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題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组是
A.狼籍室息(zhì)譬如(bì)不记其数
B.惆.怅迄今(qì)深邃(suì)俯首帖耳
C.阴晦寒噤(jìn)恣睢(suī)势在必行
D.愕.然踌躇(chóu)屏气(bǐng)司空见惯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⑴他用两手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
⑵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____,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⑶苍黄的天底下,远近____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A.抓抖散
B.
扒晃竖
C.攀颤横
D.
抠漾立
3.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大学一位语言学教授最新调查显示,92%的学生更喜欢纸质图书,而不是通过笔记本电脑、手机等数字化终端阅读。
B.气候变化让世界各地数亿人的用水安全问题面临更大的挑战,尤其给生活在旱灾或洪灾地区数亿儿童的供水和饮水安全威胁。
C.如何做子女的教育不能仅仅只停留在道德层面的倡导,而要强调子女的义务和责任,是一种自幼培育的观念和行为的自觉。
D.遥感技术产生的海量、多时空大数据,在城市智慧管理和对大众的智能服务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大学一位语言学教授最新调查显示,92%的学生更喜欢纸质图书,而不是通过笔记本电脑、手机等数字化终端阅读。
B.气候变化让世界各地数亿人的用水安全问题面临更大的挑战,尤其给生活在旱灾或洪灾地区数亿儿童的供水和饮水安全威胁。
C.如何做子女的教育不能仅仅只停留在道德层面的倡导,而要强调子女的义务和责任,是一种自幼培育的观念和行为的自觉。
D.遥感技术产生的海量、多时空大数据,在城市智慧管理和对大众的智能服务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下面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副书记张昌尔孝感调研时强调,要把安全放心水送到群众“心坎”上。
B.《皇家俱乐部》让我们体会到主创者的良苦用心——这是一部关于“遗憾”的电影。
C.东阳卢宅、白族民居彩绘、琉璃正脊、根雕、和田玉雕《舌战群儒》……一件件精美的工艺作品令人赞叹。
D.我几乎被那团鸡蛋大小的绒球吓了一大跳(那不是绒球,而是一个花苞),昙花的花苞,千真万确。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中国科举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的科举制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
由于科举制影响巨大,人们的评价向来都有很大的差异。
现在多数学者都赞同唐宋时期的科举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分歧主要在对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评价。
过去对科举的认识往往以偏概全,例如,很多人到现在还以为明清科举只考八股文。
其实,科举考试内容繁多,即使是明清时期的科举,八股文也仅为多种考试内容的一部分或者一科,只是其重要性有点像当代高考或研究生考试中的英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罢了。
但明清两代科举也要考三场,除头场考八股文以外,第二场考论、判、诏、表等当时政府的应用文,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识,也是无法考上的。
在1300年的中国科举史上,无论哪个朝代,策问与对策都是重要的考试题型。
策问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或经史典藉中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策问题目,统治者也往往通过举子的对策来了解民情、征询解决问题的对策。
同时,策试这种形式可以考查应试者的德、识、才、学以及对“时务”即现实问题的見解。
特别是时务策,主要是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问题。
在传统社会,教育和考诚以人文知识为主要内容,西方的中世纪大学和东亚的书院、科举皆然。
只有到文艺复兴、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教育的内容才逐渐转到自然科学方面来,注重自然科学,即所谓的实科,是工业文明时代教育的重要特征。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坚船利炮强劲东来的西学代表先进的工业文明,而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农业文明的时代,科举考试内容基本上还停留在古代的古典人文知识,自然逃脱不了被停废的命运。
科举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
然而,在现代中国人对传统事物的看法中,科举大概也是被误解最深的制度。
我们不应忽略科举制的历史性。
评价历史制度,需将其还原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这样才不至于使讨论脱离了历史实际。
试想在传统社会,能构想出其他更好的选才制度来吗?古代的中国统治者和许多文化巨人并不是没有看到科举制的局限和弊端,也不都是因循守旧之辈,但经过反复比较,最后还是选择了科举制,这实际上是一种择善而从。
古代一些学者批评科举取士并不等于反对科举制度。
从古代到近代的学者对科举制的批判主要是对应试现象、对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批判,特别是对八股取士的批判,很少有人否定科举制本身。
如朱熹批评只重举业而忽略真实学问的现象,顾炎武严厉批判八股文,但都没有否定科举制本身。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两位文人久困科场,屡试屡败之后转而撰写的抨击和讽刺科举的文学作品。
其中的《范进中举》等篇章长久以来作为中学教材,主导着对科举制的看法。
但是,你找得到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辛弃疾到文天祥、林则徐、纪晓岚等成千上万进士出身的人才对科举制的否定评价吗?
科举是有很多弊端,也对古代教育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古人始终没有找到更加公平合理而可操作的办法来替代它。
因此,一千多年中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批评,科举还是在选拔官员中起主要作用。
(选自《新华文摘》)
5.下列对“中国科举制度的进步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考试内容繁多,能比较全面地考查应试者的德、识、才、学以及对“时务”的见解。
B.传统社会中,科举制度是相对公平、合理而可操作的并在选拔人才中起主要作用的制度。
C.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年,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对社会发展影响巨大。
D.科举制度能够帮助统治者通过举子的对策来了解民情、征询解决问题的方法。
6.下列对“科举制度被停废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考试的内容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加以改变。
B.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八股文的考查起决定性作用。
C.一些有真才实学却在考场上屡试屡败的学者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和讽刺。
D.科举考试中存在着只重举业而忽略真实学问的现象。
7.下列对“科举制度被误解的原因”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对科举的认识往往以偏概全。
B.现代中国人对科举制度的误解,是由于脱离了当时的历史环境。
C.《儒林外史》等文学作品影响了人们对科举制度的看法。
D.很多学者都对科举制的应试现象、考试内容和形式等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8.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水尤清冽清冽:清澈。
B. 俶尔
..远逝俶尔:忽然。
C.斗折
..蛇行斗折:曲折的北斗七星。
D.以.其境过清以:认为。
9.下列各句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B.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D.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B.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
C.听到“如鸣佩环”的流水声就“心乐之”,看到“往来翕忽”的游鱼便以为“似与游者相乐”。
“乐”是全文情感的基调。
D.作者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被贬谪的不幸遭遇和抑郁的心情。
第Ⅱ卷(非选择题90分)
四、(10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2.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关诗文。
(6分,每空2分)
(1)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___________________,思归多苦颜。
(李白《关山月》)
(3)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唐朝的韭菜
李汉荣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
一千多年前,那个雨夜里的春韭,被杜甫保鲜在一首诗里,至今仍散发着清香。
诗为五言,句子精短,与韭菜精致的模样很般配。
我觉得,韭菜是自然的五言诗,五言诗是文化的韭菜。
我读过的唐诗,涉及写蔬菜或韭菜的,几乎都是五言,很少有七言或更长的句式。
这很可能是因为,面对这娇小、精致的可爱植物,唤起了诗人们细腻、爱怜的情思,用五言这精致的样式,表现这精美的植物,是很相宜的。
这也似乎说明,在唐朝,韭菜,以及众多蔬菜,都是天然、本来的长相和品性。
蔬菜嘛,就该是朴素本分的样子,安静单纯的样子,露水盈盈的样子。
这样子,才叫蔬菜。
假若杜甫老哥来到现代,来到我们的蔬菜地里,他一定十分惊讶:这是蔬菜吗?这不是一片杂木林吗?芹菜已疯长成灌木;莴苣正演化成芭蕉;葱虽然暂时还没变成芦苇,但已有了芦苇的个头;土豆已膨胀成杜甫喝汤用过的大土瓷碗;韭菜呢,五言诗的韭菜哪去了呢?这又高又胖、模样粗糙、神情张狂的另类灌木,是韭菜吗?一千多年没见,出落成这样子了?
杜甫老哥啊,你少见多怪了。
一切都在变,菜地如何不变?假如你走进我们的文化菜地看看,你又如何不被惊呆?别摇头嘛,老哥。
别的,你暂且别看,就看看那被你视为“文章千古事”的文章,就看看你一生钟情、“语不惊人死不休”
的诗吧。
如今,一个写手随便就日产万言,短篇不过夜,中篇不过周,长篇不过月,一年制造十几部长篇,不难嘛,只需喝几杯咖啡,吸几口香烟,猛敲键盘,快速码字,滚滚泡沫就席卷世界的沙滩;写诗,稀松平常事,手起键响,键响诗成,一日千行,何难?回车键频频按,诗,就像那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滔滔滚滚源源不断,注入我们古老的奄奄一息的江河荒滩。
你语不惊人死不休,呕心沥血一生,才写了一千来首,字数不够一个中篇,还不及写手们一天的产量。
杜老啊。
你太低产了。
这下,我得赶快告诉杜甫原委,不然老先生会被吓傻的。
就这么一个诗圣,被我们吓傻了,我们对不起万古千秋。
是这样的,杜甫老哥:你在蔬菜地里看见的那颠大的、张狂的、疯长的、妖艳的、粗壮的灌木形状的蔬菜,都是服用化肥、农药、增红素、增绿素、增高素、拉长素、膨胀素等等市场激素催生出来的。
你问:好吃吗?有营养吗?我如实回答你:不好吃,营养很少,毒性很大,垃圾食物而已。
你在文化菜地(其实那是文化工业流水线)看见的那泡沫翻腾的泡沫文化,那废水汹涌的废诗,也是服用化肥、农药、增红素、增绿素、增高素、拉长素、膨胀素等等市场激素大批量疯长出来的。
你问:好吃吗?有营养吗?我如实回答你:不好吃,营养很少,基本是废物。
垃圾食物而已。
杜甫一脸茫然,摇着头,迷惑不解地走了。
和杜甫一样,唐朝的韭菜,包括那雨夜里的韭菜,没见过的世面太多了,没见过农药,没见过化肥,没见过增红素、增绿素、增白素、增高素、拉长素、膨胀素,只见过露水、月光、荷锄的农人,见过蜜蜂、蝴蝶、毛毛虫,见过低飞的燕子和菜地上空款款飞过的黄鹂、喜鹊、斑鸠、白鹭。
韭菜何其有幸,在那个温暖的春夜,韭菜,用它质朴、醇正的清香,接待了诗人和他的诗。
唐朝的土地上,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蔬菜,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诗。
你且看那韭菜——
朴素安详地,一根一根地,在露水和清风里,认真地排列着自己,把自己排列成诗。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3.联系上下文内容,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两层含义。
(4分)
那个雨夜里的春韭,被杜甫保鲜在一首诗里,至今仍散发着清香。
14.联系文章的③一⑦段,说说韭菜与五言诗的共同点有哪些。
(4分)
15.作者说“韭菜何其有幸”,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韭菜“幸”在何处。
(4分)
16.文章以“唐朝的韭菜”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哪些现象的思考或批评?(6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7-18题。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一本好书如同与最优秀的人们交往。
中外文学名著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知识和智慧,而且有性情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学校正在进行“名著推介会”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7.请以你读过的一本名著为例,列举四种推介会的形式。
(4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班级组织的名著推介会上,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来渲染气氛、感染同学们。
(100-120字)(4分)
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七、(50分)
19.按要求作文。
(50分)
云南气候与海南差不多,有人就将海南的椰子树移植过去。
可是海南的椰子树在云南只长个头不结果。
后经专家诊断,云南的椰子树不结果,是因为缺少一种特殊的营养。
专家在每棵椰子树的根部都浇上又咸又苦的盐水,第二年,云南人就吃到了甘甜的椰子。
原来,海南四面环海,土壤中含有盐分,椰子树是因为“吃”上又苦又咸的盐,才结出了又香又甜的椰子。
云南的椰子树给了你怎样的体会和思考?请以《苦难是成长的养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1.A
2.C
3.B(缺谓语)
4.D(正确的标点应该是:我几乎被那团鸡蛋大小的绒球吓了一大跳——那不是绒球,而是一个花苞——昙花的花苞,千真万确。
将破折号换成括号,影响的句意的表达。
)
5.C(该项不是从进步作用的角度阐述。
)
6.C(在考场上屡试屡败的学者对科举制度进行的批判和讽刺不是科举被停废的原因。
)
7.D(学者们没有全面批判科举制度)
8.B 9.C 10.C
11、(我)坐在小石潭边上,四面被竹丛树木环绕包围,寂静寥落,了无人迹,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环合”“凄”“寒”的始动用法,“悄怆”各1分,大意正确1分。
共4分。
)
12、波撼岳阳城戍客望边邑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沉舟侧畔千帆过;
豁达开朗的心胸(或者: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人生哲理。
)
(一空2分,前4空错一字则不得分)
13、表层含义:那个雨夜的韭菜因为杜甫的诗歌,至今还在人们心中保持着清香水灵的新鲜姿态。
2分。
深层含义:杜甫精心锤炼的诗歌历经千年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2分。
14、韭菜与五言诗的共同点:⑴精致精美的形式;⑵单纯朴素的品性。
(一点2分,共4分)
15、唐朝韭菜的幸运在于:⑴被杜甫欣赏并写进诗歌,流传千年;⑵没有见过现代科技制造出来的农药、化肥及各种激素,能够自然生长。
(一点2分,共4分)
16、现象:⑴对文化领域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的创作态度的批评;⑵对现代人急功近利、轻浮急躁心态的批评;⑶对回归自然、回归本真和纯朴的呼唤。
(一点3分,任意两点共6分)
17、⑴讲述名著故事;⑵介绍名著内容梗概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贡献;
⑶朗诵名著重要章节;⑷表演名著中的精彩片段;⑸展示名著的插图或由名著改编的电影、戏剧的剧照;⑹邀请父母或老师谈他们在同期读这些名著的体会和感受;⑺介绍对同一名著的不同评价。
(任选四种作答即可,一点1分,共4分)
18、围绕读名著的重要性和推介会的重要性并达到渲染气氛、感染同学的效果来作答。
注意主持人的身份及相应场合用语要求,语言通顺。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