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至八单元表格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至八单元表格教案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过程:观察图可以看出结果是84,也就是21。

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提问:通过解答上题,想一想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3.出示例2 。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吗?提问:计算过程中,为什么分母不变?4.小结:观察例1 和例2 有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5.完成教材第105 页的“做一做”和第107 页的“做一做”。

6.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 题。

7.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2 题。

看题,试列式并计算。

汇报计算过程:43—41=413 =42=21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选择2 、3 个题说一说计算过程,并让学生说一说应注意什么。

说说是依据什么关系进行计算的?教后反思用图加以说明:(3)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在集体评价的基础上,老师用课件动态显示103+41的计算的过程,边演示边说明:由于10 和4 的最小公倍数是20 ,所以把圆平均分成20 份,这样103变成206,41变成205,所以103+41=206+205。

3.教学教材第111 页例 1 的第(2 )题。

(1)由验算引人异分母分数减法。

利用实物投影将上述两种不同的验算方法展示出来,然后请学生表达计算的过程。

归纳:异分母分数相减,也是先通分再相减。

(2)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巡视指导。

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验算过程。

通过计算103+41、32-92等算式,你能归纳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小结。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3)说明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最新】人教版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全册教案

目录一、观察物体(三)(2课时)观察物体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1.因数和倍数2.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三、长方体与正方体(13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整理和复习探索图形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1.分数的意义2.真分数和假分数3.分数的基本性质4.约分5.通分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整理和复习五、图形的运动(三)(3课时)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打电话七、折线统计图(3课时)八、数学广角——找次品(2课时)九、总复习(4课时)1.数与代数2.空间与图形3.观察物体与统计九年制义务学校五年级数学教案执教:中山2016年上期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因数和倍数(2)3.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数有( ),偶数有( ),是3的倍数有( ),是5的倍数有( ),同时是2、5、3的倍数有( )。

(2)最大的三位偶数是( ),最小的二位奇数是( )。

(3)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大三位数是( ),最小三位数是( )。

【课堂作业】学生独立做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8~12题。

【课堂小结】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2、3、5倍数的特征进行了练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实际上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收获!【课后作业】1.阅读了解教材第13页练习三后面“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练习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学习内容质数和合数(课本第14页例1及第16页练习四1~3题)。

第8课时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4)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4)

第1课时观察物体(1)学习内容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第 1 课时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教学重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教学难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教具运用课件,小正方体积木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复习导入】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生展示不同的摆法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新课讲授】1.出示教材第2页例1(1)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示课件):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生摆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摆师: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2)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成果(3)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可以讨论生讨论交流得出: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你学会了吗你还有什么收获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第1课时观察物体(1)板书设计第2课时观察物体(2)学习内容教材第2页例2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第 2 课时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3.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教具运用课件,小正方体积木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复习导入】给出一个实物图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让同学画不同的摆放方法,引导学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新课讲授】(1)屏幕出示教材第2页例2(2)师:这是一个用3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略(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2. 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第2课时观察物体(2)先摆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摆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确定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2 因数与倍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重点难点】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奇数的区别【教学指导】由于本单元内容较为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应注意以下两点: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本单元中因数和倍数是最基本的两个概念,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对于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结论自然也就掌握了对于后面的公因数、公倍数等概念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方法去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机械地记忆一堆支离破碎,毫无关联的概念和结论2.由于本单元知识特有的抽象性,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然我们强调从生活的角度引出数学知识,但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一些老师往往忽视概念的本质,而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概念或结论,导致学生无法理清各概念间的前后承接关系,达不到融会贯通的程度,而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提高,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让学生通过几个特殊的例子,自行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结论,逐步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等等【课时安排】建议共分7课时1.因数和倍数2课时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3.质数和合数2课时【知识结构】因数和倍数(1)学习内容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第 1 课时课型学习目标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教具运用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复习导入】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10÷5=16÷2=12÷3=100÷25=150×4=220÷4=18×4=25×4=24×3=20×86=学生口算2.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1)【新课讲授】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学生回答,如:在20÷10=2中,20是10和2的倍数,10和2是20的因数或:20是10的倍数,20是2的倍数,10是20的因数,2是20的因数(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2.举例概括教师: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教师: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学生举例,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教师同时板书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来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如:M÷N=P,M、N、P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N和P是M的因数,M是N 和P的倍数A×B=C,A、B、C、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 的倍数你能从这些数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3、9、15、21、36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1题3.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16和24和2472和820和5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1)48是6的倍数(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3)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因数和倍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教学反思因数和倍数(2)学习内容一个数因数的求法和一个数倍数的求法(教材第6页例2、例3,教材第7~8页练习二第2~8题)第 1 课时课型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具运用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复习导入】说出下列各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20÷4=5 6×3=18在上面的算式中,6和3都是18的因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18的因数吗?18是3的倍数, 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3的倍数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2))【新课讲授】(一)找因数: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我们一起找找18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后汇报(18的因数有:1,2,3,6,9,18)教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教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哪些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教师:你是怎么找的举错例(1,2,3,4,6,6,9,12,18,36)教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教师板书: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18的因数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二)找倍数: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2的倍数有:2、4、6、8、10、16、……教师:为什么找不完?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汇报3的倍数有:3,6,9,12教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5的倍数有:5,10,15,20,……教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教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课堂作业】1.完成课本第7页练习二第2~5题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二第6~8题【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教学反思第1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学习内容2、5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9页例1,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第 1 课时课型学习目标1.经历自主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2.知道2、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3.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能力,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结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探索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教具运用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复习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猜数游戏,好吗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是几位数,我都能很快的判断出它是否是2或5的倍数不信可以试试看学生报数,老师答,同时请大家验证师:同学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惊讶的目光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吗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板书课题:2和5的倍数的特征【新课讲授】1.探索5的倍数特征(1)引入百数表(2)出示课件: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写出来(3)你们找的数和老师找的相同吗(课件出示百数表)(4)观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5)归纳:谁来概括一下5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6)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5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请你写一个多位数,并且是5的倍数(7)过渡:学习了5的倍数的特征有什么好处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一个数,让学生猜猜它是不是5的倍数(8)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过渡:那172是几的倍数呢请同学验证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想不想研究下面我们一起研究2的特征2.探索2的倍数特征(1)猜一猜:根据研究5的倍数特征的经验,你猜一猜2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2)课件出示:百数表找出2的倍数(小组合作找出所有2的倍数)(3)汇报后,观察2的倍数的特征,看看你刚才的猜测是不是正确(4)归纳:2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5)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2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6)填一填: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3.奇数、偶数的再认识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两大类,2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4.那么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1)在5的倍数中找出2的倍数;(2)在2的倍数中找到5的倍数比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都是看什么结论: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2. 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课堂小结】1.现在,你们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吗现在老师说数,请同学们判断出它是不是5或2的倍数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第1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教学反思第2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学习内容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1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11页练习三的第3~6题)第 1 课时课型学习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教具运用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复习导入】1.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324 153 345 2460 986 756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于2、5的倍数已经掌握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新课讲授】1.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算一算:先找出10个3的倍数3×1=3 3×2=6 3×3=93×4=12 3×5=15 3×6=183×7=21 3×8=24 3×9=273×10=30……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不能)提问:如果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让学生动手验证)12→21 15→51 18→81 24→42 27→72教师: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汇报: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3.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210 54 216 129 9231 9876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板书)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3402 5003 1272 29675.“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①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②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提示:①首先要考虑谁的特征(既是2又是5的倍数,个位数字一定是0)②接着再考虑什么(最小三位数是100)③最后考虑又是3的倍数(120)【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的第4、6、7、8、9、10、11题【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第2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教学反思第3课时练习课学习内容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7~12题)第 1 课时课型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会正确判断2、3、5的倍数教学难点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教具运用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整理导入】师:同学们都喜欢花吗你都喜欢些什么花学生回答师:小明的妈妈也非常喜欢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马蹄莲10元/枝,她买了一些马蹄莲和郁金香,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妈妈马上就知道找回的钱不对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断的吗(多媒体出示教材练习三第12页第7题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妈妈买的是马蹄莲和郁金香,马蹄莲10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10的倍数,也就是整十数,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两者合起来的总价一定是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因此,服务员找的钱数不对小结:5的倍数的和还是5的倍数那么:2的倍数的和(还是2的倍数),3的倍数的和(还是3的倍数)师:同学们灵活地利用了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板书课题: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归纳提高】1.2、5的倍数,都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3的倍数怎样判断呢引领学生回顾,梳理2、3、5的倍数特征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除外),为什么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3.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数有( ),偶数有( ),是3的倍数有( ),是5的倍数有( ),同时是2、5、3的倍数有( )(2)最大的三位偶数是( ),最小的二位奇数是( )(3)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大三位数是( ),最小三位数是( )【课堂作业】学生独立做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8~12题【课堂小结】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2、3、5倍数的特征进行了练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实际上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收获!【课后作业】1.阅读了解教材第13页练习三后面“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第3课时练习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质数和合数质数和合数(1)学习内容质数和合数(课本第14页例1及第16页练习四1~3题)第 1 课时课型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质数、合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教具运用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复习导入】1.什么叫因数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新课讲授】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点四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注意指导(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写下表)(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

202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内含教学反思),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1单元观察物体(三)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探索图形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第6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打电话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第8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第9单元总复习1 数与代数 2 空间与图形 3 观察物体与统计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五(5)班上学期期末检测,平均分为84.9,合格率为97.6%,优秀率为54.7%。

本班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

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

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课设计一、教材剖析教材内容包含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因数与倍数,在前方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课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含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 的倍数的特色,质数和合数。

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联合约分教课最大公因数,联合通分教课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取研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研究并领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色、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变,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研究某些实物体积的丈量方法,促使学生空间观点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相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学习均匀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课众数。

均匀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应一组数据集中趋向的特色数。

均匀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固、靠谱,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靠谱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改动较大时,适合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向。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联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课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课内容,指引学生经过察看、猜想、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浸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领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觉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依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经过小组合作的研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领会研究的乐趣和数学的实质应用,感觉用数学的欢乐,培育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版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

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

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

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

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课时划分:2课时观察物体……………………1课时练习二………………………1课时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从某个角度观察多个物体教学内容:教材P2例1及练习一第1、2题。

【部编】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4
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
魅力,形成生活中有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
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
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
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
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
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
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
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
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6.认真写好每节课后的反思。
六、课时安排
(一)观察物体(三)(2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
3、质数和合数………………………………………2课时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5篇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5篇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5篇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1教材分析:例3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材通过创设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应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求方砖的边长机器最大值。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法,本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这样的地砖必须即使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不难。

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方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约5分钟)课件展示教材62页例3,今天我们要给这个房子铺砖大家感兴趣吗?要求要用整数块。

二、自主学习(约5分钟)1.几个数( )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 )2.16的因数有( ),24的因数有( ),16和24的公因数是( ),最小公因数是( ),最大公因数是( )。

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

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数。

三、合作交流(约13分钟)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62页例3。

1.学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方格纸表示地面,用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表示地砖,我们发现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的纸可以正好铺满,没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

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能铺满的地砖边长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3.总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因数的问题来求。

四、精讲点拨(约8分钟)根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情况明确展示任务,进行展示。

教师引导讲解。

五、测评总结(约9分钟)1.达标练习(1)要将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正方形的纸,没有剩余,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2)玫瑰花72朵,玉兰花48朵,用这两种花搭配成同样的花束(正好用完,没有剩余),最多能扎成多少束?每束有几朵玫瑰花和玉兰花?(3)有一个长方形纸,长60厘米,宽40厘米,如果要剪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六、全课总结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七、作业布置练习十五5,6题。

【全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全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三个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几何体。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

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

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铅笔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地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实实在在进行观察和操作。

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

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为2课时:第1课时观察物体(1) 1课时第2课时观察物体(2) 1课时【知识结构】第1课时观察物体(1)【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4、5题。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整体内容分布:(一)数与代数(三)统计与概率1.因数与倍数统计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四)数学思想方法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数学广角――找次品(二)空间与图形(五)综合应用1.图形的变换 1.粉刷围墙2.长方体和正方体 2.打电话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一、教学内容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数学游戏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º。

3.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 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编排特点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2.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º。

3.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本单元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0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篇1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令人信服的数据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用具(1)用投影制作出教材的复习题(2)学生每人准备一枚一元的硬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我们已学过收集静止的数据,如:第1页的复习题(投影显示)。

1.单击一名学生完成以下统计数据和条形图,其余学生将写在书上。

2.统计一下我们同学寒假看的课外书的数量。

以前我们学习的是收集静止事物的数据,如复习题,但有的时候要收集的数据往往不是静止的,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累,这时就要采用另外的方法来收集和积累数据。

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探索研究1、探索收集数据的方法。

放:例1中的路口在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录像,让学生看。

(1)小组合作,探索研究①各种车辆的出现有没有规律?②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记下各种车辆通过的数据?③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④汇报展示,统一方法。

(2)学生实际操作。

每人拿出一张纸写出各种车辆名称,然后听老师报通过的车辆,并画“正”字记载。

讲:你们纸上收集的数据是原始数据。

为了清楚地表示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路口的辆数和总辆数,需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

2、数据的整理。

(1)统计表。

想:这个统计表该怎样制?要分几栏?(2)条形统计图。

投影显示教材第2页的空白条形图。

想:①图中的每格代表几?②每种车的辆数如何用竖条表示出来?③如果收集的数目较大怎样办?做:让学生翻开书第2页,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三、实践操作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按照刚刚学过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填写书上的统计表。

2.课堂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1题。

做练习一的第3题。

四、课外实践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数的数据,并按照所学的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整理。

人教版2016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全册教案(K12教育文档)

人教版2016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全册教案(K12教育文档)

(完整word)人教版2016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人教版2016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人教版2016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目录一、观察物体(三)(2课时)观察物体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1.因数和倍数2.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三、长方体与正方体(13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整理和复习探索图形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1.分数的意义2.真分数和假分数3.分数的基本性质4.约分5.通分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整理和复习五、图形的运动(三)(3课时)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打电话七、折线统计图(3课时)八、数学广角-—找次品(2课时)九、总复习(4课时)1.数与代数2.空间与图形3.观察物体与统计九年制义务学校五年级数学教案执教:中山2016年上期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因数和倍数(2)(完整word)人教版2016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了练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实际上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收获!【课后作业】1.阅读了解教材第13页练习三后面“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2。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教案(全册)(表格式)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教案(全册)(表格式)

第二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三课时:体积的意义一、导入二、新授:一、导入: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其中有什么道理?二、新授:1、体积的意义。

准备:我们也来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

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鹅卵石占了一定的空间。

)(板书)上面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师:教室是一个较大的空间,课桌、讲台、同学、老师等占教室空间的一部分。

整个学校是一个大空间,教师、办公室、操场、花池、领操台、旗座等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既有自己的体积。

而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空间,地球只是宇宙空间的一部分,而地球上的山、川、河流、一切建筑物、人等占地球的一部分。

2、体积单位:(1)、讲: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测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板书)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可以分别写成( 2)、认识立方厘米:出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说明: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谁的体积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3)、认识立方分米:(方法同立方厘米)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

启发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下面的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比较:用学生手中的文具比。

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①出示1立方米的棱长的教具。

观察后总结: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②认识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

1立方米水约可以装满500个暖瓶。

1立方米的木材约可以做课桌50张。

小结:第四课时: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三、总结四、作业: 课后小结(4)、认识立方米: (5)、练一练:选择恰当的单位:橡皮的体积用( ),火车的体积用( ),书包的体积用(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4课时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4课时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7课时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8课时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8课时第六单元统计4课时第七单元数学广角逻辑推理2课时第八单元总复习5课时综合应用打电话1课时综合应用粉刷墙壁1课时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一课时课题:轴对称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例题1: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

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2.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1)引导学生思考: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1、课内练习一 -----第1、2题。

2、课外作业:板书设计: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题:旋转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观察物体(三)(2课时)观察物体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1.因数和倍数2.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三、长方体与正方体(13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整理和复习探索图形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1.分数的意义2.真分数和假分数3.分数的基本性质4.约分5.通分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整理和复习五、图形的运动(三)(3课时)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打电话七、折线统计图(3课时)八、数学广角——找次品(2课时)九、总复习(4课时)1.数与代数2.空间与图形3.观察物体与统计九年制义务学校五年级数学教案执教:中山2016年上期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因数和倍数(2)3.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数有( ),偶数有( ),是3的倍数有( ),是5的倍数有( ),同时是2、5、3的倍数有( )。

(2)最大的三位偶数是( ),最小的二位奇数是( )。

(3)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大三位数是( ),最小三位数是( )。

【课堂作业】学生独立做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8~12题。

【课堂小结】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2、3、5倍数的特征进行了练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实际上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收获!【课后作业】1.阅读了解教材第13页练习三后面“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练习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学习内容质数和合数(课本第14页例1及第16页练习四1~3题)。

第8课时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质数、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教具运用教学方法二次备课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什么叫因数?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新课讲授】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

(学生动手完成)点四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填写下表)(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板书)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93 96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质数:17 29 37合数:22 35 87 93 96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2)汇报: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②用筛选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四的第1~3题。

【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学生畅谈所得。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质数和合数(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教学反思学习内容数的奇偶性(教材第15页例2,以及第16~17页练习四第4~7题)。

第9课时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2.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导入】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

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

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板书:面(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

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④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体面的特征。

(2)棱的认识。

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①长方体有几条棱?②这些棱可分为几组?③哪些棱的长度相等?通过以上三个问题,分组讨论,实际测量。

根据学生汇报后并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请大家把长方体棱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顶点的认识。

课件演示:先闪动三条棱再分别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

师:请你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板书:8个顶点。

指名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

(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放在桌面上观察,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三个面)(2)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讨论: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2)归纳:我们把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

(3)拓展:老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五的第1、2、3、6、7题。

(1)第1题:此题是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纸巾盒,说出各个面的形状,哪些面形状是相同的?各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同桌合作。

(2)第2题:求长方体的棱长和。

(3)第4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棱之间的关系,如:各组棱互相平行;与其中一条棱垂直的几条棱相互平行等。

(4)第6题、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知道了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谁愿意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教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课堂作业】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8、9题。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相等。

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

有8个顶点。

教学反思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学习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材第24页例1、例2,以及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第12课时学习内容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第16 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

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具运用正方体木块若干。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复习导入】1.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2.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新课讲授】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师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

(1)提问: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回答:长方体积木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摆,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对于大型砖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较麻烦。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较大物体的体积,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

(2)观察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24块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填入下表。

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老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

说明学生拼摆长方体的样式非常多,这里只列举几个。

观察: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小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讲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abh(3)质疑: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条件?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启发。

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积公式,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明确。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长)(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3.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30页的例1。

(2)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3)说出题中所给信息,和所求问题。

(4)指名说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5)指名学生上台板演过程,其他同学判断。

(6)老师订正书写。

V=abh=7×4×3=84(cm3)(7)看图,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课堂作业】完成课本第31页“做一做”第1、2题。

【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