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版语言文字应用考点: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连贯”考点请见“百度文库”中本人“2017版高考语言表达连贯考点”资料)
2017.3.9
“语言表达简明”考点
一、解读现代社会里,一切工作,一切活动,都要求快节奏,高效率,运用语言也不例外。
用语简明,就是达到运用语言高效率的一个基本条件。
简明,就是简要、明白。
简要,表达同样的意思,用的语言要尽可能少,不用可有可无的字词,不重复罗嗦,简”反映了量的要求;明白,意思清楚明白,不致产生误解,“明”含有效果方面的要求。
用一句话来概括,简明就是用
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可理解度。
该考点与语病考点中语义重复,指代不明和结构混乱有交叉。
二、要求
1.语言表达要明白易懂要做到词语选择能让人明白易懂,必须注意避免用冷僻的词语,避免用已经“死去”的词语,避免滥用外来词语与方言词语。
2.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使用词语要准确、规范,为的是不生误解,不生歧义。
这就要求写作者善于把语言中许多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分辨清楚,按照词语约定俗成的用法来运用,要让别人都能准确地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
三、方法如何才能做到语言表达简明?具体可从三方面人手:
1.不说废话,做到避重复,会省略,去赘疣,要善于运用代词来指代上下文中已经出现的语句;
2.要正确使用词语,忌用那些令人费解的词语,防止误解,避免歧义;
3.要合理安排句子,挑选合适的句式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避免歧义,避免重复,避免含混。
这类考题类型有:①辨析有歧义的语句;
②删改重复的语句;③修改晦涩难懂的语句。
四、思路
1.要使语言简明,首先要围绕中心(全文的中心或一段的中心)不要旁生枝节。
2.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省去不必要的重复。
3.还要注意适当使用修饰成分,不要滥用。
有些同学常常有一个错觉,以为好的词语用得越多,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文章就越美,其实不然。
例1.“四化”宏图已经展开,不久的将来,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不可想象的光辉灿烂的无限广阔的美好景象。
【解析】“不可想象”一般和不好的后果连接,这里用来说“美好景象”,不妥,可删去。
后边的三个定语,意思大致相同,放在一起,给人一种造作、堆砌的感觉。
至于多余的修饰成分,就更应当避免了。
例2.两只喜鹊用嘴从远处衔来小柴棒飞到腊树上。
【解析】既是“衔”来,当然是“用嘴”,这个修饰语是多余的。
4.要尽量选用一些简便的固定的说法。
有些描述性的话或者并列的词语,在语言中已经有了相对固定的说法或者可以用某个词语来代替,就要尽量选用那个现成的说。
例3.人类自从有历史以来,就同沙漠做斗争。
例4.他们往返一次的飞机票或火车票费由聘方支付。
【解析】例3“自从有历史以来”可以换成“有史以来”。
例4“飞机票或火车票费”可以说成“旅费”,这样既全面,又简明。
汉语是一种非常丰富的语言,它的许多表达形式就是从简明的原则出发而形成的,像成语、简称、紧缩复句、合说、列举分承等。
我们在运用语言时,可以适当选用这些表达形式,使语言达到简明。
需要注意的是,简明与否不能单纯以字数多少为标准,要从语言表达的需要出发,当简则简,当繁则繁。
不能为了简明而影响语意的表达,甚至让人误解。
例5.因为摔伤腿,我要和妈妈一块上医院治疗。
例6.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却也像绯红的轻云,但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鲁迅《藤野先生》原稿)
【解析】例5是谁“摔伤了腿”,句中没有交代,这样简倒是简了,但别人怎么理解呢?例6最后一句定稿时改为“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原稿词语虽少,但没有“花下”,上一句“樱花”就无所依附;没有“成群结队”就无法显示人数之多。
改句增加了字数,表意更加完备。
例7.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
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功夫用在这方面。
【解析】例7中的“这方面”含混,既可以指“搜集史料”,也可指“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
五、考题
1.为使下面画线的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需要删掉一些词语。
在删改时哪些词语是必须保留的?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2000年全国高考卷)
记得在①一次②期末③考试④中⑤,在⑥考完⑦了⑧语文⑨后⑩,我感觉相当不错,兴奋了很长时间。
必须保留的词语:
【答案】②③④⑦⑨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准确把握语句简明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级。
这道题的材料来自高中学生的作文,语言不够简洁,需要删改。
但是,不论如何删改,其中表达原意的词语是必须保留,不能删除的,如“一次”“期末”“考试”“考完”“语文”。
“保留原意”是修改语句中十分重要的一项要求,以往很少考过。
准确把握语句原意,是对语句进行正确修改的前提,也是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中一项重要内容。
但是,在指导学生平日进行语言修改训练时,并不要求只保留下“必要”词语,删除其他一切“多余”成分。
因为在实际语言表达中,一些词或其他词语,常常起着有机连接前后语句的作用。
它们的存在可以使语言表达更顺畅、连贯乃至更有味道。
例如本题所提供的材料,如果在必须保留的词语之后,还保留下一些其他词语,感觉上可能会更顺畅一些,像“在一次期末考试中,考完语文后……”,就比“一次期末考试,考完语文……”更顺畅。
但是,如果要求既要保持原意,又要顺畅,这在考试中操作起来是很困难的,主要是阅卷比较麻烦,因为除了必须保留的5个词语外,其他都可以做不同的删改。
答案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本题只提出让考生将“必须保留”的词语答出来,另外一些非必须保留,但在表述中起着“润滑剂”作用的虚词等一些词语,就不可能再要求考生回答了。
2.下面一段话中有重复罗嗦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有哪三处?把要删除部分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只填3个。
(1998年全国高考卷)
一个人之所以①会变坏的原因②,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③,更重要的④是他自己没有把握自己⑤,受了坏人的影响⑥,才逐渐变坏的⑦;如果这个人能把握自己⑧,能抵制多方面的⑨各种⑩坏的⑾影响,那么⑿,他还会变坏吗?
删除部分:_____、___ __、___ 。
【解析】②、⑦、⑨或⑩。
注意分析意义重复的词或短语。
因为①②重复,⑨⑩重复。
⑦罗嗦。
3.读下面一段文字,本着语言要简明的原则,完成文后两题。
我国①创刊最早的大型外国文学杂志《世界文学》②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
日前,我国③严济慈和首都文学、翻译界200多位知名人士参加了《世界文学》④创刊40周年纪念会。
《世界文学》⑤是我国⑥译著界颇具权威性的杂志,我国⑦著名作家茅盾曾任《世界文学》⑧首任主编。
40年来,《世界文学》⑨继承鲁迅办《译文》的传统,先后在《世界文学》⑩介绍过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学作品,并以《世界文学》⑾高品位的内容和严谨的译文赢得了我国⑿海内外文化界的赞誉。
(1)应删去的四处词语是(写画线处的序号)。
(2)应简略的三处话语是(写画线处的序号),分别改为。
【答案】(1)③⑦⑩⑿(2)④⑧⑾④处改为“它”或“该杂志”,⑧处改为“该杂志”,⑾处改为“其”。
【解析】严济慈、茅盾是中国人,故其前的定语“我国”不必要;“海内外”就包括我国,当然应省略。
前
面出现过的词语,应该用代词代替,避免重复,故④处改为“它”或“该杂志”,⑧处改为“该杂志”,⑾处改为“其”。
“语言表达得体”考点
一、考点解读“语言表达得体”要求考生“能够根据表达的方式、场合、对象、目的的差异,做到语言得体。
”考查的内容有:
1.色彩得体(包括语体色彩、感情色彩、风格色彩)
2.满足目的需要得体(目的不同、表达语言亦不同)
3.满足场合变化得体(场合变化、语言表达亦应变化)
4.适应对象变化得体(对象不同、语言表达也随之不同)
二、试题分析考查的形式有:
1.得体选择(主要通过直接选择题体现)
2.得体修改(主要通过对句、文段的修改体现)
3.得体转述(主要通过转换句式体现)
4.得体发挥(主要通过扩展语句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语言得体是一种能力要求,它可以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训练,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对其进行考查,这些形式包括修改、转换句式、扩展语句甚至仿句和语病(谦敬失当),因此应该明白各考点之间的交叉兼容现象。
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考生对社会交往和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的语言现象的分析能力以及根据语境进行表达的能力。
比较注重实用性。
1.考查内容涉及面广,既考查了“符合语境要求”,又考查了“符合语体要求”。
1992年考题要求根据语境准确转述和表达要符合语体要求命题,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1993年考查表达要根据目的差异,做到语言得体。
1994年要求考生选出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项,重点考查语言表达要根据对象。
过去几年的考题,对考试说明的要求都分别进行了检测,涉及面广,并富有变化。
2.考查形式一般采用非选择题形式。
除1994年是选择题以外,其他都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
如根据语境对所给句子内容进行转述(1992年21题),修改应用文体中用得不得体的词语(1995年30题)。
3.命题将重视“兼顾语境、突出语体”要求,并以非选择题为主。
近几年高考考到“得体”考点的情况较少,但不容忽视。
从总体来看,该考点的试题将重点突出语体要求,兼顾语境要求。
而语境要求不会局限于文明礼貌用语,而更多提供一些语境,判断并修改用语不得体的地方为主,不排除根据所供语境表达的可能。
三、具体表现语言表达得体,涉及面非常广。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符合语境要求,即根据表达的对象、场合、目的及表达方式正确使用语言;
二是符合语体要求,语体包括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而书面语体又有政治语体、文学语体、科技语体和应用语体等。
不同的语体,语言要求不尽相同,表达也要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
在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1.语言表达要注意对象
例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是您家母
..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令嫒
..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激您。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
..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令郎
..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1995年六省市高考题)【解析】此题考查内容是根据不同的对象正确使用称谓。
答案D。
A项“家母”是谦称,对人称自己的母亲,不能说成“您家母”,B项“令嫒”C项“令尊”都是敬称,分别用来称对方的女儿和父亲,而两项均自称,所以不正确。
这道题难度不大,只要掌握敬称、谦称用法就行。
对对方用敬称,对自己用谦称,不要颠倒使用,否则会闹出笑话。
下面具体讲一下传统的敬称和谦称。
(1)敬称:①称对方亲属时,常加“令”,如“令尊”、“令堂”、“令爱(嫒)”、“令郎”等;
②称比自己年长的对方亲属时,加“尊”,如“尊祖”、“尊兄”、“尊亲”、“尊驾”(“驾”本指车辆,借用为敬辞,称对方)等;③称比自己年小的平辈或晚辈,加“贤”,如“贤弟”、“贤侄”等;④称有身份的人,称“阁下”(从前书函中常用,今多用于外交场合)/从前书信中称朋友,常用“足下”;
⑤称与自己一般关系的对方,加“贵”,如“贵夫人”、“贵家长”、“贵子”(称人的儿子,多含祝福的意思);⑥向对方表示要做某事或要询问,常用“请”、“贵”、“尊”等,如“贵庚”(问人年龄)、“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姓”(问人姓氏)、“贵干”(问人要做什么)、“尊姓大名”(问人姓名)、“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等;⑦称别人的事物,常加“高”等,“高见”、“高论”、“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龄”(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⑧其他常用敬词:“惠”可表示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的敬辞---“惠临”(光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顾客)、“惠存”(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等)、“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斧正”(请人改文章),“拜读”(认真读对方的作品),“赐教”(请对方指点);“钧”用于对尊长或上级---“钧裁”(希望尊长或上级定夺)、“钧鉴”(书信开头的称呼之后的常用语,表示请尊长或上级看信);“芳”用于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事物---“芳邻”(称别人的邻居)、“芳龄”(指女子的年龄)、“芳名”(一般用于年轻女子的名字);“高堂”(指父母双亲)等。
(2)谦称:①对人称自己的长辈或长平辈,常加“家”,如“家父”、“家兄”;②对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龄小的亲属,常加“舍”,如“舍弟”、“舍侄”;③其他常用谦称:“愚兄/弟”(用于自称的谦辞)、“敢劳”、“寒舍”、“拙作”、“涂鸦之作”、“敝处”等。
除了要注意以上问题以外,还要注意说话人与听话人的性别、身份、地位和年龄,着重注意相互之间的关系。
2.语言表达要注意场合
例2.下面是某校准备张贴在大门口的一份通知稿,有三处必须修改,写出这三处的序号。
(1994年上海高考卷)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
a今天是我校建校50周年的大喜日子,b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中莅临参加。
c为了校庆活动的顺利进行,d各位务必先到接待处签名,e然后领取纪念册,f10点钟到礼堂参加庆祝大会,g会后欢迎您在母校参观。
××中学校庆会务组
×月×日【解析】此题考查了修改病句,又考查了语言表达得体,综合性较强。
这张通知稿b d g三处需要修改,用语没有把握好对象和场合,尤其是没有注意到“参加校庆”这一特定的场合。
b句“感谢”不妥,宜用“欢迎”得体,因为来宾刚到,“莅临”和“参加”语意重复,那么选择哪个更得体呢?“莅临”表示敬意,适用在校友和来宾;d句“务必”要求来宾、校友,不得体,应删去;g处没有注意对象,因为参加校庆的不只是校友,不能一概称为“母校”。
语言表达得体是在一定场合进行的,场合不同,用语也应不同。
如庄重场合,用语要庄重、规范,宜用书面语;一般场合,用语随和,且宜用口语。
即使同一内容,在不同的场合,用语也有区别,如批评某个人,公开场合和私下场合都用相同的用语,效果一定不好,应有所不同。
3.语言表达要注意目的
例3.由于目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说明应有所不同。
根据下面的要求,分别写两段话来说明文具盒。
目的(一):为找回自己的文具盒。
目的(二):向别人介绍、推荐自己的这种文具盒。
(93年六省市高考题)
【解析】此题要求考生根据用语目的,恰当使用语言。
目的(一)是为找回自己的文具盒。
应侧重写文具盒的形状、色彩、质地和盒内物品;目的(二)是向别人介绍、推荐这种文具盒,因此内容应包括文具盒的质量、
用途、外观、价格等内容。
4.语言表达要注意语体
例4、广播稿要求通俗、口语化,一听就明白。
把下面一段文字改作广播稿时,有四处非改不可,写出这四处的序号。
(1992年全国高考)
自从(a)我省西部(b)地区发生强烈地震(c)以来,本市各界(d)对震灾(e)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赈灾(f)活动,捐款累计(g)已逾100万之巨(h)。
我厂原来已经捐款(包括捐赠衣服、物品折款(i))8万元,昨天又捐款2万元,这些钱物已经转送(j)到了灾区(k)。
【解析】广播稿的语言必须通俗,口语化,文段e f h i四处的表达不符合这种语体要求。
“震灾”和“赈灾”意思截然不同,但在口语中不易分辨,使听众因同音词造成理解困难,因此“赈灾”应改为“救灾”,h处使用了文言语体“逾100万之巨”,搀杂在通俗的口语中不得体,也不符合广播稿的语体要求。
i用括号不当,括号的内容在广播时不好表达,口语不谈括号内的内容,应该将括号中的话与前后文另行组织。
上面仅是对广播稿的用语而言,其他文体也一样。
例如,科技文,用语准确,多用专业术语,修饰语多;政论文,用语严密,多长句;新闻稿简洁,概括性强;演讲稿,明白通俗,多短句;广告用语通俗,新颖活泼;合同措辞严谨,表达清晰等。
例5.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的主持人,请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划线部分。
不得改变原意。
不超过80个字。
(2011年山东高考卷)
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
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
溪边坐着一位长髥老者,面容清瘦,双面炯炯有神。
【答案】一条小河哗哗地流着,水中的石子看上去清清楚楚,溪边坐着一位长胡子的老爷爷,瘦长的脸,眼睛像放光一样。
【解析】解答本题要明确说话人的身份——广播电台的主持人,明确收听对象——少儿,然后将划线部分内容转换成让少儿能听懂的语言,特别注意难以理解的词语,如“潺潺”“卵石”“长髯”“清瘦”“炯炯有神”等。
四、不得体的主要原因
1.颠倒了与对方的相互位置
例6.某学校请一位全国著名的科学家来作报告,经办的同志给这位科学家去了一封信,信中说:“请您来讲一次,想来您也会觉得荣幸的。
”
【解析】上面的“荣幸”一词就用错了。
觉得荣幸的不是科学家,而是听科学家报告的学生。
2.误解了词义的轻重大小
例7.两个青年人正兴高采烈地商榷春游事宜。
【解析】下面的“商榷”“事宜”均使用不得体,应当用“商量”“事情”。
后两个词的语义比前两个词轻,适用于日常生活。
3.语言与表现形式不吻合
例8.你到过澄溪县吗?你见过化工厂大量排放毒气和污水,污染空气和水源,给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吗?你听过人们要求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呼喊吗?……
【解析】上面是一封反映情况的投诉信中的句子,像朗诵词,与“投诉信”的语言表现形式不一致,也属语言不得体,公文有公文的语言,政论文有政论文的语言,电报的语言更不同于其它应用文,语言随便乱用,就会造成严重的不得体。
4.语言与人物身份不合
例9.小明奶奶对张老师说:“这个假期酷暑难耐,孩子不爱学习,我又大字不识几个,辅导孩子学习也有困难,只是让他阅读了三册书。
”
【解析】把“酷暑难耐”“阅读”“三册书”这样的词语加在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老人身上,不伦不类,当然不得体。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考点
一、语言表达准确“准确”指在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把握句段的关键信息、内容要点、中心思想,按照题目的要求,使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语气选择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目的。
准确,在语言运用试题的各种题型中均有考查。
包括所用语言符合特定的情境,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尊称呼,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准确表达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等。
用词“准确”的方法有:
1.符合特定的情境选择词语要注意情境的制约,写作中使用的词语都处在全篇或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中,只有根据特定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同样的词语用于不同的语境中效果也迥然不同。
例1.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解析】其中“扶”“失”二字用得相当准确。
“扶”字把“轻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柔美之感。
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用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2.符合事理及对象即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尊称呼。
例2.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台湾省某中学生旅行团所作的解说词,表述有不妥之处。
请推敲一下,提出3点修改意见。
(2006年江苏高考卷)
①先生们,女士们:欢迎大家第一次来中山陵游览! ②今天我为大家导游,感到很荣幸。
③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长眠之处,④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心中的圣地。
⑤苍松翠柏环抱着它,⑥霞光丽日辉映着它,⑦青山绿水依傍着它。
⑧去年连战先生曾来这里拜谒,⑨表达了对中山先生的缅怀敬仰之情。
⑩现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台阶,故地重游, 瞻仰中山先生的陵寝, 重温先生的教诲吧!
【解析】此题语段①处“先生们,女士们”的称呼不合常情、不合常理,称呼与对象身份不合。
对象是中学生,应改为“朋友们”或”同学们”。
⑤⑥⑦三处语序不当,“苍松翠柏”“青山绿水”两句应放在一起才更符合观察顺序。
故⑦处与⑥处对调,或⑥处与⑤处对调。
⑩处“故地重游”与第一句“第一次”矛盾,用词不准确,不符合事理,应删去“故地重游”,或将其改换为合适的词语。
3.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书面语庄重典雅,口语通俗易懂。
它们并无优劣之分,只是使用的场合不同而已。
口语与书面语的转化,不仅要注意复述或转述时的重点的转化,还要注意转述时间、地点、对象等具体情况。
例3.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
(2004年江苏高考卷)
材料:①徐凡,男,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
②系我国红学界后起之秀,③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
④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红楼梦导读〉》(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要求:①内容适当。
②表达得体。
③符合口语特点。
④将转述的话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学校邀请徐凡与学生座谈时,你以文学社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说:
【解析】此题要求将书面语改成口语。
按照题中“用口语方式转述”的要求,转述的语言应符合口语的特征。
因此,转述时要注意:①“徐凡”后应加称呼,不能介绍性别;②“系”“后起之秀”可以转换为“是”“研究专家”等;③“作者身世”应转换为“曹雪芹的身世”或“《红楼梦》作者身世”,“尤以……见长”用“尤其在……方面有专长”一类句子来转换;④括号中的内容必须转换到句中表述。
我们细读材料不难发现,作为介绍性的语言”徐凡”后面应加称呼,而性别是不必介绍的,“系”“后起之秀”“尤以……见长”这些书面语必须转换成口语,”作者”应明确。
4.准确表达范围、程度及心理
例4.有一个贝壳迷花了近十年的心血,收集到几千种远东出产的贝壳。
【解析】“收集”用得不准。
句中有“花了近十年的心血”,找寻的程度应该很高,所以用“搜集”才准。
例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解析】“更”字用得准确,写出了诗人越走近家乡,越是担心家里的变故超乎想象的惶恐心理。
能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及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
此外,还要注意用词的规范、语序的顺畅、句子的完整等语法规范。
二、语言表达鲜明“鲜明”是指色彩分明,观点明确。
表达的观点要明确而不含糊;表达的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要分明。
简而言之,鲜明就是要明确合理地表情达意。
本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