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校企合作开发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本课程也适用于其它机械类专业。

2.相关课程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机械工程图绘制》、《机械零部件测绘实训》、《机械零件常用材料选择及热成型》,与其同步开设的课程有《机械零件的手工制作与普通机械加工》。本课程为后续《常用机构制作与零部件装拆》、《数控编程与加工》、《机械产品加工与装配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相关课程奠定技能和知识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旨在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知识目标:

1.系统掌握尺寸误差、形位误差、表面粗糙度等检测项目的不同检测方法;

2.掌握内径、外径、斜面、孔系、螺纹、曲面、齿形等不同结构特征的检测

方法和工具;

3.掌握常规检测工具和三坐标测量机、圆度仪、工具显微镜等高精度检测设

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

4.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质量统计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的基本

应用。

能力目标:

1.具备正确分析图纸技术要求,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和工具进行产品检测的能

力;

2.具备应用质量统计分析和控制方法,对质量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

质量问题,预防产品质量缺陷,控制工序质量的能力;

3.具备针对具体加工质量问题,提出质量改进方案的初步能力。

素质目标:

1.良好的质量意识和工作责任感;

2.认真、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

3.自觉维护工具和工作环境清洁的良好习惯,能遵守操作规范和安全文明生

产规程;

4.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5.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程标准设计依据

遵循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企业调研为基础,围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与企业专家共同合作,实施本课程的系统开发与实践。

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从宏观(培养目标定位)、中观(课程体系)、微观(教学单元内容)三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结合学生已有学习基础和学习风格,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职业活动特点,重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单元次序。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现场教学、讨论法和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系统化培养。

系统化规范教学环境条件,对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教材等进行系统规划,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

本课程标准用于指导《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要求

五、教学方法建议

各项目教学过程由具体的工作任务出发,按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过程:即获取资讯、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四步来实施。使学生得到必要的引导和帮助,促使学生为完成任务主动获取检测和质量控制相关知识,学习检测工具和方法的使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最终完成工作任务。

具体教学过程中可灵活运用集中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引导文、现场教学、操作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并注重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1.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通过完成任务书中检测和质量控制方面具体任务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岗位工作能力。

2.采用引导文引导学生查阅技术资料、相互讨论、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加深对图纸上公差代号和其它技术要求的理解,掌握常用检测工具的结构、原理、使用和保养方法,掌握质量控制方法的应用,也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行动策划能力。

3.采用案例教学法,本课程每个项目任务的教学中都设置了相应的案例,通过

这些案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处理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问题的整个过程,并获得完成类似任务的直接经验,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4.运用分组讨论,使学生制定出合理的检测方案,促进公差、检测和质量控制等知识的建构和分享,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

5.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分析任务、制定工作计划、产品检测、质量分析与提出处理意见的过程中,体验操作者、检验员、技术员等不同角色的工作内容、要求和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心。

六、教学条件基本要求

1.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

(1)团队结构与规模

教学团队共配备教师10 名左右;兼职教师比例要求达30%以上,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0%以上,团队中45 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以上;其中硕士生比例要大于40%;高级职称比例大于35%。

(2)课程负责人要求

课程负责人至少要求为本科学历,有3 年以上的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学经验,有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同时具有制造企业4 年以上实际技术工作经历,并具备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或工程师以上职称;熟悉常用检测工具结构、

原理与使用,熟悉企业检测或质量控制技术发展动态,能解决产品检测和质量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能开展企业技术服务和培训服务活动。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具备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的热情和经验,了解高职教育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能力。

(3)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主讲教师:要求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累计具备2 年以上企业实践工作经验;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

专任实训指导教师要求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从事过3 年以上企业相关工作经验。兼职教师要求有丰富的技术实践经验和较坚实的理论基础。至少要有5 年以上

的企业检测或质量管理工作经历,年龄不得超过55 岁,并具有工程师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