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教学设计公开课

合集下载

七年级思品上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七年级思品上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七年级思品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思品的概念和重要性;2. 了解思品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3. 掌握思品的核心内容,包括人的尊严与平等、个人责任、团队合作和社会公德等方面;4. 发展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5. 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思品与人的尊严与平等1. 概念:思品的定义、思品的重要性;2. 人的尊严与平等:人权的概念、人的平等权利、消除歧视;3. 尊重差异:包容、宽容和理解他人。

第二单元:思品与个人责任1. 个人责任的概念:个人责任的内涵和要求;2. 平等与责任:平等与个人责任的关系;3. 个人责任的表现:自律、诚实和公平。

第三单元:思品与团队合作1. 团队合作的意义:团队合作的优势和必要性;2. 团队角色与责任:领导者、组员和支持者的角色;3. 团队合作的技巧:沟通、协作和共赢。

第四单元:思品与社会公德1. 社会规范与公德:社会规范的作用和意义;2. 社会角色与责任:公民的责任和义务;3. 公民素质与社会公德:诚实、守法和积极参与社会。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法:通过教师授课,向学生传达相关知识和概念;2. 案例分析法:引入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思品的原则;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品思考和团队合作;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并理解责任和合作的意义;5. 个人反思法: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反思,总结并改进自己的思品素养。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思品与人的尊严与平等1. 导入:与学生讨论思品的概念和重要性;2. 介绍人的尊严与平等的概念,并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3. 引导学生思考人平等权利的重要性,展开讨论;4. 总结本课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第二课:思品与个人责任1. 复习上节课内容,解答学生问题;2. 引入个人责任的概念,并与平等进行关联;3. 讨论个人责任的具体内容,并以学生日常生活为例进行分析;4. 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如何表现个人责任;5. 布置本课作业及课后阅读。

八年级思品教案人教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八年级思品教案人教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八年级思品教案第一课时:理解道德与品德教学目标:1. 了解道德和品德的概念与区别。

2. 掌握道德与品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品德修养。

教学重点:1. 理解道德与品德的概念与区别。

2. 掌握道德与品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品德修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复印教材P1-P3页;2. 学生准备:课前阅读教材P1-P3页。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引发学生对道德和品德的思考。

教师问:你们都了解什么是道德和品德吗?学生回答:···教师展示图片,让学生谈论图片中所体现的道德和品德。

Step 2:发教材(5分钟)将课本教材发放给学生,让他们阅读教材P1页。

Step 3:讲解道德与品德的概念(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教材P1页的内容,解释道德与品德的概念与区别。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道德和品德的关系,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Step 4: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1. 你们身边有哪些人具有良好的道德和品德?请说出他们的具体表现。

2. 你们认为什么是好的道德和品德?为什么?Step 5:小结复习(10分钟)教师总结道德与品德的概念与区别,并强调它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师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自觉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身边有良好道德和品德的人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道德与品德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好的道德和品德的含义,以及它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道德与品德观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践行。

初一思品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初一思品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初一思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a. 掌握一些基本的思品概念和原则,如道德、公正、责任等;b. 理解思品教育的重要性,并能运用思品概念解决实际问题;c.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d. 激发学生对人类智慧的探索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讲授、讨论、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 引导学生走近并感受现实生活中的思品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辨欲望;c.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b.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c. 培养学生仁爱他人、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以以下几个思品概念为主要内容:1. 道德:a. 学习和理解道德的概念、特点和作用;b. 学习道德的基本原则,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等;c. 通过案例讨论,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道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公正:a. 学习公正的概念,了解公正的重要性;b. 学习公正的原则和标准,如平等、公平、公正等;c. 引导学生思考公正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公正公平的价值观。

3. 责任:a. 学习责任的概念和内涵,了解责任在个人和社会中的意义;b. 分析责任的来源和要求,如个人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等;c. 引导学生思考责任与个人幸福和社会进步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a. 利用故事、图片等教具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思品?为什么思品教育很重要?b. 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思考目标的重要性。

2. 知识与能力的掌握a. 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道德、公正和责任的概念和基本原则;b. 使用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思品概念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a. 使用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道德、公正和责任的看法;b. 引导学生思考道德、公正和责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c. 让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实际行动计划,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追求公正、承担责任。

七下思品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七下思品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七下思品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1. 理解什么是思品,了解思品学科的内容和意义;2. 掌握一些培养思品素养的基本方法与途径;3.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感,提升品行修养;4. 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思品的概念,明确思品学科的范畴和内涵;2. 掌握培养思品素养的基本方法与途径;3. 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品素养;2. 如何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四、教学方法1. 情景导入法:通过引入真实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品素养;2. 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3. 讨论法:通过开展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观点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具体的案例和故事,用于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导入活动教师可通过引入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或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开展讨论。

例如,可以以“诚实与骗子”为话题,让学生探讨诚信的重要性和对他人的骗取行为的看法。

3. 学习活动(1)教师讲解思品的概念和思品学科的范畴和内涵。

(2)教师介绍一些培养思品素养的基本方法与途径,如阅读优秀文学作品、观察社会现象、进行自我反思等。

(3)教师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和价值观。

(4)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彼此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5)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激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和学习兴趣。

4. 总结梳理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下节课的内容进行铺垫。

六、教学评价1. 提供案例分析题或论述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中的表现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思品素养。

初中思品课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初中思品课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初中思品课教学设计引言:初中思品课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素质和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

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思维品质,设计一门富有创意和启发性的思品课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设计一堂初中思品课的教学方案。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2.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良好的人际关系;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负责任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为“友谊”的主题。

通过让学生了解和思考友谊的真正内涵,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和维护友谊关系。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情境创设,引发学生思考友谊的重要性和困扰,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通过分享观点、交流意见,加深对友谊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真实的友谊情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和感受到友谊中的困扰和解决方法。

4. 课堂互动法:设计一些小游戏和互动环节,增加课堂活跃气氛,通过互动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讨论和思考。

四、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认为友谊是什么?”并请学生思考并回答。

2. 探究友谊(15分钟)介绍友谊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故事、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展示不同的友谊情景,让学生感受友谊的美好和重要性。

3. 小组讨论(15分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就友谊的定义、建立和维护友谊关系等话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处理友谊中的困扰。

4. 角色扮演(20分钟)指派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各种友谊情景,并让其他学生就角色扮演的情景进行评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出友谊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 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总结友谊的重要性和处理友谊困扰的方法。

五、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讨论的表现,包括积极参与、阐述观点的逻辑性和合作讨论的能力。

九年级人民版思想品德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九年级人民版思想品德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九年级人民版思想品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思想品德教育重要意义,了解人民版思想品德教材的组织结构和教学内容,掌握九年级上学期思想品德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和主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和综合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爱国爱家乡、关心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道德判断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课程设计思路本教案围绕九年级上学期思想品德教材的组织结构和教学内容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过程2.1 导入引入: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或者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的探究欲望。

2.2 知识讲解:对九年级上学期思想品德教材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包括主题、知识点和案例分析等。

2.3 学习练习: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4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

2.5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合作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2.6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包括主动发言、合作探究等方面。

2. 作业评价: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3. 综合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课堂练习以及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九年级思品复习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九年级思品复习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九年级思品复习教案一、教材分析《思品》是九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德素养。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为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思品》课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2.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4. 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思品》课程的重点知识点回顾;2. 价值观与人生观;3. 科学道德与社会道德;4. 个人品德与社会责任;5. 人际关系与情感教育。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次学习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复习重点知识点结合教材内容,对九年级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复习,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 探讨与讨论分组讨论或整体讨论的方式,探讨《思品》课程中的一些重要议题。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思辨分析。

4. 个案辅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个案辅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5. 教学案例引导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问题。

通过分析案例,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于思辨能力和品德素养的理解和看法。

五、教学评价1. 反馈评价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 作业评价布置一些综合性的思辨题和案例分析题作为作业,通过评阅作业来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教学教材:《思品》教材辅助资源:课件、案例资料、习题集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3. 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分析,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4. 人际关系与情感教育的教学。

八、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效果,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九年级人教版思品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九年级人教版思品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九年级人教版思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思品的定义、特征和意义,掌握思品的基本要点和相关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强化他们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思品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道德判断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思品的定义与特征思品是指个体在思维、行为、情感等方面具备的优良品质和美德。

它是指人类在思维过程中形成的准则、原则和价值观。

思品具有以下特征:- 思品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人类思维的产物。

- 思品是和谐统一的,体现在个体的思维、行为和情感之间的一致性。

- 思品具有内在的道德性,是对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和自我的尊重和关怀。

2. 思品的意义与作用思品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对于个人而言,思品是其品质和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促使个体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标准。

- 对于社会而言,思品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它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3. 思品的培养与提升3.1 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审视问题、辨别真伪的能力。

3.2 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彼此间的互助和信任。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3.3 增强情感修养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引导他们正确处理自己的情感,并与他人建立健康的情感关系。

-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欣赏美的能力,培养对艺术、文学等优秀作品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活动设计1. 概念解释: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思品的概念和特征。

初中生思想品德公开课教案

初中生思想品德公开课教案

初中生思想品德公开课教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创新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了解社会道德规范,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人生观、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难点: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它?2. 教学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包括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针对每个层面的价值观,教师举例说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具体践行措施。

3.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一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案例,如教育、医疗、环保等,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并从中汲取经验。

4. 实践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践活动,如情景剧表演、主题演讲、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道德品质。

5.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决心。

四、教学评价1. 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和践行意愿。

2. 能力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实践环节中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3. 知识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的掌握程度。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一、教材分析《初中思想品德》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

教材内容包括了道德与法律常识、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公民道德与组织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本教案针对该教材进行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道德与法律常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掌握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及其对行为准则的影响;- 了解公民道德与组织观念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道德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正确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 能够体验和理解公民道德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点- 道德与法律常识的教学;- 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培养;- 公民道德与组织观念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景导入法:通过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或者校园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开展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逐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为素材,结合道德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

3.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为小组,组内合作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设计相关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在情境中实际体验和理解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并通过角色扮演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五、教学内容及安排本教案共分为三个模块:道德与法律常识、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公民道德与组织观念。

1. 道德与法律常识(2课时)- 通过讲述一些当前热点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相关的道德与法律问题;- 通过课堂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掌握相关知识。

2. 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3课时)- 通过展示一些成功人士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成功与幸福的真正内涵;-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学会运用人生观和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八年级上册思品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八年级上册思品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八年级上册思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思品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的作用。

2.了解八年级上册思品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3.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思品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的思品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道德与法律通过学习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法律意识。

重点介绍了我国的基本法律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理性思维与创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

重点讲解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3.社会实践与公民责任倡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介绍了社会实践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4.人际关系与情感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重点介绍了人际关系的原则和技巧,以及情感管理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学期的思品教学将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传授思品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将结合实际案例和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品的重要性和应用。

2.小组讨论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培养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特长,分配小组任务,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活动,教师将学生置于不同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他人,培养解决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本学期的思品教学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评价:1.课堂表现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2.小组讨论反馈教师将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交流能力、合作态度和思维能力等方面。

3.社会实践报告学生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撰写报告,教师将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4.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对思品课程的整体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计划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教师将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九年级思品公开课教案

九年级思品公开课教案

九年级思品公开课教案思品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思品以及思品的重要性,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品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与表达思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注重个人品质的培养,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学生对思品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

2. 学生对案例分析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由老师清楚而简洁地了解学生对思品的概念和重要性,并给出一些相关的例子。

然后问学生们对思品的什么方面感兴趣或有疑问,鼓励他们积极提问。

2. 目标分析与任务呈现【同学小组讨论】根据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老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生对思品的讨论。

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思品的理解,分析并思考思品对个人与社会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培养与提升思品。

思考问题:1. 什么是思品?2. 思品在个人与社会中有什么重要作用?3. 思品的培养与提升有哪些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组给出一个代表发言。

)3. 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在同学们的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让同学们看一些有关思品的案例,以激发他们的思考。

例如:1. 一个同学遇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他心里想要去救它,但是又害怕被妈妈责备,最后他怎么做?2. 一个同学在考试时发现其他同学作弊,他该怎么办?通过案例的引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这些案例中的人在思品方面有哪些行为?2. 你们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3. 你们认为这些人做得对吗?为什么?4. 总结与归纳【教师引导】根据同学们的讨论与案例分析,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思品的一些概念进行明确,并激发他们对思品的深层思考。

教师通过总结与归纳,可以对九年级的学生进行以下点的引导:1. 思品是指一个人在思考和判断问题时所具有的品质和能力,包括道德品质、思维品质、情感品质和行为品质。

九年级思品人教版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九年级思品人教版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九年级思品人教版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教学科目:思想品德教材版本:人教版年级:九年级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并理解九年级思品人教版教材的内容。

b. 掌握九年级思品人教版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

2. 能力目标:a. 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品德素养。

b.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考能力。

c. 培养学生的思辨与判断能力。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b. 培养学生的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根据九年级思品人教版教材的内容编写教案,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第一单元:大团结a. 学习“团结合作,共创未来”的核心意义。

b. 了解团结合作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c.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的力量。

2. 第二单元:诚实正直a. 探讨“诚实守信,真诚待人”的道德观念。

b. 引导学生分析诚实与谎言的区别,了解诚实带来的积极影响。

c. 培养学生坚持真实和诚实的品质。

3. 第三单元:友善待人a. 学习“友善待人,和谐共处”的价值观念。

b. 引导学生理解友善的重要性和意义。

c. 培养学生的友善态度和友善行为。

4. 第四单元:感恩有爱a. 探索“感恩有爱,回报社会”的价值观念。

b.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和回报社会。

c. 培养学生珍惜身边的一切,学会感恩的心。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想碰撞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体验和理解思品教材中的道德情境,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判断,培养学生的分析与判断能力。

五、教学过程本教案将根据具体课时安排,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教学步骤设计。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教学导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观看视频等引发学生对本课主题的思考和热情。

人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人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人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思想品德的概念和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掌握基本的品德修养和行为准则,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促进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

二、教学内容1.思想品德的概念和作用2.品德修养与行为准则3.品德习惯的培养三、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掌握基本的品德修养和行为准则。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传达思想品德的相关知识和概念。

2.讨论法: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反思,帮助他们理解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五、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故事或图片展示,引发学生对思想品德的讨论,让他们理解思想品德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知识讲解(15分钟)(1)学生了解思想品德的概念和作用。

(2)学生掌握基本的品德修养和行为准则,如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尊重他人等。

3.案例分析(20分钟)老师通过讲解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帮助他们理解什么是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

4.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各种常见的思想品德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5.活动设计(30分钟)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形式,实践品德修养和行为准则。

6.总结展示(10分钟)课堂结束前,学生进行总结,并展示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成长。

七、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2.思考能力: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表达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和表达程度。

八、教学延伸1.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和行为准则,激发其积极向上的动力。

2.组织一些相关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想。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思想品德的相关知识和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人教版八年级思品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思品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思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道德与文明的关系,明确对文明行为的要求;2. 能够分析判断对社会的贡献;3.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和交往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1. 道德与文明的关系;2. 社会贡献的分析判断;3. 人际交往观念和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投影仪、幻灯片、黑板、粉笔等;2.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比如:- 你认为什么是道德?- 什么是文明行为?- 你觉得文明行为和道德有什么关系?2. 学习内容(30分钟)2.1 道德与文明的关系- 通过幻灯片或者黑板上的文字、图片等展示,让学生了解道德和文明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讨论两者之间的关系。

-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文明关系的理解。

2.2 社会贡献的分析判断-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什么是社会贡献,提出一些例子,并让学生分析判断这些行为是否属于社会贡献。

-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判断一个行为是否具有社会贡献。

2.3 人际交往观念和技巧的培养- 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观念和技巧,例如倾听、尊重、友好等。

-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者角色扮演,提供一些情境让学生练习人际交往的技巧。

3. 总结归纳(10分钟)- 教师对本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复习并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练习,如选择题、问答题等,检验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理解程度。

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小论文,主题为“我对道德与文明的理解”,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加深对道德与文明的认识。

七、板书设计- 道德与文明的关系- 社会贡献的分析判断- 人际交往观念和技巧的培养八、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道德与文明的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分析判断社会贡献,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和交往技巧。

九年级思品人民版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九年级思品人民版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九年级思品人民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 掌握九年级思品人民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关心国家、社会和他人,积极投身实际工作和社会实践中。

二、教学重点1.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学习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融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九年级思品人民版教材。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2. 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开展小组讨论、集体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六、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问题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对本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老师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如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

并通过案例分析,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第三步:教材学习(2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并完成相关的思考题或讨论题。

第四步: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意见。

第五步:展示和总结(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并由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七、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式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能力展示。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思辨能力较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加强。

教科版八年级思品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思品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思品教案引言:思品教育是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价值观念的重要一环。

八年级是学生步入青春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逐渐成熟,对于个人和社会的认知也在不断扩展。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和自我,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一、课程背景和目标本次思品教学将以主题“自我与社会”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人际交往和责任意识。

通过多元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和审视自身及社会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 第一课:我与自我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审视自我,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通过教师授课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将了解自我形象、个性特点以及学习成就等方面的内容。

2. 第二课:我与家庭在这一课程中,学生将探讨家庭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并学习如何与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关系。

通过教师讲解和小组活动,学生将理解家庭在塑造品格、价值观念等方面的重要性。

3. 第三课:我与同伴这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友谊的意义和重要性,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将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学习如何建立互助、信任和尊重的友谊关系。

4. 第四课:我与社会本次课程将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和义务。

学生将通过教师讲解和小组合作活动,探讨如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升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 教师授课: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对于“自我与社会”主题的认识。

2. 小组讨论:划分学生小组,进行主题相关的讨论和交流,促使学生分享思考和观点。

3. 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扮演不同情景,锻炼表达和沟通能力。

4. 合作学习: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团队精神。

四、教学评价方式1. 课堂讨论:通过参与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对于思品教育理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小组作业:组织学生完成小组作业,评价学生的合作与团队合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个人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总结本次课程的内容。

七年级思想品德集体备课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集体备课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集体备课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尊重他人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让学生学会如何尊重他人。

1.2 教学内容介绍尊重他人的概念。

讨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学习尊重他人的具体做法。

1.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学习尊重他人的行为。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看是否表现出尊重他人的态度。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尊重他人的短文,以此来评估他们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负责任的公民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责任的概念。

培养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2 教学内容介绍责任的概念。

讨论负责任的重要性。

学习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负责任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学习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看是否表现出负责任的态度。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短文,以此来评估他们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遵守规则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态度和行为。

让学生学会如何遵守规则。

3.2 教学内容介绍规则的概念。

讨论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学习如何遵守规则。

3.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学习如何遵守规则。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看是否表现出遵守规则的态度。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遵守规则的短文,以此来评估他们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理解父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

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父母的态度。

让学生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

4.2 教学内容介绍父母的爱。

讨论理解和尊重父母的重要性。

学习如何与父母沟通。

4.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理解和尊重父母的重要性。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学习如何与父母沟通。

思想品德初中公开课教案

思想品德初中公开课教案

思想品德初中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什么是思想品德,认识到其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2. 了解品德的培养方式和方法,并具备一定的品德行为;3.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4. 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品德行为和人生观。

难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觉悟,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步骤一:导入(约10分钟)1. 教师利用课件或黑板上的题目和图片导入话题,引发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于思想品德的理解和认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教学步骤二:概念讲解(约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思想品德的概念和含义,并引用经典的定义文字或例子,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思想品德的内涵。

2. 教师展示或播放相关的视频素材,引导学生对思想品德的理解进行深入思考。

教学步骤三:培养品德行为(约2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具体的品德行为例子,并与学生讨论这些行为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他们自己认为的重要的品德行为,并形成小组总结。

3. 学生进行展示,班级共同拟定课堂上遵守的品德行为规范。

教学步骤四:提高社会责任感(约20分钟)1. 教师介绍社会责任感的概念和重要性,并举例说明社会责任感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家庭、学校和社区为切入点,提出可以提升自己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行动。

3.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班级总结并制定校园社会责任行动计划。

教学步骤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约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个人成长和成功的重要性。

2. 教师介绍不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种类,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优缺点。

3. 学生进行个人写作,表达自己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解和诠释。

教学步骤六:总结与反思(约10分钟)1. 教师进行本堂课的总结,概括思想品德的重要性、品德行为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方式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九年级思品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九年级思品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九年级思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其具备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2.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提高其自身的道德水平;3. 培养学生思辨和判断能力,使其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引导学生了解各种社会问题,培养其关心社会、参与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本次九年级思品教学将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1. 个人品德培养;2. 社会公德教育;3. 公民意识的培养;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授课,向学生传授相关的道德知识和价值观念;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培养其思辨和判断能力;3. 观察法:通过观察社会现象和情境,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4.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个人品德培养1. 引入:通过举例、图片或故事等方式,介绍好的个人品德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2. 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并分析什么是好的个人品德,有哪些方面的表现;3. 授课:讲解和讨论好的个人品德的具体内容,如诚实、守信、友善等;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体验和实践好的个人品德。

第二步:社会公德教育1. 引入: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社会公德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探究: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调研,了解并分享社会公德的具体内容;3. 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义工、环保活动等实践,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意识;4. 总结:让学生总结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并展示实践成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步:公民意识的培养1. 授课:通过讲解和授课,向学生介绍公民的义务和权利,培养他们正确的公民意识;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就公民义务和权利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3. 实践:组织学生参与模拟选举、社团活动等实践,培养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4. 总结:让学生总结所学的公民义务和权利,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思品《主动沟通健康成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掌握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2.知道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和基础,能说出与老师交往的基本原则。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遵循师生交往的基本原则与老师交往。

2.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解释师生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能够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重新审视师生的不同角色,以及师生关系的特点,形成主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学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教学难点:学会理解和有效的沟通。

三、教学方法
案例探究法、情景体验法
四、教学准备
(一)做问卷调查
1.《你最喜欢的老师》
2.《老师最喜欢的学生》
3.《我与教师交往的困惑》
(二)自编短剧《王强的苦恼》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咱们做了个调查,请同学采访自己的老师,知道了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也请同学们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现在咱们来看看结果吧。

(投影)
教师:同学作业完成得很好,那么,咱们喜欢的老师有那些特点呢?或者说,为什么我们会喜欢这样的老师呢?
学生回答: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知识渊博、正直幽默、和蔼可亲……
教师:当然,我们与教师交往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师,我们都同样爱戴。

有时与某个教师交往,就会觉得不够自如,有可能存在些困难。

对此,我们也做了调查,现在请几名同学宣读我们的调查结果:
(学生解答指图)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与教师交往存在困难的同学占到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八十!既然,有这么多的同学与老师交往时候会存在一些困难。

面对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尝试研究一些解决的方法,效果怎样,需要同学们经过实践来验证。

【板书《主动沟通健康成长》】
(二)探究新知
教师:刚才咱们谈到有同学与教师存在交往的困难,那么这种困难究竟来自哪些方面呢?咱们来分析一下:
教师是个古老的职业,少说也有几千年了,教师也是普通人,也有一般人的喜怒哀乐,也有事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

(教师举例)但只要来到课堂,教师必须专心致志,来上课。

那么教师与学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学生回答:教书、育人、传道授业……
【小结】教师:在咱们的调查中许多同学表示与教师交往存在困难。

(学生谈自己的困惑)
长期以来,教师职业总是给学生一种神秘感,神圣,伟大,甚至高高在上,这种传统的习惯虽然使学生习惯于服从老师,便于对学生的教育,但是也必然造成师生之间存在某种隔阂,妨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在21世纪的今天,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传统教育方式也面临着挑战。

既然咱们同学已经感觉到了在传统情形下与教师的沟通存在困难。

那么咱们同学希望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呢?
【板书】师生交往新观念
学生回答:教师与学生应该平等、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教师与学生要相互理解……
教师:对,这就是当今社会的要求,教育现代化需要的是这种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试比较传统的师生关系与新型的师生关系的不同之处:
【板书】
板书传统:权威──遵从
板书新型:平等──合作
教师:好,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并非难以做到,我们需要转变观念,教师要转变对学生角色的认识对学生给予充分理解和关怀,构建美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我们全体师生共同的心愿,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

【板书】共筑师生情感桥梁
(三)拓展提升
咱们同学在学校学习、生活,与教师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

在与老师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甚至是误会。

请看小品《王强的苦恼》,学生表演。

教师:看了小品,咱们来说说王强同学为什么会从班里学习70分,80分的成绩一下下降到不及格?他的苦恼怎样解决呢?怎样消除误解使他与老师的关系正常起来呢?
【问题】
1.如果你是王强,你会怎么做?
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做?
3.你是王强的朋友,你会怎么做?
学生讨论、发言。

【解决办法】
1.如果我是老师,我会找王强谈谈,把事情了解清楚。

2.给老师打电话解释清楚。

3.给老师写一封信解释清楚。

4.叫自己的好朋友去和老师解释。

5.假装找老师问作业,“顺便”向老师解释清楚。

教师:很好,同学们的主意都不错。

不论谁,在生活学习中都可能与他人发生各种矛盾,回避不是解决的办法,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

只有发现问题,积极主动来沟通,解决矛盾,我们才能愉快地学习生活,健康成长。

与人交往是门艺术,要讲究方法。

老师要是被冤枉,老师怎么想?我想,很多同学都有被老师批评甚至误解的时候,当时咱们大家的感觉是什么样的?随便说说行吗?你想过老师的感觉吗?
与他人交往当中,最重要的是:学会换位思考
【板书】主动沟通换位思考
咱们同学在与老师交往的时候,还有哪些该注意的问题和要求?
学生回答举例如不能在背后拍打老师,不能与老师开过分的玩笑,不能给老师起外号等等。

(原谅老师的错误;礼貌待师;注意场合;注意分寸。

)
(四)课堂小结
教师职业的价值在于为社会造就人才,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国家,其价值体现的承载者就是我们学生,因此,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因此,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的问题,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学会宽容理解他人,是正确交往的关键。

当今社会,讲究合作,提倡双赢、多赢。

咱们同学通过学习,掌握了一些技巧和方法,我们曾经和老师有过隔阂或误解,我们也许想对老师说些自己的心里话,却苦于没有机会,今天何不就这个机会把自己心里对老师说一说?或许我们还可以把它写下来,交给我们的老师。

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彩纸发给学生,写好后放在一个漂亮的盒子里。

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六、教学反思
身为教师,今天听到许多同学的心声,感受到你们的热情和宽容,我非常高兴。

希望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能够用一颗热情真诚、宽容大度、客观公正的心态对待自己的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老师们感受到能够与你们相处是一种福气,也可以使
你们更多地体验学生生活的快乐。

最后,我想说的一句话是:尊重、爱惜他人本身,就是一种自尊、自信的体现。

知师、信师、爱师、敬师,建立爱生尊师、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我们就能与老师心相印、情相容,就能快乐地学习,更快地进步。

所以,福建教师招考网认为主动与教师沟通,才能健康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