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天津市金融运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天津市金融运行报告
2006年,天津市金融业继续平稳运行,金融及外汇改革新举措不断推出。银行业运营稳健,证券业经营逐步向好,保险业务增长势头较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稳步推进,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一、银行类金融机构运营良好
2006年,天津市银行类金融机构各项业务发展势头良好,信贷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利率差别有所扩大。
(一)银行类金融机构门类齐全
随着渤海银行、天津港财务有限公司等一批金融机构的陆续成立,天津市银行类金融机构体系日趋完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业务品种推陈出新,资产质量明显改善,利润稳步提高,全年实现结益87.6亿元。
表1 2006年银行类金融机构情况
数据来源:天津市金融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系统
(二)各项存款增长趋缓
2006年前4个月,在居民收入提高以及同期贷款大幅增加产生派生存款的推动下,天津市本外币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611.8亿元,增量达到近几年同期的最高水平。5月份后,受跨国企业集团内部资金频繁调动、企业动用存款兑付票据、股市回暖、消费升温等因素影响,各项存款月增量开始大幅下降;存款增速呈现总体放缓的态势,年末达到近两年来的最低点。
图 1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
数据来源:天津市金融统计月报
外汇存款余额持续下降,主要是受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人民币加息以及大额外汇汇出等原因的影响。其中,受跨国公司向境外总部汇出资金的影响,全年外汇企业存款余额减少10.7亿美元;年末,外汇储蓄存款余额为14.2亿美元,是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的最低水平。
(三)各项贷款增加先扬后抑
2006年,天津市的贷款增长基本与全国总体趋势保持一致。前4个月,全市经济运行速度加快、实体经济对贷款的有效需求明显上升,商业银行流动性也较为充足,贷款投放意愿强烈,共同推动本外币各项贷款迅猛增长。5月份后随着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陆续出台,贷款发放进度开始减缓,贷款增速年末回落到14.2%,比2005年低1个百分点。
图 2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
数据来源:天津市金融统计月报
中长期贷款稳定增长,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较2005年提高6.1个百分点,对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支持力度较强。受票据融资波动较大的影响,短期性贷款投放不够均衡。
房地产贷款快速增长。房地产贷款需求旺盛,2006年天津市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34.4%,增速比去年同期高8.6个百分点。其中,开发贷款增速回升,比年初增长39.7%,银行对房地产业支持的力度增强。
专栏 1:外资加速流入天津房地产行业值得
关注
一、外资进入房地产的资金快速增长
新设外资房地产企业投资增幅超五成。2006年,天津市新增外资房地产企业46家,同比增加9家;投资总额12.7亿美元,同比增长53.6%,注册资本8.2亿美元,同比增长66.6%,其中外方现汇投入6.6亿美元,同比增加3亿美元,增长82.5%
房地产企业投资规模有增大趋势。全年新设注册资本在2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房地产企业共计22家,注册资本6.7亿美元,分别占2006年新设外资房地产企业的47.8%和82.1%,其中外方现汇投入5亿美元,占新设外资房地产企业的76.1%。
已设立外商房地产企业增资踊跃。2006年,外管局天津分局共办理外资房地产企业外方现汇增资23笔,增资额3.7亿美元。特别是2006年7月国家六部委《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出台后,外资进入房地产市场的准入门槛进一步提高,外资房地产企业普遍加大了投资力度,出现了外方增资的小高峰。
二、对外汇收支形势产生较大影响
推动了
2006年天津市外资流入整体增长。在其他行业(全部)外资资本金流入减少的情况下,外资房地产企业资本金流入5.5亿美元,是全年资本进出保持顺差的主要推动因素。
外资房地产企业外债大幅上升。2006年外资房地产企业外债提款 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5倍,占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外债提款总额的32.8%。年末外资房地产企业外债余额4.3亿美元,同比增长107.7%。
外资流入房地产速度加快一方面是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天津市房地产市场走好等环境因素的吸引,另一方面,《意见》对外资的限制也客观上推动了外资在短期内更大规模地流入。不仅如此,境外资金在投资房地产的组织形式上、经营范围上也出现了一些新动向,值得积极关注。
(四)信贷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
2006年末,天津市银行类机构不良贷款率为4.95%,比年初下降0.41个百分点。
(五)现金投放较多
2006年,天津市金融机构现金收支均保持较快增长。伴随着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大,金融机构现金支出较多,全年累计投放现金较上年大幅增长。
表2 2006年金融机构现金收支情况表
数据来源:天津市金融统计月报
(六)票据融资十分活跃
由于市场资金充裕,且票据融资具有成本低、便捷及流动性和收益性兼具等特点,企业和银行都十分青睐票据融资业务。2006年,天津市银行承兑汇票及票据贴现累计额同比分别增长28%和37%。随着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流动性的调节,票据融资利率逐步回升。
表3 2006年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表
单位:%
数据来源: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利率监测系统
专栏2:落实金融宏观调控措施应加强对票
据融资的管理和调控
2006年以来,天津市票据市场发展快、变化大,给货币信贷均衡投放和落实金融调控措施带来影响。
一、票据融资业务的快速发展给金融调控带来的影响
从2006年的情况看,票据融资成为影响天津市贷款总量变化的重要因素。在金融调控的政策背景下,票据融资业务的大起大落对货币信贷投放、对金融调控带来影响。
(一)票据融资对货币信贷投放量的影响值得关注。2006年5月份以来,央行采取多项措施收回过多的流动性,各家商业银行在面临贷款控制的情况下,纷纷采取措施压缩票据融资,加上票据集中到期,造成后6个月票据融资连续大幅减少。票据融资在作为金融机构灵活调剂资产手段的同时也成为其应对金融调控的手段之一。可以看出,金融机构在压缩信贷规模时主要是靠压缩票据融资来实现的。
(二)由于票据承兑、贴现过程中存在贸易背景不真实等问题,票据融资虚增信贷问题值得关注。从调查情况看,票据承兑过程中存在着虚假贸易背景票据承兑等情况。无真实贸易背景引发的虚增信贷问题需引起重视。
(三)票据贴现市场利率混乱应引起关注。各家商业银行贴现利率基本实现了市场化,背离了再贴现利率(3.24%)基础上加点的规定。从执行情况看,这一规定已没有约束力。2006年2季度,商业银行机构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率为2.82%(3个月以内)、2.75%(3-6个月)。可见票据融资利率总体上不再受央行利率政策规定的约束,再贴现利率的传导途径基本被切断。由于票据融资在贷款项下统计,在央行提高贷款利率的情况下,票据融资的低利率优势对企业将更为明显,必然产生替代效应,造成信贷资金直接向票据融资转移,抵消了提高利率对贷款增加的抑制作用。票据融资贴现缺乏参照利率,导致市场利率的无序竞争。
(四)票据的货币功能作用值得关注。一方面,票据从承兑开始,就具备了货币的功能,可以通过其支付手段职能实现商品买卖;另一方面,票据从贴现开始,以其周转率快的特点,又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增加货币流量,从而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增加社会需求,加大了金融调控的难度。
二、政策建议
(一)发挥再贴现工具在规范票据市场发展和金融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建议进一步完善再贴现利率的管理,根据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变化,依据货币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化,合理调整再贴现利率水平,并严格贴现利率的管理。
(二)加大票据市场的监管力度。建议尽快制订统一的票据交易管理规章,约束和规范票据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促进票据市场进一步规范发展。明确人民银行对票据市场和票据业务的管理职责,加强与银行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对票据市场和票据业务的检查监督力度。加强对票据交易者资格的认定,对违规操作扰乱市场的行为进行严肃惩处,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同时要稳步推广商业承兑汇票,进一步强化商业承兑汇票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商业承兑汇票保证金制度和抵押担保制度,注重疏通商业承兑汇票流通渠道。
(三)加快票据市场建设,促进票据融资业务健康发展。应鼓励商业银行在系统内组建票据专营机构,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资金优势,整合系统内资源,集中控制票据风险,促进票据业务的专业化、集约化经营。建议尽快加强票据电子网络的建设,实行票据流通、交易、查询、见证登记和监督管理的电子化。
(七)利率水平有所上升,利率差别扩大
2006年经过两次加息后,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水平有所上升。浮动利率政策得到有效执行,与2005年同期相比,贷款执行上浮利率的和执行下浮利率的占比分别上升2个和3.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利用利率覆盖成本和风险的理念得到强化。
表4 2006年各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