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 毕业论文 网络犯罪
大学生网络诈骗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网络诈骗社会实践报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诈骗手段日益翻新,大学生成为了网络诈骗的易受害群体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网络诈骗的现状,提高大学生的防范意识,我们开展了此次关于大学生网络诈骗的社会实践调查。
一、实践背景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
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由于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薄弱等原因,更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目标。
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其防范网络诈骗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实践目的本次实践旨在了解大学生网络诈骗的类型、受骗原因和防范意识,为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提供依据,同时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警惕性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实践方法本次实践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设计了一份包含 20 个问题的问卷,内容涵盖大学生的网络使用习惯、遭遇网络诈骗的经历、对网络诈骗的认知等方面。
通过网络平台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 1000 份。
此外,我们还对 50 名大学生进行了访谈,深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经历。
四、实践结果(一)网络诈骗类型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遭遇的网络诈骗类型主要包括网络兼职诈骗、网络购物诈骗、网络交友诈骗、网络贷款诈骗和网络中奖诈骗等。
其中,网络兼职诈骗和网络购物诈骗最为常见,分别占比 35%和 25%。
(二)受骗原因1、防范意识薄弱大部分受骗大学生表示对网络诈骗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警惕,轻易相信陌生人的信息和承诺。
2、贪图小便宜一些大学生因为贪图网络兼职的高额报酬、购物的低价优惠等而上当受骗。
3、个人信息泄露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上随意填写个人信息,导致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从而为网络诈骗提供了条件。
(三)防范意识1、了解程度仅有30%的大学生表示对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和防范方法非常了解,大部分学生只是略知一二。
2、教育渠道学校教育和网络媒体是大学生获取网络诈骗防范知识的主要渠道,但仍有部分学生表示获取的信息不够全面和深入。
大学生网络诈骗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网络诈骗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网络诈骗案件屡见不鲜,给社会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篇报告将围绕大学生网络诈骗展开深入研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危害以及防范措施。
二、大学生网络诈骗的定义及形式大学生网络诈骗是指利用网络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欺骗、诈骗的行为。
常见形式包括虚假兼职、钓鱼网站、网络购物诈骗等。
这些诈骗手段隐蔽性强,容易引诱大学生在不经意间受骗。
三、大学生网络诈骗的危害1. 经济损失:大学生是社会中经济条件较为薄弱的群体,一旦遭受网络诈骗,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学习。
2. 个人信息泄露:部分网络诈骗会要求大学生提供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可能导致隐私泄露、身份被盗等情况。
3. 心理健康影响:遭受网络诈骗后,大学生可能会产生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影响其心理健康。
四、大学生网络诈骗的原因分析1. 缺乏网络安全意识:部分大学生对网络安全意识不强,容易轻信陌生网站、信息,从而陷入诈骗陷阱。
2. 经济诱惑:一些网络诈骗行为打着高薪兼职、低价商品等幌子,诱惑大学生图利,忽视风险。
3. 社会风气问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社会风气混乱、法律监管不严的漏洞,大肆实施网络诈骗活动。
五、防范大学生网络诈骗的措施1. 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大学生应加强网络安全知识学习,谨慎对待网络陌生信息,避免轻信。
2. 谨慎对待网络交易:在网上购物、兼职时,务必选择正规平台,避免在不明来源的网站留下个人信息。
3. 加强法律意识:大学生应了解网络诈骗的法律定义及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防止遭受侵害时无法维权。
六、结语网络诈骗给大学生的经济、心理、社交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巨大威胁,因此大学生应当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
只有在广大大学生群体齐心协力、积极防范的情况下,才能有效遏制网络诈骗行为的蔓延,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希望本报告能引起社会更多关于大学生网络诈骗问题的重视,推动相关部门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应对。
大学生网络诈骗社 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网络诈骗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各种各样的违法犯罪活动,网络诈骗就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大学生成为网络诈骗的主要受害群体之一,给大学生的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网络诈骗的现状和特点,提高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能力,我们开展了此次大学生网络诈骗社会实践调查。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网络诈骗的现状、类型、手段、危害以及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为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提供依据。
三、调查对象和方法(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以_____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共发放问卷_____份,回收有效问卷_____份,有效回收率为_____%。
同时,对_____名大学生进行了访谈,以获取更深入的信息。
四、调查结果(一)大学生网络诈骗的现状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_____%的学生表示曾经遭遇过网络诈骗,其中,被骗金额在_____元以下的占_____%,_____元至_____元的占_____%,_____元以上的占_____%。
(二)大学生网络诈骗的类型大学生遭遇的网络诈骗类型主要包括网络购物诈骗、网络兼职诈骗、网络交友诈骗、网络贷款诈骗、网络中奖诈骗等。
其中,网络购物诈骗和网络兼职诈骗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_____%和_____%。
(三)大学生网络诈骗的手段网络诈骗分子通常采用以下手段对大学生进行诈骗:1、虚假网站和链接:通过发送虚假的购物网站、银行网站等链接,诱导大学生输入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密码,从而实施诈骗。
2、假冒身份:冒充淘宝客服、银行工作人员、公安机关等身份,以解决问题、退款、账户冻结等为由,骗取大学生的信任,进而实施诈骗。
3、网络兼职刷单:以高额佣金为诱饵,诱导大学生进行网络兼职刷单,先让大学生尝到甜头,然后以各种理由要求大学生继续刷单,最终骗取大学生的钱财。
网络诈骗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网络诈骗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摘要:网络诈骗,是指以网络为媒介进行的一种欺诈行为,是一种新型的犯罪手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财产和社会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和分析网络诈骗现象,本文对网络诈骗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打击网络诈骗提供参考依据。
一、调研目的近年来,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财产和社会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和掌握网络诈骗的相关情况,我们决定进行一次社会实践调研,以期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打击网络诈骗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参与观察等方法。
选取了不同年龄、职业和地域背景的受访者,通过问卷调查对其进行了调查,同时采用访谈的方式对一些网络诈骗案件的受害者进行深入了解,并通过参与观察的方式,深入了解网络诈骗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手段。
三、调研结果1.网络诈骗手段多样化通过本次调研发现,网络诈骗手段多样化,包括虚假的中奖信息、冒充公检法机关、利用虚假理财产品等手段。
其中,以虚假的中奖信息和虚假的理财产品为多,受害者往往因为贪图便宜或不懂得识别真伪而上当受骗。
2.受害者层次各异被网络诈骗的受害者,包括了老年人、学生、白领等不同层次的人。
尤其以老年人为主要受害者,因为老年人对网络的使用不熟悉,容易相信网上的虚假信息。
此外,一些学生和年轻人因为缺乏社会经验,也容易轻信网络上的信息,致使受骗。
3.心理、社会因素影响调研发现,一些受害者因为贪图便宜、追求利益或者因为心存侥幸而被骗。
此外,一些受害者也因为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困难,寻求不切实际的利益,从而上当受骗。
另外,网络诈骗也会对受害者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人因此产生了极大的负面情绪,甚至导致了心理障碍。
4.社会防范机制不健全调研发现,尽管网络诈骗案件屡禁不止,但社会防范机制依然不健全。
一方面是因为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对网络诈骗的认识不够到位,对于网络诈骗缺乏足够的防范意识。
网络犯罪作文
网络犯罪作文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犯罪问题也日益严重,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网络犯罪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的各种犯罪行为,包括网络诈骗、网络侵权、网络盗窃、网络暴力等。
网络犯罪具有隐蔽性、跨境性和高技术含量等特点,给打击和防范带来了巨大挑战。
首先,网络犯罪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犯罪行为频频发生,许多无辜的受害者因此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同时,网络犯罪也给企业和政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其次,网络犯罪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在互联网上,个人隐私往往面临泄露的风险,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窃取他人的个人信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困扰。
同时,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等不良信息也给人们的精神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再次,网络犯罪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网络犯罪活动往往具有跨境性和隐蔽性,给执法部门的打击和防范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赌博、贩毒、传销等犯罪活动,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打击和防范网络犯罪,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
首先,加强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惩网络犯罪分子,提高违法成本。
其次,加强技术防范,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再次,加强国际合作,建立起跨国网络犯罪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国际执法合作,形成合力打击网络犯罪。
总之,网络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加以打击和防范。
只有加强立法、加强技术防范、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有效遏制网络犯罪的蔓延,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稳定。
希望广大网民能够提高警惕,自觉抵制网络犯罪,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
大学生网络诈骗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网络诈骗社会实践报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诈骗已成为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
特别是对大学生来说,他们是最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目标。
本报告将针对大学生网络诈骗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其影响以及解决方案。
一、背景介绍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然而,网络也给大学生们带来了许多网络诈骗的风险。
网络诈骗的行为多种多样,例如虚假招聘、套路贷款、假冒网店等,这些行为可能导致大学生财产上的损失,也可能给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
二、网络诈骗对大学生的影响1. 财产损失:大学生通常是家庭财产的保管人,一旦受到网络诈骗的伤害,不仅会给自己带来财务压力,也会对家庭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2. 心理压力:受到网络诈骗的大学生可能会感到自责和愧疚,对自己的判断能力产生怀疑。
一些受害者还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3. 信任危机:网络诈骗会破坏人们的信任感,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一旦大学生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他们对他人的信任度会降低,对网络交易、网上购物等行为会更加谨慎。
三、解决网络诈骗问题的方案1. 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可以加强对网络诈骗的宣传教育,开设相关课程或专题讲座,增加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倡导大学生在进行网络交易时要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信息。
2. 鼓励举报线索:学校可以建立网络诈骗举报平台,鼓励大学生及时向指定部门报告网络诈骗的线索。
对于有效线索,学校应积极配合执法机关进行调查,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3. 加强技术防范:学校可以引入网络安全技术,对学校内部网络进行加密和监测,从根本上增强网络防护能力,降低网络诈骗的风险。
4. 增强法律意识:学校可以加强法律教育,让大学生了解网络诈骗行为的法律后果。
同时,学校可以与执法机关合作,组织举办法律讲座、座谈会等活动,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诈骗法律风险的认识和意识。
四、结论网络诈骗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和心理压力,也对社会信任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大学生网络诈骗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网络诈骗社会实践报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诈骗手段日益翻新,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由于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薄弱等原因,成为了网络诈骗的高发群体。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网络诈骗的现状,提高大学生的防范意识,我们开展了此次大学生网络诈骗社会实践调查。
一、调查背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网络诈骗就是其中之一。
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最为频繁的群体之一,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风险意识,往往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近年来,大学生网络诈骗案件频发,给学生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压力。
因此,了解大学生网络诈骗的现状,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网络诈骗的现状,包括网络诈骗的类型、发生频率、受骗金额、受骗原因等方面,分析大学生网络诈骗的特点和规律,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和建议,为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三、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以_____大学、_____大学、_____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共发放问卷 10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850 份,有效回收率为 85%。
同时,对 50 名大学生进行了访谈,以深入了解他们的网络使用习惯和对网络诈骗的认识。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一)网络诈骗类型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遭遇的网络诈骗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网络兼职诈骗:以“轻松赚钱”“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大学生参与网络兼职,如刷单、刷信誉等,然后以各种理由拒绝支付报酬或要求缴纳押金、保证金等。
2、网络购物诈骗:犯罪分子通过虚假网站、假冒客服等手段,骗取大学生的购物款或个人信息。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网络犯罪问题探究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网络犯罪问题探究网络犯罪问题探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旨在从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的角度出发,对网络犯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通过对网络犯罪的概念、类型以及对社会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探讨网络犯罪的发展趋势以及应对之策。
一、网络犯罪的概念与分类网络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等网络媒介进行犯罪活动的行为。
网络犯罪根据犯罪主体的类型可分为个人网络犯罪和组织网络犯罪;根据犯罪手段的不同可分为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侵犯个人隐私等。
通过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掌握其特点和规律。
二、网络犯罪对社会的影响网络犯罪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网络犯罪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给人们的财产和隐私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其次,网络犯罪加剧了经济财产的损失,直接冲击了企业和个人的利益。
再次,网络犯罪破坏了网络秩序和公平竞争,对网络环境和市场秩序造成了严重破坏。
最后,网络犯罪还引发了社会治安问题,破坏了社会稳定。
三、网络犯罪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犯罪呈现出许多新的趋势。
首先,网络犯罪手段不断升级,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等犯罪手法日益复杂,使得打击网络犯罪变得更加困难。
其次,网络犯罪呈现出全球化、跨境化特点,国际间的网络犯罪合作日益紧密。
再次,网络犯罪与技术创新相互关联,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的发展也催生了新形式的网络犯罪。
最后,网络空间的治理问题愈发突显,各个国家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手段来应对网络犯罪。
四、应对网络犯罪的策略针对网络犯罪问题,需要制定并落实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完善网络犯罪相关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执行机制。
其次,加强技术手段的研发和应用,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加强网络监管和防控系统的建设。
再次,推动国际协作,加强国际合作机制,共同打击跨国网络犯罪。
最后,加强社会教育和意识培养,提升公众对网络犯罪的认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大学生网络诈骗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网络诈骗社会实践报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诈骗案件也呈现出日益增多的趋势。
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由于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更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鉴于此,我参与了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认知,增强防范能力,并通过对该活动的观察与总结,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活动背景与目的该实践活动由学校社团联合举办,旨在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认识和警惕性。
通过组织相关讲座、实地考察以及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各类网络诈骗手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活动期望通过传播正能量,有效遏制网络诈骗对大学生的侵害。
二、讲座与实地考察为了加深对网络诈骗的了解,我们邀请了网络安全专家来进行专题讲座。
讲座内容涵盖了各类网络诈骗手法,如虚假招聘、仿冒网站、谣言传播等。
专家向我们讲解了犯罪分子的心理特点,如何有效辨别网络诈骗信息,以及如何保护个人隐私等。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实地考察,参观了公安机关的网络安全中心,深入了解其打击网络诈骗犯罪的工作模式和手段。
三、案例分析与反思在活动中,我们还进行了案例分析,针对一些网络诈骗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通过分析案例,我们认识到网络诈骗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很多受害者都是在不经意间陷入陷阱。
同时,我们也发现许多网络诈骗手法层出不穷,需要我们保持警惕并不断学习新的防范知识。
四、总结与建议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意识到网络诈骗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危害性。
为了更好地防范网络诈骗,我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将相关知识纳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
2.主动了解网络诈骗信息:大学生应主动关注网络诈骗案例和最新手法,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
3.保持谨慎态度:在互联网上处理任何涉及个人信息和财产的事务时,保持谨慎态度,确保信息安全。
4.强化密码管理:合理设置和管理个人账户密码,避免密码泄露或重复使用同一密码。
关于反诈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反诈的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网络诈骗等各种形式的诈骗犯罪也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损失。
为了提高公众对于反诈的认知和预防能力,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向社会大众传播反诈知识,提高人们的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反诈知识普及活动1. 学校宣讲会我们走进各个学校开展反诈知识普及宣讲会,面向中小学生和教师,向他们介绍了各种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并提供了一些应对策略。
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互动讲解,我们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认识到了网络诈骗的危害,同时提高了他们的辨别能力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2. 社区宣传活动我们选择了一些社区进行反诈知识普及活动,开展宣传展览、发放反诈宣传资料等形式,吸引居民的参与。
通过现场讲解和互动游戏,我们向居民们介绍了一些典型的诈骗案件,并提供了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居民对于反诈知识的了解,还提高了他们的防范能力。
三、防骗技能培训1. 商家培训我们与一些餐饮、零售等行业的商家合作,开展了反诈技能培训。
通过讲解不同类型的诈骗手段和应对策略,我们帮助商家了解了一些诈骗陷阱,同时提供了一些预防措施,以减少商家因诈骗而遭受的经济损失。
2. 居民培训我们也开展了反诈技能培训课程,面向社区居民,让他们了解各种网络诈骗的手段和特点,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应对方法和技巧。
通过培训,居民们的反诈意识得到了增强,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合作机构支持我们得到了当地警察局、社区委员会等机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宣传材料、资源整合以及专业知识的支持。
有了他们的支持,我们的活动能够更好地开展,影响更多的人群。
五、活动成果与展望通过以上一系列反诈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大量的学生、教师、居民和商家参与了我们的活动,他们对于反诈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我们也收到了一些参与者主动反馈,表示通过我们的活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诈骗的防范意识已有所提高。
网络诈骗社会实践报告(通用6篇)
网络诈骗社会实践报告(通用6篇)忙碌而又充实的社会实践已经告一段落了,想必你的视野也得到了开拓,那么需要好好地作总结,写一份实践报告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实践报告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网络诈骗社会实践报告(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网络诈骗社会实践报告1今天晚上学院组织看防诈骗电影,影片利用动画片的形式用诙谐、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各种诈骗的案例。
看完本影片,我深受影响,真切的感受到诈骗真的是无处不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就像影片中常说的一句话“切莫上当。
”诈骗形式主要有街头诈骗、网络诈骗等。
诈骗人员很狡猾很“聪明”,他们的诈骗对象主要是妇女、老人这些弱势群体,他们无所不用其极,办作假医生,假出车祸者,假出差者,假老师,假朋友,假同桌的你,假女儿等各种身份,骗钱、骗物。
他们触碰着道德的底线,直到达到他们的目的,否则他们不会放过你,他们最开始时用好听的语言劝告你,用你的家人的性命危机恐吓你,利用你的善良,你的担心,你的良知,做最没有良知的事情。
其实,诈骗在学校也是普遍存在的。
特别是每年大一新生来校之际,此时诈骗分子便会出来“觅食”,主要以大一新生为目标,利用他们对大学的不熟悉,以及对大学美好的憧憬,利用他们的善良。
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骗取新生的信任,对其进行“洗脑”,进而诈骗成功。
往事不堪回首,遥想当年,我青涩少女一枚,独自一人来重庆上大学。
来大学第一天就被学姐学长骗,对我这个对大学充满幻想的小女生来说,是一件很残忍的.事。
记得当时刚来为自己买完生活用品回寝室,一学姐自称是关心学弟学妹敲我们的门,她进来后就大谈她的大学生活经验,让我们好好学习、好好军训、不要想家之类的。
我们当时都觉得学姐真的很好,觉得学姐很亲切。
但是呢,当她讲完讲完这些后,就开始说让我们买英语资料,考四级、六级各种资料,推荐我们买。
可是我们都不知道在我们学校大一是不可以考英语四、六级的。
还有就是一份要200块钱,对我们来说数目还是很大的。
大学生网络诈骗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网络诈骗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网络诈骗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网络诈骗作为一种新兴的犯罪形式,在当今社会日益猖獗。
作为大学生,我们深感网络诈骗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网络诈骗现象和应对策略,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调研。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们对网络诈骗的认识和实践经验,以期对大家有所启示和警示。
二、背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平台的迅速发展,网络诈骗案件呈现爆发式增长的趋势。
网络诈骗不仅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经济损失,还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尤其对大学生群体而言,因缺乏足够的社会阅历和警惕性,更容易成为网络诈骗分子的目标。
三、调研内容及方法我们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开展了社会实践调研。
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了解程度、曾遭受网络诈骗的经历、以及他们对防范网络诈骗的意识和策略等。
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危害认识不足。
许多学生对于网络诈骗手段的陌生和防范措施的薄弱缺乏了解。
同时,还发现一些大学生存在明显的网络安全意识淡漠现象,缺乏对自身利益的保护意识。
四、实践经验及启示基于社会实践调研的结果,我们总结了以下实践经验与启示,以期引起广大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重视。
1. 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大学生应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轻信陌生人的网上邀约和诱骗,养成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的良好习惯。
同时,及时学习新的网络诈骗手段和防范策略,并不断加强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
2. 加强网络素质教育学校和社会应加大网络素质教育的力度,加强对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的宣传和教育。
提供具体案例分析和应对方法,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风险意识。
3. 建立网络诈骗举报平台加强大学生举报网络诈骗的渠道和机制,及时披露典型案例,提醒广大大学生警惕。
依法打击网络诈骗分子,加大其违法犯罪成本,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五、结论网络诈骗的危害日益增大,对于大学生而言尤为突出。
因此,我们应将提升网络安全意识与防范能力作为当务之急。
关于反诈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反诈的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对人们的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增强公众的反诈意识和应对能力,我参与了某社区组织的反诈宣传活动,并对活动效果进行了观察和总结。
以下是我对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观察与心得。
二、实践活动背景本次实践活动由社区组织发起,旨在提高居民对于网络诈骗的警惕性和认识。
活动主要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册和举办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
三、宣传讲座为了全面传达反诈知识,我们邀请了警方的专业人士来到社区,为居民们详细介绍了各类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并给出了一些实用的防范建议。
讲座内容直观生动,通过举例分析不同类型的诈骗案例,帮助居民们了解犯罪分子的套路和手法。
四、宣传册发放为了方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随时翻阅,我们准备了一批宣传册,并由志愿者在社区大门口发放。
这些宣传册内容包括了常见网络诈骗案例的介绍、防范知识和报警电话等重要信息。
通过这种方式,居民们在自己的时间和地点都可以随时获取反诈知识。
五、知识竞赛为了检验居民们对反诈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组织了一场知识竞赛活动。
题目设计涵盖了网络诈骗常见手法、如何识别和避免诈骗等方面的知识。
活动形式轻松有趣,吸引了众多居民的参与。
通过竞赛,居民们不仅巩固了反诈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知识的快乐和成就感。
六、活动效果与总结通过一段时间的反诈宣传活动,我们发现居民们的反诈意识明显提高。
在与居民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许多人曾受到过网络诈骗的侵害,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和防范意识,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损失。
而在此次活动后,居民们纷纷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能够更加警惕地对待各类可疑信息,提高了对网络诈骗的辨识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也收到了不少反诈宣传的积极反馈。
有居民通过社交网络分享了活动的图片和宣传内容,进一步扩大了反诈宣传的影响力。
同时,一些居民建议在今后的活动中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覆盖面,以便更多的人能够受益于这些有益的知识。
网络犯罪的研究报告论文
网络犯罪的研究报告论文网络犯罪的研究报告论文网络犯罪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和互联网进行诈骗、信息盗窃、网络攻击等非法活动的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犯罪日益增多,给社会安全和个人财产带来了巨大威胁。
本文主要通过调查和文献研究,分析网络犯罪的特点、影响和防范策略。
首先,网络犯罪具有匿名性和隐形性的特点。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便利性,网络犯罪分子能够隐藏身份进行犯罪活动,使侦破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其次,网络犯罪具有国际性和跨界性的特点。
网络犯罪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使得执法难度加大。
再次,网络犯罪具有快速传播和扩散的特点。
网络犯罪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迅速传播,使得其影响范围更广。
网络犯罪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影响。
首先,网络犯罪对个人财产造成损失。
通过网络犯罪手段,诈骗分子可以获取个人银行账户和身份信息,进行非法转账和盗取个人资金。
其次,网络犯罪对社会秩序和稳定带来威胁。
网络犯罪可以通过网络攻击等手段破坏国家和企业的信息系统,导致社会服务中断和经济损失。
再次,网络犯罪对个人隐私造成侵犯。
通过网络犯罪手段,黑客可以获取个人隐私信息,并进行敲诈勒索。
针对网络犯罪,我们应采取一系列的防范策略。
首先,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提升网络防御能力和信息安全技术,建立完善的网络防护体系,为网络犯罪的发现和打击提供技术保障。
其次,加强法律法规和执法力度。
加大对网络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网络犯罪的刑事责任追究机制。
再次,加强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提高公众对网络犯罪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培养公众网络安全的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网络犯罪的出现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损失,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防范。
只有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公众网络安全意识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遏制网络犯罪的蔓延和发展,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网络犯罪论文2021字
网络犯罪论文2021字篇一:电大毕业论文网络犯罪现状、特点及预防对策分析网络犯罪现状、特点及预防对策分析摘要:中国互联网事业日新月异,网络与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衍生出许多新的事物和现象。
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隐忧。
近年来,网络犯罪正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技术迅速发展和普及而日趋严重,其犯罪的方式和手段也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
这样既损害了网民利益,损害了网站的公信力,还污染了网络传播环境,同时对实体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
本文对网络犯罪的现状、特点及原因进行探究,提出了网络犯罪预防的必要措施,以达到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互联网;犯罪;预防;措施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出现影响着整个世界,它发生在政治上、经济上以及社会的各个方面。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自然网络也不例外,它给我们提供了便利把我们带入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弊端,使得犯罪这一社会历史自然现象随着网络的出现也日益增多。
因此,网络在犯罪中也成为一新的角色。
网络犯罪在近几年数量迅速增加,不仅仅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还因为网络犯罪涉及着绝大部分社会犯罪现象,所以网络犯罪总会出现新的犯罪形式。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及世界政局动荡不安因素的加剧,网络犯罪的主体趋于平民化,将会更多地由个人转为集团、组织甚至国家。
同时,网络犯罪的危害程度明显增加,从网络赌博、电子色情、诈取金钱向政治暴乱、军事摧毁、网络恐怖主义、网上信息战争趋势发展。
那时网络犯罪的手段将更加巧妙、犯罪领域将更加广泛。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犯罪很可能将成为犯罪的“主流”,所以我们应做好准备,与全人类一起来迎接这一挑战,坚决同网络犯罪斗争,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制止和防范网络犯罪的蔓延和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认识和理解网络犯罪,目的在于减少或避免网络犯罪的发生,并惩罚和防治各种网络犯罪行为,推动网络犯罪相关法律的制定步伐,加快互联网的推广及应用,扫除我国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犯罪障碍,并使其健康有序地发展。
大学生网络诈骗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网络诈骗社会实践报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诈骗问题日益严重。
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诈骗的主要受害者之一,我们决定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深入调研与了解网络诈骗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应对网络诈骗的建议。
一、网络诈骗的现状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网络诈骗手段多样化,不断变化。
其中,最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包括冒充公检法机关、冒充亲友、虚假招聘、网络购物诈骗等。
这些手段多以诱导个人信息泄露、非法获取财产为目的,给大学生群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压力。
另外,我们也发现,网络诈骗犯罪链条十分复杂,涉及多个环节。
从诈骗者的角度来看,他们通常是一个有组织、有分工的团伙,他们利用技术手段和心理战术对受害者进行诱导和欺骗。
而从受害者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群体普遍缺乏对网络诈骗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目标。
二、大学生网络诈骗的原因大学生群体成为网络诈骗的主要受害者,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对网络诈骗的认知不足,缺乏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在经济上相对薄弱,容易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
此外,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心理上的脆弱性,容易被网络诈骗者的心理战术所欺骗。
三、应对网络诈骗的建议为了更好地应对网络诈骗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他们对网络诈骗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可以开设网络安全相关的课程,组织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素养。
2.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学校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让他们了解网络诈骗的法律风险和后果。
同时,学校可以建立网络诈骗案例数据库,供大学生参考和学习。
3. 增强心理素质: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增强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抵抗力,减少成为网络诈骗的目标。
4. 加强社会监管:政府应加大对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加强对网络诈骗犯罪团伙的打击和处罚力度。
同时,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防止其成为网络诈骗的温床。
大学生网络诈骗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网络诈骗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网络诈骗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尤其是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网络诈骗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很多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和心理把握,胁迫、欺骗、诱导大学生进行网络诈骗活动。
为了更好地控制网上的犯罪活动,提醒和预防大学生可能遭受的网络诈骗攻击,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以调查现状、了解案例、提高防范意识为主要目的。
一、调查现状我们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网络安全知识、诈骗案例经历和防范意识。
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有使用电脑的习惯,但只有少数人能够正确理解网络安全。
虽然大学生有时会接收到一些有关网络诈骗的信息,但他们并不完全了解这些诈骗的内在机制和原理,很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骗。
而且,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原本属于常识的防范措施一知半解,这为网络诈骗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了解案例为了加深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认识,我们与警方机构进行合作,了解了一些典型案例。
在这些案例中,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平台上发布虚假的信息或骗局,引诱大学生参与或者骗取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和资金,造成了大量经济损失。
这些诈骗分子不仅是年龄比较年轻,而且还利用价值观和心理诱导等手段来欺骗大学生,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落入陷阱。
三、预防措施如何避免网络诈骗?我们组织了一次讲座,对大学生进行了预防宣传。
我们提醒大学生在使用电脑和互联网前,一定要仔细地看清楚网站名称和链接,不要随便点击链接。
特别是,不要随便打开一些未知邮件的附件,因为这里很容易隐含着病毒、木马等恶意程序。
同时,我们也提醒大学生切勿在不熟悉的网站上进行交易,以免被抓住不放。
重要的是,不要在网上乱透露个人信息,以免被利用。
四、建议和总结网络诈骗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防范。
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于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大学生和其他群体的预防宣传。
同时,我们认为大学生本身也应该加强自己的防范意识和安全教育,切勿为了少数利益而轻信网络上的陌生消息,以免遭受损失。
大学生网络诈骗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网络诈骗社会实践报告在当前数字化时代,互联网的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催生了各种网络诈骗行为。
大学生是网络诈骗的主要目标之一,他们因为年轻和缺乏经验而成为了网络诈骗犯罪分子的重点攻击对象。
本报告旨在分析大学生网络诈骗的现状、原因以及应对策略,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
第一部分:网络诈骗的现状近年来,网络诈骗案件呈现出不断增多的趋势,大学生成为其中的主要受害者。
网络诈骗手段多样化,包括虚假招聘、仿冒网站、网络购物欺诈等。
大学生由于缺乏经验和对网络诈骗手段的警惕性不高,容易受骗上当。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每年有数以千计的大学生因为网络诈骗而遭受财产损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第二部分:大学生网络诈骗的原因大学生成为网络诈骗的主要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大学生较少接受有关网络安全的教育和培训,对网络诈骗的风险认识不足,容易被犯罪分子的花言巧语所迷惑。
2. 社交网络的普及:大学生更多地使用社交网络平台,与陌生人接触的机会增多,容易成为网络诈骗分子的目标。
3. 诱人的网络优惠:网络上的各种优惠活动诱惑大学生购物,但其中也隐藏着购物欺诈的风险。
第三部分:大学生网络诈骗的应对策略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以下是一些应对策略:1.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学校和社会机构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他们对网络诈骗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2. 提供网络诈骗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让大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网络诈骗手段和特点,增强他们的警惕性和辨别能力。
3. 增加警方宣传力度:警方可以通过校园宣传、互联网直播等方式向大学生传递网络诈骗的预警信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
4. 加强平台监管:网络平台应加强对注册用户的身份审核,增加账户安全验证环节,减少网络诈骗分子的活动空间。
第四部分:结语大学生网络诈骗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大学生网络诈骗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网络诈骗社会实践报告在当代社会中,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威胁。
网络诈骗作为其中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进一步了解网络诈骗的影响和解决办法,我参与了大学生网络诈骗社会实践。
一、背景介绍近年来,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尤其是在大学校园内,许多学生由于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成为了网络诈骗的主要受害者。
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我所在的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相关调研和宣传活动。
二、调研内容及结果我们团队首先进行了网络诈骗的相关调研,以了解大学生的受害情况和现状。
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 缺乏网络安全知识:大部分学生缺乏基础的网络安全知识,对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和防范措施了解甚少。
2. 容易受骗:由于缺乏经验和判断力,大学生容易相信陌生人在网上发布的虚假信息,导致上当受骗。
3. 忽视网络隐私保护:一些学生在使用社交媒体和网络支付时,没有意识到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暴露了自己的个人信息。
三、宣传活动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1. 组织网络安全讲座:我们邀请了网络安全专家来校园进行讲座,向学生介绍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以及防范方法,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互联网。
2. 开展网络安全竞赛:我们组织了网络安全知识竞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参赛学生通过答题、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学习网络安全知识。
3. 发放宣传资料:我们准备了网络诈骗宣传册和海报,并在校园内进行发放,提醒学生警惕网络诈骗,并介绍了常见的诈骗手段。
四、成果及收获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收获:1. 提高了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通过讲座、竞赛和宣传资料的方式,我们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到网络诈骗的严重性,并掌握了一定的防范技巧。
2. 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团队成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项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能力。
大学生网络诈骗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网络诈骗社会实践报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诈骗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全和人们的正常生活。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我们进行了一次网络诈骗社会实践活动。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们的实践经验,分享我们的收获和思考。
一、实践背景近年来,网络诈骗日益猖獗,形式多样化,手法隐蔽性强。
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力军,也成为了网络诈骗的重要目标。
为了帮助大学生了解网络诈骗的现状和危害,我们决定开展此次实践活动。
二、实践内容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开展实践活动。
首先,我们组织了一场网络诈骗专题讲座,邀请了警方和网络安全专家来进行讲解。
他们详细介绍了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法和预防措施,通过实例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网络诈骗的危害。
其次,我们进行了一次网络诈骗案例分析的小组讨论。
每个小组从网络上搜集了一些真实的网络诈骗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深入了解了网络诈骗的手法和套路,从而提高了预防诈骗的能力。
最后,我们组织了一场模拟防诈骗演练。
同学们分成小组,通过扮演骗子和被骗者的角色,进行了一次真实的网络诈骗情景模拟。
在演练过程中,同学们学会了如何判断和拒绝诈骗,提高了应对网络诈骗的能力。
三、实践成果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们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首先,同学们的网络安全意识明显提高。
在讲座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了网络诈骗的危害,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的财产和个人信息。
其次,同学们的预防诈骗能力得到了提升。
通过小组讨论和演练,同学们对网络诈骗的手法和套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判断和拒绝诈骗行为。
最后,同学们的安全意识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
在实践活动结束后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同学们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更加注意安全问题,主动采取了诸多预防措施。
四、实践反思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们也意识到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实践活动的时间较为有限,无法对网络诈骗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广播电视大学本科调查报告
关于对网络犯罪情况的实践
调查报告
作者:
学校:
专业:
年级:
学号:
指导教师:
二○一二年十二月
关于对网络犯罪情况的实践调查报告
由于互联网的应用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违法犯罪带来的危害和影响波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焉耆县警方近年所侦破的涉网案件来看,网络犯罪类型主要包括传播邪教、淫秽物品、非法经营、诈骗、敲诈、盗窃、销赃、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赌博、侵占和泄密等危害国家安全行为。
可以说,新形势下涉网犯罪涉案种类之多、范围之广,几乎列各警种之首。
一、网络犯罪具有八大特征
与传统犯罪相比,网络犯罪主要具有以下八大特征:
1、犯罪主体呈现出社会化、年轻化的趋势。
网络犯罪主体出现在各阶层、各年龄段。
特别是近年来,涉网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迅速增加,互联网成为许多“问题少年”组织帮派,教唆、策划犯罪的重要平台。
2、犯罪手段多样性。
具体包括:一是利用网络广泛传播有害信息;二是网络在线联络进行违法犯罪;三是通过网络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获取涉密信息;四是恶意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包括数据欺骗、逻辑炸弹和计算机病毒。
3、犯罪主体高智能性和技术性。
网络犯罪的主体往往具有相当高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网络操作技能,对网络技术有很强的依赖。
据公安局网监支队统计,在其查办的案件中,涉网违法者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95%,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0%。
4、犯罪行为极强的隐蔽性、实时性。
由于网络的虚拟化,匿名和化名现象充斥网络世界,网络犯罪分子可通过服务器对某个目标实施远程犯罪,其行为瞬息完成、不留痕迹,取证困难,即使找到证据,也常因人机分离无法抓获犯罪分子。
5、犯罪危害的扩散性。
网络犯罪逐渐向国防建设、金融财政、公共卫生等关键部门扩散,一旦得逞极可能导致国家管理系统的瘫痪,引发民众的恐慌,造成社会混乱。
6、侵犯领域的超时空性。
互联网的国际开放性使网络犯罪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地点发生。
犯罪分子往往只要敲几下键盘,在瞬间就可能实施和完成犯罪行为,并且犯罪分子可以在任何国家、任何角落针对全世界范围内任意网络用户实施犯罪,不受任何时空限制。
7、犯罪个案之间的连续性。
犯罪主体往往会不停地重复犯罪,很多个案实际上是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由同一犯罪主体连续实施的。
8、犯罪低成本、低风险性。
实施网络犯罪可以极低的成本投入实施犯罪,并容易逃避打击。
如“法轮功”分子在互联网上实施反动宣传,可以通过BBS、即时通讯工具、P2P、邮件、FTP、病毒、建立网站等多种方式来达到快速、广泛传播的目的,其快捷、方便和安全性远高于传统的投递传单。
又如实施网络诈骗,只需在互联网上发布一条虚假产品信息,并公布一个银行账号,就能在短时间内骗取各地网民的大量钱财,与传统诈骗相比,既容易得手,又见效快,而且风险更小。
二、防范打击网络犯罪仍存在多方面阻碍
网络违法犯罪的隐蔽性、智能性、连续性、无国界性和巨大的危害性,决定了公安侦查网络犯罪的难度。
据周迪刚介绍,目前我国公安网警在防范和打击网络犯罪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阻碍:
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造成立案不明确,取证难。
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公安机关有效打击网络犯罪的主要矛盾。
除刑法第285、286等规定的几种情况外,网络犯罪的立案要求不明确,造成立案随意性大。
贵阳市公安局网络监察支队接到的报案中,经常出现网络犯罪相关法律、法规还是空白的情况。
如盗用QQ号窃取商业机密的案件,一旦QQ密码被窃取,就可能造成受害人大量商务机密的丢失。
而对于QQ被盗造成经济损失如何测算?如何定性?目前法律尚无明确规定,干警在办案中苦于缺乏依据而无法立案侦查。
再如电子证据,它并不包括在刑法里认定的7种证据里。
在法庭上,要想获得法律认可,公安部门要对电子物证进行转换,而有些电子物证的转换却是困难的,且鉴定时间长、证明力弱,往往贻误战
机,成为打击计算机犯罪的薄弱环节。
2、复合型网络监察人才匮乏,影响办案质量和效率。
从各地公安基层队伍人才实际情况看,复合型网监人才匮乏,这直接影响了办案质量和效率。
以公安局网安大队情况为例,该队实际从事网监业务的民警只有3人,却承担了全县60%的网上斗争任务,工作量大、任务重。
每年大队在侦破各类刑事案犯罪30个以上;协助有关单位侦破犯罪70多起;干警超负荷工作,每天忙于具体事务,脑力、体力严重透支,根本就没有时间总结提高,学习新知识。
网安大队目前的网警中,法律方面的专家不掌握网络的高端技术,熟悉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员法律水平又达不到制定法规建议的层面。
而从公安部到省、市,针对网警的业务培训少,往往都是全公安系统的共性培训。
3、公众防范意识基础差,导致网络罪犯乘虚而入。
部分联网单位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混乱,存在严重隐患;信息涉密部门人员安全意识淡漠,暴露系统用户名、共享文件、“一机两用”等问题不断出现;受侵害对象自我防范能力薄弱,许多用户设定密码易窃取、长期不更改密码甚至不设密码,为犯罪人员侵入提供了方便;从事信息服务、开办电子公告系统、使用公用账号、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等联网单位为传播有害信息和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作案地和发案地的情况较为突出等。
4、相关单位不配合,基础工作薄弱,给公安部门网上斗争造成实际困难。
涉网犯罪和传统刑事犯罪一样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和情报信息,但由于这项工作起步晚、投入大、涉及面广、协调关系复杂,互联网接入商没有与公安网监部门进行基础数据的无缝对接,网络虚拟入口的数据库和IP库等基础数据库的建设还在处于起步阶段。
三、打击网络犯罪的有效措施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网络犯罪将成为今后大量发生且危害严重的一类犯罪。
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加紧完善相应法律,合理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让防范和打击网络犯罪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针对目前打击防范和打击网络犯罪中遇到的难题,贵阳基层公安网监干
警认为,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采取措施防范打击网络犯罪:
1、完善和建立法律法规。
明确刑法中关于网络犯罪的立案标准,扩大界定网络犯罪范围;提高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罪的定刑;对因网络犯罪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加重处罚;在《治安处罚条例》中加入对不够刑事处罚或无需用刑法规制的一般网络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给对网络犯罪中最关键的电子证据应有的法律地位。
同时,采取单独立法形式对网络犯罪开展有针对性打击。
特别是在打击跨国网络犯罪方面,要制定有效的法律,建立起全面、有效、结构严谨的新的法律体系。
2、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防范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以网络为依据,计算机系统越安全可靠,违法犯罪的发案率就越低。
建立规范的网络技术管理制度,成立计算机安全管理组织,定期对配备计算机安全管理员进行培训;改变政府机关网与社会公共网络相连状况;严格堵塞目前“实名制”上网漏洞;引导规模较大“网吧”建立行业制度。
3、加强网络警察队伍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提高打击犯罪的能力。
要在公安内部加强打击网络犯罪的专业技术培训,有意识培养自己的法律、技术复合型人才。
从技术水平、警力人数上充实反网络犯罪专业队伍。
同时,加大网警的现代化装备投入。
4、打破部门、地域界限,形成全社会协作打击网络犯罪局面。
公共网络安全同社会治安一样,要依靠全社会积极配合,各级政府、教育、文化、工商、通信等行业都应积极参与打击网络犯罪。
公安部门要加强反网络犯罪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及时借鉴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并依托网络安全投诉中心实现对互联网接入单位、信息服务单位、网吧、重要部门、门户网站等的阵地控制,实现社会联动的网络预警。
5、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和有关法律知识教育,既要增强广大网民的法律意识自觉守法,又要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网上自我防范能力。
总之,网上交往的虚拟性,淡化人们的道德观念,削弱了人们的道德意识,导致人格虚伪。
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提倡网络文明,培养人们明辨
是非的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是预防网络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前,开展网络行为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就是要把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内容作为网上道德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利用声、光、电等多种现代化手段,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灌输给广大网民,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使网民能识别和抵制网上的黑色、黄色和灰色信息,主动选择有积极意义的信息,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坚决抵制网络色情等不良信息的诱惑,自觉地遵守有关网络规则,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不断推动网民的道德自律。
本人签名:
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