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舆情危机事件应对能力规律点研究

合集下载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管理研究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管理研究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管理研究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频发,一些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种关注和讨论往往是通过网络媒体进行的。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如何正确引导和管理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引导管理的有效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1. 信息传播速度快: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一条微博、一篇文章或一张图片,都有可能在瞬间传播到全国甚至全球,因此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也会在短时间内引发热议。

2. 舆论影响巨大:网络舆情的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一旦失控,就很容易引发恶劣后果,甚至波及到高校的声誉与形象。

3. 网络传播无界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已经没有地域限制,只要有网络,就能传播,这也使得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变得更加复杂和敏感。

高校在面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时,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引导管理措施,以确保舆情的正面引导和舆论的平稳稳定。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探讨:1. 及时回应,迅速发布信息在面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时,高校首先要做的是及时回应,迅速发布信息。

高校应该主动选择适当的时机,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事件相关信息,公布事件的真相和处理进展,主动发声,积极引导舆论,以减少谣言的传播和错误的解读。

只有保持高度的透明度,公开并及时回应社会疑问,才能有效地降低负面舆情的发酵。

2. 引导正面舆论,平息负面情绪高校在处理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时,应该及时引导正面舆论,平息负面情绪。

高校可以通过发布正面信息、积极回应热点问题、加强宣传教育等方式,引导舆论正面评价,树立高校的良好形象。

高校也应该切实关注社会各界的热点关切,针对社会舆论进行及时引导,调动正能量,平息负面情绪。

3. 加强媒体危机公关,引导网络舆情高校在处理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时,应该加强媒体危机公关,引导网络舆情。

高校可以通过积极主动与媒体合作、组织媒体见面会、发布公开信等方式,引导媒体对事件报道的客观、公正。

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现状和策略探析

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现状和策略探析

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现状和策略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网络舆情危机是指在网络空间中,由于某种原因或事件引发的一系列负面舆论风波和舆情危机。

在网络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着政府、企业、个人等各方的形象和声誉。

政府部门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必须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

网络舆情危机具有快速传播、广泛影响、虚假信息等特点,加剧了危机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政府部门在面对网络舆情危机时,往往需要应对各种挑战,包括信息不对称、处理速度不足、舆情导向失衡等问题。

如何有效地化解网络舆情危机,成为政府部门亟需解决的难题。

政府部门需要针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特点和挑战,积极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机制,提升自身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应对能力。

本文将对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现状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探讨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旨在为政府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意义网络舆情在当今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网络舆情危机更是一种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现象。

政府部门在面对网络舆情危机时,往往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压力,需要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危机事件,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现状和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公共秩序的维护。

在网络时代,舆情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迅速扩大,一旦出现舆情危机,如果政府部门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很容易引发恶劣后果,甚至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和不稳定。

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也直接影响到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和信誉。

在网络舆情危机中,政府部门的表现不仅决定了事件的发展走向,更可能影响到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和水平对于提升政府形象和维护政府合法性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网络舆情危机的特点一、信息传播速度快:网络的特点是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一条危机事件消息经过网络传播,瞬间可以影响到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的受众。

X大舆情危机事件应对

X大舆情危机事件应对

2010年30大舆情危机事件应对能力11规律点研究来源:人民网????关键字:舆情;舆情信息;奇虎;突发事件新闻;研究发现????作者:????2011-01-13 16:231、外企平均应对能力评价最高,国内企业存在明显差距通过比较各类企业的平均应对能力,我们发现央(国)企的平均应对能力最低,平均值为,民企的平均值为,而外企的平均值则达到。

图4 三类企业舆情危机平均应对能力比较■外企:科学管理制度带动高水准的舆情应对能力在2010年的案例中,尽管有肯德基“秒杀门”的“拖后腿”,总体来说外企的危机应对是非常成功的。

富士康系列坠楼事件、霸王洗发水事件和惠普质量门事件都属良好应对范畴,而高盛欺诈门、强生质量门、雪碧汞毒门、丰田召回门等事件都属积极应对范畴,体现了外企在危机管理方面的成熟程度。

■民企:直觉式网络舆情管理导致应对能力不稳定,行业恶斗屡发增加应对复杂性民企缺乏一套完整的应对机制、科学的应对流程和合理的内部应对部门的配置。

从2010年的应对能力评价中就可窥见一斑,在7个事件属于负向和消极应对的情况下,其平均分依然高于央(国)企,形成了高的高、低的低的格局。

部分民企拥有较为完善的危机管理制度,因此在危机应对中能采取规范的流程制,如民企部分的圣元奶粉性早熟门、凡客抄袭门等事件中,这些企业都显示出了从容的态度和良好的制度。

也有一些民企在危机面前乱了阵脚,选择不恰当的应对方式,比如美的紫砂煲事件、金浩茶油致癌事件及太极集团曲美西布曲明成份风波事件中,应对上多次反复,出尔反尔,使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此外,民企行业恶斗事件屡见不鲜,如腾讯、百度、金山、可牛与奇虎360之间的是是非非;蒙牛诬陷门所涉及到蒙牛、伊利、圣元等乳业的三大企业等。

这样一个情况也对中国民企的危机应对提出了挑战。

■央(国)企:“粗暴式”和“沉默式”网络舆情应对无助于改变公众的“刻板印象”如果须给央(国)企在2010年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定性,“粗暴式”和“沉默式”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两大特色。

如何有效应对舆论危机

如何有效应对舆论危机

如何有效应对舆论危机舆情危机,指的是某一件事情或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较大的负面反响,导致企业或个人形象受损,甚至引发全国范围的舆情风波。

如何有效应对舆情危机,是很多企业和个人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公关策略、舆情监测、危机预案等方面分别进行详细分析。

一、公关策略1.及时回应当发生舆情危机后,企业或个人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及时回应。

回应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公开道歉、发布情况说明、消除谣言、采取赔偿措施等。

回应的重点是要控制好表述和词汇的准确性和准确性。

另外,回应要做到及时、公开、真实、切实,最终要争取公众谅解。

2.积极沟通在舆情危机处理过程中,与公众保持积极、良好的沟通至关重要。

当公众有关于舆情事件的疑问或怀疑时,企业或个人要积极回应,做好解释和说明工作。

同时,要热心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企业或个人管理机制,增强公众信任度。

3.利用社交媒体在舆情危机处理中,社交媒体的行使力度越来越大。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和个人不但要建立和维护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还要主动关注相关话题的讨论,积极回应公众的留言和评论。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企业或个人形象更近一步,还可以增强公众对企业或个人的信任。

二、舆情监测1.设置舆情监测机制为有效应对舆情危机,企业或个人需在日常工作中设立相应的舆情监测机制。

这样,一旦发生舆情事件,就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制定及时有效的应对策略,快速掌握公众的反馈,减轻舆情危机的负面影响。

2.及时关注新闻查看新闻报道是企业或个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舆情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关注和阅读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了解事态的发展和公众反应的情况。

通过对新闻报道的敏锐关注,可以及时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为有效应对舆情危机提供重要支持。

三、危机预案1.建立专门团队在舆情危机应对过程中,建立专门的团队是非常必要的。

企业或个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组建相应的应对团队,明确各人员的分工和职责,提高危机管理的效率。

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现状和策略探析

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现状和策略探析

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现状和策略探析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管理和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应对的方式和策略也必须与时俱进。

本文将围绕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现状和策略进行探析,希望能够为政府部门的舆情危机应对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现状分析1. 网络舆情危机频发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情事件频发。

各种事件的传播速度极快,一旦发生舆情危机,很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对政府部门的公共形象和社会治理都造成很大影响。

2. 舆情危机的多元化网络舆情危机形式多样,包括有假新闻、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

这些危机不仅对个人和企业造成影响,也对政府部门的形象和公信力构成严重挑战。

3. 舆情危机处理压力大政府部门面临舆情危机处理的压力较大,一方面需要应对不断涌现的舆情事件,另一方面还要维护政府形象,保持社会稳定。

此种情况下,政府部门的舆情危机应对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二、策略探析1. 提升舆情监测与预警能力政府部门应加强舆情监测与预警能力,及时掌握并分析网络舆情动态,发现与研判舆情事件。

可通过建立舆情监测平台、加强数据分析能力等方式提升监测与预警能力。

2. 加强信息发布与传播政府部门在发现舆情事件后,需要及时发布公告、新闻通报等方式进行信息传播,及时公开事实真相,遏制谣言传播。

可以通过建立政府新闻发布渠道、加强与媒体合作等方式加强信息发布与传播。

3. 健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责任,建立网络舆情处置专班,及时响应和处理各类网络舆情。

可以通过组织网络舆情处置专家团队、加强危机处理培训等方式完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危机预警与处理能力,提前做好预案,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在舆情危机发生后,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果断处理,稳定社会秩序。

5. 拓展舆情引导与疏导渠道政府部门应积极拓展舆情引导与疏导渠道,主动参与网络舆情引导,组织开展情感疏导工作,引导公众理性表达意见和情绪,避免一些不良的网络行为。

舆情危机应对技巧

舆情危机应对技巧

舆情危机应对技巧1. 舆情危机概述舆情危机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由于某些突发事件或问题,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和情绪激动,对组织或个人声誉造成威胁或损害的现象。

舆情危机具有突发性、紧急性、严重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应对舆情危机,需采取一系列技巧和措施,以减轻负面影响,恢复声誉,维护组织或个人的利益。

2. 舆情危机应对原则2.1 及时性:迅速响应,及时发布信息,避免信息真空,引导舆论走向。

2.2 真实性:公布真实情况,诚恳道歉,赢得公众信任。

2.3 客观性:理性分析问题,避免情绪化,保持客观公正。

2.4 全面性:提供全面信息,避免片面解读,减少误解。

2.5 透明性:主动披露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满足公众好奇心。

2.6 协同性:各部门协同作战,形成统一舆论口径。

2.7 预防性:建立健全舆情危机预警机制,提前预防潜在风险。

3. 舆情危机应对流程3.1 舆情监测:关注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实时了解舆论动态。

3.2 信息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分析舆情发展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

3.3 危机评估:评估危机影响程度,确定危机等级,制定应对策略。

3.4 应急响应:根据危机等级,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

3.5 舆论引导:发布官方声明,回应质疑,引导舆论走向。

3.6 应对措施:针对危机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3.7 舆论监控:持续关注舆论动态,评估应对效果,调整应对策略。

3.8 后期处置:总结经验教训,改进不足,加强舆情管理。

4. 舆情危机应对技巧4.1 保持冷静:面对危机,要保持冷静理智,避免情绪化。

4.2 沟通协作:与相关部门、合作伙伴保持密切沟通,形成合力。

4.3 权威发声:由相关负责人或权威人士发布信息,增加说服力。

4.4 内容优化:注重信息传播效果,优化传播内容,提高传播效率。

4.5 媒体关系:维护与媒体的良好关系,争取媒体报道支持。

4.6 网络舆论管理:加强网络舆论监管,及时处理负面信息。

4.7 危机培训:定期开展危机应对培训,提高团队应对能力。

舆情危机处理中领导者回应能力提升策略

舆情危机处理中领导者回应能力提升策略

舆情危机处理中领导者回应能力提升策略舆情危机处理是领导者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舆情危机的处理能力直接关系到领导者的形象和企业的声誉。

在处理舆情危机时,领导者的回应能力至关重要。

一个有效的回应能力可以有效地缓解危机的影响,并帮助企业挽回损失,重建信任。

领导者需要提升自己的回应能力来更好地处理舆情危机。

1. 加强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处理舆情危机需要领导者有很强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在危机处理过程中,领导者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需要有足够的心理素质来冷静应对。

领导者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压力管理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还可以通过参加一些相关的培训课程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如危机处理和应急管理等方面的课程。

2. 深入了解舆情风险领导者应该深入了解舆情风险,了解什么样的事件可能会引发舆情危机,以及如何应对这些事件。

领导者可以通过定期进行舆情监测分析,了解公众的关注点和敏感话题,及时发现可能会引发舆情危机的事件。

还可以建立健全的舆情危机应对预案,包括制定相关的危机处理流程和应对策略,以便在危机发生时能够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

3. 提升媒体应对能力在舆情危机处理中,领导者需要与媒体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领导者需要提升自己的媒体应对能力,学会如何与媒体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如何通过媒体传播正确的信息,消除公众的恐慌和质疑。

领导者可以通过参加媒体培训课程或邀请专业的媒体公关人员进行培训来提升自己的媒体应对能力。

4. 建立公共关系网络和渠道领导者应该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网络和沟通渠道,与公众、媒体、政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沟通渠道。

在危机发生时,通过这些关系和渠道可以更加有效地传递信息、协调资源和解决问题。

领导者可以通过参加行业协会、商会的活动,加强与各界人士的交流和沟通,建立自己的公共关系网络和渠道。

5. 增强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在处理舆情危机中,领导者需要依靠整个团队来共同应对危机。

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研究及处置对策分析

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研究及处置对策分析

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研究及处置对策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高校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一旦发生网络舆情危机,不仅会对高校的声誉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造成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损失。

研究和探讨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原因、特点和处置对策,对于高校管理者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原因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媒体报道媒体是传播舆情的重要渠道,一旦高校发生严重事件,媒体的报道往往会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引发舆情危机。

一些高校发生师生矛盾、考试作弊、腐败腐烂等事件,一旦被媒体报道,就很容易引发舆情危机。

2. 社交媒体传播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信息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和广泛。

一些不良事件往往在网络上被曝光,并通过社交媒体迅速传播开来,引发舆情危机。

一些学生在校园内发生冲突,很快就会被拍摄视频并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引发舆情危机。

3. 网络谣言网络谣言是引发网络舆情危机的常见原因之一。

一些不实信息或者夸大信息往往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开来,扩大了事件的影响,导致舆情危机的发生。

有人在网络上发布虚假消息称某高校的食堂食品有问题,引发轩然大波。

1. 传播迅速网络舆情危机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旦事件发生,很快就会通过网络传播开来,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2. 影响范围广泛网络舆情危机的影响范围往往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甚至对国际形象产生影响。

3. 舆情危机突发性强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往往比较突然,高校管理者需要随时随地做好应对准备。

面对高校网络舆情危机,高校管理者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对策,及时化解危机,提升高校形象。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对策:1. 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高校应建立起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社会舆情动态。

可以通过设置网络舆情监控平台、聘请网络舆情监测公司等方式,及时获得网络舆情信息,做到随时掌握舆情态势。

2. 加强网络声誉管理高校应加强网络声誉管理,通过优化网络舆情发布方式、提升信息透明度、规范网络舆情回应等方式,积极宣传高校的正能量,树立健康向上的形象。

如何提高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危机应对能力

如何提高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危机应对能力

如何提高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危机应对能力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如何提高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危机应对能力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危机应对能力,包括建立健全应对机制、加强预警能力、加强舆情监测与分析、提升应对危机的能力等。

首先,建立健全应对机制是提高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危机应对能力的关键。

建立健全的应对机制包括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应对能力培训等。

相关部门应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任务,形成联动机制,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

此外,各级政府应组织定期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应对危机的能力,确保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其次,加强预警能力是提高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危机应对能力的重要手段。

预警能力是指对网络舆情的变化趋势进行准确判断的能力。

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对网络舆情进行全面、实时的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舆情的动态变化,预测可能产生的危机点,以便及时采取各种应对措施。

第三,在加强舆情监测与分析方面,也能够提高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危机应对能力。

舆情监测与分析是指对网络舆情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以获取准确的信息和意见反馈。

通过舆情监测与分析,可以及时了解公众对某一事件或话题的态度和意见,为各级政府制定决策、采取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舆情监测与分析还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问题和矛盾,为加强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最后,为了提升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危机应对能力,还需要加强应对危机的能力。

应对危机的能力包括危机的判断和应对策略的制定等。

在危机发生前,相关部门应根据舆情监测与分析的结果,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在危机发生时,需要快速反应,采取果断措施,争取时间和主动权。

同时,应建立起对危机事件的跟踪和评估机制,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对危机的能力。

综上所述,提高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危机应对能力需要建立健全应对机制、加强预警能力、加强舆情监测与分析、提升应对危机的能力等。

应对网络信息舆情问题的原则及方法--网络信息时代应对的舆情问题研究(之三)

应对网络信息舆情问题的原则及方法--网络信息时代应对的舆情问题研究(之三)

应对网络信息舆情问题的原则及方法——网络信息时代应对的舆情问题研究(之三)张平军【摘要】政府要高度重视网络信息舆情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鼓励网络舆情在应对危机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

但必须坚持原则,不是一味地对网络信息自由放任,还要重视软控制,要确保网络媒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网络媒体的信息作用的发挥也必须在法律和道德规定的限制范围内行使。

政府也要要求变革信息的传播方式,及时有效准确的第一时间公开发布信息,让公众知道事情,了解事实真相,采用有效手段妥善处理。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信息【年(卷),期】2014(000)021【总页数】2【关键词】网络舆情原则方法研究坚持政府作为对网络信息媒体管理者的原则。

这里主要是,政府首先应有高度重视网络信息的意识,要善于对网络信息媒体进行软控制,网络信息在互动中要注重行业自律,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

问题出现后要有快速反应的原则,要有信息公开的原则,要有正确引导的原则。

1 政府在网络信息媒体中坚持的原则1.1 危机管理中,政府应加强对媒体的重视政府在网络媒体发布信息中,起着在团结国民,并在应对危机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门户网站与媒体信息是作为应对危机最好的助手,可使非积极因素与媒体展开互动。

在危机管理中,政府应加强对媒体的重视,积极地与媒体进行互动,是有效应对公共危机的法宝。

1.2 政府要善于对网络媒体进行“软控制”政府不但要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也大力鼓励网络信息媒体在应对危机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

但是,政府不能一味地对网络信息放任。

政府在重视作用的同时,还非常重视对“软控制”,要确保网络信息媒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政府应急管理就是对采访突发事故的记者提出特殊要求,必须签订有关规则之后才能参与到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之中。

这可充分显示政府对网络媒体的“软控制力”。

网络媒体与政府互动中应该注重行业自律。

网络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媒体的作用不是没有限制的,媒体作用的发挥必须在法律限制的范围之内。

网络舆情危机的特点及规律

网络舆情危机的特点及规律

1. 舆情危机的特点网络舆情具有自由性、突发性、交互性、多元性、偏差性的特点,而网络舆情转变成危机时则产生了危机传播的特点,为理解网络舆情危机的规律,首先需要了解其在传播过程中所特有的表现。

l 传播环境“舆论场”网络传播环境中新媒体直接影响到舆论场的状态,即因时空环境的变化使刺激因素使公众相交于以往更迅速和广泛的形成共同意见。

由于网络传播环境的变化,使得公众通过网络和移动终端能够随时参与到舆论之中,进而加速舆论场的形成并快速将事件发酵到舆情危机的严重程度。

l 传播形态呈混合态势网络舆情危机的传播途径和方式多种多样,如主要通过大众媒介、网络、手机终端,以及人际传播之间的结合所产生的聚集效应,即传播形态呈现出多通道和交互式的混合态势。

往往社会组织的公关传播为达成有效的传播和沟通效果也会采取混合态势的传播策略,而舆情危机却是有目的或公众群体极化导致的高效传播,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也促使传播形态又呈现出群体传播、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和组织传播的混合态势。

l 传播预测的困难性社会组织机构需要和各类媒体保持密切的联系,但因网络广泛的应用和众多新媒体的参与,网络舆情危机传播的预测变得非常困难。

而多媒体共同传播体系和各类舆论之间相互影响变得非常复杂,即便是相关主管部门在如此复杂和难以预测的网络舆情环境中也无法做到对所有舆论的危机预测,进而采取退而求其次的方式。

2. 舆情危机的规律与共性网络舆情危机的规律主要源于网络舆情传播规律,危机的传播和扩散过程中传播学的理论有着显著的作用。

舆情传播规律l 沉默螺旋对于有争议的“议题”网络中存在的发布者和参与讨论者在事件发生后,通过各种媒介迅速发表主观观点和对事件的描述,进而促使其更容易成为事件舆论的主导者,因为早期的主导属性影响也会有很多持相同观点的人会表示赞同,形成先入为主的态势加速传播的趋势,并逐渐积累成为压倒性的强势发声优势。

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具备优势的一方会越发活跃,而相对的另一方则会越发沉默。

政府危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的问题及对策

政府危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作为第一信源和公众意见喷涌渠道的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现实民意的风向标和参照系。

近年来,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各种社会矛盾频现,人们的价值观趋向多元,外部环境的调整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显著增加,突发公共事件尤其是突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其中很多事件的发生、发展或指向均与政府部门或个人相关。

而一些政府部门或职能机构对此类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不当、处置不力、引导无方,往往导致政府危机,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了负面社会效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政府危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特点分析(一)政府危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具有突出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指出,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①。

政府危机突发事件是指事件发生、发展与政府部门或个人有关,并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危害的突发事件。

相比一般事件而言,政府危机突发事件更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破坏性、牵连面广等基本特征。

所谓网络舆情是网民借助于论坛、博客等网络平台将对某事物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动倾向反映出来的集合体。

不仅具有自由性、互动性、即时性、多元性、隐匿性、偏差性等特点,而且具有跨界连接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功能,是为一种不得小觑的社会动员力量。

(二)政府突发危机事件的高发范畴分析梳理近年来影响较大的社会舆情事件不难发现,很多事件的发生、发展或指向均与政府部门或个人相关。

以2012年为例,舆情主体所属部门为地方政府的舆情事件占比最高,为28.1%,较2010、2011年的26.2%有所增长,按事件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①社会民生问题引发的政府危机事件,这类事件主要发生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领域的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如2014年 4 月兰州自来水苯含量严重超标引发自来水危机政府危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的问题及对策叶奕(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5)摘要:与政府部门或个人有关的突发事件极易成为舆论中心,引发喷涌状的网络舆情。

企业网络舆情管理与危机应对策略分析

企业网络舆情管理与危机应对策略分析

企业网络舆情管理与危机应对策略分析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网络舆情挑战。

网络舆情如同双刃剑,既能为企业带来机遇,也可能引发严重的危机。

有效的网络舆情管理和危机应对策略,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公众对某一企业或事件所表达的各种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总和。

它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等特点。

一条负面的舆情信息可能在短时间内传遍全网,对企业的形象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

企业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良好的网络舆情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

积极的舆情能够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和好感,促进产品销售和市场份额的扩大。

其次,它能够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需求,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再者,有效的舆情管理可以预防潜在的危机,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然而,要做好企业网络舆情管理并非易事。

这需要企业建立一套完善的舆情监测体系。

监测体系应涵盖多个主流的网络平台,包括社交媒体、新闻网站、论坛等。

通过使用专业的舆情监测工具和软件,实时跟踪与企业相关的舆情信息,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点。

同时,企业还需组建专业的舆情管理团队。

这个团队应包括熟悉网络传播规律、具备公关能力和危机处理经验的人员。

他们能够对监测到的舆情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估,判断舆情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影响。

在面对网络舆情时,企业的态度至关重要。

保持真诚、透明和积极的沟通态度是赢得公众信任的关键。

对于公众的关切和质疑,企业应及时、准确地给予回应,避免出现沉默或推诿的情况。

当企业遭遇网络舆情危机时,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危机应对的第一步是迅速反应。

企业要在第一时间表明态度,承认问题的存在,并承诺尽快解决。

拖延只会让危机进一步恶化,使企业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接下来,企业应深入调查危机事件的真相,明确责任归属。

在向公众公布调查结果时,要做到客观、公正、详实,避免隐瞒或歪曲事实。

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向公众展示企业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行动。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危机治理策略研究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危机治理策略研究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危机治理策略研究随着新媒体和社交网络的普及,网络舆情危机已经成为企业或政府不可忽视的风险之一。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危机愈发复杂多变,传统危机公关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危机治理需求。

因此,研究网络舆情危机治理策略对于企业或政府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或缓解危机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舆情危机的特点大数据时代下,网络舆情危机具有以下特点:1.信息量大且速度快:大量信息既是危机应对的有利条件,也是危机升级的重要原因,同时,信息的传播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引发广泛影响。

2.舆情观念日益成熟:在信息时代,人们对舆情的认知和处理能力不断提高,流言、黑话、低俗言论等负面舆情越来越难钻。

3.效应越来越恶劣:网络舆情危机不断引发人们的关注,造成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恶劣。

1.危机预测和风险评估企业或政府应加强舆情监测,进行危机预测和风险评估。

在舆情紧急事件发生之前,通过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测和研判,及时预测危机风险,制定危机预案。

2.快速反应和决策企业或政府应对危机快速反应,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在危机发生时,要立即展开危机公关工作,及时发布正面信息,避免危机扩大化,以降低潜在影响。

3.积极引导舆论企业或政府不仅要防守,还要积极引导舆论,主动向公众传递正面信息。

这需要提前树立企业或政府的良好形象及口碑,平时谨慎言行,积极回应公众关切,提高公众满意度和信任度。

4.加强危机处理能力企业或政府还应加强危机应对专业能力的建设,大规模调整出现危机的部门,专门建立危机应对部门,并配备专业的危机应对人员,以提高危机处理能力。

5.多方合作应对危机企业或政府可以结合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应对网络舆情危机。

这需要建立起广泛稳定的社会关系,积极发展社会资源,同时提高社会舆情素质,形成良性的舆论生态环境。

总之,网络舆情危机治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仅仅是企业或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公众、媒体等各方的参与,共同推进网络舆情危机的有效处理。

同时,针对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情特点,治理策略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环境。

危机公关与舆情处理总结与应对策略

危机公关与舆情处理总结与应对策略

危机公关与舆情处理总结与应对策略概述:危机公关与舆情处理是管理者必备的重要技能,对于企业、组织和个人来说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本文将总结危机公关与舆情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提供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危机和舆情事件,最大程度地保护自身利益。

一、危机公关与舆情处理概述危机公关是在面临突发事件或负面舆情时,通过恰当的沟通和公关策略来维护组织形象和利益的过程。

舆情处理是指对外界的舆论和评论做出积极回应,及时采取措施来应对和调整公众对组织的态度与看法。

二、危机公关与舆情处理原则1. 及时回应:在遭受危机或舆情事件时,及时回应是最关键的原则之一。

通过快速回应,准确传递信息,可以有效降低负面影响,并增强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度。

2. 透明度与真实性:公众对组织的信任是建立在透明度和真实性的基础上的。

处理危机与舆情事件时,必须坚持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不隐瞒真相或故意误导。

3. 关注社会责任:在处理危机和舆情事件中,组织应积极关注社会责任,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主动采取措施来弥补损失,以保护自身形象和声誉。

4. 多元化沟通渠道:危机公关与舆情处理不仅需要通过传统媒体,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渠道,建立多元化沟通平台,及时传递信息和回应公众关切。

5. 创造共识:建立与公众的良好关系,并通过积极沟通和合作来建立共识,调整公众的态度和看法,化解危机与舆情事件。

三、危机公关与舆情处理应对策略1. 技巧性回应策略:a. 同理理解:积极倾听公众关切,站在公众的角度去理解和回应问题。

b. 维护组织权益:在回应舆情时,同时保护组织利益,尽量避免负面情绪影响。

c. 强调控制措施:强调组织已经采取控制措施,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增加公众的信心。

2. 传播性回应策略:a. 掌握信息传播权:积极与各种媒体合作,制定并控制信息的传播,准确传递组织表态和解释。

b. 建立自媒体平台:培养一支专业化的自媒体团队,通过建立自媒体平台发布正面信息,有效地解决和引导舆情。

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研究

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研究

网络舆情对社会的稳定有较深的影响,因此,恰当地应对和处置是确保网络信息健康传递的重要工作,能够进一步排除负面信息产生的负面引导,从而营造出更为积极良好的网络环境。

但是,网络化管理难度较大,现阶段的管理在实际的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未能解决,包括网络舆情监测不到位、网络舆情评估研判体系不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技术与业务体系不完善、网络舆情应对处置预案不合理等。

相关部门在针对网络舆情的管理工作中,需要针对具体的情况结合问题成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优化方针,以便于更好地提高网络舆情管理的工作效率以及其管理质量。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处置问题,进行探讨。

一、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的基本原则(一)注重把握规律在现在的网络管理中,大众一致认为互联网的出现,是导致社会舆论传播方式变化的一个重要阶段。

而且,其网络舆情多有涨落。

因此,涨落规律也是互联网舆情最基本的规律。

在互联网的涨落规律中,一般表现为倒V、单峰、双峰等多样形态。

而不同形态的表现也存在一些差异。

如倒V 形与单峰形,往往时间最短,只能够持续一到两天。

而圆形则会持续较长时间,一般只有重大、突发事件中才会出现。

而双峰、多峰形在出现时,往往会呈现复杂且反复发生的情况。

最后,波浪形的互联网舆情更多是针对社会上的长期问题或者是长期现象所进行的舆情反馈,只要这一类问题仍存在,便会受到民众的长期关注[1]。

(二)提高反应速度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速度以及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在这样的环境下,社会舆论的生态也就变得更加活跃起来。

而越是活跃的环境,也越是容易滋生“暴力事件”。

即便是在网络上,“网暴”也在悄然滋生。

而在近年来,很多网络舆情危急,均来自于网民爆料引发。

因为网络传播速度极快,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引发整个社会的讨论。

这样的传播环境下,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难度也提升了一个维度。

因此,提高反应速度,成为控制网络舆情发酵的关键。

如,2011年发生的故宫博物院文物失窃、受损事件中,因院长一直不现身、不回应事件,甚至在文物损坏并被爆料的近三十天时间内,未上报相关部门,且未发布任何相关公告,从而引发网民的质疑。

网络舆情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传播与影响研究

网络舆情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传播与影响研究

网络舆情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传播与影响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情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传播与影响日益凸显。

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和讨论,而网络舆情既承载了信息传播和舆论表达的重要功能,也具有扩大舆论影响力的特点。

本文将着重研究网络舆情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传播过程和所产生的影响。

首先,网络舆情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起到了快速传播和多渠道传播的作用。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提升,而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的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化。

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人们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和传播相关信息,很快形成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之快,让公共危机事件得以快速扩散和被关注,使得更多的人了解事件的具体情况。

其次,网络舆情还具有互动性强、传播范围广的特点,进一步扩大了公共危机事件的影响力。

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不同,网络舆情的互动性使得公众能够积极参与事件的讨论和表达自己的意见。

人们可以通过点赞、转发、评论等多种形式表达对事件的态度和观点。

这种互动性不仅增强了公众对事件的参与感和信息获取的积极性,还使得舆论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得以进一步传播,影响更广泛。

然而,网络舆情的传播和影响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网络舆情的传播往往伴随信息的不准确性和虚假性。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由于信息获取的渠道广泛且分散,造成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难以确定,引发了“谣言”的产生和传播。

虚假信息的传播会给公众带来误导和困惑,对事件的处理和解决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网络舆情的传播还可能引发公众情绪的波动和过激表达。

由于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匿名性和开放式讨论的特点,一些网民可能会借机宣泄情绪和发表偏激言论,导致舆论炒作和矛盾激化。

这可能会给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和应对带来困难。

基于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策略和措施来引导网络舆情的传播和影响。

首先,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和管理,加强真实性和可信度的筛查和验证,避免虚假信息的传播。

突发事件中政府应对舆情危机的策略方案

突发事件中政府应对舆情危机的策略方案

突发事件中政府应对舆情危机的策略方案快速反应,抢占信息先机。

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应在第一时间内启动应急机制,迅速成立危机应对小组。

这个小组由宣传、公关、法律、业务等多部门组成,形成合力。

小组成员要具备敏锐的新闻嗅觉,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并迅速制定应对策略。

记住,舆论的战场不等人,谁先发声,谁就能占据主动。

1.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在发布任何信息之前,务必经过核实,避免因信息不准确而引发更大的舆论危机。

2.保持信息的连贯性。

在危机应对过程中,政府发布的信息要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线,让公众能够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全貌。

3.增强信息的可信度。

政府发布的信息要有权威性和说服力,要让公众相信政府是在为他们的利益着想。

舆论引导,塑造积极形象。

在突发事件中,政府要善于运用舆论引导策略,塑造积极的形象。

具体做法如下:1.确定舆论引导的主题。

根据事件的特点,确定一个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如“团结协作、共克时艰”等。

2.制定舆论引导的方案。

针对不同媒体平台,制定相应的舆论引导方案,如新闻发布、社交媒体运营、线上线下活动等。

3.落实舆论引导的责任。

明确各部门在舆论引导中的职责,确保舆论引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1.建立多方沟通机制。

与媒体、公众、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建立沟通渠道,确保信息畅通。

2.及时回应关切。

针对公众关心的问题,政府要及时回应,避免舆论发酵。

3.开展心理疏导。

对受灾群众、遇难者家属等开展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

1.梳理危机应对流程。

对危机应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建立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应对工作的有序开展。

3.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危机应对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注意事项:1.避免信息滞后。

政府要确保信息传递的效率,不能让谣言和不实信息抢占先机。

解决办法:建立24小时舆情监测机制,确保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快速反应。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强化舆情处置与危机应对能力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强化舆情处置与危机应对能力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强化舆情处置与危机应对能力网络舆情是指网络上对于某一事件、话题或个人的舆论和评论,其传播速度快、影响广泛。

网络舆情的发展既带来了信息的便捷获取,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了保障网络舆情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网络舆情的综合治理显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如何强化舆情处置与危机应对能力,以应对网络舆情的挑战。

一、加强舆情监测与预警能力舆情监测与预警是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首要任务。

通过建立舆情监测系统,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网络舆情的数据,能够对网络舆情的传播路径和趋势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警。

同时,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舆情事件的预测准确性和处理效率。

只有做好舆情监测与预警工作,才能及时发现并应对网络舆情带来的风险和危机。

二、建立健全的舆情应对机制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的舆情应对机制。

首先,要明确舆情应对的指挥体系和责任分工,明确各级机构在舆情处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舆情处置能够高效、迅速地展开。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舆情处置流程和工作机制,明确信息采集、核实、发布和回应的程序,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注重舆情应对的信息公开和透明,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公众的关切,增强公众对舆情处置的信任。

三、加强舆论引导和舆情干预能力在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中,舆论引导和舆情干预是重要的手段和策略。

舆论引导包括改善网络环境,加强正面舆论宣传,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而舆情干预则是针对虚假、有害的网络舆情进行干预,采取措施对其进行调查、核实和辟谣,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公众的利益。

四、加强舆情应对技巧和策略培训网络舆情的处置和危机应对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巧。

因此,加强对舆情处置人员的培训和知识更新十分重要。

通过组织专业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升舆情处置人员的危机应对能力和技巧水平,使其能够熟练掌握舆情分析和处置的方法,对危机应对策略有深入的了解,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反应和应对。

加强舆情监测提升危机处理能力

加强舆情监测提升危机处理能力

加强舆情监测提升危机处理能力加强舆情监测,提升危机处理能力在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舆情监测和危机处理能力成为了一个组织或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

舆情监测可以帮助组织了解公众对于自身的关注度和态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危机处理能力则决定了组织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反应和处理效果。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舆情监测,提升危机处理能力。

一、舆情监测的重要性舆情监测是把握公众情感、态度和意见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组织了解公众的需求和关切,及时捕捉热点问题和潜在风险。

通过舆情监测,组织可以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研判,制定相应的沟通策略和危机预警方案。

舆情监测能够发现与组织相关的问题和舆论动向,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舆情监测还可以发现组织内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组织改进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反馈。

因此,加强舆情监测是组织维护声誉、提升公众形象的必然选择。

二、提升舆情监测能力的策略1. 建立多渠道信息收集系统舆情监测的基础是信息收集,因此,建立多渠道的信息收集系统至关重要。

除了传统的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外,还可以利用舆情监测软件、网络爬虫等技术手段进行信息搜集。

同时,还可以通过与关键利益相关方保持密切联系,获取第一手信息。

2. 加强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信息搜集只是第一步,如何从大量数据中准确找出与组织相关的信息,需要具备良好的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

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找出关键词、热点话题和情感倾向等信息,为后续危机处理提供参考。

3. 做好舆情预警和应急响应准备及早发现危机的迹象,做好预警和应急响应准备是危机处理的关键。

在舆情监测过程中,可以设置关键词监控系统,对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预警。

同时,建立完善的危机处理预案,明确组织内部危机处理的责任人和具体流程,并进行定期演练,以提高组织的危机处理能力。

三、危机处理能力的重要性危机处理能力是组织在面对危机时的反应和处理效果,关系到组织声誉和形象的保护。

拥有强大的危机处理能力可以让组织在危机中及时应对、稳定冷静,并通过恰当的沟通和解释降低危机的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30大舆情危机事件应对能力11规律点研究1、外企平均应对能力评价最高,国内企业存在明显差距通过比较各类企业的平均应对能力,我们发现央(国)企的平均应对能力最低,平均值为33.4,民企的平均值为33.7,而外企的平均值则达到41.7。

图4 三类企业舆情危机平均应对能力比较■外企:科学管理制度带动高水准的舆情应对能力在2010年的案例中,尽管有肯德基“秒杀门”的“拖后腿”,总体来说外企的危机应对是非常成功的。

富士康系列坠楼事件、霸王洗发水事件和惠普质量门事件都属良好应对范畴,而高盛欺诈门、强生质量门、雪碧汞毒门、丰田召回门等事件都属积极应对范畴,体现了外企在危机管理方面的成熟程度。

■民企:直觉式网络舆情管理导致应对能力不稳定,行业恶斗屡发增加应对复杂性民企缺乏一套完整的应对机制、科学的应对流程和合理的内部应对部门的配置。

从2010年的应对能力评价中就可窥见一斑,在7个事件属于负向和消极应对的情况下,其平均分依然高于央(国)企,形成了高的高、低的低的格局。

部分民企拥有较为完善的危机管理制度,因此在危机应对中能采取规范的流程制,如民企部分的圣元奶粉性早熟门、凡客抄袭门等事件中,这些企业都显示出了从容的态度和良好的制度。

也有一些民企在危机面前乱了阵脚,选择不恰当的应对方式,比如美的紫砂煲事件、金浩茶油致癌事件及太极集团曲美西布曲明成份风波事件中,应对上多次反复,出尔反尔,使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此外,民企行业恶斗事件屡见不鲜,如腾讯、百度、金山、可牛与奇虎360之间的是是非非;蒙牛诬陷门所涉及到蒙牛、伊利、圣元等乳业的三大企业等。

这样一个情况也对中国民企的危机应对提出了挑战。

■央(国)企:“粗暴式”和“沉默式”网络舆情应对无助于改变公众的“刻板印象”如果须给央(国)企在2010年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定性,“粗暴式”和“沉默式”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两大特色。

早在2009年8月,国资副主任黄丹华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逐步建立舆情监测与研判工作机制,抓好日常性的舆情信息监测工作。

要结合企业实际,把突发事件新闻处置纳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和整体应急预案,形成科学有效的突发危机事件媒体应对机制,有效维护企业形象。

在《意见》提出后,2010年整体趋势有较大改观,从中国石化的“网传南京加油站爆炸”、东方航空的群殴、中国联通的“天价微博”等事件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央(国)企在舆情上的得力应对。

但从紫金矿业的污染门中一开始的矢口否认、封口门中宣传部长的“砍腿”插曲中,我们也看到了央(国)企在舆情应对中的“粗暴”;从国家电网始终未对降薪做出官方声明、中国石油大连漏油事故让大连政府作为当中的传话筒、中国石油则堂而皇之地开表彰会等事件中,我们看到了央(国)企的“沉默”。

与民企相比,央(国)企的突出问题就是“刻板印象”。

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推出的《2010年7至10月央企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研究报告》中曾指出了这一点。

如何通过正面的舆论引导、危机事件的舆论疏通来改变央(国)企的舆论形象将成为央(国)企在网络舆情层面的长期课题。

2、公民记者“给力”企业舆情危机所谓公民记者,是指在新闻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发挥记者作用,却非专业新闻传播者的普通民众。

从2010年的30事件信息来源来看,公民记者已经成为企业舆情危机的重要来源。

30事件中有7个事件的信息来源为普通网民,其中至少有4起事件为由当事人引发,2起事件由热心的网友所引发。

经研究发现,论坛仍然是公民记者发布的主要渠道,但随着新兴媒体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视频、微博等载体也将在这个层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曾对微博这个新兴载体做过系统研究,发现微博在舆情危机中的三大作用,即微博内容成为危机导火索、微博方式成为危机的信息源头以及微博手段成为危机事件“舆论放大器”。

从事件热度上看,网民爆料出的事件占比接近20%,可见网民作为爆料的源头,已经是企业不能不重视的舆论阵地。

从体裁上来看,市场行为和产品服务是网民关心的最重要话题类型,事实上也正是这类话题与网民最为贴近。

此外,出于公民记者的身份及发出内容真实性的担忧,根据从2010年30事件的情况来看,真实性因素较高,除长虹销售额造假事件被疑是举报人报复外,剩下的6个事件均为真实事件,这为公民记者在中国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从侧面提醒各企业不能忽视这个重要信息源。

3、央(国)企在应对时效因素上表现不稳定我们所研究的回应时效是指在舆情危机事件发生后,企业第一次回应的时间间隔。

第一回应时效体现了企业两个方面的水平,一是舆情监测的水平,二是舆情危机联动,得出初步结论并选择合理的发布方式的水平。

其中,舆情监测中的突发性监测对企业来说更为重要。

突发事件的变化因素多,内部关系较为复杂,发展趋势难以预测,相关信息纷繁复杂,给管理机构的信息判断和决策增加了难度。

另外,由于突发事件中的矛盾双方往往处于对立状态,影响或阻碍了原有信息沟通渠道的正常功能,从而给各种“小道消息”提供了填补信息真空的机会。

此类事件突发性强、社会影响大、给决策者思考的时间短,如果不及时准确获得最新信息并加以判断处理,产生的后果非常严重。

而巨大的压力使决策者很难从容地对所有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和判别,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可能被遗漏或者忽视,从而对处理决策产生误导。

在突发事件出现时,完善的舆情监测机制、及时有效的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极其重要。

在突发性事件监测有了结果之后,应立即启动快速联动机制,包括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结果,寻找合适的媒体进行发布,争取做事件的第一定义者。

4、因首次应对不当而造成的反复回应现象明显舆情危机与传统危机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舆情危机中存在的互动性。

传统危机可能做出一次声明和回应后,事件就渐渐销声匿迹了。

但在舆情危机中一个事件往往会反复多次甚至可能牵扯出新的事件。

比如在中国石油大连输油管爆炸造成污染的事件前后,又牵扯出了中国石油慎用词事件、中国石油表彰会事件、中国石油阻碍渔民上访事件等;又如紫金矿业污染门事件后又牵扯出其宣传部长的“砍腿门”事件,成为了2010年的又一新流行语。

这种一个事件牵扯出另一个事件的特性亦意味着企业在第一时间回应之后须持续关注舆论反馈,并根据舆论情况再度进行反馈。

2010年度30事件中有17个事件存在反复回应的现象。

其中首次回应时间与再次回应时间的间隔较为随机。

从内容上来看,多数的再次回应实属在舆情热潮下的无奈之举。

5、分层应对机制:民企中总裁/总经理充当官方发言人现象值得重视企业在舆情危机应对中会出现三类官方发言人,总裁或总经理、新闻发言人和相关事件负责人。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始终认为,新闻发言人是企业在舆情危机应对中的灵魂人物。

对外,最好的情况是新闻发言人发出统一声音来应对舆情;对内,最优的情况是新闻发言人组织起企业内部的力量,在监测、解决问题、内部沟通协调上进行整体把关,积极调动起企业的“有生力量”进行整体应对。

通过与诸多新闻发言人的交流,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现了一个现象,套用官方话语体系来说,“企业发言人制度中缺乏一个常委”,即新闻发言人虽然通常处于中高管理层,但在很多事情中缺乏决策权和协调能力,新闻发言人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

30个危机事件中,新闻发言人作为统一形象出现的比例占25%,总裁或总经理出面应对的比例占17.8%,相关事件负责人回应的比例占21.4%。

其中新闻发言人为回应者的主体构成,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总裁或总经理回应比例有上升趋势。

而民企的总裁或总经理回应概率最高。

6、微博改变舆情危机应对格局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0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中指出,微博话题也从日常琐事转向社会事件,逐渐发展成为介入公共事务的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网络舆论格局的力量对比。

微博客成为网民收发信息的首选载体之一,其涉及领域已渗透到网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无论是在重大事件、防灾救灾,还是公民权益、社会救助等各个领域,往往也对事件的发展起到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微博客带来的更大社会震动,在于实现了对突发事件的“现场直播”,通过手机等无线终端,每个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成为信息发布者。

在微博的应用中,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提出如下建议:·设立企业账户。

无论你是什么行业的,只要你关注自己的品牌,就必须有企业账户,作为微博这个无边界媒体上的一个正式渠道,代表公司行使言权;·参与行业圈子,并建立专业领域的人脉,以帮助树立正面形象,并更快地拓展信息源,及时了解与企业相关的信息;·遇到问题,及时反馈。

微博上是非较多,遇到非议也很正常,不用太较真,但一定要及时反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微博时代,不再是人微言轻了。

危机公关,就是要把对品牌不利的东西变成对品牌有利的东西;·企业声誉相关的重要信息,要主动发布,避免口舌误传。

7、多数企业漠视公众利益“漠视公众利益”是2010年中众多危机管理专家的主要评价。

30个事件中,在回应中忽视公众利益的案例不占少数,体现为以下四个角度。

其一,回应中态度蛮横,强调企业利益第一原则。

如中国石化在红色汽油门事件的初期回应中,对油品质量问题始终持否认态度,无视已造成的公众损失,造成了公众的不满情绪;曲美西布曲明成份风波中,太极集团在第一次回应过程中全盘否认,并明确宣布无赔偿计划,引起舆论哗然。

其二,回应中明确表示,以公众利益为第一考虑,但却不提出任何补偿计划。

最典型的事件莫过于肯德基的“秒杀门”事件,在第一、第二次回应诚恳地向消费者致歉了之后,却没有提出任何措施,歉意仅限于口头。

在如此务虚应对的情况下,专家们纷纷站出来声讨肯德基。

《肯德基秒杀门切勿一错再错》、《肯德基“秒杀门”是对公众的愚弄》等评论都将矛头指向了此次舆情应对中的软肋部分。

其三,绑架“公众利益”,实为公司利益。

这点在腾讯与奇虎360互不兼容事件中反映的最为明显,网友表示,“腾讯发表的公告以用户的名义,干着恶性竞争的勾当”;又有网友以腾讯的公告为模板,形成了网络“道歉体”造句大赛等。

其四,延迟回应或保持沉默,无视公众质疑声。

这是最极端的做法,30案例中仅有3例最为明显,均出在央(国)企。

其中中国石油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饱受非议,在大连政府4次发布会中国石油连续缺席;而后又召开表彰会,网民提出“事故发生了没有追责问题,却大张旗鼓召开表彰会,这是一个什么逻辑?”而事件后期媒体报道出中国石油拒绝赔偿渔民,采取各种手段阻碍渔民上访更是将中国石油与公众放在了截然相反的两个对立面上。

此外,国家电网降薪事件、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等无回应事件也受到了网民的指责。

8、过度行为降低企业舆情危机应对的专业性过度行为是指企业应对舆情危机时,有过度承诺或过度反应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将导致企业在舆情应对中的不专业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