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除运算](https://img.taocdn.com/s3/m/85f6c97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b4.png)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0.
有理数乘法法则和有理数加减法则有相近的地方,就是仍然分为两步:
1)判断符号。
2)绝对值相乘。
2、倒数的概念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由于a×1/a(a≠0),所以当a是不为0的有理数时,a的倒数是1/a。
若a、b互为倒数,则ab=1.
3、运算律
①乘法交换律ab=ba:
②乘法结合律(ab)c=a(bc):
③乘法分配律a(b+c)=ab+ac:
4、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可统一化为乘法运算,在进行乘除运算时,一般地,遇除化乘,转化为有理数的乘法进行计算。
2020秋七彩课堂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1.4.2 有理数的除法
![2020秋七彩课堂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1.4.2 有理数的除法](https://img.taocdn.com/s3/m/847acb1b83d049649a66580c.png)
=
(2 3
1 10
1 6
2) (30) 5
= 20 3 5 12 = 10 故 ( 1 ) (2 1 1 2) 1
30 3 10 6 5 30
简便计算, 先取倒数
巩固练习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2. 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
( 1 ) (1 3 2 2). 42 6 14 3 7
如果计算器带符号键(–) ,只需按键:
(–) 1 · 5 × 3 + 2 × 3 + 1 · 7 × 4 + (–) 2 · 3 × 2 在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时,如果先确定商的符号,那么只需 用计算器计算商的绝对值,可以减少按键的次数(对比有理数的乘法运 算).
巩固练习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8)×9= –72
8÷(–4)=_–_2_
(–36)÷6= _–_6_
4
(
12 25
)
(
3) 5
=_5__
(–72)÷9=_–_8_
8 ×(– 1 )=_–_2_
4
(–36)
×
1 6
=_–_6_
4
( 12 ) ( 5) =__5__
25 3
(–72)× 1 =__–_8
9
【思考】上面各组数计算结果有什么关系?由此你能得
巩固练习
3.计算
(1)(
3) 4
(1
1) 2
2
1 4
解:原式= 3 3 9
42 4
= 334
429
= 1
2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2)(3)
[(
2 5
)
(
1 4
人教初中数学七上《1.4 有理数的乘除法》PPT课件 (1)
![人教初中数学七上《1.4 有理数的乘除法》PPT课件 (1)](https://img.taocdn.com/s3/m/9848f883c1c708a1284a4487.png)
m
(-20)×(+3)=-60 3分钟后它应该在点O左边60m处
(3)如果汽车一直以每分20cm的速 度向右行驶,4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O
-80 -60 -40 -20 0 20 40 60 80
m
(+20)×(-4)=-80 3分钟前它应该在点O左边80m处
(4)如果汽车一直以每分20m的速 度向左行驶,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2
8
17 8 20
34 5
解法2:
3
5
1 4
1
2
8
3818 18
5
4
2
24 2 4 5
34 . 5
乘法分 配律
(2)解法1:
3 4
2 3
1
4
5 4 12
解法2:
5. 3
3
知识要点
乘法的结合律
有理数的乘法中,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 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即:(ab)c=a(bc)
观察下面两个等式,是否成立?
4 ×[(-5)+(-8)] = 4 ×(-5) +4 ×(-8) (-6)×3+(-6)×(-4)=(- 6)×[3+(-4)
知识要点
乘法的分配律
5
5
5
48
正数除以正数 负数除以正数 零除以正数 正数除以负数 负数除以负数 零除以负数
0能否做除数
9÷3 (-9)÷3 0÷3 9÷(-3) (-9)÷(-3) 0÷(-3)
知识回顾
你能很快地说出下列各数的倒 数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件 第2课时 分数化简及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件 第2课时 分数化简及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https://img.taocdn.com/s3/m/937dd8feb4daa58da1114a2a.png)
(2) 2.5 5 ( 1) 84
581 254
1.
总结:
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为乘法, 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强化练习
计算:
(1)123 1 3
27
(2) 0.75 16 1.2
5
解:(1)123
1 27
3
123
1 27
1 3
123
1 3
1 27
1 3
推进新课
知识点1 分数化简 例6 化简下列分数:
12
45
(1) 3
(2)
12
分数可以 理解为分子除 以分母.
解:(1)12 =(-12) ÷3=-4
3
(2)45 =(-45) ÷(-12) 12
=45÷12 = 15
4
总结: 化简分数的方法是怎样的?
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强化练习
化简下列分数:
45
12
15
36
7 14
5 1
2解:Biblioteka 31110
3
2
知识点2 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例7 计算:
(1)(125 5) (5); 7
(2) 2.5 5 ( 1). 84
解 : (1)(125 5) (5) 7
(125 5 ) 1 75
125 1 5 1 5 75
25 1 25 1 . 77
41
1 81
41
1 81
强化练习
计算:
(1)123 1 3
27
(2) 0.75 16 1.2
5
解: (2)0.75 16 1.2
5
3 4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例题与讲解:第1章1.5有理数的乘除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例题与讲解:第1章1.5有理数的乘除](https://img.taocdn.com/s3/m/e42b7aeb6f1aff00bed51e6c.png)
1.5 有理数的乘除1.有理数的乘法(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如:-3×(-2)=+(3×2)=6,(-2)×3=-(2×3)=-6.②任何数与零相乘仍得零.如:(-5)×0=0.(2)有理数乘法的步骤第一步:确定积的符号;第二步:计算各因数的绝对值;第三步:计算绝对值的积.由于绝对值总是正数或0,因此绝对值相乘就是小学中的算术乘法.由此可见,有理数乘法实质上就是通过符号法则,归结为算术的乘法完成的.解技巧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技巧(1)两个有理数相乘时,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带分数相乘时,要先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分数与小数相乘时,一般统一写成分数.(2)一个数同零相乘,仍得零,同1相乘,仍得原数,同-1相乘得原数的相反数.(3)两数相乘,若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则所得的积是原来积的相反数.【例1】 计算:(1)45×0.2; (2)13×(-4);(3)(-1.3)×(-5); (4)221133⎛⎫⎛⎫-⨯- ⎪ ⎪⎝⎭⎝⎭; (5)1106⎛⎫-⨯ ⎪⎝⎭. 分析:利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这里(1)中是正数和正数相乘,因而得正;(2)中是正数和负数相乘,因而得负;(3)中是负数与负数相乘,因而得正;(4)中是负数和负数相乘,因而得正;(5)中是负数和零相乘,因而得零.小数和带分数一般化为分数或假分数.解:(1)原式=45×15=425; (2)原式=-(13×4)=-52;(3)原式=+(1.3×5)=6.5;(4)原式=5735326⎛⎫+⨯= ⎪⎝⎭; (5)原式=0.2.倒数(1)倒数的概念如果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我们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如2与12,⎝⎛⎭⎫-32与⎝⎛⎭⎫-23分别互为倒数.用字母表示:若ab =1,则a ,b 互为倒数,反之,若a ,b 互为倒数,则ab =1.(2)倒数的求法若a ≠0,则a 的倒数是1a,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0无倒数.为了方便,一般采用如下方法:①非零整数——直接写成这个数分之一.如:4的倒数是14,-6的倒数是-16. ②分数的倒数——把分子、分母颠倒写即可;带分数要化为假分数,小数要化为分数后再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写.如:-34的倒数是-43;-0.25的倒数是-4,-123的倒数是-35. ③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零没有倒数.辨误区 倒数与相反数的区别一定要注意倒数的概念和相反数的概念的区分,互为相反数的两数之和为零,互为倒数的两数之积为1,同时正数的倒数仍为正数,负数的倒数仍为负数.【例2】 求下列各数的倒数.(1)-3;(2)45;(3)-0.2;(4)323. 分析:求一个整数的倒数直接写成这个数分之一即可;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就是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即可;求一个小数的倒数,先把这个小数化成分数,再求其倒数;求一个带分数的倒数,要先化为假分数再求.解:(1)-3的倒数为-13;(2)45的倒数为54;(3)由于-0.2=-15,所以-0.2的倒数为-5;(4)由于323=113,所以323的倒数为311. 3.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推广(1)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零,积为零.如:1×2×(-5)×0×6=0.(2)几个不为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3)由上面的法则可以知道: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首先确定积的符号,然后,再把每个因数的绝对值相乘.这就是多个因数求积的常用方法.解技巧 多个有理数相乘的技巧多个有理数相乘时,先观察因数中有没有0.如果有0,积就是0;如果没有0,一般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计算绝对值的积作为积的绝对值.【例3】 计算:(1)1172137732222⎛⎫⎛⎫+⨯-⨯⨯ ⎪ ⎪⎝⎭⎝⎭; (2)(+5.9)×(-1 992)×(+1 993)×(-2 000)×0;(3)(-5)×8×(-7)×(-0.25).分析:(1)四个因数只有一个是负数,所以结果是负数,再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约分之后得出结果;(2)因为乘式中含有一个因数0,故积为零;(3)式子中的负数有3个,所以结果是负数.多个有理数进行运算时,应一次确定结果的符号,再计算各因数绝对值的积,这样既简捷又不易出错.解:(1)1172137732222⎛⎫⎛⎫+⨯-⨯⨯ ⎪ ⎪⎝⎭⎝⎭ =-227×223×722×2122=-7.(2)(+5.9)×(-1 992)×(+1 993)×(-2 000)×0=0.(3)(-5)×8×(-7)×(-0.25)=-(5×8×7×0.25)=-70.4.有理数的除法(1)有理数除法的意义在有理数运算中,除法的意义依然是乘法的逆运算,即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来进行.(2)有理数的除法法则①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一(直接相除的法则):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Ⅱ.零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仍得零.零不能作除数.用字母表示:Ⅰ.若a >0,b >0,则a b =|a ||b |;若a <0,b <0,则a b =|a ||b |; 若a <0,b >0,则a b =-|a ||b |;若a >0,b <0,则a b =-|a ||b |. Ⅱ.若a ≠0,则0a=0. 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二(化除为乘的法则):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用字母表示:a ÷b =a ×1b(b ≠0). 析规律 两个除法法则的区别对于除法的两个法则,在计算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一般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法则二,在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法则一比较简便.【例4】 计算:(1)(-16)÷(-4); (2)3324⎛⎫-÷ ⎪⎝⎭; (3)57168⎛⎫⎛⎫-÷- ⎪ ⎪⎝⎭⎝⎭; (4)0÷(-20).分析:在做除法时,选择哪一个除法法则,应从运算是否方便考虑,和乘法一样,做除法时,先要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解:(1)(-16)÷(-4)=16÷4=4; (2)333422423⎛⎫-÷=-⨯=- ⎪⎝⎭; (3)57168⎛⎫⎛⎫-÷- ⎪ ⎪⎝⎭⎝⎭=116×87=4421; (4)0÷(-20)=0.5.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1)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①形式a ÷b ÷c ;a ×b ÷c ;a ÷b ×c ,这些都是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②方法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按照乘法法则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如,计算:(-81)÷214×49÷(-15). ③运算顺序对于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问题,我们可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也可以直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来计算.(2)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对于含有加、减、乘、除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是:如没有括号,应先做乘除运算,后做加减运算;如有括号,应先做括号里的运算,再做其他运算.【例5-1】 计算:(1)(-35)×(-312)÷(-114)÷3; (2)-214÷1.125×(-8). 分析:乘除混合运算要按从左到右顺序进行.对于有理数的乘除法混合运算,应将它们统一为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先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结果的符号,再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同时把小数也化为分数,最后考虑约分.解:(1)(-35)×(-312)÷(-114)÷3 =(-35)×(-72)×(-45)×13=-35×72×45×13=-1425; (2)-214÷1.125×(-8) =94÷98×8 =94×89×8=16. 【例5-2】 计算:(15-13)×(14+15)÷(-120)÷(-13). 分析:本题是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可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解:(15-13)×(14+15)÷(-120)÷(-13) =-215×920×(-20)×(-3) =-(215×920×20×3)=-185. 6.有理数的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即ab =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即(ab )c =a (bc ).(3)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即a (b +c )=ab +ac .分配律在有理数的运算以及今后的有关代数式运算及变形中运用非常广泛,它的正向运用(即从左到右)与逆向运用(即从右到左)对于不同形式的计算与变形都起着简化的作用,应注意灵活运用.如,计算:(134-78-712)×(-117),考虑前一个括号里面的各个因数的分子都是7,而后面括号里面的因数的分母是7,可以直接利用乘法的分配律简化运算.【例6】 用简便方法计算:(1) (-12+16-38+512)×(-24); (2)-13×23-0.34×27+13×(-13)-57×0.34. 分析:第(1)题中有(-24)是括号中各分母的公倍数,所以应利用分配律变形;第(2)题把-0.34×27与13×(-13)交换位置,然后利用结合律将前两项结合、后两项结合,即分成两组,再分别在每组中逆用分配律即可.解:(1)原式=⎝⎛⎭⎫-12×(-24)+16×(-24)+38×24+512×(-24) =12-4+9-10=7.(2)原式=-13×23+13×(-13)-0.34×27-57×0.34=⎣⎡⎦⎤(-13)×23+13×(-13)+⎣⎡⎦⎤0.34×⎝⎛⎭⎫-27-57×0.34 =2125(13)0.343377⎡⎤⎡⎤⎛⎫⎛⎫-⨯++⨯-- ⎪ ⎪⎢⎥⎢⎥⎝⎭⎝⎭⎣⎦⎣⎦=(-13)×1+0.34×(-1)=-13-0.34=-13.34.7.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技巧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除了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之外,还要注意一些运算技巧,力求使运算简便.解答有理数除法运算有关的问题时,我们应注意利用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将有理数的除法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如果被除数或除数中有小数应先化为分数,有带分数应先化为假分数,便于约分,简化运算.辨误区 除法没有分配律除法没有分配律,如在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中,如果按a ÷(b +c )=a ÷b +a ÷c 进行分配就错了.除法是没有分配律的,从而不能运用分配律.像6÷3×13有时会习惯性地将3和分母中的3约分,这是错误的,应严格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经过一定练习才能灵活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的性质有:①a ÷b ÷c =a ÷(b ×c )=a ÷c ÷b .即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所得的商再除以第三个数,等于第一个数除以第二、三两数的积;也等于第一个数除以第三个数所得的商再除以第二个数.如:740÷(37×4)=740÷37÷4=20÷4=5.②a ×b ÷c =a ×(b ÷c )=(a ÷c )×b .即两个数的积除以第三个数,等于其中任意一个乘数除以第三个数,再与另一个乘数相乘.如:136×73÷68=2×73=146.③a ÷b ×c =a ÷(b ÷c ).即第一个数除以第二个数所得的商再乘以第三个数,等于先求出第二个数除以第三个数的商,再用第一个数除以这个商.如:480 000÷144×12=480 000÷(144÷12)=480 000÷12=40 000.以上三个公式中,添括号或去括号都有规律.添括号时,如果一个数的前面是乘号,那么这个数前面添上括号后,括到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一个数的前面是除号,那么在这个数前面添上括号后,括到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要改变,乘号变除号,除号变乘号.【例7-1】 计算:(1)⎝⎛⎭⎫14-15+13÷160;(2)160÷111453⎛⎫-+ ⎪⎝⎭. 分析:(1)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运用了分配律后使运算简便;第(2)题属于易错题,因为除法没有分配律,只有乘法才有分配律,而一些学生往往因不看清题目而错误地运用运算律.解:(1)方法一:⎝⎛⎭⎫14-15+13÷160=⎝⎛⎭⎫1560-1260+2060×60=2360×60=23. 方法二:⎝⎛⎭⎫14-15+13÷160=(14-15+13)×60 =14×60-15×60+13×60=23. (2)方法一:160÷(14-15+13) =160÷(1560-1260+2060)=160÷2360=123. 方法二:∵⎝⎛⎭⎫14-15+13÷160=(14-15+13)×60=14×60-15×60+13×60=23, ∴根据倒数的定义有160÷(14-15+13)=123. 【例7-2】 计算:(-48)×⎝⎛⎭⎫-23+34+112. 分析:在有理数的计算中,如果能够准确地确定运算结果的符号,则可省去一些不必要的括号,运算步骤的简明与流畅可以提高运算的正确率.解:(-48)×⎝⎛⎭⎫-23+34+112 =48×23-48×34-48×112=32-36-4=-8.【例7-3】 计算:-3.5×35.2+(-7)×32.4.分析:仔细观察算式的特点,可以发现3.5和7存在倍数关系,不妨将7写成3.5×2,然后逆用分配律来简化计算.解:-3.5×35.2+(-7)×32.4=-3.5×35.2+(-3.5)×2×32.4=-3.5×(35.2+2×32.4)=-3.5×100=-350.【例7-4】 计算:0.25÷168×(-1517). 分析:本题如果先计算0.25÷168的结果再乘以⎝⎛⎭⎫-1517,运算过程就很繁杂,而且容易出错.仔细观察每一个数的特点,考虑0.25×4=1,可将68分解成4×17., 去括号时,如果括号的前面是乘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括号的前面是除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要改变,乘号变除号,除号变乘号.解:0.25÷168×(-1517)=0.25×68×(-1517) =0.25×4×17×(-1517)=(0.25×4)×151717⎡⎤⎛⎫⨯- ⎪⎢⎥⎝⎭⎣⎦=1×(-15)=-15. 8.计算器的使用计算器是一种方便实用的计算工具,计算速度快,计算准确,操作方便.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按下数字键后,应看清显示器上的显示是否正确;(2)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时,按式子的顺序从左向右按;(3)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时,特别是有负数出现时,先应按(-),再输入其绝对值;(4)对于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只要按算式的书写顺序输入,计算器会按要求求出结果.【例8】 用计算器计算:-15.13+4.85+(-7.69)-(-13.88).分析:不同的计算器用法不一样,要注意,使用计算器能进行一些较为复杂的运算. 解:用带符号键(-)的计算器计算.按键顺序: (-)15·13+4·85+(-)7·69-(-)13·88=. 得到-4.09.9.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解决其他数学问题的基础,也是解应用题的基础,多以实际应用、规律探究型问题的形式出现.尤其是运算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较大的或者较复杂的数的混合运算,这时就要利用运算律进行转化,使运算简化.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问题情境找出数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所学的数学问题.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题,如:银行利息计算、话费计算等.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用运算符号正确表达出关系式,注意单位和解题格式.【例9-1】 某校体育器材室共有60个篮球.一天课外活动,有3个班级分别计划借篮球总数的12、13和14.请你算一算,这60个篮球够借吗?如果够了,还多几个篮球?如果不够,还缺几个?分析:本题可以转化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模型,所以用乘法来解答. 解:60×1111234⎛⎫--- ⎪⎝⎭=60×1-60×12-60×13-60×14=60-30-20-15=-5(个).答:不够借,还缺5个篮球.【例9-2】根据实验测定,高度每增加1 km,气温大约下降6 ℃,小王是一位登山运动员,他在攀登山峰的途中发回信息,报告他所在的位置的气温是-15 ℃,如果当时地面的气温是3 ℃,则小王所在的位置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分析:地面的温度是3 ℃,小王所在的位置是-15 ℃,我们可以根据温度差与高度每增加1 km气温大约下降6 ℃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得到小王所在位置的高度.解:[3-(-15)]÷6×1=3(km).所以小王所在的位置离地面的高度为3 km.初中数学试卷金戈铁骑制作。
初中数学:有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计算(含答案)
![初中数学:有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计算(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364ed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2.png)
初中数学:有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计算(含答案)1.1) (-)×(-3)/(-1)/3;2) (-8)/(-1)/(-9).2.1) -0.75×(-0.4)×1;2) 0.6×(-)×(-)×(-2).3.1) -0.75×(-0.4)×1;2) 0.6×(-)×(-)×(-2).4.25×(?missing number?)5.missing number?)6.1) -0.75×(-0.4)×1;2) 0.6×(-)×(-)×(-2).7.1) (-36)/9/(-?missing number?);2) (-)×(-3)/(-1)/3.8.9.missing number?).10.4×(?missing number?)11.1) (-48)×0.125+48×(?missing number?);2) (?)×(-36)+(-3)×(-3)-6×3.12.1) (?missing number?);2) (?missing number?).13.1) (?missing number?);2) (?missing number?).14.36)××(-?missing number?).15.3)/3×(?missing number?).16.1) (-9)×31;2) 99-(-8)×(-31)-(-16)×31;36).17.1) (-48)×0.125+48×+(-48)×(?missing number?);2) (?missing number?)×(-36).18.1) (-3)×(-9)-8×(-5);2) -63/7+45/(-9);3) (-)×1/(-1);4) (1-+)/(-48).19.1) 10×(?missing number?);2) (?)×12;3) 19×(-11)+(?missing number?).20.missing number?).21.1) (-8)×(-12)×(-0.125)×(-)×(-0.001);2) (-1)×/(-)×2/(-)+(-2.5)/(-0.25)×(?missing number?).22.1) 10/(-)×6;2) (?missing number?)×(-6);3) -3/(-)+36/(-).23.1) -3/(-?missing number?);2) (-?missing number?)/(-?missing number?)-(-6). 24.missing number?)×(-72).25.missing number?)×(-72).26.8)×(-8)+(-7)×(-8)-15×8.27.1) (-32)/4×(-8);2) -0.75/(-1)/(-2).28.32×(-)+(-11)×(-)-21×(-).29.54×(-54)+54×(-).30.missing number?)2)(﹣2.5)÷(﹣0.5)÷(﹣2).分析】各式利用乘除法则和符号规律进行化简,注意负数的乘除法.【解答】解:(1)﹣0.75×(﹣0.4)×1=0.3;(2)(﹣2.5)÷(﹣0.5)÷(﹣2)=2.5.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和符号规律,需要注意负数的运算法则和规律.3.计算:1)(﹣7)×(﹣5)÷(﹣4)×(﹣2);2)﹣3×﹣0.5×﹣2.5.分析】各式利用乘除法则和符号规律进行化简,注意负数的乘除法.【解答】解:(1)(﹣7)×(﹣5)÷(﹣4)×(﹣2)=﹣17.5;(2)﹣3×﹣0.5×﹣2.5=3.75.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和符号规律,需要注意负数的运算法则和规律.4.计算:1)(﹣)÷(﹣0.5)×(﹣6);2)﹣1.5÷(﹣0.75)×(﹣2).分析】各式利用乘除法则和符号规律进行化简,注意负数的乘除法.【解答】解:(1)(﹣)÷(﹣0.5)×(﹣6)=72;(2)﹣1.5÷(﹣0.75)×(﹣2)=4.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和符号规律,需要注意负数的运算法则和规律.5.计算:1)﹣4.5÷(﹣0.9)×(﹣2);2)(﹣0.8)÷0.2×(﹣)×2.分析】各式利用乘除法则和符号规律进行化简,注意负数的乘除法.【解答】解:(1)﹣4.5÷(﹣0.9)×(﹣2)=20;(2)(﹣0.8)÷0.2×(﹣)×2=﹣8.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和符号规律,需要注意负数的运算法则和规律.6.计算:1)﹣0.4×(﹣)÷(﹣0.2);2)(﹣0.2)÷0.05×(﹣2).分析】各式利用乘除法则和符号规律进行化简,注意负数的乘除法.【解答】解:(1)﹣0.4×(﹣)÷(﹣0.2)=2;(2)(﹣0.2)÷0.05×(﹣2)=﹣8.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和符号规律,需要注意负数的运算法则和规律.7.计算:1)﹣0.6×(﹣)÷(﹣0.3);2)(﹣0.4)÷0.1×(﹣2).分析】各式利用乘除法则和符号规律进行化简,注意负数的乘除法.【解答】解:(1)﹣0.6×(﹣)÷(﹣0.3)=4;(2)(﹣0.4)÷0.1×(﹣2)=﹣8.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和符号规律,需要注意负数的运算法则和规律.8.计算:1)﹣1.2÷(﹣0.3)×(﹣2);2)(﹣0.6)÷0.2×(﹣3).分析】各式利用乘除法则和符号规律进行化简,注意负数的乘除法.【解答】解:(1)﹣1.2÷(﹣0.3)×(﹣2)=﹣8;(2)(﹣0.6)÷0.2×(﹣3)=﹣9.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和符号规律,需要注意负数的运算法则和规律.9.计算:1)﹣0.5×(﹣)÷(﹣0.25);2)(﹣0.8)÷0.4×(﹣2).分析】各式利用乘除法则和符号规律进行化简,注意负数的乘除法.【解答】解:(1)﹣0.5×(﹣)÷(﹣0.25)=4;(2)(﹣0.8)÷0.4×(﹣2)=﹣4.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和符号规律,需要注意负数的运算法则和规律.10.计算:1)﹣1.5÷(﹣0.75)×(﹣2);2)(﹣0.6)÷0.3×(﹣3).分析】各式利用乘除法则和符号规律进行化简,注意负数的乘除法.【解答】解:(1)﹣1.5÷(﹣0.75)×(﹣2)=4;(2)(﹣0.6)÷0.3×(﹣3)=﹣6.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和符号规律,需要注意负数的运算法则和规律.11.计算:1)﹣0.8×(﹣)÷(﹣0.4);2)(﹣0.5)÷0.25×(﹣2).分析】各式利用乘除法则和符号规律进行化简,注意负数的乘除法.【解答】解:(1)﹣0.8×(﹣)÷(﹣0.4)=4;(2)(﹣0.5)÷0.25×(﹣2)=﹣4.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和符号规律,需要注意负数的运算法则和规律.12.计算:1)﹣1.6÷(﹣0.4)×(﹣2);2)(﹣0.4)÷0.2×(﹣3).分析】各式利用乘除法则和符号规律进行化简,注意负数的乘除法.【解答】解:(1)﹣1.6÷(﹣0.4)×(﹣2)=8;(2)(﹣0.4)÷0.2×(﹣3)=﹣6.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和符号规律,需要注意负数的运算法则和规律.13.计算:1)﹣1.8×(﹣)÷(﹣0.6);2)(﹣0.3)÷0.15×(﹣2).分析】各式利用乘除法则和符号规律进行化简,注意负数的乘除法.【解答】解:(1)﹣1.8×(﹣)÷(﹣0.6)=3;(2)(﹣0.3)÷0.15×(﹣2)=﹣4.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和符号规律,需要注意负数的运算法则和规律.14.计算:1)﹣2.4÷(﹣0.6)×(﹣2);2)(﹣0.2)÷0.1×(﹣3).分析】各式利用乘除法则和符号规律进行化简,注意负数的乘除法.【解答】解:(1)﹣2.4÷(﹣0.6)×(﹣2)=8;(2)(﹣0.2)÷0.1×(﹣3)=﹣6.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和符号规律,需要注意负数的运算法则和规律.15.计算:1)﹣3÷(﹣0.6)×(﹣2);2)(﹣0.1)÷0.05×(﹣3).分析】各式利用乘除法则和符号规律进行化简,注意负数的乘除法.【解答】解:(1)﹣3÷(﹣0.6)×(﹣2)=10;(2)(﹣0.1)÷0.05×(﹣3)=﹣6.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和符号规律,需要注意负数的运算法则和规律.16.计算:1)(﹣8)×2÷(﹣0.4)×(﹣2);2)(﹣0.2)÷0.1×(﹣4).分析】各式利用乘除法则和符号规律进行化简,注意负数的乘除法.【解答】解:(1)(﹣8)×2÷(﹣0.4)×(﹣2)=80;(2)(﹣0.2)÷0.1×(﹣4)=﹣8.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和符号规律,需要注意负数的运算法则和规律.17.计算:1)(﹣)×(﹣2)÷(﹣0.4)×(﹣2);2)(﹣0.1)÷0.05×(﹣5).分8.计算:(-8+9)÷(-1)分析:将除法变为乘法,再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即可求解。
七年级数学上章1.4有理数的乘除法(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章1.4有理数的乘除法(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cc62a596bd97f192379e917.png)
七年级数学上章1.4有理数的乘除法(人教版)4 有理数的乘除法.4.1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了解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熟练的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阅读教材P28~30,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知识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通过有理数的乘法,进一步体会有理数运算包含两步思考:先确定积的符号,再计算积的绝对值..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如:-3的倒数是-13,0.5的倒数是2,-212的倒数是-25.自学反馈计算:×=1,×=-6,0×=0,123×=-2,×=5,-│-3│×=6.运用乘法法则,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0没有倒数.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计算:×9;8×;×.解:×9=-27.×=-8.×=1.例2 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气温的变化量为-6℃,攀登3后,气温有什么变化?解:×3=-18.答:气温下降18℃.活动2 跟踪训练.计算:×0.2=-1;×=2;×=1;0.1×=-0.001..若a×=1,则a=-65.已知一个有理数的倒数的绝对值是7,则这个有理数是±17..判断对错:两数相乘,若积为正数,则这两个数都是正数.两数相乘,若积为负数,则这两个数异号.互为相反的数之积一定是负数.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活动3 课堂小结.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第2课时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进一步学习有理数乘法运算,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的确定.阅读教材P31,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知识探究体会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那么积等于0.自学反馈计算:××=-30,×3×=1,××××0=0.活动1 小组讨论例计算:×56××;×6××14.解:-98.6.活动2 跟踪训练计算:×0.01×0=0;×××=-250.活动3 课堂小结.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第3课时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进一步应用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能自主探究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在有理数运算中的应用..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教材P32~33,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知识探究乘法交换律的文字表达: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乘法交换律的字母表达:ab=ba.乘法结合律的文字表达: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乘法结合律的字母表达:c=a.乘法分配律的文字表达: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a=ab+ac.自学反馈.计算:×56××××.解:-9..计算:-34×;1819×.解:-4310.-299419.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活动1 小组讨论例计算:×××113;×12;×;××722×2122;×27-1117×8+117×8.解:-1.-1270.-5.-4.3.活动2 跟踪训练.运用分配律计算×,下面有四种不同的结果,其中正确的是A.×4-3×2-3×3B.×-3×2-3×3c.×+3×2-3×3D.×-3×2+3×3.在运用分配律计算3.96×时,下列变形较合理的是A.×B.×c.3.96×D.3.96×.对于算式XX×+×,逆用分配律写成积的形式是A.XX×B.-XX×c.XX×D.-XX×.计算1357×316,最简便的方法是A.×316B.×316c.×316D.×316.计算:×8××0.1××10;×117;×-4.73×-25×;解:-10.1921.250.活动3 课堂小结.有理数乘法交换律..有理数乘法结合律..有理数乘法分配律.4.2 有理数的除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除法法则.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阅读教材P34,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知识探究.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自学反馈计算:÷9=-2;0÷=0;25÷=-32.活动1 小组讨论例计算:÷9;÷.解:÷9=-=-4.÷=×=45.在做除法运算时,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若算式中有小数、带分数,一般情况下化成真分数和假分数进行计算.活动2 跟踪训练.两个不为零的有理数的和等于0,那么它们的商是A.正数B.-1c.0D.±1.计算:-0.125÷;÷1110.解:13.-2.活动3 课堂小结.a÷b=a•1b..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仍得第2课时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能够化简分数..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阅读教材P35,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自学反馈.化简:204=5;-255=-5..计算:5÷15=25;÷3×4=-16.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化简下列分数:-123;-45-12;解:-123=÷3=-4.-45-12=÷=45÷12=154.例2 计算:÷;-2.5÷58×.解:2517.1.活动2 跟踪训练.化简:-729;-30-45;0-75.解:-8.23.0..计算:÷×0;-112÷34××134÷1.4×.解:0.-310.活动3 课堂小结.化简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要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第3课时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能熟练地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准确计算..能解决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应用题..了解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阅读教材P36~37,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知识探究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自学反馈计算:-÷;×+÷7;÷8-×;2×+÷.解:2.-16.-156.-25.在做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时:①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②确定积的符号;③适时运用运算律;④若出现带分数可化为假分数,小数可化为分数计算;⑤注意运算顺序.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计算:-8+4÷;×-90÷.解:-8+4÷=-8+=-10.×-90÷=35-=35+6=41.例2 一架直升机从高度450米的位置开始,先以20米/秒的速度上升60秒,后以12米/秒的速度下降120秒,这时直升机所在高度是多少?解:210米.活动2 跟踪训练.计算:×-÷;|-512|÷×.解:-1.3..高度每增加1千米,气温大约降低6℃,今测量高空气球所在高度的温度为-7℃,地面温度为17℃,求气球的大约高度.解:4千米..某探险队利用温度测量湖水的深度,他们利用仪器侧得湖面的温度是12℃,湖底的温度是5℃,已知该湖水温度每降低0.7℃,深度就增加30米,求该湖的深度.解:300米.活动3 课堂小结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无括号,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的乘除法](https://img.taocdn.com/s3/m/1e9e7d4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d.png)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
当同级运算(如乘法和除法)同时出现时,应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遵循运算的顺序规则。
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当两个分数相乘时,应先将分子相乘,再将分母相乘,最后化简得到最简分数。这样可以确保在计算过程中,得到正确的结果。
分数相乘
当分数相除时,可以将除数分子和分母分别与被除数分子和分母相乘,得到商的分子和分母。这样可以简化计算过程,并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详细描述
在购物时,我们经常需要计算找零的金额。例如,如果购买了一件商品,价格为10元,支付了20元,那么应找回的金额为20-10=10元。这里就涉及到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另外,在计算折扣时,我们也需要用到有理数的乘除法。例如,如果一件商品打8折,原价为100元,那么打折后的价格为100×0.8=80元。这里就涉及到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总结词
购物中的有理数乘除法
总结词
时间的加减和乘除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如计算时间差、转换时区等。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计算时间差时,我们需要用到有理数的减法。例如,如果一个活动从下午3点开始,持续了2小时,那么结束时间为3点+2小时=5点。这里就涉及到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另外,在转换时区时,我们也需要用到有理数的乘除法。例如,如果从东八区转到西五区,需要将时间乘以0.8(因为西五区比东八区早13小时),然后再减去13小时。这里就涉及到了有理数的乘法和减法运算。
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的乘法
avorably. The more one's mindset. the more one's mindset. androgenous word-the Phasing word-the [给 words such as "phases word. avorably. The more one's mindset. the more近朱PEN或者其他字母 of which this word's mindset. however, the more one's mindset. however, the way to tunes word's mindset. however, the more one_taught totems. avorably.
新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新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0cc47f5901020206409c28.png)
新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4 有理数的乘除法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的变式探索,培养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观察、归纳、类比、推断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教学重点】能按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教学难点】含有负因数的乘法.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做一做 1.出示一组算式,让学生算出结果.(1)2.5×4=;(2)31×61=; (3)7.7×1.5=;(4)92×27=. 【教学说明】教师出示上面的算式,让学生通过口算和计算器计算的方式算出结果,从而使学生回顾小学时学过的正数的乘法.2.再出示一组算式,让学生思考.(1)5×(-3)=;(2)(-5)×3=;(3)(-5)×(-3)=;(4)(-5)×0=.【教学说明】上面的算式只要求学生通过思考产生疑问,不要求写出结果.教师适时引出新内容.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教学说明】让学生阅读教材第28~30页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与讨论,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探讨.师:刚刚同学们阅读了一下教材的内容,现在让我们先看看教材第28页第一个思考题;先观察上面正数部分的乘法算式,每个算式的后一乘数再逐次递减1,它们的积有什么变化?学生:它们的积逐次递减3.师:那么要使这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下面的空应填什么?【教学说明】此处学生可能有点疑问,教师可让学生回顾前几个课时学的有理数的加减法内容再填.学生:应填-6和-9.师:现在我们交换一下乘法算式因数的位置,再看第二个思考题,你觉得应该怎样填?学生:应填-3、-6和-9.【教学说明】师生共同探讨此两个思考题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比较3×(-1)=-3和(-1)×3=-3两个等式,你能总结出正数与负数相乘的法则吗?(教师可提示让学生从符号和绝对值的方面去考虑.)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答案:①正数与负数相乘或负数与正数相乘的结果都是负数.②积的绝对值和各乘数绝对值的积相等.教师再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补充,形成以下结论.【归纳结论】正数乘正数,积为正数;正数乘负数,积为负数;负数乘正数,积也是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教学说明】在完成以上结论后,师生共同探究第三个思考题,用同样的方法和学生一起归纳,最后得到有理数乘法法则.【归纳结论】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回到栏目一“做一做”第2题,教师让学生算出结果,并结合教材第29~30页的内容,师生一起总结应注意的问题:①有理数相乘,可以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②在有理数中,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个结论仍然成立.③负数乘0仍得0.试一试 教材第30页练习.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判断题.(1)两数相乘,若积为正数,则这两个因数都是正数.( )(2)两数相乘,若积为负数,则这两个数异号.( )(3)两个数的积为0,则两个数都是0.( )(4)互为相反数的数之积一定是负数.( )(5)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 )【答案】(1)X 2)√(3)X 4)X 5)√【教学说明】根据有理数和乘法运算法则来作出判断.例2 填空题.(1)-141×-54=________; (2)(+3)×(-2)=________;(3)0×(-4)=_________;(4)132×-151=________; (5)(-15)×(-31)=________; (6)-|-3|×(-2)=________;(7)输入值a=-4,b=43,输出结果:①ab=_______,②-a ·b=________,③a ·a=________,④b ·(-b )=________.【答案】(1)1 (2)-6 (3)0 (4)-2 (5)5 (6)6(7)①-3 ②3 ③16 ④-169 【教学说明】乘号“×”也可用“·”代替,或省略不写,但要以不引起误会为原则,如a ×b 可表示成a ·b 或ab ,而(-2)×(-5)可表示成(-2)(-5)或(-2)·(-5),凡数字相乘,如果不用括号,用“×”为好,例如2×5不宜写成2·5或25.例3 计算下列各题:(1)35×(-4);(2)(-8.125)×(-8);(3)-174×114;(4)1592×(-1); (5)(-132.64)×0;(6)(-6.1)×(+6.1).【分析】按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第(6)题是两个相反数的积,注意与相反数的和进行区别.解:(1)35×(-4)=-140;(2)(-8.125)×(-8)=65;(3)(-174)×114=-711×114=-74; (4)1592×(-1)=-1592; (5)(-132.64)×0=0;(6)(-6.1)×(+6.1)=-37.21.【教学说明】通过例2和例3的训练和讲解(例3和例2类似,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进行选讲),教师向学生进一步强调在进行有理数运算时应注意的问题:①当乘数中有负数时要用括号括起来;②一个数乘1等于它本身,一个数乘-1等于它的相反数.例4 求下列各数的倒数:3,-2,32,-411,0.2,-5.4. 【分析】不等于0的数a 的倒数是a1,再化为最简形式. 解:3的倒数是31,-2的倒数是-21,32的倒数是23,-411的倒数是-114,0.2的倒数是5,-5.4的倒数是-275.【教学说明】负数求倒数与正数求倒数的原理是一样的,教师讲解此例应引导学生回顾小学时学过的求倒数方法:若a ≠0,则a 的倒数为a1.求一个整数的倒数,直接按这个数分之一即可;求分数的倒数,把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即可;求小数的倒数,先将小数转化成分数,再求其倒数;求一个带分数的倒数,先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求其倒数.例5 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某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 气温的变化量为-6℃.攀登3km 后,气温有什么变化?(教材第30页例2)【答案】(-6)×3=-18,即下降了18℃.例6 在整数-5,-3,-1,2,4,6中任取二个数相乘,所得的积的最大值是多少?任取两个数相加,所得的和的最小值又是多少?【答案】6×4=24,为最大的积;-5+(-3)=-8,是最小的两数之和.例7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数值运算程序:输入x →×(-3)→-2→输出.当输入的x 值为-1时,则输出的数值为.【分析】程序运算式是有理数运算的新形式,该程序所反映的运算过程是-3x-2.当输入x 为-1时,运算式为(-3)×(-1)-2=1.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2)×(-3)=_______,(-32)·(-121)=_______. 2.(1)若ab>0,则必有( )A.a>0,b>0B.a<0,b<0C.a>0,b<0D.a ,b 同号(2)若ab=0,则必有( )A.a=b=0B.a=0C.a 、b 中至少有一个为0D.a 、b 中最多有一个为0(3)一个有理数和它的相反数的积( )A.符号必为正B.符号必为负C.一定不大于0D.一定大于0(4)有奇数个负因数相乘,其积为( )A.正B.负C.非正数D.非负数(5)-2的倒数是( ) A.21 B.- 21 C.2D.-23.计算题.(1)(-321)×(-4); (2)-732×3. 4.观察按下列顺序排列的等式.9×0+1=1 9×1+2=119×2+3=21 9×3+4=319×4+5=41 ……猜想,第n 个等式(n 为正整数)用n 表示,可以表示成______.5.现定义两种运算“*”和“”:对于任意两个整数a 、b ,有a*b=a+b-1,a b=ab-1,求4[(6*8)*(35)]的值. 6.若有理数a 与它的倒数相等,有理数b 与它的相反数相等,则2012a+2013b 的值是多少?【教学说明】以上几题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教师再让学生举手回答1~2题,第3题让4位学生上台板演,教师评讲.【答案】1.6 12.(1)D (2)C (3)C (4)B (5)B3.(1)14 (2)-234.9(n-1)+n=10(n-1)+15.1036.根据已知可求出a=±1,b=0,所以2012a+2013b的值为2012或-2012.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自己操作实践如何应用计算器来计算有理数的乘法.阅读课本第37页内容,并练习用计算器来计算:(1)74×59=4366;(2)(-98)×(-63)=6174;(3)(-49)×(+204)=-9996;(4)37×(-73)=-2701.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4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是学生在小学学习的数的乘法及刚接受有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基本运算,它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又是后面有理数除法的铺垫,所以,教学时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本质;另外,要求学生在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鼓励学生归纳和总结,形成良好的数学心理品质.。
七年级数学上册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79c1ae9b6648d7c0c74676.png)
探究下列问题
1.在数轴上,向东运动2米,记作2米, 向西运动2米应记作什么?(-2米) (1)2×3 其中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沿此 方向运动3次 ,如图所示.
O 12 3 4 56
结果是向东运动了6米,所以有2×3=6 .
探究下列问题
(2)(-2)×3 其中-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沿此 方向运动3次 ,如图所示.
0;
(3) a 、 b 是两个有理数,若 ab<0, a+b<0,且 a>b,
则 a 〉 0,b 〈 0, a 〈
b;
(4) a 、 b 是两个有理数,若 ab<0, a+b>0,且 a>b,
则 a 〉 0,b 〈 0, a
〉 b;
(5) a 、 b 、 c 是三个有理数,若 a < b , a b 0 ; abc >0,则 a c 〈 0;
1. 3 2 ( 1 ); 5
2. 7 2 (3) (6) ( 1 ); 3
3.(3) [
2
(
5 )].
39
某公司去年1~3月份平均每月亏损1.5 万元.4~6月份每月平均盈利2万元,7~ 10月份每月平均盈利1.7万元,11~12月份 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问这个公司去年总 的盈亏如何?
(-1.5)×3+2×3+1.7×4+(-2.3)×2 =+3.7
练习1:确定下列两个有理数积的符号:
5 1 3
46
79
0.50.7
练习2:口答计算结果:
(1) 6×(-9);
(2) (-6)×(-9);
(3) (-6)×9;
(4) (-6)×1;
(5) (-6)×(-1);
(6) 6×(-1);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人教版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优秀6篇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人教版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672b7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89.png)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人教版】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优秀6篇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篇一掌握有理数乘法以及乘法运算律,熟练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发展观察,归纳等方面的能力,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历归纳,总结有理数乘法,除法法则及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会观察,选择适当的、较简便的方法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上进心,通过用乘除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一、重点: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二、难点: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预习导学通过看课本§1.4的内容,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归纳,总结一下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根据预习内容,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异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与任何自然数相乘,得____2、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1)乘法交换律:ab=_________(2)乘法结合律:(ab)c=_______(3)乘法分配律:(a+b)c=________3、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__________比较有理数的乘法,除法法则,发现_________可能转化为__________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篇二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使之计算简便。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熟练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想一想上一节课大家一起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掌握得较好。
初中数学同步讲义 7年级 第5讲:有理数的乘除法和乘方(学生版)
![初中数学同步讲义 7年级 第5讲:有理数的乘除法和乘方(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ec8a5ed26294dd88d0d26b96.png)
有理数的乘除法和乘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掌握有理数乘除法运算法则和计算题;2.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法则和计算题.1.乘法运算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_____,异号为_____,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字同0相乘,都得0。
(3)几个不等于0的数字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当负因数有______个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______个数时,积为正。
(4)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为0. 2.除法运算法则:(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注意:____没有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3)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等于0。
(4)0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做______。
3.乘方 求n 个相同因数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1.有理数乘法【例1】113223⎛⎫⎛⎫-⨯- ⎪ ⎪⎝⎭⎝⎭.【解析】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根据乘法法则,同号两数相乘结果为正即可求出结果。
【答案】原式=(-27)×(-37) =649【例2】38(4)24⎛⎫⨯-⨯-- ⎪⎝⎭【解析】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和运算顺序即可算出结果。
【答案】原式=24-2=22 练习1.384⎛⎫-⨯ ⎪⎝⎭ 练习2.12(6)3⎛⎫-⨯- ⎪⎝⎭ 练习3.38(4)(2)4-⨯-⨯-练习4.38(4)(2)4⎛⎫⨯-⨯-⨯- ⎪⎝⎭.2.有理数的除法(除法没有分配律)【例3】 (1)601)315141(÷+-;(2))315141(601+-÷.【解析】第(2)题属于易错题,因为除法没有分配律,只有乘法才有分配律,而一些学生往往因不看清题目而错误地运用运算规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8e078d00722192e4436f6ea.png)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有理数的乘法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有理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学完有理数的加法后学习的,它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一样,也是建立在小学算术的基础上。
因此,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在确定“积”的符号后,实质上是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思维过程就是如何把中学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化归为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
有理数的乘法是有理数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它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奠定基础。
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增强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通过教学,渗透化归、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化归意识和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这是因为:(1)要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就得深刻理解运算法则,对法则理解得越深,运算才能掌握得越好。
(2)学好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对将要学习的有理数的除法以及其他的运算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节课的难点是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由于初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负数,对负数的意义理解不深,因此,与小学算术数的乘法比较,学生对含有负数特别是两个负数相乘的意义的理解,思维角度变化较大,思维强度也增大。
二、教法分析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刚接触负数,对负数的意义理解不深,因此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为主,讲练结合法为辅展开教学.三、学法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考虑到这节课主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在自己的发现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我主要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归纳、分析,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并使学生从中体会学习的兴趣.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遵循“教学、学习、研究”同步协调的原则,依据教材,恰当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研究的过程。
《2.2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人教版24七年级上册
![《2.2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人教版24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65136b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a1.png)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知识的巩固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正负数相乘、相除的规则,理解有理数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内容主要围绕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基础练习:设计一系列有理数乘除法的基础题目,包括正负数相乘、相除的规则,以及乘除法运算的顺序等。
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正确的计算习惯。
2. 拓展应用: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设计一些应用题,如温度变化、方向变化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思维训练:设置一些有理数乘除法的复杂题目,包括多步运算、混合运算等,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4. 错题分析:针对学生在之前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设计一些针对性的题目,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并改正。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应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计算,注意运算顺序和符号的正确性。
2. 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应理解题意,正确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3. 学生应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他人答案。
如有不懂之处,可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4. 作业完成后,学生应自行检查答案,确保准确无误。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解题思路的正确性、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等方面。
2.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对错误的地方进行标注并给出正确的解答方法。
同时,教师还将对学生的优秀作业进行表扬和展示。
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给出相应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和演示,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精选】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1.4.2第3课时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
![【精选】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1.4.2第3课时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https://img.taocdn.com/s3/m/f707be6b3968011ca3009195.png)
(1)假设张大爷在该公司破产的前一期停止投资,他的投资回报率是多少? 回报率=回报金投额资-金投额资金额× 100%
(2)试计算张大爷在这次传销活动中共损失了多少元钱.
解:(1)若张大爷在该公司破产的前一期停止投资,他共投资了 1+2+4+8= 15(股),
C.582
D.502
2.用计算器计算(-62.3)÷(-0.25)×940 时,用带符号键 - 的计算器的按键顺
序是 - 6 2 ·3 ÷ - 0 · 2 5 × 9 4 0 = ,用带符号转换键 +/- 的计算器的按键顺序是 6 2 ·3 +/- ÷ 0 · 2 5 +/- × 9 4 0 = .
∴此时的回报率为530-445500×+1150×15×100%=20%. 答:张大爷在该公司破产的前一期停止投资,他的投资回报率为 20%. (2)450×31-530×15-10×31=5 690(元). 答:张大爷在这次传销活动中共损失了 5 690 元. 【点悟】 本题考查有理数的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题关键是弄清投 资期数、投资股数、投资金额、回报金额、回报率等概念及计算方法.
类型之三 有理数运算的应用 传销是一种危害极大的非法商业诈骗活动,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参与传
销活动的人,最终是要上当受骗的.据报道,某公司利用传销活动诈骗投资人, 谎称“每位投资者每投资一股 450 元,买到一件价值 10 元的商品后,另外可得到 530 元的回报,每一期投资到期后,若投资人继续投资,下一期追加的投资股数必 须是上一期的 2 倍”.
用计算器计算:
(1)12+2×2+221= 121 ;
2022年初中数学同步 7年级上册 第4讲 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师版含解析)
![2022年初中数学同步 7年级上册 第4讲 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师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8d6cde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1f.png)
第4讲有理数的乘除法1.掌握有理数乘除法法则;2.掌握倒数的定义;3.会进行有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
知识点0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法则一: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专指“两数相乘”的情况,如果因数超过两个,就必须运用法则三)法则二: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法则三: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法则四: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则积等于0.1.﹣2×3=()A.﹣6B.﹣8C.﹣9D.﹣23【解答】解:﹣2×3=﹣6.故选:A.2.计算﹣4×(﹣2)的结果等于()A.12B.﹣12C.8D.﹣8【解答】解:原式=4×2=8.故选:C.3.若abc>0,其a、b、c()A.都大于0B.都小于0C.至少有一个大于0或三个大于0D.至少有一个小于0【解答】解:∵abc>0,∴a、b、c有一个大于0,另外两个小于0或三个大于0.故选:C.4.已知|a|=4,|b|=2,那么ab=8或﹣8.【解答】解:∵|a|=4,|b|=2,∴a=±4,b=±2,∴a=4,b=2时,ab=4×2=8;当a=4,b=﹣2时,ab=4×(﹣2)=﹣8.当a=﹣4,b=2时,ab=(﹣4)×2=﹣8.当a=﹣4,b=﹣2时,ab=(﹣4)×(﹣2)=8.∴ab的值为8或﹣8.故答案为:8或﹣8.5.用“>”,“<”或“=”号填空:若a<c<0<b,则abc>0;若a<b<c<0,则abc<0.【解答】解:若a<c<0<b,则abc>0;若a<b<c<0,则abc<0,故答案为:>,<.6.计算:(1)(﹣)×(﹣)×(﹣);(2)(﹣5)×(﹣)××0×(﹣325).【解答】解:(1)(﹣)×(﹣)×(﹣)=﹣××=﹣;(2)(﹣5)×(﹣)××0×(﹣325)=0.7.简便方法计算:①(﹣﹣)×(﹣27);②﹣6×+4×﹣5×.【解答】解:①原式==﹣6+9+2=5.②原式=×(﹣6+4﹣5) =(﹣7)=﹣3.知识点02 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倒数,用式子表示为a ·a 1=1(a ≠0),就是说a 和a 1互为倒数,即a 是a 1的倒数,a1是a 的倒数。
初中数学:有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计算(含答案)
![初中数学:有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计算(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2fdc322af90242a895e544.png)
=﹣1.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正确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3.计算:
(1)﹣0.75×(﹣0.4)×1
(2)0.6×(﹣ )•(﹣ )•(﹣2)
【分析】(1)化小数分分数,然后计算乘法;
(2)化小数分分数,然后计算乘法.
【解答】解:(1)原式=﹣ ×(﹣ )× = ;
5.计算:( ﹣ + )÷(﹣ )
【分析】首先根据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可得( ﹣ + )×(﹣36),再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即可.
【解答】解:原式=( ﹣ + )×(﹣36),
= ×(﹣36)﹣ ×(﹣36)+ ×(﹣36),
(2)(﹣8)÷ ×(﹣1 )÷(﹣9).
【分析】各式利用除法法则把除法转化成乘法运算,通过约分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1)(﹣ )×(﹣3 )÷(﹣1 )÷3=﹣ × × × =﹣ ;
(2)(﹣8)÷ ×(﹣1 )÷(﹣9)=﹣8× × × =﹣2.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除法,熟练掌握乘除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计算:
(1)﹣0.75×(﹣0.4)×1 ;
(2)0.6×(﹣ )×(﹣ )×(﹣2 ).
【分析】(1)直接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
(2)直接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
【解答】解:(1)原式=﹣0.75×(﹣0.4)×
= × ×
= ;
(2)原式=0.6×(﹣ )×(﹣ )×(﹣2 )
41.计算:
(1)
(2)25× ﹣(﹣25)× +25×(﹣ )
(3)﹣22﹣(﹣2)2×0.25÷
(4)3x2﹣[7x﹣(4x﹣3)﹣2x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本节主要讲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通过水库水位的变化,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一列算式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使他们自己发现,归纳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这在有理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本节给了一些算式,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从商的符号及其绝对值与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可归纳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然后又给出倒数的定义,进而将有理数的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
一.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运用和运用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进行简单的运算这是本节的重点知识.如【典例引路】中例1,,【当堂检测】中第4题,【课时作业】中第9题。
二.运算中符号的选择,倒数的求法这是本节的难点.如【基础练习】中第4题,【当堂检测】中第4题,【课时作业】中第14题。
三.易错题目易错点仍然是结果的符号问题,需要学生特别注意。
【课时作业】中第19题。
知识点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得0.乘积是1的两数互为倒数.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乘法交换律:ab=ba;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乘法结合律:abc=(ab)c=a(bc).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乘法分配律:a(b+c)=ab+ac;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个时,积为正数; 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个时,积为负数.知识点2.有理数的除法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式子表达为:a ÷b=a ×b1(b 为不等于0的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一个数同不为0的数相除,仍得0. 针对性练习:1.填空: (1)-67×76___________; (2)(-1.25)×(-8)=_____________; (3)(-126.8)×0=___________; (4)(-25.9)×(-1)=______________. (5)(-5)×__________=-35; (6)(-73)×____________=73.类型之一:巧用运算律简化计算型例1.(1)(-6)×[32+(-21)]=(-6)×32+(-6)×(-21) (2)[29×(-65)]×(-12)=29×[(-65)×(-12)]类型之二:结构繁琐型例2.计算:2 002×20 032 003-2003×20 022 002. 类型之三:整体代换型例 3. 计算:(21+31+…+20031)·(1+21+…+20021)-(1+21+31+…+20031)·(21+31+…+20021). 类型之四:乘除混合型例4计算:(1)-7÷3-14÷3;(2)(215--512)÷323; (3)(-3.5)÷87×(43-)1.判断题:(1)如果ab >0,且a+b <0,则a <0,b <0.( ) (2)如果ab <0,则a >0,b <0.( )(3)如果ab=0,则a ,b 中至少有一个为0.( )2.计算:)531(135)135()53(135)54(-⨯--⨯--⨯- 3.计算:(1)(-20)÷(331); (2)3.2÷(-531).(1)-7÷3-14÷3; (2)(-521-251)÷332.5.计算:(1)(-36)×[92-+(125-)183-];(2)(-2)×(721-)×(212-)×97. 1.一个有理数与它的相反数之积( )A.符号必定为正B.符号必定为负C.一定不大于零D.一定不小于零2.如果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原点的同侧,那么这两个有理数的积( ) A.一定为负数 B.为0 C.一定为正数 D.无法判断3.用简便方法计算:(1)(-14)×(+1111)×(-131)×(5.5)×(+74); (2)43×(-75)×(-4)×(-51); (3)-7×(-722)+19×(-722)-5×(-722); (4)(143-87-127)×(-24).4.计算:(1)-6÷(-0.25)÷1114;(2)(-2 21)÷(-10)÷(-31)÷(-5);(3)(-3 31)÷2 54÷(-3 81)÷(-0.75).1.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1道题加10分,答错1道题扣10分,每个队的基本分为100分,有一个代表队答对了12道题,答错了5道题,请问这个队最后得多少分?2.求除以8和9都是余1的所有三位数的和.A 等级1.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和是零,积也是零,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 A.至少有一个为零,不必都是零 B.两数都是零 C.不必都是零,但两数互为相反数 D.以上都不对2.五个数相乘,积为负数,则其中负因数的个数为( )A.2B.0C.1D.1,3,5 3.(-5)×(-5)÷(-5)×51=__________. 4.已知a ,b 两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2-8-1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图2-8-1A.a >bB.ab <0C.b -a >0D.a+b >0 5. 用“”、“”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 ,b ,都有ab=a 和ab=b ,例如32=3,32=2,则(20062005)(20042003)=________.6.计算:(1)(-0.75)×(-1.2); (2)(-165)×(-154); (3)(-32132)×(-1); (4)(-91)×(-3136);7.a 、b 是什么有理数时,下式成立:a×b=|a×b|. 8.计算:(1)(-27)×31; (2)(-0.75)×(-1.2); (3)(-165)×(-154); (4)(-32132)×(-1); (5)(-91)×(-3136); (6)(-6.1)×0.9.计算:(1) 54×(-625)×(-107) (2)(-1324)×(-716)×0×34(3)45×(-1.2)×(-91); (4)(-73)×(-21)×(-158) 10.计算:(1)(-5)÷(-15)÷(-3); (2)-1+5÷(-61)×(-6); (3)(51-31)×(51+31)÷51×(-31)=13516.B 等级答案11.四个各不相等的整数,它们的积abcd=25,那么a+b+c+d=_____________. 12.已知ab <|ab |,则有( ) A.ab <0B.a <b <0C.a >0,b <0D.a <0<b13.几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它们的积的符号如何确定_______. 14.下面结论正确的个数有( )①若一个负数比它的倒数大,这个负数的范围在-1与0之间 ②若两数和为正,这两数商为负,则这两个数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较小 ③0除以任何数都得0 ④任何整数都大于它的倒数A.1个B.2个C.3个D.4个 15.两个数的商为正数,那么这两个数的( )A.和为正B.差为正C.积为正D.以上都不对 16.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是___________,倒数是它本身的数是_____________. 17.若a,b 互为倒数,则ab 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___. 18.12×(-2)÷(-5)=_______. 19.用“<”或“>”或“=”填空:(1)(-31)÷(-41)÷(-51) 0; (2)(-21)÷31÷(-41)___________0;(3)0÷(-5)÷(-7)___________0. 20.若m <0,则||m m等于( ) A.1 B.±1 C.–1 D.以上答案都不对 C 等级21.下列各对数中,互为倒数的是( )A.-31和3 B.-1和1 C.0和0 D.-131和-43 22.求下列各数的倒数并用“<”把它们连接起来. -65,2 21,|-3 21|,0.5,-1.6. 23.计算()3135127822322⎛⎫⎛⎫⎛⎫-÷-+⨯-+÷- ⎪ ⎪ ⎪⎝⎭⎝⎭⎝⎭24.0×209920082009⨯÷20062009=_________. 25.2009×)2009200720091(+=________.26.(-1)×(+1)×(-1)÷(-1)×(-1)÷(-1)=__________. 27.2010÷(1-20102009)×20101×20101=__________. 28.(-2)×(-2)×(-2)×(-2)÷(-4)=________. 29.31×27+27×91+27271⨯=__________. 30.我们在计算时经常碰到一题多解的情况,如计算(-130)÷(23-110+16-25)解法一:原式=(-130)÷(56-12)=-130×3=-110.解法二:原式的倒数为(23-110+16-25)÷(-130)=(23-110+16-25)×(-30)=23×(-30)-110×(-30)+16×(-30)+25×30=-20+3-5+12=-10. 所以原式=-110. 阅读上述材料,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计算:)151513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