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中下游河道水沙特征和水沙关系

合集下载

长江流域湖泊

长江流域湖泊

长江流域湖泊众所周知,长江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脉。

长江流域生产了全国1/3的粮食,创造了全国1/3的国内生产总值,养育了全国1/3的人口,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之一。

流域内蕴藏着全国1/3的水资源和3/5的水能资源,拥有全国1/2的内河通航里程,是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实施能源战略的主要基地、珍稀水生生物的天然宝库、连接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和改善我国北方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支撑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维护健康长江,不仅事关流域4亿多人民群众的福祉,也关系到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与长江相连互通的鄱阳湖,上承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江河等区间来水,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是一个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的湖泊。

它不仅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著名的重要湿地;不仅是长江洪水的天然调蓄场所,也是长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区域,更是广大湖区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

建设生态鄱阳湖,不仅有利于维护健康长江、确保“一湖清水”,更有利于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使江西在中部崛起中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建设生态鄱阳湖是维护健康长江的重要内容鄱阳湖作为调节长江洪水的吞吐型湖泊,也是一个水陆兼有的巨大生态系统,其在流域防洪、水土资源、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突出作用决定了其在长江的重要地位。

从流域全局出发,建设生态鄱阳湖,充分发挥鄱阳湖调蓄洪水、调节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对于维护健康长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鄱阳湖丰富的水土资源为长江水资源的有效调节提供了重要支撑。

鄱阳湖水资源丰富,其流域面积仅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但多年平均径流量达1436亿m3,占长江流域径流量的15.5%。

湖区土壤资源丰富,类型繁多,为农林牧副渔业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作为水源涵养区,鄱阳湖每年的枯水季节平均可为长江下游补充约60亿m3的清洁淡水,无论对下游长江航运、还是城市供水、南水北调(东线)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长江上游近期水沙变化特点及其趋势分析

长江上游近期水沙变化特点及其趋势分析

长江上游近期水沙变化特点及其趋势分析许全喜1,2,石国钰2,陈泽方2(11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2;21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湖北武汉 430010)摘要:对长江上游主要控制站水沙量进行了统计分析。

近期长江上游水沙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与1990年前相比,1991-2002年宜昌站年均减少沙量约113亿t ;金沙江屏山站年均增加沙量约0135亿t ,其占宜昌站的百分数由5118%增加到7119%;嘉陵江北碚站年均减少沙量约01985亿t ,占宜昌站的百分数由2517%减小至911%。

采用滑动平均法以及S pearman 秩次相关检验和线性回归检验等方法,对屏山、北碚和宜昌等3站水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宜昌站径流量无趋势性变化,但输沙量有减小趋势;北碚站水沙减小趋势均较为明显;屏山站径流量无趋势变化,但输沙量有一定的增大趋势。

另外还对影响长江上游水沙变化的降水量、水土保持措施、水库拦沙以及人类活动增沙等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 键 词:长江上游;水沙变化;趋势分析;相关检验中图分类号:T V14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6791(2004)0420420207收稿日期:2003205215;修订日期:2003209220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03C B4152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长江水利委员会联合资助重大项目(50099620);三峡工程泥沙“十五”攻关项目作者简介:许全喜(1974-),男,湖北武汉人,长江水利委员会工程师,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文泥沙、河道演变以及河流模拟等研究。

E 2mail :xuqx @cjh 1com 1cn长江上游水沙变化是流域多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长江上游水沙变化受降水、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制约,一方面,流域降水的时空(包括时间、落点、强度、历时等)分布,受大气环流等影响,表现出较强的随机性;另一方面,流域的人为因素较为复杂,其不确定度也较大,且人类活动(人为因素)对流域的下垫面以及流域泥沙的输移条件等又可产生重要的影响。

长江河口水下三角洲冲淤分析

长江河口水下三角洲冲淤分析

第13卷01期2015年2月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Vol.13 No. 01Feb. 2015长江河口水下三角洲冲淤分析李富军(邯郸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河北邯郸056002)摘要:长江河口泥沙主要来自于长江流域,三峡水库蓄水以后,流域来沙量明显减少,必会导致长江河口的冲淤发生变化,对河口稳定有较大的影响。

长江河口水下三角洲40多年的实测资料分析表明,当大通站的年均径流量为26 452 m 3/s ,年均输沙量为3. 66亿t 时,长江河口水下三角洲等深线变化不大。

分别运用资料分析及一维数模预测了三峡水库运行20年大通站的水沙情况,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前20年大通站的年均径流量基本不变,而年均输沙量约为2 17亿t,较三峡蓄水前减少48.5%。

因此长江河口水下三角洲等深线将退蚀。

关键词:长江河口;三峡工程;冲淤;水下三角洲中图分类号:TV14&1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1672-1683(2015)001-0014-03The Yangtzerier delta under water sediment analysisLIFu-jun(Handan Design & Research. InsLiLuLe for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 Handan 056002, C 加犪)Abstract : the sediment of the Yangtze estuary primarily comes from the Yangtze drainage area. After the operation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thesedimentdischargeoftheYangtzedrainagehasgreatlydecreasesleadingtothechangeintheYangtzeestuaryithastremendousinfluenceontheestuarystability Theanalyticalresultwhichbasesonmorethan40yearsthefielddataindicatesthat whentheannualruno f is26452 m 3/s and the annual sediment discharge is 3. 66X1O 8 tons at Datong station, the isobaths in the Yangtze Estuary subaqueous delta remain un ­changeable Thepaperwi l separatelyadoptthematerialanalysisandonedimensionalmathematicalmodel ,whichareusedtoforecasttheruno f andsedimentdischargeatDatongstationaftertheThreeGorgesreservoirrunning20yearstheresultsindicate ,theannualruno f isinvariablebasically,but the annual sediment discharge at Datong station is about 2. 17 X108 tons, reduces by 48. 5% compared with before the operation ofThreeGorgesreservoirsotheYangtzeEstuarysubaqueousdeltawi l beerodedKey words : Yangtze estuary ; Tree Gorges Project ; erosion and deposition ; subaqueous delta1研究现状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工农业和交通业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长江河口水下三角洲的稳 定对该地区很重要。

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演变及环境生态效应与调控

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演变及环境生态效应与调控

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演变及环境生态效应与调控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演化及环境生态效应与调控首席迷信家:杨桂山中国迷信院南京天文与湖泊研讨所起止年限:2021.1-2021.8依托部门:中国迷信院水利部一、关键迷信效果及研讨内容〔一〕拟处置的关键迷信效果及其外延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水沙交流进程与通质变化是江湖、尤其是湖泊演化的控制要素之一,长江中下游严重水利工程树立运转经过改动坝下河道水文情势和河床形状而对江湖水沙交流关系发生庞大影响。

深化提醒江湖关系演化进程及严重水利工程影响机理,说明严重水利工程影响下江湖关系变化的湖泊水文、水环境和水生态效应,提出江湖两利的江湖关系优化调控的方法与对策是本项研讨的三个关键环节。

据此,本项研讨需求处置的关键迷信效果包括:〔1〕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演化进程及严重水利工程影响机理;〔2〕湖泊水文、水环境和水生态对江湖关系改动的照应机制;〔3〕江湖关系安康评价与优化调控的原理和方法。

1、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演化进程及严重水利工程影响机理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中心是长江和湖泊之间的水沙交流,包括交流进程与通量,这种水沙交流与长江支流和湖泊水沙输移、河床和湖盆地形演化等要素构成互馈影响关系。

河湖整治和应用等严重水利工程树立、气候动摇惹起的下游来水来沙质变化等,都将对江湖水沙进程和通量发生庞大影响。

严重水利工程的树立运转,作为剧烈的人类活动之一,其对水文系统的影响及互馈机制是以后国际水文学研讨热点和开展趋向,与气候动摇性和突变性影响不同,严重水利工程影响具有趋向性和突变性的特点,其与河湖水文系统的互馈影响机理也十分复杂。

本迷信效果的主要外延包括:通江湖泊江湖水沙交流进程与通量的年际变化及年内散布;不同时期江湖关系变化的主要影响要素;长江、鄱阳湖和洞庭湖水沙运动的动力学机制;严重水利工程不同运转方案下泄水沙在江湖水系中的传达与衰减规律;江湖水沙进程与河床、湖盆演化的互馈影响机理;严重水利工程影响下江湖水沙交流进程和通质变化趋向等。

我国河流长江

我国河流长江

长 江
大 岷 嘉 雅 渡 砻 河 江 陵 金 江 江 沙 二 滩 龚嘴 宝珠寺 安康
通天河
当 曲

汉 丹江口 江 武汉 宜昌
葛 三 洲 峡 坝
上 海
攀 枝 花
宜 重 宾 庆 乌江
九江 湖口 洞庭湖 鄱阳湖 沅江 赣 五 湘 江 强 江

沱 沱 河 大 岷 当玉树 雅 渡 江 嘉 砻 河 陵 曲 金 江 江
治理 幻 措施 灯
上游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中游重点治理荆江河段;加固江防大堤;退 耕还湖;兴修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下游疏浚河道;三峡工程
概况:
源头、注入海洋、全长、流经省、区、 地形区、上、中、下游各段划分 主要支流
上、中、下游各段水系水文特征
水系及水文特征
长 江
经济意义: 巨大的水能、黄金水道、城市的水源 发电 开发利用 和治理 开发利用 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五、水运:
1、珠江水系水运发达,成为华南地区水上运输的大动脉
2、西江梧州以下航运条件较好,珠江三角洲航运最为发达
(一)、长江概况
书P153长江表格前10行 上游: 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各段特征: 中游: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沱 沱 河 下游: 大 岷 嘉 雅 渡 砻 河 江 陵 金 江 江 沙 二 滩 龚嘴 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安康
长 江
宝珠寺 安康
通天河
汉 丹江口 江 沙 二 滩 龚嘴 扬子江上 武汉 芜湖 川 江 宜昌 江 宜 重 奉节 枝城 南 扬 镇江 海 九江 峡荆 宾 庆 京 州 城陵矶 湖口 江 江 乌江 洞庭湖 鄱阳湖 沅江 赣 五 湘 江 强 江

上游: 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中游: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崩岸状况及其防治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崩岸状况及其防治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崩岸状况及其防治作者:胡维忠来源:《长江技术经济》2020年第01期摘要:简述了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冲刷及河道崩岸状况,分析了中下游干流河道崩岸防治面临的形势。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崩岸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从推进崩岸治理、建立崩岸监测预警和应急抢护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河道崩岸防治的建议。

关键词:河道冲淤;长江中游;崩岸;预警中图法分类号:TV14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ki.cjjsjj.2020.0104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上起宜昌,下迄长江口,全长1 893km,分布有顺直微弯、分汊、蜿蜒等不同河型河道。

近年来,随着长江上游控制性水库群的建成投运,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水流含沙量大幅减少,水沙条件发生明显变化,河道发生长距离沿程冲刷,部分河段河势处于不断调整变化之中,水流顶冲点的变化和近岸河床的冲刷下切,导致河道崩岸,影响河势稳定,威胁两岸堤防和沿江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

1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崩岸及治理状况1.1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冲刷及崩岸状况(1)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输沙量锐减,河床冲刷加剧。

2003—2017年,宜昌、汉口、大通站年均输沙量分别为0.358、1.01、1.38亿t,分别较蓄水前减少93%、75%、68%。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发生长距离的冲刷,2002年10月至2017年10月,宜昌至湖口段累计冲刷21.24亿m3,年均冲刷1.42亿m3(远大于三峡水库蓄水前1966—2002年的年均冲刷量0.047亿m3),河床平均冲深1~3m。

其中,宜昌至城陵矶河段河床冲刷较为剧烈,平滩河槽冲刷量为12.18亿m3,占总冲刷量的57%;城陵矶至汉口、汉口至湖口河段平滩河槽冲刷量分别为3.92、5.14亿m3,分别占总冲刷量的19%、24%。

(2)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崩岸较蓄水前有所加剧,影响堤防安全。

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规律及冲淤预测

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规律及冲淤预测

长 江 中下 游 河 道 演 变 规 律 及 冲 淤 预 测
姚 仕 明 2, 卢金 友 ,
( 1 . 长 江 科 学 院 河 流 研 究所 , 湖北 武汉 4 3 0 0 1 0 ; 2 . 水 利 部 江 湖 治理 与 防 洪 重 点 实 验 室 , 湖北 武 汉 4 3 0 0 1 0 )
过渡段 , 沿 江两岸 为 山体 和硬 土质岸 坡 , 其 余河 岸 主要
以上层 为 黏性土 、 下 层 为粉 细 砂 或 细 沙组 成 的二 元 结
构为主, 上、 下层抗 冲性差别 大 。这种 以二 元结 构 为主 的岸坡 组成 , 决定 了崩 岸是 河道 平面 变形 的主 要形式 。
改 变 了长江 中下 游干 流 河 道 岸滩 的 自然 边 界 条 件 , 增 强 了河道 岸滩 的抗 冲性 与 稳定 性 , 控 制 了长 江 中下 游 干 流河道 的总体 河 势 。 同时 , 随 着 丹 江 口水 库 及 三 峡
摘要 : 在 自然 因素 与 人 类 活 动 的 共 同作 用 下 , 长 江 中下 游 干 流 河 道 的 边 界 条 件 与 来 水 来 沙 条 件 已发 生 了显 著 变化 , 河 道 演 变呈 现 出一 些 新 的 特 点 。在 总结 分 析 人 类 活动 影 响 下 长 江 中下 游 干 流 河 道 演 变 主要 规 律 的 基 础 上, 结 合 数 学 模 型 计 算 与 实体 模 型 试 验 的成 果 , 预 测 了长 江 中下 游 河 道 宜 昌至 大通 河段 的 冲 淤过 程 、 分 布 及 河 势 变化 趋 势 , 指 出下 阶 段 需 进 一 步 研 究 的相 关课 题 。研 究成 果 可供 深入 研 究 长 江 中下 游 河 道 演 变 及 相 关 工 程 治理 参 考 。 关 键 词 : 河 床 演 变 ;河 势 变化 ; 冲 淤 预 测 ;三 峡 水 库 ;长 江 中 下 游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章节测试习题(3)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章节测试习题(3)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列河流中,汛期开始早、结束晚,无结冰期的是()A.松花江B.黄河C.塔里木河D.珠江【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汛期的早晚与雨季的早晚的关系,以及一月份气温对于结冰期的影响。

【解答】珠江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是我国最南部的大河之一,雨季开始的早结束的晚,所以汛期开始早、结束晚,一月份在0℃以上,无结冰期,本题选择D。

2.【答题】文明依水而生,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流经我区,对我区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以下不属于长江对我区产生的有利影响的是()A.有利于航运B.为城市发展提供生活用水C.冲积形成广阔的平原D.有利于发展淡水养殖业【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长江的作用。

【解答】长江流经重庆市,给重庆市提供了生活用水,有利于发展淡水养殖业,有利于航运,重庆位于长江上游,长江在中下游地区冲击形成广阔的平原,选C。

3.【答题】黑龙江和松花江水量丰富而含沙量小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低、降水多B.地热平坦、水流平稳C.气候湿润、森林茂密D.大陆性气候强【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疆域内的一些重要河流。

【解答】黑龙江和松花江水量丰富而含沙量小的主要原因是延河流域水土保持好,多有植被覆盖,土地没有沙化,水土流失不严重,故本题选C。

4.【答题】下列水电站与所属河流搭配,正确的是()A.岩滩——长江B.二滩——淮河C.龙羊峡——黄河D.小浪底——珠江【答案】C【分析】本题是对我国的水电站的知识考查。

【解答】岩滩水电站位于红水河中游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境内,东南距巴马县30公里,距南宁市170公里;二滩水电站地处中国四川省西南边陲攀枝花市盐边与米易两县交界处,处于雅砻江下游,坝址距雅砻江与金沙江的交汇口33公里;龙羊峡水电站距黄河发源地1684千米,下至黄河入海口3376千米,是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人称黄河“龙头”电站;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南30公里处的黄河干流上,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选C。

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趋势及对策_潘庆

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趋势及对策_潘庆
枝城 至藕池口段 又称上荆 江 ,属弯 曲河型 ,河道演 变特点 是 ,经 40多年兴建和 加固护岸 工程 ,总 体河势已 基本稳定 ,河 道演变主要表现为河床年内和年际的周 期性冲淤变化 ,局部河 势变化和汊道段主支汊的兴衰交替。
藕池 口至城陵矶 段又称下 荆江 ,属 典型的蜿 蜒河型 ,自然 条件下 河道演变 的特点是凹 岸崩坍、凸岸边滩 淤长 ,并可能发 生撇弯切滩或自然裁弯。 1967年以来中 洲子、上车湾人工裁弯 和沙滩子自然裁弯后 ,在金鱼沟至荆江门裁弯段实施河势控制 工程 ,总体河 势已初步稳 定 ,河 床演变主要 表现为河 床年内和 年际冲淤变化 ,有江心洲的弯道主支汊的兴衰交替。 其余河段 自然演变仍较剧烈。
随着堤防的修建 ,人们为保护堤防免受河岸崩坍的威胁而 修建护岸工程。 从一个河段总体来看 ,护岸工程能够起到调整 和控制河势的作用。 因此 ,按照河势控制规划方案实施护岸工 程 ,对河段的河道演变不致产生不良作用。 40多年的护岸工程 实践表明 ,下列几种情况必须力求避 免: ① 护岸 工程实施前未 制定全河段的河势控制规划 ,仅从局部岸段的防守而实施护岸 工程 ,形成河势不顺的被动局面。 例如上荆江公安河弯的杨家 场护岸 工程 ,实施过早 ,未能尽 量改善公安 河弯与郝 穴河弯之 间的 过渡段过短、荆江大堤迎 流顶冲的状 态 (图 2); ② 虽有全 河段的 河势控制 规划 ,但 由于各种 原因 ,未 能掌握在 有利时机 实施 ,造成河势不顺的局面。 例如沙滩子自然裁弯下游金鱼沟 至调关段 ,造成现今两个弯道紧接 ,调关一矶过于 突出 ,冲刷剧 烈 ;③ 护岸工程建筑物对 局部河段河床演变有一定影响。例如 已往较多采用的矶头 (短丁坝 )护岸建筑物 ,形成较大局部冲刷 坑 ,对船舶航行安全也有不利影响。 目前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 均改用平顺护岸形式。 2. 3 裁弯工程

【精选】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编制大纲与技术要求

【精选】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编制大纲与技术要求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编制大纲与技术要求(试行)作者:佚名文章来源: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局点击数:101 更新时间:2004-11-221 总则1.1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事关长江河势稳定、防洪和通航安全及沿江工农业设施的正常运用。

为加强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项目的管理,规范采砂项目可行性论证工作,提高技术成果质量,保证采砂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特制定本编制大纲与技术要求。

1.2本编制大纲与技术要求适用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报告》确定的可采区以及整修长江堤防进行吹填固基、整治长江河道、吹填造地等采砂项目的可行性论证。

1.3承担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编制工作的单位的设计、科研或咨询资质应符合有关规定。

编制完成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应按有关程序报主管部门审批。

1.4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规划可采区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应根据批准的《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报告》及采砂规划实施方案进行编制。

因整修长江干堤进行吹填固基、整治长江河道、吹填造地等采砂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应在长江干堤吹填固基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吹填造地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报告已审批的基础上进行编制。

1.5采砂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应在收集基本资料,对采砂河段的水文泥沙特性及河势演变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论证采砂对采砂河段(指采砂可能涉及影响的河段)的河势变化、防洪与通航安全、水生态环境等的影响,提出科学的论证结论。

对于河势变化敏感、有重要防洪工程、通航条件不良以及水生态环境敏感的河段,应开展相应的专题研究(含数学模型计算分析),必要时还应进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1.6采砂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和深度为:分析和预测采砂河段河道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确定采砂规模;选定采砂区位置和范围,分析确定采砂区平面坐标、控制开采高程,分析床砂组成、砂质、储量以及补给情况;综合论证采砂对采砂河段的河势变化、防洪与通航安全、水生态环境等的影响,提出科学的论证结论以及减轻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基本拟定采砂船采砂能力、采(运)砂船只数量及作业方式,基本确定采砂作业施工期及采砂作业时间,落实现场监管、采砂作业安全管理以及河床动态监管的措施。

河流概况及长江黄河

河流概况及长江黄河

5464千米
二、“地上河”的成因及危害 三、黄河的综合治理 1、上、中游的水土保持 2、下游修堤筑坝,修建分洪工程 3、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课堂练习:完成下表
河 段 上 游 中 游 下 游 起止点
源头至 河口 河口至 旧孟津 旧孟津 至入海 口
中国的河流
水文特征
流差大,水流 急,水力资源 丰富 泥沙多
中国的河流
黄河水系图
河口
湟水
洮河
孟津
渭河
黄河上中下游河段的划分及特点 中国的河流
• 内蒙古河口以上为上游,河口到河南旧 孟津中游,旧孟津以下为下游
上游:多峡谷,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中游:多支流,河流含沙量大 下游: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形成地上河
中国的河流
黄 河 水
掉 进 黄 河 的 男 孩
塔里木河
辽 河 海河
外流河分布概况
中国的河流
三 太平洋水系: 黑龙江、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 澜沧江等。 大 水 印度洋水系: 怒江、雅鲁藏布江等。 系 北冰洋水系: 额尔齐斯河。 边 界 河 中俄界河: 黑龙江、乌苏里江等。 中朝界河: 鸭绿江、图们江等。 中越界河: 北仑河。 黑龙江(阿穆尔河——俄罗斯) 额尔齐斯河(鄂毕河——俄罗斯)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印度) 怒江(萨尔温江——缅甸) 澜沧江(湄公河——缅、泰、老、柬、越)
为什么黄河 下游会出现 断流现象?
中国的河流
黄河流量小、水资源不丰富,降水季节 分配不均匀,上游工农业生活用水过多、 水利工程蓄水、引水过多等是造成断流的 原因。
课堂小结:我知道了什么?
我国第二长河----黄河 一、概况: 1、发源地: 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2000年中国河流泥沙公报

2000年中国河流泥沙公报

2000年中国河流泥沙公报(长江、黄河)2001-12-26来源:本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第一章长江一、概述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省、市、自治区。

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约19%。

下游大通站1950年至2000年的平均年径流量9051亿立方米,占全国的34%。

干流全长6300余公里,自河源至宜昌(4504公里)通称上游,宜昌至湖口(955公里)为中游,湖口至大通(338公里)为下游,大通以下为河口段(600公里)。

长江泥沙运动的主要特点有:1、水流含沙量不高,但因水量丰沛,输沙量大。

例如:宜昌水文站1950~2000年平均含沙量约1.14千克/立方米,相应的年均输沙量达5.01亿吨。

输沙量的90%集中于汛期。

2、沙量主要来源于上游。

由长江干流屏山、宜昌、汉口、大通等水文站年均输沙量沿程变化显示,宜昌站输沙量最大。

由于沿程部分泥沙淤积于湖泊与河流之中,其下游沙市、监利、螺山、汉口、大通等水文站的输沙量均比宜昌小。

3、长江中下游河段为冲积性河流。

从总体上说,河势相对稳定,冲淤大致平衡。

但部分河段的冲淤变化较大,特别是宜昌~城陵矶~武汉河段。

该河段泄洪能力较低,大洪水水位高于两岸地面较多,是防洪的关键河段。

4、长江中游与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相沟通。

江湖之间的分流分沙及河床演变呈现比较复杂的相互影响和关联。

5、长江流域已修建大量水库,但几乎全在支流上。

长江干流至今仅建成一座低坝——闸坝式的葛洲坝工程。

此外为稳定河势与维护航道,沿河修建了一些河道整治工程,如裁弯与边岸控制工程。

这些工程对长江径流过程的影响不大,长江的水沙过程基本上仍保持其自然特性。

长江的泥沙测验始于1923年。

现在全流域共有329个水文站开展泥沙测验工作。

悬移质泥沙采集一般采用横式采样器,缆道站则采用积时式采样器。

颗粒分析采用粒径计与移液管相结合的方法。

长江 黄河的水文 水系特征

长江 黄河的水文 水系特征

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黄河水文特点(1)水少沙多、水沙异源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雨量仅约400mm,水量极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但黄河泥沙之多,为世界大河所罕见,其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108t(入黄总沙量),多年平均含沙量高达37.6kg/m3,水少沙多。

此外,在空间分布上是水沙异源。

黄河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的上游地区,其控制面积为花园口以上控制面积的30%,水量占58%,沙量仅占9%,黄河的90%以上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

如头道拐(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黄土高原面积为11×104km2,区间径流仅73×108m8,占花园口以上的13%,但该区间的输沙量高达9.5×108t,占全河总输沙量的57%。

显然,黄河水文是上述两个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水沙不同组合的过程,使下游和河口的水沙过程更加复杂多变。

(2)高含沙量输沙黄河流域半干旱气候,雨量既小,变率又大,沙源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使黄河输沙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的大沙年,甚至集中在几场大洪水过程内。

据统计,黄河干支流各站最大年输沙量,可占25年总输沙量的10—20%,最大6年的输沙量约占25年输沙量的5%,在一年之中,输沙较径流更为集中,干流站7—9月输沙可占全年的80%,支流站接近100%。

陕县站1933年输沙量高达39.1×108t,7—9月输沙量占了全年的90%,其中8月输沙量为27.8×108t,占全年输沙量的71%。

黄河干流主要测站的多年平均的水沙相关曲线表明,其时序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反映了黄河上中下游洪峰和沙峰在时间上出现的同步性。

这种同步性反映了全河输沙在年内分配上的不均匀性。

(3)径流和输沙量年际变率大黄河流域雨量小,雨区分布的影响有所不同,如是中水大沙年或小水大沙年,则下游河道输能力减弱而淤积,尾阎河道淤积,延伸加快。

长江水文特征1.汛期降雨和洪水长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均可进入,为形成暴雨提供有利条件。

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规律及冲淤预测_姚仕明

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规律及冲淤预测_姚仕明
第 44 卷 第 23 期 2013 年12 月
文章编号: 1001 - 4179( 2013) 23 - 0022 - 07
人民长江 Yangtze River
Vol. 44,No. 23 Dec. , 2013
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规律及冲淤预测
姚 仕 明1,2 ,卢 金 友1,2
( 1. 长江科学院 河流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10; 2. 水利部 江湖治理与防洪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10)
收稿日期: 2013 - 11 - 1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1379018,51339001) 作者简介: 姚仕明,男,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河道泥沙方面的研究工作。E - mail: yzhshmq@ 163. com
第 23 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姚仕明,等: 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规律及冲淤预测
摘要: 在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的边界条件与来水来沙条件已发生了显著
变化,河道演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总结分析人类活动影响下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演变主要规律的基础
上,结合数学模型计算与实体模型试验的成果,预测了长江中下游河道宜昌至大通河段的冲淤过程、分布及河
势变化趋势,指出下阶段需进一步研究的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可供深入研究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及相关工程
宜枝河段剧烈冲刷引起该河段的洲滩总体呈现萎 缩状态,深槽变化较洲滩变化更为剧烈,深槽变化以范 围扩展和槽底高程降低为主,深泓纵剖面平均冲刷下 切 3. 8 m,断面宽深比减小。伴随河床冲刷,床沙粗化 明显,床沙的 d50 由 2003 年 11 月的 0. 638 mm 增大到 2012 年 10 月 的 23. 59 mm,根 据 泥 沙 起 动 公 式 计

《长江》地理教案

《长江》地理教案

《长江》地理教案《长江》地理教案《长江》地理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清楚长江的源地、入海口、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知道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2.使学生知道长江的主要支流及长江流经的省、直辖市、__区;明确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3.使学生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及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认识到这条“黄金水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使学生认识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危害性,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5.通过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治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介绍“三峡水利工程”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学建议知识结构:本节教材分为四部分,包括“__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和“黄金水道”。

其中“__第一大河”这一框题介绍长江的长度、年径流量及流域面积,通过详实的数据证实长江不愧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条重要河流。

“巨大的水能”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水能丰富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差巨大,并明确了长江水能最丰富的地段以及在长江干流上重要的两座水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与“三峡工程”。

“防洪与灌溉”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洪涝灾害的发生、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办法。

“黄金水道”一标题分析了长江在航运方面的优越自然条件,介绍了长江在我__河航运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重点:长江的`源流状况;流经的省、直辖市、__区;上中下游的划分;长江在水能、灌溉和航运方面的作用。

难点:长江水能巨大的原因;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

教法建议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

在介绍河流概况时可以借助影像资料,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活动。

例如新课的引入,可以结合本节最开始摘录的《长江之歌》,配上音乐和长江的录像,展现长江雄浑、波涛汹涌、奔流入海、一泻千里的气势,给学生最直观的印象。

长江流域上中游水土流失相关问题

长江流域上中游水土流失相关问题

长江流域上中游水土流失相关问题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域幅员辽阔,自然条件优越,开发潜力巨大,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长江流域特别是上中游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与环境恶化,严重的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本文将简单介绍长江流域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及问题,特点,危害性,成因及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治理措施。

一.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现状及问题长江上中游地区,包括川、滇、黔、渝、鄂、湘、赣、青、甘、陕、豫的大部或部分地区,总面积168万时。

水土流失面积55万kIIl2,其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88.4%。

其中,长江上游水土流失35.2万时,占全流域的56.6%,年均土壤侵蚀量达16亿t,是流域水土流失分布最为集中和严重的地区,尤以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嘉陵江流域,沱江、岷江中游,乌江上游及三峡库区最为严重。

长江中游的水土流失集中在汉江上游(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洞庭湖水系的湘、资、沅、澧四水,清江,赣江以及大别山南麓诸水系等一些重要支流的上中游。

⑴由于大量的土壤流失,旱洪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严重失调,恶性循环愈演愈烈,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区农业生产也受到了严重的制约,水土流失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严重障碍,同时对于我国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稳定也带来严重了威胁。

二.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的特点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具有面积广、流失量大;流失类型多样;对土地资源破坏严重,对当地危害及潜在危险性大;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人为水土流失严重等特点。

①水土流失类型多样,涵盖了我国的各种水土流失类型,包括水蚀、风蚀冰川侵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和泥石流、崩岗等类型。

②坡耕地和泥石流等水土流失问题最为突出。

坡耕地、荒山荒坡及疏幼林地是坡面产沙的主要来源,尤以坡耕地为甚。

据统计,长江上中游地区坡耕地面积近O.1亿hm2,其中有0.02亿hm2坡度大于25。

中国地理《中国的河流-长江》

中国地理《中国的河流-长江》

最大支流:汉江
(4)长江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
11个省级行政区
青 藏 渝 鄂 湘 皖 赣
苏 蜀 滇

2018/7/31
5
1、概况
(5)长江干流流经地形区
青 藏 高 原
横 断 山 区
四川 盆地
1、概况
(6)上、中、下游分界线:
湖北宜昌 江西湖口
下游 上游 中游
2018/7/31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7
长江上游最大的城市—重庆
宜昌
湖口
上 游 河段特征:多峡谷、急流和险滩 开发利用方式: 建设水电站(二滩、 龚嘴、三峡水利枢纽、葛洲坝等)
下游 河段特征: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开发利用方式:航运、灌溉等
2、长江的开发利用
(1)巨大的水能 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 的三分之一;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 长江的能蕰藏量在世界仅次于刚果河、亚马孙河。
对库区:
①库区流速变慢,泥沙淤积,水质变差;②易引发地震; ③庞大的移民工程;④淹没良田和文物古迹;⑤大坝安全
对下游:
①河口输沙量减少,使下游水文特征发生改变(淤积→冲刷; 河口三角洲面积减小)
长江的航运
2、长江的开发利用
(2)长江航运价值
分析一条河流航运价值的模式 地势平坦,水流平缓
自然 航运 条件 气候:降水量多而均匀,河 条件好 流水量大,季节变化小 人文 流域内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运输量大 条件
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武汉
长江下游最大的城市——上海
上 游
长江上游河段特征 多峡谷、落差大、急 流和险滩、富水能
长江中游河段特征
长江中游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可调节中游地区水量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 地球上的水—主题5 含沙量与输沙量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 地球上的水—主题5 含沙量与输沙量
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 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 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 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 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 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4分)
C.气候变化 气候相对稳定,不会直接导致悬沙明显的年际波动
D.植被破坏 植被破坏会加剧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而不是年
际波动,且长江流域加强了生态环境建设
123456
2.与沙市相比,汉口的悬沙粒度较小,主要原
因是 沙市和汉口均在三峡大坝下游
①三峡水库拦蓄上游粗悬沙 ②汉江汇入的悬
沙较细 ③洞庭湖输出悬沙较细 ④所挟的悬
123456
此后流域内始终坚持植树造林,且环境政策 渐趋严格。右图示意南河流域水系及水坝分布。 (1)推测18~19世纪南河流域众多磨坊坝的用 途。(6分)
答案 利用水力碾磨谷物;调节径流,削峰补枯,保障耕作;保护河岸, 减轻流水对土壤的侵蚀。
123456
(2)20世纪20年代初期,流域内退耕还林,但 南河流域输沙总量仍然上升,请分析其原因。 (8分)
1.由图1可知,当流量从14 278m3/s降至6888m3/s时,该河段
√A.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扩大
B.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缩小
大于起动速度, 侵蚀强
C.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扩大
D.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缩小
12345
低于起动速度, 侵蚀弱,多沉积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专题复习一、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二、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河流特征的成因1.河流的流向:受地势的影响;2.河流的流域面积、水系形状和海陆轮廓、地形有关;3.河流支流多少与地形和降水有关;4.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受降水量(河流补给)、流域面积(集水区域)影响;汛期出现的时间、长短受雨季的早晚和雨季长短影响;5.水位流量变化与气候,补给类型,流域内水库、湖泊的调蓄有关;6.含沙量受下垫面(土质和植被状况)和流水强度的影响;7.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1)洪涝灾害的原因①自然原因:a.水系特征(支流的多少、干支流构成的形状、河道的弯曲度、河流落差的大小)b.水文特征(汛期长短、流量大小及水位变化、含沙量大小及河床泥沙淤积情况、有无凌汛现象)c.气候特征(降水量的大小及变率)d.地形(地势平坦,水流不畅)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

(2)河流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举例】长江洪灾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8.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流速(如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小(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10.河流地貌的形成(高一地理新教材)(1)侵蚀地貌:不同形态的河谷地貌(2)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三、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外流区、内流区分界线: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