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景楼诗帖

合集下载

米芾多景楼译文及详解

米芾多景楼译文及详解

米芾的《多景楼诗》是一首描绘镇江北固山甘露寺中的多景楼的诗歌。

以下是该诗的译文和详解:
译文:
纵目远眺,天高地阔,披襟而立,海风拂面。

山光水色,随我目光所及,云影江流,逐我步履所行。

世界在我脚下,我置身于此,举杯畅饮,将此生托付。

风起云涌,梦回多景楼,仿佛置身穆王之台。

详解:
米芾在宋元祐元年(1086)登临多景楼,写下了这首《秋暑憩多景楼诗》。

诗中描绘了多景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陶醉。

首联“纵目天容旷,披襟海共开”,写登楼远眺,天地苍茫,海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颔联“山光随眦到,云影度江来”,描绘山光水色,随着目光所及而展现,云影江流,逐人步履而行。

这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山水的壮丽景色。

颈联“世界渐双足,生涯付一杯”,表达了作者将世界置于脚下,人生尽在一杯酒中的豪情壮志。

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宏大的世界与微小的个体进行对比,突出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尾联“横风多景梦,应似穆王台”,以梦回多景楼的想象结束全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向往。

这里运用了典故,以周穆王登临昆仑之台的故事来比喻自己的登临之感。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生动地描绘了多景楼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豪情壮志。

天下第八行书

天下第八行书

天下第八行书——米芾《蜀素帖》《蜀素帖》是米芾三十八岁时(1088年),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八首。

“ 蜀素”是四川造的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

此卷相传为邵氏 所藏,欲请名家留下墨宝,以遗子孙,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

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

而米南 宫见了却“当仁不让”,一挥到底,写得随意自如,清劲飞动,真似如鱼 得水一般。

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 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

米芾用笔如画竹,喜“八面出 锋”。

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 刷字”的独特风格。

结字也俯仰斜正,变化极大,并以欹侧为主,表现了 动态的美感。

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 之,当为生平合作”。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初居太原,继迁襄阳(今属湖北),后室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

以其才华横溢,狂放不羁,故人又称“米颠”。

据《宣和书谱》说:“米芾书学羲之,篆宗史籀,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

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请求碑榜,户外之履常满。

家藏古帖甚富,名其所藏为宝晋斋”。

其于书法各体兼善,尤精行书,大刀阔斧,独往独来,沉着痛快,奇纵变幻,振迅天真,出人意表。

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行书作品,代表作是《虹县诗》、《多景楼诗帖》、《研山铭》、《苕溪诗》和《蜀素帖》,其中《蜀素帖》最为得意。

《蜀素帖》,绢本长卷,有乌丝栏,高29·6厘米,长284·2厘米,计71行,658字,内容是自作五七言诗八首。

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蜀素帖》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丽颀长,风姿翩翩,随意布势,不衫不履。

吴湖帆与清代状元扇收藏

吴湖帆与清代状元扇收藏

吴湖帆与清代状元扇收藏作者:王振来源:《收藏/拍卖》 2010年第10期吴湖帆(1894-1968)可谓中国近代古董皮藏与鉴赏第一人,其家三代从事彝器书画收藏,他60余年间经手无数奇珍雅玩,不仅在艺术上不断发展自己,诗、书、画达到三绝境界,更使“梅景书屋”所藏致臻丰盈,以至誉满东南。

而清代状元扇的收藏,则是吴湖帆最著名的特色收藏之一,它所庋藏的七十二状元扇,不但是清代状元的笔墨巡礼,而且饱含了吴氏作为收藏大家的识见与鉴藏旨趣。

“梅景书屋”主人吴湖帆名倩,本名万,字湖帆、一字倩庵,号通骏、又号愙簃、东庄。

别署翼燕。

所居斋室乃名“梅景书屋”。

时人常以国之大师尊称,为书画鉴藏大家。

早年与溥濡并称“南吴北溥”,后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一起,于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美誉。

时至今日世人更以吴湖帆为之翘楚。

(图1,吴湖帆像)吴湖帆先生乃清代封疆大吏、金石大家吴大潋之孙,江南收藏名家、学者沈树镛之外甥,自幼受家庭薰陶,耳濡目染之下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1899年拜江南名士陆廉夫(恢)学画,开启了艺术鉴赏与创作之门。

1915年与吴县名门潘家之女静淑结为伉俪(图2),静淑知书识礼,能诗会画,其曾祖潘世恩乃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癸丑科状元、官至宰相,伯父潘祖荫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探花。

潘氏家族富于收藏,静淑妆奁中的《董美人墓志》帖与吴湖帆旧藏《常丑奴墓志》帖,可谓一美一丑,对此二帖,吴湖帆日夕玩味,爱不释手,甚至拥之入衾,并风趣地说:“与美人同梦。

”诚见其鉴藏境界已臻高尚。

1 924年,齐卢战事起,苏州蒙难。

31岁的吴湖帆迁离苏州南仓桥故居,入上海,居于嵩山路88号。

这条路当时亦名葛罗路,与霞飞路(今淮海路)相交,隶属法租界。

吴湖帆先生所居为两幢三层小楼,以“淮海草堂”名,而与一弄之隔的冯超然“嵩山草堂”(九十号)相呼应。

但它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梅景书屋”,因吴氏庋藏宋刻《梅花喜神谱》与米芾《多景楼诗帖》而得名。

经典法帖宋·米芾《秋暑憩多景楼帖》(高清版)

经典法帖宋·米芾《秋暑憩多景楼帖》(高清版)

经典法帖宋·米芾《秋暑憩多景楼帖》(高清版)
作者介绍
米芾(西元1051-1108年),北宋书画家、鉴赏家。

初名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元右六年(1091年)起,改名芾,祖籍太原(今属山西),迁襄阳(今湖北襄樊),世称米襄阳,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

有洁癖,多蓄奇石。

尝於无為州治,见巨石,状其丑,大喜,巨衣冠拜揖,呼之為「兄」,因举止狂放,世称「米颠」。

不能与世随和,故从政数困。

能诗文,善书画,精鉴别,好收藏名迹。

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

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

有「风檣阵马,沉著痛快」之评。

作品介绍
元丰八年乙丑(1085年),米芾官任杭州从事。

《秋暑憩多景楼帖》是米芾于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所作,可以看出他对于自己的书风在进行探索。

▲ 宋·米芾《秋暑憩多景楼帖》
(27.6cm*34.3cm)
秋暑憩多景楼;
纵目天容旷,披襟海
共开。

山光随眦到,云影
度江来。

世界渐双足,
生涯付一杯,横风
多景梦,应似穆王台。

用笔轻扬迅疾,多刷笔。

力沉奇倔,结体欹侧生姿,转折间多机巧锋芒。

[汇编]米芾年表

[汇编]米芾年表

米芾年表卷一元佑前P006药洲题刻(后刻) 1073年熙宁六年癸丑 23岁 7月P007还珠洞题名自画像 1074年熙宁七年甲寅 24岁 5月P008天马赋(疑伪) 1080年元丰三年庚辰 30岁正月P018阎立本《步辇图》观跋 1080年元丰三年庚辰 30岁八月八日P020三吴帖 1080年元丰三年庚辰 30岁P023法华台诗帖 1080年元丰三年庚辰 30岁P024道林诗帖 1080年元丰三年庚辰 30岁P025砂步诗帖 1080年元丰三年庚辰 30岁P033书海月赞跋伪作 1081年元丰四年辛酉 31岁P048庐山题书 1081年元丰四年辛酉 31岁十月P049盛制帖 1082年元丰五年壬戌 32岁P053寒光帖 1082年元丰五年壬戌 32岁P055吴江舟中诗帖 1082年元丰五年壬戌 32岁P068成伯公帖残约元丰五年壬戌 32岁P069僧正文公帖约元丰五年壬戌 32岁P070方圆庵记 1083年元丰六年癸亥 33岁四月九日P078重装张旭《深秋帖》并跋 1084年元丰七年甲子 34岁六月十九日P079再跋张旭《深秋帖》 1084年元丰七年甲子 34岁八月十五日P080郡官帖约元丰六-----八年P082雨寒帖约元丰六-----八年P083潇湘八景图(并序) 伪P091(附)题李营丘潇湘八景图伪卷二元佑P006相從帖 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丙寅 36岁P018秋暑憩多景楼诗帖 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丙寅 36岁P020张季明帖 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丙寅 36岁P024吾家法书帖 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丙寅 36岁六月五日P027李太师帖P032蒋延祖夫人钱氏墓志约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丙寅 36岁P036好事家帖 1087年元祐二年丁卯 37岁七月P038武帝书帖 1087年元祐二年丁卯37岁七月P040张颠帖《论草书帖》 1087年元祐二年丁卯 37岁P042西园雅集李公麟作图米芾为诗集作序1087年元祐二年丁卯 37岁七月P050知府帖(《致知府大人尺牘》)(《邂逅長者帖》)1087年元祐二年丁卯 37岁P056辨法真迹(淳化阁帖跋) 1088年元祐三年戊辰 38岁元月P060题《褚摹兰亭序》卷 1088年元祐三年戊辰 38岁二月P070苕溪诗卷 1088年元祐三年戊辰 38岁八月八日P075跋殷令名头陀寺碑 1088年元祐三年戊辰 38岁九月五日P078颜鲁公碑阴记 (局部) 1088年元祐三年戊辰 38岁九月P079蜀素诗帖 1088年元祐三年戊辰 38岁九月二十三日P091叔晦帖P094海岳 1089年元祐四年已巳 39岁P095焦山题记 1091年元佑六年辛未 41岁P096闰月帖《呈左相吕大防启》 1091年元佑六年辛未 41岁八月P099篋中帖(《致景文隰公阁下尺牘》)(《天机妙帖》)1091年元佑六年辛未 41岁岁末P102东坡《木石图》诗跋 1091年元佑六年辛未 41岁岁末P103昨日帖 1091年元佑六年辛未 41岁岁末P105顾虎头帖 1091年元佑六年辛未 41岁岁末P108久别帖 1092年元佑七年壬申 42岁春P110竹前槐后诗卷《亦称《致希声吾英友尺牍》、《非才当剧帖》1092年元佑七年壬申初夏 42岁P114宠临帖 1092年元佑七年壬申七月 42岁P116枉驾帖 1092年元佑七年壬申七月 42岁P118珍醴帖 1092年元佑七年壬申九月 42岁P120岁丰帖 1093年元佑八年癸酉秋 43岁P124依赦帖 1093年元佑八年癸酉秋 43岁P127明道观壁记 1094年元佑九年甲戌正月五日 44岁P130天衣怀禅师碑 1094年元佑九年甲戌正月 44岁P139章圣天临殿记章圣天临殿铭1094年元佑九年甲戌春 44岁P147裹鲊帖 1094年元佑九年甲戌三月 44岁P148雍丘帖约1093年元佑八年癸酉秋 43岁卷三绍圣P006诏使帖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夏P008催租诗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夏P009粮院帖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夏P014蒙教帖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夏P016吏民帖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夏P018拜中岳命作诗帖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夏P021留简帖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夏P028监斗帖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夏P029木兰诗疑伪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九月二十六日P035过高邮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十月P036露筋之碑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十月P041淡墨秋山诗帖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P044方回帖 1095年绍圣二年乙亥 45岁P046逃暑帖 1095年绍圣二年乙亥盛夏 45岁P050穰侯出关P053浙江亭观潮诗(七律) 1095年绍圣二年乙亥八月十八日 45岁P056杂抄诗 1095年绍圣二年乙亥冬 45岁P058满庭芳词 1096年绍圣三年丙子三月 46岁P061乐兄帖 1096年绍圣三年丙子 46岁P064易说(疑) 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 47岁P069指喻帖 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春 47岁P071臈白帖约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 47岁P072自藏晋唐帖目约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 47岁P074与魏泰唱和诗《寄魏泰诗帖》(疑为摹本)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春 47岁P078龙真行约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 47岁P084第一山 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春 47岁P085久违帖(疑) 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春 47岁P087伯充帖《致伯充尺牍》 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十一月二十五日 47岁P090南山帖 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 47岁P091尚书礼部侍郎墓志残石约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 47岁P093春和帖(《致新恩吏部侍郎尺牍》)(《沂水帖》)《政事帖》约1098年绍圣五年戊寅春 48岁卷四元符P005(贝兄)豉帖约1098年元符元年戊寅 48岁P007中伏帖 1098年元符元年戊寅六月 48岁P008捕蝗帖《书尺牍〈一〉疑摹本 1098年元符元年戊寅六月 48岁P014亭观帖宝月观(见英光堂帖) 1098年元符元年戊寅八月 48岁P017净名斋记 1098年元符元年戊寅中秋 48岁P023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中秋诗帖》(草书九帖之六、七)1098年元符元年戊寅中秋 48岁P029焚香帖《海岱帖》《两三日帖》 1098年元符元年戊寅秋 48岁P033元日帖约1099年元符二年己卯元旦 49岁P039葛德忱帖(《道味帖》)(《致葛君德忱閣下尺牘》)(《五月四日帖》)1099年元符二年己卯五月四日 49岁P053梅惇帖出自停云馆法帖 1099年元符二年己卯五月 49岁P055葛叔忱帖 1099年元符二年己卯五月 49岁P059陋邦帖 1099年元符二年己卯五月 49岁P062送陈觉民诗 1099年元符二年己卯五月 49岁P066通判帖 1099年元符二年己卯五月 49岁P068衰迟帖 1099年元符二年己卯十月 49岁P071廷议帖 1100年元符三年庚辰 50岁P073十连帖 1100年元符三年庚辰 50岁P074衰老帖(《提刑殿院帖》) 1100年元符三年庚辰 50岁P079司勳帖 1100年元符三年庚辰 50岁P078春序帖十一行约1100年元符三年庚辰春 50岁P079淮山帖约1100年元符三年庚辰 50岁P081乡石帖约1100年元符三年庚辰 50岁P084吾友帖草书九帖之四约 1100年元符三年庚辰 50岁P090参政帖《苏太简参政帖》约1100年元符三年庚辰 50岁P093陈揽帖(昨日帖书尺牍〈七〉)约1099年元符三年庚辰 50岁卷五建中靖国P005向太后挽词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51岁P009太师行寄王太史彦舟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二月 51岁P014长至帖(《公议帖》)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夏至51岁P016临沂使君帖(《阴郁帖》)(《致临沂使君尺牘》)(又称戎薛帖)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夏至51岁P019雨应帖约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51岁P021紫金研帖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中秋P027五古与程节赠答诗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中秋51岁P030建中靖国岁芾”题名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51岁P031自叙帖约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51岁P054糖霜帖约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51岁P055麝香帖约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51岁P056章侯帖(恶札帖)约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51岁P057珊瑚帖约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51岁P067蒋永仲帖约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51岁P069上记帖约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十一月二十一日P070壮观赋约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51岁卷六崇宁(1102-1107年)P009新恩帖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三月三日52岁P011具状帖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四月52岁P013久郁帖约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52岁P015左丞钧席帖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五月52岁P018研山铭约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52岁P030弊居帖(《甘露帖》)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五月52岁P032异石帖(西山书院帖平远山房本)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五月52岁P035三米《兰亭》跋二则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五月52岁P041褚摹《兰亭序》跋赞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六月52岁P047江宁帖约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52岁P048老妻帖约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52岁P052承天帖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六月52岁P054褚临黄绢本兰亭序跋赞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八月十五日52岁P062运副帖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十一月52岁P064郏侨帖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末52岁P065伯修帖(《与伯修司长书》《丞果实帖》《致伯修老兄尺牍》)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末52岁P071來戏帖(《面谕帖》《求致翟画王帖书》《职思堂帖》《浙干帖》)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末52岁P075钟山帖约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末52岁P076王略帖跋《破羌帖跋》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三月九日53岁P085王略帖赞《破羌帖赞》约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三月53岁P094孔圣手植桧赞碑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春53岁P097晋纸帖(《自怡帖》)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春53岁P103业镜帖(《敬闻帖》)《致伯充尺牍》翰牍九帖之七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春53岁P106夏英公帖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春53岁P107韩马帖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春53岁P109彦和帖(《致彦和国士尺牘》《经宿帖》)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春53岁P113值雨帖《致伯充防御台座尺牍》)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春53岁P115清和帖(《致窦先生尺牍》)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春53岁P119适意帖(《宗正帖》)(《获右军《王略帖》》)(《一百五十千帖》)又称《玉格帖》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五月后53岁P125丹阳帖(《换玉笔架书》)(翰牍九帖之六)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五月后53岁P128贺铸帖(《易王献之二帖书》《玉格帖》)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五月后53岁P134白熟帖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五月后53岁P136临顾帖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秋53岁P138英论帖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秋53岁P139绝唱帖约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秋53岁P140私居帖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腊月53岁P143复官帖1104年崇宁三年甲申五月54岁P145同官帖约1104年崇宁三年甲申54岁P147灵峰行记帖1104年崇宁三年甲申五月54岁P156芜湖县学记碑1104年崇宁三年甲申七月后54岁P169篆书周书?周官约1104年崇宁三年甲申八月54岁P174米芾拜石崇宁三年甲申54岁P181章吉老墓志铭1105年崇宁四年乙酉九月55岁P202真酥帖 1105年崇宁四年乙酉九月55岁P205烝徒帖1105年崇宁四年乙酉55岁P210张都大帖《闻张都大宣德尺牍》(《书尺牍》〈六〉)1105年崇宁四年乙酉55岁P216虹县诗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春56岁P228忧畏帖 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春56岁P231呈事帖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五月56岁P237跋欧阳修集古录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八月一日56岁P240杂书帖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五月后56岁P250跋蔡襄赐御书诗卷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五月后56岁P253戏成诗(《戏成呈私谏台坐诗札》《岳麓诗帖》翰牍九帖之九)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冬56岁P260惠柑帖《与司谏台坐书》翰牍九帖之八约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冬56岁P266人安帖约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56岁P269小楷千字文约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 56岁P278太宗帖赞约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56岁卷七大观P005书院帖约1107年大观元年丁亥正月 57岁P007章吉老墓表 1107年大观元年丁亥五月 57岁P015经略帖 1107年大观元年丁亥六月 57岁P017少时帖 1107年大观元年丁亥六月 57岁P019行书多景楼诗册约1107年大观元年丁亥 57岁P023葛雪帖 1107年大观元年丁亥十二月 57岁P034公兖帖 1107年大观元年丁亥十二月 57岁P036广帅帖约1107年大观元年丁亥年末 57岁P039摹王羲之《大道帖》P040临王羲之《行穰帖》P043摹王献之《东山松帖》P044临王献之《中秋帖》(传)P047临王献之《鹅群帖》《宝晋斋法帖》临王羲之诸本王帖对照P051王略帖 (破羌帖)P053暴疾帖P054顷日帖P055妇母帖P056平安帖P057孙女帖P058事长帖P059敬伦帖P061米临十七帖P070临颜真卿《湖州帖》P071韩干照夜白题名卷八外编一《英光堂米帖》系列P007补填帖约在元丰六年左右P008适方上状帖P009初热帖九行P010门中帖(残)P011昨夕帖P012彦稽帖P014亦虚帖六行P015饿杀帖(不烦帖)P016昨夕帖(一饭帖)P017先白帖P018一麦帖P020提刑郎中帖守无为日(约1104年崇宁三年七月----1105年崇宁四月十月) P021政事帖P022爱女帖P023剧暑帖P024展唔帖P025贺圣朝词P026参赋P034长寿庵咏梅诗P036今日献祝寿纪庆生申诗P040米芾少意帖P041诉衷情词P044书祥瑞P046评纸帖(十纸说)P053摹古帖P054所居帖P055奉酬山甫P057寄薛郎中绍彭P058林逋诗跋(德行帖)P061题文同墨竹诗P062题苏轼墨竹诗P063踏莎行?雾失楼台(疑伪)P065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杜甫(疑伪)P070离骚经(伪作)P103九歌(伪)P108燕然山铭(疑伪P112米芾篆隶P120正六译《波罗蜜经》序P123如来真赞P120右军帖赞卷九外编二P007曹子建应诏诗《宝晋斋》P026梅花赋(疑伪作)年三十四岁P043鲍参军舞鹤赋P062三馆暴书帖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伪残P072岳阳楼记(伪)P079从天竺归隐溪之南冈诗〈昔年诗〉P084鹤林甘露帖P086偶成蝶恋花一阕 "疑"P088下净名(疑伪)P089私居、浸足、壮观亭三帖(伪)P092问月诗传伪P094五言诗《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王维(伪) P097萧闲堂P103书唐崔颢的《奉和许给事夜直简诸公》P111题雍丘崔明府丹灶李白(疑伪)P112太守召陪诸公游虎丘唐朱长文P120书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P121苗幕帖P122饶纸帖P122书法赞P123仲宁帖詹怀帖P124乐圃先生墓表P127动静交相养赋白居易P132秋阳赋P137春赋庚信P141答绍彭书来论晋帖误字P142常少府题破山寺诗P146昼锦堂记(又号“百衲碑”)P149王维《游感化寺》P151书【宁王山池】唐P152岑之敬(南北朝)洛阳道伪P154宋之问明河篇(伪)P157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杜甫伪P162鉴亭铭碑阴伪P163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唐李峤(伪)P165嵩山望幸唐王邕(伪)P167唐玄宗五律《幸蜀西至剑门》(伪)P168唐诗二首(韩偓刘禹锡)伪P171同李舍人冬日集安乐公主山池沈佺期P176省试腊后望春宫唐林宽P177沙堤行,呈裴相公唐张籍(伪)P180宋之问扈从登封途中作(伪)P181跋东坡师子屏风赞(伪)P184千寻飞阁诗(伪)P185白莲花亭侍宴应制沈佺期唐(伪)P186古诗三首(伪)P188南海孔广陶集米芾书法,《重建云泉山馆记》P190道法参天地(伪)P191南明山(疑伪)P192面壁P193秀岩题刻(疑伪)P194城市山林P195王维三月三日勤政楼侍宴应制唐P196米氏云山八幅卷十文集P003米芾简介P008米芾年表P014米芾书论精粹P030砚史P036宝晋英光集P103襄阳诗钞P110米芾研究综述P114米芾尺牍书法艺术研究P299襄樊米公祠测鱼 2009.6编纂测鱼2009.6.11夜结稿于石门。

中国古代艺术(二)

中国古代艺术(二)

•第三,理性之美。古人曰:“诗言志,歌咏怀”。 就是说歌舞更强调表现人的内心情怀,但即使是 情怀的表现,也要“发乎情,止乎礼。”因此, 中国古代的音乐都是合乎礼节、充满理性的。
•六、戏曲
•(一)戏曲的历史沿革
•中国戏曲是指中国的传统戏剧。 •汉代的百戏,可以看作中国戏曲的萌芽,首见于 汉代。 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中有对百戏演出场 面的描写 , 他描写了当时流行的《湘妃怒》的情 景:“女娥坐而长歌,声清畅而委婉…度曲未终,云 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
•(二)按音乐功能,大致可分为四类:
•一、仪式音乐,即用于祭祀、宗庙、大典,也包 括宗教寺庙的仪式音乐。 •二、宫廷舞乐:又称燕乐,宫中乐。帝王在宫中饮 宴,游乐时,舞女跳舞,歌姬歌唱,乐师演奏。
•三、声乐。声乐这个概念在古代音乐理论中一般 用来泛指音乐、音乐活动,又长指规模比较盛大, 兼有歌唱和乐舞的音乐 。 •四、独奏器乐。独奏器乐是不需要伴奏就能独立 地演奏曲子的器乐。
《 快 雪 时 晴 帖 》 原 件
王 献 之 中 秋 帖
•四、绘画
•中国绘画,就其审美原则、情趣、风格、技法等等而言, 具有完整而独特的体系。
•(一)中国绘画的历史沿革。 •1、原始彩陶和青铜纹饰,可以看作是中国绘画的起源。 他们确定了中国绘画整体着眼、以线为主、平面构图的基 本原则。 •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各类绘画的初创期。注重人或物 的整体形象在画中的位置。 • 3、魏晋绘画,是中国绘画的形成期。其成就主要表现在 宫廷绘画、佛教绘画和文人绘画几个方面。
黄公望 赵孟 頫
王 蒙 秋 山 草 堂 图
钱选幽居图
吴 镇
• 7、明代市民兴起,民间绘画较盛行,版画得 到发展,出现了浙派、江夏派、吴门派等不同 流派。人物画家有仇英、陈洪绶、徐渭

《多景楼》的原文与赏析

《多景楼》的原文与赏析

《多景楼》的原文与赏析《多景楼》的原文与赏析“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山川掩映的壮丽图景。

云气和水光弥漫(交汇)之处,浮现出碧瓦红楼;红色的晚霞、青色的山峦相互映照(映衬),浸染远处的天空。

浮:写明波光云影的迷离掩不住巍峨的碧瓦红楼,也写出了动态美;入:刻画出霞光山色的浓彩浸染了黄昏的`远天,化静为动;含:形象写出了天空包罗万象,夕阳下,晚霞同山峦青红相间融入远空。

出自曾巩《多景楼》欲收嘉景此楼中,徒倚阑干四望通。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

老去衣襟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注】冥鸿:指飞入远天的鸿雁。

呗:梵音的歌咏赏析:曾巩中年后离乡宦游,行经镇江,登临多景楼,很赞赏其地风光,写下了这首七律。

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自甘露寺内,北宋时郡守陈天麟所建,是寺内风景最佳处,它北面大江,遥控淮甸,形势险峻,东坡赞曰:“润州甘露寺多景楼,天下之殊景也。

”(《采桑子》词序)自北宋以来,骚人墨客,题咏颇多,曾巩的之《多景楼》是其中传诵的佳作之一。

首联总写多景楼的形胜,提掣全篇。

此楼屹立北固山上,凭高远眺,水色山光,风月胜景,无不尽收眼底。

故苏轼《甘露寺》有”一览吞数州,山长江漫漫“之句。

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四也说:“江山之胜,烟云显晦,萃于目前。

”曾巩这两句意谓欲于此楼周览胜景,只消徘徊倚阑,凭高四望,万千景象,便可豁然在目。

这正抓住了多景楼居高临下,境界开阔的特点。

中间两联是写多景楼上所见景象:云气和水光氤氲之处,浮现出碧瓦红楼;晚霞同山峦于夕阳下青红相间,镶入远处的天空;月光下淮南原野传来了佛寺的钟声梵歌;江面上强劲的海风送来了远芳的貌船.四句,一写水光,一写山色,一写淮甸寺钟,一写江面帆船。

“云乱水光浮紫翠刀,着一“浮”字,写明波光云影的迷离掩不住巍峨的宫观;“天含山气入青红”,用一“入“字,刻画出霞光山色的浓彩浸染了黄昏的远天。

月光下传来“一川钟呗”,不难出淮南原野的平阔寂静;海风中驶出“万里帆樯“,使人意识到长江的迢遥汹涌。

米芾书法鉴赏(上卷)

米芾书法鉴赏(上卷)

米芾书法鉴賞(上卷)宋米芾《跋殷令名碑帖》行书<此帖线条优美、笔法精巧,在秀丽、清雅中有一种律动性。

给人以十分儒雅可爱的感觉。

>宋米芾《拜中岳命诗帖》行书<素笺纸本,纵29.3cm横101.8cm。

此作是米芾著名的行书作品之一。

卷首署“拜中岳命作”五字,卷前引首为清高宗弘历(乾隆)题“南宫逸翰”四大字,卷后有元代倪瓒跋。

此帖行笔已向外拓,字形宽绰,散朗多姿,取众家之长而自出新意。

章法疏落,行距较宽,但笔法穷极精密,转换多姿,有放纵倾侧之态。

他的悬手书是自幼写壁练就的,所以才能如此颐指气使,纵横如意。

此时米芾的书法已完全成熟,笔法清劲,结构稍见谲宕,较之其晚年的纵逸丰肥,尤显刻意,是米芾的精进之作。

>宋米芾《伯充帖》行草书<纸本。

信札一则。

约书于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十一月二十五日。

纵27.8厘米,横39.8厘米。

释文:十一月廿五日。

芾顿首启。

辱教。

天下第一者。

恐失了眼目。

但怵以相知。

难却尔。

区区思仰不尽言。

同官行。

奉数字。

草草。

芾顿首伯充台坐。

>宋米芾《捕蝗帖》行书<此帖风格与米芾一般书作有些不同。

该作笔画较为粗犷恣肆,形成险中有稳、拙中见巧的重要特色。

>宋米芾《草书四帖》草书<是米芾草书佳作之一。

米芾平生属意于行书,于草书并非专攻,但他对草书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草书应师法晋人。

所以米芾所作的草书尽是上追晋人遗规,字字独立,取法古淡沉着,不以缠绕为能事,点画高古,在北宋时期的小草中属于上乘之作。

《元日帖》《吾友帖》《海岱帖》《中秋、目穷合帖》合装而成,故称《草书四帖》,又可称《草书五帖》。

学米芾加微信shufayi01咨询>宋米芾《道林诗帖》行书<纸本。

纵30.l厘米,横42.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鉴藏印记:“采秀堂”(朱文)、“紫芝堂印”(朱文)、“赵礼用观”(朱文)、“吴郡董宜阳印”(白文)、“全卿”(朱文半印)、“真赏”(朱文半印)等。

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遒劲,结态造势宽展肥美,为米氏之精品。

十大行书名帖及学习误区

十大行书名帖及学习误区

十大行书名帖及学习误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

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

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原作纸本,纵28.8厘米。

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

一时形势好转。

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

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

王想冒功,拥兵不救。

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

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

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

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

米芾《多景楼诗册》行书附释文

米芾《多景楼诗册》行书附释文

米芾《多景楼诗册》行书附释文
米芾《多景楼诗册》纸本,上海博物馆藏,由11开册页组成,每页纸本纵31.2厘米、横53.1厘米,共写有41行字,每行有的为二三字,有的则只有一字,充分显示了米芾大字行书的磅礴气魄。

《多景楼诗册》原为长卷,在宋时已被人装裱成册,明清时期为不少收藏家递藏,是流传有序的书法巨迹。

此册米芾行书十一开,无款印。

所书从头至末,风樯阵马,沉着通快,一气呵成。

崇宁元年(1102),同朝何执中跋为米芾所作。

台北叶公超亦有一本,两者皆疑为摹本。

《多景楼诗册》是米芾晚期大字作品,与他30来岁时创作的《吴江舟中诗》比较,明显用笔老辣、厚重,间架欹侧中见稳健,极为豪放,笔力雄伟。

面对《多景楼诗册》,可以想象出米芾挥毫时“神游八极,眼空四海”的气魄。

他自称“刷字”的运笔方式在此册中表现得极为明显,许多笔画的起笔呈现散开的锋毫。

一些竖笔、撇笔因运行急速而留出飞白。

整幅作品气势豪迈,跌宕的笔画间蕴涵着巨大的张力。

【1】华胥兜率
【2】梦曾游,天
【3】下江山第一楼。

【4】冉冉明廷万
【5】灵入,迢迢溟
【6】海六鳌愁。


【7】分坱圠方舆露,
【8】顶矗昭回列纬
【9】浮。

衲子来时多
【10】泛钵,汉星归未
【11】觉经牛。

云移
【12】怒翼搏千
【13】里,气霁刚
【14】风御九秋。

【15】康乐平生【16】追壮观,未【17】知席上极沧【18】洲。

【19】多景楼。

【20】禅师有建楼【21】之意。

故书。

历代书法名家一览表

历代书法名家一览表
文征明
徐渭 王铎 包世臣 吴昌硕 张裕钊 赵之谦 齐白石 毛泽东
沈鹏
欧阳中石
历代书法名家一览表
书体
代表作品
风格
备注
篆书 草书 草书 草书 隶书 楷书 篆、隶、草
行草
章草 隶书、章草
行书 行草 隶书 隶书 行书 真书 草书
欧体、楷书
隶书
行书、草书 隶书、行书
草书
颜体、行书
草书
《会稽刻石》
务实质朴 结束了“文字异形”的状况
时代 秦朝 汉朝 三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代表性 书法家
李斯 史游 崔瑗 张芝 蔡琰 钟繇 皇象
陆机
索靖 卫瓘 王羲之 王献之 卫夫人 羊欣 萧思话 丁道护 智永
欧阳询
褚遂良
虞世南 薛稷
张旭
颜真卿
怀素
柳公权
杨凝式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王庭筠 赵孟頫 鲜于枢 董其昌
俊迈豪放
浑厚端庄 苍老醇厚
秀逸 纵肆 拙中带秀
行书、楷书 《醉翁亭记》、《琵琶行》 温润秀劲
草书 行草 草书 楷书 行草 颜体 白石书体 狂草
隶书、楷书
行书
《题墨葡萄诗》
用笔狼藉
《嘉兴作诗轴》
张弛有度
《临书谱》
饱满纵逸
《临石鼓文》
遒润峻险
《濂亭文集》
刚柔俊逸
《二金蝶堂印谱》
宽博自然
《花卉草虫十二开册页》
苍劲
《沁园春》
豪迈苍凉
《三馀吟草》、《三馀续吟》 气势恢宏
、《三馀诗词选》
格调高逸
《欧阳中石书沈鹏诗词选》、 清新高雅
《中石夜读词钞》
俊朗飘逸

米芾书法多景楼释文

米芾书法多景楼释文

米芾书法多景楼释文米芾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被誉为“书圣”,他的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米芾的书法作品中,有一幅十分著名的作品——《多景楼释文》。

下面,让我们从多个角度探究这幅作品的魅力。

一、作品背景《多景楼释文》是米芾在南宋宝祐年间(北宋淳熙年间)写的一幅楹联,题干为“多景楼梦遗稿”,一个梦中之境,通过作者的笔端渲染而成。

楹联全文为:“筝鹤听声嘶一片,丹螺引步颠三倒,深院绿苔铺豪荣,高窗碧画悬多景。

”这是一首描写梦境的诗歌,又称“楼船梦”,以描写南楼高窗多景为主。

二、作品特点1、布局神韵楹联的布局非常有技巧,左右各配一幅画,它们分别为“丹螺引步”和“筝鹤听声”,这两个画与“豪荣”、“多景”相呼应,同时也突显了境界之高远。

每个字的形态艺术感极强,字峰处的笔画随之显得独具特色。

2、字体清秀笔画流畅而又有力,整个布局处处显现出作者的笔力和意境,尤其是书写的优美和书法的优秀,加之灰翠相间的上款和“米如愚”二字等指出了作者的身份,为这幅作品增添了美感和文化底蕴。

3、情感真挚这幅楹联字体秀美端庄、构思独特、语言优美,富有艺术魅力。

其中“多景”更是“梦”中之境,看起来非常真实而又遥远,给人以阅读体验上的享受。

4、境界高远《多景楼释文》运用描绘片段的艺术手法,将一切都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从字体的安排布局到字形的曲折优美,清香之洁中呼之欲出,境界高远,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雅致之美。

三、意义深远1、文化意义《多景楼释文》是一幅代表着南宋文化特点的书法作品,书法中体现出的严谨、简洁、优美的风格,是中国书法艺术中重要的代表之一。

2、审美意义这幅楹联刻画了一个境界高远、精致而又充满想象力的梦境,从而给我们带来极致的审美享受。

3、历史意义《多景楼释文》是米芾代表作之一,其影响与价值对古往今来以及对后人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文化与史学领域均有较好的价值。

总之,米芾的书法作品《多景楼释文》是一件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作品,它体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与内涵,同时,其特有的审美魅力和境界高远也让人们沉浸在其中,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米芾所写的多景楼诗帖

米芾所写的多景楼诗帖

米芾所写的多景楼诗帖
一、多景楼诗帖的背景介绍
1.1 米芾的生平概述
1.2 多景楼诗帖的创作背景
二、多景楼诗帖的艺术特点
2.1 多景楼诗帖的形式特点
2.2 多景楼诗帖的题材特点
2.3 多景楼诗帖的艺术风格
三、多景楼诗帖的意义与影响
3.1 多景楼诗帖对米芾的艺术发展的影响
3.2 多景楼诗帖对后世诗词创作的影响
四、多景楼诗帖的解读
4.1 诗帖中所呈现的景物描写与意象
4.2 诗帖中所抒发的情感和思想
4.3 诗帖中隐含的艺术与哲学内涵
五、多景楼诗帖的鉴赏与评价
5.1 诗帖的艺术价值与意义
5.2 诗帖的文化价值与影响
5.3 诗帖的收藏与珍藏价值
结论
通过对米芾所写的多景楼诗帖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诗帖的独特魅力。

多景楼诗帖以其独特的形式、题材和艺术风格,成为米芾艺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对后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帖中呈现的景物描写、抒发的情感和思想,以及隐含的艺术与哲学内涵,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此外,多景楼诗帖还具有丰富的艺术、文化和收藏价值,对于研究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多景楼诗帖

多景楼诗帖

多景楼诗帖多景楼诗帖多景楼诗帖米芾华胥兜率梦曾游,天下江山第一楼冉冉明廷万灵入,迢迢溟海六鳌愁。

指分块比方舆露,顶矗昭回列纬浮。

衲子来时多泛钵,汉星归未觉经牛。

云移怒翼搏千里,气霁刚风御九秋。

康乐平生追壮观,未知席上极沧洲。

多景楼。

禅师有建楼之意。

故书。

简介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

祖籍山西,迁居襄阳,因有米襄阳之称。

徽宗时诏为书画学博士,故又人称米南宫。

传说米芾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 因而人称米颠。

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之一。

若论体势骏迈,则当属第一。

〈〈宣和书谱》说他:大抵书效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箍,隶法师宜官;白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识者然之。

方芾书时,其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

苏轼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橘阵马,沉着痛快。

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

米芾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是宋四书家的杰出代表。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

他白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辄未须夸, 集古终能白立家。

米芾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快刀利剑的气势。

另一方面,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

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

他的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为画史所称道。

多景楼诗帖写得极为豪放,笔力雄伟,神采奕奕。

诚如宋赵秉文所盛赞的:此册最为豪放,偃然如枯松之卧涧壑,截然如快剑之斩蛟龙,奋然如龙蛇之起陆,矫然如雕鹦之盘空,乌获之扛鼎,不足以比其雄且壮也,养由基之贯七札,不足以比其沉着痛快也。

可以想象出米芾当时挥毫时神游八极,眼空四海的惊人气魄。

赏析〈〈多景楼诗帖》以其丰富的笔墨语言诠释着老米的审美理想,为人们创造出气韵生动的书法世界和耐人咀嚼回味的艺术形象,演绎出一幅瑰奇的尚意画卷,真可谓戈戟车舌锐可畏,物象生动可奇(沈尹默〈〈书法论丛》)。

多景楼诗全文译文

多景楼诗全文译文

多景楼诗全文译文水调歌头·多景楼陆游〔宋代〕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

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

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

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

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水调歌头·多景楼》译文江东一带据有险要形势的地方,第一要数像屏障般雄伟的镇江。

山挽山,山连山,就像画图般莽莽苍苍,云渺渺,水隐隐,景色美处耸立着高高的楼房。

战事又起,战鼓号角声面对着风显得格外悲壮。

烽火连天,明明灭灭隔江相望,如烟往事,遥想起孙权、刘备在此地共商破曹大事。

当年孙刘联军的军容啊,银戈金甲千里都闪着光芒。

军士野宿,万灶烟腾,正如同今日宋军一样。

露珠结在草上,风吹黄叶飘荡,正当金秋时光。

方滋啊,你的气魄真宏大豪放。

感今愁,怀古忧,全被你谈笑间一扫而光。

君不见羊枯曾登临岘山,观赏襄阳?那无数登山贤士早涅末无能。

他们的遗恨难收,空令人黯然神伤。

独有羊枯千年传扬,他的英名如同浩浩汉江千古流长。

创作背景: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陆游三十九岁,以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出任镇江府通判。

当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而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

孝宗隆兴二年十月初,陆游陪同知镇江府事方滋登楼游宴时,内心感叹而写下此词赋。

陆游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水调歌头·多景楼注释: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

连山如画,佳处缥(piāo)缈(miǎo)著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

千里曜(yào)戈甲,万灶宿貔(pí)貅(xiū)。

秋暑憩多景楼帖白话文

秋暑憩多景楼帖白话文

秋暑憩多景楼帖白话文
【秋暑憩多景楼帖】
原文(古文):秋暑方炽,偶得闲暇,登临多景楼以避炎蒸。

举目远眺,江山如画,层林尽染,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清风徐来,涤荡胸臆,令人心旷神怡。

白云悠悠,飞鸟翩翩,一派宁静和谐之象。

楼阁巍然,历史沧桑历历在目,令人感慨万千。

人生如此,当顺应自然,淡泊名利,于繁华之中觅清凉,于喧嚣之外寻宁静。

愿借这秋高气爽之时节,洗去尘世浮华,静心养性,以待来日。

白话译文:
正值秋季暑热正盛的时候,我偶然得到片刻空闲,便来到多景楼暂避酷暑的炙烤。

站在楼上放眼望去,江河山川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层层叠叠的树林被秋天的色彩渲染得五彩斑斓,湖光与山色相互映衬,景色宜人。

微风吹过,带走了一身的燥热,让人心境开阔,感到无比舒适和愉悦。

天空中白云飘逸,飞翔的小鸟自由自在,整个世界呈现出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

矗立的楼阁见证着岁月的变迁,让人不禁生
出许多感慨。

人生就像这四季轮回一样,应当顺其自然,不追求过多的名利,在繁华热闹之中找寻清凉之地,在喧嚣的世界之外探寻内心的平静。

趁着这秋意渐浓、气候宜人的时节,洗涤心灵上的世俗纷扰,修养心性,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景楼诗帖
多景楼诗帖多景楼诗帖米芾华胥兜率梦曾游,天下江山第一楼。

冉冉明廷万灵入,迢迢溟海六鳌愁。

指分坱圠方舆露,顶矗昭回列纬浮。

衲子来时多泛钵,汉星归未觉经牛。

云移怒翼搏千里,气霁刚风御九秋。

康乐平生追壮观,未知席上极沧洲。

多景楼。

禅师有建楼之意。

故书。

简介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

祖籍山西,迁居襄阳,因有米襄阳之称。

徽宗时诏为书画学博士,故又人称米南宫。

传说米芾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之一。

若论体势骏迈,则当属第一。

《宣和书谱》说他:大抵书效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箍,隶法师宜官;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识者然之。

方芾书时,其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

苏轼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

米芾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是宋四书家的杰出代表。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

他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

米芾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快刀利剑的气势。

另一方面,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

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

他的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为画史所称道。

多景楼诗帖写得极为豪放,笔力雄伟,神采奕奕。

诚如宋赵秉文所盛赞的:此册最为豪放,偃然如枯松之卧涧壑,截然如快剑之斩蛟龙,奋然如龙蛇之起陆,矫然如雕鹗之盘空,乌获之扛鼎,不足以比其雄且壮也,养由基之贯七札,不足以比其沉着痛快也。

可以想象出米芾当时挥毫时神游八极,眼空四海的惊人气魄。

赏析《多景楼诗帖》以其丰富的笔墨语言诠释着老米的审美理想,
为人们创造出气韵生动的书法世界和耐人咀嚼回味的艺术形象,演绎出一幅瑰奇的尚意画卷,真可谓戈戟铦锐可畏,物象生动可奇(沈尹默《书法论丛》)。

其用笔明快利落,苍劲凌厉;用墨则浓淡枯润,一任自然,有天成之趣;结字的大小、斜正、轻重、缓急,形成了极强的节奏感;章法随形布势,欹正相生,修短随意,一气呵成,以不同凡响的气势倾泻而出,把诗、书的豪与雄表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其果敢峻峭的起笔、截然而止的收笔和大量的干渴用笔,更增加了线条的苍劲和力量之美。

正如金赵秉文《跋米元章多景楼诗》所评:偃然如枯松之卧涧壑,截然如快剑之斫蛟鼍,奋然如龙蛇之起陆,矫然如雕鹗之盘空。

其笔意之雄迈豪壮,胜过力扛大鼎的乌获,沉着痛快超过一发射穿七层甲叶的养由基;笔力之厚重如千石巨锺、万石麒麟;格局之壮阔,如钱塘江潮之奔啸汹涌,如涿鹿之战时的万马竞逐。

真可谓行笔赳赳,阵势堂堂,雄入九军,气凌百代,给人以雄豪之美的艺术享受。

赏读之余,米芾胸中意象之丰富,以及将丰富的意象物化为有意味的形式的笔墨功夫之高超,着实令人拊掌称叹。

由此我们也可得到一点启示:豪雄并非只在长条巨幅间。

当然,《多景楼诗帖》也并非单纯豪放而已。

透过作品形式风格的表层,还可体味到其中所熔冶的历代书家之
优长,如锺王的清润、欧虞的简净和颜柳的端严等。

这些书法大家们的神韵气息,与米芾特有的刷相摩相荡,相互生发,化合为整体气韵中有机的风格元素,充分体现了米芾只应酿蜜不留花的创作理念和其熔铸百家、集诸长处总而成之而自成面目的艺术本领,也体现了宋人的尚意书风和米芾的刷字的丰富内涵。

这是他遍临百家集古字所打下的深厚功力、翻然化之为我而求新变的艺术观念和驾驭笔墨语言的超凡能力所使然。

米芾的书法艺术实践,为后来学书者的法古出新提供了学习效法的楷模和可资借鉴的坐标。

对于米芾的书法,历代评论甚多。

如《宋史》云其书法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苏轼曾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评,黄庭坚也有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之比,朱熹更有天马脱衔,追风逐电之喻;邓廷桢说米字如危峰迮迥,断峰忽起,咫尺之间有千里之势;沈鹏先生则称赞其行书倜傥纵横,跌宕多姿,充分流露出所向披靡的神气,等等。

这些评论,形象生动地道出了米芾书法的神韵与基本特征:以势胜。

但最能简捷而贴切地概括米芾书法艺术风格的,莫过于他的自我评论——臣书刷字。

米芾之所以能够集古终能自立家,以其振迅天真,出于自然而又意态万千、令人荡气回肠的不朽之作,构筑起属于自己的米家庄园,
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得益于其用笔的独到之处——独有四面、八面生姿的刷。

然而人们对于刷的理解与评论,往往多以之强调米芾用笔的迅疾率意,甚或仅作字面解为如漆工执刷,垩帚扫壁之扫来荡去,这实在是失之简单与片面,与米芾之臣书刷字的原意也是方枘圆凿,若老颠有知,宁无抚几绝叫耶!其实,米芾的刷字,虽确有不受约束、奋笔直书的特点,但又远非仅仅一个迅疾率意所能全面释解。

更重要的是其运笔时,在追求线条的转折直截而不刻意做作,起收随意而不加修饰,变化莫测而不蹈旧法陈规的用笔理念的统率之下,将正侧藏露、偃仰向背、提按顿挫等笔法巧妙而有机地融入迅疾的刷字之中。

只有这样,才能使刷出的线条速而不滑,沉着而不呆滞,既具有力度、速度,又具有厚重感,也就是所谓沉着、飞翥与痛快兼得。

米芾正是凭着一个这样的刷,上下左右,进退伸缩,刷出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刷出了风扫残云、一泻千里的气势;刷出了如《虹县诗》、《多景楼诗帖》等风卷云舒、凌厉雄宕的豪放之作。

多景楼诗册多景楼诗册在上海博物馆里,有一幅米芾的书法作品尤为引人注目,这就是《多景楼诗册》。

《多景楼诗册》由11 开册页组成,每页纸本纵31.2 厘米,横53.1 厘米,颇为壮观。

这11 开册页共写有四十一行字,每行有的为二字、三字,有的
则只有一字,充分显示了米芾大字行书的磅礴气魄。

《多景楼诗册》是米芾晚年的作品,用笔明显老辣、厚重,间架欹侧中见稳健,极为豪放,笔力雄伟,面对这幅书法作品,可以使人想像出米芾当时挥毫时神游八极,眼空四海的气魄。

《多景楼诗册》原为长卷,在宋时已被人装裱成册,明清时期为不少收藏家递藏,是流传有序的书法巨迹。

但米芾当初写完诗册后并没有在卷上落款署名,因此后人只能从卷中的题跋得知这是米芾的作品。

多景楼诗帖多景楼诗帖《多景楼诗帖》(局部)《多景楼诗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作品,行书,纸本,纵31.2厘米,横538.1厘米,明代吴其贞在《书画记》评此帖:运笔松放,结构飘逸,如仙人舞袖,为米之绝妙书。

该帖藏于上海博物馆。

多景楼诗书名:帖作者:米芾类别:书法开本:十一开本年代:北宋字体:行书纵31.2厘米,横538.1厘规格:米质地:纸本特点:运笔松放,结构飘逸目录编辑本段作品简介多景楼诗帖[1]《多景楼诗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作品,行书,纸本。

纵31.2厘米,横538.1厘米,藏于上海博物馆。

原为长卷宋时改装为册。

此册米芾行书十一开,册中有左史江氏、桧、秦禧之印及明清诸家藏印。

1102年(宋崇宁元年),同朝何执中跋为米芾所作。

编辑本段作品释文华胥兜率梦曾游,天下江山第一楼。

冉冉明廷万灵入,迢迢溟海六鳌愁。

指分坱圠方舆露,顶矗昭回列纬浮。

衲子来时多泛钵,汉星归未觉经牛。

云移怒翼搏千里,气霁刚风御九秋。

康乐平生追壮观,未知席上极沧洲。

多景楼禅师有建楼之意。

故书。

编辑本段作品欣赏《多景楼诗帖》写得极为豪放,笔力雄伟,神采奕奕。

诚如宋代赵秉文所盛赞的:此册最为豪放,偃然如《多景楼诗帖》(局部)(15张)枯松之卧涧壑,截然如快剑之斩蛟龙,奋然如龙蛇之起陆,矫然如雕鹗之盘空,乌获之扛鼎,不足以比其雄且壮也,养由基之贯七札,不足以比其沉着痛快也。

可以想象出米芾当时挥毫时神游八极,眼空四海的惊人气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