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内贸易与中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
《世界经济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1)
《世界经济学》期末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码字母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1.在工业革命之前,形成了以(A)为中心的商品国际化。
A.西欧B.北美C.东亚D.地中海沿岸2.第二次科技革命将世界生产力推向新水平,为资本国际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第二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是(C)。
A.18世纪60年代B.19世纪30年代C.19世纪后30年D.20世纪50年代3.(C)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角和生产国际化的载体,已成为推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
A.国际经济组织B.非政府组织C.跨国公司D.各国消费者4.产业转移从动态的角度反映了由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先进国家在技术上的主导地位,技术上的主导地位又使(D)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主导地位。
A.新兴工业化国家B.经济转轨国家C.欠发达国家D.先进国家5.世界经济区别于一般国民经济的根本原因是(B)。
A.经济活动主体多B.国民价值增值机制C.经济调控手段差异D.经济边界长6.国际贸易流向中的主要部分是(C)。
A.南北贸易B.东西方贸易C.北北贸易D.南南贸易7.发达国家间的贸易主要是产业内贸易,可以解释的主要理论是(C)。
A.比较优势理论B.要素禀赋理论C.产业内贸易理论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8.(A)是推动企业进行国际生产的所有权优势的核心。
A.创新和研发B.品牌C.资本D.专利9.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当代最有影响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它的代表人物是(C)。
A.海默B.卡森C.邓宁D.斯蒂芬斯10.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风起云涌,从地区分类看,主要发生在(A)之间。
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新兴市场经济体D.转轨国家11.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生产网络之中,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中国家集中在(A)。
A.东亚地区B.拉美地区C.中东地区D.中东欧地区12.通过贸易壁垒扶持本国弱小工业的成长,提高其竞争力以使之最终能与先进国家进行自由竞争,这是(B)的核心内容。
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相比,哪种更适合目前的中国
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相比,哪种更适合目前的中国内容提要:产业内贸易是指具有相同竞争优势的两个国家,在外部规模效应存在的情况下,为了扩大本国福利,而在两国都具有相同相对优势的领域进行的贸易。
如:美国和法国在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相对优势,但是两国都从另一方进口进一行业的产品。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指,两国为了实现本国福利最大化,而只生产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相对劣势的产品。
针对中国目前的国情,其实这两种贸易方式都适用于中国。
只是看你要从哪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而已。
关键词:中国产业内贸易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正文: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理论。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国与国、劳动生产率差别较大的和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
产业内贸易理论,主要针对国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并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
产业内贸易理论,有其理论的假设前提、相应的理论解释。
对产品的同质性、异质性与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了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方式。
从产品内容上看,可以把国际贸易分成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国家进口和出口的产品属于不同的产业部门,比如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制成品,这种国际贸易称为产业间贸易;另外一种被称为产业内贸易,也就是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型的制成品,因此这种贸易通常也被称为双向贸易或重叠贸易。
产业内贸易,即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既出口又进口同一种产品,同时同一种产品的中间产品(如零部件和元件)大量参加贸易。
产业内贸易理论中所指的产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生产投入要素相近,二是产品在用途上可以相互替代。
符合上述条件的产品可以分为两类:同质产品和异质产品,也称作相同产品或差异产品。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传统的以H-O理论基本上是一个静态的理论体系,缺乏动态的眼光分析各国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
为了克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缺陷,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在H-O理论的框架之外寻求新的贸易理论和贸易政策选择,目前在这方面最有影响的理论是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评介
易理论分析了中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 , 并提出如何制订相应的战略和政策 , 利用产业 内贸易来提高中国
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 改善中国对外 贸易的商品结构。 《 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 重点研究 的是理论 , 在实 际分析 中,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并重。在探
讨每一个问题时 , 首先进行定性分析 , 从道理上说明为什么, 结果是什么, 然后再进行定量分析, 通过大 量的数据 、 模型和公式来证实定性分析的结果 , 定量分析结果和定性分析结果 的相互 吻合 , 进一步证明
维普资讯 财 贸研 究 Nhomakorabea2 0 . 06 6
《 业 内贸易理论研 究》 介 产 评
彭 江
(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 蚌埠 2 33 ) 300 中国是商品贸易大国,35年中 国有 形商品贸易总额居世界第 三位 , 20 1 但仍然 存在着一定 的问题。
Lnat 模型 、acs r 型、 it S gt模型研究 了水 平型差异产 品的产业 内贸易 , acs r e Lnat 模 e Dx — tlz i ii 并利用 Ku— rg nn l 模型和 N o H cs e — hn e e — ekc r O l 模型 , h i 研究 了垂直型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第三部分着重研究了产业 内贸易效应和影响产业 内贸易 的因素。分析 了产业 内贸易 的静态利益、 产品革新对贸易利益 的影响 , 以及贸易政策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 同时 , 还从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 技术外 溢利益 、 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分析了产业内贸易的动态利益 。研究 了不同对外直接投资成本和贸易成 本条件下的产业内贸易模型 ; 通过实 证研究 , 分析了创新、 企业家数量对产业 内贸易 的影响 , 企业家数 量、 国家规模 和经济福利的关系等。 第 四部分主要介绍了不同国家( 地区) 的产业 内贸易。通过 引用大量的数据 , 进行 了实证分析 , 着 重介绍了 O C E D成员国、 欧盟各国、 中东欧各国以及拉丁美洲国家的产业 内贸易 , 使人们对 世界 主要 国 家和地区的产业内贸易有更加清楚的了解。
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产业选择
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产业选择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各国都在探索实施不同形式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来推动自身产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增长。
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需要精准的产业选择,这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产业选择。
一、何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国家通过政策手段,旨在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提高本国产业竞争力,并提高进口的质量和数量,以此实现国家的收益最大化的一种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核心在于优化制度和资源配置,通过国家的多种政策手段引导和控制国际贸易,以推进国家的发展。
与传统贸易政策相比,战略性贸易政策更注重细分市场,通过贸易配额、关税壁垒、准入门槛、贸易代理等手段,来规范逐步形成起来的贸易秩序。
二、如何选择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产业2.1 竞争力分析进行竞争力的分析,必须充分了解和分析行业的关键品牌和技术,熟悉产品质量、设计、制造和创新方面的差异。
通过这些分析,即可选择具有最大潜力和发展空间的产业作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方向。
2.2 市场前景分析除了竞争力之外,还需要进行市场前景分析,分析市场的需求,预测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
据此,可以预测某些市场前景较好的产业,从而在政策和投资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2.3 制造加工环节分析制造加工环节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企业生产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产业选择方面,对于加工制造型企业,无论是实施自主创新还是发展核心技术,都需要深入研究其制造加工环节。
2.4 资源禀赋评估在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时,需要考虑本国的资源禀赋、科技水平等因素。
在产业选择方面,应该更加注重企业与国家资源禀赋的匹配度,将国家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2.5 国际合作机遇分析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不仅要考虑本国的发展和经济增长,还需要谋求国际合作的机遇。
国际合作的机遇对于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至关重要。
因此,在选择产业时,除了要考虑本国的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国际合作的机遇。
产业内贸易的利益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产业内贸易的利益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马骄娇【摘要】本文通过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研究,分析了产业内贸易获益的方式并针对我国现存贸易水平现状给出一些发展产业内贸易的合理建议.通过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产业内贸易的获益来源于相同产品的低成本和季节性以及差异产品的规模经济、生命周期和重叠需求.最后给出我国发展产业内贸易的政策建议,包括继续扩大产品差异化;发挥规模经济优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导带动创新;更合理地利用外商投资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和层次.【期刊名称】《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18)001【总页数】5页(P27-31)【关键词】产业内贸易;贸易利益;差异产品【作者】马骄娇【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5在对国际贸易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一部分贸易的进行是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两国生产的专业化导致了贸易利益所得。
然而,自二次大战后,大部分贸易在工业化国家的产业内进行,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完全用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
国家间相互交换大量的"相同"产品,例如美国和加拿大两国间的汽车和汽车零配件产品上进出口额巨大,这种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相同产业或产品组商品的行为称为产业内贸易。
由此引出产业内贸易是如何在交换与生产中使贸易双方得利并逐渐发挥其在国际贸易中重要性这一问题。
一、产业内贸易的贸易利益分析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产业内贸易分为相同产品和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相同产品是指与产业内所有其他产品都相同的产品。
差异产品是指那些具有某些特征,使其不同于相同市场或相同产业的其他竞争品的产品。
以下就两方面分别分析它们产生贸易的原因以及贸易的福利效益。
1.相同产品的贸易利益所得在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运输成本、连带贸易服务和季节性贸易模式是相同产品之间发生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原因,贸易获益于更低的交换价格和成本。
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
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摘要】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从全球经济格局变化、我国对外贸易的优势与挑战、对外贸易战略的制定、贸易合作与谈判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在未来,我国需要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政策。
通过制定针对性的对外贸易战略,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合作,推动双边、多边贸易谈判,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只有不断适应全球经济变化,积极应对挑战,才能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和稳定。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对外贸易战略、全球经济格局、优势、挑战、贸易合作、双边贸易谈判、多边贸易谈判、改革开放、国际经济合作、对外开放政策。
1. 引言1.1 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当前,国际经济贸易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这对我国对外贸易形势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必须认真思考并制定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对外贸易战略,从而更好地应对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贸易摩擦增多、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
我国必须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在制定对外贸易战略时,我国应当注重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加强与相关国家的贸易合作,推动双边、多边贸易谈判,并制定针对性的贸易政策措施,以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只有这样,我国才能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2. 正文2.1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贸易体系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
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全球市场需求的变化。
随着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和发展,全球市场需求结构不断调整。
中国国际贸易的战略规划
中国国际贸易的战略规划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作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引领着全球贸易的发展潮流。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贸易的需求,中国也在加强自己的战略规划,以促进贸易的发展,同时增强国家的实力和竞争力,下面就来探讨一下中国国际贸易的战略规划。
一、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投资便利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关键,它有助于削减贸易成本,提高商业效率和加强国际贸易关系。
为此,中国在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举措。
例如,通过建立多边机构和双边协议,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进一步优化制定政策和规则的流程,确保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核心地位。
同时,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外商投资,包括降低关税、取消财税等方面的各种优惠政策,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二、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公平竞争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提,它能够促进各国之间更加平等的贸易往来和合作,同时保护企业能够在公正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为此,中国在推动公平竞争方面,积极推动改革,完善各种法律法规,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侵权行为。
同时加强公共服务,促进科技先进物质和信息的复制和创新,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三、践行自主可持续发展战略自主可持续发展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长远目标,它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在推动自主可持续发展方面,注重发包者的角色,合理规划和开发资源,加强资源整合和优化,推动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扶持农业、科技、文化、教育等产业发展,从而为国际贸易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四、提高国际贸易环境下的金融创新能力金融创新是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它能够提高国内资金的流动性和经济的效率,增加企业对国际市场的抵御力。
与此同时,金融创新也可以支持贸易融资,为企业获得更多资金提供便利。
为此,中国积极发展金融市场,加快金融改革和创新,提高国际贸易环境下的金融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对外贸易政策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背景、政策目标、主要措施以及对国家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1978年,中国实行了经济改革政策,引入市场经济机制,逐步打破了对外贸易的限制,对外经济贸易逐渐扩大。
自此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
二、政策目标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旨在实现多方面的目标。
首先,通过对外贸易,中国可以获得大量的外汇储备,促进汇率稳定。
其次,对外贸易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国内就业。
此外,对外贸易还可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国家竞争力。
最后,通过对外贸易,中国可以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
三、主要措施为了实现对外贸易政策的目标,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体系,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
其次,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如降低关税、简化贸易手续等,以促进贸易畅通。
此外,中国还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并建设互联互通的贸易通道。
四、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对外贸易经济规模的扩大,不仅为国家提供了大量外汇储备,支持国家金融稳定,也为中国的国际支付提供了保障。
其次,对外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国内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此外,对外贸易还为中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民工的就业转移和城市化进程。
综上所述,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体系,并采取更多的措施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信在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引领下,中国将实现更加可持续、平衡和高质量的发展。
我国外贸发展战略新选择—可持续发展
巾 因 外 贸新 的 战 略 取 向 。
■t谕对 ■膏贸易的 黪响
的统 l9 年 联 合 国 国 际 环 境 与发 展 委 员 会 将 “ 持 续 97 可 发 展 ”定 义 为 “ 在 牺 牲 未 来 几 代 人 需 要 的 情 况 下 ,满 足 我 们 这 代 人 的 需 要” 标 志 着 将 资 源 和 环 境 , 这 公 和 合 理 与 经 济 结 合 起 来 讨 论 发 展 , 调 资 源 、 境 与 经 济 强 环 的 一体 化 发 展 已 成 为 全 人 类 的 共识 。首 先 ,自 然 资 源 ,
。
际 贸 易 理 论 也 经 历 r由 传 统 的 比 较 利 益 理 论 和 要 素 桌
赋学 说,发展 刮以利润 转移 } 仑和外 部经 济论 为 要内 容 的战略性 贸易政策理 论及 后来强 调竞争优势 的同家 竞争优 势理论 。 刚过 占的 卜 纪 里, 征 发肢经济学家
们 捉 f 』 ・ 全 人 类 都 必 须 甭 视 的 课 题: 口持 续 发 展 。 f’ 个 { 『 具 体 到 外 贸 领 域 , 即 要 求 闰 际 贸 易 与环 境 和 资源 的 协 调 、 续 发 展 。 F中 国 这 样 ・ 经 济 结 构 不 完 善 、牛 水 对 个
应 注 意 的 是 ,可 持 续 发 展 是 “ 持 续 ” 与 “ 展” 可 发 。 J我 国 这 样 一 个 发 展 巾 因 家 来 说 , 证绛 济 对 : 保 当 前 最 重 要 的 任 务 发 展 的 叮持 性 固 然 是 长远 H标 ,
足求得迅速发 展。 那么 如何 彳 不利 的条件 下, E 从国际 贸
指 导意 义 。
然资源约 束条件 下, 在经济开 发 与发展 中, 须保护乍 必 物的 多样性 及 自然 乍态环境,将 稀缺 的可再 生资源的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方向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方向(一)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研究1.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2.发达国家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3.欧盟的环境贸易政策及其启示4.论非关税壁垒下的我国农产品出口5.后危机时代非关税壁垒的新形式及中国的对策6.纺织品的绿色关税壁垒与应对方案7.避免国外反补贴调查的策略8.调整我国出口补贴政策应对反补贴摩擦9.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成因分析10.中国家具遭遇反倾销的原因及应对策略11.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12.绿色壁垒对我国西部地区出口贸易的影响13.绿色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和生产的影响14.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和生产的影响15.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16.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7.外商在安徽省的投资现状及对策18.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19.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20.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21.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22.国外对华反倾销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23.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问题与对策-24.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25.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26.反倾销(反补贴)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27.国际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28.后配额时代纺织业贸易发展前景分析29.出口退税政策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30.对我国现行外贸政策的反思与重新定位31.中国商品遭遇反倾销现状与原因分析32.试论我国行业协会在应对反倾销中的角色33.试论增强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能力的对策建议34.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问题35.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现状及我国的对策36.浅谈欧盟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家电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37.论我国农产品绿色贸易发展战略38.中国农产品出口面对国外技术壁垒的挑战39.植物检验检疫与出口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40.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与财政补贴手段的运用41.国外反补贴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42.国际贸易中的反补贴趋势与我国反补贴制度的完善43.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如何应对新贸易壁垒——吴晓芳44.国际环境技术贸易壁垒对中国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影响45.中国进口贸易政策调整与贸易平衡问题研究46.发达国家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47.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应对48.国外反倾销措施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应对49.反倾销对国内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应对50.绿色贸易壁垒对水产品出口的影响51.低碳经济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52.从外贸依存度看中国外贸面临的结构性风险53.国外对华反倾销发展态势及应对措施54.绿色壁垒对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55.中国企业应对特保措施的对策分析56.美国专利壁垒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企业的因应之道57.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出口退税问题58.出口退税新机制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及对策59.市场经济地位与我国企业的反倾销应诉60.普惠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61.SPS措施对我国畜产品出口的影响62.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63.国际市场水果检疫准入与促进我国水果出口的对策(二)国际贸易理论研究64.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述评65.产业内贸易的动因探析66.产业内贸易的动态效应67.产业内贸易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68.产业内贸易与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69.“比较优势陷阱”评析70.区域经济一体化非传统理论评析71.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述评72.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中国的应用73.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创新思考74.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75.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非传统效应探析76.区域经济合作的非传统收益及其对中国的启示77.生产要素禀赋学说在中国的适应性78.幼稚产业的标准79.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在中国的应用80.新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经验研究述评81.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进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82.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对我国开放型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启示83.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其阶段特色84.贸易投资一体化与国际贸易理论创新85.区域经济合作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影响86.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及其在我国的适应性问题87.新增长理论的国际贸易发展观及其启示88.论比较优势理论的缺陷89.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研究90.规模报酬递增视角下的国际贸易理论评析91.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92.技术进步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影响93.贸易救济制度研究(三)国际服务贸易研究94.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95.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96.中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国际比较97.中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研究98.中国服务业市场准入研究99.服务贸易理论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00.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对策101.服务贸易总协定框架下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对策102.论建立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103.论我国服务贸易开放的策略选择104.完善服务贸易数据统计:国外的实践与我国的对策105.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对策106.中国服务业的开放度与竞争力分析107.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对策108.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问题的分析与思考109.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的国际比较110.我国服务贸易承诺表中的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研究111.服务贸易中自由化趋势下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112.我国服务业的生产率分析113.中国服务贸易中的政府管理体制研究114.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115.生产性服务贸易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以我国沿海地区为例116.“金砖四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研究117.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分析118.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及其结构分析119.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120.国际服务贸易的新趋势及我国的对策121.安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122.中国承接服务业外包比较优势分析123.国际服务外包对承接国服务业的促进效应研究124.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战略目标及发展模式分析125.服务外包国家竞争优势分析及对策研究126.中印服务外包产业政策对比分析127.江苏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128.我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SWOT分析与战略对策129.安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的SWOT分析与对策130.离岸服务外包的动因与发展趋势分析131.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反倾销现状及对策132.(四)国际贸易实务研究133.出口企业外汇风险及对策134.国际海运服务贸易市场与我国海洋运输业135.国际贸易中信用证结算的风险与防范136.论信用证欺诈例外与第三方欺诈137.信用证独立性的欺诈例外与违法例外138.论信用证交易中严格相符的条件139.如何避免提单“过期”及其收汇风险140.国内信用证为何遭遇冷落141.空运方式下的信用证风险防范142.国际贸易惯例的最新发展143.试论我国海上保险中的委付制度144.海运提单的风险和防范措施145.试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救济方法146.反信用证欺诈的对策研究147.无单放货研究148.无船承运业务若干问题研究149.如何保证EDI中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真实性150.外贸出口谨防商标侵权151.L/C项下的押汇与议付152.对外贸易信用风险预警管理指标探讨153.延期付款信用证的风险154.倒签提单及收货人的权益保护155.浅议企业外汇风险的规避技巧156.货运代理提单对国际货物买卖法律关系的影响157.信用证保证人责任及其免除158.出口商业发票贴现的风险与防范159.信用证项下不符点的产生及其预防160.浅议可转让信用证对第二受益人的保障161.假远期信用证融资及应注意问题162.浅谈进口业务中对卖方风险的规避163.出口报价方法研究164.国际货运代理人的法律地位探析165.论信用证支付方式下单据作假问题166.浅谈违约救济条款在中国企业对外贸易实务中的适用167.FOB术语在中国外贸实务中的应用对策分析168.信用证欺诈及其例外原则的研究169.保险利益原则及海上保险利益的转移170.最新国际贸易术语惯例的发展变化及其应用策略171.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的比较分析和策略探究172.跟单信用证当事人权利义务风险浅析——基于UCP600视角下173.论信用证中的软条款及自我防范措施174.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现状与创新(五)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研究175.我国中小企业进行国际投资的区位因素分析176.跨国公司价值链模块化经营理念实践及其启示177.从新贸易理论看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新主张178.经济全球化中的我国境外直接投资179.全球价值链下的我国区域产业集群战略研究180.国际价值链分工条件下我国制造业发展战略181.全球化制造条件下的价值链优化182.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及影响183.国际投资对东道国的效应分析184.国际投资中市场进入策略的选择185.跨国经营中的转移定价分析186.国际投资结构调整取向与我国的利用外资方略187.国际投资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分析188.外国制造企业在我国的国际投资分析189.外国服务企业在我国的国际投资分析190.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现状与发展趋势191.外资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及对策---以沿海地区为例192.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管理现状及前景展望193.外资对其在华合资企业的控制研究194.经济全球化中的我国境外直接投资研究195.跨国公司在中国研究与开发(R&D)的现状、影响与对策196.跨国公司在华“企业公民”行为研究197.我国企业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策略研究198.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及对策199.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问题及对策200.跨国联盟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及对策201.我国企业国际化中营销渠道的构建202.国际营销的定价策略研究203.中外企业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研究204.美、日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研究205.知识产权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及对策206.我国报关行业的发展研究207.我国出口加工制造业面临的困境与对策208.安徽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209.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210.我国企业国外并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11.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212.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与国际贸易213.延长我国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问题探析214.论国际贸易中的售后服务215.我国外贸出口品牌战略的实施与研究216.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现状分析217.BOT投资与西部地区引进外资218.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分布的非均衡增长研究219.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分析220.FDI的区位分布、路径依赖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221.FDI 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222.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农业的影响研究22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研究22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管理体制225.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226.金融危机后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情况227.经济全球化中的我国境外直接投资228.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229.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研究230.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研究231.安徽跨国公司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232.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区位选择分析233.贸易转型对贸易竞争优势影响探析234.中国企业国际品牌培育模式分析235.中国承接国际外包的机遇与挑战分析236.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237.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绩效分析238.中国动漫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239.我国利用FDI的负面影响与对策分析240.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分析241.长三角地区外贸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与对策242.外国直接投资对服务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243.跨国公司R&D投资对东道国国家创新系统的影响244.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业集群的影响245.浅析中国驰名商标的国际保护246.外商投资在中国不均衡分布的分析247.安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248.在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及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与对策研究249.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出口竞争力提升研究250.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感知与评价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与建议251.FDI对泛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的影响252.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考253.安徽省汽车产业出口竞争力研究(六)WTO与区域经济一体化254.WTO后过渡期国外零售企业投资战略研究255.区域经济一体化与WTO多边贸易体制256.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257.WTO框架下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研究258.WTO背景下政府管理职能的战略转变259.中国产业集群国际化发展研究260.产业集群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261.WTO框架下中国应对环境贸易壁垒研究26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263.WTO贸易政策评审机制及其存在问题探讨264.WTO争端解决机制及其存在问题研究265.试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与完善266.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267.自由贸易区与我国保税区的功能比较研究。
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入世后的贸易战略取向
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入世后的贸易战略取向
李月菊
【期刊名称】《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20)004
【摘要】比较优势理论经过李嘉图、赫克歇尔和俄林等经济学家的发展,日臻成熟与完善.改革开放后,我国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大力发展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但是,依照"比较优势"形成的产业结构和贸易格局难以实现持续发展.我们应转变贸易增长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创新技术,培育"竞争优势",实现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
【总页数】4页(P26-29)
【作者】李月菊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
【相关文献】
1.关于我国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分析--基于新贸易理论和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两个视角 [J], 罗启发;邓仕燕
2.综合比较优势理论下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选择——基于"一带一路"对外贸易的思考 [J], 李晓燕
3.入世后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取向和途径 [J], 黎勇
4.基于比较优势理论,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J], 兰凤
5.入世后我国烟草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战略取向 [J], 叶克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及我国应对策略
2024 年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及我国应对策略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定趋势,它使得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与国之间的沟通更加频繁,使全球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发展至今,国际统一市场已基本形成,但国际贸易争端却也层出不穷。
在国际贸易中,各国为维护本国利益,冲突在所难免,所以,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措施也要不断改进,我国作为世界重要经济体,要联合发展中国家,充分发挥作用,为国际贸易创建良好环境。
本站今日为大家细心打算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及我国应对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及我国应对策略1国际贸易的现状进入 20 世纪 90 年头后,由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改变,西方国家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先后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汇率的改变、国际债务、斗争等因素的严峻制约,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连年下降,而且波动较大。
总的看,整个20 世纪90 年头国际贸易将处于一个新的增长期,其发展速度可达5%左右,不仅超过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还将明显高于20 世纪 80 年头的发展水平。
国际商品市场对机电产品、运输设备、计算机、有色金属、石油、石化产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长,价格上扬,其中制成品贸易将进一步扩大。
初级产品贸易亦有明显好转,其肯定贸易额将不断增长,但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却呈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将小于 20 世纪 80 年头同类产品的水平,这种态势在今后几年内还将接着发展。
20 世纪 90 年头,国际贸易的基本走势是初期缓慢增长,中后期增速加快,其推动力主要来自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
但是与产业结构变动干脆关联的技术大周期正处在上升阶段,还没有重大突破,贸易爱护主义的新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沉重的债务负担等因素的制约,国际贸易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2新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新趋势第一,国际贸易在结构上出现软化趋势。
首先,高技术产品贸易比重越来越大。
新经济的干脆后果是导致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智能化、高技术化。
中国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政策分析
中国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政策分析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国际贸易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趋势和政策两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一、趋势分析1. 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制造业已经从低端产品的制造转变为中高端产品的制造。
未来,将继续朝着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这将对外贸出口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2. 贸易模式多元化传统的加工贸易和代理贸易将逐渐被新兴的跨境电商、跨境平台贸易等形式所取代。
这意味着贸易伙伴和贸易流通方式都将更加多元化。
对中国的出口企业来说,需要逐渐适应新模式,提高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销售能力。
3.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目前正在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加快实现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同时,在地区贸易伙伴中,南美洲、非洲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也获得了中国的更多关注和合作机会。
4. 贸易数字化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贸易流程将被数字化。
远程办公、在线销售、虚拟试衣间等工具将成为未来数字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中国出口企业来说,也需要积极采用这些技术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政策分析1. 国家政策的支持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在重视国际贸易发展。
当前,政府从多个方面对企业提供支持,比如鼓励企业参与自贸区、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政府的支持将推动中国国际贸易快速发展。
2. 构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共同推进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
中国企业在这一倡议中将扮演关键角色。
中国政府计划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企业的参与。
3. 积极开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在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渠道。
政府鼓励企业在试验区内进行自由贸易,并对企业提供了一系列扶持措施。
同时,自贸区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贸易环境,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国际贸易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国也一直在积极推进此项工作。
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应对策略近年来,国际贸易越来越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中国为例,凭借着丰富的人力和资源优势,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快速崛起,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贸易大国之一。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日趋不稳定,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也在不断变化中。
本文将从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1. 加速贸易自由化近年来,各国之间贸易自由化的速度不断加快。
例如,TPP、RCEP等重要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都表明了各国愿意消除贸易壁垒,加强贸易往来的态势。
同时,一些先进国家也在积极推进商品和服务的自由化,这也使得国际贸易不断迈向自由化的新时代。
2. 数字化的贸易数字化的贸易成为近年来重要的贸易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数字化贸易已成为多方面领域的主要手段之一。
数字化贸易不但可以提高贸易效率,也减少成本,为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提供了更多选择。
3. 多边贸易体系的变革多边贸易体系的变革也是当前国际贸易的趋势之一。
在美国单方面退出TTIP、TPP等重要自由贸易协定之后,各国在贸易方面的投资主要开始转向区域内部的合作。
例如,RCEP即从东南亚开始,逐步扩大至亚洲其他地区,为区域内的贸易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二、中国的应对策略1. 深化贸易自由化中国将继续努力深化贸易自由化,进一步消除贸易壁垒,提升贸易便利度。
这可以实现中国市场对外的进一步开放,为外商和中国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2. 加强数字化贸易针对数字化贸易的趋势,中国也正在加强数字化贸易的建设,包括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和支持政策的实施。
此外,也加强国际数字贸易标准的制定和多边贸易谈判的争取及实现,促进数字化的贸易交流。
3. 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系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系,加强区域内部合作,是中国应对国际贸易趋势的关键之一。
中国已经加入RCEP等多边贸易协定,不仅推动本地区的贸易合作,更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提供了更多机会。
中国的国际贸易政策与战略
中国的国际贸易政策与战略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为了在全球经济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中国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国际贸易政策与战略。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国际贸易政策与战略,并探讨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贸易开放政策的制定中国一直致力于推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改革。
中国积极加入并签署了一系列国际贸易协定,例如《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和《亚太经合组织自由贸易协定》等。
这些协定为中国打开了国际市场,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同时,中国还不断完善自身贸易制度和政策,简化贸易程序,降低贸易壁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以吸引更多外商投资和促进贸易便利化。
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推动区域互联互通与经济合作的倡议,旨在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以及世界各国的经贸关系。
通过建设基础设施、深化贸易合作、加强金融合作等举措,中国致力于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这一倡议为中国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
三、推动国内市场扩大开放中国正以增加进口、扩大消费和促进内外需平衡为重要目标,推动国内市场的扩大开放。
中国通过降低进口关税、扩大进口规模、放宽市场准入等措施,吸引来自全球的优质产品投放中国市场。
这不仅增加了国内消费者的选择,也促进了国内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此外,中国积极推动外商投资,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国外企业到中国投资,促进技术和经验的进一步交流。
四、参与区域贸易协定的谈判中国积极参与区域贸易协定的谈判,推动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中国不仅加入了亚太自贸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已建立的自由贸易区,还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谈判进程。
这些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和实施,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提升中国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
五、创新驱动下的贸易政策调整中国正在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对贸易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贸易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
品, 口初 级产 品” 贸易形势 逐 国经 济 学家保 罗 ・克 鲁格 曼 。 进 的 二 战之 后 ,国际政 治经 济 关 渐 变化 ; 国公 司 空前发展 , 国 跨 跨
系发 生 了深 刻 变 化 , 经济 发 展 的 公 司 内部 贸易成 为工 业 国 总贸易
二 、新 贸易理论 的主要 内
中国家 ,由于 经济 政 策 的差 异 及 市场 为基 础 的传 统 国际 贸易理 论
1 新 贸 易理论 从供 给 角度揭 、
维普资讯
圈
并 示 了规 模 经 济 性 和 不 完 全 竞 争 市 的 产 品 上 产 生 , 此 , 入 水 平 越 利 润 转 移论 和 外部 经 济论 , 且在 因 收
不 平衡 日趋 加 剧 , 国在 世 界 政 量 的 主 要 组 成 部 分 ,因 此 各 国 间 容 与特征 美 治 经 济 格 局 中逐 渐 居 于 主 导地 产业 的更 替 、 移及发 展 , 转 既导致
位 , 自6 但 0年 代末 , 日本 、 西欧 各 了合作 也产 生 了经 济冲 突 , 为 成 国在 国际经 济领 域 的地 位 迅速 上 新 贸 易 理 论 产 生 的 重 要 动 因 。 升 , 美 国 的 国 际经济 霸主 地 位 使
的新 贸易 理 论 , 施创 新 的对 外 出现 了一 些新 的变 化 : 国产 业 18 ) 实 各 9 1 和埃 西 尔( Eh r 9 2 、 W.ti ,18 ) e
贸易 战略 , 造 我 国具有 国 际竞 发 展 的 不平 衡 , 得 世 界 各 国产 布 兰德 和 斯潘 塞( r dr d p. 打 使 Ba e a S e n n
乏后劲, 与发 达 国家 的经 济差 距 衡 , 求 必 须 有 一种 新 的 贸 易理 ( .rg a , 9 9 18 , 9 1 、 要 PK u m n 17 , 90 18 ) 迪
我国产业内贸易及战略选择
个 部 门 的 产业 内 贸易 指 数 的公 式 为 :
Ir [一 MI( + ] 1 0 I= 1 I r X— / X M)x 0 %
() 1
中 的 比例 也 不 断 提 高 这 些 现 象 表 明 了产 业 .在 国 际市 场 与 发 达 国家 形 成 垂 直 型 国
其 中 . 为 出 口 。 为进 口 。产 业 内 贸 X M
我 国产业内贸易及战略选择
邓 芳
( 电子科 技 大 学 中山学 院 广 东 中山
摘
5 80 ) 2 4 2
要 产 业 内贸 易是 与 国 家经 济 发 展 水 平和 经 济 结 构 密切 相 关 的 一 种 贸 易现 象 . 国 产 业 内贸 易 的 发 展 我
体 现 了我 国经 济 结 构 的特 点和 产 业 竞 争 优 势 。采 取 正 确 的对 策 促 进 我 国产 业 内贸 易 的发 展 可 以进 一 步 优 化 我 国
产 业 内 贸 易 不 仅 能 给 国家 带 来 贸 易 利 益 .
资料 表 明 .发 达 国 家 的产 业 内 贸 易指 还 可 以 促 进 国家 的 技 术 进 步 和 产 业 升 级
的 贸易 模 式 的结 论 在 国际 贸易 的发 展 过 数 较 高 .而 发 展 中 国家 的产 业 内 贸 易 指 数 国家 应 该 重 视 并 促 进 产 业 内 贸 易 的 发 展 .
总 而 言 之 . 着 国际 贸 易 的不 断 发 展 . 随
产 业 内贸 易 是 指 同一 个 产 业 内 的产 品 业 化 国 家也 呈 现 出 同样 的趋 势 .如 巴 西 为 表 明这 一 国 家 的产 业竞 争 能 力 在 不 断 地 增
最有利于中国的对外贸易战略
中国的对外贸易战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展对外贸易,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对外贸易战略。
本文将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战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1. 战略定位中国的对外贸易战略的战略定位是要将中国打造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和贸易枢纽。
通过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体制和多边贸易谈判,中国致力于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推动自身的经济发展。
2. 多边贸易体制的参与中国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多边贸易体制,遵守和推动自由贸易的原则。
中国不断完善自身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通过参与多边贸易谈判,中国争取为自身的贸易利益争取更多的发言权和权益。
3. 开展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贸易便利化。
自由贸易试验区为进一步开放市场提供了平台,吸引外资和引进先进的贸易和金融服务。
通过实践和创新,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4. 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中国推动了亚洲与欧洲、亚非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建立贸易走廊和贸易合作区,中国为自身的对外贸易打造了更开放、便利的环境。
5. 开展双边和区域贸易合作除了多边贸易体制和“一带一路”倡议,中国还积极开展双边和区域贸易合作。
中国与许多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推动了双边和区域间的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
通过加强经济合作,共同打造更加开放和包容的贸易环境,中国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对外贸易地位。
6.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中国对外贸易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中国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了侵权成本。
通过保护知识产权,中国提升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进一步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7. 加强国际贸易谈判和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谈判和合作,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达成共识,推动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内贸易与中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李继翠 郭维(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摘 要:产业内贸易是现阶段贸易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文章描述了产业内贸易模型、贸易内指数及其现实意义,着重分析我国产业内贸易现存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对外贸易;差异产品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45(2005)01-0025-06收稿日期:2004-07-06作者简介:李继翠(1970-),女,安徽无为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读博士,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0 引 言近年来,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产业内贸易大量增加,但中国在整个国际分工中仍处于较低层次。
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分工、促进新兴和主导产业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当代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使产业内贸易的形成机制复杂化。
因此,分析产业内贸易的形成机制,对提高我国产业内贸易水平,从而提高中国对外贸易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既出口又进口同一个产业内同类产品的行为,通常又被称为双向贸易或重叠贸易,这里的/同类产品0是指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
1.1 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描述产业内贸易理论可以说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贸易理论之一,其假设前提比传统贸易理论更加贴近现实:第一,市场结构是不完全竞争的,或者是垄断竞争的;第二,产品是有差别的,而不是同质的;第三,随着边际成本的下降,规模报酬递增。
根据上述假设,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图1中垄断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D弹性较大,这意味着价格的微小波动都会引致厂商销售额的较大波动。
一个垄断厂商为了增加销售量,必须降低其物品的价格,当增加一个单位的销售时,它就必须降低它对所销售的每一单位产品收取的价格,而且这种价格下降就减少了它将卖出的每单位产品的收益。
因此,该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小于其价格,即边际收益曲线MR低于需求曲线D。
如果只生产一种产品的一个或少数几个种类,垄断厂商在生产中就会面临规模报酬递增,因此其平均成本曲线AC是向下倾斜的,由于AC是下降的,则边际成本曲线MC低于AC曲线,边际成本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相交于E点,表明二者相等,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为Qm,如果产量水平小于Qm,则MR> MC,即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该厂商就应扩大产量,如果产量水平大于Qm,则MR<MC,即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厂商就应当减少产量,因此最优产量是Qm,与此产量对应的价格为Pm,价格减去平均总成本(AC)再乘以产量就是厂商的垄断利润(图1中的阴影部分所示),当垄断不能排斥竞争时,即垄断利润的存在能够吸引其他厂商的现实进入时,垄断利润趋向于平均利润。
但规模经济特征会成为潜在进入的一个障碍,因为新进入者很难在初始阶段达到合理规模和获取最佳效益。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最先进之处就是强调贸易不一定是比较优势的结果,而可能是收益递增或规模经济的结果。
如果说产业间贸易是基于各国比较优势或要素禀赋(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及技术)差别的;那么产业内贸易则是基于产品差别和规模经济的,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发达国家间,产业内贸易的兴盛完全是由于生产的规模经济。
在现实世界中,国际竞争迫使条件相似的各国厂商只生产某一产品的一种或少数几种差别产品,而不是生产全部有差别的同类产品,这可以保证使单位成本最低。
与此同时,各国可以通过进口其他的差别产品来满足消费者在较低价格水平上的多样化需求。
只要参加国际贸易,所有国家都可以在相同程度上利用规模经济,贸易小国也可能向贸易大国廉价出口相同的产品。
如占中国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比重很大的机械、金属设备、精密仪器及设备、化学工业产品等大多数产品都是基于产品差别而进行贸易的,雨伞阳伞、陶瓷产品等是基于规模经济而进行贸易的,还有一些产品如农产品是因为季节差异原因而进行贸易的,其他的则是两者兼而有之。
[1](P4-16)1.2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于产业内贸易的测度,比较普遍的做法是采用/格鲁贝尔-劳埃德产业内贸易指数0(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缩写II T)方法,一个部门的产业内贸易指数(IIT)的公式为:IIT=[1-|X-M|/(X+M)]@100%式中X为出口,M为进口。
产业内贸易指数最高为100%,最低为零,没有负数。
当指数为100%时,表明某种商品的出口量和进口量相同,这是完全的产业内贸易。
当指数为0时,表明某一产业的商品没有出口,全部进口;或者全部出口,没有进口,没有产业内贸易,只有产业间贸易。
IIT的数值越接近100%,产业内贸易程度就越高;反之,IIT越接近于零,产业内贸易程度就越低。
一般,工业化程度越高,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其产业内贸易的比重越大,经济越是不发达的国家,产业内贸易的比重也越小。
如上世纪末美国产业内贸易指数接近60%,德国达到62%,法国则超过80%,而经济水平较落后的国家如阿尔及利亚产业内贸易指数仅1.5%,苏丹产业内贸易指数还不到1%。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贸易水平差距极大。
1.3产业内贸易理论及模型的现实意义对中国而言,产业内贸易理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该理论揭示了隐藏在贸易现实背后的某些东西,对于我们清醒地审视世界贸易格局,选择我们的贸易战略具有深刻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首先,它不像传统贸易理论那样强调贸易的互利性,而是承认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垄断竞争企业通过国际贸易能够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获得超额贸易利益,而且这种贸易利益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会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转移。
对贸易双方来说,拥有规模经济或规模经济更大的一方得到的好处不仅更大,而且将进一步强化其垄断地位。
贸易利益的差距不仅不会像俄林理论所认为的那样趋李继翠等:产业内贸易与中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经济学向于均等化,还会有扩大的趋势。
其次,突破了传统贸易理论强调自由贸易、减少政府干预的框架,转而倾向于支持政府干预。
规模经济的形成与强化不仅需要来自市场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政府的扶持。
最后,使人们从追求静态比较利益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转而追求动态递增的比较利益。
基于产品差异和规模经济的贸易利益,比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利益要大得多,然而并非所有的产业都具备产品的差异性和规模经济特征。
有些产业如纺织品工业,尽管有产品的差异性,也可能有较大的进出口额,却并无规模经济效益。
钢铁工业虽有规模经济效益,但却缺乏差异产品,难以形成局部市场垄断。
还有一些产品如农产品,既无产品的差别,又无规模经济效益。
只有像汽车、家用电器、通讯设备等深加工高附加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才二者兼而有之。
不同产业的要素密集度和要素比例呈现阶梯性变化特征,大体遵循这样一个演进程序:资源密集型y劳动密集型y资本密集型y技术密集型。
产业内贸易正是伴随着这样一个产业结构的递升而产生和扩展的。
因此更高阶段的动态比较利益也应该是在产业结构的升级中获得。
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要想在一个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里,尽快增强经济实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进行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政府扶持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在对外贸易中不仅继续发挥现时比较优势,而且带动替代产业的发展,实现规模经济,获取动态递增的贸易利益。
产业内贸易首先表现为差异产品的贸易。
所谓差异产品,是指相似但不完全相同,也不能完全替代的产品。
一般地说,对水平型差异产品的需求受消费者偏好的影响,对垂直型差异产品的需求受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制约。
然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都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均,这就造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部分需求的重叠。
因此,根据产业内贸易理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可以开展垂直型差异产品贸易,而发展中国家之间则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差别不大,可大力发展水平型差异产品贸易。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产业内贸易理论不仅仅属于发达国家,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同样存在较强的适用性。
2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现状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进步。
1985年中国产业内贸易占总贸易31.10%,主要分布在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非食用原料、食品及活动物等产品上。
1996年中国产业内贸易占总贸易的51.21%,主要集中在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两类产品上。
2002年产业内贸易的比率进一步提高,达到57%。
与1985年相比,在饮料及烟酒、矿物燃料、润滑油及原料、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和杂项制品等类别上,2002年产业内贸易的分布比例均有所上升,其中,幅度最高的产品是机械及运输设备类。
在其他的一些大类产品如食品及活动物、非食用原料、动植物油、脂及蜡、化学品及有关品种类别上,产业内贸易的分布比例却下降了。
总体上讲,近二十年间中国产业内贸易比例大大提高,产业内贸易比例及结构也发生变化,与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升级的方向基本一致,都在向资本、技术及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倾斜(见表1)。
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5400亿美元,2003年高达7000亿美元,外贸依存度更是由2002年的34.4%上升至60.3%。
其中进口成为居美国、德国之后的第三大贸易进口国,由外贸拉动的经济增长据测算约超过2个百分点。
20多年来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充当着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产业内贸易的比例不断上升。
这一成绩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发生,足以引起我们的自豪。
然而,如果冷静地考察一下,迄今中国外贸的重要支撑力量仍然是传统比较优势产品,如纺织品、服装、鞋类、玩具、各类土特产品等。
2002年初级产品及制造品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2002年在所统计的68种主要进出口商品中,IIT超过50%的有24种(见表2)。
其中,既具有产品差异性又具有规模经济特征的资本、技术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4卷1期表12002年产业内贸易在大类商品上的比例结构分类商品名称比例(%)0食品及活动物 3.591饮料及烟酒0.672非食用原料 2.85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原料 5.544动植物油、脂及蜡0.505化学品及其相关品8.046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30.667机械及运输设备38.348杂项制品9.819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0.02总计100注:根据5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3)6相关统计资料汇总计算所得。
表2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部分货物产业内贸易指数产品指数(%)产品指数(%)产品指数(%)有线电话交换机98豆类51各类船13电线电缆97成品油47纸张12纺织品95各种燃料47合成橡胶11测绘仪器94化妆品46电冰箱11糖92工业用油46轮胎10有线通信设备91钢材42黄胺药10啤酒90计算机41表类9医疗器械90集成电路39天然橡胶9纸制品86汽车底盘35飞机8玻璃器皿77葡萄酒33苹果8起重机械77汽车32鞋类7农药73电视机及散件32服装7汽车零件72烟草制品31各种电子交换机6显像管71牛革皮29橘柑橙6塑料67摄像机29对苯二甲酸6原油64金属切削机床29纺织机械3电动机及发电机62棉花27空调器3粮谷62催化剂24玩具3铸造机械60肉食23电子计算器2建筑陶瓷59自行车类22照相机1水产品55电动工具20茶叶1抗菌素药55果汁19日用瓷1油漆52化肥13注:根据5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3)6相关统计资料汇总计算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