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汇总
文言文一词多义举例20个
20个文言文一词多义知识点1.若: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代词,你④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⑤若何:怎么办,怎么样⑥若……何:“对……怎么办”“对……怎么样”2.说: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②《师说》《捕蛇者说》一种文体③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④范增说项羽曰劝说、劝服⑤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3.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拒绝②停数日,辞去告辞、告别③不辞劳苦推托④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⑤《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辞谢,婉言道歉。
4.微:①人微言轻轻微的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⑤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不暴露、深奥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喻指细小的东西5.之:①辍耕之垄上到②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代秦军③是寡人之过也连接定语与中心语的结构助词,的。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知:①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②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懂得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管理④孰为汝多知乎通“智”,知识,智慧8.既:①既而儿醒,大啼不久②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③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9.劝:①果行,国人皆劝劝勉、鼓励②劝君更进一杯酒劝说、劝服遂10.当:①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介词,在……时候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占据、把守④当将率三军,北定中原应当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要或介词“正当”⑥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抵挡抵抗⑦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对酒当歌对着,面对⑧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一定、肯定⑨犯法当死判处,判罪11.孰: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 仔细地③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疑问代词12.诚:①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真心、诚意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确实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假使、假如13.善: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与恶相对,善良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优点、长处③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④王曰:“善”工好的、答应⑤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处理好⑦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须臾喜欢、羡慕14.间①奉命于危难之间时候、期间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尔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⑤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空隙⑥从郦山,道芷阳间行小路、从小路15.及: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到达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趁着③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以及④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⑤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等到16.甚:①不若长安君之甚厉害②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严重③目似瞑,意暇甚相当很④好读书不求甚解深,仔细17.少:①少时,一狼径去一会儿②太后之色少解稍微③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年轻④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初中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有很多,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1. 心:
- 指人的内心、思想感情:心念、心情、心愿
- 指心脏:心痛、心跳、心绞痛
2. 手:
- 指人的手:手指、手掌、手腕
- 指手段、方法:手法、巧手、擅长
3. 人:
- 指人类:人民、人口、人才
- 指某个人:人物、人员、人士
4. 头:
- 指人的头部:头发、头痛、头晕
- 指事物的首部:头衔、头目、头绪
5. 目:
- 指眼睛:目光、目标、目睹
- 指事物的目的、意义:目的、目标、目的地
6. 口:
- 指嘴巴:口水、口音、口才
- 指人的言语、口头表达:口头、口号、口试
7. 足:
- 指脚:足迹、足球、足以
- 指数量的充足:足够、足量、足以
8. 地:
- 指地面:地面、地板、地下
- 指地点、地方:地点、地区、地名
9. 水:
- 指液体水:水滴、水流、水面
- 指水域、水源:水域、水利、水库
10. 山:
- 指山脉、山岭:山峰、山川、山水
- 指高地、丘陵:山地、山坡、山谷
这些只是一部分常见的一词多义的例子,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词汇也存在一词多义的情况。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汇总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汇总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部分。
文言文具有严谨、优美的特点,但也因其繁琐的句式和词汇而被很多同学所厌恶。
其中一词多义更是初中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之一。
下面将对常见的一词多义进行归纳汇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一、“行”1、前行:前进,往前走。
例句:吾与先生前行。
2、行止:行动和停止。
例句:行止之间,闻夫子之言。
3、行:行为、行动。
例句:不思行非义之行,不言出非义之言。
二、“意”1、意:心意、意愿、意思。
例句:君子之言,忠信为本,言出必行,行则必果,果则必光,光则必大。
2、意:意思、含义。
例句:义之所在,言之所在也,言有所指,意有所在。
三、“达”1、达:到达、抵达。
例句:吾已达此地,欲与先生共游。
2、达:通达、理解。
例句:吾虽不才,愿与先生共论经义,使吾得达其意。
四、“言”1、言:说话、讲话。
例句:吾闻先生之言,心中大喜。
2、言:语言、词语。
例句:学习之道,先明言意。
五、“事”1、事:事情、事件。
例句:此事已了,不必再提。
2、事:职务、职责。
例句:吾奉王命,执掌此事。
六、“志”1、志:志向、志愿。
例句:吾志在四方,欲游天下名山大川。
2、志:志气、志向。
例句:君子志之,道之以礼,义之以文。
七、“乐”1、乐:愉快、快乐。
例句:吾与友人共游,心中甚乐。
2、乐:音乐。
例句:吾好音乐,常聆听古乐之声。
八、“教”1、教:教育、教导。
例句:吾为人师,教学相长。
2、教:学说、学派。
例句:吾所学乃儒家之教,尚礼仁义。
以上是常见的一词多义汇总,当然还有其他的一词多义,需要同学们在学习中逐渐掌握。
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多读、多写,积累词汇,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汇总(精选.)
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汇总一、之:(一)助词(1)结构助词,的故时有物外之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无丝竹之乱耳;臣以王吏之攻宋(3)助词,补充音节,无实意怅恨久之;公将鼓之(4)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意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莲之爱(二)代词(1)代人,他(她)(的),他(她)们(的)借旁近与之;问所从来,具答之(2)代物。
或以钱币乞之(仲永的诗);昂首观之(蚊子)(3)代事。
闻之,欣然规往(4)代我。
君将哀尔生之乎?(5)指示代词,这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三)动词去,往,到辍耕之垄上;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多助之至(四)相当于“以”局促一室之内二、于(1)在又留蚊于素帐中;战于长勺;相与步于中庭(2)给勿施于人(3)比贤于材人远矣;所欲有甚于生者;皆以美于徐公(4)被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5)到饮于河、渭;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箕畚运于渤海之尾(6)从舜发于畎亩之中(7)向胡不见我于王;告之于帝(8)和,跟,同曹操比于袁绍(9)对于不戚戚于贫贱三、以(1)用徐喷以烟;以衾拥覆;祭以尉首(2)把以丛草为林;必以分人(3)凭,凭借可以为师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何以战(4)来无从致书以观;嘱予作文以记之(5)用来盖以诱敌(6)认为不以疾也(7)按照策之不以其道(8)因为扶苏以数谏故;以中有足乐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9)连词,相当于“而”卷石底以出(10)通“已”,已经固以怪之矣(11)以致于以塞忠谏之路也四、而(1)连词,表并列蔚然而深秀;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洌(2)连词,表承接,有时可翻译为“并且”、“来”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水落而石出者(3)连词,表修饰朝而往,暮而归;蹴尔而与之;可计日而待也(4)连词,表转折,但(是),却人不知而不愠;宋无罪而攻之五、为(1)因为项为之强(2)当作,作为以丛草为林(以……为……:把……当作……);武陵人捕鱼为业(3)是知之为知之;项燕为楚将(4)成为卒之为众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5)做为宫室、器皿、人物(6)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7)为此愿为市鞍马(8)向为天下唱(9)对不足为外人道也(9)为了不必为己(10)被山峦为晴雪所洗;士卒多为用者(11)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12)心理活动或异二者之为六、其(1)代词,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苦其心志;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2)指示代词,这(那)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以其境过清(3)其中(的)其一犬坐于前;既克,公问其故(4)自己的蹲其身;并自为其名;以乐其志(5)难道其真无马邪(6)其实其真不知马也(7)大概其恕乎(8)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如土石何七、则(1)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常见文言现象之一词多义
言
现
一 词
象
多
义
目
叁贰壹
录
词
现
含
义
推
断
法
象
义
壹含 义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义。
贰现
象
本义
本义是指最 初造字时表 示的意义
词的引申义
从“深”的基本义发展出来以 下的这些引申义:
1、深奥、深刻,深入。如: 道理很深
2、深厚。如:友谊很深
3、时间久。如:夜深人静
4、浓,重。如:颜色太深
解析:B项 拔:超出、超越、超过 。 如: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
推断法五 通假字法
文言文中有不少同音假借现象,如“蚤”通“早”等,因此,我们有时可以尝试着找一找通假关系,用本字推断含义。
例:甲兵顿 弊而人民 日以安于 佚乐。
“顿”的同音字近 音字中有一个“钝”, 后者是指不锋利。由此 可推断出“甲兵顿弊” 就是“甲弊兵钝”,因 为长期放弃战备而“盔 甲破弊,兵器不锋利” 了。你还会发现,“佚 乐”者,“逸乐”也。
偏旁部首法课堂练: 一、析字形,释词义 ①日籴(dí)太仓五升米
买进(粮食)
②二月卖新丝,五月粜(tiào)新谷 卖出(粮食)
二、联语境、析字形,释词义
1.有牧人御众之才
统治,治理
2.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烤肉
3.抚军亦厚赉(lài)成名。 赏赐、奖赏
劓:会意。从刀,从鼻。刀割鼻子。本义:劓刑。割鼻的刑罪,古代五刑之一 五刑:劓yì(割鼻)斩趾(斩左右脚趾)笞chī(用鞭,杖或竹板打)枭xiāo首(将人
推断法三 对称结构法
古人常在并列结构﹑对偶句﹑排比句的对应位置上用同义词或反义词,因此处在相邻 或相应位置上的词语其义往往相同相近或相反,如“布德施惠”中“施”与 “布”、 “德”与“惠”同义或近义,“彼竭我盈”中“彼”与“我” 、“竭”与“盈”含 义相对或相反。
高考复习:一词多义汇总
古文积累:一词多义1.从①跟随,跟从。
[例]张良是时从沛公。
(司马迁《鸿门宴》)②靠近,挨着。
[例]樊哙从良坐。
(司马迁《鸿门宴》)③听从,顺从。
[例]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参与,从事。
[例]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白居易《琵琶行》)⑤沿袭,重蹈。
[例]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 ⑥从,由。
[例]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诗》)2.殆①大概,恐怕,可能。
[例]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归有光《项脊轩志》) ②接近,几乎。
[例]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苏洵《六国论》)3.当①阻挡,抵挡。
[例]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司马迁《鸿门宴》)②应当,应该。
[例]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李密《陈情表》)③在,在……时候。
[例]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王羲之《兰亭集序》)④担任,充当。
[例]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李密《陈情表》)⑤把守。
[例]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⑥主持,掌握。
[例]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⑦会,将会。
[例]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孔雀东南飞(并序)》)4.道①从,经过,取道。
[例]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司马迁《鸿门宴》)②道路。
[例]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司马迁《鸿门宴》)③说。
[例]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④风尚。
[例]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⑤学问,主张。
[例]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韩愈《师说》)⑥方法,手段。
[例]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贾谊《过秦论》)⑦道理,原因。
[例]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苏洵《六国论》)5.独①岂,难道。
[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司马迁《项羽之死》)②单独,独自。
[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司马迁《鸿门宴》)③唯独,只有,仅仅。
文言文一词多义
“深”的引申义和基本义的联系是建立在相类似的基础上的。
例:指出下列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本义“身体”,引申义“亲自”(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自己”“自身”( 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身孕”(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性命”(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等。
(2)接近联想。兵(本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
(3)对比联想。去(本义“藏”—离开—废除—舍弃)
4.要集中记忆。
?
3.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阐析:本考点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情况,又是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一词多义的方法
(1)抓住词的本义,进行推衍联想。
举例“亡”说明,《说文解字》说:“亡,逃也”,可见“亡”字的本义是“逃跑”。由“逃跑”这个意义可以推衍联想出好多其它的意思。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②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指人的死亡)。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指国家的灭亡)。④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丧失)。⑤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通“无”,相当于“没有”)。
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常用实词”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就是一种能力。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很常见。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文言文一词多义的例子:
1.行
行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品德:高可行也。
2.食
吃:食不饱,力不足。
食物: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言
说:言出必行。
言语:言行相悖。
4.道
路:道不通,度已失期。
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5.文
文章:不以文害辞。
文化:文胜质则史。
6.之
的:近塞上之人。
往:辍耕之垄上。
7.然
是这样:然则何时而乐耶?
然而: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8.虽
虽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虽人有百手。
9.乃
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于是: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10.舍
舍弃:舍生而取义者也。
房子:屋舍俨然。
以上只是一部分常见的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
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词义,并注意积累和归纳。
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案 1.无案 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陋室铭》 . 2.则梦见夫人据案 其身(通“按”,按着)《订鬼》 . 3.乃于案 上取壶酒(几案)《劳山道士》 .
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暗 1.柳暗 花明又一村(浓密)《游山西村》 . 2.移时,月渐暗 ,门人然烛来(昏暗)《劳山道士》 . 哀 1.哀 转久绝(悲痛)《三峡》 . 2.君将哀 而生之乎(怜悯)《捕蛇者说》 .
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把 1.把 酒话桑麻(拿,抓住)《过故人庄》 . 2.把 酒临风(拿,抓住)《岳阳楼记》 . 3.把 酒问青天(拿,抓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4.若见鬼把 椎、锁、绳 (拿着)《订鬼》 .
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薄 1.薄 暮冥冥(迫近,接近)《岳阳楼记》 . 2.不宜妄自菲薄 (轻视)《出师表》 . 3.薄 暮毕集(迫近,接近)《劳山道士》 . 4.狐裘不暖锦衾薄 (厚度小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11.白 马从骊驹(白色的)《陌上桑》 . 12.为人洁白 晰(白净)《陌上桑》 . 13.天子不与白 衣同(白色)《强项令》 . 14.白 头搔更短(白色)《春望》 . 15. 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色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16.北风卷地白 草折(白色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17.浩荡离愁白 日斜(白天)《己亥杂诗》 .
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B 壁、拜、白、比、毕、卑、北、备、辨、辩、边、遍、 步、被、百、鄙、把、薄、蔽、病、便、报、兵、并
壁 1.亚夫乃传言开壁 门(营垒)《细柳营》 . 2.师乃剪纸如镜粘壁 间(墙壁)《劳山道士》 . 3.壁 上月,纸圆如镜而已(墙壁)《劳山道士》 . 4.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直立的山崖)《答谢中书书》 .
文言词语的多词一义现象
文言词语的多词一义现象【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介绍文言词语的多词一义现象二、文言词语多词一义现象的例子1.便要还家2.缘溪行3.悉如外人4.不足为外人道也三、文言词语多词一义现象的原因1.古代汉语的语法和词汇特点2.汉字的表意功能四、文言词语多词一义现象的意义1.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2.增加了阅读理解的难度五、结论:总结文言词语多词一义现象的特点和意义正文一、引言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古代先哲们的智慧和情感。
在文言文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多词一义。
这种现象指的是在文言文中,有一些词语虽然形式不同,但意义却相同。
本文将从文言词语的多词一义现象入手,分析其例子和原因,以及这一现象在汉语中的意义。
二、文言词语多词一义现象的例子在文言文中,多词一义的现象比比皆是。
以下举几个典型例子:1.便要还家: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便要还家,这里的“便要”实际上是“就要”的意思,表示贾宝玉即将回家。
2.缘溪行: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缘溪行,这里的“缘溪行”实际上是“沿着溪流走”的意思,表示渔人顺着溪流前行。
3.悉如外人:在《论语·阳货》中,孔子曰:“悉如外人,何伤乎?”这里的“悉如外人”实际上是“全都像外人一样”的意思,表示孔子认为所有人都像外人一样,没有什么可以伤害他的。
4.不足为外人道也:在《论语·里仁》中,孔子曰:“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不足为外人道也”实际上是“不值得对外人说”的意思,表示孔子认为某些事情不值得向外人提起。
三、文言词语多词一义现象的原因文言词语多词一义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1.古代汉语的语法和词汇特点:在古代汉语中,词汇的表达方式较为灵活,很多时候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这种语法和词汇特点为多词一义现象提供了土壤。
2.汉字的表意功能: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其每个字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这使得在文言文中,许多词语可以通过不同的汉字组合来表达相同的意义。
一词多义举例文言文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相当常见。
每个词汇都有不同的含义和解释:1. 道:- 义1:指道路或路径。
- 义2:指道德、原则、哲学等方面的道理。
- 义3:指某种方法或手段。
2. 心:- 义1:指人的生理器官,即心脏。
- 义2:指心理、情感、思维等方面。
- 义3:指意愿、意志、决心等。
3. 明:- 义1:表示明亮、清晰。
- 义2:表示明了、懂得。
- 义3:表示清澈、明净。
4. 言:- 义1:表示言语、说话。
- 义2:表示言论、言辞、言论内容。
- 义3:表示传闻、传说。
5. 世:- 义1:表示世界、世间。
- 义2:表示社会、世俗。
- 义3:表示时代、年代。
6. 立:- 义1:表示站立、立起。
- 义2:表示建立、确立。
- 义3:表示立场、态度。
7. 见:- 义1:表示看见、目睹。
- 义2:表示理解、领会。
- 义3:表示拜见、会晤。
8. 君:- 义1:表示君主、国王。
- 义2:表示对尊敬的称呼。
- 义3:表示主人、领导者。
9. 水:- 义1:表示液体,特指水。
- 义2:表示河流、湖泊等水域。
- 义3:表示流动、变化。
10. 金:- 义1:表示金属元素金。
- 义2:表示财富、贵重的东西。
- 义3:表示金色、黄色。
这些例子展示了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同一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下可以有不同的意义和解释。
阅读文言文时,理解词汇的具体含义通常需要考虑上下文以及词汇所在的句子结构。
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
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一、关于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它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在我国的文化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由于文言文是个体系庞大、分类严谨的文体,因此其词汇多义性极强。
下面我们将对文言文的一词多义进行归纳整理。
二、文言文的一词多义1、“然”(1)形容词,意为“这样”、“如此”。
例句:天地虽大,然无不容。
(2)副词,意为“仅仅”、“而已”。
例句:上以德,下以轻,譬之疾风而不厉,酆鹿之畏虎也而不惧,然后可以使前后一致。
(3)连词,意为“但是”、“却”。
例句:子曰:“非吾所及也,而勇也者,于乎!”曾子曰:“文武之道,未如之何?”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子曰:“君子不器。
”2、“快”(1)形容词,意为“舒适”、“自在”、“愉快”。
例句:心快则神清,神清则情逸,情逸则形柔。
(2)动词,意为“亲近”、“亲近朋友”、“便捷”。
例句:周公旦舒”,大失人心,于是寡人宫中博采众长,择瑞应之。
(3)名词,意为“虎皮裙”。
例句:忽然惊起,开门一看,见青旄手悄然,杀来入门,即袭身而上,振连后目,喇叭口中,及板天甲上。
3、“姑”(1)副词,意为“暂且”、“暂时”。
例句:子谓韶:“尽美矣,又何加焉?”对曰:“虽美,不如乡人之舞袖雪转,人之放鹤云退也。
”曰:“姑为尔容。
|”(2)代词,意为“女儿”、“妻子”。
例句: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姑以此。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故君子不谋其不可能,不言其不可,姑若容。
(3)介词,意为“在”、“于”。
例句:加之人之欲则善诋,恶信,然后姑息罪过,将以听信之。
4、“既”(1)连词,意为“已经”、“既然”。
例句:既为蛟龙,便宜不能够经常举重若轻。
(2)副词,意为“还不如”、“尽管”。
例句:人之言然后可以举几,几然后可以知得失,相知得失然后可以为纲常,纲常然后可以为宗庙,宗庙然后可以为天下兴利除害。
既除害而天下平矣。
5、“行”(1)名词,意为“行列”、“队伍”。
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根据具体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今天,语文网小编将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整理如下,一起来看看吧!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拂①入则无法家拂士(辅佐)《二章》②行拂乱其所为(违背,不顺)《二章》故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二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旧的知识)《十则》③广故数言欲亡(故意)《陈涉世家》④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曹刿论战》⑤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样)《狼》⑥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扁鹊见蔡桓公》若①若为佣耕(你)《陈涉世家》②若夫霪雨霏霏《跟“夫”连用,用在一段话开关用以引起下文》《岳阳楼记》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像,如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④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愚公移山》⑤若听茶声然《好像,似乎》《核舟记》得①……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通“德”,感激,感恩)《鱼我所欲也》②一狼得骨止(得到,获得)《狼》入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进入)《狼》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国内)《二章》夫①其夫呓语(丈夫)《口技》②夫环而攻之《发语词》《二章》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成年男子的通称)《愚公移山》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叹词,啊)《岳阳楼记》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看,观看)《岳阳楼记》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岳阳楼记》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看,细看)《岳阳楼记》开①开我东阁门(打开)《木兰诗》②旁开小窗(设置)《核舟记》③连月不开(放晴)《岳阳楼记》一①一碧万顷(都,一概)《岳阳楼记》②长烟一空(全部)《岳阳楼记》③孤帆一片日边来(数词)《望天门山》④传一乡秀才观之(全,满)《伤仲永》⑤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曹刿论战》芳①野芳发而幽香(花草)《醉翁亭记》②芳草鲜美(发出香味的)《桃花源记》临①把酒临风(面对着)《岳阳楼记》②临溪而渔(靠近)《醉翁亭记》③东临碣石(登临)《观沧海》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出师表》秀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秀丽)《醉翁亭记》②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醉翁亭记》见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看见)《木兰诗》②曹刿请见(拜见,谒见)《曹刿论战》③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通“现”,出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④胡不见我于王(引见)《公输》书①乃丹书帛曰(写)《陈涉世家》②得鱼腹中书(帛书)《陈涉世家》③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书信)《石壕吏》④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名册,公文)《木兰诗》语①卒中往往语(谈论,说)《陈涉世家》②贫者语于富者(告诉)《为学》章①又用篆章一(印章,图章)《核舟记》②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章”通“彰”,显著)《黑池记》然①吴广以为然(对,是)《陈涉世家》②庞然大物也(……的样大)《黔之驴》③然而,北通巫峡(这样)《岳阳楼记》谓①太守谓谁(是)《醉翁亭记》②太守自谓也(命名)《醉翁亭记》③何以谓之文也(称作,叫作)《〈论语〉十则》④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认为)《爱莲说》⑤义兴人谓为三害(称为)《周处》鄙①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曹刿论战》②先帝不以臣卑鄙(浅陋)《出师表》③蜀之鄙有二僧(边境)《为学》益①不治将益深(更,更加)《扁鹊见蔡桓公》②曾益其所不能(增加)《〈孟子〉二章》③有所广益(增益)《出师表》志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志向,志趣)《为学》②寻向所志(标记)《桃花源记》③处处志之(做标记)《桃花源记》寻①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寻找)《桃花源记》②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或①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陈涉世家》②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岳阳楼记》食①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马说》②食不饱,力不足(吃)《马说》③一箪食,一豆羹(吃的东西,粮食)《鱼我所欲也》道①会天大雨,道不能(路)《陈涉世家》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途)《出师表》③策之不以其道(方法,措施)《马说》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仁政,王道)《〈孟子〉二章》⑤伐无道,诛暴秦(道义)《陈涉世家》⑥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桃花源记》令①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命令)《陈涉世家》②攻陈,宽守令皆不在(官名)《陈涉世家》③令辱之(使,让)《陈涉世家》④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让)《陈涉世家》具①故人具鸡黍(准备饭食或酒席)《过故人庄》②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准备)《活板》③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具备)《核舟记》④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尽)《桃花源记》⑤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通“俱”,全,都)《岳阳楼记》就①还来就菊花(亲近,观赏)《过故人庄》②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趋,赴)《隆中对》③瞬息可就(完成)《活板》并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狼》②并杀两尉(一共)《陈涉世家》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全、都)《桃花源记》④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和,以及)《核舟记》国①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国家)《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②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国都)《岳阳楼记》名①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命名,起名字)《醉翁亭记》②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名字)《木兰诗》③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有名的,著名的)《马说》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有名声)《陋室铭》⑤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解释)《口技》亡①今亡变死(逃跑,逃亡)《陈涉世家》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灭亡)《〈孟子〉二章》③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愚公移山》④亡羊补牢(丢失)为①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制作,制成)《公输》②为坛而盟(修筑,建造)《陈涉世家》③唐人尚未盛为之(使用)《活板》④孰为汝多知乎?(以为,认为)《十则》⑤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是)《出师表》备①前人之述备矣(详尽)《岳阳楼记》②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准备,防备)《活板》③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饮(备办,做)《石壕吏》乘①车六七百乘(量词,读shèng)《陈涉世家》②公与之乘(坐,驾)《曹刿论战》行①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行走)《桃花源记》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运行)《观沧海》③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指军队)《出师表》④行拂乱其所为(行动)《二章》⑤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品行,品德》《出师表》⑥行收兵(行军)《陈涉世家》⑦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陈涉世家》会①会宾客大宴(适逢,正赶上)《口技》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会合,聚合)《陈涉世家》③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聚会)《岳阳楼记》④长风破浪会有时(必然,一定)《行路难》⑤每有会意(领会,理解)《五柳先生传》奔①屠乃奔倚其下(急走,跑)《狼》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指飞奔的马)《三峡》易①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为学》②愿以十五城易璧(交换)《公输》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改变)《愚公移山》市①东市买骏马(交易物品的场所,市场)《木兰诗》②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买)《木兰诗》③百里奚举于市(市井)《二章》自①并自为其名(自己)《伤仲永》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从)《十则》数①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几个,读shù)《寓言四则》②珠可历历数也(计算,读shǔ)《核舟记》类①佛印绝类弥勒(像)《核舟记》②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一类)《活板》策①执策而临之(鞭子)《马说》②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马说》鲜①陶后鲜有闻(少,读xiǎn)《爱莲说》②芳草鲜美(鲜艳,读xiān)《桃花源记》卒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终于)《送东阳马生序》②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士兵)《陈涉世家》③生卒不详(死)环①环而攻之而不胜(包围)《二章》②环滁皆山也(环绕)《醉翁亭记》景①四时之景不同(景物)《醉翁亭记》②至若春和景明(日光)《岳阳楼记》极①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岳阳楼记》②感极而悲者矣!(极点)《岳阳楼记》③……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穷尽)《岳阳楼记》意①与君离别意(情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②望西都,意踌蹰(心绪)《山坡羊•潼关怀古》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情趣)《醉翁亭记》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打算)《狼》胜①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的,好的)《岳阳楼记》②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胜利)《陈涉世家》③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师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十则》②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军队)《曹刿论战》请①公将战。
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词语和例子
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词语和例子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
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多种含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词语和例子:
1. 望
望见山(远望)
望其旗靡(看到)
每月望日(月圆的时候)
2. 乘
乘犊车(驾车)
因利乘便(趁着)
以乘韦先(四的代称)
3. 负
使负栋之柱(支撑)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背)
秦贪,负其强(倚仗)
4. 行
将欲行(离开)
朝暮见来而而而献行焉(行为)
故为之文以志(记载)
5. 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致之何由(取得)
不致之辞(表达)
6. 或
或曰(有人)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或者)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
7. 引
手引而行(牵引)
引而不发(拉弓)
引经据典(引用)
8. 食
食不饱,力不足(吃)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
食之不能尽其才(喂养)
9. 方
方其壮时,举进士(正在…的时候)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刚刚)
方成器,而加以才干之训(才能、才干)10. 而
而后乃今将图南(然后,副词)
而后世乃至始得之也(而后,副词)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竟然,副词)而卒以祸(因而,副词)
11. 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
不拘于时,学于余(向)
请于相君(给)。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汇总
从
② 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③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④ 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 二者不可得兼《鱼我所欲也》
得
②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③ 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④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①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② 以咨诹善道《出师表》
道
③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④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⑤ 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⑥ 伐竹取道《小石潭记》 ① 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①动词,等同,一样 ②表示列举未尽 ①取名、命名 ②出名,成名 ③出名,著名 ①面对 ②靠近 ③到 ④将要 ⑤迎着,面对 ①应该,应当 ②当时 ③当„„的时候 ①使„„惊动 ②游动 ①出发 ②发出,表现 ③起,指被任用 ④开放 ⑤头发
①方圆,面积 ②方向,方位
①划分,分开 ②职责,本分 ③分给 ④一半,半 ①侍奉 ②奉行
初中常见文言文【一】词【多】义
字形 举例 ① 衣食所安《曹刿论战》 安 ② 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备 ①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② 右备容臭《送东阳马生序》 ①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②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①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曹刿论战》 ② 察纳雅言《出师表》 ① 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② 常有高猿长啸《三峡》 ① 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② 不以千里称也《马说》 ① 重岩叠嶂《三峡》 ②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① 公将驰之《曹刿论战》 ②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①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②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①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 ②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 翁亭记》 出 ③ 水落而石出者《醉翁亭记》 ④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⑤ 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⑥ 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⑦ 皆出酒食《桃花源记》 传 辞 ①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 ① 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 ② 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 1 ①传来 ①告辞,告别,离别 ②言语 ①在国外 ②出现 ③露出 ④说出 ⑤从....生出 ⑥出去 ⑦拿出,摆出 ①养 ②安逸 ③怎么 ①详尽 ②挂着 ①迫近 ②轻视看不起 ①明察 ②考察 ①大片 ②时间、空间的长久,与短相对 ①称赞 ②著称 ①层层 ②重新 ①驱车(追赶) ②与“驱”合用,指“奔走效劳” ①乘坐,驾驭 ②乘车 出处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一、举例说明读音不变,义不同的词语1. 转(1)转、转动、转变,表示转动或改变。
例如:“车轮转动”、“平凡人物的命运也许会转变”。
(2)转弯、转化、转发,表示动作的方向或对象发生变化。
例如:“车子快到转弯路口了”、“这个单位已经成功地转化为一个私营企业”。
(3)转移、转换、转机,表示情境或对象发生变化导致的事态变化。
例如:“战争前线发生意外,部队只好转移至新的战场”、“突然之间事情转换了方向”、“短暂的寒潮,带来了小麦长势的一次大转机”。
2. 静(1)宁静、安静、平静,表示无风无声的状态。
例如:“湖面宁静如镜”、“一夜无声无息,再也没有发生其他的事情”。
(2)清静、静谧、寂静,表示景色或环境的寂静。
例如:“山间清静幽美,让人无限感慨”、“墓地静谧空寂,让人格外悲凉”。
3. 面(1)面、面积、面貌,表示范围或形态。
例如:“整个社会面临的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个房子的面积很大,可以容纳很多人”、“他的容貌虽然不出众,但是仍旧很有魅力”。
(2)面对、面临、面前,表示与某种情境或事物的接触。
例如:“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生命中的挫折”、“他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但是仍然坚持不懈”、“面前是一片宽广的田野”。
4. 等(1)等、等待、等级,表示待在某个位置或按顺序排列。
例如:“等他走了再说”、“她一个人在车站等候了两个小时”、“这个书架上的书有四五等”。
(2)等于、等效、等同,表示具有同等的目的或效果。
例如:“这个答案与标准答案等于”、“这个方法和上面的实际效果等同”、“这个措施长期来看等效果还是不错的”。
1. 志(1)心志、野心、雄心,表示人的志向和愿望。
例如:“他的心志坚定,决心要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他有着远大的野心,希望成为时代的巨人”、“这个国家需要勇敢的雄心,去实现它的民族复兴”。
(2)志向、志愿、志气,表示人的追求和抱负。
例如:“他一直有着自己坚定的志向,告诉自己一定要取得成功”、“她报名参加志愿者,希望能够为社会尽一份力量”、“他有着强烈的志气,就算面临很多困难,也永远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汇总一、之:(一)助词(1)结构助词,的故时有物外之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无丝竹之乱耳;臣以王吏之攻宋(3)助词,补充音节,无实意怅恨久之;公将鼓之(4)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意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莲之爱(二)代词(1)代人,他(她)(的),他(她)们(的)借旁近与之;问所从来,具答之(2)代物。
或以钱币乞之(仲永的诗);昂首观之(蚊子)(3)代事。
闻之,欣然规往(4)代我。
君将哀尔生之乎?(5)指示代词,这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三)动词去,往,到辍耕之垄上;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多助之至(四)相当于“以”局促一室之二、于(1)在又留蚊于素帐中;战于长勺;相与步于中庭(2)给勿施于人(3)比贤于材人远矣;所欲有甚于生者;皆以美于徐公(4)被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5)到饮于河、渭;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6)从舜发于畎亩之中(7)向胡不见我于王;告之于帝(8)和,跟,同操比于袁绍(9)对于不戚戚于贫贱三、以(1)用徐喷以烟;以衾拥覆;祭以尉首(2)把以丛草为林;必以分人(3)凭,凭借可以为师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何以战(4)来无从致书以观;嘱予作文以记之(5)用来盖以诱敌(6)认为不以疾也(7)按照策之不以其道(8)因为扶以数谏故;以中有足乐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9)连词,相当于“而”卷石底以出(10)通“已”,已经固以怪之矣(11)以致于以塞忠谏之路也四、而(1)连词,表并列蔚然而深秀;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洌(2)连词,表承接,有时可翻译为“并且”、“来”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水落而石出者(3)连词,表修饰朝而往,暮而归;蹴尔而与之;可计日而待也(4)连词,表转折,但(是),却人不知而不愠;宋无罪而攻之五、为(1)因为项为之强(2)当作,作为以丛草为林(以……为……:把……当作……);武陵人捕鱼为业(3)是知之为知之;项燕为楚将(4)成为卒之为众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5)做为宫室、器皿、人物(6)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7)为此愿为市鞍马(8)向为天下唱(9)对不足为外人道也(9)为了不必为己(10)被山峦为晴雪所洗;士卒多为用者(11)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12)心理活动或异二者之为六、其(1)代词,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苦其心志;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2)指示代词,这(那)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以其境过清(3)其中(的)其一犬坐于前;既克,公问其故(4)自己的蹲其身;并自为其名;以乐其志(5)难道其真无马邪(6)其实其真不知马也(7)大概其恕乎(8)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如土石何七、则(1)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就是此则楼之大观也(3)如果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着,国恒亡。
(4)却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八、也(1)表判断环滁皆山也。
(2)表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苛政猛于虎也。
(3)表述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表疑问安求其能千里也?(5)表停顿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言:(1)一言:一句话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2)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欲辩已忘言方:(1)正方出神(2)当……时方其远出海门(3)方圆荆之地方千里身:(1)身子,身体蹲其身(2)亲自将军身被坚执锐;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川自:(1)从有朋自远方来(2)如果自非亭午夜分日:(1)太阳能目对日(2)每天吾日三省吾身;主人日再食(3)天太傅寒雪日集(4)一天天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信:(1)真诚,诚实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确实,的确谓为信然(3)通“伸”,伸欲信大义于天下也(4)信用信义著于四海;小信未弗(5)实情必以信(6)相信忌不自信时:(1)时常地学而时习之(2)当时元方时年七岁故:(1)学过的知识,旧知识温故而知新(2)旧、原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所以故人不独亲其亲;故虽有名马;故不错意也(4)因为是故谋闭而不兴(5)缘故,原因扶以数谏故(6)故意广故数言欲亡是:(1)代词,这是知也(2)这样是进亦忧,退亦忧焉:(1)语气助词见贤思齐焉;因以为号焉(2)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代词,相当于“之”复到舅家问焉(4)怎么,哪里湖中焉得更有此人(5)“焉”“为”合用,表示疑问语气夫子何命焉为(6)在哪里且焉置土石已:(1)止,停止死而后已;然志犹未已(2)已经待君久不至,已去;今南方已定(2)通“以”自董卓已来然:(1)这样,那样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公欣然曰(3)是的,对的吴广以为然(4)但是然操遂能克绍;然胡不已乎次:(1)停泊次北固山下(2)编次胜、吴广皆次当行足:(1)够,足够最爱湖东行不足;以中有足乐者(2)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始:(1)才始悟为山市(2)刚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3)开始余之游将自此始市:(1)集市见山上人烟市肆(2)买愿为市鞍马若:(1)如,像未若柳絮因风起;烨然若神人(2)不若:不如,比不上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你若为佣耕(4)假如,如果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因:(1)凭借,依靠未若柳絮因风起;高祖因之以成帝业(2)于是,就因以为号焉;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3)顺着、就着罔不因势象形可:(1)可以撒盐空中差可拟;不可知其源(2)大约高可二粟许;潭中鱼可百许头过:(1)过了过中不至(2)到及鲁肃过寻阳(3)经过属国过居延(4)过分,太甚以其境过清(5)错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6)名词作动词,犯错误人恒过舍:(1)(shě)舍弃,放弃便舍船;太丘舍去(2)(shè)房舍屋舍俨然去:(1)离开委而去之;乃记之而去(2)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引:(1)拉下车引之;丁壮者引弦而战(2)称引引喻失义顾:(1)回头看元方入门不顾(2)拜访将军宜枉驾顾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亡:(1)丢失暮而果大亡其财(2)逃跑马无故亡而入胡(3)灭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国恒亡(4)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居:(1)经过居数月(2)处在某个地方,停留不可久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1)给借旁近与之(2)(yù)参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里指欣赏)(3)和似与游者相乐;吾谁与归(4)(yú)疑问语气助词轻寡人与书:(1)写即书诗四句;乃丹书帛曰(2)信一男附书至(3)文书上书谏寡人者就:(1)完成自是指物作诗立就(2)接近、趋向蒙乃始就学;此人可就见或:(1)有人或以钱币乞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2)有时或王命急宣(3)或许,也许或异二者之为余:(1)我余闻之也久(2)多余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闻:(1)听说余闻之也久;今或闻无罪(2)听见怀旧空吟闻笛赋;闻水声(3)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称:(1)(chèn)相称不能称前时之闻(2)(chēng)著称,号称不以千里称也卒:(1)最终卒之为众人;卒获有所闻(1)士兵卒买鱼烹食且:(1)尚且且为众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而且,并且盖余之勤且艰若此(3)况且且壮士不死即已;且焉置土石(4)将近年且九十固:(1)本来固众人;固以怪之矣(2)坚持吾义固不杀人(3)固然我非子,固不知子矣(4)固执,顽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至:(1)到暮至黑山头(2)极点寡助之至耳:(1)语气词,罢了见往事耳(2)耳朵闻寡人之耳者孰:(1)谁孰若孤(2)哪一个(孰与:与……比,哪一个……)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仔细孰视之及:(1)到了……的时候及鲁肃过寻阳(2)如,比得上徐公何能及君也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2)还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会:(1)适逢,正赶上会宾客大宴;会天大雨(2)体会、领会每有会意(3)聚会多会于此;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4)必然,一定,定将长风破浪会有时;会挽雕弓如满月绝:(1)极以为妙绝(2)断,消失群响毕绝;往来而不绝者意:(1)心情宾客意少舒(2)神情、态度意暇甚(3)意图,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旨意每有会意(5)意思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略无慕艳意(6)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少:(1)稍微宾客意少舒(2)(shào)年轻涉少时间:(1)(jiàn)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jiàn)间隔遂与外人间隔(3)中间骈死于槽枥之间;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4)(jiàn)私自,偷着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5)(jiàn)参与又何间焉(6)(jiàn)间或、偶然时时而间进虽:(1)即使虽人有百手;虽千里不敢易也;虽不能察(2)虽然虽有千里之能;游人虽未盛名:(1)说出不能名其一处也(2)著名,有名有仙则名(3)名字则题名其上(4)命名名之者谁止:(1)通“只”止有剩骨(2)停止一狼得骨止;羽、飞乃止前:(1)上前狼不敢前(2)前面其一犬坐于前穷:(1)穷尽欲穷其林(2)贫穷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属:(1)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2)类似神情与、黄不属(3)(zhǔ)连接属引凄异(4)通“嘱”,嘱托嘱予作文以记之乃:(1)竟然乃不知有汉(2)于是涉乃立为王(3)才凡三往,乃见具:(1)详细具答之(2)通“俱”,全,皆百废具兴语:(1)告诉此中人语云(2)谈论卒中往往语道:(1)说不足为外人道也(2)政治理想大道之行也(3)学说益慕圣贤之道(3)路伐竹取道;道不通果:(1)实现未果,寻病终(2)果然,果真尉果笞广寻:(1)不久寻病终(2)寻找寻向所志益:(1)更加香远益清;益慕圣贤之道(2)益处有所广益(3)增加至于斟酌损益;曾益其所不能兴:(1)起水波不兴(2)兴起,建立百废具兴(3)兴旺,兴盛汉室可兴矣比:(1)靠近其两膝相比者(2)等到比至(3)比拟,认为和……一样每自比于管仲、乐毅(4)比较操比于袁绍类:(1)像佛印绝类弥勒(2)事理不可谓知类(3)种类为与此同类寂:(1)平静其人视端容寂(2)没有声音寂寥无人盈:(1)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2)充满彼竭我盈修:(1)长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治理,培养讲信修睦(3)身高邹忌修八尺有余行:(1)施行大道之行也;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2)走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3)品行性行淑均归:(1)女子出嫁男有分,女有归(2)归依吾谁与归(3)聚拢,归到一处云归而岩穴暝(4)返回暮而归;燕然未勒归无计恶:(1)(wù)憎恶货恶其弃于地也(2)(wū)疑问代词,怎么,哪里恶能无纪作:(1)兴起盗窃乱贼而不作(2)写嘱予作文以记之(3)奋起,有所作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4)振作一鼓作气晓:(1)早晨晓雾将歇(2)知道,明白晓畅军事乱:(1)扰乱无案牍之劳形(2)无秩序猿鸟乱鸣一:(1)全上下一白;在洞庭一湖;而或长烟一空(2)一片一碧万顷许:(1)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上下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2)处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3)答应安陵君其许寡人;遂许先帝以驱驰(4)承认,同意时人莫之许也;杂然相许食:(1)吃,吃饭便欣然忘食;食不饱(2)(sì)通“饲”,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期:(1)期望期在必醉(2)约定太丘与友期行(3)一定的时间期限度已失期既:(1)已经既醉而退;既加冠(2)不久(常“既而”连用)既而儿醒能:(1)能力,才能虽有千里之能(2)能够恶能无纪;然操遂能克绍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尽:(1)竭尽食之不能尽其材(2)完,没有林尽水源;风住尘香花已尽(3)全部取得利尽南海临:(1)面对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2)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3)到临溪而渔加:(1)加上,放上既加冠(戴)(2)给予大王加惠(3)益处万钟于我何加焉(4)虚报弗敢加也患:(1)担心,担忧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2)祸患,灾难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故患有所不辟也游:(1)交往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2)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3)游玩,游览似与游者相乐理:(1)道理援疑质理(2)治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再:(1)二,两次主人日再食;子墨子起,再拜(2)第二次再而衰中:(1),里,心中以中有足乐者(2)中间中轩敞者为舱长:(1)增长,振作暂凭杯酒长精神(2)高大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3)(zhàng)多余的宋无长木伐:(1)砍伐伐竹取道(2)讨伐,进攻伐无道;齐师伐我清:(1)清澈水尤清冽(2)凄清以其境过清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由此观之(2)值得观赏的景物和景象此则楼之大观也开:(1)放晴连月不开(2)消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国:(1)国都去国怀乡(2)国事死国可乎(3)国防固国不以山溪之险(4)国家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景:(1)日光至若春和景明(2)景致,景色四时之景不同金:(1)金色浮光跃金(2)量词,先以二十两为一金请献十金谓:(1)为,是太守谓谁(2)对……说,告诉王使人谓安陵君曰(3)说谓为信然(4)认为,以为君谓计将安出(5)叫做,称为不可谓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将:(1)(jiōng)将要余之游将自此始(2)(jiòng)带兵上使外将兵(3)(jiōng)扶,持出郭相扶将向:(1)渐进秋天漠漠向昏黑(2)旧的,原来的寻向所志令:(1)使,派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2)即使,假若藉第令毋斩(3)命令乃下令;令初下欲:(1)想要我欲乘风归去;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2)愿望从民欲也下:(1)向下下见小潭(2)攻下,攻克蕲下(3)从高处到低处下视其辙(4)颁布,下达乃下令;令初下(5)次序在后的,下等的受下赏应:(1)响应杀之以应涉(2)回答河曲智叟亡以应使:(1)让,派王使人谓安陵君曰(2)出使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善:(1)善于,擅长京中有善口技者(2)好,好的以大易小,甚善发:(1)花开野芳发而幽香(2)发作怀怒未发岂:(1)难道岂直五百里哉(2)是否将军岂愿见之乎直:(1)通“值”,价值玉盘珍羞直万钱(2)只,仅仅岂直五百里哉诚:(1)如果,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项燕;诚如是(2)确实,的确此诚不可与争锋;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3)真心,诚心帝感其诚愿:(1)愿意,乐意愿为市鞍马(2)意愿但使愿无违(3)希望愿诸君勿复言秋:(1)时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秋天塞下秋来风景异塞:(1)(sài)边塞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塞下秋来风景异(2)(sè)阻塞,堵塞以塞忠谏之路也;惩山北之塞遗:(1)遗留以光先帝遗德(1)(wèi)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举:(1)发动举大计亦死(2)推荐,推举是以众议举宠为督(3)被选拔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所以:(1)……的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2)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吾知所以距子矣子:(1)夫子,即先生、老师子.墨子闻之(2)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您”愿借子杀之(3)子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轩:(1)高中轩敞者为舱;互相轩邈(2)有篷的车舍其文轩文:(1)文章醒能述以文者(2)彩饰舍其文轩刺:(1)用尖利的东西刺专诸之刺王僚也(2)指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朝:(1)(zhāo)早晨朝服衣冠(2)(cháo)朝见皆朝于齐私:(1)偏爱私我也;宫妇左右莫不私王(2)私情不宜偏私,使外异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