,我们应该理性消费,合理安排开支,避免浪费和过度消费。
经济常识框架
《经济常识》复习经络《经济常识》是高中政治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因其知识灵活、时代感强、辐射面广,在政治科高考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分值往往占到1/3以上,并且常以压轴题出现。
然而对于《经济常识》,学生普遍感到内容繁杂,体系很难把握。
本文就此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经济常识》的复习思路和方法。
从近几年高考的特点看,都特别强调能力立意,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且学科内的综合趋势明显加强。
根据这些特点,在《经济常识》的复习中要求学生把握两个维度,培养三种能力。
“两个维度”即是指对基础知识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三种能力”即是指在运用知识中必须培养的综合能力、思辩能力和分析能力。
因此,在复习中要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寻找知识主线,构建知识网络,培养综合能力《经济常识》全书的一个共同主题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围绕这一主题可以把这八课内容按经济理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进行重新整合。
其中经济理论对全书内容具有统领意义,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经济领域内不可分割、顺序不能颠倒的四个环节。
围绕这一主题贯穿着两条主线,其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教材依据生产关系的四个具体环节,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来说明社会生产如何进行;其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既要保证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必须把价值规律这只“无形的手”和国家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结合起来。
在这两条主线的基础上再辐射出各个具体的知识点:商品、货币、价值规律、市场、市场主体、企业、企业法人、产业、劳动者、财政、税收、银行、消费者、对外开放、汇率……这样就可以在两条主线的基础上说明。
以“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一知识板块为例,我们应该抓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环节,从总体上构建这一板块的逻辑框架。
首先,要准确理解什么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即“是什么”。
其次,要掌握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即“为什么”,要了解市场调节作用局限性及市场本身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从而理解必须把市场调节这只“无形的手”和国家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有机结合。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重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难点: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比较脆弱;素质要求:1、知识方面:识记:⑴三大产业的划分;⑵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理解:发展乡镇企业的意义;运用:用我国经济发展中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阅读归纳的能力,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正确认识农业、农村、农民在国民经济发展与国家稳定富强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重点解决办法】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
以这个问题,按照教材的逻辑,可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首先,从共性角度,从理论上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农业为什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次,从修改角度,联系我国的具体国情,明确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第三,结合对我国经济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分析,进一步说明要高度重视农业。
理解这一重点,还需要批驳两种有一定代表性的错误观点。
其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因此高度重视农业已无必要。
[其二:现在是市场经济,“有钱就有粮,无粮也不慌”,“可以到国外去解决粮食问题。
”对第一个观点,要明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普遍性的经济规律。
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剩余劳动产品的不断增加,是社会其他一切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共同基础。
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是由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不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下降而改变。
通俗地讲,人类要生存和发展,首先要有饭吃,而只有农业才能解决吃饭问题。
只有吃饭问题解决了,人们才能从事其他工作。
从这一点来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例外的,也没有一个时代是可以例外的,任何时候,都要高度重视农业,而不能有丝毫放松。
对第二个观点,台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其一,粮食是战略物资,不同于一般商品。
现代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初中
现代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初中1.经济学基础概念
- 经济学的定义和范畴
- 生产要素和生产要素市场
- 供需关系和价格形成
- 产权与市场经济
2.微观经济学
- 决策者行为与理性选择
- 企业与市场结构
- 成本与利润
-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 消费者行为与效用理论
3.宏观经济学
- 国民收入与生产总值
- 通货膨胀与失业
- 经济增长与发展
- 货币与金融政策
- 国际贸易与汇率
4.经济问题与政策
- 社会福利与公共物品
- 贫富差距与社会保障
- 环境与资源管理
- 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
- 失业与社会保障
以上仅为现代经济学知识的初步概述。
如果您对特定领域或知识点有更深入的了解或者更多详细信息的需求,请告知我,我将热情为您提供更专业的说明。
高三政治经济常识常考知识点归纳
高三政治经济常识常考知识点归纳经济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掌握且了解的知识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政治经济常识常考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非选择题常用、常考知识点(经济常识)第一单元1、纸币的发行规律: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2、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4、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调节生产。
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当商品供不应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2)提高劳动生产率。
企业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使其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
在市场经济中,哪个生产者能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他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5、为什么要正确对待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2)正确的金钱观,指导我们理性地对待金钱,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宋代经济知识点总结
宋代经济知识点总结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段时期,中国的经济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对于后世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对宋代经济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农业经济宋代是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段时期,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其中,水稻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成为了宋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粮食作物。
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宋代出现了许多新的发明,如梳棉机、插秧机、风车等,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农业生产技术的普及和改良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增强也为农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商业经济在宋代,商业经济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这段时期,商业活动频繁,商品的交换和贸易往来非常广泛。
此外,宋代除了传统的商品交易外,还产生了一些新的商业活动,如票号业、当铺业、以及船运业等。
这些新的商业活动不仅为商品交换和贸易提供了便利,也为商人们创造了更多的商机。
总的来说,宋代的商业经济相对较为繁荣,商业活动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手工业经济手工业在宋代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在这段时期,手工业的生产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制造业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提高。
同时,手工业在贸易和出口方面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国内外的商品交换和贸易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此外,宋代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手工业品种,如丝绸、陶瓷、玉器等,这些产品在国内外的市场上受到了较大的欢迎,对手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财政经济宋代的财政经济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这段时期,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财政支出迅速增加,发行纸币和开办票号业等财政手段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同时,宋代的税收制度也得到了改革和完善,对于财政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另外,宋代政府还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为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常识知识点归纳
经济,作为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运行的核心之一,影响着每个人的
生计和国家的繁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一些重要的经济常识知
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和相
关概念。
1. **供需关系(Supply and Demand)**:
经济中的供需关系是一个核心概念。
供应代表市场上可获得的商
品或服务数量,需求代表市场上对这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
价格在供
需之间起到平衡作用。
如果供应增加,价格可能下降,反之亦然。
理
解供需关系对于预测价格变动和市场趋势至关重要。
2. **通货膨胀与紧缩(Inflation and Deflation)**:
通货膨胀是货币贬值的过程,导致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
通货
紧缩则是相反的过程,货币升值,物价下降。
央行通过货币政策来调
控通货膨胀或紧缩,以维护经济的稳定。
3. **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代表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物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它是一个衡量国家经济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
高GDP通常表示国家经
济强大,但也要考虑GDP分配问题,以确保贫富差距不过大。
4.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经济发展的波动过程,通常包括扩张期、高峰期、衰退期和底部期。
了解经济周期可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以应对不同经济状况。
5.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制定,它包括利率调整和货币供应控制,以影响通货膨胀和就业率。
财政政策则由政府制定,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以调整国家的财政状况。
6.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交换商品和服务的过程。
贸易逆差表示一个国家进口超过出口,贸易顺差表示出口超过进口。
贸易对于全球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7. **市场结构**:
市场可以分为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和寡头市场。
了解不同市场结构对于理解价格形成和市场竞争至关重要。
8.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做出某种选择时,放弃的最高价值的选择。
它强调了资源有限,必须做出权衡决策的重要性。
9.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供应与需求的关系。
了解工资、劳动力市场流动性和职业选择对于就业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10. **社会福利**:
经济常识也包括社会福利的概念。
社会福利政策旨在改善社会公平和公共服务,以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生活需求。
总结:
经济常识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重要知识。
了解供需关系、通货膨胀、GDP、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国际贸易、市场结构、机会成本、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福利等知识点,将有助于您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的原理,做出明智的经济决策,并参与到国家和全球经济中。
不管您是个人还是企业,了解经济常识都将使您更具竞争力和财务稳健。
经济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领域,不断学习和深化对经济知识的理解将对您的个人和职业发展带来重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