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纪年表
中国历代纪年表
乱” ,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肃宗(李亨) :756 年——762 年(在位 6 年) 代宗(李豫) :762 年——780 年(在位 18 年) 德宗(李适) :780 年——805 年(在位 25 年) 顺宗(李诵) :805 年——806 年(在位 1 年) 宪宗(李纯) :806 年——821 年(在位 15 年) 穆宗(李恒) :821 年——825 年(在位 4 年) 敬宗(李湛) :825 年——826 年(在位 1 年) 文宗(李昂) :826 年——841 年(在位 15 年) 武宗(李炎) :841 年——847 年(在位 6 年) 宣宗(李忱) :847 年——859 年(在位 12 年) 懿宗(李漼) :859 年——873 年(在位 14 年) 僖宗(李儇) :873 年——889 年(在位 16 年) 昭宗(李晔) :889 年——904 年(在位 15 年) 哀宗(李柷) :904 年——907 年(在位 3 年) 15.htm @ w 五代(907 年——960 年) 后梁(907 年—923 年) ,建立者:朱晃。 后唐(923 年—936 年) ,建立者:李存勖。 后晋(936 年—947 年) ,建立者:石敬瑭。 后汉(947 年—950 年) ,建立者:刘暠。 后周(951 年—960 年) ,建立者:郭威。 16.htm @ w ? 北宋(960 年——1127 年) 太祖(赵匡胤) :960 年——976 年(在位 16 年) 太宗(赵炅) :976 年——998 年(在位 22 年) 真宗(赵恒) :998 年——1023 年(在位 25 年) 仁宗(赵祯) :1023 年——1064 年(在位 41 年) 英宗(赵曙) :1064 年——1068 年(在位 4 年) 神宗(赵顼) :1068 年——1086 年(在位 18 年) 哲宗(赵煦) :1086 年——1101 年(在位 15 年) 徽宗(赵佶) :1101 年——1126 年(在位 25 年) 钦宗(赵桓) :1126 年——1127 年(在位 1 年) 17.htm @ w ? 南宋(1127 年——1279 年) 高宗(赵构) :1127 年——1163 年(在位 36 年) 孝宗(赵昚) :1163 年——1190 年(在位 27 年) 光宗(赵惇) :1190 年——1195 年(在位 5 年) 宁宗(赵扩) :1195 年——1225 年(在位 30 年) 理宗(赵昀) :1225 年——1265 年(在位 40 年) 度宗(赵禥) :1265 年——1275 年(在位 10 年) 恭帝(赵 ) :1275 年——1276 年(在位 1 年) 端宗(赵昰) :1276 年——1278 年(在位 2 年) 帝昺(赵昺) :1278 年——1279 年(在位 1 年) 18.htm @ w T 元朝[孛儿只斤氏](1206 年——1368 年) 太祖(铁木真) :1206 年——1228 年(在位 22 年) 拖雷[监国]:1228 年——1229 年(在位 1 年)
大纪年表
大纪年表中国朝代:春秋:BC770 ~ 476 战国:BC476 ~ 221 秦朝:BC221西汉:BC202 ~ AD9 东汉:AD25 ~ 220 三国:AD220 ~ 280 西晋:AD265 ~ 316 东晋:AD317 ~ 420南北朝:AD420 ~ 581隋朝:AD581 ~ 615唐朝:AD618 ~ 705五代十国:AD907 ~ 960北宋:AD960 ~ 1127南宋:AD1127 ~ 1279元朝:AD1206 ~ 1368明朝:AD1368 ~ 1644清朝:AD1636 ~ 1911中华民国:AD191 2~ 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AD1949世界历史局部时段:BC5世纪智者运动(希腊)BC594梭伦改革(希腊)BC452~390 《十二铜表法》BC3世纪中叶罗马《公民法》BC3世纪万民法(罗马)BC356 商鞅变法AD386 北魏孝文帝改革AD526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罗马)AD1069 王安石变法AD13世纪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传入欧洲AD14世纪火药传入欧洲AD14~15世纪资本主义的萌芽AD14~17世纪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意大利)AD1517 宗教改革(德国)AD1581 荷兰共和国建立AD1640~1688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AD1689 《权利法案》AD1688 英国光荣革命AD1775~1783 美国独立战争AD1787 美国《1787年宪法》AD1789 法国大革命AD17~18世纪启蒙运动AD1805~1849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埃及)AD1840~1842 鸦片战争AD1848 《共产党宣言》AD18~19 浪漫主义文学AD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科技革命AD18世纪60 ~19世纪初第一次工业革命AD19世纪3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AD19世纪20~30年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AD19世纪3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AD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AD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AD1858 《进化论》AD1861 俄国农奴制改革《二一九法令》AD1861 洋务运动、美国南北战争AD1871 巴黎公社运动AD1868~1873 日本明治维新AD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AD1898 维新变法AD1900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D1905-1907 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维新变法时)AD1914 第一次世界大战AD1917年3月二月革命(俄国)AD1917年11月十月革命(俄国)AD1921 新经济政策(苏联)AD1931 九一八事变AD1937 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AD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AD191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D1918 战时共产主义(苏联)AD1929~1933 经济危机(苏联)AD1933 罗斯福新政(美国)AD1936 斯大林模式确立(苏联)AD1939 第二次世界大战AD20世纪40 \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AD1945~1990 美苏冷战AD1950~1953 朝鲜战争AD1956 人民公社化AD1958~1960 大跃进AD1961~1973 越南战争AD1966 文化大革命AD1991 苏联解体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夹缝中产生19世纪末——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ⅠWorld War)20世纪(1912—1919)——短暂春天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短暂发展抗战时期(1937—1945)——受到沉重打击抗战胜利后(1946—1949)——陷入困境航海家:①迪亚士-1487年:里斯本——好望角②达·伽马-1497年:里斯本——好望角——卡里库特③哥伦布-1492年:巴洛斯——美洲大陆(西印度群岛)④麦哲伦-1519年:巴洛斯——麦哲伦海峡——菲律宾群岛——好望角——巴洛斯(环球旅行)“海上霸主”航海国列单:15-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17世纪——荷兰18世纪——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的成就: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②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③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④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⑤1769~1782年瓦特完成了蒸汽机的改良⑥1803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汽船⑦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⑧1794年英国人莫慈利发明移动刀架⑨1797年莫慈利制成带有移动刀架和导轨系统的车窗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的成就:①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②1838年雅可比制成实用的电动机③1866年西门子制成发电机④1870年格拉姆制成直流电动机⑤1882年爱迪生建立第一个中心发电站⑥19世纪80年代前期,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各自独立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⑦1887年迪塞尔发明柴油机⑧1867年瑞士人诺贝尔发明炸药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分别以汽油机为动力制成了最早的汽车1887年内燃机被装配到轮船上1967.6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的飞机在基蒂霍克试飞成功1970.4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视机1975.11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1973 年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 号”培育成功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83 年“银河–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97 年“银河–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965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1999 年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99年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2003 年“神舟” 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侵华战争:AD1840~1842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D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强AD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AD1900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明朝年代表——精选推荐
明朝年代表明代年表
年号纪年庙号名字即位时间即位年龄在位年数死时年龄世系
洪武1368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正⽉(1368.1)413171朱世珍之⼦
建⽂1398惠帝朱允⽂洪武三⼗⼀年闰五⽉(1398.6)224朱元璋之孙
永乐1402成祖朱棣建⽂四年六⽉(1402.7)432265朱元璋之第四⼦
洪熙1424仁宗朱⾼炽永乐⼆⼗⼆年⼋⽉(1424.9)47148朱棣之长⼦
宣德1425宣宗朱瞻基洪熙元年六⽉(1425.6)281038朱⾼炽之长⼦
正统1435英宗朱祁镇宣德⼗年正⽉(1435.2)914朱瞻基之长⼦
景泰1450代宗祁钰正统⼗四年九⽉(1450.9)22830朱瞻基之次⼦
天顺1457英宗朱祁镇景泰⼋年正⽉复辟(1457.2)31838
成化1464宪宗朱见深天顺⼋年正⽉(1464.2)182341朱祁镇之长⼦
弘治1487孝宗朱佑樘成化⼆⼗三年九⽉(1487.2)181836朱见深之第三⼦正德1505武宗朱厚照弘治⼗⼋年五⽉(1505.6)151631朱右樘之长⼦
嘉靖1521世宗朱厚璁正德⼗六年四⽉(1521.5)154560朱右樘之侄
隆庆1567穆宗朱载后嘉靖四⼗五年⼗⼆⽉(1567.2)30636朱厚囱之第三⼦万历1572神宗朱翊钧隆庆六年六⽉(1572.7)104858朱载后之第三⼦
泰昌1620光宗朱常洛万历四⼗⼋年⼋⽉(1620.8)391⽉39朱翊钧之长⼦天启1620嘉宗朱由校泰昌元年九⽉(1620.10)16723朱常洛之长⼦
崇祯1627思宗朱由检天启七年⼋⽉(1627.10)181735朱常洛之第五⼦。
明朝1368—1644共276年,16个皇帝顺序年号、庙号纪年表
明朝1368—1644共276年,16个皇帝顺序年号、庙号纪年表一.大明王朝的缔造者朱元璋(1328年—1398年)安徽凤阳人。
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元朝灭亡。
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建立大明王朝,朱元璋是为明太祖,于1398年,时年71岁。
二.明成祖朱棣(1360-1424) 年号“永乐”。
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
经过四年的战争,在1420年打败惠帝统治集团,夺取了明朝政权,建元永乐,是为明成祖。
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
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
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
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英宗朱祁镇,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
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代宗朱祁钰,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57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
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
明朝版图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开始,多为一帝一号。
故自明朝时,便习惯以年号来称呼皇帝,年号按时间顺序依次为: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1.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1398年在位31年71岁2.明惠宗让皇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即位1399年-1402年在位4年26岁3.明成祖文皇帝朱棣(1360-1424) 年号“永乐”。
中国朝代顺序表、时间表
中国朝代顺序表、时间表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华夏族(黄帝)--4000多年前尧舜禹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046世纪周朝--约公元前1046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南北朝--公元386-581年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补充:<辽朝—公元907~1125年是中国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
辽朝原名契丹,后改称称“辽”.金—(1115年-1234年)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
后迁都中都,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
天兴三年(1234年)时灭于蒙古与南宋联合进攻>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速记口诀: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中国古代王朝简介和纪年表
人物猜猜看(游戏)
夏朝(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夏朝(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 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 家。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 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 了原始部 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夏族的十 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 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 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 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 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夏朝都斟鄩(今洛阳)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夏朝统治者在位时 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后人常 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唐朝(中国历史朝代 )
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 之一。618年由李渊建立,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并且设东都洛阳,武周 时期洛阳神都,北都太原等陪都 。626年,李世民登基后开创了“贞观之 治”,唐高宗以后,武则天以周代唐,史称武周,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 国号。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政治清明,经济雄厚,军事强盛,四夷宾服, 万邦来朝,开创了全盛的“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后,国力日趋衰败。907 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从此中国了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唐朝共历274年(包 括武周是289年),20位皇帝。唐朝声誉远及海外,与南亚、西亚和欧洲国家 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纳 各个民族与宗教,进行交流融合,成为了开放的国际文化。唐诗、科技、文 化艺术极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与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争夺四方霸权。 借由羁縻制度控制回纥、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 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并且让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 海国和日本等国家吸收唐朝的文化与政治体制。唐朝的经济富盛,结合华北、 关中与江南的经济,到后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纳各 个民族与宗教,进行交流融合,成为了开放的国际文化。其文学发展达到高 峰,以诗最有兴盛。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历史地位重要,到明清时期海外 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
明 清 民国纪年表
明朝帝王纪年表明(公元1368—1644年)1368 戊申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9 己酉二年1370 庚戌三年1371 辛亥四年1372 壬子五年1373 癸丑六年1374 甲寅七年1375 乙卯八年1376 丙辰九年1377 丁巳十年1378 戊午十一年1379 己未十二年1380 庚申十三年1381 辛酉十四年1382 壬戌十五年1383 癸亥十六年1384 甲子十七年1385 乙丑十八年1386 丙寅十九年1387 丁卯二十年1388 戊辰二十一年1389 己巳二十二年1390 庚午二十三年1391 辛未二十四年1392 壬申二十五年1393 癸酉二十六年1394 甲戌二十七年1395 乙亥二十八年1396 丙子二十九年1397 丁丑三十年1398 戊寅三十一年1399 己卯明惠帝朱允溫建文元年1400 庚辰二年1401 辛巳三年1402 壬午四年1403 癸未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1404 甲申二年1405 乙酉三年1406 丙戌四年1407 丁亥五年1408 戊子六年1409 己丑七年1410 庚寅八年1411 辛卯九年1412 壬辰十年1413 癸巳十一年1414 甲午十二年1415 乙未十三年1416 丙申十四年1417 丁酉十五年1418 戊戌十六年1419 乙亥十七年1420 庚子十八年1421 辛丑十九年1422 壬寅二十年1423 癸卯二十一年1424 甲辰二十二年1425 乙巳明仁宗朱高炽洪熙元年1426 丙午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元年1427 丁未二年1428 戊申三年1429 己酉四年1430 庚戌五年1431 辛亥六年1432 壬子七年1433 癸丑八年1434 甲寅九年1435 乙卯十年1436 丙辰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元年1437 丁巳二年1438 戊午三年1439 己未四年1440 庚申五年1441 辛酉六年1442 壬戌七年1443 癸亥八年1444 甲子九年1445 乙丑十年1446 丙寅十一年1447 丁卯十二年1448 戊辰十三年1449 己巳十四年1450 庚午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元年1451 辛未二年1452 壬申三年1453 癸酉四年1454 甲戌五年1455 乙亥六年1456 丙子七年1457 丁丑明英宗朱祁镇天顺元年1458 戊寅二年1459 己卯三年1460 庚辰四年1461 辛巳五年1462 壬午六年1463 癸未七年1464 甲申八年1465 乙酉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元年1466 丙戌二年1467 丁亥三年1468 戊子四年1469 己丑五年1470 庚寅六年1471 辛卯七年1472 壬辰八年1473 癸巳九年1474 甲午十年1475 乙未十一年1476 丙申十二年1477 丁酉十三年1478 戊戌十四年1479 乙亥十五年1480 庚子十六年1481 辛丑十七年1482 壬寅十八年1483 癸卯十九年1484 甲辰二十年1485 乙巳二十一年1486 丙午二十二年1487 丁未二十三年1488 戊申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元年1489 己酉二年1490 庚戌三年1491 辛亥四年1492 壬子五年1493 癸丑六年1494 甲寅七年1495 乙卯八年1496 丙辰九年1497 丁巳十年1498 戊午十一年1499 己未十二年1500 庚申十三年1501 辛酉十四年1502 壬戌十五年1503 癸亥十六年1504 甲子十七年1505 乙丑十八年1506 丙寅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元年1507 丁卯二年1508 戊辰三年1509 己巳四年1510 庚午五年1511 辛未六年1512 壬申七年1513 癸酉八年1514 甲戌九年1515 乙亥十年1516 丙子十一年1517 丁丑十二年1518 戊寅十三年1519 己卯十四年1520 庚辰十五年1521 辛巳十六年1522 壬午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元年1523 癸未二年1524 甲申三年1525 乙酉四年1526 丙戌五年1527 丁亥六年1528 戊子七年1529 己丑八年1530 庚寅九年1531 辛卯十年1532 壬辰十一年1533 癸巳十二年1534 甲午十三年1535 乙未十四年1536 丙申十五年1537 丁酉十六年1538 戊戌十七年1539 乙亥十八年1540 庚子十九年1541 辛丑二十年1542 壬寅二十一年1543 癸卯二十二年1544 甲辰二十三年1545 乙巳二十四年1546 丙午二十五年1547 丁未二十六年1548 戊申二十七年1549 己酉二十八年1550 庚戌二十九年1551 辛亥三十年1552 壬子三十一年1553 癸丑三十二年1554 甲寅三十三年1555 乙卯三十四年1556 丙辰三十五年1557 丁巳三十六年1558 戊午三十七年1559 己未三十八年1560 庚申三十九年1561 辛酉四十年1562 壬戌四十一年1563 癸亥四十二年1564 甲子四十三年1565 乙丑四十四年1566 丙寅四十五年1567 丁卯明穆宗朱载贺隆庆元年1568 戊辰二年1569 己巳三年1570 庚午四年1571 辛未五年1572 壬申六年1573 癸酉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元年1574 甲戌二年1575 乙亥三年1576 丙子四年1577 丁丑五年1578 戊寅六年1579 己卯七年1580 庚辰八年1581 辛巳九年1582 壬午十年1583 癸未十一年1584 甲申十二年1585 乙酉十三年1586 丙戌十四年1587 丁亥十五年1588 戊子十六年1589 己丑十七年1590 庚寅十八年1591 辛卯十九年1592 壬辰二十年1593 癸巳二十一年1594 甲午二十二年1595 乙未二十三年1596 丙申二十四年1597 丁酉二十五年1598 戊戌二十六年1599 乙亥二十七年1600 庚子二十八年1601 辛丑二十九年1602 壬寅三十年1603 癸卯三十一年1604 甲辰三十二年1605 乙巳三十三年1606 丙午三十四年1607 丁未三十五年1608 戊申三十六年1609 己酉三十七年1610 庚戌三十八年1611 辛亥三十九年1612 壬子四十年1613 癸丑四十一年1614 甲寅四十二年1615 乙卯四十三年1616 丙辰四十四年1617 丁巳四十五年1618 戊午四十六年1619 己未四十七年1620 庚申四十八年明光宗朱常洛泰昌元年1621 辛酉明熹宗朱同校天启元年1622 壬戌二年1623 癸亥三年1624 甲子四年1625 乙丑五年1626 丙寅六年1627 丁卯七年1628 戊辰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元年1629 己巳二年1630 庚午三年1631 辛未四年1632 壬申五年1633 癸酉六年1634 甲戌七年1635 乙亥八年1636 丙子九年1637 丁丑十年1638 戊寅十一年1639 己卯十二年1640 庚辰十三年1641 辛巳十四年1642 壬午十五年1643 癸未十六年1644 甲申十七年清代帝王纪年表清(公元1644—1911年)1644 甲申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元年1645 乙酉二年1646 丙戌三年1647 丁亥四年1648 戊子五年1649 己丑六年1650 庚寅七年1651 辛卯八年1652 壬辰九年1653 癸巳十年1654 甲午十一年1655 乙未十二年1656 丙申十三年1657 丁酉十四年1658 戊戌十五年1659 己亥十六年1660 庚子十七年1661 辛丑十八年1662 壬寅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元年1663 癸卯二年1664 甲辰三年1665 乙巳四年1666 丙午五年1667 丁未六年1668 戊申七年1669 己酉八年1670 庚戌九年1671 辛亥十年1672 壬子十一年1673 癸丑十二年1674 甲寅十三年1675 乙卯十四年1676 丙辰十五年1677 丁巳十六年1678 戊午十七年1679 己未十八年1680 庚申十九年1681 辛酉二十年1682 壬戌二十一年1683 癸亥二十二年1684 甲子二十三年1685 乙丑二十四年1686 丙寅二十五年1687 丁卯二十六年1688 戊辰二十七年1689 己巳二十八年1690 庚午二十九年1691 辛未三十年1692 壬申三十一年1693 癸酉三十二年1694 甲戌三十三年1695 乙亥三十四年1696 丙子三十五年1697 丁丑三十六年1698 戊寅三十七年1699 己卯三十八年1700 庚辰三十九年1701 辛巳四十年1702 壬午四十一年1703 癸未四十二年1704 甲申四十三年1705 乙酉四十四年1706 丙戌四十五年1707 丁亥四十六年1708 戊子四十七年1709 己丑四十八年1710 庚寅四十九年1711 辛卯五十年1712 壬辰五十一年1713 癸巳五十二年1714 甲午五十三年1715 乙未五十四年1716 丙申五十五年1717 丁酉五十六年1718 戊戌五十七年1719 己亥五十八年1720 庚子五十九年1721 辛丑六十年1722 壬寅六十一年1723 癸卯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元年1724 甲辰二年1725 乙巳三年1726 丙午四年1727 丁未五年1728 戊申六年1729 己酉七年1730 庚戌八年1731 辛亥九年1732 壬子十年1733 癸丑十一年1734 甲寅十二年1735 乙卯十三年1736 丙辰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元年1737 丁巳二年1738 戊午三年1739 己未四年1740 庚申五年1741 辛酉六年1742 壬戌七年1743 癸亥八年1744 甲子九年1745 乙丑十年1746 丙寅十一年1747 丁卯十二年1748 戊辰十三年1749 己巳十四年1750 庚午十五年1751 辛未十六年1752 壬申十七年1753 癸酉十八年1754 甲戌十九年1755 乙亥二十年1756 丙子二十一年1757 丁丑二十二年1758 戊寅二十三年1759 己卯二十四年1760 庚辰二十五年1761 辛巳二十六年1762 壬午二十七年1763 癸未二十八年1764 甲申二十九年1765 乙酉三十年1766 丙戌三十一年1767 丁亥三十二年1768 戊子三十三年1769 己丑三十四年1770 庚寅三十五年1771 辛卯三十六年1772 壬辰三十七年1773 癸巳三十八年1774 甲午三十九年1775 乙未四十年1776 丙申四十一年1777 丁酉四十二年1778 戊戌四十三年1779 己亥四十四年1780 庚子四十五年1781 辛丑四十六年1782 壬寅四十七年1783 癸卯四十八年1784 甲辰四十九年1785 乙巳五十年1786 丙午五十一年1787 丁未五十二年1788 戊申五十三年1789 己酉五十四年1790 庚戌五十五年1791 辛亥五十六年1792 壬子五十七年1793 癸丑五十八年1794 甲寅五十九年1795 乙卯六十年1796 丙辰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元年1797 丁巳二年1798 戊午三年1799 己未四年1800 庚申五年1801 辛酉六年1802 壬戌七年1803 癸亥八年1804 甲子九年1805 乙丑十年1806 丙寅十一年1807 丁卯十二年1808 戊辰十三年1809 己巳十四年1810 庚午十五年1811 辛未十六年1812 壬申十七年1813 癸酉十八年1814 甲戌十九年1815 乙亥二十年1816 丙子二十一年1817 丁丑二十二年1818 戊寅二十三年1819 己卯二十四年1820 庚辰二十五年1821 辛巳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元年1822 壬午二年1823 癸未三年1824 甲申四年1825 乙酉五年1826 丙戌六年1827 丁亥七年1828 戊子八年1829 己丑九年1830 庚寅十年1831 辛卯十一年1832 壬辰十二年1833 癸巳十三年1834 甲午十四年1835 乙未十五年1836 丙申十六年1837 丁酉十七年1838 戊戌十八年1839 己亥十九年1840 庚子二十年1841 辛丑二十一年1842 壬寅二十二年1843 癸卯二十三年1844 甲辰二十四年1845 乙巳二十五年1846 丙午二十六年1847 丁未二十七年1848 戊申二十八年1849 己酉二十九年1850 庚戌三十年1851 辛亥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元年1852 壬子二年1853 癸丑三年1854 甲寅四年1855 乙卯五年1856 丙辰六年1857 丁巳七年1858 戊午八年1859 己未九年1860 庚申十年1861 辛酉十一年1862 壬戌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元年1863 癸亥二年1864 甲子三年1865 乙丑四年1866 丙寅五年1867 丁卯六年1868 戊辰七年1869 己巳八年1870 庚午九年1871 辛未十年1872 壬申十一年1873 癸酉十二年1874 甲戌十三年1875 乙亥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元年1876 丙子二年1877 丁丑三年1878 戊寅四年1879 己卯五年1880 庚辰六年1881 辛巳七年1882 壬午八年1883 癸未九年1884 甲申十年1885 乙酉十一年1886 丙戌十二年1887 丁亥十三年1888 戊子十四年1889 己丑十五年1890 庚寅十六年1891 辛卯十七年1892 壬辰十八年1893 癸巳十九年1894 甲午二十年1895 乙未二十一年1896 丙申二十二年1897 丁酉二十三年1898 戊戌二十四年1899 己亥二十五年1900 庚子二十六年1901 辛丑二十七年1902 壬寅二十八年1903 癸卯二十九年1904 甲辰三十年1905 乙巳三十一年1906 丙午三十二年1907 丁未三十三年1908 戊申三十四年1909 己酉爱新觉罗溥仪宣统元年1910 庚戌二年1911 辛亥三年中华民国纪年表壬子1912年元年癸丑1913年2年甲寅1914年3年乙卯1915年4年丙辰1916年5年丁巳1917年6年戊午1918年7年己未1919年8年庚申1920年9年辛酉1921年10年壬戌1922年11年癸亥1923年12年甲子1924年13年乙丑1925年14年丙寅1926年15年丁卯1927年16年戊辰1928年17年己巳1929年18年庚午1930年19年辛未1931年20年壬申1932年21年癸酉1933年22年甲戌1934年23年乙亥1935年24年丙子1936年25年丁丑1937年26年戊寅1938年27年己卯1939年28年庚辰1940年29年辛巳1941年30年壬午1942年31年癸未1943年32年甲申1944年33年乙酉1945年34年丙戌1946年35年丁亥1947年36年戊子1948年37年己丑1949年38年。
明朝大事记年表
以下是明朝大事记年表: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攻占大都,元帝退回蒙古,北元灭亡。
明朝建国,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
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除丞相之位,集大权于皇帝一身。
洪武十七年(1384年):建造“宝船”下西洋。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不久朱标早逝。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位并建文帝失踪下落不明,史家以“建文逊国”纪年。
朱棣即位,为永乐元年(1403年)。
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迁都北京。
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下西洋结束。
永乐六年(1408年):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
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后首次出征漠北。
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驾崩,享年38岁。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
景泰八年(1457年):明代宗即位,改元景泰。
天顺元年(1457年):石亨等发动夺门之变,明英宗复辟成功。
天顺八年驾崩。
宪宗登基后以天顺为元年,追称代宗为上恭纯皇帝,谥号为诚孝章皇后,香山静福寺有灵照墓祀之。
自天顺后英宗再度重用宦官。
英宗第七子朱祐杬晋封兴王后赐名其府为“天寿山”。
成化十三年(1477年):明宪宗封藩在北京的藩王,加封为“大明国王”。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甲寅,宪宗驾崩,享年四十一岁。
孝宗即位后弘治年间推行一系列明智政策扭转了朝廷国运。
弘治八年(1495年):南巡时曾受到宦官的惊吓病倒。
在宦官李广冒死进献豹骨后病情有所好转。
此后对宦官使用严刑峻法打压,“宫门铁牌”所禁止之事宦官却仍然无所顾忌常犯。
以上就是明朝的一些重要事件和时间点,包括了明朝的建国、迁都、政治斗争、军事冲突、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这些事件对明朝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帝王纪年表
明朝帝王纪年表以下是明朝帝王的纪年表,详细列出了明朝各位帝王的在位时间和重要事件:1.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1368年-1398年:朱元璋时期,进行了多次征讨和巩固统治,完成了明朝的基本建设。
2.明成祖朱棣(1398年-1424年)●1399年:朱棣继位,改元洪武。
●1402年-1424年:朱棣时期,进行了多次北伐和对抗蒙古的军事行动,巩固了明朝的统治,并将京师迁至北京。
3.明仁宗朱高炽(1424年-1425年)●1424年:朱高炽继位,改元宣德。
●1425年:朱高炽去世,年仅11岁。
4.明宣宗朱瞻基(1425年-1435年)●1425年:朱瞻基继位,改元正统。
●1435年:朱瞻基去世。
5.明英宗朱祁镇(1435年-1449年)●1435年:朱祁镇继位,改元宣德。
●1449年:朱祁镇被靖难之乱推翻,废为太上皇。
6.明代宗朱祁钰(1449年-1457年)●1449年:朱祁钰继位,改元景泰。
●1457年:朱祁钰去世。
7.明成宗朱棣(1457年-1464年)●1457年:朱棣复辟,改元成化。
●1464年:朱棣去世。
8.明英宗朱祁镇(1464年-1487年)●1464年:朱祁镇复辟,改元弘治。
●1487年:朱祁镇去世。
9.明宪宗朱见深(1487年-1505年)●1487年:朱见深继位,改元正德。
●1505年:朱见深去世。
10.明孝宗朱祐樘(1505年-1521年)●1505年:朱祐樘继位,改元嘉靖。
●1521年:朱祐樘去世。
11.明武宗朱厚照(1521年-1567年)●1521年:朱厚照继位,改元正德。
●1567年:朱厚照去世。
12.明穆宗朱载垕(1567年-1572年)●1567年:朱载垕继位,改元隆庆。
●1572年:朱载垕去世。
13.明神宗朱翊钧(1572年-1620年)●1572年:朱翊钧继位,改元万历。
●1620年:朱翊钧去世。
14.明光宗朱常洛(1620年-1627年)●1620年:朱常洛继位,改元泰昌。
明朝历史详细资料大全
明朝历史详细资料大全明朝历史(1364—1683年)即中国明朝以及南明和明郑时期的历史,属朝代专门史。
从朱元璋建立西吴政权到明郑台湾被清军攻占,明朝前后延续319年。
元末天下大乱,朱元璋趁势崛起,1364年,建立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号大明。
同年攻克大都推翻元朝。
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开创洪武之治。
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此间国力强盛,万国来朝,史称永乐盛世。
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仍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
明英宗在位发生土木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明宪宗与明孝宗相继与民休息,政局平稳。
明武宗因死后无子使明孝宗一脉绝嗣,引发大礼议之争。
明世宗即位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总揽朝纲。
明世宗驾崩后十数年,经历隆庆新政和万历中兴,国力得到恢复。
明代社会经济发达,农产品丰富,手工业生产具备很高水平,陶瓷业、丝棉纺业、冶炼、建筑等闻名世界。
16世纪隆庆、万历年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在若干手工业行业中出现。
明神宗中期,完成万历三大征。
然而因国本之争,逐渐疏于朝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政治混乱,史称万历怠政。
明熹宗时,魏忠贤祸乱朝纲,到明思宗即位后由于政策失误和天灾不断,明朝最终亡于农民军建立的大顺。
1644年,明思宗自缢于北京煤山,明朝作为统一国家结束,随后,满清军队击败大顺军并入主中原。
之后明朝宗室在南方重建大明,史称南明,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亡,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明郑时期结束。
西吴时期,元末民变,建立西吴,大明开国,明初盛世,洪武之治,建文改制,靖难之役,永乐盛世,仁宣之治,明朝中期,土木之变,北京保卫战,南宫复辟,曹石之变,成化时期,弘治中兴,正德时期,嘉靖时期,隆庆新政,万历中兴,明朝后期,万历怠政,国本之争,东林党争,万历三大征,萨尔浒大战,天启时期,崇祯治乱,狼烟四起,煤山殉国,南明时期,弘光时期,隆武与绍武政权,永历政权,明郑时期,西吴时期元末民变元末政治腐朽,经济崩溃,灾害连年。
历史朝代列表(完整版)
中国朝代顺序表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尧舜禹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南北朝--公元386-581年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速记口诀: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唐朝皇帝的排列顺序高祖李渊(566-635)618年称帝,在位9年,626年让位于李世民高祖李渊,陕西人,世袭为唐公。
617年出任太原留守。
隋末农民起义时,他乘机起兵攻入长安,建立唐朝。
李渊是一个酒色之徒,并无雄才大略。
退位后死于635年,时年70岁。
太宗李世民(598-649)626年即位,在位24年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名君。
在唐朝统一全国的一系列战争中,他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军队统帅,在即位后,又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明朝历代皇帝年号表
成化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十年 公元 1465 年 1466 年 1467 年 1468 年 1469 年 1470 年 1471 年 1472 年 1473 年 1474 年 干支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成化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 十四年 十五年 十六年 十七年 十八年 十九年 二十年 纪年 1475 年 1476 年 1477 年 1478 年 1479 年 1480 年 1481 年 1482 年 1483 年 1484 年 干支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成化 二十一 二十二年 二十三年 纪年 1485 年 1486 年 1487 年 干支 乙巳 丙午 丁未
历
纪 年
1583 年 1584 年 1585 年 1586 年 1587 年 1588 年 1589 年 1590 年 1591 年
1592 年
干 癸未
支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万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年
历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公 元
正统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十年 西元 1436 年 1437 年 1438 年 1439 年 1440 年 1441 年 1442 年 1443 年 1444 年 1445 年 干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正统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 十四年 西元 1446 年 1447 年 1448 年 1449 年 干支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朝中历史纪年表
朝鲜 明宗二十二年 宣祖李昖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十年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 十四年 十五年 十六年 十七年 十八年 十九年 二十年 二十一年 二十二年 二十三年 二十四年 二十五年 二十六年 二十七年 二十八年 二十九年 三十年 三十一年 三十二年 三十三年 三十四年 三十五年 三十六年 三十七年
干支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公元 1567 1568 1569 1570 1571 1572 1573 1574 1575 1576 1577 1578 1579 1580 1581 1582 1583 1584 1585 1586 1587 1588 1589 1590 1591 1592 1593 1594 1595 1596 1597 1598 1599 1600 1601 1602 1603 1604
朝鲜 仁祖十七年 十八年 十九年 二十年 二十一年
中国 崇祯十二年 十三年 十四年 十五年 十六年 明朝 崇祯十七年 清朝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 顺治元年
南明 明福王朱由崧 弘光元年
干支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公元 1639 1640 1641 1642 1643
二十二年
甲申
1644
二十三年
干支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丙寅
公元 1493 1494 1495 1496 1497 1498 1499 1500 1501 1502 1503 1504 1505 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明清史历史纪年表
明清历史纪年表一、明朝历史纪年表年号年份帝名庙号生卒年皇陵洪武朝1368-1398 朱元璋太祖1328-1398 孝陵建文朝1399-1402 朱允炆惠帝1377-1402 待考永乐朝1403-1424 朱棣成祖1360-1424 长陵洪熙朝1425 朱高炽仁宗1378-1425 献陵宣德朝1426-1435 朱瞻基宣宗1398-1435 景陵正统朝1436-1449 朱祁镇英宗1427-1464 裕陵景泰朝1450-1456 朱祁钰景帝1428-1457 景泰陵天顺朝1457-1464 朱祁镇英宗1427-1464 裕陵成化朝1465-1487 朱见深宪宗1447-1487 茂陵弘治朝1488-1505 朱佑樘孝宗1470-1505 泰陵正德朝1506-1521 朱厚照武宗1491-1521 康陵嘉靖朝1522-1566 朱厚熜世宗1507-1566 永陵隆庆朝1567-1572 朱载垕穆宗1537-1572 昭陵万历朝1573-1619 朱翊钧神宗1563-1620 定陵泰昌朝1620 朱常洛光宗1582-1620 庆陵天启朝1621-1627 朱由校熹宗1605-1627 德陵崇祯朝1628-1644 朱由检思宗1610-1644 思陵二、清朝历史纪年表年号年份帝名庙号生卒年皇陵顺治朝1644-1661 爱新觉罗福临世祖1638-1661 孝陵康熙朝1662-1722 爱新觉罗玄烨圣祖1654-1722 景陵雍正朝1723-1735 爱新觉罗胤禛世宗1678-1735 泰陵乾隆朝1736-1795 爱新觉罗弘历高宗1711-1799 裕陵嘉庆朝1796-1820 爱新觉罗顒琰仁宗1760-1820 昌陵道光朝1821-1850 爱新觉罗旻宁宣宗1782-1850 慕陵咸丰朝1851-1861 爱新觉罗奕詝文宗1830-1861 定陵同治朝1862-1874 爱新觉罗载淳穆宗1856-1875 惠陵光绪朝1875-1908 爱新觉罗载湉德宗1871-1908 崇陵宣统朝1909-1911 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
中国明朝历史事件时间轴
中国明朝历史事件时间轴1368年:明朝建立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王朝,始于1368年,结束于1644年。
1398年:建文帝之死明成祖朱棣篡位,杀死建文帝朱允炆,开始自己的长达三十年的统治。
1405年-1433年:郑和下西洋明成祖命令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进行七次远征,到达东南亚、印度、阿拉伯、非洲等地,扩展明朝的交流和影响力。
1421年:北京成为明朝的首都明成祖朱棣建立北京为明朝的首都,此后长达五百多年,北京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
1442年:明英宗复辟明宪宗朱见深复辟明朝,时称英宗,重新开始统治。
1505年:明武宗在位明武宗朱厚熜继位,开始自己的新政,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521年-1567年:明朝与葡萄牙、西班牙的贸易明朝与葡萄牙、西班牙进行海上贸易,这是明朝与欧洲国家之间的重要交流。
1556年-1570年:万历中兴明神宗朱翊钧在位期间,实施一系列的政治、军事、教育等改革,被称为万历中兴。
1587年-1592年:壬午之变与文禄・慶長之役朝鲜壬午之变导致明朝与日本爆发文禄・慶長之役,明朝最终未能成功征服日本,结束了对外扩张的趋势。
1616年:建立后金国女真人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开始了明末满族入侵中国的局势。
1628年:明思宗禅位明熹宗禅位给赵光义,明思宗被迫退位,明朝进入混乱时期。
1644年:明亡清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北京,明朝灭亡,清朝建立,结束了明朝的统治。
总结: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王朝,它的历史事件丰富多样。
从建立明朝到明朝灭亡,明成祖的统治、郑和远航、北京成为首都、明武宗的新政、万历中兴、明末满族入侵等一系列事件塑造了明朝的特色和命运。
虽然明朝在文化、经济和外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内忧外患、社会动荡等问题,最终导致了明朝的覆灭。
明朝的历史事件对于后世的影响深远,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南明朝三帝纪年表
南明朝三帝纪年表说明1.南明诸帝,包括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键、监国鲁王朱以海、绍武帝朱聿钅粤、永历帝朱由榔。
2.弘光帝被俘后,有两帝(隆武帝和鲁监国)并存的局面,为行文方便,纪年以隆武、永历纪年。
3.大事记中所记月、日均为明历。
年龄均为虚岁。
万历三十年(1602)朱聿键1岁。
四月初五日生于南阳唐王府邸。
万历三十五年(1607)朱由崧1岁。
七月十五日,生于京师紫禁城储秀宫。
万历三十八年左右(1610)朱聿钅粤约1岁。
生于南阳唐王府邸。
万历四十一年(1613)朱聿键12岁。
朱聿钅粤约4岁。
随父唐世子朱器城居于承奉司监狱。
万历四十二年(1614)朱由崧8岁。
三月,随父福王朱常洵“之国”,定居洛阳。
万历四十五年(1617)朱由崧11岁。
受封德昌王。
万历四十六年(1618)朱以海1岁。
生于山东兖州鲁王府邸。
天启三年(1623)朱由榔1岁。
十月十九日生于北京桂王府邸。
天启七年(1627)朱由榔5岁。
父桂王朱常瀛之国于衡州,随往。
崇祯二年(1629)朱聿键8岁。
父被毒死。
唐端王惧,始为朱聿键请名,立为唐世孙,脱离囚所。
朱聿钅粤约20岁,脱离囚所。
崇祯五年(1632)朱聿键31岁。
袭唐王爵。
崇祯六年(1633)朱以海16岁。
七月,袭封镇国将军。
朱由榔11岁。
被封为永明王,同母兄朱由木爱被封为安仁王。
崇祯七年(1634)朱聿键33岁。
自请捐千岁谋修南阳城墙。
崇祯八年(1635)朱聿键34岁。
十一月因宗室换授法,与礼部侍郎陈子壮辩驳。
陈子壮因此被革职下狱。
崇祯九年(1636)朱聿键35岁。
八月朔,不待朝旨,率勤王兵北上。
诸王擅兵,下旨议罪,十一月,被削爵,废为庶人,投入凤阳高墙监禁。
崇祯十二年(1639)朱以海22岁。
父鲁王朱寿镛病故,嫡长兄以派袭鲁王爵。
崇祯十四年(1641)朱由崧35岁。
正月,洛阳城破,逃难到怀庆。
朱由榔19岁。
结婚,妃为王氏。
崇祯十五年(1642)朱以海25岁。
年末,清兵攻入山东兖州府,幸免于难,兄鲁王朱以派自杀。
明代年表
明太祖朱元璋永乐十七年1419成化三年1467洪武元年1368永乐十八年1420成化四年1468洪武二年1369永乐十九年1421成化五年1469洪武三年1370永乐二十年1422成华六年1470洪武四年1371永乐二十一年1423成化七年1471洪武五年1372永乐二十二年1424成化八年1472洪武六年1373明仁宗朱高炽成化九年1473洪武七年1374洪熙元年1425成化十年1474洪武八年1375明宣宗朱瞻基成化十一年1475洪武九年1376宣德元年1426成化十二年1476洪武十年1377宣德二年1427成化十三年1477洪武十一年1378宣德三年1428成化十四年1478洪武十二年1379宣德四年1429成化十五年1479洪武十三年1380宣德五年1430成化十六年1480洪武十四年1381宣德六年1431成化十七年1481洪武十五年1382宣德七年1432成化十八年1482洪武十六年1383宣德八年1433成化十九年1483洪武十七年1384宣德九年1434成化二十年1484洪武十八年1385宣德十年1435成化二十一年1485洪武十九年1386明英宗朱祁镇成化二十二年1486洪武二十年1387正统元年1436成化二十三年1487洪武二十一年1388正统二年1437明孝宗朱祐樘洪武二十二年1389正统三年1438弘治元年1488洪武二十三年1390正统四年1439弘治二年1489洪武二十四年1391正统五年1440弘治三年1490洪武二十五年1392正统六年1441弘治四年1491洪武二十六年1393正统七年1442弘治五年1492洪武二十七年1394正统八年1443弘治六年1493洪武二十八年1395正统九年1444弘治七年1494洪武二十九年1396正统十年1445弘治八年1495洪武三十年1397正统十一年1446弘治九年1496洪武三十一年1398正统十二年1447弘治十年1497明惠帝朱允炆正统十三年1448弘治十一年1498建文元年1399正统十四年1449弘治十二年1499建文二年1400明代宗朱祁钰弘治十三年1500建文三年1401景泰元年1450弘治十四年1501建文四年1402景泰二年1451弘治十五年1502明成祖朱棣景泰三年1452弘治十六年1503永乐元年1403景泰四年1453弘治十七年1504永乐二年1404景泰五年1454弘治十八年1505永乐三年1405景泰六年1455明武宗朱厚照永乐四年1406景泰七年1456正德元年1506永乐五年1407明英宗朱祁镇正德二年1507永乐六年1408天顺元年1457正德三年1508永乐七年1409天顺二年1458正德四年1509永乐八年1410天顺三年1459正德五年1510永乐九年1411天顺四年1460正德六年1511永乐十年1412天顺五年1461正德七年1512永乐十一年1413天顺六年1462正德八年1513永乐十二年1414天顺七年1463正德九年1514永乐十三年1415天顺八年1464正德十年1515永乐十四年1416明宪宗朱见深正德十一年1516永乐十五年1417成化元年1465正德十二年1517永乐十六年1418成化二年1466正德十三年1518正德十四年1519隆庆五年1571天启元年1621正德十五年1520隆庆六年1572天启二年1622正德十六年1521明神宗朱翊钧天启三年1623明世宗朱厚熜万历元年1573天启四年1624嘉靖元年1522万历二年1574天启五年1625嘉靖二年1523万历三年1575天启六年1626嘉靖三年1524万历四年1576天启七年1627嘉靖四年1525万历五年1577明思宗朱由检嘉靖五年1526万历六年1578崇祯元年1628嘉靖六年1527万历七年1579崇祯二年1629嘉靖七年1528万历八年1580崇祯三年1630嘉靖八年1529万历九年1581崇祯四年1631嘉靖九年1530万历十年1582崇祯五年1632嘉靖十年1531万历十一年1583崇祯六年1633嘉靖十一年1532万历十二年1584崇祯七年1634嘉靖十二年1533万历十三年1585崇祯八年1635嘉靖十三年1534万历十四年1586崇祯九年1636嘉靖十四年1535万历十五年1587崇祯十年1637嘉靖十五年1536万历十六年1588崇祯十一年1638嘉靖十六年1537万历十七年1589崇祯十二年1639嘉靖十七年1538万历十八年1590崇祯十三年1640嘉靖十八年1539万历十九年1591崇祯十四年1641嘉靖十九年1540万历二十年1592崇祯十五年1642嘉靖二十年1541万历二十一年1593崇祯十六年1643嘉靖二十一年1542万历二十二年1594崇祯十七年1644嘉靖二十二年1543万历二十三年1595嘉靖二十三年1544万历二十四年1596嘉靖二十四年1545万历二十五年1597嘉靖二十五年1546万历二十六年1598嘉靖二十六年1547万历二十七年1599嘉靖二十七年1548万历二十八年1600嘉靖二十八年1549万历二十九年1601嘉靖二十九年1550万历三十年1602嘉靖三十年1551万历三十一年1603嘉靖三十一年1552万历三十二年1604嘉靖三十二年1553万历三十三年1605嘉靖三十三年1554万历三十四年1606嘉靖三十四年1555万历三十五年1607嘉靖三十五年1556万历三十六年1608嘉靖三十六年1557万历三十七年1609嘉靖三十七年1558万历三十八年1610嘉靖三十八年1559万历三十九年1611嘉靖三十九年1560万历四十年1612嘉靖四十年1561万历四十一年1613嘉靖四十一年1562万历四十二年1614嘉靖四十二年1563万历四十三年1615嘉靖四十三年1564万历四十四年1616嘉靖四十四年1565万历四十五年1617嘉靖四十五年1566万历四十六年1618明穆宗朱载垕万历四十七年1619隆庆元年1567万历四十八年1620隆庆二年1568明光宗朱常洛隆庆三年1569泰昌元年1620隆庆四年1570明熹宗朱由校。
明代大事年表
明朝史1368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即帝位,国号明,是为明太祖朱元璋;闰七月,元顺帝逃往上都,史称北元.八月,明军占领大都,元亡.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即帝位,国号明,是为明太祖;闰七月,元顺帝逃往上都,史称北元.八月,明军占领大都,元亡;明定田赋额,编定役法,定卫所制度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以临濠为中都;诏天下府,州,县皆立学。
侍官制,定封建诸王之制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四月,元顺帝病死于应昌,昭宗继位;分封诸王.诏定科举制度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定开中法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定屯田法.颁《大明律》;罢市舶司,实行海禁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正月,令乡里立社学;三月,立钞法,造大明宝钞;四月,改各都卫为都指挥使司;空印案发,诛连甚广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改南京为京师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胡惟庸案发,株连三万余人;罢中书省,废丞相制度。
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
罢御史台,废御史大夫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徐达等出塞击元,俘获甚众;是年,定赋役籍,编里甲,造黄册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置锦衣卫.置都察院。
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太祖洪武十六年1383遣西平侯沐英镇守云南,从此沐氏世守其地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改定都察院官制;颁科举取士程式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三月,郭桓案发,株连者数万人;十月,颁《大诰》明太祖洪武十九年1386福建僧彭玉琳组织白莲会,称晋王,旋被镇压;令划入匠籍之工匠轮班入京师服役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87编绘鱼鳞图册,与黄册并行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明军至捕鱼儿海,俘元皇子及妃嫔等数万人,北元主远走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 1编定天下赋役黄册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蓝玉案发。
蓝玉因谋反被杀,株连死者一万五千余人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颁《皇明祖训》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南北榜案发,开明朝取士分南北之先例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太祖死,皇太孙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即位后议定削藩,削废周,齐,湘,代,岷五王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靖难之役开始,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北平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六月,燕兵攻入南京.宫中起火,建文帝不知所终.燕王朱棣即帝位,是为明成祖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二月,改北平为北京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命宦官郑和与王景弘等出使南洋各地,郑和下西洋自此始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永乐大典》成书,凡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改安南置交趾布政使司明成祖永乐七年1409置奴儿干都司;乌斯藏黄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在拉萨行大祈愿法会,黄教渐成执政教派明成祖永乐八年1410明成祖亲击鞑靼本雅失里,至斡难河,本雅失里兵溃明成祖永乐九年1411开会通河明成祖永乐十二年1414成祖亲领步骑五十万击瓦剌马哈木,大破之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辽东总兵刘江大破倭寇于金州望海埚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山东蒲台唐赛儿起义,同年失败;置东厂,由宦官掌管,专职缉查军民官吏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1424成祖第五次率师亲征鞑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纪年表(公元1368-公元1661)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洪武元年公元 1368年戊申年洪武二年公元 1369年己酉年洪武三年公元 1370年庚戌年洪武四年公元 1371年辛亥年洪武五年公元 1372年壬子年洪武六年公元 1373年癸丑年洪武七年公元 1374年甲寅年洪武八年公元 1375年乙卯年洪武九年公元 1376年丙辰年洪武十年公元 1377年丁巳年洪武十一年公元 1378年戊午年洪武十二年公元 1379年己未年洪武十三年公元 1380年庚申年洪武十四年公元 1381年辛酉年洪武十五年公元 1382年壬戌年洪武十六年公元 1383年癸亥年洪武十七年公元 1384年甲子年洪武十八年公元 1385年乙丑年洪武十九年公元 1386年丙寅年洪武二十年公元 1387年丁卯年洪武二十一年公元 1388年戊辰年洪武二十二年公元 1389年己巳年洪武二十三年公元 1390年庚午年洪武二十四年公元 1391年辛未年洪武二十五年公元 1392年壬申年洪武二十六年公元 1393年癸酉年洪武二十七年公元 1394年甲戌年洪武二十八年公元 1395年乙亥年洪武二十九年公元 1396年丙子年洪武三十年公元 1397年丁丑年洪武三十一年公元 1398年戊寅年建文元年公元 1399年己卯年建文二年公元 1400年庚辰年建文三年公元 1401年辛巳年建文四年公元 1402年壬午年永乐元年公元 1403年癸未年永乐二年公元 1404年甲申年永乐三年公元 1405年乙酉年永乐四年公元 1406年丙戌年1永乐五年公元 1407年丁亥年永乐六年公元 1408年戊子年永乐七年公元 1409年己丑年永乐八年公元 1410年庚寅年永乐九年公元 1411年辛卯年永乐十年公元 1412年壬辰年永乐十一年公元 1413年癸巳年永乐十二年公元 1414年甲午年永乐十三年公元 1415年乙未年永乐十四年公元 1416年丙申年永乐十五年公元 1417年丁酉年永乐十六年公元 1418年戊戌年永乐十七年公元 1419年己亥年永乐十八年公元 1420年庚子年永乐十九年公元 1421年辛丑年永乐二十年公元 1422年壬寅年永乐二十一年公元 1423年癸卯年永乐二十二年公元 1424年甲辰年洪熙元年公元 1425年乙巳年宣德元年公元 1426年丙午年宣德二年公元 1427年丁未年宣德三年公元 1428年戊申年宣德四年公元 1429年己酉年宣德五年公元 1430年庚戌年宣德六年公元 1431年辛亥年宣德七年公元 1432年壬子年宣德八年公元 1433年癸丑年宣德九年公元 1434年甲寅年宣德十年公元 1435年乙卯年正统元年公元 1436年丙辰年正统二年公元 1437年丁巳年正统三年公元 1438年戊午年正统四年公元 1439年己未年正统五年公元 1440年庚申年正统六年公元 1441年辛酉年正统七年公元 1442年壬戌年正统八年公元 1443年癸亥年正统九年公元 1444年甲子年正统十年公元 1445年乙丑年正统十一年公元 1446年丙寅年正统十二年公元 1447年丁卯年正统十三年公元 1448年戊辰年正统十四年公元 1449年己巳年景泰元年公元 1450年庚午年景泰二年公元 1451年辛未景泰三年公元 1452年壬申年景泰四年公元 1453年癸酉年景泰五年公元 1454年甲戌年景泰六年公元 1455年乙亥年景泰七年公元 1456年丙子年天顺元年公元 1457年丁丑年天顺二年公元 1458年戊寅年天顺三年公元 1459年己卯年天顺四年公元 1460年庚辰年天顺五年公元 1461年辛巳年天顺六年公元 1462年壬午年天顺七年公元 1463年癸未年天顺八年公元 1464年甲申年成化元年公元 1465年乙酉年成化二年公元 1466年丙戌年成化三年公元 1467年丁亥年成化四年公元 1468年戊子年成化五年公元 1469年己丑年成化六年公元 1470年庚寅年成化七年公元 1471年辛卯年成化八年公元 1472年壬辰年成化九年公元 1473年癸巳年成化十年公元 1474年甲午年成化十一年公元 1475年乙未年成化十二年公元 1476年丙申年成化十三年公元 1477年丁酉年成化十四年公元 1478年戊戌年成化十五年公元 1479年己亥年成化十六年公元 1480年庚子年成化十七年公元 1481年辛丑年成化十八年公元 1482年壬寅年成化十九年公元 1483年癸卯年成化二十年公元 1484年甲辰年成化二十一年公元 1485年乙巳年成化二十二年公元 1486年丙午年成化二十三年公元 1487年丁未年弘治元年公元 1488年戊申年弘治二年公元 1489年己酉年弘治三年公元 1490年庚戌年弘治四年公元 1491年辛亥年弘治五年公元 1492年壬子年弘治六年公元 1493年癸丑年弘治七年公元 1494年甲寅年弘治八年公元 1495年乙卯年弘治九年公元 1496年丙辰年弘治十年公元 1497年丁巳年弘治十一年公元 1498年戊午年弘治十二年公元 1499年己未年弘治十三年公元 1500年庚申年弘治十四年公元 1501年辛酉年弘治十五年公元 1502年壬戌年弘治十六年公元 1503年癸亥年弘治十七年公元 1504年甲子年弘治十八年公元 1505年乙丑年正德元年公元 1506年丙寅年正德二年公元 1507年丁卯年正德三年公元 1508年戊辰年正德四年公元 1509年己巳年正德五年公元 1510年庚午年正德六年公元 1511年辛未年正德七年公元 1512年壬申年正德八年公元 1513年癸酉年正德九年公元 1514年甲戌年正德十年公元 1515年乙亥年正德十一年公元 1516年丙子年正德十二年公元 1517年丁丑年正德十三年公元 1518年戊寅年正德十四年公元 1519年己卯年正德十五年公元 1520年庚辰年正德十六年公元 1521年辛巳年嘉靖元年公元 1522年壬午年嘉靖二年公元 1523年癸未年嘉靖三年公元 1524年甲申年嘉靖四年公元 1525年乙酉年嘉靖五年公元 1526年丙戌年嘉靖六年公元 1527年丁亥年嘉靖七年公元 1528年戊子年嘉靖八年公元 1529年己丑年嘉靖九年公元 1530年庚寅年嘉靖十年公元 1531年辛卯年嘉靖十一年公元 1532年壬辰年嘉靖十二年公元 1533年癸巳年嘉靖十三年公元 1534年甲午年嘉靖十四年公元 1535年乙未年嘉靖十五年公元 1536年丙申年嘉靖十六年公元 1537年丁酉年嘉靖十七年公元 1538年戊戌年嘉靖十八年公元 1539年己亥年嘉靖十九年公元 1540年庚子年嘉靖二十年公元 1541年辛丑年嘉靖二十一年公元 1542年壬寅年嘉靖二十二年公元 1543年癸卯年嘉靖二十三年公元 1544年甲辰年嘉靖二十四年公元 1545年乙巳年嘉靖二十五年公元 1546年丙午年嘉靖二十六年公元 1547年丁未年嘉靖二十七年公元 1548年戊申年嘉靖二十八年公元 1549年己酉年嘉靖二十九年公元 1550年庚戌年嘉靖三十年公元 1551年辛亥年嘉靖三十一年公元 1552年壬子年嘉靖三十二年公元 1553年癸丑年嘉靖三十三年公元 1554年甲寅年嘉靖三十四年公元 1555年乙卯年嘉靖三十五年公元 1556年丙辰年嘉靖三十六年公元 1557年丁巳年嘉靖三十七年公元 1558年戊午年嘉靖三十八年公元 1559年己未年嘉靖三十九年公元 1560年庚申年嘉靖四十年公元 1561年辛酉年嘉靖四十一年公元 1562年壬戌年嘉靖四十二年公元 1563年癸亥年嘉靖四十三年公元 1564年甲子年嘉靖四十四年公元 1565年乙丑年嘉靖四十五年公元 1566年丙寅年隆庆元年公元 1567年丁卯年隆庆二年公元 1568年戊辰年隆庆三年公元 1569年己巳年隆庆四年公元 1570年庚午年隆庆五年公元 1571年辛未年隆庆六年公元 1572年壬申年万历元年公元 1573年癸酉年万历二年公元 1574年甲戌年万历三年公元 1575年乙亥年万历四年公元 1576年丙子年万历五年公元 1577年丁丑年万历六年公元 1578年戊寅年万历七年公元 1579年己卯年万历八年公元 1580年庚辰年万历九年公元 1581年辛巳年万历十年公元 1582年壬午年万历十一年公元 1583年癸未年万历十二年公元 1584年甲申年万历十三年公元 1585年乙酉年万历十四年公元 1586年丙戌年万历十五年公元 1587年丁亥年万历十六年公元 1588年戊子年万历十七年公元 1589年己丑年万历十八年公元 1590年庚寅年万历十九年公元 1591年辛卯年万历二十年公元 1592年壬辰年万历二十一年公元 1593年癸巳年万历二十二年公元 1594年甲午年万历二十三年公元 1595年乙未年万历二十四年公元 1596年丙申年万历二十五年公元 1597年丁酉年万历二十六年公元 1598年戊戌年万历二十七年公元 1599年己亥年万历二十八年公元 1600年庚子年万历二十九年公元 1601年辛丑年万历三十年公元 1602年壬寅年万历三十一年公元 1603年癸卯年万历三十二年公元 1604年甲辰年万历三十三年公元 1605年乙巳年万历三十四年公元 1606年丙午年万历三十五年公元 1607年丁未年万历三十六年公元 1608年戊申年万历三十七年公元 1609年己酉年万历三十八年公元 1610年庚戌年万历三十九年公元 1611年辛亥年万历四十年公元 1612年壬子年万历四十一年公元 1613年癸丑年万历四十二年公元 1614年甲寅年万历四十三年公元 1615年乙卯年万历四十四年公元 1616年丙辰年万历四十五年公元 1617年丁巳年万历四十六年公元 1618年戊午年万历四十七年公元 1619年己未年泰昌元年公元 1620年庚申年万历四十八年公元 1620年庚申年天启元年公元 1621年辛酉年天启二年公元 1622年壬戌年天启三年公元 1623年癸亥年天启四年公元 1624年甲子年天启五年公元 1625年乙丑年天启六年公元 1626年丙寅年天启七年公元 1627年丁卯年崇祯元年公元 1628年戊辰年崇祯二年公元 1629年己巳年崇祯三年公元 1630年庚午年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辛未年崇祯五年公元 1632年壬申年崇祯六年公元 1633年癸酉年崇祯七年公元 1634年甲戌年崇祯八年公元 1635年乙亥年崇祯九年公元 1636年丙子年崇祯十年公元 1637年丁丑年崇祯十一年公元 1638年戊寅年崇祯十二年公元 1639年己卯年崇祯十三年公元 1640年庚辰年崇祯十四年公元 1641年辛巳年崇祯十五年公元 1642年壬午年崇祯十六年公元 1643年癸未年崇祯十七年公元 1644年甲申年弘光元年公元 1645年乙酉年隆武元年公元 1645年乙酉年隆武二年公元 1646年丙戌年绍武元年公元 1646年丙戌年永历元年公元 1647年丁亥年永历二年公元 1648年戊子年永历三年公元 1649年己丑年永历四年公元 1650年庚寅年永历五年公元 1651年辛卯年永历六年公元 1652年壬辰年永历七年公元 1653年癸巳年永历八年公元 1654年甲午年永历九年公元 1655年乙未年永历十年公元 1656年丙申年永历十一年公元 1657年丁酉年永历十二年公元 1658年戊戌年永历十三年公元 1659年己亥年永历十四年公元 1660年庚子年永历十五年公元 1661年辛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