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战争建筑与未来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城市建筑对战争影响的历史考察
(一)国外建筑对战争影响的战例
德国两次作为世界大战发起国,在建筑中考虑了极多的战争因素。
尤其是在德国进行战争准备期间,德国将兵工厂等重要的建筑建在地下,并在上层建有厚厚的钢筋混凝土,英国在进行飞机轰炸时基本不会有损伤,能够继续为前线输送武器装备,可以极大地缓解前线的战略消耗,对战争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还有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著名的"狼穴","狼穴"作为希特勒在二战后
期的指挥所,在"狼穴"生活800余天。"狼穴"建筑的安全性与隐蔽性就
显得十分重要。"狼穴"建筑的侧面混凝土厚达4米,顶部的厚度更达8、5米,所有的钢筋都超过2cm粗,使其很难遭受到致命的伤害。
战争准备期间,充分考虑战争因素的建筑在战时就会发挥出其特有
优势,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城市里,狭窄街道、密集的建筑物为基层单位抗拒敌军提供了理
想的场所。一旦这种有利的防御条件与影响军队各级的民族政治意识结合起来,它就会变成强大的力量。
先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世
界战争史上著名战役,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之一。
斯大林格勒市人口近60万,是苏联南方重要工业中心和南北交通的
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的西面和南面是广阔富饶的顿河下游、库班河流域和高加索,是苏联粮食、石油和煤炭的主要产区。该市也是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港。l941年德军占领乌克兰之后,斯大林格勒成为通往南方经济区的唯一交通线的咽。
9月底,战争中心转到了北部的工厂区。不可逾越的防御在内城工厂区。在这一地区防御,可充分利用大量建筑物的有利条件。10月,两军展开了争夺三大工厂(拖拉机厂、"街垒"和"红十月")的血战。在工业区大血战中,整个地区笼罩在一片硝烟中。苏军充分利用每一座楼房,使它们每一栋都是一个碉堡,苏军战士顽强打击敌人。近战和烟幕使德国的空中优势不能发挥。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线的苏德战场成为整个战场的关键。但苏联
在战争伊始损失极为严重,其中有相当比例的重工业遭到严重毁坏,主要原因在于重工业区位于苏联西部,位于战场前沿,遭到德军摧毁严重。在战争中后期才将重要器材物资向战略后方进行转移,将生产出的大量物资向前方战场输送,获得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但在战争前期的失利,损失巨大,也与城市规划的不合理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但同时
苏军能充分依托城市建筑,与德军展开巷战,使德军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二)中国建筑对战争影响的战例
解放战争期间在东北战场上国共双方展开了一场闻名中外的一场著名战役-四战四平.四平地处东北松辽腹地,雄踞沈阳和长春之间,是连接东西西北铁路和公路的交通枢纽,又是闻名遐尔德粮谷集散地,所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东北解放战争期间,四平作为军事要地的地位就更加突出。
四平战争的激烈不言而喻,毛泽东主席就曾把四平比喻成为"东方的马德里"。当我们结合时代背景不难发现,1946年与1947年正是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在全国范围内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时期。形势极为有利,辽沈战役就发生于1947年。那为什么会有保卫战与攻坚战的两次失利呢?难道真是我们达到了战略目的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四平的战略位置是极其重要的,没有理由放弃占领。难道是兵力不足吗?答案自然也是否定的。或许一场战争失败的因素有很多种,并不是唯一的,但在四平的这两场战争中有一点就显得尤为突出,那就是城市的规划建设与战争的关系。
四平城市的起源于近代铁路,日本在东北修建第一条铁路,从长春起向南每三十公里为一站,四平则在第五站,逐渐发展起来。所以从它发展之日起,就注定成为一个军事重地,并且由近代特定的历史背景,东北一直属于俄罗斯与日本的势利范围之内,所以日式和俄式的建筑风格较多,加之四平作为军事要地的重要性,导致许多建筑都从军事的方向思考,具有很强的战略防御功能。到后期加之国民党军修建的防御工事,使四平城成为一个现代化堡垒群,易守难攻。这里有一个例子,有一连共117人攻占市内一栋楼房,我军多次冲锋,敌军利用建筑物体的优势,用机枪压制。我军将炸药放在敌人的枪洞口处,由于墙壁坚硬,只能炸开一点点豁口,有时需要反复几次才能成功,当最后攻占下来时,一个连已经剩余不足20人,伤亡十分惨重。城市建筑与规划在此刻显得尤为重要,有时甚至可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
二、城市建筑地位在新世纪战争中突显
(一)早期的城市战争建筑
城市天生具有军事功能。城市是经济的产物,是政治的产物,城镇聚集着财富和权力,因此引起征服者或掠夺者的注意。某些大居民地的形成是出于防御目的。在那些常遭寄生生活的武士或政敌劫掠的地区,农民们不顾去地里干活距离遥远,将其住房集中在一起,以寻求集体安
全,俗话说"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伊朗的有围墙的村庄,阿特拉斯山脉中的柏柏尔人的要塞和以色列的聚居区,都属于这种居民地。国外如此,中国亦如此。中国早期城市中的内城与外城,外城就是起到防御作用的,至于以军事驻所、节制单位命名的城镇--卫、所、镇、营、屯、关、塞、垒、亭、坞、隧、墩、台、围、棚等等,更是不可胜数。
这类城镇具有军事价值,城镇位置和布局的选定需要考虑到防御。
为从军事上和行政上控制地域和对经济实施监督,城镇大都建在天然通道和人工修建的道路沿线的关键地方。城镇的位置如有较高的战术价值,它的确定往往考虑到阻止攻击和有助防御。可以说是战争造就了城市这座堡垒。
然而这种建筑还尚不能称为城市战争建筑,只是早期的一种雏形。
其一,这种建筑考虑因素有限,大多数只是在外围或城外防御,并没有如何利用建筑进行反击,以及隐藏、疏散、储存、运输等其他综合因素。其二,早期城市战争作战场所其实质仍不在城市内,主要在城市外围,一旦守城之军在外城被打败,就会获得城市的控制权,很少会将主战场迁移至城市内部。
虽然早期的城市战争建筑简单,但极大的为后期城市战争建筑打下
良好的基础。
(二)近代的城市战争建筑
近现代的战争频繁激烈,发生了第一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形式
与以往的战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式多样复杂这里仅以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例。
八年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悲壮的历史,是充满了血和泪的历史,也是无数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坚决与日本帝国主义斗争的历史。在与日本侵略者斗争的同时也充分展现中华儿女的伟大智慧。
中国的老百姓将厨灶、稻草堆、衣橱等日常生活用具加以利用,巧妙地敌人进行周旋、隐藏、袭击等行为。
但是这些战术多数应用于农村,乡村地势平坦,建筑较少,不
集中,这些战术可以充分发挥,甚至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发展。例如地道战,麻雀战等就充分运用建筑的优势。
未来战争中的城市战争建筑应首先应用于城市,近代的城市战
争建筑具有很强的借鉴性,但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城市与乡村的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应该实行结合城市自身特点的城市战争建筑,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
历史事实说明:城市与战争,建筑师、规划师与军事,有过密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