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新版人教初二物理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笔记整理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汇总笔记(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汇总笔记(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汇总笔记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A.由v=stB.正在进站的和谐号动车可近似看成做匀速直线运动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通过的路程与它的时间成正比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以用速度精确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答案:CA.速度公式仅是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数学关系,没有因果关系,故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的说法错误,故A错误;B.正在进站的和谐号动车速度越来越慢,做减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根据速度公式,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变,其通过的路程与它的时间成正比,故C正确;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每一瞬时的速度都不相同,所以不可以用速度精确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故D 错误。

故选C。

2、如图所示,是汽车通过某一平直公路时绘制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t1时间内汽车做加速运动B.t1~t2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C.t1~t2时间内汽车处于静止状态D.t2~t3时间内汽车做减速运动答案:CA.0~t1时间内汽车的s-t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说明汽车的速度不变,即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BC.t1~t2时间内,汽车的路程没有变化,说明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C正确;D.t2~t3时间内汽车的s-t图像是直线,说明汽车的速度不变,即做匀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3、2020年12 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着2kg月壤样品顺利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这标志着嫦娥五号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当嫦娥五号探测器从月球表面升空时,说嫦娥五号探测器是运动的,所选参照物是()A.嫦娥五号探测器B.月球表面C.嫦娥五号上的照相机D.嫦娥五号上的计算机答案:B嫦娥五号探测器是运动的,说明嫦娥五号探测器相对于选择的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

A.研究对象本身不能作为参照物,故A不符合题意;B.嫦娥五号探测器相对于月球表面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故B符合题意;CD.嫦娥五号探测器相对于嫦娥五号上的照相机、嫦娥五号上的计算机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故CD不符合题意。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总结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总结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总结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总结八年级物理(上)双池中学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1.长度单位及换算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m、dm、cm、mm、m、nm.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有以下方法:按单位的大小顺序记忆:先记住长度单位大小的排列顺序;再记住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图所示);需进行单位换算时,根据上图便可算出所需换算的两单位之间换算关系:如要知道km与cm3113+1+15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1km=101010cm=10cm=10cm;又如要知道nm33113311dm=108dm.与dm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1nm=10101010dm=10 知识点2.正确选择、使用刻度尺、认识长度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首先要弄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

(2)选择刻度尺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来选择。

(例如:要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精确到mm,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mm、量程是150mm左右的刻度尺;而在体育课上要测量跳远的长度,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cm的皮卷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读数。

(4)一本书的厚度为8_mm_;课桌的高度约为80_cm_;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8_cm_;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0_cm__;双人课桌的长度是120_cm__;圆珠笔芯塑料管的直径是3_mm__;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0_mm__;教室门的宽度是0.95_m__。

手指的宽度约为1_cm__;自行车的高度约为1.1_m__。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为100_μm__。

一元钱硬币的厚度约为2_mm__;手掌的宽度约为1_dm__;一个分子的直径是20_nm__;分析:先把长度的几个单位都写出来,然后代入原题的数字,看一下是否符合常理,就可以了。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汇总笔记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汇总笔记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汇总笔记单选题1、在某校举办的机器人模拟救援比赛中,甲、乙两机器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匀速运动到10m远的目的地,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速度大小为4m/sB.乙的速度大小为2m/sC.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多1sD.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2s答案:BA.甲运动10m用了4s,速度为v 甲=st甲=10m4s=2.5m/s故A错误;B.乙运动10m用了5s,速度为v 乙=st乙=10m5s=2m/s故B正确;CD.甲用了4s,乙用了5s,故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了1s,故CD错误。

故选B。

2、小明连续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A.误差是由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能减小误差答案:DAB.由于测量时的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叫错误。

误差是由实验方法、测量仪器、环境等客观原因造成的,所以误差不等于错误。

故AB错误;C.错误可以避免,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不可避免,只能通过改进测量方案等方法来减小。

故C错误;D.减小误差的方法有,选用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采用更合理的实验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故D正确。

故选D。

3、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精确测量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下面读数正确的是()A.306.5sB.5.65minC.336.5sD.436.5s答案:C由图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6.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6.5s,即停表的读数为5min36.5s=336.5s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

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第一节笔记

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第一节笔记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①单摆的周期与摆长l有关。

摆长l越长,周期越大,。

与摆重m和摆角θ的大小无关。

比较摆的周期(图1.1)测量工具:秒表。

测量方法:取两个摆角、摆重相同而摆长不同的摆,分别用秒表测量出两个摆摆动的时间t₁、t₂.然后分别求出周期进行测量。

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Ⅰ单位:进行比较的公认标准量1.要比较物体大小要确定单位,无单位的物理量是无意义的。

2.凭感觉估测物理量大小不准确,要精确测量,必须要测量工具。

3.单位分为国际单位(SI)和常用单位。

国际单位只有一个,而常用单位有多个。

Ⅱ长度测量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米(m)光年是天文学中的长度单位。

1光年即为光在一年中所经过的路程,以此类推。

关系:1Km=10³m=10⁴dm=105cm=106mm=109um=1012nm反向:1nm=10-3um=10-6mm=10-7cm=10-8dm=10-9m=10-12Km①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直尺、三角板、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精密仪器)②如何使用刻度尺(图1.2):❶观察{❷测量值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不可缺少。

准确值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

估计值只估计一位数字。

❸若零刻度线磨损,要选择某刻度线做零刻度线(则l=末端数值-某刻度线数值)…………………………………………………………………………………………时间测量:2.测量工具:停表、电子表、石英钟、机械钟(图1.4)3.如何使用停表:分:分度值0.5min,量程0min~15min(一般的停表)秒:分度值0.1s,量程0s~30s(一般的停表)……………………………………………………………………………误差: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真实值只有一个,但无法测量。

测量值可能有多个。

)❷产生误差的原因:①与测量工具有关(分度值不同)。

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汇总新版新人教版20222206254

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汇总新版新人教版20222206254

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km dm cm mm μm nm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1cm=0.01m=10-2m 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疑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6、测量工具:秒表。

停表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

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那么、度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防止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9、减小误差的方法:〔1〕屡次测量取平均值〔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良测量方法10、长度测量的方法〔1〕累积法:某些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假设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他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

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方法把他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

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

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笔记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笔记

第一章机械运动(笔记)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常见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2、换算关系: 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3、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方法:(1)选:选择合适的刻度尺,看:零刻度线、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2)放: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一端、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与所测长度平行;(3)看:视线要与尺面垂直;(4)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记: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4、时间单位: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符号s。

常用单位还有:分(min)、小时(h)。

时间测量工具:停表5、换算关系:1min=60s 1h==3600s6、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只可减小.误差是小强!7、减小误差的办法: (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8、三种特殊的长度测量法:(1)测多算少法,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硬币厚度,金属丝的直径(2)化曲为直,如测量地图上铁路的长度(3)辅助工具法(组合法),如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第2节运动的描述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运动是绝对的.2、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看所选择的参照物(被选定做标准的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结果就不同,所以说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

第3节运动的快慢1、速度: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②相同时间比路程③比较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2vtst s v 3、速度单位换算:1m/s=3。

6km/h 1km/h=1/3.6m/s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章机械运动笔记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章机械运动笔记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笔记
(知识点+能力点)
第 1 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意义:凭视觉判断长短并不可靠,要准确研究物理规律,必须进行测量) 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国际制单位: 米 符号 m ; (2)1km= 1000 m, 1m= 1000 mm ,1mm= 1000 um, 1um= 1000 nm; 1m= 10 dm 100 cm 1000 mm . (3)单位换算格式:如 3.5m=3.5×100cm=350cm (4) 要对常见物体的长度有估测的能力。 (3)测量工具——刻度尺的使用: �使用前观察 量程 、 分度值 、 零刻度线的位置 和单位; �使用时: <1>会放:� 零刻度线 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刻度要 紧贴 被测物体,�刻度尺要放正,刻度尺与被 测长长 平行 ; 【能力点】 :实验题中找错误:采用“。 。 。 。 。 。 。 。没有。 。 。 。 。 。 。 ”的格式回答。 <2>会读:�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或视线要 垂直于 刻度线, )�要估读到 分度值 的下一位; 【能力点】 :�正确估读:如互动 P4:第 9 题“1.16cm” 、P13:第 10 题: “4.40cm”练习册 P2:第 10 题: “3.00cm” �分析测量结果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定倒第 2 个数字所对应的单位前加 1 得分度值: 互动 P15:第 4 题:"25.82dm——1cm、 25.82cm——1mm、25.816cm——0.1mm" <3>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包括数值(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和单位。 2、时间的测量: (1)单位:�国际制单位: 秒 符号 s ;�常用单位:小时(h)和分钟(min). �单位换算关系:1h= 60 min 3600 s. 【能力点】单位估测和换算。 (2)实验室中测量时间的工具: 停表 【能力点】会读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的数值: 如互动 P16:第 13 题。 3、误差: (1)定义 : 测量 值和 真实 值之间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只能减小,不可避免的; (2)区别错误:错误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计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3)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用 精密 的测量工具,�改进 测量方法 ;�多次测量求 平均值 。 第 2 节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 变化 叫做机械运动 ; 2、性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具有 相对 性;——相对静止: (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两个物体之间相对静止) 3、参照物: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为 标准 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能力点】�给定参照物,判断某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分析某研究对象的运动或静止状态,选

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汇总笔记

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汇总笔记

(每日一练)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汇总笔记单选题1、a、b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方向出发,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v-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0~60s过程中()A.两小车在40s时相遇B.40s时、a、b两小车相距最远C.40s时,小车b在小车a的前方D.两小车在20~4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 a>v b答案:B解析:A.由图像可知,两小车在40s时有相同的速度,并不表示相遇,故A不符合题意;B.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方向出发,由图像可知,40s之前a车速度一直比b车速度大,所以两车相距越来越远,在40s时有相同的速度,此后a车的速度小于b车的速度,此时a、b两小车相距最远,故B符合题意;C.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方向出发,由图像可知,40s之前a车速度一直比b车速度大,小车b在小车a的后方,故C不符合题意;D.由图像可知,20~40s内a车速度保持40m/s做匀速直线运动,b车速度越来越大做加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的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A.刻度尺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故A错误;B.应该用三角板的直角边靠在刻度尺上,且刻度尺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故B错误;C.因为是圆形的硬币,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硬币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用两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中间的长度代替了硬币的直径,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用末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减去起始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即可得出硬币的直径.故C正确;D.无法测出圆柱体的直径,且刻度尺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故D错误.3、甲、乙两车同吋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t1时间内,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西运动的B.t2-t4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C.0-t1时间内,甲、乙两车相遇了两次D.t1-t3时间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A解析:可知,此过程中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而甲、A.由图知,0−t1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根据v=st乙两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是向西运动,故A正确;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B.由图知,t2−t4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由v=st故B错误;C.由图知,0−t1时间内甲乙的图像没有交点,则甲、乙两车没有相遇,故C错误;D.由图知,t1−t3时间内甲离出发点的距离不变,则甲车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单选题1、甲、乙两小车从同一地点开始在同一直线上做匀速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乙比甲先运动16秒,若在某时刻测得两车相距12米,则()A.两车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B.两车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反C.此时甲车的运动时间一定为4秒D.此时甲车的运动时间可能为28秒答案:DAB.由图可知,经过4s,甲车的路程是8m,乙车的路程是4m,甲的速度为v 甲=s甲t甲=8m4s=2m/s乙的速度为v 乙=s乙t乙=4m4s=1m/s乙比甲先运动16s,此时甲乙之间的距离为s1=v乙t1=1m/s×16s=16m在某时刻测得两车相距12m,两车的运动方向不能相反,如果运动方向相反,它们之间的距离大于16m,故AB 不符合题意;CD.甲追赶乙时,没有超过乙,它们之间的距离是12m,此时所用的时间为t2,则16m-v甲t2+v乙t2=12m代入数据16m-2m/s×t2+1m/s×t2=12m解得时间t2=4s此时甲车的运动时间可能为4s;甲超过乙,追上乙时所用的时间为t3,则v甲t3=16m+v乙t3代入数据2m/s×t3=16m+1m/s×t3解得t3=16s甲超过乙,它们之间的距离是12m,此时所用的时间为t4,则v甲t4-v乙t4=12m代入数据2m/s×t4-1m/s×t4=12m解得t4=12s此时甲车的运动时间可能为t=t3+t4=16s+12s=28s故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甲、乙两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s–t图像如图所示。

当甲车行驶了15米时,甲乙两车相距3米,则乙车的速度()A.一定是3米/秒B.可能是2米/秒C.一定是6米/秒D.可能是0.5米/秒答案:B由图中可知,当甲车行驶了15m时,所用时间为t=6s,此时甲乙两车相距3米,因不知道甲、乙两车的速度大小,则此时乙车可能在甲车之前,也可能在甲车之后,当乙车在甲车之前时,则此时乙车行驶的距离为s1=15m+3m=18m故由v=st可得,此时乙车的速度为v1=s1t=18m6s=3m/s当乙车在甲车之后时,此时乙车行驶的距离为s2=15m-3m=12m故由v=st可得,此时乙车的速度为v2=s2t=12m6s=2m/s故可知乙车的速度可能为3m/s,也可能为2m/s,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初二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笔记

初二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笔记

第一章机械运动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人的感觉是不可靠的。

所以为了准确认识事物需要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长度单位:国际单位:符号:
常用单位:、、、、、。

换算:
例:25cm = = µm
20nm = = dm
3、长度测量工具:
基本工具:精确测量工具:、
4、刻度尺的使用:
①认:、、、单位;
②放:零刻度线要对准刻度尺的左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被测物体且与被侧边保持;
③看:视线要刻度尺;
④读:+ ,其中,估计值只需要估读位;
⑤记:最后的结果不但要记录值,还必须注明,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5、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符号:
常用单位:、
换算:1h = 60 min 1min = 60 s
6、时间测量工具:实验室或者操场使用。

7、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避免,只能
减小误差的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笔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笔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笔记一、机械运动。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长度单位。

-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关系:1km = 1000m,1m = 10dm,1dm = 10cm,1cm = 10mm,1mm = 1000μm,1μm = 1000nm。

- 测量工具。

- 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时间单位。

-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 = 60min,1min = 60s。

- 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等。

2.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里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3. 运动的快慢。

- 速度。

-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换算关系:1m/s = 3.6km/h。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v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但可以用v=(s)/(t)来计算速度、路程和时间。

-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公式¯v=(s)/(t)(s是总路程,t是总时间)。

二、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笔记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笔记

物理基础知识总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1.长度的单位:米(m),其他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换算关系: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2.时间的单位:秒(s),其他还有:分(min)、小时(h)。

换算关系:1min=60s ,1h=3600s。

3.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分类:机械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4.参照物:(1)概念:说物体在运动还是静止,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2)如何研究物体运动情况: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

如果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物体运动了。

(2)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应该根据需要来选择最合适的。

参照物选择的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可能不同。

通常研究问题时,往往选择大地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5.速度:用字母v表示。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①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

②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 =s t。

(4)单位:米每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每时(km/h)。

换算关系:1m/s=3.6km/h6.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7.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来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测量方法:物体运动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t的比值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第二章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笔记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笔记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笔记
第一章:机械运动
1. 长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 时间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的还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

3. 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

4.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与参照物选择无关。

5.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是不同。

第二章:声现象
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的传播需要介质,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光年是长度单位。

3.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概括为:“一带三”。

4.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概括为:“三可两不可”。

5.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概括为:“四指定”。

第三章:光学仪器
1.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光屏上时,光发了了了乱了。

2.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概括为:“一带三”。

3.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概括为:“三可两不可”。

4.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概括为:“四指定”。

5.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概括为:“五互联”。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书复习笔记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书复习笔记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书复习笔记汇总理解的句子改写)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测量是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

例如,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为0.75米。

3.长度的单位之间的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³米,1分米=0.1米=10⁻¹米,1厘米=0.01米=10⁻²米,1毫米=0.001米=10⁻³米,1微米=10⁻⁶米,1纳米=10⁻⁹米。

例如,黑板长度约为2.5米,课桌高度约为0.7米,篮球直径约为24厘米,指甲宽度约为1厘米,铅笔芯直径约为1毫米,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5分米,手掌宽度约为1分米,墨水瓶高度约为6厘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是:(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的测量方法:(1)累计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例如,如何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2)替代法:当测量对象难以直接测量时,可以采用化曲为直的方法。

例如,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可以用替代法,即用绳子或直尺沿着地图上的路线测量长度,再用刻度尺或尺子测量绳子或直尺的长度,最后计算出两点之间的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梳理: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1、长度的国际主单位是米(m)。

其他常用单位,比米大的是千米(km),比米小的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2、单位换算:1 km=103m, 1 m=10 dm=102cm=103mm=106μm=109nm.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1m=106μm1m=109nm1μm=103nm带单位运算:36cm=36×1/100m=0.36m3、长度的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5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②“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③“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刻度线应紧贴物体,刻度尺与所测长度平行(该步骤注意刻度尺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若零刻线磨损时要从整刻度开始))④“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⑤“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⑥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即数字+单位)容易出现的错误:不注意起始刻度、读数时视线与尺面不垂直、测量结果不写单位、刻度尺没有贴紧被测物、刻度尺没有放正等引起较大误差:选用刻度尺的分度值较大、刻度尺没有与被测物重合2、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

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同学的结果错误。

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三、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 h=60 min,1 min=60 s。

2、测量工具: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用停表;在古代用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随科学发展还有更精密的计时仪器铯原子钟3、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按钮启动,第二次为停止计时,第三次为表针归零。

停表小刻度盘(短针)显示的是min 大刻度盘(长针)显示的是s图为3min37.5s(分针在3.5~4间故秒针为37.5)(长针转一圈30秒,短针指到几就是几分。

长针转两圈,短针多一个数即从0开始长针转两圈后短针指到1)注意:小盘的分度值是大盘的量程。

四、误差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产生原因:主要与测量工具的精确度、测量环境、人为因素减小误差的方法主要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3、错误和误差: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不应发生的,可以避免的。

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五、特殊的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即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组合法(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铅笔的长度圆锥的高度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a)方法一:先用细线(或细绳)测量大楼的高度,然后再测量细线(或细绳)的长度.方法二:由于大楼不能分割或攀登,可以借助于一长度可测的木杆或人自身的高度,根据物体与影长构造出两个相似三角形,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大楼的高度.(b)可以先测量你一步的步距长度,比如每个步距是L;然后数出从你家走都学校的步次数n,就可以得出你家到学校的距离:s=nL.(c)先用一条细棉线按照曲线走向对齐,再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棉线的长度,最后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出曲线的实际长度即可.(化曲为直法可测圆的周长)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5、轮滚法:测操场跑道的长度一些接近实际的数据:1、中学生的身高在170cm左右,质量约50kg左右2、人体常温在36.8℃,最低也在35℃以上。

室温约为25~30℃,夏天考场温度约为28℃,人体沐浴的温度约为40℃3、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世界百米赛的记录在10m/s左右,小汽车的速度约为25m/s,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高速上的速度约为120km/h,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蜗牛爬行的速度1.5mm/s,雨燕48m/s,超音速歼击机700m/s,子弹出膛1000m/s,同步卫星轨道速度是3070m/s,第一宇宙速度是7900m/s4、一个鸡蛋约50g,中学生书包约4kg,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5、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教室宽约6m,长约10m,讲台(黑板)约3.5m,教室门高约2m6、一份试卷约8g,一张试卷厚度约70um,一张作业纸的厚度是0.075mm7、物理课本约200g,长25cm左右,宽18cm左右8、一枚一元人民币(硬币)的质量约6.5g,直径2.5cm9、一拃约15~20cm,一庹(平伸两臂两中指指尖间的距离)约等于身高。

正常步幅为60cm,10、百米赛的时间约为20秒,一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约5min(4.7~4.9s);橡皮从课桌落下的时间约为0.4秒11、铅笔长约20cm,体积约为6.8m3,质量约为10g,对桌面的压强约为2.6×103帕12、茶杯的高度约为12cm,筷子长约15~30cm,牙刷长约20cm,百元钞票长约15cm13、手机电池约3.7v,学生用计算器功率在5W以下,电视的功率约100~200W14、脉搏:70次/分15、身高约为头长的7.5~8倍,约为脚长的7倍,约为肩膀(最宽处)的4倍.另外拳头的周长约等于脚的周长第二节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宇宙中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位置变化包括①物体间距离发生变化②物体的方位发生变化。

若没有位置变化则不属于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1定义:描述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2、参照物的选择:⑴任意性: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可运动的也可以静止的。

⑵排己性:参照物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无位置变化)⑶不唯一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往往是不同的⑷方便性:无特殊说明时以地面或地面固连体为参照物。

⑸假定性:一旦被选为参照物则假定其为“静止”3、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①选定参照物②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无位置变化③有为运动,无为静止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关键是看所选择的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结果就不同即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相对静止的条件: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船 和 山 。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 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一、速度1、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②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③ s 和t 都不同则比较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值大的物体运动得快3、公式:其中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t s v 变形公式:4、单位:国际单位是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5、测量速度的工具是速度计二、匀速直线运动1、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常见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变速运动比较复杂,若只做粗略研究也可用公式来计算它的速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V 平均=S 总/t 总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

2、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

t s v 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1、v 2、v 则 v 2>v>v 1 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 3、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图像分析:左图:A 是变速运动(加速) B 是匀速运动右图:A 是匀速运动 B 是静止状态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比较:1、特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发生改变的直线运动(方向不变)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

2、计算:公式3、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与s 、t 的大小无关 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速度平均值的算术平均值。

4、计算:已知、求、解、答(单位要统一,要带单位运算)列车过桥分两种情况①列车全部通过,则S 总=S 桥梁+S 车②车全在桥上则S 总=S 桥梁-S 车计算回声时,路程或者时间记得除以2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实验原理:tsv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提出问题;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步骤:1、斜面保持一定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量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 1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 3、根据测得的S 1和t 1利用公式算出平均速度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测出小车滑过斜面上半段的所用时间t 2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5、根据上述数据知求出 将数据填入下表: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