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档)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
规模化养猪场建设标准
![规模化养猪场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463814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8.png)
规模化养猪场建设标准规模化养猪场建设是现代养猪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不仅可以提高养猪效率,降低养殖成本,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养猪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规模化养猪场建设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养猪场的运营效益和养猪产品的质量。
下面将从场地选址、建筑设计、设备选购、环境控制、养猪管理等方面介绍规模化养猪场建设的标准。
首先,场地选址是规模化养猪场建设的第一步。
选址应远离居民区、水源地和环境敏感区,同时要考虑交通便利和排水条件。
场地应具备良好的承载力和排水能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后期的建设和管理。
其次,建筑设计是规模化养猪场建设的关键环节。
建筑设计应考虑猪舍的布局、通风采光、隔离防疫、污水处理等方面的要求,以提高猪舍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同时,建筑材料应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防腐蚀性能,以确保猪舍的使用寿命和养猪环境的舒适度。
设备选购是规模化养猪场建设的重要环节。
养猪设备包括饲料设备、饮水设备、粪污处理设备、环控设备等,应选择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设备,并根据养猪场的规模和养殖方式进行合理配置,以提高养猪效率和降低养殖成本。
环境控制是规模化养猪场建设的关键环节。
养猪场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对温度、湿度、氨气、粪气等环境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通风、加热、降温等设备,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保障猪只的健康生长。
养猪管理是规模化养猪场建设的保障。
养猪场应建立科学的养猪管理制度,包括饲养管理、防疫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养猪管理水平,确保养猪场的正常运营和养猪产品的质量安全。
综上所述,规模化养猪场建设标准涉及到场地选址、建筑设计、设备选购、环境控制、养猪管理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确保养猪场的运营效益和养猪产品的质量。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规模化养猪场建设,才能实现养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养猪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8cb791703d8ce2f00662352.png)
贵 州 本 地 的生 猪 养 殖 ,正 逐 渐 由传 统 的散 养 向 规模 化 、产 消毒 器 具 和疫 苗 储存 器 具 。管 理 区大 门 口必 须有 车 辆 消毒 池 、人
业 化 发 展 。在 这 种态消毒 室 等 消毒 设施 ,并 严格 做 好 防疫 消毒 T 作 。猪 场 隔离 区 主 产被 大 量 的 推 广 应 用 。 因此 ,为 提 升 贵 州 本 地 生 猪 养 殖 的生 产 要是 隔离 舍 、粪 便 污水 无 害化 处 理设 施 等 。隔 离舍 设 置应 与 养殖 效 益 ,有必 要 实 行生 猪 规模 养 殖 的标 准 化 ,走 向统一 规 范 化 的管 规模 相适 应 。
中国畜牧兽 医文摘
2 0 1 5 年
3 1 卷
第9 期
牧 业 论 坛
生猪标 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 范
张 金 富
( 贵州省 思南县 鹦鹉 溪镇农业服务中心 ,贵州思南
[ 摘
5 6 5 1 0 3 )
要] 自2 0 1 1 年 生猪 养 殖达 到 历 史最 高位 以来 ,持 续 几年 的猪价 是 呈现 “ 跌 跌 不休 ” 的局 面 ,猪 价A , k l 0 . 5 元/ 斤 的价格 下跌 到
当前 的6 . 5 元/ 斤 ,跌 幅 达到 4 元/ 斤 。 目前 ,全 国养猪 企 业及 农户 仍处 严 重亏损 状 态 , 自 繁 自养 出栏每 头 均亏损 1 O O 多元 。 受此影 响 ,贵 州养 猪 业遭 遇 滑铁 卢 陷入 一 年赚 一年 赔 一 年平 的 怪 圈 比较 分析 导 致猪 价格 下跌 的原 因, 除市 场 因素外 ,不规 范 的养殖 模 式 ,生产 不
出优 质 猪 肉,与此 都 有 着很 大 的 关 系。文 章本 着提 升 养猪 标 准化 的原 则 ,从选 址 科 学 ,建 场规 范 ;设施 完 善 ,设备 配 套 ;管理 规 范 ,
生猪标准化养殖场规范建设及技术要求
![生猪标准化养殖场规范建设及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9216c923a32d7375a4178049.png)
宽, 长 4 m、 深0 . 3 m 以上的消毒池和人 员消毒室 等 . 消 毒 室 安 装 喷雾 消毒 设 施 。生产 区 的入 口处 应 设 专
场址 不得 位于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畜牧 法》 《 北流 市
门的 更 衣 消 毒 间和 消 毒 池 。猪 舍 门 口设 有 消 毒 池 和
室、 接待室 、 财 务室 、 食堂 、 宿 舍 和 与 外 界 接 触 密 切 的
生 产 辅 助设 施 ( 饲 料库 、 车库 ) 等 。应 位 于 生产 区常 年
主 导风 向的上 风 向及 地势 较 高处 。生产 区包 括猪 舍及 兽药室 、 兽 医室 等 有关 生 产 辅 助设 施 。生 产 区 内种猪 区、 保 育 区 与生 长 区分 开 。出 猪 台与 生 产 区保 持 严格
统, 与 外 界专 用 道 路 相 连 通 。 场 内道 路 硬 化 . 净 道 和 污 道 严格 分开 , 互不 交 叉 。场 区 出入 口处 设 置 与 门 同
标 ,提 高 北 流 市生 猪 养 殖 标 准 化 生 产 水平 和 经 济效
益, 促 进 畜牧 业持 续 健康 稳 定发 展 , 制订 本规 范 。
2 场 区 布 局 合 理
化 尸池 、 化 尸机 等 。以上处 理能 力 与饲 养规模 相适 应 。
4 管理严 格 规范
猪 场 按 管 理 区 、生 产 区 和 隔 离 区三 个 功 能 区 布
局, 各 功 能 区界 限分 明 。 相 对 分 开 。 管 理 区 包括 办公
猪 场从 业人 员 无人 畜 共 患传 染病 , 生产 人 员应 取 得《 健 康证 》 ; 有 经过 畜 牧 兽 医专 业知 识培 训 的 技术 人 员 。有 生产 管理 制度 、 产 品质 量安全 控制 制度 、 防疫消 毒 制度 、 培 训制 度 、 病 死 动 物 尸体 无 害化 处理 制 度 、 档 案管 理制 度 和科学 合 理的 饲养管 理操 作规 程 。建 立规 范 的 档 案和 生 产 记 录 , 内容 包 括 猪 的 品 种 、 来 源 和 数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规范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67920eed5bbfd0a795673e8.png)
生猪养殖场(小区) 标准化建设规范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以“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通过粪污综合处理、猪舍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行养殖场规范化生产,实行清洁养殖,改善农村的卫生状况和生活环境,通过粪污综合处理、猪舍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行养殖场规范化生产,实行清洁养殖,改善农村的卫生状况和生活环境,现根据规模化猪场的生产现状与猪场建设经验,特提出本规范。
一、选址适宜,布局合理(一)养殖场(小区)选址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通风良好,给排水相对方便,猪场进出道路通畅,有供电稳定的电源。
(二)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满足防疫要求,猪场与居民点、工厂、学校、商业区、其他养殖场、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保持一定距离。
在城镇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避免气味、废水及粪肥堆置而影响居民区生活环境。
(三)养殖场(小区)周围应建设围墙或防疫沟、设置防鼠带,并建设绿化带,但应保证围墙、绿化带不影响猪场的通风。
(四)在养殖场(小区)建筑设施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布局,各功能区界限分明。
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
二、设施完善,设备配套(一)猪场建筑设施及有关生产辅助设施根据养殖场(小区)生产实际和不同猪群特点,分类别建设猪舍,舍内必须有相应的采食、饮水、通风、降温和取暖等设施设备,有条件的猪场要增加圈顶喷淋降温设施。
各类猪舍应采用轻钢结构或砖混结构,根据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采用半开放式或有窗式封闭猪舍。
猪舍朝向和间距须满足日照、通风、防火、防疫的要求,猪舍长轴朝向以南北向为宜。
圈舍应采用硬化地面,地面应向粪尿沟处有一定坡度,不滑,易清扫和清粪。
地面结实、易于冲刷,能耐受各种形式的消毒。
养殖场(小区)管理区主要是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办公设施、饲料房、兽医室等生产辅助设施。
生猪标准化建设规范
![生猪标准化建设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b1b17cb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70.png)
⽣猪标准化建设规范⽣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建设规为规⽣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建设、⽣产、管理过程中的选址、规划、猪舍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废弃物处理、组织管理⾏为和备案管理规定,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促进⽣猪⽣产⽅式转变,根据《中华⼈民国畜牧法》、《中华⼈民国动物防疫法》和《省畜禽养殖场养殖⼩区养殖规模标准和备案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
⼀、建设原则⽣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区建设坚持⼈畜分离、因地制宜、统⼀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规模适度、管理规、综合利⽤、节约⽤地、保护耕地、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
⼆、建设要求(⼀)选址条件1、符合本区域养殖业规划布局的总体要求,建在⾮禁养区、⾮限养区和⾮饮⽤⽔源保护区且距禁养区和饮⽤⽔源保护区边界不⼩于500m。
2、符合环境保护和动物防疫要求。
新建、改建和扩建⽣猪养殖场、养殖⼩区按照《中华⼈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进⾏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切实、可⾏的污染物治理和综合利⽤⽅案。
3、符合当地⼟地利⽤总体规划和城乡发展规划,建设永久性⽣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区不得占⽤基本农⽥,充分利⽤空闲地和未利⽤⼟地。
4、坚持农牧结合、林牧结合、果牧结合、⽣态养殖,既要充分考虑饲草饲料供给、运输⽅便,⼜要注重公共卫⽣安全,实现⾏业交叉、循环利⽤、相互得益、持续发展。
逐步实现⽣猪规模养殖场(⼩区)布局合理化、⽣产标准化、产品⽆公害化、资源循环利⽤化、环境清洁化。
5、建在地势平坦、场地⼲燥、⽔源充⾜、⽔质良好、排污⽅便、交通便利、供电稳定、通风向阳、⽆污染、⽆疫源的地⽅,处于村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6、距铁路、县级以上公路、城镇、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和其它畜禽养殖场500m以上;距屠宰⼚、畜产品加⼯⼚、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1500m以上。
7、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规划布局。
1、⽣猪规模养殖场(⼩区)建设规划布局要科学合理、整齐紧凑,既有利于⽣产管理,⼜便于防疫。
××县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建设标准
![××县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d60b1a5284ac850ad0242a9.png)
××县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建设标准为加强和规范我县生猪养殖管理,引导农民建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降低养殖成本,改善防疫条件,提高生猪生产能力和猪肉消费安全,促进生猪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兽药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标准。
一、资质要求(一)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场址不得位于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禁养区。
(二)具有县级以上畜牧兽医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两年内无重大疫病和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三)具有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登记证明;按照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养殖档案。
(四)饲养规模要达到能繁母猪存栏300头以上,且年出栏肥猪5000头以上。
二、选址与布局(一)场址选择1、场址应选在地势高燥,通风排水良好,有稳定的水源、电源的地区。
2、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居民区、公共场所及交通干线500m 以上的下风处或侧风处,周围500m以内无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大型化工厂及其它污染源。
3、猪场占地面积应符合生猪养殖需要,每头能繁母猪占地40m2以上。
(二)布局规划1、生活区、生产区、污水处理区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区明确区分,且各相距50m以上。
2、生产区内种猪区、保育与生长区分开,出猪台与生产区要严格隔离。
3、净道与污道严格分开,互不交叉。
4、猪场周围设有围墙或绿化隔离带。
三、设施与设备(一)栏舍建设1、饲养密度要合理,每头能繁育母猪配套建设12m2栏舍,其中种猪区每头能繁母猪配套建设5.5m2栏舍。
2、分娩舍、保育舍都要采用高床式栏舍。
3、后备猪隔离舍要独立建设。
(二)生产设施1、舍内配备猪栏、食槽、自动饮水系统、通风系统、降温和采暖设施设备。
2、300头母猪至少配备72个产床。
3、设有保证通风良好、防晒、防潮、防霉变与生产相适应的饲料加工储存场所。
生猪养殖场建设规范-2023最新
![生猪养殖场建设规范-2023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32ec786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1.png)
生猪养殖场建设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生猪养殖场选址、布局、饲养工艺、设施设备和建设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规模猪场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其他类型猪场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17824.1 规模猪场建设GB/T 17824.3 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GB/T 26624 畜禽养殖污水贮存设施设计要求GB/T 27622 畜禽粪便贮存设施设计要求GB/T 36195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 3023 畜禽粪污处理场建设标准NY 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DB11/ 139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 891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T 1799 生猪养殖场生物安全规范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选址新建生猪养殖场应选择在干燥向阳,地质情况良好的地方,不应建在禁养区。
500 m以内无屠宰场和其它养殖场,远离居民区和省级以上道路。
5 布局5.1 生猪养殖场在总体布局上应将生产区分别与生活管理区、隔离观察区分开,净道与污道分开。
5.2 按夏季主导风向,生活管理区应置于生产区和饲料加工区的上风向或侧风向,隔离观察区、粪污处理区和病死猪处理区应置于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各区分开。
5.3 生猪养殖场四周应设实体围墙。
猪群周转采用全进全出,实行分段饲养,批次化生产。
种猪每年的淘汰更新率不低于30%。
6.2 设计生产5.4 猪舍朝向应兼顾通风与采光。
5.5 猪舍间距应按照GB 50016的规定执行。
6 饲养工艺6.1 猪群周转流程指标生猪养殖场的生产指标设计参考值见表1。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04b1c6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26.png)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生猪规模化养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旨在提高生猪养殖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化。
为了确保生猪养殖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下是一份关于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的建议。
一、基本要求1. 场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无洼地、无积水、通风良好的场地。
远离居民区、水源区、公共设施区等敏感区域,避免对周围环境和居民产生不良影响。
2. 设施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养殖场布局,明确不同功能区域,包括猪圈、饲养区、饲料储存区、粪污处理区等。
确保猪舍设施安全、卫生、舒适,满足生猪的正常生活和生长需求。
3. 水源供应:养殖场应有可靠的水源供应,保证饮水水质清洁、稳定供应。
建立饮水设施,确保猪只能随时获取清洁的饮水。
4. 饲料供应:建立科学的饲料供应体系,保证饲料的质量和数量符合养殖需要。
建立饲料储存设施,避免饲料受到日晒雨淋和霉变的影响。
二、管理要求1. 疫病防控: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制度,包括养殖场入场前及时检测和隔离猪只,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加强卫生消毒措施,确保生猪的健康和生产安全。
2. 人员管理:养殖场要配备专业的养殖管理人员,掌握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知识。
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和工作责任心。
3. 养殖记录:建立完善的养殖记录系统,记录生猪的生长发育情况、疫苗接种、用药情况等。
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为养殖管理和技术改进提供参考。
4. 粪污处理:建立科学的粪污处理系统,包括粪污收集、储存和利用等环节。
合理利用粪污,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化利用。
三、环境保护1. 废物处理:建立固体废物和液体废物的处理系统,定期清理和处理养殖场产生的废弃物,防止污染土壤和水源。
2. 水质保护:确保饮水水源的质量符合卫生标准,定期监测养殖场周边的水质,防止污染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
3. 气体排放控制:建立科学的气体排放控制系统,减少养殖场产生的气体排放对空气质量造成的影响。
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减少氨气、硫化氢等气体排放。
四、品质和安全1. 饲料质量:建立饲料质量监控制度,确保饲料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养殖需求。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848f2fe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0c.png)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场地要求:生猪规模化养殖场一般需要有足够的土地面积,通常要求场地平整、无污染源,并且能提供适当的防风、防晒和排水设施。
2. 猪舍要求:猪舍是生猪养殖的主要场所,一般要求猪舍具备良好的通风、保温和隔离能力,以确保猪只的舒适和健康。
3. 猪圈布局:猪圈的布局要合理,充分利用场地,方便养殖管理和疫病防控。
一般会设有猪舍、料库、处理间、仓库、办公室等功能区域。
4. 设备设施:规模化养殖场需要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设施,包括饲料设备、饮水设备、环境控制设备、疫病防治设备等,以提高养殖效益和管理水平。
5. 卫生与环境保护:生猪规模化养殖场要求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保证猪只的卫生健康,同时要做好粪便和废弃物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6. 养殖管理:养殖场要建立健全的养殖管理制度,包括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屠宰管理等,确保猪只的健康生长和产品质量安全。
以上是生猪规模化养殖场的一般标准,具体要求可能会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调整和补充。
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
![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9ef1327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f.png)
生猪规模养殖标准:一、制定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平面布局图。
二、根据动物防疫要求合理布局场地和建筑物,各区之间设置有效防疫隔离带。
三、管理区须设有饲料房、饲料加工房、兽医室等功能用房。
四、生产区门口设立门卫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
五、生产区布局合理,分阶段分群饲养;粪污水处理、病畜管理区设在生产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七十七条执法人员执行动物防疫监督检查任务,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佩带统一标志。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事与动物防疫有关的经营性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生猪养殖场建设规范2023最新
![生猪养殖场建设规范2023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77e9e00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e.png)
生猪养殖场建设规范2023最新随着人们对生猪产品需求的增长,生猪养殖业成为了一个极具潜力的行业。
然而,由于一些不规范的养殖方式导致了环境污染和动物疾病传播等问题,因此,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建设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2023年最新的生猪养殖场建设规范,以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动物健康。
一、养殖场选址养殖场选址是养殖业建设的基础环节。
根据2023年最新规范,生猪养殖场应远离居民区、学校等人口密集地,并应距离河流、湖泊等水源地一定距离。
此外,选址要考虑土地的基础设施,如供电、供水和交通等条件。
二、场所规划养殖场的场所规划直接关系到动物的舒适度和养殖效益。
根据最新规范,养殖场应建立合理的舍饲区划分,确保动物有充足的休息和活动空间。
同时,合理规划饲料存储和处理设备,以确保饲料的安全和卫生。
三、基础设施建设生猪养殖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厂房、水池、排污系统等。
根据规范要求,建设者应根据场地情况合理布局相关设施,并确保其牢固和耐用。
污水处理设施要满足环保要求,防止水污染。
四、环境管理生猪养殖场的环境管理对于预防疾病的传播和保护周边环境至关重要。
根据最新规范,养殖场应建立科学的动物排泄物处理系统,防止污染土壤和水源。
此外,养殖场应设置合适的通风设备,确保空气流通,减少异味排放。
五、疫病预防与控制为了防止和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养殖场需要遵循相关的疫病防控措施。
规范要求养殖场应定期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并建立健全的防疫档案。
此外,隔离和处理病死动物也是预防疫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六、人员管理和培训养殖场的人员管理和培训对于确保养殖业的规范运营至关重要。
规范要求养殖场应有足够数量的专业人员,具备相关的养殖知识和技能。
同时,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意识和能力,以确保养殖场的顺利运营。
结语:生猪养殖场建设规范的制定和遵守对于保障生猪产品的质量和市场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选址、场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管理、疫病预防与控制、人员管理和培训等方面的规定,可以有效地改善养殖环境,提高生猪的生存率和健康水平。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规范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4d44dc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d4.png)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规范生猪养殖是农业中的重要方面,对于保障人们的居民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动物疾病传播等,因此有必要进行标准化建设规范,以确保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标准化建设规范的第一个方面是环境保护。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场应设立合理的污水处理系统,确保废水达到国家环境排放标准。
同时,要加强饲料和粪便的处理,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减少氨气排放和臭味污染。
此外,要保持养殖场周围的环境卫生,定期清理垃圾和残留物,防止细菌病毒的滋生传播。
标准化建设规范的第二个方面是动物健康管理。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制度,定期对生猪进行强制性疫苗接种,防止疾病的传播。
同时,要保持合理养殖密度,避免动物间的互相感染。
另外,要加强饲料卫生安全管理,保证饲料的质量,防止造成动物营养不良或传染病的发生。
标准化建设规范的第三个方面是饲养管理规范。
要合理设置生猪的养殖环境,保证充足的通风、采光和温度,提供干净、舒适的饲养区。
养殖场要严格控制饲料的喂养量和营养成分,避免浪费和过度喂养。
同时,要加强生猪的日常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生猪的异常情况,保证生猪的身体健康。
标准化建设规范的第四个方面是质量安全控制。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追溯体系,做好生猪出栏前的检疫和检测工作,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合格。
要严格控制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的情况,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避免药物滥用导致药物残留问题。
同时,要加强产品包装和储存,保证产品的卫生安全。
标准化建设规范的实施需要政府、养殖户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监管责任和标准要求。
养殖户要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罚违法违规行为。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规范的目标。
总之,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规范对于保障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环境保护、动物健康管理、饲养管理规范和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的规范,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标准化养殖场建设规范要求(共五篇)
![标准化养殖场建设规范要求(共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a112d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3.png)
标准化养殖场建设规范要求(共五篇)第一篇:标准化养殖场建设规范要求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规范要求为切实加强和改进我县畜牧产业发展工作,促进我县畜牧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绿色生态化、健康化发展,根据凤庆县人大常委会对《凤庆县畜牧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凤庆县人大常委会调查组关于全县畜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所提出的审议意见,结合我县畜牧工作实际,以现有标准化养殖场(小区)为典型,提出我县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规范如下:一、选址与布局1、场区选址:场址要选择背风向阳,地势较高,土壤干燥的地方,符合城市、村镇规划要求,不得在划定的禁养区、限养区内新建养殖场,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动物饲养场等500米以上,距种畜禽场、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场3000米以上;2、场区布局:养殖场分四大区域:引种隔离区、生活区、生产区、无害化处理区,四个区域需用围墙隔开。
其中引种隔离区需建引进种畜隔离观察舍;生活区需建办公室、职工宿舍、值班室等;生产区需建兽医室、料库、畜舍、病畜隔离舍等,畜舍间距至少5米以上;无害化处理区需建粪便堆积发酵池、污水沉淀池、病死畜填埋井等。
提倡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猪场建沼气池。
二、场容场貌1、场区大门设计:入场大门(指生活区大门)设计要求简洁、美观、大方,宽度3米以上,方便运输车辆出入。
2、畜舍与墙体畜舍房顶所用材料为10公分厚保温彩钢瓦,颜色一般为天蓝色,对养殖场的围墙内外以及生产区、生活区的墙体进行涂刷,确保美观、坚固、耐用。
3、场牌制作条形场牌,内容为“XXX养殖场(公司)”,悬挂于场区大门左侧。
4、场区简介牌以喷绘为主,制作场区简介牌,内容包括场区鸟瞰图和场区文字简介两部分,固定在场区大门外醒目处。
版面悬挂在场门口外墙上,如果墙体不适合固定版面,须制成固定架竖在场区大门外。
版面大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确保高标准、高质量。
5、固定标语养殖场要刷写1—3条固定标语,标语位置原则上写在场区外墙醒目处,字体为黑体字,颜色为红色,字体大小根据墙体大小和标语字数来综合确定,确保高标准、高质量。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一)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一)](https://img.taocdn.com/s3/m/c5cf1e7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21.png)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一)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
什么是生猪规模化养殖场?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是指按照一定的面积和容量,统一管理、统一操作的养殖场。
•它以高效的生产模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规范的生产标准为特征。
为什么要建立生猪规模化养殖场?
•提高生猪养殖的效率和规模,实现规模效益,降低生产成本。
•保障猪肉市场的供应,满足人民群众对猪肉的需求。
•提高生猪养殖的质量和安全,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要求
•场地选择:应具备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远离居民区和水源地。
•建筑设计:合理布局、通风良好、排污系统完善、消毒设施齐全。
•生猪品种与数量:选择适宜的品种,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合理的养殖规模。
•饲养管理:科学饲养,合理配饲,确保猪只的健康成长。
•疫病防控:严格采取疫苗接种、定期检疫、防止交叉感染等措施。
•饲料添加剂使用:遵循相关规定,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保证猪肉质量安全。
•环境保护:科学处理粪便和废水,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的意义
•有利于提高生猪养殖业的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
•保障猪肉市场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促进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
结论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的建立和落实,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促
进食品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对猪肉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企业和
农民应共同努力,加强对生猪规模化养殖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其符
合相关规范和标准,实现农业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a6048a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6.png)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场地选择和规划:选址应远离居民区和水源,具备良好的排水条件和土壤质量,面积适中,以便养殖设施的布置和管理。
2. 养殖设施:养殖场应配备有养猪舍、饲料库房、健康管理室、污水处理设施等,各设施应符合相关的安全、卫生和环保要求。
3. 猪舍设计:猪舍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隔离和保温性能,确保猪在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的舒适度和生产效益。
4. 饲养管理:包括饲养标准、疫病防控、猪群管理和生产管理等,确保猪的健康、生长和繁殖。
5. 饲料管理:要有合理的饲料配方和供应,确保猪的营养需求,减少饲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6. 疫病防控:要有健全的疫病防控措施,包括疫苗接种、定期检测和隔离措施等,预防和控制猪群的传染病。
7. 污水处理:应有合理的污水处理设施,将猪舍和养殖场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8. 安全管理:要保障养殖场的安全,防止事故和火灾发生,确保养殖工人和养殖设施的安全。
以上是一般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场的标准,具体要根据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规和标准来制定和执行。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73759ea49649b6648d747e8.png)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试行)重庆市养猪业已逐渐由过去传统的生产方式向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大量推广使用。
为提高规模猪场的综合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根据重庆市规模化猪场的生产现状与猪场建设经验,特提出本规范。
一、建场审查、备案管理1、各区县(自治县)农业(畜牧兽医)局对新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以下简称猪场),要严格实行备案管理。
2、在备案猪场现场条件审查时,各区县(自治县)农业(畜牧兽医)局要重点审查周边土地消纳粪便能力、附近已有养殖场数量及规模和猪场对粪便处理利用方式,合理布局和控制养殖场数量和出栏量。
原则上猪场粪便按一年一亩粮食土地消纳存栏一头猪的粪便、一年一亩蔬菜或经果林土地消纳存栏二头猪的粪便进行测算,消纳粪便进行布局。
3、在备案猪场现场条件审查时,新建猪场原则上要通过当地环保部门的审查备案。
二、选址适宜、布局合理4、猪场选址应选择在各级政府规划的禁养区以外,禁止在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古建筑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城镇建成区及规划区和工业等公害污染严重环境区建场。
新建猪场应在二环高速公路以外选址建场。
5、猪场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应体现节约用地原则,尽量选用不宜耕作土地,并为扩大生产预留空间。
6、猪场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应满足防疫要求,远离主要交通干道,猪场与居民点、工厂、学校、商业区、其他养殖场、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保持一定距离。
猪场场址选择应距一级以上等级公路500米以上、距二级公路200米以上,距二级以下等级公路50米以上,距集中50人以上的居民点、工厂200米以上,距其他年出栏生猪当量999头以下300头以上养殖场500米以上、年出栏生猪当量1000头以上养殖场1000米以上,距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等区域2000米以上。
生猪养殖场建设规范2023最新
![生猪养殖场建设规范2023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273f5d5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26.png)
生猪养殖场建设规范2023最新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猪肉需求的不断增长,养殖场的建设规范也越来越受重视。
为了确保生猪养殖的环境安全、生产高效、产品质量可靠,2023年最新的养殖场建设规范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
首先,养殖场的环境准备要充分。
在选择养殖场的地点时,应注意空气质量、水源质量和土壤条件。
最好选择远离城市和工业区的地点,以避免可能的环境污染。
同时,养殖场周围的道路、电力供应以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也要到位,以确保养殖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其次,养殖场的场地布局要合理。
养殖场需要合理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例如猪舍区、饲料储存区、办公区和污水处理区等。
不同区域之间应有明确的隔离措施,以避免疾病传播和交叉污染。
同时,养殖场内还应设置合理的通风、防暑、防寒等设施,以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给生猪。
再次,养殖场的设施设备要完善。
猪舍的建造要符合标准,保证猪只能够有充足的空间活动,并且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
饲料储存要专门设置区域,并配备合适的容器和保管措施,以保证饲料的新鲜和干净。
此外,养殖场还应配备适当的消毒设备和防疫工具,以提高生猪的健康水平。
最后,养殖场的管理要规范。
养殖场应有专门的兽医和技术人员,负责生猪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控。
养殖场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计划,确保猪只获得充足的饲料和水源,并进行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以提高生猪的免疫力。
此外,养殖场还应建立健全的记录和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养殖过程的可控性。
总之,2023年最新的生猪养殖场建设规范应该从环境准备、场地布局、设施设备和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
只有确保了生猪养殖场的科学合理和高效运营,才能满足人们对生猪肉需求的不断增长,提供安全、健康的生猪产品。
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生猪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标准化养殖场建设规范要求
![标准化养殖场建设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a0a7ecfd79563c1ec4da7116.png)
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规范要求为切实加强和改进我县畜牧产业发展工作,促进我县畜牧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绿色生态化、健康化发展,根据凤庆县人大常委会对《凤庆县畜牧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凤庆县人大常委会调查组关于全县畜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所提出的审议意见,结合我县畜牧工作实际,以现有标准化养殖场(小区)为典型,提出我县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规范如下:一、选址与布局1、场区选址:场址要选择背风向阳,地势较高,土壤干燥的地方,符合城市、村镇规划要求,不得在划定的禁养区、限养区内新建养殖场,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动物饲养场等500米以上,距种畜禽场、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场3000米以上;2、场区布局:养殖场分四大区域:引种隔离区、生活区、生产区、无害化处理区,四个区域需用围墙隔开。
其中引种隔离区需建引进种畜隔离观察舍;生活区需建办公室、职工宿舍、值班室等;生产区需建兽医室、料库、畜舍、病畜隔离舍等,畜舍间距至少5米以上;无害化处理区需建粪便堆积发酵池、污水沉淀池、病死畜填埋井等。
提倡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猪场建沼气池。
二、场容场貌1、场区大门设计:入场大门(指生活区大门)设计要求简洁、美观、大方,宽度3米以上,方便运输车辆出入。
2、畜舍与墙体畜舍房顶所用材料为10公分厚保温彩钢瓦,颜色一般为天蓝色,对养殖场的围墙内外以及生产区、生活区的墙体进行涂刷,确保美观、坚固、耐用。
3、场牌制作条形场牌,内容为“XXX养殖场(公司)",悬挂于场区大门左侧。
4、场区简介牌以喷绘为主,制作场区简介牌,内容包括场区鸟瞰图和场区文字简介两部分,固定在场区大门外醒目处。
版面悬挂在场门口外墙上,如果墙体不适合固定版面,须制成固定架竖在场区大门外。
版面大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确保高标准、高质量。
5、固定标语养殖场要刷写1—3条固定标语,标语位置原则上写在场区外墙醒目处,字体为黑体字,颜色为红色,字体大小根据墙体大小和标语字数来综合确定,确保高标准、高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
(试行)
重庆市养猪业已逐渐由过去传统的生产方式向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大量推广使用。
为提高规模猪场的综合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根据重庆市规模化猪场的生产现状与猪场建设经验,特提出本规范。
一、建场审查、备案管理
1、各区县(自治县)农业(畜牧兽医)局对新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以下简称猪场),要严格实行备案管理。
2、在备案猪场现场条件审查时,各区县(自治县)农业(畜牧兽医)局要重点审查周边土地消纳粪便能力、附近已有养殖场数量及规模和猪场对粪便处理利用方式,合理布局和控制养殖场数量和出栏量。
原则上猪场粪便按一年一亩粮食土地消纳存栏一头猪的粪便、一年一亩蔬菜或经果林土地消纳存栏二头猪的粪便进行测算,消纳粪便进行布局。
3、在备案猪场现场条件审查时,新建猪场原则上要通过当地环保部门的审查备案。
二、选址适宜、布局合理
4、猪场选址应选择在各级政府规划的禁养区以外,禁止在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古建筑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城镇建成区及规划区和工业等公害污染严重环境区建场。
新建猪场应在二环高速公路以外选址建场。
5、猪场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应体现节约用地原则,尽量选用不宜耕作土地,并为扩大生产预留空间。
6、猪场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应满足防疫要求,远离主要交通干道,猪场与居民点、工厂、学校、商业区、其他养殖场、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保持一定距离。
猪场场址选择应距一级以上等级公路500米以上、距二级公路
200米以上,距二级以下等级公路50米以上,距集中50人以上的居民点、工厂200米以上,距其他年出栏生猪当量999头以下300头以上养殖场500米以上、年出栏生猪当量1000头以上养殖场1000米以上,距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等区域2000米以上。
7、猪场场址应选择在城镇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避免气味、废水及粪肥堆置而影响居民区生活环境。
8、猪场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空气流畅、非污染区域,并且要避开城镇和村民居住区的水源地。
地面应相对平坦,坡度不宜过大,不宜建在低凹、风口处。
9、猪场进出道路畅通,水、电供应有保障。
水源丰富、水质良好,电力应充足、可靠。
三、设施完善、设备配套
10、猪场建筑设施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布局,各功能区界限分明。
管理区应位于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应位于场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及地势较低处。
做到各功能区相对分开,净道与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
11、猪场生产区主要包括各类猪舍及有关生产辅助设施。
猪舍建筑面积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70~80%。
11.1 根据猪场生产实际和不同猪群特点,分类别建设猪舍,舍内必须有相应的采食、饮水、通风、降温和取暖等设施设备,有条件的猪场要增加圈顶喷淋降温设施。
11.2 种猪舍应设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或偏风向,育肥猪舍应设在下风向或偏风向,育肥猪舍应离出猪台较近。
11.3 各类猪舍应采用轻钢结构或砖混结构,根据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采用半开放式或有窗式封闭猪舍。
种公猪所需猪栏面积6.0平方米/头以上、生产育肥猪所需猪栏面积1.0平方米/头以上,小群饲养的空怀母猪、妊娠母猪所需猪栏面积2.0平方米/头以上、分娩母猪所需猪栏面积4.0平方米/头以上。
11.4 猪舍朝向和间距须满足日照、通风、防火、防疫的要求,猪舍长轴朝向以南北向为宜。
11.5 圈舍应采用硬化地面,地面应向粪尿沟处有一定坡度,不滑,易清扫和清粪。
地面结实、易于冲刷,能耐受各种形式的消毒。
11.6 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各栋圈舍出入口处应设消毒池,确保进入的人员或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
12、猪场管理区主要是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办公设施、饲料房、兽医室等生产辅助设施。
12.1 兽医室需要配备必要的诊断设备、消毒器具和疫苗储存器具。
12.2 管理区大门口必须有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室等消毒设施,并严格做好防疫消毒工作。
13、猪场隔离区主要是隔离舍、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等。
隔离舍设置应与养殖规模相适应。
14、猪场其他建筑设施要求。
14.1 猪场应建有水塔等储水和供水系统,保障供应清洁饮用水。
14.2 猪场内道路实行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
人员、饲料及产品进出走净道,粪便、病猪及废弃设备运输走污道。
14.3 猪场场地选择应有1%~3%的坡度,场区内实行雨污分离排出。
建立封闭排污沟、干粪堆积发酵池和污水处理池(或沼气池),使生产和生活污水经暗沟污水道进入污水处理池(或沼气池),雨水经明沟净水道排放,实现猪场污染减量化和粪便处理无害化。
14.4 猪场周围应建围墙或设防疫沟。
四、管理规范、防疫严格
15、猪场饲养、防疫、诊疗人员无人畜共患传染病。
16、猪场必须建立和落实生产管理制度、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免疫程序、防疫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重大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和病死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制度。
17、猪场必须按照渝农发[2008]123号文件要求建立档案和生产记录并应保存2年以上。
18、猪场实行自繁自养、小单元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其品种应
符合市农业局确定的生猪主推品种。
外购种猪应从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引进。
19、饲料和原料符合营养标准和卫生指标标准。
不使用变质、霉变或被污染的饲料,不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其他畜禽副产品。
使用的饲料添加剂产品必须是具有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并且具有产品批准文号。
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无公害养殖对药物使用的要求。
饲料中添加的兽药严格遵循兽药使用规范,不得添加国家严禁使用的违禁药物。
20、猪场要实行用药登记管理制度,建立用药档案备查。
禁止使用未经农业部批准或已淘汰的兽药,禁止使用未经国家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兽药。
根据不同种类的药物,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严禁超期用药,控制残留。
21、年出栏1000头以下的猪场应有兼职兽医,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猪场应有专职兽医。
猪场兽医应具备兽医执业资格或相应专业技能。
22、猪场应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仔猪、育肥猪销售出场时具备动物检疫部门出具的检疫证明。
五、粪污利用、排放达标
23、以猪场粪便污染“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为目标,猪场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和防疫设施要与圈舍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24、猪场实行干清粪分离处理工艺,污水和粪便集中处理,其处理能力和方式应根据猪场规模和周边条件设计,用作肥料还田的猪场,其干粪和污水处理设施分别满足20天以上的厌氧发酵处理周期要求,干粪及粪便渣用作肥料时,不能超过最大农田负荷量,避免造成面源污染和地下水污染,因季节性使用粪便作肥料,以用肥淡季和高温季度为参数设计和建造与粪便量配套的干粪和污水处理池,确保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实行排放的猪场,其粪便污水处理后应符合GB 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25、猪场粪便处理和利用主要实行农牧结合、种养结合,把优质的有机肥经腐熟、堆积发酵后用于种殖业,采用生态循环利用模式,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六、其它
26、本规范适用于2008年1月1日以后新建猪场。
27、本规范由重庆市农业局负责解释。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