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和NADH的去路
临床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选择题测试题(含答案)
临床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选择题测试题(含答案)1、测定蛋白质在DNA上的结合部位的常见方法是()。
A、Western印迹B、PCRC、限制性图谱分析D、DNaseⅠ保护足印分析答案:DA项,Western印迹是指将蛋白质经凝胶电泳转移到固相载体上,利用抗体检测目的蛋白的方法。
B项,PCR是体外放大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C项,限制性图谱分析是对同一DNA用不同的限制酶进行切割,从而获得各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由此建立的位点图谱有助于对DNA的结构进行分析。
D项,DNaseⅠ保护足印分析可检测RNA聚合酶等蛋白质在DNA上的结合位点,它不仅能找到与特异性DNA结合的目标蛋白,而且能确认目标蛋白结合碱基部位的位置。
2、真核细胞复制延长中起主要催化作用的DNA聚合酶是()。
A、DNA-polαB、DNA-polβC、DNA-polγD、DNA-polδ答案:DA项,DNA-polα具有5′→3′外切酶活性及5′→3′聚合酶活性,参与复制引发;B项,DNA-polβ具有5′→3′外切酶活性,参与低保真度复制;C项,DNA-polγ具有5′→3′外切酶活性、5′→3′聚合酶活性及3′→5′外切酶活性,参与线粒体复制;D项,DNA-polδ具有5′→3′外切酶活性、5′→3′聚合酶活性及3′→5′外切酶活性,参与延长子链及错配修复。
3、后基因组时代研究内容不包括()。
A、蛋白质组学B、STS序列分析C、功能基因学D、生物芯片技术E、蛋白质图谱答案:B4、关于G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G蛋白有GTP酶活性B、G蛋白能结合GDP或GTPC、G蛋白由α、β、γ这3个亚基构成D、激素-受体复合物能激活G蛋白E、G蛋白的3个亚基结合在一起才有活性答案:EG蛋白的3个亚基结合在一起时无活性,当α亚基结合GTP后与β、γ亚基解离,成为活化状态的α亚基,能够结合并激活下游的效应分子,下游分子可激活α亚基的GTP酶活性,将GTP水解成GDP。
三大物质代谢及相互联系(小结)
糖的有氧氧化
定义:
糖的有氧氧化 (aerobic oxidation) 指在机 体氧供充足时,葡萄糖(或糖原)彻底氧化成 H2O和CO2,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部位
胞液及线粒体
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G(Gn) 第一阶段:糖酵解途径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 丙酮酸 乙酰CoA 胞液
丙氨酸
脱氨基
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酸
糖异生
葡萄糖
2. 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可氨基化生成某些 非必需氨基酸
丙氨酸
糖 丙酮酸 天冬氨酸
草酰乙酸 α-酮戊二酸 谷氨酸
乙酰CoA
柠檬酸
(三)脂类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
1. 蛋白质可以转变为脂肪(酮体)
氨基酸 乙酰CoA 脂肪(酮体)
2. 氨基酸可作为合成磷脂的原料
丝氨酸 磷脂酰丝氨酸
甘油二酯 CO2 CMP
CDP-胆碱
甘油二酯 CMP
磷脂酰 丝氨酸
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乙醇胺 (脑磷脂) 3 SAM (卵磷脂)
胆固醇的合成与代谢转变
一、合成部位:肝是主要场所(胞液及内质网)
二、合成原料:18分子乙酰CoA,36分子ATP及
16分子NADPH+H+ 三、合成基本过程(了解) 1、甲羟戊酸的合成; 2、鲨烯的生成 ——30C 3、胆固醇的生成——27C 四、关键酶:HMG-CoA还原酶
激酶
3-磷酸甘油醛 脱氢酶
二葡、 1,6-二磷酸果糖 记 二果、 6-磷酸果糖激 三 住 -ATP 我 酶-1 二丙糖 个 的 去 6-磷酸果糖 关三酸、 向 磷酸己糖异 二酮、 键 构酶 一乳酸 点
生物化学复习题
糖代谢(一)名词解释1.糖酵解;2.三羧酸循环;3.糖异生;4.乳酸循环;5.巴斯德效应(二)填空1.糖酵解途径中三个酶所催化的反应是不可逆的,这三个酶依次是、和。
2.1摩尔葡萄糖酵解能净生成摩尔ATP, 而 1摩尔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产生摩尔ATP 。
3.组成丙酮酸脱氢酶系的三种主要酶是、、、五种辅酶是、、、、。
4.三羧酸循环每循环一周,共进行次脱氢,其中3次脱氢反应的辅酶是、1次脱氢反应的辅酶是。
5.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NADH +H+必须依靠穿梭系统或穿梭系统才能进入线粒体,分别转变成线粒体中的和。
6.乙醛酸循环不同于三羧酸循环的两个关键酶是和。
7.在外周组织中,葡萄糖转变成乳酸,乳酸经血液循环到肝脏,经糖异生作用再转变成葡萄糖这个过程称为循环,该循环净效应是能量的。
8.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
(三)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或多个正确答案)1.缺氧条件下,糖酵解途径生成的NADH代谢去路是A.进入呼吸链供应能量B.丙酮酸还原为乳酸C.甘油酸-3-磷酸还原为甘油醛-3-磷酸D.在醛缩酶的作用下合成果糖-1,6-二磷酸E.以上都不是2.糖原分子中1摩尔葡萄糖残基转变成2摩尔乳酸,可净产生多少摩尔ATP?A.1B.2C.3D.4E.53.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丙酮酸脱氢酶系活性升高?A.ATP/ADP比值升高B.CH3COCoA/CoA比值升高C.NADH/NAD+比值升高D.能荷升高E.能荷下降4.在肝脏中2摩尔乳酸转变成1摩尔葡萄糖,需要消耗多少摩尔的高能化合物?A.2B.3C.4D.5E. 65.在三羧酸循环中,下列哪个反应不可逆?A.柠檬酸→异柠檬酸B.琥珀酸→延胡索酸C.延胡索酸→苹果酸D.苹果酸→草酰乙酸E.草酰乙酸+乙酰辅酶A→柠檬酸6.关于磷酸戊糖途径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碘乙酸及氟化物可抑制其对糖的氧化B.6-磷酸葡萄糖脱氢的受体是NADP+C.转酮醇酶需要TPP作为辅酶D.在植物体中,该反应与光合作用碳代谢相通E.核糖-5-磷酸是联系糖代谢和核酸代谢的关键分子7.下列哪种酶既在糖酵解中发挥作用,又在糖异生作用中发挥作用?(武汉大学2001考研题)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B.丙酮酸脱氢酶C.丙酮酸激酶D.己糖激酶E.果糖-1,6-二磷酸酶(四)判断题1.肝脏果糖磷酸激酶(PFK)受F-2,6-BP的抑制。
糖酵解的过程
糖酵解的过程:糖酵解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一分子葡萄糖磷酸化转变为两分子3-磷酸甘油醛(消耗2分子ATP)(一)葡萄糖的磷酸化葡萄糖己糖激酶葡萄糖-6-磷酸-1 ATP(二)葡萄糖-6-磷酸异构化形成果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磷酸葡萄糖异构酶果糖-6-磷酸(三)果糖-6-磷酸形成果糖1,6-二磷酸果糖-6-磷酸磷酸果糖激酶果糖1,6-二磷酸-1 ATP(四)果糖1,6-二磷酸裂解为甘油醛-3-磷酸和二羟丙酮磷酸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甘油醛-3-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五)二羟丙酮磷酸转变为甘油醛-3-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丙糖磷酸异构酶甘油醛-3-磷酸(第四步产生的甘油醛-3-磷酸不变,而二羟丙酮磷酸转变为甘油醛-3-磷酸,故而第一阶段生成了两分子3-磷酸甘油醛)第二阶段:放能阶段(六)甘油醛-3-磷酸氧化成1,3-二磷酸甘油酸甘油醛-3-磷酸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1,3-二磷酸甘油酸+ NADH×2小知识点: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活性部位含有一个游离的巯基(—SH),重金属离子和烷化剂如碘乙酸能抑制酶的活性,这成为推测酶的活性中心是否有巯基的有力证据。
(七)1,3-二磷酸甘油酸转移高能磷酸基团形成ATP这一步反应是糖酵解过程中的第7步反应,也是糖酵解过程开始收获的阶段。
1,3-二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激酶3-磷酸甘油酸+ ATP×2(八)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变位酶2-磷酸甘油酸(九)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磷酸甘油酸烯醇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十)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为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激酶丙酮酸+ ATP×2能量总结:净生成2分子ATP和两分子NADH(共生成4分子ATP和2分子NADH,消耗了2分子ATP)在不同组织里,NADH氧化产生的能量是不同的。
情况一:在骨骼肌和脑组织中,NADH进入线粒体要经过甘油磷酸穿梭系统,最终产生1.5个ATP。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本科试题库 第9章 糖代谢
第9章糖代谢单元自测题(一) 名词解释1.糖酵解,2.糖的有氧氧化,3.柠檬酸循环,4.巴斯德效应,5.磷酸戊糖途径6.糖异生,7.底物循环,8.乳酸循环,9.活性葡萄糖, 10.别构调节, 11.共价修饰调节12.底物水平磷酸化(二) 填空题1. 糖酵解途径的反应全部在细胞进行。
2. 酵解途径唯一的脱氢反应是,脱下的氢由递氢体接受。
3. 酵解途径中最重要的关键酶(调节点) 。
4. 乳酸脱氢酶在体内有5种同工酶,其中肌肉中的乳酸脱氢酶对亲和力特别高,主要催化反应。
5. 丙酮酸脱氢酶系包括、和三种酶和种辅助因子。
6. 丙酮酸脱氢酶系位于上,它所催化的丙酮酸氧化脱羧是葡萄糖代谢中第一个产生的反应。
7. 丙酮酸脱氢酶系受、和三种调节控制。
8. TCA循环的第一个产物是。
由,,和所催化的反应是该循环的主要限速反应。
9. TCA循环中有二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和催化。
脱去的CO2中的C原子分别来自于草酰乙酸中的和。
10. 将乙酰CoA的二个C原子用同位素标记,经一轮TCA循环后,这两个同位素C原子的去向是,二轮循环后这两个同位素C原子的去向是。
11. TCA循环中大多数酶位于,只有位于线粒体内膜。
12. 葡萄糖的无氧分解只能产生分子ATP,而有氧分解可以产生分子A TP。
13. 乙醛酸循环中不同于TCA循环的两个关键酶是和。
14.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是生成和。
15. 以乙酰CoA为原料可合成的化合物有、、等。
16. 糖异生主要在中进行,饥饿或酸中毒等病理条件下也可以进行糖异生。
17. 糖异生的关键酶是、和。
18. 糖异生的第一步必须在线粒体内进行,因为酶只存在于线粒体内。
19. 在外周组织中,葡萄糖转变为乳酸,乳酸经血液循环到肝脏,经糖原异生再转变为葡萄糖,这个过程称为循环,该循环净效应是能量的。
20. 磷酸果糖激酶和果糖1,6-二磷酸酶同时作用就会产生循环。
21. 无效循环的主要生理意义在于和。
22. 肌肉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主要原因是缺乏。
糖代谢2
(一)名词解释1.糖酵解;2.三羧酸循环;3.糖异生;4.乳酸循环;5.巴斯德效应(二)填空1.糖酵解途径中三个酶所催化的反应是不可逆的,这三个酶依次是、和己糖激酶。
2.1摩尔葡萄糖酵解能净生成10摩尔ATP,而1摩尔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产生30或32摩尔ATP。
3.组成丙酮酸脱氢酶系的三种主要酶是、、、五种辅酶是、、、、。
4.三羧酸循环每循环一周,共进行次脱氢,其中3次脱氢反应的辅酶是、1次脱氢反应的辅酶是。
5.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NADH +H+必须依靠穿梭系统或穿梭系统才能进入线粒体,分别转变成线粒体中的和。
6.乙醛酸循环不同于三羧酸循环的两个关键酶是和。
7.在外周组织中,葡萄糖转变成乳酸,乳酸经血液循环到肝脏,经糖异生作用再转变成葡萄糖这个过程称为循环,该循环净效应是能量的。
8.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糖原合成酶,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糖原磷酸化酶。
(三)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或多个正确答案)1.缺氧条件下,糖酵解途径生成的NADH代谢去路是BA.进入呼吸链供应能量B.丙酮酸还原为乳酸C.甘油酸-3-磷酸还原为甘油醛-3-磷酸D.在醛缩酶的作用下合成果糖-1,6-二磷酸E.以上都不是2.糖原分子中1摩尔葡萄糖残基转变成2摩尔乳酸,可净产生多少摩尔ATP?cA.1B.2C.3D.4E.53.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丙酮酸脱氢酶系活性升高?EA.ATP/ADP比值升高B.CH3COCoA/CoA比值升高C.NADH/NAD +比值升高D.能荷升高E.能荷下降4.在肝脏中2摩尔乳酸转变成1摩尔葡萄糖,需要消耗多少摩尔的高能化合物?E A.2B.3C.4D.5E.65.在三羧酸循环中,下列哪个反应不可逆?EA.柠檬酸→异柠檬酸B.琥珀酸→延胡索酸C.延胡索酸→苹果酸D.苹果酸→草酰乙酸E.草酰乙酸+乙酰辅酶A→柠檬酸6.关于磷酸戊糖途径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A.碘乙酸及氟化物可抑制其对糖的氧化B.6-磷酸葡萄糖脱氢的受体是NADP +C.转酮醇酶需要TPP作为辅酶D.在植物体中,该反应与光合作用碳代谢相通E.核糖-5-磷酸是联系糖代谢和核酸代谢的关键分子7.下列哪种酶既在糖酵解中发挥作用,又在糖异生作用中发挥作用?(武汉大学2001考研题)A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B.丙酮酸脱氢酶C.丙酮酸激酶D.己糖激酶E.果糖-1,6-二磷酸酶(四)判断题1.肝脏果糖磷酸激酶(PFK)受F-2,6-BP的抑制。
生物化学第三版 习题答案 第八章
生物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第八章第八章糖代谢自养生物分解代谢糖代谢包括异养生物自养生物合成代谢能量转换(能源)糖代谢的生物学功能物质转换(碳源)可转化成多种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可进一步转化成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
糖的磷酸衍生物可以构成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NAD、F AD、DNA、RNA、A TP。
分解代谢:酵解(共同途径)、三羧酸循环(最终氧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
合成代谢:糖异生、糖原合成、结构多糖合成以及光合作用。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受神经、激素、别构物调整掌握。
第一节糖酵解glycolysis一、酵解与发酵1、酵解glycolysis (在细胞质中进行)酵解酶系统将Glc降解成丙酮酸,并生成A TP的过程。
它是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中Glc分解产生能量的共同代谢途径。
在好氧有机体中,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经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成CO2和H2O,产生的NADH经呼吸链氧化而产生A TP 和水,所以酵解是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的前奏。
若供氧不足,NADH把丙酮酸还原成乳酸(乳酸发酵)。
2、发酵fermentation厌氧有机体(酵母和其它微生物)把酵解产生的NADH上的氢,传递给丙酮酸,生成乳酸,则称乳酸发酵。
若NAPH中的氢传递给丙酮酸脱羧生成的乙醛,生成乙醇,此过程是酒精发酵。
、视网膜。
二、糖酵解过程(EMP)Embden-Meyerhof Pathway ,1940在细胞质中进行1、反应步骤P79 图13-1 酵解途径,三个不行逆步骤是调整位点。
(1)、葡萄糖磷酸化形成G-6-P反应式此反应基本不行逆,调整位点。
△G0= - 4.0Kcal/mol使Glc活化,并以G-6-P形式将Glc限制在细胞内。
催化此反应的激酶有,已糖激酶和葡萄糖激酶。
激酶:催化A TP分子的磷酸基(r-磷酰基)转移究竟物上的酶称激酶,一般需要Mg2+或Mn2+作为辅因子,底物诱导的裂缝关闭现象好像是激酶的共同特征。
生物化学习题-第七章:糖代谢
第七章糖代谢一、知识要点(一)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中,葡萄糖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经10步反应降解为2分子丙酮酸,同时产生2分子NADH+H+和2分子ATP。
主要步骤为(1)葡萄糖磷酸化形成二磷酸果糖;(2)二磷酸果糖分解成为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二者可以互变;(3)磷酸甘油醛脱去2H及磷酸变成丙酮酸,脱去的2H 被NAD+所接受,形成2分子NADH+H+。
(二)丙酮酸的去路:(1)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转变为乙酰辅酶A,同时产生1分子NADH+H+。
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氧化为CO2和H2O。
(2)在厌氧条件下,可生成乳酸和乙醇。
同时NAD+得到再生,使酵解过程持续进行。
(三)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的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进入三羧酸循环。
柠檬酸经脱水、加水转变成异柠檬酸,异柠檬酸经过连续两次脱羧和脱氢生成琥珀酰CoA;琥珀酰CoA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1分子GTP和琥珀酸;琥珀酸脱氢,加水及再脱氢作用依次变成延胡索酸、苹果酸和循环开始的草酰乙酸。
三羧酸循环每进行一次释放2分子CO2,产生3分子NADH+H+,和一分子FADH2。
(四)磷酸戊糖途径:在胞质中,磷酸葡萄糖进入磷酸戊糖代谢途径,经过氧化阶段和非氧化阶段的一系列酶促反应,被氧化分解成CO2,同时产生NADPH + H+。
其主要过程是G-6-P脱氢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再脱氢脱羧生成核酮糖-5-磷酸。
6分子核酮糖-5-磷酸经转酮反应和转醛反应生成5分子6-磷酸葡萄糖。
中间产物甘油醛-3-磷酸,果糖-6-磷酸与糖酵解相衔接;核糖-5-磷酸是合成核酸的原料,4-磷酸赤藓糖参与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NADPH+H+提供各种合成代谢所需要的还原力。
(五)糖异生作用:非糖物质如丙酮酸,草酰乙酸和乳酸等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合成糖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
糖异生作用不是糖酵解的逆反应,因为要克服糖酵解的三个不可逆反应,且反应过程是在线粒体和细胞液中进行的。
第六章 糖代谢
第六章糖代谢教学要求:1.了解糖类物质的生理功能。
2.熟记糖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进行的部位、反应过程、能量代谢、关键酶和生理意义。
3.掌握糖异生概念和反应过程。
牢记催化反应的关键酶及生理意义。
4.了解糖原分解和合成的基本生化过程。
牢记催化反应的关键酶及生理意义。
一、填空题:1. 糖酵解途径的反应全部在细胞进行。
2. 糖酵解途径唯一的脱氢反应是,脱下的氢由递氢体接受。
3. 是糖的代谢途径的共同中间产物,处于各途径的交叉点。
4. 糖酵解途径中三个的关键酶是、和。
5. 丙酮酸脱氢酶系包括、和三种酶和种辅助因子。
6. 一摩尔葡萄糖经有氧氧化可生成摩尔丙酮酸,再转变为摩尔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
7. 糖酵解的终产物是。
8. 乙醛酸循环由五步酶促反应构成,其中三种酶与TCA循环中的酶相同,其它两种专一性反应是由和酶催化的。
9. 三羧酸循环有步脱氢过程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过程。
10. 糖原合成过程中葡萄糖的活化形式为。
11.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是和。
12. 三碳糖、六碳糖和七碳糖之间可相互转变的糖代谢途径称为。
二、是非判断:1. 乙醛酸循环的净结果是由两分子乙酰CoA生成一分子琥珀酸。
2. 焦磷酸硫胺素是丙酮酸脱氢酶系的辅酶。
3 .醛缩酶是糖酵解关键酶,催化单向反应。
4. 当缺乏V B1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物均活性降低。
5. 一摩尔葡萄糖经酵解途径生成乳酸,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过程,最终净生成2摩尔A TP分子。
6. 若没氧存在时,糖酵解途径中脱氢反应产生的NADH+H+交给丙酮酸生成乳酸,若有氧存在下,则NADH+H+进入线粒体氧化。
7. 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底物脱下的氢,最终是交给FAD生成FAD.2H。
8. 磷酸戊糖途径因不涉及氧的参与,故该途径是一种无氧途径。
9. 进入到细胞中的葡萄糖必须首先被磷酸化转变成6-磷酸葡萄糖,滞留在细胞内。
10. 在TCA循环中,琥珀酸硫激酶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和NADH的去路
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和NADH 的去路:有氧情况下丙酮酸从胞质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代谢。
而EMP 途径生成NADH 由于不能及时被氧化成NAD +而有可能导致EMP 途径第6步反应缺少辅酶NAD+而使反应速度下降(细胞中的辅酶分子是有限的,必须循环使用。
NADH 须随时恢复其氧化状态NAD +,才能周而复始地参与此类酶的催化反应)。
又由于NADH 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中进行氧化,所以它必须将氢转移给能穿过线粒体膜的受氢体,通过受氢体的转运而把氢从胞质带入线粒体内,这种作用称为穿梭作用。
目前了解比较多的是苹果酸穿梭作用(见图8-2)和3-磷酸甘油穿梭作用(见图8-3)。
这两种作用使胞质中的NADH 氧化为NAD +,使其浓度恢复到反应前的水平。
氧化脱下的氢以穿梭分子的一部分被带到线粒体内,并在呼吸链中氧化生成水且伴有氧化磷酸反应产生能量货币物质ATP 。
H 2C OHH C OHH 22C OHC =O 2C-O-NDH +NADH+ H +H 2C OH H C OHH 2C-O-H 2C OHC =O H 2C-O-胞液 线粒体衬质外膜 图8-3 3-磷酸甘油穿梭 FPG :内膜3-磷酸甘油脱氢酶;Fpi :(FPint ):内NADH 脱氢酶图8-2 苹果酸穿梭作用(Ⅰ.苹果酸-α酮戊二酸反向载体蛋白,Ⅱ.天冬氨酸-谷氨酸反向载体蛋白)线粒体衬质NAD +2生成乙酰辅酶A:丙酮酸在有氧气和线粒体存在时进入线粒体,经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表5-1-2)催化氧化脱羧产生NADH、CO2和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彻底氧化为CO2和H2O,释放的能量在此过程中可产生大量ATP。
这是糖的有氧氧化过程。
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获得ATP的主要途径。
表5-1-2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丙酮酸生成乙酰辅酶A的反应是糖有氧氧化过程中重要的不可逆反应(图4-1-14)。
丙酮酸脱氢产生NADH+H+,释放的自由能则贮于乙酰辅酶A中。
生物化学-糖酵解、糖异生和戊糖磷酸途径
18
p531⑦
⑦ 磷酰基从1,3-BPG转移给ADP
- 磷酸甘油酸激酶
(以逆反应命名)
= 1st步底物水平磷酸化
底物分子的高能磷酰基直接转移到 ADP/GDP而生成ATP/GTP,反应仅
涉及可溶性酶和化学中间物
3-PG
• ⑥和⑦为能量偶联过程
(共同中间物为1,3-BPG)
- G3P (醛)氧化为3-PG (酸) - NAD+还原成NADH - ADP磷酸化为ATP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290~)
① Glc磷酸化成G6P
- 己糖激酶
- 己糖激酶 I~III广泛分布 于肝肾外所有组织中,
- 1stATP被消耗:不可逆 - 为后续反应激活Glc
KmGlc = 0.1 mmol, 专一性不强且为变构酶: G6P为其变构抑制剂
- keeping some energy from ATP’s breakdown
- ATP抑制而AMP解除抑制 - 柠檬酸和F-2,6-BP分别为
变构抑制剂和激活剂
亲核攻击
1st调拨点 F-1,6-BP只能
进入酵解
精选2021版课件
12
p527④
④ F-1,6-BP裂解成二羟丙酮磷酸和甘油醛-3-P
- 醛缩酶
(DHAP)
(G3P)
= 可逆羟-醛缩合反应
- C3–C4断开
尽管⊿G’o意味着反应 倾向于逆行,但由于
Otto F. Meyerhof 1884-1951
(shared 1922 NP in Phys./Med.)
(糖)酵解 细胞质中通过一系列 酶促反应将葡萄糖最 终降解为丙酮酸并伴 有ATP生成的全过程
生物化学糖代谢小结
糖代谢知识要点(一)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中,葡萄糖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经10 步反应降解为2 分子丙酮酸,同时产生2 分子NADH+H和2 分子ATP。
主要步骤为:(1)葡萄糖磷酸化形成二磷酸果糖;(2)二磷酸果糖分解成为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二者可以互变;(3)磷酸甘油醛脱去2H 及磷酸变成丙酮酸,脱去的2H 被NAD所接受,形成NADH+H。
(二)丙酮酸的去路:(1)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转变为乙酰辅酶A,同时产生1 分子NADH+H。
乙酰辅酶A 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氧化为CO和HO。
(2)在厌氧条件下,可生成乳酸和乙醇。
同时NAD得到再生,使酵解过程持续进行。
(三)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的乙酰辅酶A,再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进入三羧酸循环。
柠檬酸经脱水加水转变成异柠檬酸,异柠檬酸经连续两次脱羧和脱羧生成琥珀酰CoA;琥珀酰CoA 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1 分子GTP 和琥珀酸;琥珀酸再脱氢,加水及再脱氢作用依次变成延胡索酸,苹果酸及循环开始的草酰乙酸。
三羧酸循环每循环一次放出2 分子CO,产生3 分子NADH+H和一分子FADH。
(四)磷酸戊糖途径:在胞质中,在磷酸戊糖途径中磷酸葡萄糖经氧化阶段和非氧化阶段被氧化分解为CO,同时产生NADPH + H。
其主要过程是G-6-P 脱氧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再脱氢,脱羧生成核酮糖-5-磷酸。
6 分子核酮糖-5-磷酸经转酮反应和转醛反应生成5 分子6-磷酸葡萄糖。
中间产物甘油醛-3-磷酸,果糖-6-磷酸与糖酵解相衔接;核糖-5-磷酸是合成核酸的原料,4-磷酸赤藓糖参与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NADPH+H提供各种合成代谢所需要的还原力。
(五)糖异生作用:非糖物质如丙酮酸,草酰乙酸和乳酸等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合成糖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
糖异生作用不是糖酵解的逆反应,因为要克服糖酵解的三个不可逆反应,且反应过程是在线粒体和细胞液中进行的。
华理生物化学简答及计算含答案参考
简答题:1.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在催化DNA复制的过程中,DNA的延伸是从5-3端进行的。
答:将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加到体外复制体系中,如果能够造成末端终止,则DNA复制的方向是5′→3′,因为当DNA复制是3′→5′,时,ddNTP无法掺入到DNA链的生长端(无3′-羟基,不能与前一个核苷酸形成3′,5′-磷酸二酯键),即5′-端,因此不可能造成末端终止。
2.简述磷酸戊糖途径生成的两种重要的化合物所具有的生理意义:(1)提供还原型递氢体NADPH,是红细胞成熟所需要的,并使细胞内膜蛋白、酶和Fe2+处于还原状态,以及脂肪酸合成时所需的还原力。
(2)是生物体内生成5‘-磷酸核糖的途径,为核苷酸的生物合成提供原料。
3. Decamethonium[(CH3)3N+-CH2-(CH2)8-CH2-N+(CH3)3]是一种用于肌肉松弛的药物,是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剂,这种抑制作用可以通过增加乙酰胆碱的浓度来逆转或解除。
请问这种药物是否与酶共价结合?属于哪种竞争性还是非竞争性;可逆或非可逆性的抑制剂?不能,由于该药物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剂,这种抑制作用可以通过增加乙酰胆碱的浓度来逆转或解除,根据酶与底物作用的特征可知,该化合物是乙酰胆碱的竞争性抑制剂,而且属于可逆性的。
4. 简述生物体内蛋白质,脂肪和糖这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答:糖类代谢与脂类代谢之间的关系糖类与脂肪之间的转化是双向的,但它们之间的转化程度不同,糖类可以大量形成脂肪;然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糖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糖类与蛋白质之间的转化也是双向的,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但糖类不能转化为必需氨基酸;而几乎所有组成蛋白质的天然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后,产生的不含氮部分都可以转变为糖类。
蛋白质代谢与脂类代谢的关系蛋白质与脂类之间的转化依不同的生物而有差异,哺乳动物不容易利用脂肪合成氨基酸,植物和微生物则可由脂肪酸和氮源生成氨基酸;某些氨基酸也可转变成甘油和脂肪酸。
生物化学 糖酵解作用
=底物分子的高能键转移至ADP或GDP生成ATP或GTP的过程 =ATP生成的2种方式之一,另一种为线粒体内的氧化磷酸化
磷酸甘油酸激酶
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步骤6和7是一个能量偶联过程
➢ 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3-磷酸甘油酸 ➢ NAD+还原为NADH ➢ ADP磷酸化为ATP
0.1 mmol,专一性不强,可活化六碳糖
• 葡萄糖激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Km葡萄糖 = 5~10 mmol,专一性很强 • 一般情况下细胞内葡萄糖浓度=4 mmol,因此己糖激酶是一般情况下激活葡
萄糖的酶
• 当血糖浓度很高时,葡萄糖激酶在肝脏中活化葡萄糖,随后通过生成UDPG
而合成糖原
• 己糖激酶是变构酶,6-磷酸葡萄糖和ADP是它的变构抑制剂
糖酵解第二阶段
脱氢氧化 底物磷酸化
异构 脱水 底物磷酸化
3-磷酸 甘油醛
1,3-二磷酸 甘油酸 3-磷酸 甘油酸
2-磷酸 甘油酸
磷酸烯醇 式丙酮酸
丙酮酸
糖酵解第二阶段
丙酮酸的去路
底物促进,产物抑制
① 3种产物:ATP、NADH、丙酮酸 ② ATP的去路? ③ NADPH的去路? ④ 丙酮酸的去路?
糖酵解第一阶段
细胞外液 葡萄糖
葡萄糖通过磷酸化为G6P 而保持在细胞内,因为 G6P不能穿越细胞膜
细胞质 葡萄糖
葡萄糖6-磷酸
糖酵解第一阶段
2. 葡萄糖6-磷酸异构为果糖6-磷酸
通过磷酸己糖异构酶催化 酮糖与醛糖的转化 可逆反应
葡萄糖6-磷酸
磷酸己糖异构酶
果糖6-磷酸
很小的自由能变化,因此 该反应是可逆的
糖代谢作业任务及答案解析
糖代谢作业任务及答案解析班级学号姓名第八章糖代谢作业及参考答案一. 填空1.淀粉酶和–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的_________键,所以不能够使支链淀粉完全水解。
2.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______________分子ATP 3.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4.糖酵解抑制剂碘乙酸主要作用于___________酶。
5.调节三羧酸循环最主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2分子乳酸异生为葡萄糖要消耗_________ATP。
7.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来自于________的氧化。
8.延胡索酸在____________酶作用下,可生成苹果酸,该酶属于EC分类中的酶类。
9. 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______阶段,分别称为_________和_______,其中两种脱氢酶是_______和_________,它们的辅酶是_______。
10. ________是碳水化合物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方式。
12.糖酵解在细胞的___中进行,该途径是将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同时生成________和_______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13.淀粉的磷酸解过程通过_______酶降解α–1,4糖苷键,靠________和________ 酶降解α–1,6糖苷键。
14.TCA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__ _____和________催化。
15.乙醛酸循环中不同于TCA循环的两个关键酶是和。
16.乳酸脱氢酶在体内有5种同工酶,其中肌肉中的乳酸脱氢酶对__________ 亲和力特别高,主要催化___________反应。
17.在糖酵解中提供高能磷酸基团,使ADP磷酸化成ATP的高能化合物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18.糖异生的主要原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第8章 糖代谢途径
的烯二醇中间体。通过此反应,酮基从1号位变到 2号,这既为下一步磷酸化反应创造了条件,也有 利于后面由醛缩酶催化的C3和C4之间的断裂。 2-脱氧6-磷酸葡糖也能够与此酶的活性中心结合, 但由于不能形成烯二醇中间物,所以无法完成反 应,反而因为占据活性中心而抑制酶的活性。 已发现磷酸己糖异构酶是一种兼职蛋白,除了参 与糖酵解,它还是一种神经生长因子。
PEP的合成
反应10:第二步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PEP转化成丙酮酸,同时产生 ATP
是第三步不可逆反应 由丙酮酸激酶催化 产生两个ATP,可被视为糖酵解途径最后的能
量回报。 ΔG为大的负值——受到调控!
非酶促反应
第二次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NADH和丙酮酸的去向
取决于细胞有氧还是无氧??
在有氧状态下NADH和丙酮酸的命运
糖通过GLUT (葡萄糖转运蛋白)进入胞内;二带上负 电荷葡萄糖很难再从细胞中“逃逸”出去;三是葡萄糖
由此变得不稳定,有利于它在细胞内的进一步代谢。
葡萄糖的磷酸化
己糖激酶和葡萄糖激酶的比较
亲和力低
葡萄糖在细胞内磷酸化以后不能再离开细胞
反应2: 磷酸葡糖的异构化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复习题+答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复习题+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转录因子是()。
A、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组成部分B、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组成部分C、是转录调控中的反式作用因子D、是真核生物的启动子E、由α2ββ′及σ亚基组成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转录因子又称反式作用因子,是真核生物转录过程中的蛋白质调控因子,作用于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而调控表达。
2、下列描述最能确切表达质粒DNA作为克隆载体特性的是()。
A、小型环状双链DNA分子B、携带有某些抗性基因C、在细胞分裂时恒定地传给子代细胞D、具有自我复制功能E、获得目的基因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基因载体是为携带感兴趣的外源基因,实现外源基因的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的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DNA分子。
作为载体的DNA必须具有自我复制功能,才能携带外源基因进行增殖与表达。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DNA分子,能在宿主细胞独立自主地进行复制,可作为克隆载体。
3、心钠素发挥调节作用通过的信息传导途径是()。
A、cAMP-蛋白激酶途径B、cGMP-蛋白激酶途径C、Ca2+-CaM激酶途径D、受体型TPK-Ras-MARK途径E、JAKs-STAT途径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心钠素受体是具有鸟苷酸环化酶活性的跨膜受体。
心钠素与受体结合后,可使鸟苷酸环化酶活化,产生第二信使cGMP,继而激活蛋白激酶G(PKG),信息逐级传递,产生生物学效应。
4、蛋白质变性的本质是()。
A、肽键断裂B、亚基解聚C、空间结构破坏D、一级结构破坏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C项,蛋白质变性是指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使蛋白质分子的特定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及生物学活性的丧失。
AD两项,蛋白质变性主要发生次级键和二硫键的破坏,不涉及肽键断裂等一级结构的破坏。
B项,亚基解聚属于空间结构破坏,只有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才有亚基。
5、基因表达中的诱导现象是指()。
A、阻遏物的生成B、细菌不用乳糖作碳源C、细菌利用葡萄糖作碳源D、由底物的存在引起酶的合成E、低等生物可以无限制地利用营养物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诱导现象是指,底物的存在可以与阻遏蛋白结合,解除基因的关闭,从而启动转录代谢该底物的酶的mRNA,进而翻译出代谢酶。
糖代谢(Glycometabolism)复习题
Glyetabolism一、选择题1 1摩尔葡萄糖经糖的有氧氧化过程可生成的乙酰CoA数是:A 1摩尔B 2摩尔C 3摩尔D 4摩尔2 由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的逆反应所需的酶是A 果糖二磷酸酶B 葡萄糖6—磷酸酶C 磷酸果糖激酶ID 磷酸化酶3 糖酵解过程的终产物是A 丙酮酸B 葡萄糖C 果糖D 乳酸4 糖酵解的脱氢反应步骤是A 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 + 磷酸二羟丙酮B 3—磷酸甘油醛冲磷酸二羟丙酮C 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D 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5 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的反应,需哪些条件?A 果糖二磷酸酶,ATP和Mg2 +B 果糖二磷酸酶,ADP,Pi和Mg2 +C 磷酸果糖激酶,ATP和Mg2 +D 磷酸果糖激酶,ADP,Pi和Mg2 +6 糖酵解过程中催化一摩尔六碳糖裂解为两摩尔三碳糖反应的酶是:A 磷酸己糖异构酶B 磷酸果糖激酶C 醛缩酶D 磷酸丙糖异构酶7 糖酵解过程中NADH + H+的代谢去路:A 使丙酮酸还原为乳酸B 经 —磷酸甘油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C 经苹果酸穿梭系统进人线粒体氧化D 2-磷酸甘油酸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8 底物水平磷酸化指:A ATP水解为ADP和PiB 底物经分子重排后形成高能磷酸键,经磷酸基团转移使 ADP磷酸化为ATP分子C 呼吸链上H+传递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为ATP分子D 使底物分于加上一个磷酸根9 缺氧情况下,糖酵解途径生成的NADH + H+的代谢去路:A 进入呼吸链氧化供应能量B 丙酮酸还原为乳酸C 3—磷酸甘油酸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D 醛缩酶的辅助因子合成1,6-双磷酸果糖10 正常情况下,肝脏获得能量的主要代谢途径:A 葡萄糖进行糖酵解氧化B 脂肪酸氧化C 葡萄糖的有氧氧化D 磷酸戊糖途径氧化葡萄糖二、填空题1.糖酵解途径中三个酶所催化的反应是不可逆的,这三个酶依次是、和。
2.1摩尔葡萄糖酵解能净生成摩尔ATP, 而 1摩尔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产生摩尔AT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和NADH 的去路:有氧情况下丙酮酸从胞质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代谢。
而EMP 途径生成NADH 由于不能及时被氧化成NAD+而有可能导致EMP 途径第6步反应缺少辅酶NAD+而使反应速度下降(细胞中的辅酶分子是有限的,必须循环使用。
NADH 须随时恢复其氧化状态NAD +,才能周而复始地参与此类酶的催化反应)。
又由于NADH 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中进行氧化,所以它必须将氢转移给能穿过线粒体膜的受氢体,通过受氢体的转运而把氢从胞质带入线粒体内,这种作用称为穿梭作用。
目前了解比较多的是苹果酸穿梭作用(见图8-2)和3-磷酸甘油穿梭作用(见图8-3)。
这两种作用使胞质中的NADH 氧化为NAD +,使其浓度恢复到反应前的水平。
氧化脱下的氢以穿梭分子的一
部分被带到线粒体内,并在呼吸链中氧化生成水且伴有氧化磷酸反应产生能量货币物质ATP 。
H 2
C OH
H C OH
H 22C OH
C =O 2C-O-NDH + NADH+ H +
H 2C OH H C OH
H 2C-O-H 2C OH
C =O H 2C-O-胞液 线粒体衬质
外膜 图8-3 3-磷酸甘油穿梭 FPG :内膜3-磷酸甘油脱氢酶;Fpi :(FPint ):内NADH 脱氢酶
图8-2 苹果酸穿梭作用(Ⅰ.苹果酸-α酮戊二酸反向载体蛋白,Ⅱ.天冬氨酸-谷氨酸反向载体蛋白)
线粒体衬质
NAD +
2
生成乙酰辅酶A:丙酮酸在有氧气和线粒体存在时进入线粒体,经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表5-1-2)催化氧化脱羧产生NADH、CO2和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彻底氧化为CO2和H2O,释放的能量在此过程中可产生大量ATP。
这是糖的有氧氧化过程。
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获得ATP的主要途径。
表5-1-2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
丙酮酸生成乙酰辅酶A的反应是糖有氧氧化过程中重要的不可逆反应(图4-1-14)。
丙酮酸脱氢产生NADH+H+,释放的自由能则贮于乙酰辅酶A中。
乙酰辅酶A可参与多种代谢途径。
丙酮酸脱氢酶系的多种辅酶中均含有维生素,TPP中含有维生素B1,辅酶A(HSCoA)中含有泛酸,FAD含有维生素B2,NAD+含尼克酰胺(维生素PP)。
所以,当这些维生素缺乏,特别是维生素B1缺乏时,丙酮酸及乳酸堆积,能量生成减少,可发生多发性末梢神经炎,严重时可引起典型脚气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