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总结表
非地带性ppt课件
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地区的自然景观和西北整体的景观不一样呢?
水分的差异。局部地区由于降水、冰雪融水 或者地下水等丰富,形成绿洲。
完整编辑ppt
1
地方性分异
完整编辑ppt
2
考点三 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
南半球副热带地 森林带或草原 区大陆西岸 带
热带荒漠带
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欧洲西岸
水 昆仑山麓 分 尼罗河谷地
针阔混交林带
温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分 布范围特别广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
绿洲 完整编辑ppt
尼罗河河水灌溉 6
方法技巧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判断方法
依据某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 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 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完整编辑ppt
26
[解题指导] 从图中获取信息。
[尝试解答] 3.D 4.C 完整编辑ppt
27
完整编辑ppt
28
完整编辑ppt
29
完整编辑ppt
30
完整编辑ppt
31
完整编辑ppt
32
题组一 地形因素导致的非地带性规律
题组二 地形和洋流导致的非地带性规律
2.(2013·北京文综)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 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 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在达 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 其一说明成因。
高考专题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解析] 6.B 7.C 第6题,该山地南北两侧 基带主要为温带荒漠带,地处温带内陆的天 山山脉符合条件。第7题,天山北坡水汽主 要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北坡水分条件好,森 林面积大;自然带4较自然带3植被条件好, 自然带4土壤有机质多,且分解作用弱,有机 质储量高,土壤肥沃。
该山地可能位于( )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3、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3、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3、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5、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案例
5、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5、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案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例如,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 林带,而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
课件3:2.13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判断方法 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海拔高度,按 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 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 就是非地带性现象。
角度: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右图是“某区域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
(2015·江苏卷)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 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 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 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1.非地带性的含义 非地带性是指陆地环境因受海陆 分布、地形起伏、地质 构造、 洋流 、岩性、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造成一些不规律的分布现象。 2.表现:即可在自然带之间形成,又可在某一自然带 内部出现。
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常见的非地带 性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因 素
地区
地带性 分布(理 想状态)
非地带 性分布 (现实状 况)
成因
海 南半球 苔原带、
陆 中高纬 针叶林
无
分 度地区 带
布
北极地 区
冰原带
无
南半球该纬 度无陆地
北极地区以 北冰洋洋面
为主
南美洲巴 塔哥尼亚 高原
温温叶带带林草落带原叶带阔、温带带荒漠
安第斯山脉阻 挡西风进入, 处于背风坡
(3)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 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分布,就是 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非地带性
2、“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
带的分布发生变化。
(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变为温 带草原带、பைடு நூலகம்带荒漠带
分布:南美洲南端安第斯 山脉以东
成因:该地盛行西风,由 于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此地处 于背风坡,降水很少,气候干 旱,因此形成了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2、“改变”
(2)热带雨林带变为热带 草原带
3、“约束”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 区,各自然带狭长延伸。
成因:受科迪勒拉山 系的阻挡。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 西的热带荒漠带纬度跨度 大,由于大气环流[离岸东 南信风]和沿岸寒流[秘鲁 寒流]的影响)
4、“块状”
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如 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分布:赤道附近的东非 高原
成因:东非高原海拔高, 温度低,蒸发(对流)弱, 降水少。因此形成热带草原 带。
2、“改变”
(3)热带草原带变为热带雨林带 分布:中美地峡东部沿海、马达加斯加岛东部、
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巴西东南部沿海。 成因:信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带来大量的水汽;
水汽遇到山地抬升,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经过, 增温增湿,因此形成热带雨林带。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地带性现象是符合一定的分布规律的现象。 地球表面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属于地带性的分布 规律,如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等, 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的因素,叫 做非地带性因素。它干扰或破坏了地带性分布 规律,造成地域分异的地方性差异,这种变化 叫做非地带性。
1、“缺失”
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 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 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原因是南半球相同纬度 绝大部分是海洋。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例子
地域分异规律中的那些非地带性案例整理一、地域差异形成的原因与表现1.形成原因: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2.表现:不同的气候,又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又叫纬度地带性,形成的原因是各地区热量条件不同,主要受到太阳辐射大小的影响,在低纬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比较典型。
从赤道向两极的植被依次为雨林、常绿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土壤从赤道向两极依次为酸性、中性、偏碱性。
表现1:植被变化土壤土壤性质热带、亚热带地区以红壤,砖红壤为主;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以黄土为主;寒带、亚寒带以黑色土壤为主。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带性又叫经度地带性,形成原因是由于水分的变化,受到海陆分布差异的影响,在中纬度地区比较典型。
从沿海向内陆的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土壤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
表现1:植被变化年降水量400mm:森林200-400mm:草原200mm:多为荒漠表现2:气温的日较差与年较差海洋与陆地比热容的差异: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较大;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较小。
越靠近海洋的地方受海洋影响越大,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小;靠近内陆受陆地性质影响越大,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 纬度:相同海拔,则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 海拔:相同纬度,则海拔越高,带谱越复杂3. 热量:阳坡帯谱多且位置高、阴坡带谱少且位置4. 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 纬度:一般来说,低纬地区气温高,雪线高,高纬地区气温低,雪线低2. 降水: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3. 坡向:阳坡雪线高于阴坡;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4. 坡度: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高中地理:非地带性规律、雪线问题重难点
高中地理:非地带性规律、雪线问题重难点
一、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夏季气温小于0 ℃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 ℃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
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
一般来说:
二、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
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
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所示:
三、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分析和判读
非地带性的主要表现可以归纳总结为“缺失”“改变”“约束”“块状”四方面。
1.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
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
3.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作用。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
非地带性规律-课件
气
候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及成因分析
何谓非地带性:
在地带性变化规律或现象处出现了与之不相一致的现象或事 物 这种状况我们称之为非地带性。 非地带性因素有哪些?
(一)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分布区一: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 巴西东南部、中美地峡东部 成因:1、东北信风或东南信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 受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 2、暖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厄加勒斯 暖流、澳大利亚东北部东澳大利亚暖流、巴西东南部的巴西暖流、中美地 峡东部的北赤道暖流及圭亚那暖流)。 分布区二:非洲西部15°N附近 成因:1、南半球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 南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从而形成丰富的降水; 2、由于赤道逆流对沿岸的增温增湿作用。
(三)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 呈狭长分布延伸到赤道附近: 原因是由于秘鲁寒流延伸到赤 道附近,南北狭长的安第斯山脉阻 挡了沙漠气候向东部内陆延伸。 北美洲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延 伸到33°N以北,是由于受加利 福尼亚寒流的影响。
(三)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洲大陆东岸索马里半岛的 沙漠的形成: 一是由于东北信风从大陆吹来, 干燥少雨;
高山植物区
地势高,水热条 件差
自然带 因素 地区 非地带 地带性 性分布 分布(理 (现实状 想状态) 况) 成 因
北半球 中高纬 度的大 陆东西 洋 两岸 北半球 流 中低纬 度大陆 东岸
北半球中高纬度, 东西两岸的 东岸向较低纬度 大陆东岸是寒流, 分布纬度应 延伸,西岸向较 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该大致相当 高纬度延伸 大陆西岸是暖流, 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东西两岸的 北半球中低纬度, 自然带向较高纬 分布纬度应 大陆东岸是暖流, 度延伸 该大致相当 西岸是寒流
艺考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
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地势高,气温较低; 上升气流弱,降水较少。
沙漠中的绿洲、尼罗河的绿色走廊受局部 Nhomakorabea分条件影响
思考: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南坡纬度低、迎风坡、相对高度大,所以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天山南北坡的自然带是否相同?
天山北坡有云杉林,南坡没有:北坡是迎风坡 夏季在云杉林上的草原放牧;冬季在云杉林下的草原放牧
③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 律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
④同一自然带,阳坡高度高于阴坡。
(四)非地带性差异(地方性分异规律)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自然因素的分布不具 备地带性规律(无规律性分布),称非地带性因素
四处回归线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 巴西高原东南部、中美洲东北部
原因:①面迎来自海洋的信风;②处于山地的迎风坡,多地 形雨;③暖流增温增湿
(1)比较珠峰南坡 和北坡降水量的差异 并解释原因
南坡降水量比北坡多, 因为南坡处在来自印 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 风坡 (2)想一想,珠峰 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 原因
因为南坡处在来自印 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 风坡,降水量大, 因而积雪量大,雪线 较北坡低
乞力马扎罗山、天山的雪线高度?
雪线高度的问题: 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 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 低; 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主要
艺考复习专题五自然地 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
规律和非地带性
2020/9/24
垂直分异规律
①山麓带(基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
No Image
该山基带北侧是落叶阔叶林南侧是常绿阔叶林
热带草原带
乞力马扎罗山的基带是热带雨林带
非地带性分布
1.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该地与刚果盆地的区别是它的海拔较高,受到地形的影响。
与其相似的是南美圭亚那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2.索马里半岛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
成因:受东北信风带的控制,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受离岸寒流(西南季风使表层海水远离海岸,底层海水上泛成为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
3.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以上三地虽不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但它们纬度低,且都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4.几内亚湾的北侧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这里与非洲的刚果盆地紧密相连,虽然同为热带雨林气候,但成因却并不相同。
成因: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5.非洲的东南部气候类型:在教材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但在个别资料可见到它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夏季南部非洲存在一个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东南季风。
冬季南部非洲存在一个高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西北季风。
由于非洲南部陆地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故亚热带季风气候不够典型。
与其相似的是美国的佛罗里达半岛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6.小亚细亚半岛小亚细亚半岛的两侧为地中海气候,但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成因:小亚细亚半岛的两侧海拔低,中间为安纳托利亚高原。
由于地势高,离海洋远,成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与小亚细亚半岛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相似的是伊比利亚半岛中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别在于伊比利亚离海洋较近)。
7.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成因:受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与其相似的北美洲的中高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别是北美洲中高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受海陆轮廓的影响,分布的最高纬度比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纬度低。
8.巴塔哥尼亚高原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成因:由于安第斯山的阻挡,地处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必备知识】常见的地方性分异规律及成因:自然带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河流等地方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地方性分布。
因素分布地区理想自然带现实自然带成因地形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弱,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等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受暖流影响,且地处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青藏高原地区与当地水平自然地带一致高山植物区海拔高,温度低,降水发生垂直及水平方向的递变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中纬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科迪勒拉山系西侧地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受沿岸山脉的影响,平原面积小,自然带呈狭长的带状,仅沿海岸线向较低纬和较高纬呈南北延伸洋流南北半球副热带的大陆西岸热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南北延伸,直逼海岸副热带大陆西岸沿海强大的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欧洲西部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北延伸受势力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东西两岸自然带纬度分布相当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延伸、西岸向较高纬延伸大陆东岸受沿岸寒流影响,西岸受暖流影响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东西两岸自然带纬度分布相当东岸自然地带向较高纬度延伸、西岸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东岸受沿岸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水分昆仑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有丰富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绿洲尼罗河水的灌溉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地区苔原带和针叶林带无陆地的缺失北极地区冰原带无为海洋,无陆地地理位置澳大利亚东南部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多俄罗斯远东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西伯利亚山地的阻挡,处于东南季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方法总结】1.地带性分异规律与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依据该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其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分异规律,如果不一致就是地方性分异规律。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1.概念: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够完整或不很鲜明,称为非地带性现象。
2.非地带性因素:洋流、地形、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水差异、岩石性质等。
世界主要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非纬向现象形成原因按理想状态分区分布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高海拔、低温和少降水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马达加斯加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海岸和中美洲地峡东部的热带雨林景观地处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南半球)或东北信风(北半球)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东部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热带草原带南美大陆30s-30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南北安第斯山脉阻碍了海洋水汽的东进;秘鲁的冷流规模较大,对沿海地区的降温除湿有明显影响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温带沙漠地带(巴塔哥尼亚沙漠),形成于南美洲大陆南部的东岸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的深人(地处西风气流的背风坡)温带草原区(中部),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东部)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南半球相应的纬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苔原带(较高纬度)欧亚大陆东西岸亚寒带的冻土带和针叶林带的宽度不同于南北两侧,西窄东宽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高;东岸受千岛寒流影响,气温低东西两岸的自然带从北到南宽度相同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丰富了地表水或地下水温带荒漠带相关的高中地理知识点:板块构造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它可以分为六大板块(而不是一个全球分布)。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板块张力通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裂谷和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六).3高中地理地域分异规律差异性(一轮复习)
(2010· 天津高考)读图甲和图乙,回答4~5题。
D
4.据各自然带在图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 是( )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B.O→a海拔高度越来 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D.O→b所处纬度越来 越高
5.据图乙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 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 B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考点四:根据自然带判断半球(阳坡与阴坡)
混交林和针叶林
N
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林
S
结论:同一种自然带哪坡分布海拔高,哪坡 为向阳坡。
半球判定
北坡为阳坡 南半球
南坡为阳坡 北半球
N
S
N
S
南半球
北半球
高频考点巧突破
例题: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
)
考点三:山地Biblioteka 垂直地域分异典型地区: 中低纬地区 基础:海拔
小思考
为什么珠穆朗玛峰自然带南坡多?
山地的垂直自然带
山地垂直分异规律的总结:
1.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分异类似于纬度地带分异; 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是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和热 量状况的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温的垂直 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分异类似于纬度地带分异, 但并不完全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 明显。一般的,从山麓到山顶的降水量呈“少— 多—少”变化。因此,在有些基带是草原或荒漠 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 如天山北坡。
考点二: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典型地区: 中纬度地区 基础:水分
全球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集锦
全球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集锦作者:徐亚平来源:《读天下》2019年第19期摘要:全球的植被和土壤在受海陆位置、地形、洋流、水分等因素的影响,其分布大致未能呈带状分布特征的规律,称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关键词:非地带性;规律;气候在全球的分布如下:1. “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四大区域(1)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
由于地处东南信风带,风从海洋吹向岛屿,带来大量水汽(大气环流因素);岛屿中部山地阻挡,迎风坡降水丰富(地形因素);沿岸有厄加勒斯暖流经过,增温增湿(洋流因素);地处低纬,热量丰富,所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2)澳大利亚东北部。
东南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带来水汽;大分水岭的阻挡,迎风坡降水丰富;沿岸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3)南美洲巴西高原的东南部(巴西)。
东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降水,巴西高原的阻挡,迎风坡降水丰富;沿岸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4)中美洲东北部。
东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或岛屿,带来水汽;山地阻挡,迎风坡降水丰富;沿岸墨西哥湾暖流增温增湿。
2. “赤道上的热带草原”——东非高原非洲赤道东部地区,由于地处东非高原,海拔较高,大气对流运动相对减弱,未能形成热带雨林,而是形成了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并成为非洲南北半球动物大迁徙的通道。
3. “沿海地区的热带沙漠”——秘鲁沿岸狭长的荒漠带在南美洲3°S~30°S西海岸,分布着世界南北延伸最长的荒漠带,南北延伸长,是受到沿岸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东西方向则非常狭窄,是因为东部有南北延伸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
與之相似的,还有北美洲西部沿海,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东西方向都比较狭窄,也是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4. “西风带中的沙漠”——南美洲巴塔哥尼亚沙漠在南美洲的西风带范围内,由于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西北风,在山脉西部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山脉东部背风坡降水稀少,形成巴塔哥尼亚沙漠。
世界上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总结表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
南美大陆西岸30S~300S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
热带雨林带(北)
热带(稀树)草原带(中)
热带荒漠带(南)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带(中)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显现热带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中美洲东侧沿海的热带雨林
信风来自海洋,暖湿
热带疏林(稀树)草原带
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
暖流增温增湿
南半球缺少极地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是海洋,缺少陆地分布
地形起伏
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
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
荒漠中的绿洲
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
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
水分条件的变化(天山、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岩性差异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及其内部差异
苔原带、亚寒带Biblioteka 叶林带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埃及尼罗河沿岸因有河流水灌溉形成“绿色长廊〞
尼罗河水的灌溉
热带荒漠带
世界上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总结表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影响因素
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
南美巴塔哥尼亚荒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
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
荒漠中的绿洲
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
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
水分条件的变化(天山、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岩性差异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及其内部差异
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埃及尼罗河沿岸因有河流水灌溉形成“绿色长廊”
尼罗河水的灌溉
热带荒漠带
世界上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总结表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影响因素
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
南美巴塔哥尼亚荒漠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显现热带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中美洲东侧沿海的热带雨林
信风来自海洋,暖湿
热带疏林(稀树)草原带
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
暖流增温增湿
南半球缺少极地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是海洋,缺少陆地分布
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
南美大陆西岸30S~300S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
热带雨林带(北)
热带(稀树)草原带(中)
热带荒漠带(南)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带(中)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