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机械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机械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机械产品质量检验标准一、引言在现代化社会中,机械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且对质量和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制定统一的机械产品质量检验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材料选择、产品制造、性能测试等方面,全面探讨机械产品的质量检验标准。

二、材料选择材料是机械产品质量的基础,合理的材料选择能够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使用要求,选择符合标准的材料。

例如,在制造重型机械时,应选用高强度、耐磨、耐腐蚀的特殊合金材料,并且要求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三、产品制造机械产品的制造工艺直接关系到其质量和使用寿命。

制定机械产品制造的规范和流程,有助于提高产品品质。

在机械产品制造过程中,需要建立合理的质检体系,包括材料检验、加工检验和装配检验等。

此外,实施全程跟踪和追溯制度,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可控。

四、性能测试机械产品的性能测试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针对不同类型的机械产品,可以制定相应的性能测试标准。

例如,对于起重机械,可以通过荷载试验、稳定性试验和安全防护试验等,来评估其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应建立健全的检验记录和报告制度,为产品性能测试提供依据。

五、效果评估机械产品质量检验标准的制定不仅要考虑产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还要考虑产品的使用效果和经济性。

在制定机械产品质量检验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国内外的技术标准和市场需求,综合评估产品的质量水平和性能表现。

同时,要不断完善标准,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六、质量控制机械产品质量控制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水平。

在质量控制过程中,要重视前期预防,加强零部件和成品的检验,建立完善的质量记录和追溯制度。

同时,要根据不同的产品特点和技术要求,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指标,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七、标准修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机械产品质量检验标准也需要及时修订和更新。

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精选全文

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本专业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见《公共课课程标准》(试行)与《德育课与选修课课程标准》(试行),专业课课程标准如下:《机械基础》课程标准(216学时)一、课程性质及任务性质:本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任务:通过教学,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内容以及今后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分析解决机械类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力学基础知识,掌握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及应用等问题,能对常用机械传动装置和螺纹连结进行功能分析及简易计算。

三、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表(一)理论教学模块(二)实践教学模块四、说明1.教材的版本《机械基础》(机械类)第二版李世维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本课程标准适用的专业与学制本课程标准适用于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制三年。

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性课程,与车间实习、机械制图等课程联系紧密,也是中职阶段重要课程。

4.本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①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以基础理论教学为主,讲解时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注意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让他们真正学会独立学习思考。

多媒体教学:穿插多媒体教学,利用生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给学生更直观的认识,使知识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②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内容,设计实践任务,指导学生完成实践,在“做”中学。

基于资源利用的学习:本课程可适当安排多媒体视频资料,使学生浏览、观摩、参考、学习。

合作式教学:让学生分成小组,分工协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5.建议本课程具有涉及面广、联系实际较强的特点,教学中要加强现场实际、教具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不断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讲清基本理论、简化理论力学的推导、突出结构特性及应用,切忌抽象的做理论推导,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条理性和简明性。

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标准

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标准

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标准在现代社会中,机械产品已成为各行各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机械产品的质量对于保障生产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机械产品的质量符合相应的标准,各行业都有必要建立和遵守一定的监督检验标准。

本文将从机械产品质量的定义、主要的监督检验标准以及标准制定的过程等方面展开论述。

1. 机械产品质量的定义及重要性机械产品的质量是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正常运行,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符合运行要求和使用者期望的程度。

机械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安全和工作效率。

一旦机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不仅会影响生产或工作的正常进行,还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建立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标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 机械产品的主要监督检验标准(1)机械产品性能标准机械产品的性能标准是指产品在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基本要求。

例如,机械产品的功率、速度、载重等参数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的机械产品,还需制定相应的性能指标,如电机的工作效率、传动装置的传动效率等。

(2)机械产品安全标准机械产品的安全标准是保障使用者安全的重要依据。

在制定安全标准时,需要考虑机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保护。

例如,机械产品的外壳材料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以防止使用中发生折断或破损。

此外,机械产品还需要进行电气安全的检验,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的电气安全标准。

(3)机械产品环境适应性标准机械产品的环境适应性标准是指产品能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使用要求。

例如,机械产品在高温、低温或潮湿环境中应具备一定的耐高温、低温或防潮性能。

此外,机械产品还需要满足防尘、防雨等特殊环境的要求,以确保产品在各种工况下正常运行。

(4)机械产品可维修性标准机械产品的可维修性标准是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或损坏时,能够便于维修和更换零部件。

为了提高机械产品的可维修性,需要对产品的结构设计、部件选材和维修技术等进行相应的要求。

《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检测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自动检测技术是研究信息科学领域中信息捕捉必要手段的一门科学,“自动检测技术”是数控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在研发新型测控系统所需的知识结构中占有核心地位。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类传感器的机理、结构、测量电路和应用方法,使学生建立完整的传感技术的整体概念,培养学生组建非电测量和控制系统的实际能力。

在培养高级电子检验与维修人才和电气自动化控制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不仅为学生学习相关技术基础和专业课程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为今后从事测控系统设计和研究工作起到增强适应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先修课:电工电子技术、单片机;后续课:数控机床的维修。

二、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各类传感器的机理、结构、测量电路和应用方法,使学生建立完整的传感技术的整体概念,使学生能够组建非电测量与控制系统。

2.知识目标(1)传感器的基础概念;(定义、组成、分类、特点)(2)传感器的基础理论;(数理模型、基础特性)(3)常用传感器的结构和物理原理;(4)传感器的应用方法;(5)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及步骤;(6)利用传感器进行自动控制的简单制作。

3.态度目标(1)质量意识:具有质量意识、产品竞争意识、视质量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生命。

(2)工程意识:对项目设计要有工程化管理的意识,工作要系统化,规范化,模块化。

(3)团队精神:要有团队工作精神,合作精神,要有全局观念,能够为团队总体目标的实现作出自己的最大努力。

三、课程设计1、设计思想校企紧密合作,围绕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开展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能力分析,建立课程标准,整合并序化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完善课程的考评体系建设,构建以典型电子产品为载体的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

将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教学过程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机械制造行业产品质量检验规范

机械制造行业产品质量检验规范

机械制造行业产品质量检验规范一、前言高质量的产品是机械制造行业的基石,而产品质量的检验则是保证产品符合标准和客户需求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机械制造行业的产品质量检验规范展开讨论,包括检验流程、方法和标准等方面的要求。

二、检验前准备2.1 检验计划在进行产品质量检验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检验计划。

检验计划应包括检验范围、检验方法、检验设备和工具的准备等内容。

检验计划的制定应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客户要求进行,并及时调整以适应实际情况。

2.2 检验设备和工具为了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准备适当的检验设备和工具。

这些设备和工具应当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并经过定期的校准和维护。

在使用检验设备和工具前,应进行检查和确认其状态良好。

三、产品质量检验步骤3.1 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产品质量检验的第一步,通过对产品外观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产品是否存在明显的缺陷或损伤。

外观检查应包括产品的色泽、形状、尺寸、表面光洁度等方面的要求,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检验报告中。

3.2 尺寸检验尺寸检验是产品质量检验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产品的关键尺寸进行准确的测量和判定能够直接反映产品的质量水平。

尺寸检验应采用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方法,比如卡尺、游标卡尺、坐标测量机等,并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进行操作和记录。

3.3 功能性能检验功能性能检验是产品质量检验的核心内容,通过检测产品的功能性能能够评估产品是否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和使用要求。

功能性能检验应采用适当的测试方法和设备,比如负载试验台、运行试验台等,并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进行操作和记录。

3.4 耐久性检验耐久性检验是对产品的使用寿命和耐用性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

耐久性检验应采用适当的试验装置和方法,比如疲劳试验机、振动试验台等,并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进行操作和记录。

3.5 环境适应性检验环境适应性检验是对产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

环境适应性检验应采用适当的试验方法和设备,比如恒温恒湿试验箱、盐雾试验箱等,并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进行操作和记录。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是机械创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材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辟理论,校企合作开辟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

本课程也合用于其它机械类专业。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机械工程图绘制》、《机械零部件测绘实训》、《机械零件常用材料选择及热成型》,与其同步开设的课程有《机械零件的手工制作与普通机械加工》。

本课程为后续《常用机构制作与零部件装拆》、《数控编程与加工》、《机械产品加工与装配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相关课程奠定技能和知识基础。

本课程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旨在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1. 系统掌握尺寸误差、形位误差、表面粗糙度等检测项目的不同检测方法;2. 掌握内径、外径、斜面、孔系、罗纹、曲面、齿形等不同结构特征的检测方法和工具;3. 掌握常规检测工具和三坐标测量机、圆度仪、工具显微镜等高精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4. 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质量统计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的基本应用。

1. 具备正确分析图纸技术要求,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和工具进行产品检测的能力;2. 具备应用质量统计分析和控制方法,对质量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质量问题,预防产品质量缺陷,控制工序质量的能力;3. 具备针对具体加工质量问题,提出质量改进方案的初步能力。

1. 良好的质量意识和工作责任感;2. 认真、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3. 自觉维护工具和工作环境清洁的良好习惯,能遵守操作规范和安全文明生产规程;4. 积极思量和解决问题的意识;5. 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

遵循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企业调研为基础,环绕机械创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材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与企业专家共同合作,实施本课程的系统开辟与实践。

机械零件品质检测课程标准

机械零件品质检测课程标准

《机械零件品质检测》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该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与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它将实现互换性生产的标准化领域与计量学领域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涉及机械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质量控制和生产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从事机械工程的技术人员应具备这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它包括:“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两大部分。

“公差配合”属标准化范畴;“测量技术”属计量学范畴。

本课程是将公差配合和计量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互换性角度出发,围绕误差与公差这两个概念来研究如何解决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合理确定公差配合和采用适当的技术测量手段。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讲课、作业、检测等教学环节,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应会用有关的公差配合标准,具有选用公差配合的初步能力,能正确选用量具量仪,会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工作,会设计常用量规,为正确地理解和绘制设计图样及正确地表达设计思想打下基础,并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清楚关于互换性、公差、精密测量及其误差处理等方面的术语及定义;2.了解相关公差标准的内容及特点、标注代号;3.熟悉典型几何量的精密测量方法及量器具使用;二.课程培养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从互换性角度出发,通过系统简练地介绍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选用方法和误差检测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学到有关精度设计和几何量检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研究和处理机械工程技术问题打下基础。

(1)方法能力培养目标1.系统、简练地宣传贯彻国家颁布的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2.从保证机械零件的互换性和几何精度出发,介绍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掌握有关互换性、公差、检测及标准化的概念。

4.掌握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标准的规定并能正确选用及标注。

5.基本掌握常用件的互换性规定及常用检测方法。

6.理解计量器具的分类、常用度量指标、测量方法并能正确应用。

《机械调试》课程标准

《机械调试》课程标准

《机械调试》课程标准
机械调试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机械调试领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使其
能够熟练掌握机械调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具备解决机械调试问题
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机械调试基础知识:介绍机械调试的定义、目的和基本原理,了解机械调试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

2. 机械系统分析:研究如何对机械系统进行分析,了解机械系
统的结构、性能和工作原理。

3. 机械调试技术:掌握机械调试的基本技术,包括调试流程规划、参数调整和故障诊断等。

4. 调试实践案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讨论,加深对机械调试的理解和掌握。

5. 调试工具和设备:介绍常用的机械调试工具和设备,培养学生使用这些工具和设备进行调试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实践、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

教师将通过讲解理论知识、演示实际操作和引导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四、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将综合考虑学生参与度、实验成绩、个人作业和期末考试等因素。

学生需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实践,并按时完成作业和考试。

五、参考教材
1. 《机械调试基础》(李华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 《机械调试技术实例解析》(张明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六、备注
以上课程标准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零件的普通车削加工》课程标准

《零件的普通车削加工》课程标准

零件的普通车削加工》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零件的普通车削加工课程代码:0203210 05课程类别:专业基础与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分:5课程学时:80适用专业:数控技术专业开课学期:第3学期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零件的普通车削加工是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在学生已有基本的机械加工常识的基础上,通过农机轴等项目的实际工作过程训练方式,采取项目教学法,进一步加强学生识读较复杂零件图能力及制定机械加工工艺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运用车削加工方法进行零件生产的工作能力,为学生下一步的数控车削加工学习奠定一个较扎实的车削加工工艺基础和操作技能。

表1.2设计思路通过广泛的企业调研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的跟踪反馈,企业尤其是以单件小批量为生产特点的企业,对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首岗的工作安排大都为普通设备的操作员,特别是普通车削加工岗位。

通过对普通车削加工岗位的能力、工作内容以及技能要求进行分析,结合中级车工技能鉴定标准,确定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企业中的典型零件为载体,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认知规律确定学习情境,为逐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表2课程描述2.课程目标学习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能完成一般零件的车削加工方案的制定和加工操作能力2.1知识目标1.外圆、端面的车削方法;2.工件在车床上的装夹方法;3.内孔的加工方法及精度检测方法;4.在车床上车削圆锥的方法;5.圆锥的检测方法;6.三角螺纹、梯形螺纹的尺寸及公差确定;7.三角螺纹、梯形螺纹的车削及检测方法;8.蜗杆的尺寸计算;9.蜗杆的车削及检测方法;10.曲轴的车削加工及检测方法;11.细长轴的装夹方法;12.细长轴的车削方法。

2.2能力目标1.正确识读零件图的能力;2.制定车削加工方案的能力;3.根据工件材料的特性及可切削加工性能合理选择加工刀具的能力;4.根据零件的结构特性合理、安全的装夹工件的能力;5.根据确定的加工方案调整机床,使其正常运转的能力;6.零件的外圆表面、圆锥表面、内圆表面、三角形内外螺纹、蜗杆、曲轴、细长轴的车削加工能力;7.对所加工的零件按图纸要求进行检验;8.对加工零件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9.对机床进行日常的保养与维护;10.利用CAPP软件进行工艺设计的能力。

《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课程编码:17010008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参考学时:72学时一、课程定位1、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及作用本课程内容以机械技术为主体,以机电为两翼,机电气光一体化并举,以C5W技术特别是工控技术作为技术支撑,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的全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程以典型机电一体化设备和各种应用软件为教学载体,将前期专业课程的知识、技能和企业规范、安全操作、团队协作等内容梳理整合加以综合运用,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工作在机电一体化设备设计制造、装调、维修与保养等相关工作岗位,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是前导课程理论的实际应用,为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

表1前导、后续课程一览表前导课程本课程后续课程PLC技术应用变频技术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二、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以典型机电一体化设备和各种应用软件为教学载体,将前期专业课程的知识、技能和企业规范、安全操作、团队协作等内容梳理整合加以综合运用,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工作在机电一体化设备设计制造、装调、维修与保养等相关工作岗位,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在教学计划制定和教学过程中,根据岗位职责及职能力要求,基于典型项目案例教学这一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和创新实践过程中。

一直以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学生的培养重点。

课程设计整体思路:本课程通过以工作任务导向及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分析与装调的实际工作项目活动,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学习领域和工作领域等专业知识与技能,建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思维基础,学会分析和处理工程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针对岗位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为将来胜任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群职业需要、具备优良的职业素养和突出的岗位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数控车削加工》课程标准

《数控车削加工》课程标准

《数控车削加工》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数控车削加工课程类别:专业技能平台课程适应专业:数控技术应用学时学分:186学时,占10学分开课学期:第3、4学期二、课程概述《数控车削加工》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基于岗位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以行动导向为基础的模块式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钳工技能实训、车工技能实训、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机械测量、电工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上,以典型零件为载体培养学生分析零件图纸的能力、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分析编制、数控程序编写、数控车床操作、零件质量检测控制等职业能力。

有机地融入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形成“课程模块对接岗位能力”的模块化课程。

教学评价按照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原则,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建立互换性、极限配合与机械测量高质量产品的概念;能正确识读机械图样上公差、配合及表面粗糙度,并能熟练查阅相关国家标准;能正确选择和使用生产现场的常用量具对一般的几何量进行综合检测。

(二)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2.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勤恳踏实的职业态度;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4.培养学生认真负责、遵章守纪的职业作风;5.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环保意识。

6.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不断创新的职业能力。

(三)知识目标1.熟悉数控车间管理规程、数控车床安全操作规程;2.了解数控车床的基本结构;3.认识不同车刀、钻头的结构、功能;4.掌握数控车削编程S、T、F、M、G等指令代码及其编程格式;5.熟悉数控车床维护保养规程;6.掌握切削用量合理选用的相关知识;7.认识常用工具、夹具、量具的结构、功能;8.掌握利用粗加工、精加工控制尺寸的方法;9.掌握简单轴类的编程与加工及仿真应用;10.掌握简套类的编程与加工;11.掌握复杂轴类的加工;12.掌握复杂套类的编程与加工;13.掌握配合件的编程与加工。

2023《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2023《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2023《机械基础》课程标准2023年《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机械工作原理和机械工程材料性能,能够准确表达机械技术要求,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机械基础》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掌握机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常用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

2. 了解常用机械零部件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和选用方法。

3. 掌握常用机械的安装、调试和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

4. 了解常见机械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方法,具备一定的机械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力。

5. 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技能的可操作性。

2. 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

3. 结合机电专业类行业面向与职业面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和实践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和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关注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保持课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四、课程实施建议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于机械质量检测标准

关于机械质量检测标准

关于机械质量检测标准机械质量检测标准是指对机械产品进行检测和评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定。

机械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因此质量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产品质量、保障用户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机械质量检测标准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到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要求。

同时,还应结合国际标准,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使得国内的机械质量检测标准与国际接轨,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其次,机械质量检测标准的制定应当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在制定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到机械产品的特点和使用环境,明确检测的项目和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应考虑到检测设备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条件,保障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另外,机械质量检测标准的执行应当严格规范,确保检测结果的公正客观。

检测机构和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检测工作,不得有任何舞弊行为。

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的质量追溯和监督机制,对检测结果进行跟踪和监督,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最后,机械质量检测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机械产品的质量检测标准也需要不断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同时,还应加强对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相关人员的标准意识和执行能力,确保机械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机械质量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产品质量、保障用户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标准,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高度重视机械质量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工作,共同努力,推动我国机械产品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与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限选的课程,该课程既有广泛的理论知识,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在教学计划中起到丞上启下的作用,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要求学生能对制造活动有总体的了解与把握,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能选择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及加工参数,具备制订工艺规程的能力和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分析解决现场工艺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与理念1.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机械制造技术》课程面向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全体学生,注重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及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发、提示下使其自主地、全面地理解机械制造技术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和扩展视野为基本培养目标。

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宽视野的过程。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对设定目标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

在教学过程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终结性评价则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从事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员、产品质量检验员等同位工作的必修课。

其功能是培养学生对机械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认知,掌握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零件的手工制作、使用普通机床的零件制作等技能,具备从事机械加工相关技术工作的基本职业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数控技术专业相关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的项目课程结构,包括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零件的手工制作使用普通机床的零件制作等几个学习项目。

课程内容与要求的确定充分考虑了机械加工技术人员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

2.课程设计思路为了充分体现技能为核心、知识为支撑和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的课程思想,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项目),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出相关专业知识,渗透职业素养的积累,以典型的零件机械加工过程为基础,展开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设计由易而难,多采用学习小组领取任务、查阅资科、制定方案、师生研讨、指导实施等师生互动的课内外活动形式,予师生以广阔的创新空间,本课程要求充分运用现代职教理念与技术,引导学生在学做一体的活动中学会学习,培养兴趣,锻炼技能,培养学生崇尚实践,崇尚技能,尊重科学,尊重劳动的意识;引导学生在与身边的老师、同学共同讨论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形成基本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三)开设时间与学时开设时间:第3、4学期;学时:234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整体认识机械加工过程,掌握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零件的手工制作、使用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的基本职业技能,培养沟通、合作、务实、严谨等基本职业素养;为提高学生各专们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能力。

能力目标:1.了解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处理的相关知识;2.能对结构不同的零件采取合理的表达方法并绘制该零件的零件图,标注定整的尺寸与技术要求;3.能正确识读机械零件图样,能读懂简单的装配图:4.能按照国家标准相关规定绘制零件图样;5.会钳工、车工、铣工基本操作技能;6.会量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工业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工业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工业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1. 材料学,介绍各种工业材料的特性、性能和应用,包括金属
材料、塑料、复合材料等,学习材料的结构、组织和性能分析方法。

2. 工程力学,学习力学原理,包括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
等内容,了解力学在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3. 机械设计,介绍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学习如何设
计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业产品。

4. 控制工程,学习控制理论和方法,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
制系统等内容,了解自动化控制在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5. 电子技术,介绍电子元器件、电路原理、数字电子技术等内容,学习电子技术在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6. 计算机技术,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编程技术、数据处理方
法等,了解计算机技术在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7. 统计学,介绍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习如何通过统计分
析来评估产品质量。

8. 质量管理,学习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标准、质量控制方法等内容,了解如何建立和维护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以上课程内容涵盖了工业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主要方面,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工业产品质量检测的理论和方法,并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

这些课程将为学生未来从事工业产品质量检测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机械加工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检测技术》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数控技术专业、机械加工技术(车工)专业、机械加工技术(钳工)专业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机械加工技术(车工)专业、机械加工技术(钳工)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训,使学生掌握机械测量的相关知识和初步技能,能根据工程需要正确选用量具与测量方法,具备检测分析机械零件加工质量的初步能力。

三、参考学时60学时四、学分4学分五、课程目标1.掌握有关机械测量技术的基础常识;2.掌握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3.会分析一般的测量误差;4.能正确选用与维护常用量具量仪;5.能根据工程要求,胜任一般机械产品的检测工作;6.培养学生质量及质量控制的意识;7.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动手实践、实验的能力;8.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严峻作风和钻研探索的精神;9.具备对一般机械产品加工质量进行分析和提出改进建议的初步能力。

六、设计思路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主线,本课程按项目教学课程设计。

力图使每个项目都与学生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密切相关,各教学项目的内容包括:项目简介、相关知识、操作训练、知识拓展和思考与练习等。

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介绍与训练,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七、课程内容纲要项目一技术测量基本知识1.掌握机械测量的基本概念;2.理解机械测量技术的常用名词、术语及定义;3.熟悉常用计量单位及其换算方法;4.了解测量方法与测量器具的分类;5.理解测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

项目二长度测量任务1:外径测量1.掌握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2.学会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的外径尺寸。

任务2:长度测量一、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尺寸1.掌握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2.学会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尺寸。

二、用立式光学计测量零件高度1.了解使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外尺寸的基本方法;2.学会用相对测量法测量零件长度尺寸。

三、用测长仪测量零件内径1.了解使用万能测长仪测量外尺寸的方法;2.学会操作测长仪测量零件内径尺寸。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标准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标准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数控加工工艺课程类别:专业技能平台课程适应专业:数控技术应用学时学分:64学时,占4学分开课学期:第3学期二、课程概述《数控加工工艺》是一门传授数控加工工艺相关理论知识的课程,是需要较强分析能力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钳工技能实训、车工技能实训、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机械测量、电工基础等课程之后所进行的数控加工理论知识的讲授,结合企业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使学生能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知识。

主要内容包括:数控机床概述、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数控加工工艺基础、数控加工用刀具与夹具系统、数控车床切削加工工艺、数控铳床切削加工工艺。

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引导学生进行工学结合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数控机床加工工艺分析制定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所必须的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具备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创新创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善于沟通的交际意识等优秀品质。

(一)素质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稳重踏实、勤恳厚道的职业道德观念;养成爱岗敬业、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不断进取的工作作风;培养创新、竞争与团结协作意识。

(二)知识1、掌握切削运动、切削用量选择、刀具切削部分几何形状和角度、刀具材料、零件定位等基本原理。

2、熟悉数控车削、铳削等加工方法;了解各种机床的特点、工作原理、基本构成和主要技术参数。

3、熟悉制定工艺规程步骤、拟定工艺的主要内容,能分析和编制简单件工艺规程。

4、熟悉数控车床、数控铳床与加工中心的工艺分析过程。

5、掌握数控机床一般性维护与保养的方法。

(三)能力1.能够对数控机床的切削运动、切削用量选择、刀具切削部分几何形状和角度、刀具材料、零件定位等基本原理分析和计算;2.理解数控加工常用指令的含义,能正确编制数控加工工艺;3.会分析零件图,选择数控加工的工、量、夹具,制定包括轴类零件、套类零件、盘类零件、平面类、箱体类不同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4.会根据零件要求,合理选择工具、夹具,能正确进行零件的定位与装夹;5.会根据典型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和制定;6.具有制订生产要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7.能对数控机床进行维护与保养以及一般故障进行排除;8.具有信息交流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校企合作开发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

本课程也适用于其它机械类专业。

2.相关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机械工程图绘制》、《机械零部件测绘实训》、《机械零件常用材料选择及热成型》,与其同步开设的课程有《机械零件的手工制作与普通机械加工》。

本课程为后续《常用机构制作与零部件装拆》、《数控编程与加工》、《机械产品加工与装配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相关课程奠定技能和知识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旨在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知识目标:1.系统掌握尺寸误差、形位误差、表面粗糙度等检测项目的不同检测方法;2.掌握内径、外径、斜面、孔系、螺纹、曲面、齿形等不同结构特征的检测方法和工具;3.掌握常规检测工具和三坐标测量机、圆度仪、工具显微镜等高精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4.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质量统计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的基本应用。

能力目标:1.具备正确分析图纸技术要求,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和工具进行产品检测的能力;2.具备应用质量统计分析和控制方法,对质量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质量问题,预防产品质量缺陷,控制工序质量的能力;3.具备针对具体加工质量问题,提出质量改进方案的初步能力。

素质目标:1.良好的质量意识和工作责任感;2.认真、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3.自觉维护工具和工作环境清洁的良好习惯,能遵守操作规范和安全文明生产规程;4.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5.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程标准设计依据遵循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企业调研为基础,围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与企业专家共同合作,实施本课程的系统开发与实践。

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从宏观(培养目标定位)、中观(课程体系)、微观(教学单元内容)三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

结合学生已有学习基础和学习风格,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职业活动特点,重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单元次序。

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现场教学、讨论法和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系统化培养。

系统化规范教学环境条件,对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教材等进行系统规划,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

本课程标准用于指导《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要求五、教学方法建议各项目教学过程由具体的工作任务出发,按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过程:即获取资讯、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四步来实施。

使学生得到必要的引导和帮助,促使学生为完成任务主动获取检测和质量控制相关知识,学习检测工具和方法的使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最终完成工作任务。

具体教学过程中可灵活运用集中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引导文、现场教学、操作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并注重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1.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通过完成任务书中检测和质量控制方面具体任务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岗位工作能力。

2.采用引导文引导学生查阅技术资料、相互讨论、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加深对图纸上公差代号和其它技术要求的理解,掌握常用检测工具的结构、原理、使用和保养方法,掌握质量控制方法的应用,也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行动策划能力。

3.采用案例教学法,本课程每个项目任务的教学中都设置了相应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处理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问题的整个过程,并获得完成类似任务的直接经验,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4.运用分组讨论,使学生制定出合理的检测方案,促进公差、检测和质量控制等知识的建构和分享,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

5.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分析任务、制定工作计划、产品检测、质量分析与提出处理意见的过程中,体验操作者、检验员、技术员等不同角色的工作内容、要求和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心。

六、教学条件基本要求1.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1)团队结构与规模教学团队共配备教师10 名左右;兼职教师比例要求达30%以上,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0%以上,团队中45 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以上;其中硕士生比例要大于40%;高级职称比例大于35%。

(2)课程负责人要求课程负责人至少要求为本科学历,有3 年以上的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学经验,有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同时具有制造企业4 年以上实际技术工作经历,并具备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或工程师以上职称;熟悉常用检测工具结构、原理与使用,熟悉企业检测或质量控制技术发展动态,能解决产品检测和质量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能开展企业技术服务和培训服务活动。

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具备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的热情和经验,了解高职教育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能力。

(3)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主讲教师:要求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累计具备2 年以上企业实践工作经验;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

专任实训指导教师要求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从事过3 年以上企业相关工作经验。

兼职教师要求有丰富的技术实践经验和较坚实的理论基础。

至少要有5 年以上的企业检测或质量管理工作经历,年龄不得超过55 岁,并具有工程师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实施本课程教学,校内、外实习实训硬件环境具体要求如下:(1)校内实训条件:要求建有专用的检测实训室或理实一体化教室一间以上,配备测量工作台10 张,游标卡尺、千分尺等常规测量工具40 套以上,并根据企业情况适时更换。

配备高精度测量仪器,满足学生分组学习的需要,具有质量控制相关标准和技术资料。

(2)校外实训条件:要求有稳定的合作企业8 家以上,具有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具有三坐标测量机、气动比较仪、高度仪、圆度仪、工具显微镜等先进检测设备和常规测量工具,能为教学提供兼职教师,能为学生提供检测工具和设备,配合完成教学实施。

3.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基础(1)机械工程图识读和绘制能力。

(2)简单零件的测绘和简单量具使用能力。

七、教学资料要求(1)教材:根据所选载体和学校、合作企业的设备情况,与企业合作编写《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校本教材。

编制任务书、学习指导书、案例、习题等学习资料。

适当选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质量控制或质量管理方面的规划教材作为教学参考教材。

(2)参考资料: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六项基础互换性标准汇编》(上、中、下);相关专业图书与期刊等图书资源。

(3)来自企业的生产与质量管理规范、工艺文件、质量管理案例等。

(4)多媒体网络课程资源。

(5)《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黄云清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6)《产品质量检验监管统计技术》李华生等主编中国标准出版社;(7)《互换性与零件几何量检测》朱超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8)《机械加工质量控制与检测》张秀珍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9)《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易宏彬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0)《质量管理学》董文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1)《几何量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晏宏初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学生的考核评价1.考核形式采用项目考核与期未综合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项目考核占总成绩的70%,期未测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

(1) 项目考核每个项目均要求对学生进行考核,通过项目考核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持续反思和改进,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项目考核内容包括课堂表现、出勤情况;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检测计划制定的合理性;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努力程度、检测操作技能、质量控制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任务完成效果等内容。

各项目将上述考核内容划分为自主学习、职业素养、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四个方面制定评分标准。

各项目评价由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及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其中自评分占20%,小组成员互评占30%,教师评价占50%。

(2) 期未综合测试期未综合测试各专业可采用统考的形式,将卷面成绩按30%计入总课程成绩2.考核内容(1) 项目考核内容各项目的考核内容根据项目教学目标确定,涉及相关检测工具和方法的掌握、检测技能水平、小组协作沟通等内容。

各项目考核内容、形式和权重如下表所示。

2、综合测试内容综合测试主要对基本概念和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考核。

包括:质量及质量管理基本概念;检测工具的选择、检测计划的制定;各种检测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尺寸误差、形位误差、表面粗糙度等检测项目的不同检测方法;常用质量统计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的概念、作用和基本应用;质量改进方案制定等内容。

3.学分的获得项目过程考核与综合测试所得的课程总评成绩达到60 分以上方可获得该课程的学分。

九、其它说明在依据本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类型和学生的实际条件,具体制订本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和明确教材资源、教学载体、工作任务、资源条件、教学方法等内容,以规范和指导教学。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