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 染色体变异观察与鉴定(遗传学实验)
染色体畸变的观察
染色体畸变的观察日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成绩10.0【实验目的】1.掌握人体正常染色体数目及形态特征2.熟悉染色体的核型分析步骤3.了解畸变染色体的类型【实验原理】染色体畸变是指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发生异常的改变,包括数目异常和结构畸变两种类型。
多数非整倍体产生的原因是在生殖细胞成熟过程或受精卵早起卵裂中发生了染色体不分离或染色体丢失所致。
染色体结构畸变发生的基础是染色体在化学、物理或生物等致畸因素的影响下发生断裂,断裂未在原位重接,因而造成染色体结构畸变或染色体重排,主要形式包括缺失、易位、重复和倒位等。
凡是能够引起染色体断裂的物质称为断裂剂,断裂对染色体的毒理效应因作用时间不同而导致的结果也有所不同。
若断裂剂作用于DNA复制之前,会导致染色体断裂;若断裂剂作用于DNA复制之后,将导致染色体单体断裂。
电离辐射在细胞周期的任何时期都可以诱发DNA双链断裂。
紫外线只能诱发DNA单链断裂。
大多数化学断裂剂都属于拟紫外线断裂及,即只能诱发DNA单链断裂。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的增减或结构的改变。
染色单体畸变:是指仅涉及染色体内一条染色单体的染色体结构异常。
环状染色体:若断裂发生于染色体的两端,那么断裂下来的两个断片彼此可以粘合成一个,而带着丝粒的部分可通过两断端的粘合形成环状染色体。
超二倍体:超二倍体是指除正常染色体组以外,还有一条或几条额外的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的细胞或个体。
亚二倍体: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多了一条或数条时,称超亚二倍体。
染色体断裂:染色体的臂出现裂开,大于臂的宽度称为断裂,是各类结构畸变的始因。
微小体:指畸变染色体脱离的圆点状短片。
双着丝粒染色体:若染色体的两条臂于同一水平断裂,断片丢失,而两臂的断端相互愈合,继而着丝粒纵裂并自身复制,称为双着丝粒染色体。
【实验内容】(通过比较,理解染色体畸变、染色单体畸变、染色体断裂、微小体、双着丝染色体、环状染色体、超二倍体、亚二倍体等概念)染色体结构畸变的观察:1、染色体畸变:指在某一条染色体两条单体上同时发生的畸变。
观察染色体实验报告
观察染色体实验报告染色体实验报告是一项重要的科学实验,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观察染色体实验报告,我们可以深入探索细胞遗传的奥秘,揭示生命的奥妙。
首先,染色体实验报告通常包括对细胞的染色体进行观察和分析。
在实验中,科学家通常会选择染色体较为明显的细胞,如白血球或根尖细胞,进行染色体制备。
制备好的染色体样本会被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
正常情况下,人类细胞中的染色体通常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和特点。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染色体呈现出X形状,这是由于染色体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通过着丝粒连接在一起。
而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则呈现出松散的状态,这是为了便于染色体的交换和重组。
通过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细胞的遗传信息。
染色体是细胞中遗传物质DNA的携带者,它们负责传递和保存遗传信息。
正常情况下,人类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为46条,其中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
但是,某些遗传疾病或异常情况下,染色体数量可能会发生变异。
例如,唐氏综合征患者通常会出现三条21号染色体,导致染色体数量为47条。
除了染色体数量的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异常也是我们观察染色体实验报告中的重要内容。
在染色体实验中,科学家可以通过染色体带状图来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变化。
带状图是一种将染色体按照一定规则染色后进行观察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认和分析染色体的结构。
染色体结构的异常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遗传疾病。
例如,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倒位或易位等结构异常都可能会引发遗传疾病。
通过观察染色体实验报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结构异常对生命的影响,并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此外,观察染色体实验报告还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染色体的功能。
染色体不仅仅是遗传物质的携带者,它们还参与了细胞的生物学过程。
例如,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负责维持细胞的稳定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染色体标本制作和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实验目的】1、掌握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基本制作过程和Giemsa染色法,了解各操作步骤的原理。
2、了解常用实验动物染色体的数目及特点。
3、认识不同生物染色体的特征,学会做染色体组型图。
【实验材料与用品】1.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手术剪、解剖盘、胶头滴管、离心管、离心机、小烧杯、冰箱、酒精灯、小烧杯等2.材料:小鼠3. 试剂:蒸馏水、0.9%NaCl溶液、0.3%KCl溶液,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秋水仙素【实验原理】一、制作染色体标本的先决条件①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选择活跃的组织,如胸腺、骨髓、睾丸、小肠;或施加药物使细胞分裂(PHA)②设法得到大量的分裂中期细胞:利用秋水仙素二、染色体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真核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是重要的遗传特性之一。
制备染色体标本是细胞学最基本的技术之一,优良的染色体制片是进行染色体显带、组型分析、原位杂交等的先决条件。
染色体的制备在原则上可以从所有发生有丝分裂的组织和细胞悬浮液中得到。
最常用的途径是从骨髓细胞、血淋巴细胞、、和组织培养的细胞中制备染色体。
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从小鼠的睾丸细胞中获取。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在细胞增殖周期中是不断的运动变化的,一般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最典型、最易辨认和区分。
因此,制备染色体标本获取的是中期细胞。
染色体特征:数目、长度(绝对长度、相对长度)、着丝粒位置(M/SM/ST/T)、随体与次缢痕的数目大小和位置、带型分析描述染色体的四个参数:①相对长度=(每条染色体的长度)/(单倍常染色体之和+X染色体)*100,相对长度可以用来表示每条染色体的长度。
②臂指数=(长臂的长度)/(短臂的长度),臂指数可以用来确定臂的长度。
③着丝粒指数=(断臂长度)/(染色体全长)*100,着丝粒指数可以决定着丝粒的相对位置。
④染色体臂数(NF),根据着丝粒的位置来确定。
三、操作原理小型动物的染色体制片最好最有效的材料就是骨髓组织(由于分裂活动旺盛,睾丸也可)利用睾丸细胞的制片技术虽然需要离心以及细致的操作,但基本程序并不复杂。
实验报告染色体的观察
实验报告染色体的观察实验报告:染色体的观察引言染色体是细胞内的一种重要结构,它携带着遗传信息并参与细胞分裂和遗传变异等重要生命活动。
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可以了解细胞的遗传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染色体的观察,探究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显微镜、染色体标本、染色体染色试剂、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等。
2. 实验步骤:a. 取一小块染色体标本,放置在载玻片上;b. 加入适量染色体染色试剂,使染色体显现;c. 用镊子将盖玻片盖在载玻片上,压平标本;d. 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记录。
结果经过染色体染色试剂处理后,染色体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清晰的形态。
我们观察到染色体的数量和形状各异,有的呈现出X型,有的呈现出条状,有的呈现出环状等不同形态。
同时,我们还发现在染色体上有着不同的染色带,这些染色带反映了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布和遗传信息。
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染色体的结构和形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对生物体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染色体的异常数量或结构可能导致遗传疾病的发生,因此对染色体的观察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生物医学意义。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并对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染色体的观察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也为我们了解生物体的遗传特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总结染色体的观察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可以了解细胞的遗传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本次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直观的了解染色体的机会,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细胞遗传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能够对染色体的研究和生物学研究有所启发。
染色体分析实验报告
1. 了解染色体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染色体观察、计数和核型分析的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高对染色体变异和遗传规律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染色体是生物细胞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体分析是研究生物遗传、发育、进化等领域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通过观察染色体形态、计数染色体数目、分析核型,探讨染色体变异和遗传规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人体口腔黏膜细胞、甲醇、冰醋酸、Giemsa染液等。
2. 仪器:显微镜、染色缸、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载物台等。
四、实验步骤1. 取材:用消毒的牙签刮取人体口腔黏膜细胞,放入盛有生理盐水的试管中。
2. 涂片:将细胞悬液滴于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轻轻压平。
3. 固定:将载玻片放入固定液中固定细胞,然后用流水冲洗。
4. 染色:将固定后的载玻片放入Giemsa染液中染色,然后用流水冲洗。
5. 观察:将染色后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形态、计数染色体数目。
6. 核型分析:根据染色体形态、数目和结构,分析核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染色体形态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染色体呈带状,有明显的着丝粒和端粒。
染色体分为两类:A类染色体(长染色体),B类染色体(中染色体),C类染色体(短染色体)。
2. 染色体计数:在显微镜下观察,对染色体进行计数,得到每对染色体的数目。
3. 核型分析:根据染色体形态、数目和结构,分析核型。
本实验观察到的染色体核型为46,XX。
1. 实验过程中,染色体的固定和染色是关键步骤。
固定要适度,以免染色体断裂;染色要均匀,避免染色过深或过浅。
2. 观察染色体时,要调整显微镜的焦距,确保染色体清晰可见。
同时,要注意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结构,以便进行核型分析。
3. 染色体变异是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染色体分析,可以研究染色体数目、结构变异等遗传现象,为生物遗传、发育、进化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依据。
实验报告染色体的观察
实验报告染色体的观察实验报告:染色体的观察引言:染色体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在细胞分裂时可见的结构。
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我们可以了解到生物的遗传特征和进化过程。
本实验旨在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变化,从而加深对遗传学的理解。
实验材料和方法:1. 显微镜:用于放大染色体的细节。
2. 染色体样本:可从动植物细胞中提取,如血液、植物叶片等。
3. 染色剂:如吉姆萨染液,可使染色体更清晰可见。
4. 盖玻片和载玻片:用于制作染色体样本的载体。
5. 显微镜玻璃片:用于制作染色体样本的压片。
步骤一:制备染色体样本1. 从动物或植物细胞中提取染色体样本。
2. 将提取的样本放在载玻片上,加入适量的染色剂。
3. 用盖玻片轻轻覆盖样本,使其均匀分布在载玻片上。
4. 用显微镜玻璃片轻轻压平样本,使其更加透明。
步骤二:观察染色体1. 将制备好的染色体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下。
2. 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逐渐增加放大倍数,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
3. 注意观察染色体的数量、大小、形状以及有无异常。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染色体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一定的特征。
正常情况下,人类细胞中的染色体通常呈现出46条,即23对。
其中,前22对为常染色体,最后一对为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不同物种的染色体数量和形态也存在差异,这是由于物种间的遗传差异和进化过程的结果。
染色体的形态也是观察的重点之一。
正常染色体通常呈现出X形或I形,两臂长度基本相等。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染色体可能发生异常,如染色体缺失、染色体重复、染色体交换等。
这些异常情况可能导致遗传疾病的发生,因此对染色体的观察和分析对于遗传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中使用的染色剂吉姆萨染液,可以使染色体更清晰可见。
这是因为染色剂能够与染色体上的DNA结合,从而增加其对光的吸收能力。
通过染色剂的使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细节,进一步了解其遗传特征。
染色体畸变实验
实验十染色体畸变试验可用末梢血淋巴细胞,或人和哺乳动物体细胞系作为材料,常用的体细胞系有中国地鼠卵巢细胞(CHO),中国地鼠肺成纤维细胞(V79和CHL),人胚肺2倍体成纤维细胞等。
这里介绍外周血淋巴细胞为对象的染色体畸变的试验方法。
1.实验原理外周血中小淋巴细胞几乎都处在细胞增殖周期的G1期或G0期(不同于体外培养的体细胞),一般条件下是不会再分裂的。
当在培养物中加入适量的PHA,在37℃下,经52~72h 的培养,淋巴细胞开始转化,进入细胞增殖周期,此时可获得大量的有丝分裂的细胞。
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固定,即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良好的中期染色体分裂相。
电离辐射,化学有害物质作用于机体或体外细胞,均可引起细胞染色体的损伤,且与剂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因此,染色体畸变已用于电力辐射事故的生物计量估算。
2.方法与步骤(1)试剂①RPMI-1640培养液,含20%小牛血清。
②肝素:每支含肝素12500U,使用时用生理盐水配成500U/ml,4℃冰箱内保存备用。
③秋水仙素:配成40ug/ml浓度。
称取秋水仙素4mg,溶解于100ml 0.85%Nacl 溶液中,经6号细菌漏斗过滤,4℃冰箱内保存。
使用时吸取0.05或0.1ml加入到5ml细胞培养物中,其终浓度为0.4~0.8ug/ml。
④双抗:青霉素100U/ml,链霉素100ug/ml。
⑤PHA:PHA为冰干注射剂(广州生产)每支10mg,使用时用2ml生理盐水溶解。
⑥KCl低渗液:KCl 1.88g,双蒸水1000ml使之溶解,其浓度为0.025M.⑦冰醋酸甲醇固定液:冰醋酸1份,甲醇3份,混合而成。
(2)细胞培养常规细胞培养。
(3)受试物的处理实验分组:至少设立五个组,即阳性对照、阴性(溶剂)对照及三个剂量组。
最高剂量和最低剂量之间相差10倍,中间再设一个剂量,阳性对照物为已知的染色体断裂剂,如丝裂霉素C(MMC),剂量为0.02μg/ml;黄曲霉素毒素B1,浓度为10-6M等。
观察染色体的实验报告
观察染色体的实验报告观察染色体的实验报告引言:染色体是生物体内承载遗传信息的重要结构,对于理解生物遗传学和进化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和结构,进一步探究生物遗传的奥秘。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新鲜的洋葱根尖、盐水、醋酸、苏木精、碘酒、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2. 实验步骤:a. 将洋葱根尖切成约1cm长的段,放入盐水中浸泡5分钟,以软化细胞壁。
b. 将软化后的洋葱根尖放入醋酸中浸泡5分钟,以去除细胞内的色素。
c. 将处理后的洋葱根尖切成薄片,放入苏木精中染色5-10分钟。
d. 取出染色后的洋葱根尖片,用碘酒漂洗片上的苏木精。
e. 将洋葱根尖片放置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实验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洋葱根尖细胞中的染色体。
染色体呈现出线状或棒状的形态,长度和粗细各异。
在细胞核内,我们可以看到染色体的数量不同,通常为2个、4个或更多。
染色体的结构也各不相同,有些呈现出明显的条纹状,而其他则较为均一。
进一步观察染色体的结构,我们可以发现染色体由两个相同的染色体单体组成,它们通过一个称为着丝粒的结构相连。
染色体的两端称为端粒,端粒的作用是保护染色体的稳定性。
在染色体的中央部位,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称为着丝粒的结构,它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染色体正确分离。
讨论与分析: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首先,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在不同生物种类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人类的染色体数量为46条,而洋葱的染色体数量为16条。
这种差异反映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其次,染色体的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染色体内含有大量的遗传信息,这些信息通过DNA分子编码。
染色体的结构稳定性对于保护遗传信息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染色体的端粒和着丝粒等结构在染色体的复制和分离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保证了遗传物质的准确传递。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观察了洋葱根尖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和结构。
染色体标本制作和观察实验报告
染色体标本制作和观察实验报告染色体实验报告摘要:本次实验旨在制作和观察染色体标本,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
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制作了植物和动物染色体标本,并使用适当的显微镜对染色体进行了观察。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
实验结果表明,植物细胞通常具有较大的数量和较小的染色体,而动物细胞通常具有较少的数量和较大的染色体。
引言:染色体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它们包含了个体的遗传信息。
通过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可以了解物种的特性和遗传模式。
本次实验通过制作染色体标本和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以探究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对不同物种的差异性。
材料和方法:1.动物染色体标本制作:-从一个动物个体中取得组织样本。
-在显微镜盖玻片上加入一滴减数分裂阻滞剂。
-使用细针将细胞群收集到玻璃滴管中。
-在玻璃滴管中加入一滴适当的染料,例如鲭鱼绿。
-轻轻将标本放在显微镜盖玻片上。
-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结构。
2.植物染色体标本制作:-从一个植物个体中取得组织样本。
-将组织样本切成细小片段。
-在细胞裂变诱导剂中浸泡组织片段。
-在显微镜盖玻片上加入一滴适当的染料,例如鲭鱼绿。
-轻轻将标本放在显微镜盖玻片上。
-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结构。
结果:我们制作了多个动物和植物染色体标本,并使用显微镜观察了它们的结构和数量。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植物细胞的染色体通常比较小,数量较大,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通常比较大,数量较少。
染色体呈现出普遍的线状结构,但也有一些不规则的染色体存在。
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植物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在结构和数量上存在差异。
这可能与物种的特点和遗传模式相关。
植物细胞通常需要更多的遗传信息来适应复杂的环境,因此具有较大的数量和较小的染色体。
相比之下,动物细胞通常需要更少的遗传信息,因此具有较少的数量和较大的染色体。
然而,本实验的主要限制在于只使用了一种染色剂来染色染色体,可能无法获取所有染色体的完整信息。
人类遗传学实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类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人类遗传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3.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人类遗传现象,加深对遗传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人类遗传学是研究人类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的科学。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2.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基因在杂合状态下可以掩盖隐性基因的表现。
4. 染色体遗传: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着人类的性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基因频率计算、亲子关系分析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试剂、计算机等。
四、实验步骤1. 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1)制备染色体标本:取人类白细胞或皮肤细胞,经固定、解离、染色、制片等步骤制备染色体标本。
(2)观察染色体: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形态、大小、着丝粒位置等特征,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
(3)分析结果:根据染色体形态、大小、着丝粒位置等特征,确定染色体组型。
2. 基因频率计算(1)收集数据:从群体中收集相关基因型数据。
(2)计算基因频率: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等位基因频率。
(3)分析结果:根据基因频率,判断基因的显隐性、基因型频率的变化等。
3. 亲子关系分析(1)收集数据:从家庭中收集相关基因型数据。
(2)构建遗传系谱图:根据基因型数据,绘制遗传系谱图。
(3)分析结果: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亲子关系、遗传模式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实验结果显示,观察到的染色体形态、大小、着丝粒位置等特征符合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基本规律。
2. 基因频率计算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了基因的显隐性、基因型频率的变化等。
3. 亲子关系分析根据遗传系谱图,成功判断了亲子关系、遗传模式等。
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实验报告
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实验报告一、引言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携带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长丝状结构。
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和大小等特征在不同物种和个体中是有差异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染色体标本制作和观察,了解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二、实验材料1.新鲜的玉米幼苗2.醋酸3.高锰酸钾4.盐酸5.电镜滴管6.镜片和盖玻片7.显微镜8.实验室用具:手套、显微刀、移液器等三、实验步骤1.将新鲜的玉米幼苗准备好材料摆放在实验台上;2.取一片净玻片,滴加一滴醋酸,然后用电镜滴管吸取一点玉米根尖细胞悬浮液,滴在玻片上;3.将盖玻片慢慢压在悬浮液上,使悬浮液扩散均匀;4.把制作好的染色体标本放在带有千倍放大倍数的显微镜下观察。
四、实验结果将制作好的染色体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悬浮液中的染色体结构。
在玉米根尖细胞中,染色体呈为长条状丝状物,一般成双出现。
根据染色体的位置和大小可以将其分为四组,分别为A、B、C、D组。
五、实验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长丝状结构;2.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和大小等特征在不同物种和个体中是有差异的;3.在玉米根尖细胞中,染色体大多数成对出现,有些物种的染色体可能会出现多倍体现象。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染色体标本并观察到了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携带体,对于了解生物遗传学、进化与变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本实验只观察了玉米根尖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体在不同组织和细胞中可能会有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同时,在制作染色体标本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规范,以免对实验环境和个人健康造成危害。
以上是本次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实验的实验报告,通过本实验,我们对染色体的结构和分类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实验过程中需注意操作规范,确保安全性和准确性的同时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观察染色体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及染色体行为的观察方法。
2. 了解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及数目。
3. 掌握染色体标本的制作和观察技术。
二、实验原理染色体是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其结构、形态、功能是细胞遗传学中的核心内容。
通过观察染色体,可以了解细胞的遗传信息,研究生物的遗传规律。
本实验采用植物根尖细胞作为观察对象,利用染色剂对染色体进行染色,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及数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植物根尖、卡诺氏固定液、盐酸、酒精、蒸馏水、醋酸洋红染色剂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镜、剪刀、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滴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取材:从植物根尖中剪取一定长度的根尖,放入盛有卡诺氏固定液的试管中固定。
2. 解离:将固定好的根尖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试管中,在室温下解离30分钟。
3. 漂洗:用蒸馏水冲洗根尖,去除盐酸和酒精。
4. 染色:将根尖放入盛有醋酸洋红染色液的试管中,染色5-10分钟。
5. 制片:将染色后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轻轻压扁,制成临时装片。
6. 观察: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染色体清晰、分散良好的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及数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染色体形态:观察到的染色体呈棒状,两端钝圆,有明显的着丝粒。
2. 染色体结构: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呈双螺旋结构,蛋白质分布在DNA周围。
3. 染色体数目:观察到的染色体数目与理论值相符。
4. 染色体变异:未观察到染色体变异现象。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染色剂的选择对染色体的染色效果有很大影响。
本实验中,醋酸洋红染色剂染色效果较好。
2. 在观察染色体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对观察效果有较大影响。
本实验中,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染色体清晰、分散良好的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3. 实验过程中,解离液的浓度和时间对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有较大影响。
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实验报告
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染色体标本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学习并掌握染色体观察的基本技巧和特点。
3.通过实验加深对遗传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染色体标本制作是生物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技术,其目的是将细胞中的染色体以一种可见且易观察的形式展现出来。
染色体观察有助于我们了解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变化,进一步理解遗传物质的复制、分离和交换等基本过程。
本实验将通过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来制作染色体标本,并通过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分布。
三、实验步骤1.准备试剂和器材: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生理盐水、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
2.选取植物根尖:选择新鲜的植物根尖,长度约为5-10mm。
3.预处理:将根尖放入冰箱冷藏(4℃)约24小时,然后放入25℃的温水中浸泡约6小时。
4.固定:用镊子将根尖取出,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小时,然后转移到70%酒精中保存。
5.解离:将根尖放入1N的盐酸盐酸盐酸KOH溶液中,在60℃的水浴中解离10分钟。
6.漂洗:用镊子取出根尖,用清水冲洗3次,每次5分钟。
7.染色: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用滴管吸取龙胆紫溶液滴在根尖上,染色3-5分钟。
8.制片:盖上盖玻片,避免产生气泡。
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实验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染色体形态,可以看到细胞分裂的不同阶段,如前期、中期和后期。
在中期可以看到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而在后期则可以看到染色体的分离和移动。
这证明了实验方法的可行性。
2.结果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细胞分裂过程与教科书中的描述基本一致,说明我们的实验方法是有效的。
此外,通过观察不同阶段的细胞分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周期和遗传物质的复制、分配等过程。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解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度解离的情况,导致染色体形态不完整。
实验五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五: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目的和要求〗观察分析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长短、臂比和随体等形态特征;学习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实验原理〗染色体组型分析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研究物种演化、分类以及染色体结构、型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染色体组是指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含的染色体总称,常以“X”表示。
同一物种的同一染色体组内各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连锁群是彼此不同的,但它们却相互协调,共同决定生物性状的发育。
研究染色体组型的方法,一是靠有丝分裂时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另一是靠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形态和特征。
本实验着重介绍有丝分裂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是识别染色体个性特征的最佳时期,而染色体组型分析就是进行染色体特征的鉴别和描述,其形态的鉴别主要依据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粒位置、付缢痕的有无和位置、随体的有无、形状和大小等资料进行分析。
现分别介绍如下:1.染色体长度,同一染色体组内各染色体的长度是不一致的,其绝对长度可在显微镜上测量,或用放大照片测量后换算。
由于染色体制片过程中使用的药剂及方法不同,另外供观察的细胞分裂不可能保证同一时期,故染色体的收缩有差异而导致绝对长度在同一物种或个体不同细胞间发生差异,针对这种情况,在分析中常用染色体的相对长度来表示。
在染色体长度测量中,对染色体的两条臂要分别测量,一般随体不计入染色体长度内。
2.着丝粒的位置:每条染色体都有一着丝粒,其位置可因不同染色体而异。
由于着丝粒把染色体分为两个染色体臂:长臂和短臂,它们的比率(即臂比)便可确定着丝粒的位置。
3.付缢痕的有无和位置:有些染色体上除着丝粒,还另有一不着色或缢缩变细的区域称符缢痕。
4.随体的有无、形状和大小:有些染色体在短臂的末端有一棒状小体称为随体,随体和染色体臂之间常以付缢痕相隔,具随体的染色体称SAT染色体。
〖材料和方法〗细胞有丝分裂永久制片或其中期染色体图象的放大照片。
〖用具和药品〗剪刀、直尺、胶水。
遗传学实验人类染色体的识别及核型分析.ppt
2
遗传学实验 2008-3
二、实验原理——人类染色体
2.人类的单倍体染色体组〔n=23〕上约有3000040000个结构基因。平均每条染色体上有上千个基因。 各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有严格的排列顺序,各基因间的
4
遗传学实验 2008-3
表1 人类染色体的主要特征
组别 染色体序号 形态大小 着丝粒位置
次缢痕
随体
A
1-3
B
4-5
最大 次大
M(1、3) SM(2)
SM
I号染色体常见
C 6-12,X(介于7-8 中等 SM 之间)
D
13-15
中等 ST
9号染色体常见 有
E
16-18
F
19-20
小 次小
M(16) SM
9
遗传学实验 2008-3
3、关于剪贴、原那么排列
排列——原那么: 从大到小; 短臂向上; 着丝粒在一条线上; 性染色体单排。
10
遗传学实验 2008-3
五、实验要求
1、对给出的图象进行测量、配对填表2。 2、按照Denver体制规定,分组贴图。
表2 人类染色体分析数据
编号
绝对 长度
相对 长度
G带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带型。因为它主要是 被Giemsa染料染色后而显带,故称之为G显带技术 ,其所显示的带纹分布在整个染色体上。
20
遗传学实验 2008-3
G显带
实验报告染色体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观察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变化;3. 掌握染色体观察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染色体是生物细胞核内的一种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形态和数量的变化,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变化,可以了解细胞的遗传特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洋葱根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培养皿、铅笔、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分数为0.01g/ml的龙胆紫(或紫药水);2. 仪器:显微镜、恒温培养箱、解剖镜、电子天平、离心机、酒精灯、烧杯、移液管等。
四、实验方法1. 洋葱根尖的培养:提前3—4天将洋葱种植在培养皿中,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 解离:将洋葱根尖用刀片切下,放入装有盐酸和酒精的烧杯中,在室温下解离5分钟;3. 漂洗:将解离后的洋葱根尖用蒸馏水漂洗10分钟;4. 染色:将漂洗后的洋葱根尖放入装有龙胆紫的烧杯中,染色5分钟;5. 制片:将染色后的洋葱根尖用镊子夹取,放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制成装片;6. 镜检:将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染色体结构: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呈线状或棒状,具有明显的着色性。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染色体由主缢痕、次缢痕和染色体臂组成。
2. 染色体数量:在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数量为2N(二倍体),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量为4N(四倍体)。
3. 染色体变化: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以下变化:(1)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开始凝缩,染色体臂变短,染色体数量加倍;(2)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3)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开始分离,染色体臂变长,染色体数量减半;(4)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解缩,染色体臂变长,染色体数量减半。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通过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了解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染色体的数量变化规律;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染色剂的选择和浓度,以确保染色体观察的准确性;3. 本实验为定性观察,不能直接测量染色体数量和形态变化,需要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E4 质量性状遗传分析(遗传学实验)
2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质量性状遗传分析的基本内容和 掌握质量性状遗传分析的基本方法 2. 验证、熟悉三大遗传规律及两对基因 验证、 互作的基本类型 3. 了解玉米籽粒性状遗传特点及在遗传 研究中的意义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3
二、实验材料
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分析
玉米籽粒饱满/凹陷杂合体测交果穗 玉米籽粒饱满 凹陷杂合体测交果穗(A1B1) 凹陷杂合体测交果穗 玉米籽粒非甜/甜杂合体自交果穗 玉米籽粒非甜 甜杂合体自交果穗(A3F2)、测交果 甜杂合体自交果穗 、 穗(A3B1)
下周实验
实验五 染色体变异观察与鉴定
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染色体结构变异 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缺失 染色体数目变异(整倍性、非整倍性 染色体数目变异 整倍性、非整倍性) 整倍性 pp: 63-64, 66-73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1
实验四 质量性状遗传分析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材料 三、实验用品 四、实验原理 五、实验步骤 六、结果与分析
基因互作
玉米杂合体(CcRr)、杂合体(CcIi)植株自交果穗 、杂合体 玉米杂合体 植株自交果穗
二对相对性状遗传分析
玉米非甜/甜 白双杂合体自交果穗(B 玉米非甜 甜、黄/白双杂合体自交果穗 3F2)、 白双杂合体自交果穗 、 测交果穗(B1BC) 测交果穗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4
三、实验用品
抑制基因I/i 抑制基因
显性基因I对上述 对基因具有抵制作用 显性基因 对上述5对基因具有抵制作用 对上述
色素类型Pr/pr 色素类型
存在时形成紫色色素, 当Pr存在时形成紫色色素,隐性纯合 存在时形成紫色色素 隐性纯合(prpr)时形成 时形成 红色色素; 对基因对 对基因对Pr/pr表现为隐性上位性作用 红色色素;5对基因对 表现为隐性上位性作用
染色体变异实验
点拨
逆推法 逆推指逆向演绎推理,简单地说就是从 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即由所需的结论根据一 定的依据,寻找所需的条件,一直推到已知 条件为止,或者说,从习题目标出发,逐步 探索中间条件,以构成习题条件到习题目标 的推理链。
技能归纳三
3.1 探究基因突变发生在常染色体上还是 X 染色体上
方案一(采用正反交方式) :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 行正交和反交,若子一代 结果相同,则为常染色体 遗传;若子一代结果不同 ,则为性染色体遗传。(显 隐性未知)
(1)请写出具有抗病性状的雄性大麻个体可能有的基因型:
D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X Y 、XDYd、XdYD、XDY(缺一不可) 。 (2)现有一株雌性不抗病和一株雄性抗病(不知其是否为纯合子)的
大麻杂交,请推测子代可能的性状表现。 ①如果 D、d 位于Ⅱ片段,则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雌性全为抗病,雄性全为不
让这只雄蝇与正常雌蝇杂交 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F1互交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统计F2中雄蝇所占比例(或:统计F2中雌雄蝇比例)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技能归纳二
2、探究基因突变的显隐性
可让突变植株和原始亲本杂交,若出现性状分
离,则说明为显性突变;若没有出现性状分离 ,则说明为隐性突变。
拓展提升
2.将果蝇进行诱变处理后,其染色体上可发生隐性突变、隐性 致死突变或不发生突变等情况,遗传学家想设计一个实验检 测上述三种情况。 检测 X 染色体上的突变情况:实验时,将经诱变处理的红眼 雄果蝇与野生型纯合红眼雌果蝇筛选配(B 表示红眼基因),得 F1,使 F1 单对筛选配,分别饲养,观察 F2 的分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