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加几》教学反思

强阿芳

上周在教学《9加几》时发现:一年级的孩子天真无邪、童趣横溢,在课堂教学中,有时答非所问、脱口而出,让老师哭笑不得、束手无策。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效地组织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我听到的一节《9加几》为例来谈一谈:

案例(片段)

师:你喜欢玩球吗?什么球?

生: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

师:(出示乒乓球,一行有5个,一行有4个)有几个?你怎么一下子就看出来有9个?

生:4+5=9、10-1=9……

师:(板书9、出示一口袋)猜里面有几个球?

生:3、5、6、4……

师:(出示口袋中的乒乓球,板书9+4=)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小组讨论,交流: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生2:我早就会了。

生3:我是想9+1=10,4里面拿走了1还剩下3,合起来就是13。

生4:我是把4分成3和1,9+1=10,10+3=13。

……

师板书第4位同学想的过程并说:这位同学说得真好,我们把这样的计算方法叫“凑十法”。提问:为什么把4分成1和3?

再请几位同学用凑十的方法说计算方法。

师:你能用小棒摆一摆9+5吗?

想一想,怎样摆就是14根了呢?

生:小组交流。

师:板书想的过程。

生:做“试一试”。选一道自己喜欢的说说看?

师:观察我们今天做的这些加法题,看看有什么共同点?

生1:都是9加几、都把一个数分成1和几……

师:揭示课题。

你还会出9加几的题目吗?

生1:9+6

生2:9+7

……

反思:

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得达到教学效果,我们有时需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

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开发和创新,使之成为学生乐于接受、充满活力的教学内容。现结合上面的教学片段,谈几点体会:

一、把单调变成有趣。

教学内容是知识传承的载体,教师要善于参照课程标准,对教学资源进行创造性的组织和改进,形成以能力为核心的知识组块。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出发,以问题的“提出——解决——深化”为线索,为学生学习提供富有潜在意义的活生生的学习材料。在教学《9加几》时,教材设计了小猴数桃子的情境,如果只让学生看看的话,方法不会掌握得很牢固,学生也不会很感兴趣。所以在实际教学时,教师以猜口袋中有几个球为契机,引出例题。随后又用小棒摆一摆、自己出9加几的口算题,这些师生互动的环节把课堂教学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二、把静态变成动态。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再是教学内容的传授者,而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教材不应该也不可能是教学的唯一资源。“乐思方有思泉涌”,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动中思考,思考后再动,这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特点,在动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体验中获得新知。在做“想想做做”的第三题时,书上配有图象,而在实际教学时,教师配以音乐、动作,变成故事《小蚂蚁搬家》,先小组练,后开火车,学生玩得不亦乐乎。

三、把独立变成合作。

实施数学课程标准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流。在本课教学时,教师多次设计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模式,如认识9加4等于多少时,学生结合乒乓球进行小组交流可以怎样计算,从而得出多种结论。由于学生亲身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所以印象特别深刻,积极性也特高。

四、把被动变主动。

在2002年8月22日进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很多数学教育家都表示:在数学教育中,教给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方法,让他们自己推理出某种结论,比单纯告诉他们结果重要。在本课教学时,教师安排学生找出:9+4、9+5的规律,并再出几道题进行计算。之后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与结论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不难发现答案个位上的数总比其中的一个加数少1这条规律。教师顺水推舟,提问: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学生继续进行深入地研究。这样的设计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这样的教学由被动变成了主动。

在教学苏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时,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知识水平的限制,实际教学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勤于动脑、善于思索,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