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作弊案例

合集下载

——考风考纪警示案例册

——考风考纪警示案例册

——考风考纪警示案例册案例一:夹带纸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陈某某在期末考试中,将纸条夹于试题册中,被监考老师发现。

情形认定:作弊依据:《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学生纪律处分条例》第六十二条“在各类考试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认定为考试作弊,给予记过处分”之第(三)款“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材料参加闭卷考试,或者携带规定以外的材料参加开卷考试的”进行处理。

处理结果:记过案例二:在手心抄写资料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周某某在期末考试中,将资料事先抄写于手心,在考试过程中查看,被监考老师发现。

情形认定:作弊依据:《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学生纪律处分条例》第六十二条“在各类考试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认定为考试作弊,给予记过处分”之第(三)款“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材料参加闭卷考试,或者携带规定以外的材料参加开卷考试的”处理结果:记过案例三:监控中发现夹带纸条为核实案例二中周某某同学的违规违纪行为,调取了考场监控。

结果发现同一考场中陈某某同学还存在明显夹带纸条行为。

情形认定:两人均被认定为作弊依据:视频监控为确凿依据。

依据《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学生纪律处分条例》第六十二条“在各类考试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认定为考试作弊,给予记过处分”之第(三)款“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材料参加闭卷考试,或者携带规定以外的材料参加开卷考试的”进行处理。

处理结果:记过案例四:利用手机作弊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石某某在期中考试中,手机未按规定上交,考试过程中把手机夹在大腿间打开网页进行搜索和抄写,被监考老师发现。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季某某在公选课期末机考考试中,手机未按规定上交,考试过程中把手机拿出查看相关资料,被监考老师发现。

情形认定:两人均被认定为作弊“在各类考试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认定为考试作弊,给予记过处分”之第(二)款“携带通讯设备或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材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

处理结果:记过案例五:未将手机按规定上交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发生多起考生未按规定上交手机至考场指定位置,虽未在考试过程中使用,但均被监考老师发现。

人事考试作弊案例警示教育

人事考试作弊案例警示教育

人事考试作弊案例警示教育考试作弊是一种严重违反考试纪律和道德的行为,严重损害了考试公平性和社会诚信度。

以下是一些人事考试作弊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警示教育,可以使人们清醒认识到作弊的危害性,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案例一:某考生在人事考试中使用电子设备作弊。

该考生将考试内容事先录入了一个隐藏在衣物内部的装置中,考试时通过听筒接收相关问题的答案。

由于作弊行为被监考人员发现并通报,该考生最终被取消了考试成绩,并面临相关处罚。

警示教育:人事考试的目的是选拔优秀人才,提高组织的整体素质。

作弊不仅违反公平竞争的原则,也是对自己能力的否认和对考试制度的不尊重。

人才选拔应该注重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不是靠作弊谋求私利。

只有努力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案例二:某考生在人事考试中抄袭他人答案。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发现该考生的答案与其他考生的答案完全相同,经核实后发现该考生没有一丝改动,只是直接照抄。

该考生最终被认定为抄袭行为,被取消了考试成绩,并被禁止参加一定期限内的考试。

警示教育:抄袭他人答案严重违反考试纪律,严重破坏了考试的公平性和评价的准确性。

考试是对考生个人能力和知识掌握的真实反映,抄袭不仅欺骗了考试机构,也欺骗了自己,真实的成绩只能靠努力学习和提高来取得。

通过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储备,才是取得好成绩的真正方法。

案例三:某考生在人事考试中交换答卷。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发现有两名考生的答卷内容完全一致,经调查发现,其中一名考生故意将自己答卷和另一名考生的答卷互换,试图通过此方式提高自己的分数。

最终,两名考生都被取消了考试成绩,并面临相关处罚。

警示教育:交换答卷是一种严重的违规行为,不仅损害了自己的声誉和信任度,也破坏了考试的公正性和评价的准确性。

考试是对个人能力和知识的真实反映,通过努力学习和独立完成答卷,才能取得好成绩。

相互帮助和交流可以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但在考试中必须保持独立性,尊重考试规则和纪律。

会计职称考试作弊案例

会计职称考试作弊案例

会计职称考试作弊案例
会计职称考试一直以来都是财会行业人士提升自身职业水平的重要途径,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人不择手段,通过作弊来获得证书。

下面,我们就来讲述几个真实的会计职称考试作弊案例。

案例一:利用通讯工具传递作弊信息
某次会计职称考试中,一名考生利用手机微信等通讯工具,通过耳机接收到一位站在考场外的人发来的考试答案。

考生在考试时听从对方指令,偷偷查阅手机获取答案,最终顺利通过考试。

案例二:使用作弊器具
另一起会计职称考试作弊案例中,一名考生在笔记本电脑里预先存储了各种参考资料,利用USB链接到耳机,通过耳机接收到电脑里的声音答案。

这种方式,让考生能够偷偷传递答案,完全不被监考老师发现。

案例三:答案藏在身体上
还有一名考生,将考试答案印在纸片上,藏在衣服里或者贴在身体上,然后在考试时悄悄地拿出来查阅,如此一来,也能够轻松地作弊通过考试。

会计职称考试作弊对考试公平性造成极大的威胁,不仅降低了考试的严肃性,也损害了考试的公正性。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考试作
弊问题,加强考场监督,严肃查处作弊行为,维护考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总的来说,会计职称考试作弊是一种违反考试规则的行为,不仅败坏了考试风气,也伤害了自己的职业操守。

我们应该坚守诚信原则,正大光明地通过考试,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

希望广大考生能够自觉抵制作弊行为,以诚信和勤奋赢得职称证书,为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校纪律处分案例

高校纪律处分案例

高校纪律处分案例一、考试作弊篇。

1. 小抄风云。

话说在某大学的一场期末考试中,有个叫小李的同学。

这小李平时不怎么好好学习,临到考试了就开始想歪点子。

他在考试前精心准备了一张小抄,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公式和重点内容。

考试的时候,他那眼睛就像做贼似的,一会儿瞅瞅老师,一会儿偷偷瞄小抄。

可是呢,老师那也是火眼金睛啊。

正当小李以为自己神不知鬼不觉地抄着的时候,老师突然出现在他身后,一把就抓走了他的小抄。

小李当时脸就红到了脖子根,就像个熟透了的西红柿。

学校给小李的处分是记过一次,这一学期的评优评先都没他的份儿了,还得参加学校组织的诚信考试教育课程呢。

2. 高科技作弊。

还有一个小张同学,那可算是“作弊界”的“高科技人才”了。

他觉得传统的小抄太小儿科了,于是搞了个智能手表作弊。

这手表可不简单,里面存了好多考试资料。

考试的时候,他就假装看时间,然后偷偷地在手表上找答案。

但是呢,他可能忘记了考场里还有信号屏蔽器这玩意儿。

他捣鼓了半天手表,发现怎么也调不出答案来,急得满头大汗。

这一幕刚好被监考老师发现了异样,一查,好家伙,原来是在作弊呢。

小张同学就因为这个,被学校处以留校察看的处分,这可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二、宿舍违规篇。

1. 违规电器的“悲剧”在女生宿舍里,有几个姑娘觉得冬天冷,就偷偷在宿舍里用起了电暖器。

这电暖器功率可不小呢,插在宿舍的插座上就像个小火炉一样呼呼地发热。

她们正享受着温暖的时候,突然宿舍跳闸了。

这可把她们吓了一跳。

宿管阿姨听到动静过来一查,发现了这个违规电器。

学校规定宿舍是不允许使用大功率电器的,这几个姑娘也知道自己错了,低着头不敢说话。

最后学校给她们宿舍开了个警告处分,还让她们写了检讨书贴在宿舍楼下,这可算是丢了个大脸啊。

2. 宿舍养宠物的风波。

有个男生小王特别喜欢小动物,就在宿舍里养了一只小仓鼠。

他觉得小仓鼠小小的,不会被发现。

可是小仓鼠哪能那么安静啊,经常在晚上滚轮子,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作弊行为案例分析

作弊行为案例分析

作弊行为案例分析作弊是指在考试、竞赛或其他评选活动中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不应得的好处或者瞒混事实真相的行为。

作弊行为不仅违背了基本的道德伦理,还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两个实际案例,探讨作弊行为及其对当事人和社会的影响。

案例一:考试作弊在一所高中的期末考试中,学生小明使用了一部隐藏在笔盖中的小型通讯设备,通过耳机接收到外部传来的答案。

利用这种作弊手段,小明成功地获得了高分。

然而,他的行为被同学发现并举报,学校进行了严肃的调查。

首先,作弊行为损害了小明本人的成长和学习。

通过作弊得到的高分并不能反映真实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这让小明在面对更高难度的学习内容时无法应对。

此外,作弊行为造成了小明对学术诚信的严重缺失,削弱了他个人道德观念的形成。

其次,作弊行为对学校和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一旦作弊行为被揭发,学校的教育声誉将受到损害,并对其他学生形成不好的示范作用。

而在社会上,作弊行为的流行将逐渐侵蚀人们对公平正义的信任,导致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下降。

案例二:职场作弊女性员工小丽在公司的销售竞赛中,为了获得额外的奖励,她故意篡改了销售数据。

由于她的操作并不被其他人发现,小丽成功获得了高额的奖金和荣誉。

然而,她的作弊行为终究被公司的内部审计发现,并给予了相应的纪律处分。

首先,作弊带来的不公平将严重影响公司内部的团队合作和员工动力。

其他员工可能会因为感觉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公正的回报而失去工作积极性,甚至会对公司管理层的公正性产生怀疑。

而小丽自己也面临着在公司和同事中声誉受损的风险。

其次,作弊行为扭曲了真实的工作能力评估,影响了公司的决策和发展。

公司依据虚假数据制定的策略和计划可能导致错误的判断,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甚至破产的风险。

同时,如果公司的作弊行为被外界知晓,其在市场上的形象和信誉也将受到严重打击。

综上所述,在各个领域中,作弊行为都会给当事人和社会带来巨大的伤害。

作弊不仅侵害了公平竞争的原则,也触犯了道德和法律底线。

大学生考试作弊案例

大学生考试作弊案例

案例1:2005年12月8日,土木工程专业2004级学生赵某在《高等数学(2)》补考考试中,请其同宿舍同学李某代替考试。

经查,李某学习较好,在考试《高等数学(2)》时是该宿舍的所有同学中成绩最好的,并一次通过,该宿舍共有3名同学未通过该课程考试,由于赵某复习不充分,害怕不能通过该科考试,请李某替其参加考试,李某起初并不同意,后经同宿舍大部分同学劝说,顾及哥们义气,抱侥幸心理替赵某考试。

在考试过程中被监考教师当场发现。

事后,赵某、李某均给予了开除学籍的处分。

案例2:2005年12月24日,在进行的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简称CET4)考试中,法学专业2002级学生张某使用手机接收答案,其答案形式以数字编码的形式通过短信传递,在抄袭答案时被监考教师当场发现。

经查,张某由于马上就要毕业,还没有通过英语四级考试,担心不能拿到学位,并且用人单位对其提出明确要求,不通过英语四级,工作不予接纳。

该生通过网络寻找四级答案提供者,将600元以银行转帐的方式存到对方帐户,对方承诺在考试开始后50分钟内将所有选择题答案以短信的方式传递给张某。

事后,张某受到了开除学籍的处分。

案例3:2006年6月16日,在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前(考试时间为6月17日),有关部门接到学生举报,工商管理专业2003级学生赵某以每份答案600元的价格兜售四级试卷的答案,承诺在考试过程中用隐性无线耳机进行发送答案。

经查,该生通过网络以2000元的价格买到该答案,对方称在开考半小时内通过QQ将答案传递,再由赵某将答案传给考生。

事后,赵某受到了留校察看的处分。

国考作弊 案例

国考作弊 案例

国考作弊案例
国考作弊案例是一个严重的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公平竞争和社会秩序。

以下是10个关于国考作弊案例的描述,以符合题目要求: 1. 某年某省国考,有考生利用无线耳机与外界通信,通过传递答案来作弊。

2. 在某个城市的国考中,有考生使用假身份证明参加考试,以代替其他人参加考试。

3. 某次国考中,有考生携带作弊工具,如暗藏答案的笔记本、手机等,企图在考试中作弊。

4. 某年某省国考,有考生通过贿赂监考员来获取答案或考试相关信息,以获得不公平的优势。

5. 某市国考中,有考生蓄意将答案写在手上、手臂上等隐蔽位置,企图在考试中偷偷查看。

6. 某次国考中,有考生使用通信设备与外界联系,通过接收他人传递的答案来作弊。

7. 在某次国考中,有考生雇佣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以获取不公平的高分。

8. 某次国考中,有考生在考场内传递纸条,与其他考生交换答案或考试相关信息。

9. 某年某省国考,有考生利用特殊设备窃取考试题目,提前获得考试题目并准备答案。

10. 某个城市的国考中,有考生在考试期间使用计算器等工具,企
图在数学题中作弊。

以上是10个关于国考作弊案例的描述。

这些案例展示了考生们在国家考试中使用各种手段进行作弊的情况,这种行为严重违反考试纪律,损害了公平竞争和社会秩序。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国考作弊问题,加强考试监管,维护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

人事考试警示案例2023年

人事考试警示案例2023年

人事考试警示案例2023年
2023年人事考试警示案例有:
1.重庆市丰都县与南川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作弊案:2023年6月17日,重庆市17
个县区举行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联考的笔试。

分数公布后,不少网友在网上称,丰都县有多名考生笔试成绩“断崖式”领先其他考生,怀疑有作弊行为。

此后,“重庆人社”官方微博账号在评论区证实,重庆市丰都县与南川区有人作弊已被查处。

2.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作弊案:在2021年10月举行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
试中,湖南永州某学院考点有5名考生答题内容高度雷同,经司法部有关部门技术核验,5名考生涉嫌考试作弊。

1。

考试作弊取消学位证案例

考试作弊取消学位证案例

考试作弊取消学位证案例
以下是一个考试作弊取消学位证的案例:
在某大学,一位学生在毕业前的最后一门考试中被抓到作弊。

这名学生被发现使用了一部录音设备来记录考试内容并获取答案。

校方通过监控摄像头发现他将耳机伪装成了头发来隐藏,然后通过耳机收听录音机中的答案。

校方立即对这名学生采取了严肃的处理措施。

学生被停止参加所有考试,并且被取消了毕业资格。

校方还通知了学生的导师和学生家长,告知他们这一严重的违规行为。

同时,学生还被要求写一份书面道歉信,向学校、教师和其他学生表示歉意。

对于学生取消学位证的处罚决定,学校还采取了额外措施,以确保公正和公平。

校方建议学生向该校教务部门提出上诉,并对其提供了相关的上诉程序和规定。

这个案例是一个严重的考试作弊行为,并被学校以最严厉的方式处理。

学校对这种违反考试规则和伦理的行为持零容忍态度,以维护整个学术社区的公正和诚信。

同时,通过对这样的案例进行严肃处理,学校也向其他学生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考试作弊是不可接受的行为,不论其目的如何,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考试作弊的后果与警示

考试作弊的后果与警示
和社会认可。
成绩取消
一旦被发现考试作弊,将会被取 消考试成绩,甚至面临被开除学 籍的严重后果。这将对个人的学 业和未来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
心理压力
考试作弊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 会引发个人内心的矛盾和焦虑。 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
,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对家庭的警示
家庭失望
教育方式反思
对于家长来说,孩子考试作弊是一种 巨大的失望和打击。他们会对孩子的 行为感到失望和伤心,对孩子的未来 感到担忧。
02
考试作弊违反了公平、公正、诚 信的原则,损害了考试的公平性 和公正性,也损害了其他考生的 权益。
类型
抄袭
在考试过程中,抄袭他 人的答案或资料,通过手 势、纸条、手机等方式 传递答案,或者与他人
交换答案。
替考
由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 试,或者自己代替他人
社会后果
职场歧视
有作弊记录的人在求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歧 视。
人际关系破裂
作弊可能导致与同学、老师和家人的关系破 裂。
社会声誉受损
作弊行为可能影响个人在社会中的声誉。
法律责任
在某些情况下,作弊行为可能涉及违法行为 ,导致法律责任。
03
考试作弊的警示
对个人的警示
学术不端
考试作弊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 违反了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这 将对个人的学术声誉和信誉造成 严重损害,影响未来的学术发展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大学学生因考试作弊被开除
总结词:严重后果
详细描述:某大学一名学生在考试中作弊被发现,学校根据规定对其进行了严肃 处理,开除学籍并记入学生档案。这名学生不仅失去了继续深造的机会,还给自 己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最新考试作弊犯罪典型案例

最新考试作弊犯罪典型案例

最新考试作弊犯罪典型案例目录一、章无涯、吕世龙、张夏阳等组织考试作弊案二、杜金波、马维圆组织考试作弊案三、段超、李忠诚等组织考试作弊案四、李志刚非法出售答案案五、侯庆亮、虎凯代替考试案六、王学军、翁其能等非法获取国家秘密、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案一、章无涯、吕世龙、张夏阳等组织考试作弊案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组织作弊,构成组织考试作弊罪“情节严重”(一)基本案情被告人章无涯设计以无线电设备传输考试答案的方式,在2017年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中组织作弊,并以承诺保过的方式发展生源。

被告人吕世龙通过被告人张夏阳、被告人张宗群通过被告人李倩,与章无涯建立联系,吕世龙、张夏阳、张宗群为章无涯招募考生,并从中获取收益。

章无涯与张夏阳、吕世龙约定每名考生向章无涯支付2万元,考前支付1万元,通过考试后再支付1万元,组织18名考生参加考试作弊,吕世龙向张夏阳支付培训费18万元;章无涯承诺张宗群的考生通过全科考试,并可以达到国家A线,相关考生10人,每人2.6万元,每人预付款1万元,张宗群共支付章无涯预付款10万元。

章无涯购买信号发射器、信号接收器等作弊器材,张宗群、吕世龙、张夏阳将信号接收器分发给考生,并以模拟考试等方式配合章无涯组织考生试验作弊器材;章无涯让李倩找人帮忙做答案,在考场附近酒店登记房间,安装并连接笔记本电脑、手机、信号发射器等作弊器材,并指导李倩和被告人章峰通过电脑发送答案。

2016年12月24日上午,章无涯、吕世龙、张夏阳、张宗群、李倩、章峰组织33名考生在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中作弊,章无涯、李倩、章峰在不同酒店为在三个考点参与作弊的考生发送答案。

(二)裁判结果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认为:研究生招生考试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大、涉及面广,属于国家级重要考试。

被告人章无涯、吕世龙、张夏阳等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组织多名考生作弊,构成组织考试作弊罪,且属“情节严重”。

考试非法使用窃听窃照器材案例

考试非法使用窃听窃照器材案例

考试非法使用窃听窃照器材案例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小型化,窃听和窃照器材的非法使用在考试中愈发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些设备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也损害了考试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本文将探讨几个真实的案例,揭示窃听窃照器材如何被利用来作弊,并分析这些事件对教育界和社会的影响。

案例一:高中考试中的隐蔽作弊在某地一所知名高中的期末考试中,考试监考员发现了一起窃听器材被用于作弊的案件。

一名学生在考试中使用了一款隐藏在耳机中的微型无线传输设备,通过耳机接收到一个外部人员传来的考试答案。

该设备被设计成与普通耳机极为相似,难以被察觉。

考试监考员通过巡视时发现了这名学生异常频繁地摸耳朵,进而查获了作弊行为。

案例二:大学入学考试中的窃照事件在某城市的大学入学考试中,一名考生使用了隐秘的摄像设备来窃拍试卷。

这名考生将微型摄像头藏匿在笔盒的内部,通过笔盒的正常使用来实现试卷的秘密录制。

他将录制的视频传输到了外部的接收设备上,由他人实时观看试卷并提供答案。

这一行为被监考人员发现后,迅速进行了调查并将相关证据提交给主考单位。

案例三:职业资格考试中的无线传输作弊在某专业技能资格考试中,考试中心的监控系统捕捉到了一名考生使用无线传输器材作弊的情况。

这名考生携带了一个微型发射器,将试题传输到了远处的接收设备上。

他的作弊团队通过这一设备接收到试题,并在短时间内提供了准确的答案。

监考人员通过频谱分析和电磁信号探测技术成功定位了发射源并将其带离考场,最终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

分析与反思这些案例不仅仅是技术作弊的例证,更凸显了监考制度和技术监控的重要性。

窃听和窃照器材的使用,尤其是在考试场合,不仅违反了考试的公平性原则,还损害了学术的诚信度和考试的合法性。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学校和考试中心应当加强对窃听器材的识别能力和技术监控手段,如使用频谱分析仪、金属探测器和无线信号干扰设备等。

学生和考生也应当增强诚信意识,自觉抵制各类作弊行为,以维护公平竞争的教育环境。

考试作弊典型案例

考试作弊典型案例

考试常见违纪真实案例,请引以为戒!(以下案例中均为化名)案例1夹带材料【违纪情况】在期末考试中,宋某在参加期末考试时,由于课程内容较为复杂,担心难以通过考试,于是抱着侥幸心理,将事先准备好的几张作弊材料带进考场,压在试卷下,但还未开始偷看就被监考教师发现。

【评析】虽然宋某夹带材料并未开始偷看,但根据学院考试违规行为认定:“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或者存储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的”行为均属于考试作弊。

特别提醒:一些同学以为夹带材料还没偷看尚不构成作弊的想法是错误的。

案例2 考试时使用手机。

手机中有考试相关资料,或者使用手机看时间【违纪情况】考试开始后,监(巡)考教师在巡视考场时,发现杨某查看手机【评析】一些同学考试时纪律意识淡薄,往往很容易忽视一些细节,导致违反考试纪律。

根据学院考试违规行为认定:“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或者存储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在考试过程中使用通讯设备的”,均属于考试作弊。

特别提醒:考试过程中,看手机(不论手机里有无考试相关内容),均按作弊处理。

案例3 撕毁小纸条或试卷【违纪情况】在期末考试中,张某因有违纪行为被监考教师终止考试资格,张某拒不交出小纸条或试卷,并将小纸条吃掉或销毁。

【评析】根据学院考试违规行为认定,在考试中销毁试卷、答卷或者考试资料均按作弊处理。

案例4 将与考试相关的内容写在身体或课桌上【违纪情况】在期中考试中,孙某在参加期中考试时,事先在手掌上写好公式;陈某在课桌上写了相关资料,在考试过程中被监考教师发现。

【评析】根据学院考试违规行为认定,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属于考试作弊。

特别提醒:除此之外,在学生证、直尺、计算器、准考证、橡皮空白处写有考试资料的,案例5 传递答案【违纪情况】在期末考试中,吴某应林某要求,在考试过程中,将写有答案的小纸条传递给林某,林某迅速将小纸条收了起来,这一情况被监考教师发现。

【评析】互相传递答案是常见的作弊方式之一,根据学院考试违规行为认定,在考试中传、接物品或者交换试卷、答卷、答题卡、草稿纸均属于考试作弊行为。

高考作弊案例

高考作弊案例

高考作弊案例
作弊是一种不道德、不合法的行为,以下是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高考作弊案例:
1. 2020年江苏省高考,有一名考生被发现携带作弊器材进入考场。

该考生被取消此次考试成绩,并在今后两年内禁止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成人高校招生考试。

2. 2019年浙江省高考,有两名考生在考前通过社交媒体购买了考题答案。

经公安机关调查,涉案考生被依法处理。

另外,这两名考生的高考成绩也被取消。

3. 2018年山东省高考,一名考生利用电子设备传递作弊信息。

该考生被取消此次考试成绩,并被禁止参加今后三年全国高考、研究生考试和中央组织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校招生考试等。

4. 2017年福建省高考,有多名考生使用自己或他人身份证参加考试。

经司法机关处理,涉案考生被判处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并对其高考成绩做出无效处理。

5. 2016年安徽省高考,有一批考生在考前收受“中介”组织提供的作弊服务。

涉案考生被取消此次考试成绩,并在今后两年内禁止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成人高校招生考试。

这些案例表明,作弊不仅是违反考试纪律、影响公平竞争的行为,而且会给个人带来长期的教育惩罚和法律制裁。

因此,我们应该坚决抵制作弊,珍惜诚信和公平的教育环境。

近几年学生考试违纪处分典型案例

近几年学生考试违纪处分典型案例

近几年学生考试违纪处分典型案例案例一:张某、陈某某,男,均系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4级学生。

在期末课程考试中,张某让陈某某代替其考试,情节严重。

二人的行为属于考试作弊,被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案例二:侯某,男,系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2006级学生。

在2010年7月13日下午进行的《消费行为学》课程考试过程中,侯某找他人代替其参加考试,被监考教师当场发现。

其行为严重扰乱了考试秩序、违反了考场纪律,属于考试作弊,根据有关规定,给予侯某开除学籍处分。

案例三:刘某某、李某、刘某、梁某,男,均系数学科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04级学生。

在2008年1月11日上午进行的《数值代数》课程考试中,刘某在开考20分钟时将试卷以上厕所为由带出考场交给考场外同班同学刘某某。

刘某某拿到试题后在考场外另一教室写出三份答案,完毕后用手机通知考场内的李某。

李某以上厕所为由将其中两份答案带回考场,个人留下一份并伺机交给刘某一份答案。

随后,梁某也以上厕所为由将第三份答案带回考场。

李某、刘某、梁某在分别拿到答案后署上了自己的名字,被巡考老师及时发现。

四人的行为属于考试作弊,被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案例四:高某、杨某某,男,均系海洋环境学院大气科学专业2005级学生。

在2007年8月3日上午进行《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考试中,高某、杨某某要求考场外的同学给他们发送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手机文字短信,高某、杨某某进行了接收并被巡考老师发现。

二人的行为属于使用通讯设备作弊,被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案例五:武某,男,系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2008级学生。

2011年12月初,武某私自进入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某老师办公室,通过手机照相功能拍摄该老师办公桌上“磁法勘探”科目的试卷,并将拍摄内容打印成文后传给同班学生询问答案,由此造成2012年1月13日晚该科目期末考试试题泄密。

武某的行为严重扰乱了考试秩序,属于考试作弊,被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职业资格考试违纪违法案例

职业资格考试违纪违法案例

职业资格考试违纪违法案例案例一:小抄风云。

话说有一场会计职业资格考试,有个考生叫小李。

这小李平时就没好好复习,可又想拿到资格证。

于是他就动了歪脑筋,把一些重要的会计公式、分录啥的,用极小的字密密麻麻地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打算偷偷带进考场。

考试那天,他把小纸条藏在笔袋的夹层里,还暗自庆幸自己的“聪明”。

可监考老师也不是吃素的,在巡考的时候,发现小李老是鬼鬼祟祟地看笔袋,就觉得有点不对劲。

一检查,好家伙,小抄当场被缴获。

小李这时候脸涨得通红,就像个煮熟的大虾一样,最后不但这次考试成绩作废,还被禁考了两年,这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案例二:高科技作弊。

在一场建筑师职业资格考试里,出现了一位“科技达人”小张。

小张觉得传统的作弊手段太容易被发现了,于是他想了个自以为很“高大上”的办法。

他买了一个微型的无线耳机,还找了个“场外援助”,让朋友在考场外通过耳机给他传递答案。

考试的时候,小张把耳机藏在耳朵里,头发盖住,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但是呢,考场的信号监测设备可不是摆设,监测到了异常信号。

监考人员顺藤摸瓜,很快就发现了小张的作弊行径。

小张被取消考试资格不说,还被通报到了他所在的单位,让他在单位里也抬不起头来,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案例三:冒名顶替。

有一场律师职业资格考试,小王和他的双胞胎弟弟就演了一出“闹剧”。

小王平时学习不咋地,弟弟学习还不错。

小王为了能通过考试,就和弟弟商量,让弟弟代替他去考试。

考试那天,弟弟戴着小王的身份证就进了考场。

监考老师一开始也没发现什么异样,毕竟双胞胎长得太像了。

可是在签字确认环节,弟弟签的名字和准考证上小王的字迹差别有点大,这就引起了监考老师的怀疑。

经过仔细核对身份信息,这冒名顶替的事情就被揭露了。

兄弟俩都受到了严厉的处罚,小王永远失去了参加这个考试的资格,弟弟也因为参与作弊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这可真是一错再错,把两个人的前途都给坑了。

机考作弊案例

机考作弊案例

机考作弊案例作弊在各种考试中都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不仅违背了考试的公平原则,也削弱了考试的意义和价值。

尽管学校和考试机构加强了监督和防范措施,但仍有一些人想方设法地作弊。

下面将列举一些机考作弊案例,以展示作弊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伤害。

1. 通信设备作弊某考生在机考中使用了隐藏在耳朵中的无线通信设备。

他与外界的联系十分紧密,可以通过耳机接收到外界传来的答案。

这种作弊方式极其隐蔽,难以被发现。

2. 伪造身份作弊有些考生会伪造身份,冒充他人参加考试。

他们通过冒名顶替的方式参加考试,从而以他人的身份获得成绩。

这种作弊行为不仅对个人诚信产生了严重的冲击,也使得考试结果失去了准确性和公正性。

3. 考试软件漏洞作弊一些考试软件存在漏洞,考生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获取答案。

他们通过修改软件代码或利用软件的缺陷,获得了非法的优势。

这种作弊方式难以被察觉,同时也对考试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了挑战。

4. 传递答案作弊在机考中,考生之间的座位相对较近,一些不诚实的考生会利用这一点,通过传递答案纸条的方式作弊。

他们将答案写在纸条上,然后通过巧妙的手法传递给身边的同学。

这种作弊方式十分隐蔽,容易被忽视。

5. 查阅资料作弊有些考生在机考中携带了小型电子设备或存储了答案的U盘。

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答案,从而在考试中获得不当的优势。

这种作弊行为不仅有损考试的公平性,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挑战。

6. 伪装作弊一些考生会通过伪装作弊的方式误导监考人员。

他们刻意制造出作弊的假象,以掩盖真正的作弊行为。

这种作弊方式对监考人员的判断能力提出了考验,使其难以发现真正的作弊行为。

7. 代替考试作弊有些考生会找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以此获取不正当的成绩。

他们通过伪装、冒名顶替等手段,以他人的身份参加考试。

这种作弊方式不仅对考试的公正性产生了严重冲击,也对考生的真实水平评估造成了困扰。

8. 考试机器被篡改作弊一些考生会通过篡改考试机器的方式来作弊。

他们通过修改考试机器的设置或程序,获得不当的优势。

泸水科一考试作弊案例

泸水科一考试作弊案例

泸水科一考试作弊案例
中午15时许,大队在考试中心组织满分学习驾驶人进行科目一考试过程中,监考民警对考场参加考试的人员进行巡考时,发现一男子神色慌张,行为举止异常,凭借监考经验,监考民警初步判断这名男子有作弊嫌疑。

随即对该名考试人员进行检查,当场从其身上发现针孔摄像头、耳机等作弊工具,考试民警立即将该考试人员带离考场。

经询问,史某某对自己利用电子科技设备进行科目一考试作弊的事实供认不讳。

经查,史某某为xx县某镇人,因驾驶与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不相符的车辆被公安交管部门依法处罚,驾驶证记12分,需要满分学习后参加科目一考试才能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史某某称:“自己只有小学文化,并且已经参加了三次满分学习考试,均不合格,于是便听信他人介绍,与另一名陌生男子取得联系,由陌生男子提供给史某某自制的考试作弊工具(用针线将作弊设备缝制到衣服内,在衣领上安装了微型摄像头)。

史某某与该陌生男子两人商定,由史某某先垫付5000元现金作为定金,考试通过后再向对方支付3000元”。

参加考试之前,史某某穿上装有作弊设备的衣服,在开始考试后使用作弊设备进行答题,企图以作弊的方式通过考试,没想到很快就露馅了。

根据《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139号令)第八十八条第二款之规定:“申请人在考试过程中有贿赂、舞弊行为的,取消考试资格,已经通过考试的其他科目成绩无效;申请人在一年内
不得再次申领机动车驾驶证”。

大队依法对作弊考生史某某作出取消考试资格,并且一年内不得再次申领机动车驾驶证的处理决定。

目前,交警大队已将史某某的作弊设备没收,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当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法案例】大学生考试作弊被开除案
【关键字】考试作弊开除学籍具体行政行为
【案情简介】
原告:某大学四年级学生李某
被告:黑龙江某大学
原告李某因不服校方开除学籍的处理决定于2007年**月**日向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起诉。

该院于2007年**月**日立案受理,通知被告应诉。

2007年**月**日,(某)法院开庭审理本案。

原、被告双方当事人到庭。

经审理,法院查明,原告在2007年5月27日的考试过程中,携带一些与考试相关的资料被监考教师发现,监考教师认为其携带资料是考试作弊行为,将他带到考务办公室,当即对他作出处理。

事后原告李某不服,到教室找监考教师,要求拿回试卷,撤销作弊处罚。

在遭到拒绝后,原告李某动手打了监考教师。

大庆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于2007年6月4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对李某拘留三日。

黑龙江某大学于2007年6月14日,作出校教发[2007]270号处分决定,决定给予原告李某同学开除学籍处分。

原告不服处分决定提出申诉,校方于7月10日召开了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会议,15人参加投票表决,13人认为处分决定正确,作出维持决定。

原告又向黑龙江省教育厅提出申诉,省教育厅于2007年9月17日维持了处分决定。

原告不服,向本院提起诉讼。

被告的监考老师发现原告作弊后作出处理,但原告并殴打了监考教师,被告根据原告李某殴打监考教师的行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学生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的纪律处分,作出了开除学籍的处分。

【裁判要点】
一审判决:判决维持黑龙江某大学2007年6月14日作出的校教发[2007]270号《关于对李某同学的处分决定》。

案件受理费50元,由原告李某负担。

【法理解析】
本案有两点让我们思索:学校开除学生的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对学校与学生之间因管理行为而发生争议是行政诉讼吗?大家可能还是存在争议的。

毕竟学校是属于事业单位,学校是学术的圣地。

按照行政行为的定义是:行政行为是指依法享有行政职权的行政主体行使权力,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的一种法律行为。

我们认定学校开除学生的行为属于行政行为。

首先从行为主体上来分析,行政行为是组织的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这符合任何国家权力都只能归属于组织而不能归属于个人的宪政要求。

同时,这一组织必须享有行政权能,非享有行政权能的组织所做出的行为,不能认定是行政行为。

行为主体是否享有行政权能,是行政行为成立的前提。

学校开除学生是学校这一社会组织的行为而不是任何个人行为,而且学校具备相应的行政权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5 条规定:“国家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并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第28 条第3、4、5 款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这些规定说明,学校是有具有行政权能的;
第二从法律关系角度分析,学校开除学生的行为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行为,与民事法律关系相去甚远。

我们不能认定为民事法律诉讼。

学校开除学生完全不同于其建办公楼、购买办公用品等民事活动,而是一种行政权力的运用,需要行政法律规范来调整。

第三学校是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

受教育权是宪法规定的一项公民的基本权利。

学校依法招收学生后,即与学生之间形成了教育和受教育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一关系受到法律的保护。

学校开除学生,正是通过自己的意思表示消灭与学生之间的这种权利义务,因此具有法律意义。

学生对学校开除的行为不
服,应该通过宪法上的受教育权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那学校开除学生的行为具有可诉性吗?因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一般只是人身权和财产权两个方面。

1999 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该解释的第1 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不服,依法提起诉讼的,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本案无疑已经解决了可诉性问题,原告通过各种途径主张自己的权利,但是从该案来看,学校的行为是没有错误的。

【法律风险提示及防范】
法律界网站提示:从本案看出,我国应该加强关于学校开除学生的相关立法。

学校开除学生一般依据的规范性文件有两个,一是学校规定的类似《学生手册》等管理规定,一是行政规章。

具体到该案,就是黑龙江某大学制定的《大学生违纪处分实施细则》,本案也是根据该《细则》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来进行相关处罚的。

学校的管理规定,因其不属于法的范畴,在没有依法授权的情况下,是不能设定开除学生的处分措施的。

学校的开除,一般都来自于规章的授权。

例如高校开除学生,其授权依据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下列权利益: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第四十三条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义务,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法院经两次开庭审理认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学校有权制定或修改学校的学生管理规定,在不与法律法规抵触的情况下,可以制定本校的管理规定。

从这里看出我们没有直接的法律能够直接适用学校和学生的一些法律纠纷,往往需要根据上位法来审查。

所以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立法。

【法条链接】
1.《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3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一)项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判决:(一)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维持。

(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5 条规定:“国家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并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第28 条第3、4、5 款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3.《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十四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
(四)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
(五)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8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下列权利益: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第四十三条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义务,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