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崇与王恺争豪》阅读答案
王恺传阅读答案石崇与王恺争豪
王恺传阅读答案石崇与王恺争豪
篇一:王恺传阅读答案第一文库网
(8 分)太祖①克衢州,命王恺总制军民事。
时常遇春②屯兵金华,部将扰民,恺械③而挞诸市。
遇春让恺,恺曰:民者国之本,挞一部将而民安,将军所乐闻也。
太祖①克衢州,命王恺总制军民事。
时常遇春②屯兵金华,部将扰民,恺械③而挞诸市。
遇春让恺,恺曰:民者国之本,挞一部将而民安,将军所乐闻也。
遇春乃谢恺。
民饥疫恺出仓粟以赈全活无算。
学校毁,与孔子家庙之在衢者,并新④之。
设博士弟子员,士悦服。
恺善谋断,尝白⑤事,未听,却立户外,抵暮不去。
(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七十七忠义一》)
【注释】①太祖:明创业皇帝庙号。
②常遇春:明朝开国名将。
③械:缴械。
④新:整修一新。
让r ng①退让、谦让、辞让。
②责备,责怪。
③窃夺。
④骚扰。
17.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6. (2分) b
18.(2分)王恺像当初一样上谏,太祖最终听取了他的建议
篇三:王恺传阅读答案
篇四:王恺传阅读答案
王恺,字用和,当涂人。
通晓经史,曾为元朝府吏。
[标签:内容]。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5篇精选
原文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2.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不若无闻也(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原文 3.千里之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君遣之( )2.而捐五百金( )3.于是不能期年(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而吾以捕蛇独存(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用文中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翻译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4.沛公至咸阳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①知天下隘塞,户口②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③.导读:"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一"皆"一"独",将萧何的"深谋远虑"刻画得淋漓尽致,刘邦得萧何可谓天助也③.注释:①具:通"俱",全,都.②户口:人口.③者……也:裹判断.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2.以何为丞相( )( )3.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 )二,翻译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萧何是刘邦的谋士,夺得天下的功臣之一,刘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没,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萧何和韩信的著名典故,即___________.原文5.四面楚歌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
石崇与王凯斗争
石崇①与王恺②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武帝③,恺之甥也,每助恺。
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④击之,应手而碎。
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
崇曰:“不足恨,今还卿。
”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
恺惘然自失。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注释]①石崇:渤海南皮(今河北省沧县西南)人,西晋贵族,以豪奢著名。
②王恺:东海郡(今山东省东南部及江苏省部分地区)人,官至后军将军。
③武帝:晋武帝司马炎,字安世。
他生活十分荒淫,造成社会风气荒淫奢侈。
④如意:器物名,头呈灵芝形或云形,柄微曲,供搔背痒或赏玩用。
石崇与王恺争豪》一、主旨:通过石崇与王恺斗富的丑剧,揭露了东晋士族穷奢极侈的腐烂生活和飞扬跋扈骄横暴戾的品性。
二、艺术分析:1、结构分析:全文分四层。
第一层(第1句)介绍作品人物争豪概况。
第二层(3、4两句)介绍王恺和他的珊瑚树的背景第三层(5——9句)写石崇击碎珊瑚树行动和语气。
第四层(第10句)以王恺人的“惘然自失”表明争豪的结果。
2、人物分析:·石崇:自恃豪富,飞扬跋扈骄横暴戾。
他连皇亲国戚都不放在眼里,对御赐之物“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
又嘲笑王恺失去珊瑚树时,声色甚厉暴跳如雷的神态,表现出他的骄狂傲慢的性格和无比的豪富。
·王恺:同样是自恃豪富,飞扬跋扈骄横暴戾的人。
他得到皇帝帮助自豪骄横,显富斗富;未料到石崇比皇帝还富击碎珊瑚树,他吃惊痛心之余,仗势声色甚厉。
最后的“惘然自失”表明他以富为精神支柱丧失后的自卑。
3、对比反衬的手法:·珊瑚树的对比。
石崇比皇帝还富。
真正是“世罕其比”。
·对珊瑚树态度的对比。
王恺得到皇帝帮助的行动和语气和石崇击碎珊瑚树行动和语气对比,石崇富得连皇亲国戚都不放在眼里。
击碎后,一个是视之为宝声色甚厉;一个是轻描淡写随意而为,令王恺黯然失色。
考课外文言文精选精练(3)答案
1.石崇与王恺争豪石崇与王恺比富,双方都极力地把穿着,车马装饰得豪华奇丽;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晋武帝曾经把高二尺多的一棵珊瑚树赐给王恺,枝杈伸张着,世上很少有能比得上它的.王恺给石崇看,石崇看罢,用铁如意一敲,随即就碎了.王恺既惋惜,又认为石崇嫉妒自己的宝贝,变了脸色,声音严厉.石崇说:"不值得生气,现在我就赔你."于是命左右尽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高的,枝条树干世上少有,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棵,像王恺那样的非常之多.王恺茫然若失.一,l.常 2.完3.尽4.像同"惘",迷惘二,1.石崇与王恺争比豪富,(两家)都极力地把穿着,车马装饰得豪华奇丽.瑚树)枝杈伸张着,世上很少有能比得上它的.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2.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儿子还和原来一样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 的样子都没有.孔融对使者说:"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一,1.逮捕惊恐2.希望自身 3.同"否" 4.不久逮捕他们的人二,1.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2.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三,覆巢无完卵,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不能幸免.3.床头捉刀人曹操将要接见匈奴使臣,认为自己的相貌丑陋,不足以威震远国,便让崔季珪代替,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接见完毕,派间谍问使臣:"魏王这人怎样"匈奴使臣回答说:"魏王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但是床头握刀的人,这才是一个英雄."魏武帝听到这些,派人追杀了这位使臣.一,l.认为2.握 3.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4.但是二,名词使者动词让三,略4.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时间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那个朋友没有到,太丘不等他就走了.太丘走了以后那朋友才来.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戏耍.那朋友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回答说:"等你很长时间,你不来,已离开了."那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元方说:"您和我爸爸约定的是日中,日中您不到,则是没有信用;当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则是没有礼貌."友人惭愧,走下车来拉他,以示亲近,元方走进家门头也不回.一,1.放弃 2.同"否" 3.拉4.不回头二,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三,那朋友太丘那朋友四,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5.未若柳絮因风起东晋的政治家谢安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和子侄们聚集在家中讲论文章方面的事.一会儿工夫雪越下越大了.谢安很高兴地说:"白雪纷纷地下着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用'撒盐空中'大体上可以形容."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用'柳絮因风起'好."谢安高兴地大笑. 一,1.大,猛2.像什么3.大致形容二,柳絮凭借风力飘在天空.三,A四,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绿"字;韩愈,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五,柳絮因风6.七步诗魏文帝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内做成一首诗,做不出即处以死刑.东阿王随声就做诗一首:"锅里煮着豆子用来作羹,滤豆子用来作汁.豆秸在锅底燃烧着,豆子在锅中哭泣:'你我本是一个根上生长的,你为什么这样不留情地逼迫我,熬煎我呢'"魏文帝听了深有惭愧之色.一,1.死刑 2.同"燃"字 3.过滤豆类 4.曾经二,锅破釜沉舟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四,相煎何急;七步成章7.临江之麋有一个临江人,打猎时捉到一只小鹿,便把它饲养起来.带进门时,一群狗馋得直流口水,都摇着尾巴跑了过来.那个临江人很生气,把狗吓跑了.从此以后,他每天抱着小鹿接近狗,经常让狗看,叫狗不可乱动,渐渐地又让狗和小鹿玩耍.时间长了,狗都能顺从主人的心愿.小鹿渐渐长大,忘了自己是麋了,认为狗的确是自己的朋友,和狗互相碰撞翻滚嬉戏,越来越亲热.狗怕主人,就跟小鹿周旋玩耍,表现得很友好,但是经常舔着自己的舌头.三年以后,鹿走出门外,看见别家的狗在道上很多,就跑过去想和它们玩耍.那些狗看见鹿,又高兴又愤怒,一起把鹿吃掉了,路上一片血肉狼藉.鹿到死也没觉悟到这是怎么回事.一,1.打猎 2.靠近 3.给……看 4.但是5.醒悟 6.跑二,1.麋麑逐渐长大,忘记自己是麋,认为狗真的是我的朋友,互相顶撞翻滚,越来越亲热. 2.那些别家的狗看见它,又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了,路上一片血肉狼藉.三,恃宠骄横的人决没有好下场.8.荔枝图序荔枝生于四川湖北一带,树的形状团团像车上的帷幕和篷盖;叶子像桂树叶,冬天青色;花像橘,春天开花;果实像丹砂一般地红,夏天成熟;众多果实聚在一起像葡萄;核像枇杷核;壳如红色丝织品;膜如紫色的薄丝;瓤肉莹白像冰雪;浆液甜酸如醴酪.大致像那样,它的实际情况超过它.如果果实离开树枝,一天变颜色,两天香变了,三天味变了,四五天外,色香味全部离去了.元和十五年的夏天,南宾太守白乐天让工吏作画并且亲自写下了这篇序,那是给那些不了解荔枝以及了解荔枝的样子,味道但不知道摘下后过了一天,两天,三天后的变化的人看的.一,1.四川湖北一带 2.车上的帷幕和篷盖 3.丹砂一般地红 4.泛指丝织品 5.酒浆 6.那样它的实际情况二,南宾太守白乐天让工吏作画并且亲自写下了这篇序,那是给不了解荔枝以及了解荔枝的样子,味道但不知道摘下后过了一天,两天,三天后的变化的人看的.三,打比方列数字出处外形味道变化四,唐朝乐天香山居士9.伤仲永金溪县有个人名叫方仲永,祖代都从事农业.仲永五岁时,尚未认识书写用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它.他的父亲感到很奇怪,到附近人家借了给他,他立即写出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主要意思是孝养父母,团结家族,曾传给一乡秀才看过.从这以后,随便指一个东西作题目,他立刻就能写出一首诗,诗的词句,内容都很不错.县里的人都觉得他是个奇才,渐渐地敬重礼遇他的父亲,有的人还用钱求他作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便天天带着仲永在县里到处拜访(为人作诗讨钱),不让他学习.我早就听说了这件事.明道年间,我跟从先父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了他,此时他已十二三岁了.叫他作诗,已和从前的名声不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他来,舅舅说:"才智完全消失,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1.写2.以这件事为奇渐渐以……为宾客3.以……为利 4.死去的父亲二,1.天天带着仲永在县里到处拜访,不让他学习. 2.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他来,舅舅说:"才智完全消失,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三,本文写一个孩子从未读过书,突然不但会写字,还能作诗,虽然有传说夸张之嫌,但作者的本意是规劝人们要不断努力学习.。
辽宁省沈阳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大学语文自考测试卷(含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大学语文自考测试卷(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5题)1. 《菉竹山房》的作者是()A.茅盾B.老舍C.钱钟书D.吴组缃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温度接近于绝对零度的钠原子可以把光速降低为17米/秒。
B.在高温中的铷原子处在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
C.利用热的铷原子传送光脉冲可以比利用光缆更加有效。
D.缓慢通过高温铷气的入射光具有非线性效应。
3.以下词人的风格是“雄劲豪迈,悲壮沉郁"的是( )A.辛弃疾B.柳永C.李清照D.苏轼4.侯方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A.A.政治家B.诗文作家C.思想家D.教育家5.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A.送别诗B.爱情诗C.边塞诗D.山水诗6. 下列选项中,朱自清《论气节》认为属于"气"的是()A.积极进取B.忠臣直谏C.退隐山林D.处士横议7.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A.A.王安石B.欧阳修C.苏轼D.曾巩8.李煜的《虞美人》是一首()A.A.悼亡词B.抒情词C.咏物词D.怀古词9.第8题下列诗作中,属于乐府旧题的是()。
10. 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是()A.类比法B.归纳法C.演绎法D.对比法11. 下列作品不属于郁达夫所创作的小说是A.《春风沉醉的晚上》B.《伤逝》C.《薄奠》D.《迟桂花》12.第15题王三胜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1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是A.沈从文的《边城》、鲁迅的《彷徨》、老舍的《骆驼样子》都是优秀的长篇小说B.闻一多《发现》、戴望舒《狱中题壁》、艾青《我爱这土地》都是抗战时期的诗歌C.鲁迅、冰心、朱自清都是文学研究会的代表作家D.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都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员14. 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苛求坎坷枝柯舸舰B.阻止狙击租赁沮丧C.寒暄萱草煊赫喧哗D.包庇奴婢媲美裨益15. 《大同》选自A.《论语》B.《孟子》C.《礼记》D.《左传》二、填空题(10题)16.岑参《白雪歌》“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一)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一)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潮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
其水尚崩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⑨颓垒,迄于下口。
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⑩。
(选自郦道元《孟门山》)【注】①经始:开始。
禹:治水的大禹。
②广:开阔。
③崇深:高深。
④捍:捍卫。
⑤深:深处。
悸:惊动。
魄:心魂。
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⑦浑洪:水势浩大。
赑(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
⑧鼓:鼓荡。
山腾:像山腾起。
⑨浚(jùn)波:大的波浪。
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流驶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①略无阙处②哀转久绝③河中漱广④窥深悸魄(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3)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2.古文比较阅读,完成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最新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5篇精选+文言文练习题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5篇精选原文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2.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不若无闻也(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原文 3.千里之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君遣之( )2.而捐五百金( )3.于是不能期年(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而吾以捕蛇独存(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用文中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翻译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4.沛公至咸阳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①知天下隘塞,户口②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③.导读:"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一"皆"一"独",将萧何的"深谋远虑"刻画得淋漓尽致,刘邦得萧何可谓天助也③.注释 :①具:通"俱",全,都.②户口:人口.③者……也:裹判断.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2.以何为丞相( )( )3.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 )二,翻译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萧何是刘邦的谋士,夺得天下的功臣之一,刘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没,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萧何和韩信的著名典故,即___________.原文5.四面楚歌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卷(有答案)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卷(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30.00)1.《乐府诗集》将乐府诗分为( )大类。
(分数:1.50)A.十B.十一C.十二√D.十三解析:《乐府诗集》现存100卷,将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等12大类,既有民歌又有文人拟作,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广泛,艺术成就突出,对我国文学史的影响十分深远。
2.《石崇与王恺争豪》选自( )(分数:1.50)A.《世说新语》√B.《左传》C.《聊斋志异》D.《国语》解析:《石崇与王恺争豪》选自《世说新语·汰侈门》,通过写石崇与王恺争豪斗富的故事,揭露了晋代门阀豪富穷极奢侈的生活态度和依仗财势飞扬跋扈、骄横暴戾的品性。
3.苏轼在( )一文中借客之口宣泄政治失意、人生无常的苦闷。
(分数:1.50)A.《行路难》(其一)B.《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C.《关山月》D.《前赤壁赋》√解析:苏轼在《前赤壁赋》一文中,借客之口宣泄政治失意、人生无常的苦闷;借主之口表达潇洒超脱、返归自然的情怀。
4.相传《诗经》的删定者是( )(分数:1.50)A.刘向B.左丘明C.孔子√D.郭茂倩解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由孔子删定。
5.下列作品属于欧阳修的是( )(分数:1.50)A.《李将军列传》B.《马伶传》C.《段太尉逸事状》D.《五代史伶官传序》√解析:《五代史伶官传序》是欧阳修的一篇论证严密的史论,提出了“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的重要史学观点;《李将军列传》的作者是司马迁;《马伶传》的作者是侯方域;《段太尉逸事状》的作者是柳宗元。
6.下列被誉为“千古隐逸诗人之宗”的诗人是( )(分数:1.50)A.王维B.陶渊明√C.孟浩然D.谢灵运解析: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被认为是田园诗派创始人,被誉为“千古隐逸诗人之宗”。
7.“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个散文家是( )(分数:1.50)A.柳宗元、王安石B.韩愈、曾巩C.韩愈、柳宗元√D.柳宗元、苏辙解析:“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我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石崇争豪文言文翻译答案
一日,石崇与王恺相约斗富。
石崇言:“吾家虽富,然不足与卿比。
吾欲以吾之园林为赌,若卿能胜我,吾愿将园林奉送。
”王恺欣然应允。
石崇于是命人将园林中奇花异草、珍禽异兽、楼台亭阁等一一陈列出来。
王恺见之,惊叹不已,遂以园林相赠。
石崇受赠后,笑而不言,暗自思量。
次日,石崇召来一众宾客,言:“吾昨夜梦见一仙子,赐吾以玉璧一枚。
今欲以此玉璧赠与卿,望卿勿以吾为贫。
”王恺大喜,欣然接受。
王恺得玉璧后,心中暗喜,自以为胜石崇一筹。
然石崇又出一计,言:“吾闻卿家有一宝物,名为‘夜光杯’,可值千金。
吾欲以千金易之。
”王恺闻言,不禁大惊,遂以夜光杯相赠。
石崇得夜光杯后,又出一计,言:“吾闻卿家有一宝剑,名为‘倚天剑’,乃天下名剑。
吾欲以吾家园林易之。
”王恺无奈,只得将倚天剑奉送。
石崇得倚天剑后,心中大悦,遂以千金之价将园林售出。
王恺见石崇如此豪爽,不禁叹服。
自此,石崇与王恺斗富之事传遍洛阳,人皆称其为“争豪石崇”。
石崇争豪,实为豪富之极也。
其一生奢华,不吝金钱,以斗富为乐。
然石崇之豪,非独在金钱,更在于其胆识与气魄。
石崇斗富,虽败犹荣,其豪情壮志,令人敬佩。
石崇争豪之事,后世传为佳话。
有人认为,石崇之豪,乃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有人则认为,石崇之豪,是一种浮华,一种虚荣。
然而,无论何种看法,石崇争豪之事,已成为一段历史,被后人传颂。
石崇争豪,虽已过去千年,但其精神仍存于今。
今日之人,亦当以石崇之豪为榜样,敢于追求,敢于挑战,勇往直前。
如此,方能在人生道路上,赢得属于自己的辉煌。
石崇争豪,实为人生之一种境界。
在争豪的过程中,石崇展现出了其豪放不羁、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
这种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愿我们都能从石崇争豪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勇往直前,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石崇争豪,虽已过去,但其精神永存。
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以石崇之豪为榜样,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如此,方能不负人生,不负韶华。
陕西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陕西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5. 填空题 6. 阅读理解9. 词语解释11. 判断题12. 作文单项选择题1.先秦诸子中,善用寓言故事创造出奇特的形象世界的是( )A.老子B.孔子C.庄子D.孟子正确答案:C解析:庄子善用寓言故事来表达深刻的哲理,如庄周梦蝶,庖丁解牛,井底之蛙,形象鲜明,寓意深刻,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的词人是指( )A.李煜B.苏轼C.李清照D.辛弃疾正确答案:A解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李后主即李煜。
3.《国殇》一诗的作者是( )A.屈原B.陶渊明C.王维D.侯方域正确答案:A解析:《国殇》是屈原的一篇楚辞,歌颂了为国捐躯的将士的英勇气概与爱国精神,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
4.《长亭送别》中的男主人公是( )A.长老B.老夫人C.红娘D.张生正确答案:D解析:《长亭送别》是王实甫《西厢记》中的一折,写张生赴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
男主角为赴京赶考的张生。
5.李斯《谏逐客书》中使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有( )A.对比、演绎B.对比、类比C.类比、引证D.类比、演绎正确答案:B解析:《谏逐客书》这篇文章整体上运用对比论证,正面论证,以彰明纳客之利;反面推理,揭露逐客之害。
同时运用了类比论证,例如: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6.《祭十二郎文》一文作者祭奠的人是( )A.韩愈B.韩老成C.建中D.孟东野正确答案:B解析:《祭十二郎文》是韩愈祭祀其侄子韩老成的文章。
文章情深意切,真挚动人。
7.下列作品中表现了强烈爱国热情的是( )A.《神女峰》B.《萧萧》C.《拣麦穗》D.《我用残损的手掌》正确答案:D解析:舒婷的《神女峰》表现出对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
沈从文的小说《萧萧》是一篇描写湘西社会和少女命运的小说。
陕西省专升本大学语文(小说)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陕西省专升本大学语文(小说)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6. 阅读理解9. 词语解释11. 判断题单项选择题1.《世说新语》是一部按内容分类的( )A.笔记小说B.章回小说C.白话小说D.志怪小说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小说2.《嘤宁》中捕写花的主要象征意义是( )A.绝世容颜B.自然天性C.狡黠心理D.社会规范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小说3.在《宝玉挨打》中,说“明日酿到他弑父弑君,你们才不劝不成”这句话的人物是( )A.王熙凤B.贾母C.贾政D.薛宝钗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小说4.《风波》开头描绘“田家乐”景象的主要用意是( )A.暴露当时农民的愚昧落后B.嘲讽文豪诗兴的不合时宜C.衬托小说后文的风波动感D.展现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小说5.《风波》中的赵七爷形象是( )A.落后农民B.封建遗老C.资产阶级知识分子D.恶霸地主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小说6.老舍《断魂枪》:“他打了趟查拳:腿快,手飘洒,一个飞脚起去,小辫儿飘在空中,像从天上落下来一个风筝。
”其修辞是( )A.夸张B.比喻C.拟人D.象征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小说7.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是( )A.丁玲B.沈从文C.吴组缃D.沙汀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小说8.茹志鹃成名作是( )A.《百合花》B.《高高的白杨树》C.《静静的产院》D.《惜花人已去》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小说9.茹志鹃《百合花》在选材上的特点是( )A.以普通人命运的展示反映时代大潮B.以战争为背景赞美充满诗意的军民之情C.以诗意的笔墨描绘人民高尚的情操D.以高昂的激情描绘人民战争的神圣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小说10.莫泊桑的成名作是( )A.《梅塘小说集》B.《米龙老爹》C.《羊脂球》D.《俊友》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小说11.与莫泊桑齐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家是( )A.鲁迅B.泰戈尔C.高尔基D.契诃犬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小说阅读理解阅读《石崇与王恺争豪》全文,回答文后问题。
word版_杭州民办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杭州民办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一、轶事十则(一)粟粥荠菜宋,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盛之,经宿①遂凝,刀割为四块。
早晚取二块,断荠菜②十数茎于盂③,暖而啖④之。
如此者三年,后登进士,为兵部尚书,谥文正公。
[注:①宿:xiǔ,宵,夜。
②荠(jì)菜,一种野菜。
③盂,yú,一种圆口器皿。
④啖,dàn,吃,]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惟煮粟米二升惟:只。
B.经宿遂凝遂:就。
C.暖而啖之暖:暖和。
D.谥文正公谥:shì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被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这里用作动词。
2.这段文字表达的主旨是:(二)不展家书宋,胡瑗(yuàn),布衣时,与孙明复、蔡守道为友,读书泰山,攻苦,食淡,终夜不寐。
十年不归,得家书,见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不复展读,不欲分其心也。
1.判断下面语句翻译是否正确()“读书泰山,攻苦,食淡”——在泰山中读书,攻读勤苦,饭食粗淡。
2.下面词语,哪几项能概括语段中胡瑗的性格()A.勤奋B.不怕清苦C.持之以恒D.谦虚E.不顾家室F.专心致志(三)铸砚示志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
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
”屡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
或劝改业,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曰:“砚穿则易。
”卒以进士及第。
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两项是()A.常临鉴自奇鉴:镜子。
B.屡举进士举:推举,推荐。
C.试官恶其姓恶:wù厌恶,讨厌。
D.或劝政业或:有的人。
E.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示:给人看。
F.砚穿则易。
易:容易。
G.卒以进士及第卒:终于。
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
2.下面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桑维翰为自己的相貌感到自卑。
B.桑维翰是一个有志气,有毅力的人。
C.试官是一个昏庸的官员。
(四)系剑冢树吴,季札,出游上国①,过徐君。
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
为使上国,未献。
2022-2023学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统招专升本语文月考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统招专升本语文月考卷(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以下哪个成语不是出自《战国策》()A.画蛇添足B.惊弓之鸟C.狡兔三窟D.守株待兔2.关于Rh血型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人类与ABO血型同时存在B.抗原存在于红细胞表面C.我国大多数人为Rh阴性血型D.人的血清中不存在天然的Rh抗体3.大肠内的细菌可利用肠内物质合成哪种维生素()A.维生素AB.维生素EC.维生素DD.维生素K4.《石崇与王恺争豪》是一篇()A.唐传奇B.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小说C.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D.元杂剧5.《五代史伶官传序》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与例证法B.例证法与对比法C.对比法与类比法D.类比法与例证法6.以下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是()A.徐志摩B.朱自清C.丁玲D.巴金7.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号是()A.香山居士B.放翁C.醉翁D.稼轩8.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的专著是()A.刘勰的《文心雕龙》B.钟嵘的《诗品》C.曹丕的《典论?论文》D.陆机的《文赋》9.下列属于儒家五经的是()A.《论语》B.《礼记》C.《大学》D.《中庸》10.有正式文件版头的文件发文字号的书写位置应当在()A.间隔横线之下居中排列B.公文文件名称下方居中处C.公文标题之下居中排列D.间隔横线之上右侧排列11.下列对《听听那冷雨》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勾画出一个白发游子的形象B.是余光中的代表作之一C.表达了对悲剧式爱情的追怀D.描写了初春季节漫长雨季的感受12.从作品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看,《炉中煤》是一首()A.颂歌B.战歌C.牧歌D.恋歌13.与秦晋殽之战有直接关联的事件是()A.烛之武退秦师B.晋楚城濮之战C.晋惠公背信弃义D.晋公子重耳流亡14.《红楼梦》是一部()A.传奇小说B.纪实小说C.自传体小说D.古典长篇章回小说15.从时空的不断变化和转移,让读者仿佛在电影的蒙太奇镜头里体会一个游子思乡心情和性情的作品是()A.张洁《拣麦穗》B.余光中《听听那冷雨》C.萧伯纳《贝多芬百年祭》D.史铁生《我与地坛》16.《西厢记》的体裁是()A.散曲B.南戏C.诸宫调D.杂剧17.《左传》最擅长的是叙写()A.心理B.环境C.对话D.战争18.下列对动脉充血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充血器官肿胀B.危害相对静脉淤血大C.局部组织鲜红D.毛细血管扩张、充血19.下列提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著作是()A.《老子》B.《管子》C.《庄子》D.《淮南子》20.苏轼《留侯论》所写的留侯是秦末汉初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谋士()A.韩信B.张良C.范增D.萧何21.《春江花月夜》的体裁是()A.七言律诗B.七言绝句C.新乐府诗D.乐府旧题22.雪莱《西风颂》中的西风是_____的象征()A.破坏者B.保护者C.既是破坏者又是保护者D.捍卫者23.《红高粱》的作者是()A.莫言B.陈忠实C.余华D.王蒙24.作品充满地域文化色彩,被称为京味十足的市井文学作家是()A.鲁迅B.老舍C.巴金D.吴组缃25.在下列作家中,属于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的是()A.刘禹锡B.张籍C.白居易D.韦应物2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之手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高适27.《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指斥的对象是()A.郑庄公B.姜氏C.子封D.共叔段28.被誉为光明的歌者的诗人是()A.郭沫若B.徐志摩C.艾青D.曾卓29.《游园》的作者是明代杰出的剧作家()A.关汉卿B.王实甫C.马致远D.汤显祖30.下列属于公安派代表作家的是()A.袁崇焕B.方苞C.袁宏道D.姚鼐二、填空题(20题)31.陶渊明《饮酒》(其五):山气日夕佳,____32.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33.____,何处相思明月楼34.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____35.三顾频烦天下计,____36.李煜《浪淘沙》:独自莫凭栏!____,别时容易见时难37.李白《行路难》(其一):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38.李清照《声声慢》: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39.惨郁郁而不通兮,____。
石王争豪2.0
拿
用
• 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 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 惜,又以为疾己之 (qi) 宝,声色甚厉。 给……看
敲击,敲打 终了,完 毕
妒忌
• 枝叶茂盛纷披,世上最少有珊瑚树比得上它的。 王恺拿出它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完后,用铁如意 敲打它,它随手碎了。王恺既惋惜,又以为石崇 妒忌自己的宝贝,脸色严厉地大声指责石崇。
石王争豪
用
都 用尽,用 来 ①舆服:车辆、 冠冕和服装
•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 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
把 装饰 送
• 石崇和王恺比赛富有,都竭力用最华丽的东西来 装饰车辆、衣冠。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 助王恺,曾经把一株两尺来高的珊瑚树赏给王恺,
少有
遗憾
小厮 于是, 就 都,全
够得上,值得
• 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 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普 通的 失意,精神恍惚 的样子
• 石崇说:“不值得懊恨,现在我还给您。”即令 左右把自己的珊瑚树统统拿来,有六、七枝高三 尺、四尺,枝条的美好世上绝无仅有,明亮华丽 看也看不尽,象王恺这样同等高的珊瑚树很多。 王恺心中感到很不舒畅。
《石崇与王恺争豪》注释、分析
石崇与王恺争豪刘义庆刘义庆(403年-444年),彭城郡(今江苏铜山)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
著有《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
为中国古代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①,以饰舆服②。
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
尝③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④,世罕⑤其比。
恺以示⑥崇。
崇视讫⑦,以铁如意⑧击之,应手而碎。
恺既惋惜,又以为疾⑨己之宝,声色甚厉⑩。
崇曰:“不足恨⑪,今还卿⑫。
”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⑬,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者甚众⑭。
恺惘然自失⑮。
【作品注释】①穷:尽,用尽。
绮丽:泛指华丽的物品。
②舆服:车辆、冠冕和服装。
③尝:曾经。
④枝柯:枝条。
扶疏:茂盛的样子。
⑤罕:少有。
⑥示:给.....看。
⑦讫:完毕。
⑧铁如意:搔背痒的工具,因能解痒如人意,故名。
一端做成灵芝形或云叶形,供观赏。
⑨疾:同“嫉”,嫉妒。
⑩色:脸色厉:严厉。
⑪恨:遗憾。
⑫卿:此处为对对方的称谓。
⑬条干:枝条树干。
绝世:世上少见。
⑭如恺许比:同王恺那棵珊瑚树差不多相等的⑮甚众:非常之多。
罔然:失意的样子。
自失:自感失落。
【作品分析】本文通过石崇与王恺斗富的故事,反映了东晋富豪穷奢极侈的生活态度。
晋武帝以世罕其比的珠宝随手赠予亲信的行为反映了朝政的无道,而石崇随手击碎珊瑚树的行为更表现了他依仗财势、骄横放肆的性格特征;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作者对这种社会风气和人物行为的不满。
【思考与练习】1.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王恺的珊瑚“世罕其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王恺在珊瑚被击碎后,为何声色甚厉?3.文章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链接】西晋·石崇《大雅吟》堂堂太祖。
渊弘其量。
仁格宇宙。
义风遐畅。
启土万里。
志在翼亮。
三分有二。
周文是尚。
于穆武王。
奕世载聪。
钦明冲默。
文思允恭。
武则不猛。
化则时雍。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2分)(一)古诗文积累(7分)1.古诗积累填空。
(3分)(1)“潮平两岸阔,。
”这是唐代诗人王湾五言律诗《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标题中的动词“次”字是停宿的意思。
(2)“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应傍战场开。
”唐代诗人岑参五言绝句《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标题中的“九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节。
2.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二)语言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3-7题。
(每小题3分,共15分)①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之瑰宝,承载着国家和民族数千年的文明血脉。
保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不仅需要文艺创作领域的与时俱进,更需要各行各业的保护和弘扬。
②青少年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A】最有生气的力量【B】家庭的重心的在青年【C】国家的希望在青年【D】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在全国大中小学校园内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开设传统文化,到文化社团,注重在文化课、艺术课的教学中融入与知识点相关联的传统文化知识,力求让学生在的场景中感受历史文化,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与认同,进而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发出青年声音。
③今年四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从热衷“洋品牌”到“国潮”火爆盛行,从青睐“喇叭裤”到“国服”引领风尚,从追捧“霹雳舞”到“只此青绿”红遍全国,中国青年崇拜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发自内心,民族自豪感显著促进,推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文化自信。
④中国青年应以更强的文化自信去学习和感悟传统文化,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发出青年声音,让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彩。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A.感悟B.传(chuán)播C.魅(mèi)力D.风彩4.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作业开办虚假理念B.作业开办真实理解C.课程组建真实理解D.课程组建虚假理念5.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青少年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A】最有生气的力量【B】家庭的重心的在青年【C】国家的希望在青年【D】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崇与王恺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①。
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
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②击之,应手而碎。
恺既惋惜,以为疾已之宝,声色甚厉。
崇曰:不足恨,今还卿③。
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④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⑤,甚众。
恺惆然⑥自失。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舆服:车辆、冠冕和服装。
②铁如意:搔背痒的工具,一端做成灵芝形或云叶形,供观赏。
③卿:此处为对对方的称谓。
④条干:枝条树干。
⑤如恺许比:同王恺那棵珊瑚树差不多相等的。
⑥惘然:失意的样子。
1.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
(1) 并穷( ) 绮丽 (2) 尝以( )一珊瑚树
(3)世罕其比( )
2.回答下列问题
(1) 文章通过一略一详两件事来写石崇与王恺争豪,请各用三个字概括。
答:①②
(2) 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王恺的珊瑚世罕其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王恺在珊瑚被击碎后,为何声色甚厉?
(4) 联系后文,我们从石崇击碎珊瑚的举动中,可以看到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5) 文章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
(十五)石崇与王恺争豪答案
1. ①都用尽,用来②曾经把,左右③比得上
2. ⑴①击珊瑚②展珊瑚⑵枝柯扶疏,铺垫⑶既惋惜,又以为疾已之宝⑷傲慢,又胸有成竹⑸反映晋代地主生活的豪华与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