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教育史》等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中的三次高潮

学 制 ) 这 是 中 国 教 育 史 上 第 一 个 正 式 颁 布 且 在 全 国 . 普 遍 实 行 的 学 制 .它 的颁 行 结 束 了 几 千 年 来 办 教 育 无 章 程 、 校 无 体 系 的 状 态 。 立 了 中 国 现 代 学 制 的 学 确
石 。 我 国 教 育 史 上 具 有 创 世 纪 的 意 义 在
《 卯 学制》 括学务 纲要 、 学 堂管理 通则 、 癸 包 各 考
时 期 本 文 简 要 分 析 三 次 高 潮 形 成 的 背 景 , 图 从 中 试 梳 理 出 一 些 可 资 借 鉴 的 经 验 与 教 训
一
试章程 、 励 章程 及 各级 各学 堂 章程 等 2 奖 2件 , 实 将 业 教 育 作 为 一 个 旁 系 自 成 系 统 . 制 分 初 、 、 三 学 中 高
代 新 式 学 堂产 生 以 来 发 展 最 为 迅 速 的 1 0年 。 从 1 0 97
始 就 把 教 学 与 生 产 紧 密 结 合 在 一 起 ,跳 出 了 封 建 桎
梏 . 上 了 近 代 教 育 的潮 流 。 跟 就 创 办 实 业 学 堂 的 目 的而 言 .张 之 洞 曾 经 强 调 :
“ 民 生 计 . 要 于 农 、 、 实 业 ; 办 实 业 学 堂 , 百 国 莫 工 商 兴 有
一
得 丰硕 成 果 的时期 。 由于 清末新 政 、 国北京政 府 和 南京政 府在 一 定 程度 上 允许 教 育理 论 的探 讨 民
国知 识  ̄ -和 教 育 家 , 于 使 国 家振 兴 的 强 烈 愿 望 , 不 同 的 立 场 >- T - 出 从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当时青年职业技术学校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影响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机构开始分布在全国各地,以培养职业技能人才,增强就业能力。
20世纪90年代,职业教育更加受到重视,政府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不断增多,职业技能的培训也变得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
20世纪末,中国逐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推广“职”和“能”融合教育模式,探索出一条新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开创了培养跨职业技能型人才的模式,为中国新形势下劳动力市场提供了支持。
新世纪,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快,职业技能教育机构和企业职业教育承载平台不断完善。
在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带动下,职业教育也更加受到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也越来越快。
第二章 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沿革

•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中心,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 现代化教育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 1978年2月,技工学校的综合管理归国家劳动总局主管。1982年8 月,教育部将中专教育司改为职业技术教育司. •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提出 了,“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工作方针。 • 1986年7月,第一次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1991年1月, 第二次,评估,办好一批示范和骨干学校 • 1996年6月,第三次中职毕业可以接受高等职业教育 • 1999年6月,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实施
一、非学校化时期的职业教育
• (一)原始的生存教育 • • 1.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 的 2.原始社会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
•
3.职业教育发韧于原始社会
生产教育及其以后的职业教育是教育之本
一、非学校化时期的职业教育
• (二)古代的职业教育 • 《周礼· 考工记》:“周有六职,坐而论道,谓 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直以饬 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异珍以资 之,谓之商旅;饬地力以长地材,谓之农夫; 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工。” •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素质教育,建立职业教育的“立交桥”,终身学习体系
三、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
• • • •
重大的职业教育探索和实践 1979年2月,成立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 职教师资 1980 年,改革中等职业教育结构,大力兴办职 业高中 1980年 ,试办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大学) 1991年 开始,开展职业学校评估,建设重点职 业学校 1997年7月,国务院已发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 民办职业教育的兴起
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必读书目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年
35
《劳动市场经济学》
霍夫曼着
上海三联书店
1989年
36
《劳动经济学》
袁伦渠主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年
37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张德编着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年
38
《雇员培训与开发》
雷蒙德. A.诺伊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
39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姜大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20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
姜大源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
21
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形成与教学模式研究*
邓泽民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22
“宽基础、活模块”的理论与实践
蒋乃平
23
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叶春生
苏州大学出版社
1998年
24
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管理*
杨为群
朱永新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
61
中国农职业教育改革回顾展望
聂劲松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年
62
国际后期中等教育比较研究
张德伟、梁忠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
63
日本近代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朱文富
河北大学出版社
1999年
64
论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
杨进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65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
教育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66
我国职业教育依法治教历程回顾与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依法治教历程回顾与分析作者:荣国丞张祺午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第15期作者简介荣国丞(1982- ),男,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长春,130052);张祺午(1978- ),男,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基金项目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我国新型职业农民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研究”(18YTC027),主持人:张祺午;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一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规划课题“黄炎培职业教育质量观指引下的我国县级职教中心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ZJS2022Zd32),主持人:张祺午;2021年吉林省职业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2021ZCZ055),主持人:荣国丞摘要回顾《职业教育法》颁行以来的26年,中国职业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推进依法治教的角度看,在《职业教育法》的引领下,我国职业教育的法律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加快建设、全面完善三个阶段。
1996年《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全面开启了我国职业教育法制体系建设的进程,我国职业教育正式进入有法可依、依法治教的新阶段。
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推动下,以《宪法》为立法依据,以《职业教育法》为核心,其他相关平行法律为支撑,以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教育部制定的部门规章、省级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规章,以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落实政策为配套的职业教育法律制度体系加快建设,促进职业教育沿着依法治教的道路稳步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顶层设计。
在此背景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大了对《职业教育法》的执法监督,开展了首次《职业教育法》的执法检查工作,总结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和成绩,也诊断职业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与不足,并经过专题询问,督促“一府两院”解决问题、改进工作。
民国时期的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

通过对这两个案例的分析和对比,我们可以总结出民国时期职业指导思想的 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成功经验在于学校能够注重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提供 了较好的职业规划和职业技能培训。不足之处在于,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较为恶 劣,许多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指导的效果。同时, 也需要注意的是,当时的职业指导思想还不够完善,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四、民国时期职业教育面临的困 境和挑战
1、资金不足: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有限,导 致职业学校建设和发展资金不足。
2、师资匮乏:受到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很多人不愿意从事职业教育工作, 导致职业学校师资匮乏。同时,由于资金不足,教师的待遇也难以保障。
参考内容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民国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与进步的时代。这一时期, 中国正面临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各种西方思想涌入中国,其中包括 职业指导思想。本次演示旨在探讨民国时期中国职业指导思想的主要内容、现实 意义以及对当今职业指导思想的启示。
通过对民国时期职业指导思想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现实意义在于强调了 个人自主选择职业的重要性,促进了职业平等观念的普及,以及对未来职业发展 的。同时,这种思想对当今职业指导思想也有着深刻的启示,即强调个性发展、 注重职业规划、培养职业技能等。
三、案例分析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民国时期职业指导思想的应用,我们选取了两个具有代表 性的案例进行分析。第一个案例是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这所学校在当时非常注重 职业指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职业课程,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了 一系列实践机会。然而,由于当时社会经济不景气,许多毕业生难以找到适合自 己的工作。第二个案例是春晖中学,这所学校在职业指导方面也颇有成效,但由 于受到地域和资源的限制,其影响范围相对较小。
年度论著

一
定 程度上 ,也具有实 业学堂 的性 质 ,
孜 孜 以求 的进 行 现 实 宣 传 、理 论 探讨
起 于清末 ,源于 近代特殊 的社会 需要 ,
逐 渐 为 国人 所 认 识 。而 在 实业 教 育 改 12 9 2年 的 “ 学制 ” 第一 次 使 职 业教 中认 为 ,中 国职 业 教 育 的历 史 革 的 过程 中 ,随着 中外 交 流 的 日益 广 育 取得 了法 律上 的地 位 。
其 制 度 的 改革 ,职 业 教 育及 其 制 度 的 但 是 ,这 一 应 急性 地设 置 、囿 于一 才 和实 践 推 行 。在 他 们 的 努力 下 ,职业 确 立 和 发展 ,国 民政 府 时期 的职业 教
一
艺 的 专 门技 术 学 堂 ,还 不 能算 作 真 教 育 本 身 及其 在 社 会 发展 和 国家 建设 及 越来越 多的 民众所 理解 、 识 。 于 , 认 终
一
技 术 性 的 教 育机 构 。不 过 ,虽然 这 信 念 ,立 足 现 实 ,以 “ 教 救 国” 为 职 游 离 于 当 时教 育 体制 之 外 的 技术 型 其 人 生 理 想 、抱 负 和 追 求 ,批 判 地 汲
一
和 确 立 ,及 其在 实 业 教 育制 度 规 范 下 学 堂 在 学生 毕 业 后 不像 传 统 的 官学 一 取 西 方 先 进 的 职业 教 育 理 论 ,致 力 于 实 业 教 育 的发 展 ;在 此 基 础 上 ,全 面 样 ,以应 科 举 、求 官 位 为 目的,而 是 探 索 中 国职业 教 育 发 展 之 路 ,并 成立
职业教育史研究的一项标志性成果——评谢长法著《中国职业教育史》

第 6期
衡 水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 n s u i e st o ra o He g h i Un v r i y
Vo . 3 No 6 11. . De . O 1 c 2 l
21 年 l 01 2月
职 业教 育史研 究的一项标志性成果
评 谢长法著 中国职业教育 史
收稿 日期:2 1-90 0 10—8 作 者简 介 :李银 慧 (94 )女 , 肃武 威人 , 18 一 , 甘 西南 大 学教育 学 院博士 研 究生
学 术 工 作 咨询 处 月刊 》 、 《 民族 》 、 《 学 与 就 升
18 2
衡水学 院学报
第1 3卷
业 》、 《 教育与人生》 、 《 国教育 》、 《 建 农业推广 通 讯》等 ,此外 ,作者还充分 利用了近代中国最有影
育 出版 社出版 。长期 以来 ,职业 教育史一直是 教育史 进行 了深入说 明。同时,在整体论述职业教育发展的 研 究 的一 个薄 弱环 节 。而 《 教 史 》这一 作 者历 经 同时 ,本书又遵循 详他书之略、略他书之详的原则 , 职 1 余年 ,在充分 继承 学界 已有成果 的基础 上 ,经 充 对学 术 界研 究不 深或 没有 研 究的 内容 ,着 力进行 探 O 分考 订、谨严论证写成 的著作 ,在适值我 国大 力发展 讨 。如对 “ 近代 中国的职业 指导”,作者从 “ 职业指 职业 教育之际 出版 ,十分 引人注 目。纵观全书 ,有 以 导在 中国的滥觞与 兴起 ”写起 ,深入探讨清华学校早 下显著特色 。
要 从整体上完整而完善地布 局谋 篇是有一定难度 的 。
略得 当,从而给读 者呈现 了一幅全面的中国职业教育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回顾

[ 键 词 ] 高 等 职业 教 育 ; 关 历史 回顾 ; 发展 阶 段
[ 中图分类号] G 1.9 【 792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7 — 44 2 1)4 00 一 3 61 55 (000 — 12 O
2 4所 , 5 高等实业 学堂 10 9 9年 全 国有 1 , 当时官 3所 而
立大 学有 3所 , 省立 高等学 堂 2 3所。高等实业学 堂 已
占 当 时高 等 学 校 总 数 的 13 J /。 二、 高等 职 业 教 育 的兴 起
11 92年 1 , 月 中华 民 国成立 , 由蔡元 培 任教 育 总
校, 办学宗 旨是“ 教授 高等学术 , 养成专 门人才 ” 门 ,
类从农 、 商 、 工、 船扩 展到政 法 、 医药 、 术、 乐、 国 美 音 外 语 等九类 。纵观我 国职业 教育发 展史 , 民国时期成 为 我 国职业教育的重要时期 , 主要有 以下两方面原 因: 一 方 面, 反帝反封建 思潮 的推动 与民族资本 主义 经济 的 振兴 , 促进 了职业 教育 的兴起 。这 是因为 西方各 国在 这 一时期忙于第 一次 世界大 战 , 时放松 了对 中国的 暂 经 济侵略 , 从而使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有了较大 的发展 ,
[ 收稿 日期 ] 2 1 2— 3 00—0 2 [ 作者简介 】 罗玉 (93 , , 17 一)男 湖南新化人 , 大众传媒 职业技术 学院思想 政治课教学 部教师 。研 究方 湖南
向 : 国近 现 代 史 。 中
・-- — —
1 2 ・— 0 . ・ —
从“实业教育”到“职业教育”——近代职业教育概念变迁探析

[摘要]近代以来,教育思潮迭起,不断涌现的各种教育概念让人眼花缭乱。
试图对“实业教育”“职业教育”两个基本概念的形成、演变、运用及社会文化影响进行分析,以揭示近代历史变迁中职业教育的特征,为理解职业教育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变革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实业教育;职业教育;概念变迁[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2)07-0034-03从“实业教育”到“职业教育”①———近代职业教育概念变迁探析林松(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31)近代以来,随着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开始,教育思潮迭起,不断涌现的教育概念让人眼花缭乱。
职业教育方面也出现了技艺教育、实业教育、实用主义教育、职业教育、生产教育、生利教育等十数种教育概念。
而其中影响力较大的为“实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概念。
本文试图对两个基本概念的形成、演变、运用进行分析,以揭示近代历史变迁中职业教育的特征,为正确理解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变革提供有益的帮助。
一、概念变迁的过程(一)“实业教育”概念的变迁“实业教育”正式出现在1906年严复上海商部高等实业学校的演说中,指农工商各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教育。
[1][2]为什么用“实业”而不用“工业”一词,很多学者考证来源于日本。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出现实业学堂的称谓。
实业教育阶段的历史过程,从两次学制的变迁,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实业学堂”和“实业学校”两个阶段。
实业学堂是近代实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产物,主要由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所发起成立。
最初作为江南制造局等农工商矿务机构附设而存在,培养掌握西方技术的专门人才,以应对军事近代化等对新式技能人才的需求。
[4]但受保守派的影响,立学宗旨“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5]教育内容保留“三纲五常”等内容;培养目标强调“中西会通”,培养“经世济民”的人才;毕业生纳入科举体系,授于相应功名。
所以“实业学堂”阶段,还是传统教育的一种,只是教育内容增加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农、工、商业等方面的技艺,尤其是近代军事工业。
职业教育史著作

职业教育史著作
日本世界教育史研究会编李永连赵秀琴李秀英译六国技术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周谈辉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台湾:中国三民书局印行,1985
吴玉琦中国职业教育史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李蔺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刘桂林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张正生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
刘志超东北职业教育史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崛起的年代丰硕的成果——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20年》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闻友信,杨金梅职业教育史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专题史丛书之一)
孙祖复,金锵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史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郭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史刚科学普及出版社,2010-1。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王明达
【期刊名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年(卷),期】1996(000)006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已经颁布。
这不仅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
它使我国职业教育发...
【总页数】2页(P1-2)
【作者】王明达
【作者单位】国家教委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2.16
【相关文献】
1.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行政诉讼法》公布的重要意义 [J], 江必新
2.我国脾外科发展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记第六届全国脾外科学术研讨会 [J], 夏穗生
3.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兼论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J], 惠刚
4.扎根乡土办好让农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
发展历程与奋斗方向 [J], 张祺午;房巍;荣国丞
5.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兼论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J], 惠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推荐一些职业教育类的书籍

推荐一些职业教育类的书籍1.中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制度改革比较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6月1日)李继延 (作者), 等 (作者)作者简介李继延: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院长,博士学位,教授,是国内第一个以企业视角审视高等职业教育问题的学者,出版有专著《产教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路径、机制与政策研究》,发表论文数十篇,《教育研究》上发表的《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一文被广泛引用,并主编有《现代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实务》、《市场营销大辞典》等书籍,在北京市高职教育领域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长期以来一直担任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市青联委员,摩托罗拉大学客座教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客座教授。
任国资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经理评价与培训特聘专家,曾参与多家国内知名企业的咨询、诊断与营销策划工作。
获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资格证书,并担任北京三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北京祥龙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
内容提要本书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成果,得到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国家骨干校建设项目资助,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结合国际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近年发展的最新趋势,重点选择英、德、澳、美、日、印、俄等七国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职业教育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对各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历史演变及趋势进行了细致梳理,总结各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色,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第二部分重点研究宏观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的内在联系,探讨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演进的基本规律,选择了发达、较发达以及欠发达区域职业教育的典型案例,并分析了不同区域的职业教育模式及主要特点。
第三部分根据前述研究成果,提出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策略,提出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顶层设计时,要从体系的民主化、专业化要求考虑构建立交桥式职业教育体系,体系内各类型教育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结构合理,并能保障质量,形成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职业教育体系,其中职业资格证书和产教结合制度是体系构建的制度基础,强调要从现实问题和实践价值出发来关注职业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中国古代职业教育发展史著作

中国古代职业教育发展史著作
以下是关于中国古代职业教育发展史的著作:
- 《中国古代职业教育史》:本书包括中国原始社会劳动教育;夏商周职业教育;春秋战国时期职业教育;秦汉职业教育;魏晋南北朝职业教育;隋唐职业教育;宋代职业教育;元代职业教育;明代职业教育;清代鸦片战争前职业教育。
- 《一位实业家的教育救国梦:张謇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职业教育的历史演进与变迁、远古与先秦时期:自然形态的功利主义职业教育、秦汉至隋唐时期:职业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诞生、宋元明清时期:近代意义职业教育的萌芽、中国古代职业教育的主要范式:艺徒制、清末:实业教育制度的建立与现代职业教育的诞生等。
简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

简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中国职业教育历史悠久,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
以下是关于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的概述。
1.古代职业教育在周代,便有了“乡饮大戒”的记载,这是古代中国职业教育的雏形。
这一时期的职业教育主要侧重于技艺的传承,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随后的各朝代,如汉、唐、宋、明等,都出现了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如“书塾”、“艺塾”等。
2.近代职业教育近代中国的职业教育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和技术,并尝试通过兴办新式学堂来培养国家所需的专业人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西学堂”和“电报学堂”,它们的出现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职业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初期,政府主要通过兴办技工学校、职业学校等来发展职业教育。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尝试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来提高技能人才的素质和数量。
这个时期,职业教育的形式也变得丰富多样,包括职业培训、职业高中、职业大学等。
4.改革开放后的职业教育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此背景下,中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职业教育等。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了教育质量,培养了大量的技能人才。
5.当前职业教育当前,中国职业教育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也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同时,职业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社会认可度低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学校正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中国职业教育从古代到现代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
推荐一些职业教育类的书籍

推荐一些职业教育类的书籍(总1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推荐一些职业教育类的书籍(2014年10月17日)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6月1日)李继延 (作者), 等 (作者)作者简介李继延: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院长,博士学位,教授,是国内第一个以企业视角审视高等职业教育问题的学者,出版有专着《产教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路径、机制与政策研究》,发表论文数十篇,《教育研究》上发表的《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一文被广泛引用,并主编有《现代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实务》、《市场营销大辞典》等书籍,在北京市高职教育领域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长期以来一直担任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市青联委员,摩托罗拉大学客座教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客座教授。
任国资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经理评价与培训特聘专家,曾参与多家国内知名企业的咨询、诊断与营销策划工作。
获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资格证书,并担任北京三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北京祥龙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
内容提要本书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成果,得到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国家骨干校建设项目资助,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结合国际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近年发展的最新趋势,重点选择英、德、澳、美、日、印、俄等七国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职业教育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对各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历史演变及趋势进行了细致梳理,总结各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色,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第二部分重点研究宏观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的内在联系,探讨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演进的基本规律,选择了发达、较发达以及欠发达区域职业教育的典型案例,并分析了不同区域的职业教育模式及主要特点。
第三部分根据前述研究成果,提出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策略,提出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顶层设计时,要从体系的民主合理,并能保障质量,形成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职业教育体系,其中职业资格证书和产教结合制度是体系构建的制度基础,强调要从现实问题和实践价值出发来关注职业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中职历史教学参考书

中职历史教学参考书
《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是中国职业教育中最受欢迎的历史教学参考书。
本书由来自北京工业大学、夏威夷大学等众多著名大学的学者、教授和专家共同编撰而成,全书分为六大部分,依次讨论中国历史的概述与前沿、文化的发展历史、政治体制演变、古代社会与生活变迁、西方学术影响及历史修正等专题。
本书着重从革命历史的视角展示中国历史,充分反映了上世纪60年代革命文化的宣传、实践和社会变革的价值观价值观和改革理念,以凝聚共同发展的时代力量为主旨,广泛引用了一些历史史料,且实用性很强。
书中大量采用照片、图表和案例、论文等材料,使整本书更生动形象,能够更有效地帮助读者理解、探索和记忆历史,并促进读者对历史的深入思考,加深对历史的认知。
此外,本书结合现代高端科技把历史背景和现实社会概念融合在一起,把复杂的历史梳理出一条清晰明了的发展脉络,带给读者更加深刻的体验。
总之,《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是研修中国历史学习的必备权威教材,在职业教育中受到新老师生的青睐。
它不仅具备引人入胜的内容,更注重加强读者对历史的理解,激发读者的历史探索精神,促进中国历史的进步与发展。
中职历史 第30课

中职历史第30课在第30课中,我们将继续探讨中国职业史的发展和演变。
中国的职业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而在这一课中我们将着重讨论中国职业史的现代发展。
在20世纪初,中国的职业教育依然以手工业为主,技术含量不高,主要以传统手工艺为基础。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中国的职业教育也发生了改变。
20世纪初,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职业教育模式,设立了一些技工学校,培养了一批工业技术人才。
然而,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这些学校的发展并不是很顺利,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职业教育得到了重视,政府开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建国初期,中国的职业教育主要以技工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为主,培养了一大批工人和技术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设立了一大批技工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工人和中级技术人员。
同时,政府也开始鼓励企业开办职业培训学校,为企业培养所需的技术人才。
进入21世纪,中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的升级,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政府开始大力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
在当今,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职业教育的层次也越来越丰富,包括了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同时,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总的来说,中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初的起步发展到现在的蓬勃发展,职业教育在中国的现代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的职业教育能够不断发展,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职业教育史》等
《中国职业教育史》
著者谢长法,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处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04
入选理由
以翔实的资料考证为方法和基础,对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进行体察,推动相关思想史和制度史的研究。
主要观点?本书以“中国职业教育的近代化”为主线,从职业教
育的渊源一一实业教育的引入着笔,详细地勾勒了实业教育制度在清末的引入和确立,及其在实业教育制度规范下实业教育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全面系统地阐述、分析了职业教育在民国时期的发展和嬗变:包括实业教育及其制度的改革,职业教育及其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国民政府时期的职业教育,中华职业教育社对职业教育的理论探讨和实践,以及职业指导在中国的滥觞、兴起及理论发展等。
书中认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起于清末,源于近代特殊的社会需要,其前身是清末的实业教育。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开办了福建船政学堂这一技术性的教育机构。
不过,虽然这一游离于当时教育体制之外的技术型学堂在学生毕业后不像传统的官学一样,以应科举、求官位为目的,而是以实用为中心,给予相应的职位,在一定程
度上,也具有实业学堂的性质,但是,这一应急性地设置、囿于一才一艺的专门技术学堂,还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实业教育。
直至19世纪70年代,实业教育开始真正传入中国,逐渐为国人所认识。
而在实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广泛,“职业教育”开始传入中国。
一大批爱国的教育家和先进的知识分子怀抱“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信念,立足现实,以“职教救国”为其人生理想、抱负和追求,批判地汲取西方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致力于探索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并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等团体,对职业教育孜孜以求的进行现实宣传、理论探讨和实践推行。
在他们的努力下,职业教育本身及其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意义,逐渐为社会、政府以及越来越多的民众所理解、认识。
终于,1922年的“新学制”
第一次使职业教育取得了法律上的地位。
《30年重大变革——中国1979-2008年职业教育要事概录》主编杨金土,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顾问
出处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01
入选理由
以客观的笔触,第一次全面地记录影响和推动我国30年职业教
育发展的大事与小情,以此探寻当代职业教育的思想历程。
主要观点?本书指出,与普通教育比较,职业教育在中国的起步并不算晚,但发展道路却更加坎坷。
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在最近30年的发展和变迁过程,是通过一个一个的事件推动和变革的。
这些事件有大小、轻重之分,它们在时间和空间的结构上共同构成了一个网络,
其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社会影响的事件,可视为这一时期职业教育事业网络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时空节点”,它们在这个宏大的网络中具有左右衔接、上下贯通的关键性功能。
这些事件称为“要事”,这些相对准确、翔实的纪实性资料,有利于人们的分析、思考和研究的不断展开和深入。
书中认为,“要事”之“要”,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表明事件的重要性和关键性;二是指记录时须摘其要旨,录其要领。
“要事”与“大事”大同小异,“大同”是指两者所列事件之多数皆意义重大、影响巨大、规模宏大;“小异”主要在于“要事”更强调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即更侧重其“重要性”。
《农村中职教育免费政策失灵:表现、成因与对策一一基于浙、
赣、青三省的调查》
作者陈胜祥,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博士
后,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出处《教育科学》,2011-05
入选理由
将农村中职免费政策失灵作为一个专门对象,深入分析其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及矫正对策,及时回应现实关注。
主要观点?本文通过调查得出,农村中职免费政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偏离了其预定的政策目标,政策已经部分失灵。
农村中职免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同时在两个领域存在失灵现象:一是未能达到大力提升中职教育吸引力、促进中职招生的效率目标,原因是人们受传统文化与现实制度的影响并
不偏好中职教育;二是未能达到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的公平目标,原因是各中职学校需要借助这一资助措施参与争夺生源的竞争,达到扩大本校招生的组织目标。
文章认为,当前农村中职免费政策失灵的两种原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推进且加剧免费政策失灵。
对此,需要针对两种失灵的原因分别进行思考,提出纠正失灵的对策。
效率失灵的原因是文化与制度等非经济因素影响了人们的教育偏好,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制度变革和文化改造。
公平失灵的原因是免费政策的“助贫”目标与中职学校生存发展的组织目标相冲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整合财政资助政策,实行全面免费。
为此,需要突破现行的政策框架来思考对策。
由于现行的中职学生资助体系有两种:一是国家中职助学金政策,这是每个中职学生都享有的;二是农村中职免费政策,它对涉农专业全面覆盖,而对非农专业则按比例发放。
失灵就出在这个“按比例”上,应将“按比例”免费改为“每生都享有”,则上述失灵现象自然就会消失。
建议政府整合上述两种资助政策,进一步加大投入,对所有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免除全部学费。
这种全覆盖式的财政资助政策的弊端就是对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村学生也提供免除全部学费的资助,似乎有失公平,但如果不这样做,势必出现严重的政策失灵,使得真正需要资助的贫困生得不到资助,对社会公平的危害更大。
《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著者马树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出处科学出版社,2011-09
入选理由
着眼于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性,提出实现均衡发展的战略选择,力求理论创新与方法突破。
主要观点?书中认为,在经济体制从计划向市场转型过程中,区域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大体经历了“前均衡一非均衡一协调发展一均衡发展”四个阶段,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由非均衡阶段转向协调发展阶段,增强学校基础能力、提高质量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重点。
而在体制转型过程中,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条件变化印证了上述四阶段,相应表现为一体化、疏离期、发展期和融合期的“ U型曲线”形态。
“U型曲线”理论假设得到国内外实践验证。
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发展普遍规律和重要基础,调节校企合作机制中各要素的状态,是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策略。
建立在转型期“ U型曲线”理论基础上的校企合作优化模型,从强化职业学校主体功能出发,通过优化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等各要素作用,促进校企合作,提高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