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诸如轴压比、剪重比、刚重比、周期比等几个问题

讨论诸如轴压比、剪重比、刚重比、周期比等几个问题
讨论诸如轴压比、剪重比、刚重比、周期比等几个问题

高层结构设计中经常要控制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周期比、位移比和刚重比"六种比值", -

1、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

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

3、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 -

4、位移比:主要为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

5、周期比:主要为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

6、刚重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稳定性,以免结构产生滑移和倾覆-

位移比(层间位移比):-

1.1 名词释义:-

(1)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

(2) 层间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平均层间位移角的比值。-

其中:-

最大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

平均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小水平位移之和除2。-

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

最大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

平均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除2。-

1.3 控制目的: -

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 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混凝土墙柱出现裂缝,控制楼面梁板的裂缝数

量,宽度。-

2 保证填充墙,隔墙,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避免产生明显的损坏。-

3.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1.2 相关规条文的控制:-

[抗规]3.4.2条规定,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当存在结构平面扭转不规则时,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不宜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

[高规]4.3.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高规]4.6.3条规定,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间之比(即最大层间位移角)Δu/h应满足以下要求:-

结构休系Δu/h限值-

框架 1/550-

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 1/800-

筒中筒,剪力墙 1/1000-

框支层 1/1000-

1.4 电算结果的

判别与调整要点:-

PKPM软件中的SATWE程

序对每一楼层计算并输出最大水平位移、最大层间位移角、平均水平位移、平均层间位移角及相应的比值,详位移输出文件WDISP.OUT。但对于计算结果的判读,应注意以下几点:-

(1)若位移比(层间位移比)超过1.2,则需要在总信息参数设置中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2)验算位移比需要考虑偶然偏心作用,验算层间位移角则不需要考虑偶然偏心-

(3)验算位移比应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但当凸凹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续时,应采用符

合楼板平面实际刚度变化的计算模型,当平面不对称时尚应计及扭转影响-

(4)最大层间位移、位移比是在刚性楼板假设下的控制参数。构件设计与位移信息不是在同一条件下的结果(即构件设计可以采用弹性楼板计算,而位移计算必须在刚性楼板假设下获得),故可先采用刚性楼板算出位移,而后采用弹性楼板进行构件分析。(5)因为高层建筑在水平力作用下,几乎都会产生扭转,故楼层最大位移一般都发生在结构单元的边角部位 -

2.周期比:-

2.1 名词释义:-

周期比即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也称第一扭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也称第一侧振周期)T1的比值。周期比主要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使结构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因为当两者接近时,由于振动藕连的影响,结构的扭转效应将明显增大。-

2.2 相关规条文的控制:-

[高规]4.3.5条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即周期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高规]5.1.13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振型数不应小于9,抗震计算时,宜考虑平扭藕连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小于15,对于多塔楼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数的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

2.3 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要点:-

(1).计算结果详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因SATWE电算结果中并未直接给出周期比,故对于通常的规则单塔楼结构,需人工按如下步骤验算周期比:-

a)根据各振型的两个平动系数和一个扭转系数(三者之和等于1)判别各振型分别是扭转为主的振型(也称扭振振型)还是平动为主的振型(也称侧振振型)。一般情况下,当扭转系数大于0.5时,可认为该振型是扭振振型,反之应为侧振振型。当然,对某些极为复杂的结构还应结合主振型信息来进行判断;-

b)周期最长的扭振

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扭振周期Tt,周期最长的侧振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侧振周期T1

;-

c)计算Tt / T1,看是否超过0.9(0.85)。-

对于多塔结构周期比,不能直接按上面的方法验算,这时应该将多塔结构分成多个单塔,按多个结构分别计算、分别验算(注意不是在同一结构中定义多塔,而是按塔分成多个结构)。-

(2).对于刚度均匀的结构,在考虑扭转耦连计算时,一般来说前两个或几个振型为其主振型,但对于刚度不均匀的复杂结构,上述规律不一定存在。总之在高层结构设计中,使得扭转振型不应靠前,以减小震害。SATWE程序中给出了各振型对基底剪力贡献比例的计算功能,通过参数Ratio(振型的基底剪力占总基底剪力的百分比)可以判断出那个振型是X方向或Y方向的主振型,并可查看以及每个振型对基底剪力的贡献大小。-

(3).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计算周期,地震力时,还应注意两个问题,即计算模型的选择与振型数的确定。一般来说,当全楼作刚性楼板假定后,计算时宜选择"侧刚模型"进行计算。而当结构定义有弹性楼板时则应选择"总刚模型"进行计算较为合理。至于振型数的确定,应按上述[高规]5.1.13条执行,振型数是否足够,应以计算振型数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作为唯一的条件进行判别。-

(4).如同位移比的控制一样,周期比侧重控制的是侧向刚度与扭转刚度之间的一种相对关系,而非其绝对大小,它的目的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更合理,使结构不致于出现过大(相对于侧移)的扭转效应。即周期比控制不是在要求结构足够结实,而是在要求结构承载布局的合理性。考虑周期比限制以后,以前看来规整的结构平面,从新规的角度来看,可能成为"平面不规则结构"。一旦出现周期比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一般只能通过调整平面布置来改善这一状况,这种改变一般是整体性的,局部的小调整往往收效甚微。周期比不满足要求,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侧移刚度较小,总的调整原则是要加强结构外圈,或者削弱筒。-

(5).扭转周期控制及调整难度较大,要查出问题关键所在,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a)扭转周期大小与刚心和形心的偏心距大小无关,只与楼层抗扭刚度有关;-

b)剪力墙全部按照同一主轴两向正交布置时,较易满足;周边墙与核心筒墙成斜交布置时要注意检查是否满足;-

c)当不满足周期限制时,若层位移角控制潜力较大,宜减小结构竖向构件刚度,增大平动周期;-

d)当不满足周期限制时,且层位移角控制潜力不大,应检

查是否存在扭转刚度特别小的层,若存在应加强该层的抗扭刚度;-

e)当不满足扭转周期限制,且层位移

角控制潜力不大,各层抗扭刚度无突变,说明核心筒平面尺度与结构总高度之比偏小,应加大核心筒平面尺寸或加大核心筒外墙厚,增大核心筒的抗扭刚度。-

f)当计算中发现扭转为第一振型,应设法在建筑物周围布置剪力墙,不应采取只通过加大中部剪力墙的刚度措施来调整结构的抗扭刚度。-

-

3 刚度比-

3.1 名词释义:-

刚度比指结构竖向不同楼层的侧向刚度的比值(也称层刚度比),该值主要为了控制高层结构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对于地下室结构顶板能否作为嵌固端,转换层上、下结构刚度能否满足要求,及薄弱层的判断,均以层刚度比作为依据。[抗规]与[高规]提供有三种方法计算层刚度,即剪切刚度(Ki=GiAi/hi)、剪弯刚度(Ki=Vi/Δi)、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值(Ki=Qi/Δui)。-

3.2 相关规条文的控制:[抗规]附录E2.1规定,筒体结构转换层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2;-

[高规]4.4.2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临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临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高规]5.3.7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的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高规]10.2.3条规定,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应符合高规附录E的规定:-

E.01)底部大空间为一层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等效刚度比γ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非抗震设计时γ不应大于3,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

E.02)底部大空间层数大于一层时,其转换层上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与底部大空间层相同或相近高度的部分的等效侧向刚度与转换层下部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γe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1.3。-

3.3 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要点: -

(1)规对结构层刚度比和位移比的控制一样,也要求在刚性楼板假定条件下计算。对于有弹性板或板厚为零的工程,应计算两次,在刚性楼板假定条件下计算层刚度比并找出薄弱层,然后在真实条件下完成其它结构计算。-

(2)层刚比计算及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的结果详建筑结构的总信息WMASS.OUT。一般来说,结构的抗侧刚度应该是沿高度均匀或沿高度逐渐减少,但对于框支层或抽空墙柱的中间楼层通常表

现为薄弱层,由于薄弱层容易遭受严重震害,故程序根据刚度比的计算结果或层间剪力的大小自动判定薄弱层,并乘以放大系数,以保证结构安

全。当然,薄弱层也可在调整信息过人工强制指定。-

(3)对于上述三种计算层刚度的方法,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对于底部大空间为一层时或多层建筑及砖混结构应选择"剪切刚度";对于底部大空间为多层时或有支撑的钢结构应选择"剪弯刚度";而对于通常工程来说,则可选用第三种规建议方法,此法也是SATWE程序的默认方法。-

-

5、剪重比:-

5.1 名词释义:-

剪重比即最小地震剪力系数λ,主要是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尤其是对于基本周期大于3.5S的结构,以及存在薄弱层的结构,出于对结构安全的考虑,规增加了对剪重比的要求。-

5.2 相关规条文的控制:-

[抗规]5.2.5条与[高规]3.3.13条规定,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不应小于下表给出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λ。类别 7 度 7.5 度 8 度 8.5 度 9 度-

扭转效应明显或基本周期-

小于3.5S的结构 0.016 0.024 0.032 0.048 0.064-

基本周期大于5.0S的结构 0.012 0.018 0.024 0.032 0.040-

5.3 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要点:-

(1).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增大1.15倍,即上表中楼层最小剪力系数λ应乘以1.15倍。当周期介于3.5S和5.0S之间时,可对于上表采用插入法求值。-

(2).对于一般高层建筑而言,结构剪重比底层为最小,顶层最大,故实际工程中,结构剪重比由底层控制,由下到上,哪层的地震剪力不够,就放大哪层的设计地震力.-

(3).结构各层剪重比及各楼层地震剪力调整系数自动计算取值,结果详SATWE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WZQ.OUT)-

(4).各层地震力自动放大与否在调整信息栏设开关;如果用户考虑自动放大,SATWE将在WZQ.OUT中输出程序部采用的放大系数.-

(5).六度区剪重比可在0.7%~1%取。若剪重比过小,均为构造配筋,说明底部剪力过小,要对构件截面大小、周期折减等进行检查;若剪重比过大,说明底部剪力很大,也应检查结构模型,参数设置是否正确或结构布置是否太刚。 -

6、轴压比-

6.1 名词释义:-

柱(墙)轴压比N/(fcA)指柱(墙)轴压力设计值与柱(墙)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它是影响墙柱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使柱墙具有很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规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限制轴压比。-

6.2 相关规条文的控制:[砼规]11.4.16条[抗规]6.3.7条,[高规]6.4.2条同时规定:柱轴压比不宜超过下

表中限值。-

结构类型抗震等级-

一二三-

框架结构 0.7 0.8 0.9-

框架抗震墙,板柱抗震墙筒体 0.75 0.85 0.95-

部分框支抗震墙 0.6 0.7 ---

[砼规]11.7.13条[高规]7.2.14条同时规定:抗

震设计时,一二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其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不宜超过下表中限值:-

6.3 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要点:-

(1).抗震等级越高的建筑结构,其延性要求也越高,因此对轴压比的限制也越严格。对于框支柱、一字形剪力墙等情况而言,则要求更严格。抗震等级低或非抗震时可适当放松,但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1.05。-

(2).限制墙柱的轴压比,通常取底截面(最大轴力处)进行验算,若截面尺寸或混凝土强度等级变化时,还验算该位置的轴压比。SATWE验算结果详,当计算结果与规不符时,轴压比数值会自动以红色字符显示。-

(3).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墙肢轴压比的计算时,规取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压力设计值(即恒载分项系数取1.2,活载分项系数取1.4)来计算其名义轴压比,是为了保证地震作用下的墙肢具有足够的延性,避免受压区过大而出现小偏压的情况,而对于截面复杂的墙肢来说,计算受压区高度非常困难,故作以上简化计算。-

(4).试验证明,混凝土强度等级,箍筋配置的形式与数量,均与柱的轴压比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规针对情况的不同,对柱的轴压比限值作了适当的调整。-

(5).当墙肢的轴压比虽未超过上表中限值,但又数值较大时,可在墙肢边缘应力较大的部位设置边缘构件,以提高墙肢端部混凝土极限压应变,改善剪力墙的延性。当为一级抗震(9度)时的墙肢轴压比大于0.3,一级(8度)大于0.2,二级大于0.1时,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否则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程序对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所有墙肢端部均按约束边缘构件考虑。-

结束语:-

以上仅从规条文及软件运用的角度对高层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六个比"进行对照理解,然而规条文终究有其局限性,只能针对一些普通、典型的情况提出要求,软件的模拟计算与实际情况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对于千变万化的实际工程,需要结构工程师运用概念设计的要求,做出具体分析和采取具体措施,避免采用严重不规则结构。对于某些建筑功能极其复杂,结构平面或竖向不规则的高层结构,以上比值可能会出现超过规限制的情况,这时必须进行概念设计,尽可能对原结构方案作出调整或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弥补。-

其实,高层结构设计除上述"六个比"需很好控制以外,还有很多

"比值"需要结构设计人员在具体工程的设计中认真的去对待,很好的加以控制,如高层建筑高宽比,结构与构件的延性比,梁柱的剪跨比、剪压比,柱倾覆力矩与总倾覆力矩之比等等。它们对于实现"强剪弱弯","强墙弱梁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计理念均起着重要作用。-

4.刚重比-

4.1 名词释义:-

结构的侧向刚度与重力荷载设计值之比称为刚重比。它是影响重力二阶效应的主要参数,且重力二阶效应随着结构刚重比的降低呈双曲线关系增加。高层建筑在风荷载或水平地震作用下,若重力二阶效应过大则会引起结构的失稳倒塌,故控制好结构的刚重比,则可以控制结

[赏析]谈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

[赏析]谈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谈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 1、前言 轴压比是柱子受轴力设计值与混凝土部分抗压能力的比值 ,即N/fcbh。 试验研究和工程震害的实践表明 ,轴压比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性能影响很大,在钢筋硅框架柱延性的众多影响因素(纵向钢筋的配筋率、配箍率,钢材等级 ,柱子的截面形状,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轴压比及剪跨比)中,以轴压比、配箍率和剪跨比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 ,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基于希望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出现以受拉钢筋的屈服为先导的大偏心受压破坏的理论和部分试验研究结果而定出的,如表1。通过限制轴 压比 ,保证柱有足够的变形能力,使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大变形时,相应于静力试验中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剪力位移滞回曲线是不发散的,从而保证框架柱“坏而不倒” 。 表1柱轴压比限值 抗震等级一二三四 框架柱 0.65 0.75 0.85 0.9 高层,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 的出现,由于层数的增加,使柱的轴向力加大 ,在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时,经常会遇到柱的轴压比问题。按结构设计软件satwe进行高层结构抗震分析时,经常出现柱的断面由轴压比限值来确定,柱的配筋多为构造配筋,这是不合理的。容易造成柱的截面很大,这不仅减少了使用空间,更重要的是使柱的剪跨比减少,刚度增大,地震反应加大,容易引起柱的脆性破坏,对柱的抗震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在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影响柱子延性的各项因素,不应顾此失彼。 2、影响框架柱延性的因素 2.1框架柱的剪跨比=Hn/2h。 试验结果表明剪跨比能大体反映出截面上弯曲正应力和剪切应力的比例关系, 是决定框架柱延性破坏还是脆性破坏的主导因素,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剪跨比越大,延性越好。在一般配筋情况下,剪跨比大于2时框架柱在水平剪力下弯曲破坏,对抗震有利,剪跨比小于2时,形成短柱,在水平剪力下剪切破坏,由于剪切破坏主要是斜截面上的弯剪主拉应力引起的,受拉纵筋在破坏时有可能还没有进人屈服,压区混凝土存在较大的复合剪应力,加速混凝土的压溃,使柱子呈脆性破坏,对抗震不利。因此,规范对剪跨比小于2的短柱轴压比的限值比一般柱子的限值减少0.05。 2.2箍筋的形式和含量 提高柱体积配箍率来改善柱轴压比要求轴压比和配箍率及箍筋形式是影响框架柱延性的主要因素。随着轴压力的增大,构件的延性在下降。随着箍筋间距的减小,构件的延性在增加。在地震反复作用下柱端钢筋保护层往往首先碎落,这时如无足够的箍筋约束,纵筋就会向外膨出,柱端破坏。箍筋的存在对柱核心砼起到有效的约束,限制了横向变形,从而提高了砼的极限变形能力,起到了加强延性 的作用。对抗震结构,良好的延性使结构具有较大的塑性变形能力,同时又不丧失竖向承载力。在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通过弹塑性变形耗散能量,使结构不倒塌 , 2.3框架柱的截面形状 框架柱的截面形状,将直接影响柱截面界限破坏时钢筋和混凝土内应力应变分布,还将严重影响混凝土受压边缘的极限压应变试验值。已有分析表明,圆形截面柱子轴压比限值可达1.0以上。 2.4混凝土强度等级

轴压比详解

轴压比详解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第一章轴压比2014.7.17 一、定义: 柱(墙)轴压比指柱(墙)轴压力设计值与柱(墙)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二、计算公式: 三、控制目的: 它是影响墙柱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使柱墙具有很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规范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限制轴压比。 四、规范要求: ①《砼规》条、《抗规》6.3.6条、《高规》 ②《砼规》11.7.16条、《高规》7.2.13条同时规定:抗震设计时,一二三级抗 震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其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不宜 超过下表中限值: 表剪力墙轴压比限值 注:剪力墙肢轴压比指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的轴压力设计值与墙的全截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的比值。 ③《砼规》11.7.17条、《高规》7.2.14条同时规定:剪力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 设置边缘构件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一、二、三级抗震等级剪力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当墙肢底截面 轴压比大于表 表11.7.17剪力墙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大轴压比 五、SATWE 看图形即可,红色为超限 六、规律及调整:?? 1抗震等级越高的建筑结构,其延性要求也越高,因此对轴压比的限制也越严格。对于框支柱、一字形剪力墙等情况而言,则要求更严格。抗震等级低或非抗震时可适当放松,但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1.05。 2.限制墙柱的轴压比,通常取底截面(最大轴力处)进行验算,若截面尺寸或混凝土强度 等级变化时,还验算该位置的轴压比。SATWE验算结果详,当计算结果与规范不符时,轴压比数值会自动以红色字符显示。

钢骨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的讨论

钢骨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的讨论 摘要提出界限破坏时钢骨-钢管混凝土组合柱轴压比和轴力比限值。 关键词钢管-钢骨混凝土组合柱;界限破坏;轴压比限值 轴压比是影响柱抗震性能和变形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钢骨—钢管混凝土组合柱[1]是把钢管置入型钢混凝土中,使型钢、钢管、混凝土3种材料协同工作以抵抗各种外部效应的一种结构形式。其界限破坏的特征不明显,这是由于在组合柱中,钢骨、钢管腹板在柱界面高度上是连续的,破坏时钢管不可能全部同时屈服,试件并不能立即崩溃,而是逐渐降低其承载力。由于钢骨—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没有明显的界限破坏状态,且柱中钢管承担一定的轴力,所以钢骨—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轴压比根据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计算方法。本文提出钢骨—钢管混凝土柱理论计算公式及轴压比限值的合理取值的建议。 1按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的概念进行分析 文献[1]从界限破坏时的平衡条件出发,根据平截面假定,提出了供设计用的轴压比限值的计算公式: (1) 式中:为抗震等级影响系数,一、二和三级分别取0.8、0.9和1.0; ,为柱截面的宽和高;为考虑钢骨腹板的计算厚度,按文献中公式计算;为配钢管率。 2采用控制轴压力限值(即《型钢混凝土柱》[2]轴压比限值)的方法 型钢混凝土柱确定轴压比限值的方法和钢筋混凝土柱确定轴压比限值的方法不同在于考虑了钢骨含量对轴压比的影响。推导轴压比时,为推导公式方便,同样把外包钢骨转化为连续的钢板,利用平截面假定和外包钢的连续化。 轴压力限值的试验值 式中:为界限破坏时轴向压力试验值;为界限破坏时受压混凝土合力的试验值;为界限破坏时钢骨翼缘合力的试验值;为界限破坏时钢骨腹板合力的试验值;为界限破坏时钢管受力的试验值;,分别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验值和钢管的抗压强度试验值;,分别为柱中混凝土部分和钢管部分的面积。 轴压力限值的设计值 轴压力限值的实用计算公式

轴压比限值

轴压比 轴压比指柱(墙)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墙)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进一步理解为:柱(墙)的轴心压力设计值与柱(墙)的轴心抗压力设计值之比值)。它反映了柱(墙)的受压情况,《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10)中6.3.6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2010)中11.4.16都对柱轴压比规定了限制,限制柱轴压比主要是为了控制柱的延性,因为轴压比越大,柱的延性就越差,在地震作用下柱的破坏呈脆性。 u=N/A*fc, u—轴压比,对非抗震地区,u=0.9 N—轴力设计值 A—截面面积 fc—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6.3.6 中的注释第一条: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 限制轴压比主要是为了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在剪力墙的轴压比计算中,轴力取重力荷载代表设计值,与柱子的不一样,不需要考虑地震组合。 柱轴压比限值 结构类型抗震等级 一级二级三级4级框架结构0.65 0.75 0.85 0.90 框架-抗震墙、板柱-抗震墙、 0.75 0.85 0.9 0.95 框架-核心筒、筒中筒 部分框支剪力墙0.6 0.7 注:1.轴压比μ指柱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N与柱全截面面积A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乘积之比值;对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计算; 2.表内限值适用于剪跨比大于2、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60的柱。当剪跨比不大于 2的柱,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05;当剪跨比不大于1.5的柱,轴压比应按专门研究并采取特殊构造措施; 3.沿柱全高采用井字复合箍,且箍筋间距不大于100mm、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 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复合螺旋箍,且螺距不大于100mm、肢距不大于

建筑结构截面估算

2.4 构件截面估算 构件截面尺寸的预估建立在大量实践经验基础之上,属于概念设计的部分内容,侧重于对构造的要求。 2.4.1 板厚估算 前述: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结构平面布置总呈现出一定的不规则性,实际工程中的楼面板(屋面板)布置常常是若干块单向板和若干块双向板的有机组合。 楼面板(屋面板)厚度的选用应根据使用环境、受力情况、荷载与跨度等条件综合考虑,满足承载力、挠度和裂缝控制等各方面要求;满足使用要求(包括防火要求)、施工要求及经济要求。 现浇板的厚度一般为10mm 的倍数,常用板厚为80~160mm ,特殊情况下(如结构转换层)可达800~1000mm 、或者更厚。 由于楼面板(屋面板)混凝土用量占整个楼盖(屋盖)混凝土用量的50%以上,因此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板厚尽可能薄些。 (1)满足板的最小厚度要求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最小厚度由其耐久性要求和施工要求决定,按照《混凝土规范》10.1.1确定,设计时可参考表2.4.1。 表2.4.1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最小厚度 (2)满足板的最小高跨比要求 板的厚度除满足表2.4.1中规定的最小厚度外,还应满足表2.4.2中板厚h 与板计算跨 度L 0的最小比值要求(L 0为板短边方向的计算跨度,取值方法详3.2.1所述),旨在有效地控制板的挠度和裂缝,满足刚度设计要求。 表2.4.2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最小高跨比

(3)单向板厚度的经验选用 根据设计经验,现浇单向板的厚度也可以由板承受的活荷载标准值、板的计算跨度大小,直接查表2.4.3确定。 表2.4.3按照荷载和跨度确定的单向板厚度 2.4.2 梁截面估算 梁截面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形式。 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为方便施工,梁的截面形式常采用矩形、T形和倒L形,详图2.4.1所示。 图2.4.1 梁截面形式示意图 (1)梁截面尺寸的一般要求 要求,确定梁的高度h;再由一般情况下梁截面尺寸预估的步骤:先由梁的高跨比h/L 梁的高宽比h/b要求,确定梁的宽度b(b为矩形截面梁的宽度或T形、I形截面梁的腹板宽度;L 为梁的计算跨度,取值方法详3.2.2.1所述);并满足模数要求。 ①满足梁的高跨比要求 表2.4.4列出了梁的高跨比(h/L )下限值要求,该值可以满足一般梁在正常使用情况 下的变形要求,但对变形要求较高的梁,尚应进行挠度验算。 ②满足梁的高宽比要求 梁截面尺寸的高宽比h/b要求:对矩形截面,可选2.0~3.5; 对T形截面,可选2.5~4.0。 ③满足模数要求 梁高的模数要求:当梁高h≤800mm时,h为50mm的倍数,如250mm、300mm、400mm等;

轴压比估算柱截面

一.用轴压比估算柱截面 1、估算公式:Ac>=Nc/(a*fc) 其中:a----轴压比(一级0.7、二级0.8、三级0.9,短柱减0.05) fc---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Nc---估算柱轴力设计值 2、柱轴力设计值:Nc=1.25CβN 其中:N---竖向荷载作用下柱轴力标准值(已包含活载) β---水平力作用对柱轴力的放大系数 七度抗震:β=1.05、八度抗震:β=1.10 C---中柱C=1、边柱C=1.1、角柱C=1.2 3、竖向荷载作用下柱轴力标准值:N=nAq 其中:n---柱承受楼层数 A---柱子从属面积 q---竖向荷载标准值(已包含活载) 框架结构:10~12(轻质砖)、12~14(机制砖) 框剪结构:12~14(轻质砖)、14~16(机制砖) 筒体、剪力墙结构:15~18 单位:KN/(M*M) 4、适用范围 轴压比控制小偏心受压或轴心受压柱的破坏,因此适用于高层建筑中的底部楼层柱截面的估算。 二.柱配筋 框架柱的配筋率一般都很低,电算结果往往是构造配筋即可。按柱的构造配筋率0.8%配筋,只相当于定额指标的1/2~1/3,有经验的设计人是不会采用的。因为受地震作用的框架柱,尤其是角柱和大开间、大进深的边柱,一般均处于双向偏心受压状态,而电算程序则是按两个方向分别为单向偏心受压的平面框架计算配筋,结果往往导致配筋不足。 笔者建议:框架柱配筋的调整可做以下几项: 1)应选择最不利的方向进行框架计算,也可两个方向均进行计算后比较各柱的配筋,取其教大值,并采用对称配筋。 2)调整柱单边钢筋的最小根数:柱宽<=450mm时3根,450<柱宽<=750mm时4根,750mm<柱<=900mm时5根。(注意:柱单边配筋率不小于0.2%) 3)将框架柱的配筋放大1.2~1.6倍。其中角柱放大大些(不小于1.4倍),边柱次之,中柱放小些(1.2倍) 4)由于多层框架时电算常不考虑温度应力和基础不均匀沉降问题,当多层框架水平尺寸和垂直尺寸较大以及地基软弱土层较厚或地基土层不均匀时,再适当放大一点框架柱的配筋也是可以理解的,具体放大多少,就要由设计人的经验决定 5)框架柱的箍筋形式应选菱形或井字形,以增强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柱箍筋直径宜增加2mm

一建建筑实务口诀

建筑实务口诀 1、影响梁斜截面受力性能的主要因素有1、剪跨比; 2、高跨比; 3、腹筋的数量(箍筋和 弯起钢筋);4、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比比富强(国与国之间要比比才能更加富强)22页 2、影响墙柱高厚比的主要因素有:砂浆强度、构件类型、砌体种类、支承约束条件、截面形式、承重和非承重、墙体开洞傻狗七只借城墙,城墙又高又厚。25页 3、防水卷材的主要性能:温度稳定性、柔韧性、防水性、大气稳定性、机械力学性能 温柔防大力(“官人”“温柔一点”“不要那么大力”)86页 4、施工测量的内容1)施工控制网的建立;2)建筑物的定位、基础放线、细部测设 3)竣工图的绘制;4)施工和运营期间对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建网、定放测、绘图、变测90页 (与施工测量的先后顺序一起联想:建网-定位-放线-细部测设-绘图-变形观测) 5、大中型施工项目测量的步骤:1)先建立场区控制网;2)分别建立建筑物施工控制网;3)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点为基础,测设建筑物的主轴线;4)、根据主轴线再进行建筑物的细部放样。场区施工,平面控点,测主放细(大中型施工测量的先后步骤一起联想)90页 6、说明哪些情况下要增加调整变形测量方案1)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出现异常变化;2)建筑本身、周边建筑及地表出现异常;3)由于地震、暴雨、冻融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其他变形异常情况。4)周边或开挖面出现塌陷、滑坡;5)变形量达到或超出预警值;量量挖地冻91页 7、施工运营期间哪些建筑需要变形观测1、地基基础设计为甲级的建筑2、复合地基、软弱地基上设计为乙级的建筑3、需要积累经验或进行设计结果论证分析的建筑4、受邻近深基坑开挖影响,受场地地下水影响5、加层或扩建的建筑三设深水加扩建(收录于“左红军”口诀)91页 8、井点管布置依据?工程性质、地质和水文情况、基坑平面与大小、降水深度。工地水坑深99页 9、轻型井点系统的组成连接管、集水总管、抽水设备、井点管连集抽井99页 10、土方回填哪些土不可用作填方土料?一般不能,选用淤泥、淤泥质土、膨胀土、含水溶性硫酸盐大于5%的土、有机质大于8%的土、含水量不符合压实要求的黏性土 5硫8有杂质土,淤泥膨胀水不符102页 11、验槽注意事项(应重点观察哪些部位)?验槽时应重点观察柱基、墙角、承重墙下或其他受力较大的部位;如有异常部位,要会同勘察、设计等有关单位进行处理。柱基、墙角、承重墙下105页 12、验槽时需要进行轻型动力触探的情况有?1、持力层明显不均匀;2、浅部有软弱下卧层;3、有浅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4、勘察报告和设计文件规定两浅持力加勘设105页 13、人工挖孔桩护壁的种类?现浇混泥土护壁、喷射混凝土护壁、型钢护壁、钢套管护壁、木板桩护壁、砖砌体护壁、沉井护壁 混混钢钢木砖井(收录于“左红军”口诀)110页 14、大体积砼裂缝控制方法1)进行二次抹面,减少表面收缩裂缝;2)降低砼的入模温度,控制砼内外温差;3)掺入缓凝剂、减水剂、微膨胀剂等外加剂;4)设置变形缝、后浇带;5)配置控制温度和收缩的构造钢筋;6)预埋冷却水管;7)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8)采取跳仓法施工;9)在保证砼设计强度等级

轴压比

柱轴压比限值 所属分类:数据/知识/短文-> 结构设计知识库-> 基础知识 点击:747 抗震等级 结构类型 一二三四框架结构0.65 0.75 0.85 板柱-剪力墙、框架-剪力墙、 0.75 0.85 0.90 0.95 框架-核心筒、筒中筒结构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0.60 0.70 注: 1 轴压比指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 计值乘积的比值。 2 表内数值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60的柱。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5~C70时,轴压比限值应比表中数值降低0.0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75~C80时,轴压比限值应比表中 数值降低0.10。 3 表内数值适用于剪跨比大于2的柱。剪跨比不大于2但不小于1.5的柱,其轴压比限值应比表中数值减小0.05;剪跨比小于1.5的柱,其轴压比限值应专门研究并采取特殊构造措施。 4 当沿柱全高采用井字复合箍,箍筋间距不大于100mm、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当沿柱全高采用复合螺旋箍,箍筋螺距不大于100mm、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当沿柱全高采用连续复合螺旋箍,且螺距不大于80mm、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0mm时,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10。 5 当柱截面中部设置由附加纵向钢筋形成的芯柱,且附加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小于柱截面

面积的0.8%时,柱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05。当本项措施与注4的措施共同采用时,柱轴压比限值可比表中数值增加0.15,但箍筋的配箍特征值仍可按轴压比增加0.10的要求确定。 6 柱轴压比不应大于1.05。

PKPM七大控制指标及调整方法

PKPM七大控制指标及调整方法 一、轴压比: 含义: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压强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u=N/(A*Fc)——抗规6.3.6 作用:主要是为限制结构的轴压比,保证结构的延性要求,规范对墙址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去,具体详见抗规6.3.7和6.4.6,高规6.4.2和7.2.14及相应的条文说明。轴压比不满足要求,对结构的延性没有办法满足;若轴压比过小,说明结构的经济指数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小相应墙柱、柱的截面面积。 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从公式出发,可以增大墙柱截面面积或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规范规定:柱轴压比不宜超过下表的规定;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 注:1.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对本规范规定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可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计算; 2.表内限值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60的柱;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65-C70时,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0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75-C80时,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10; 3.表内限值适用于剪跨比大于2的柱;剪跨比不大于2但不小于1.5的柱,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05;剪跨比小于1.5的柱,轴压比限值应专门研究并采取特殊构造措施; 4.沿柱全高采用井字复合箍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间距不大于1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复合螺旋箍、螺旋间距不大于10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螺旋净距不大于8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0mm,轴压比限值均可

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内部资料

房建内部资料 一/选择题: P1、1A411012 杆件强度的基本概念 考点:材料强度,破坏的要求,称为强度要求。 1A411013 杆件刚度的基本概念 考点:一、大变形的要求即为刚度要求。 二、(3)构件的跨度:此因素影响最大。 P2、1A411014 杆件稳定的基本概念(注意:肯定会有计算题) 考点:(4)当柱的一端固定一端自由时,L0=2L;两端固定时,L0=0.5L;一端固定一端铰支时,L0=0.7L; 两端铰支时,L0=L 1A411021 力的基本性质 考点:(4)力的合成只有一个结果,而力的分解会有多种结果。 P3、1A411022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注意:肯定会有计算题) 考点:(4)利用平衡条件求未知力(必须会求) 1A411023 力偶、力矩的特性及应用 考点:一、(1)力臂,垂直距离 考点:二、(3)力矩平衡方程的应用(会求) ∑M A=0,求R B; P5、1A411025 静定衍架的内力计算(重点掌握三角形绗架计算) 考点:(1)衍架的计算简图,见图1A411025—1,先进性如下假设: P6、1A411026 应力、应变的基本概念 考点:(1)应力以N/m(平方米)(Pa)或KN/m(平方米)(KPa)为单位。(是个强度指标)1A411031 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点及应用 考点:一、(1)1)强度较高,钢筋 2)可模性好,适用面广; 3)耐久性 4)现浇混凝土 5)易于 考点:二、(2)(P7、) 2)钢筋的成分: 3)混凝土:①抗压强度:立方体强度f cu作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单位是N/mm(平方 毫米),C20表示20N/mm(平方毫米)。规范中规定共分十四个等级, C15——C80。级差为5N/mm(平方毫米)。 ④影响粘结强度的主要因素有混凝土的强度、保护层的厚度和钢筋之间 的净距离等。 考点:三、(3)(P7、) 1)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P8、1A411032 钢筋混凝土梁的配筋原理及构造要求 考点:(4)受弯构件截面上除作用弯矩M外,通常还作用有剪力V。在弯矩M和剪力V 影响斜截面受力性能的主要因素: 1)剪跨比和高跨比; 2)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3)腹筋的数量,箍筋和弯起钢筋统称为腹筋。 P10、1A411033 连续混凝土梁、板的受力特点及配筋构造 考点:连续梁、板的受力特点是,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负弯矩。因此,跨中按最大正弯矩计算正筋,支座按最大负弯矩计算负筋。 P12、1A411035 钢结构构件制作、运输、安装、防火与防锈

新规范与旧规范的不同

新规范与旧规范的不同 1剪力墙柱的构造要求 1.1柱截面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的加强 新规范 .90.8 柱 于 1.3 1.4柱箍筋加密范围的变化 ?底层柱、柱根不小于柱净高的1/3。 ?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取全高。 ?一级及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1.5柱箍筋加密区的最小体积配箍明显增加

应符合下列要求: ρν≥λνfc/fyν 式中ρν柱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一级不应小于0.8%,二级不应小于0.6%,三、四级不应小于0.4%;计算复合箍的体积配箍率时,应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强度等级低于C35时应按C35计算; fyν λν 度)时 2 2.1 将原规范的设计近远震改为设计地震分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有更详细的规定。 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1采用;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表2采用,计算8、9度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

表1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地震影响6度7度8度9度多遇地震0.040.08(0.12)0.16(0.24)0.32罕遇地震--0.50(0.72)0.90(1.20)1.40表2特征周期值 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一二三四第一组0.250.350.450.65第二组0.300.400.550.75第三组0.350.450.650.902.2反应谱的范围增加 3 3.1C50时为 3.2 3.3 4 4.1 4.2 系数 VEKi 式中 VEKi——第i层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按本规程5.1.14条的规定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λ——水平地震剪力系数,不应小于下表规定的最小值; Gj——第j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2020一级建造师《建筑实务》重点整理总结

2020一级建造师《建筑实务》重点整理总结 1、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称为结构的可靠性。 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包括①结构构件或连接因强度超过而破坏(结构破坏)。 ②结构或其一部分作为刚体而失去平衡(失去平衡)③在反复荷载下构件或连接发生疲劳破坏(疲劳破坏)。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包括①构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产生过度变形,导致影响正常使用或建筑外观。②构件过早产生裂缝或裂缝发展过宽。③动力荷载下结构或构件产生过大振幅等。 3、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和50年的构件,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和C20。 4、细长压杆的临界力公式P=π2EI/L2 柱的一端固定一端自由时,L0=2L,L 为杆件的实际长度;两端固定时,L0=0.5L;一端固定一端铰支时,L0=0.7L;两端铰支时,L0=L.均布荷载作用下悬臂梁的最大变形(挠度公式)公式( F=qL4/8EL),矩形截面梁的惯性矩I=bh3/12 5、所谓结构的耐久性就是指结构在规定的工作环境中,在预期的使用年限内,在正常维护条件下不需要大修就能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6、要求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一般为15~40mm(保护层最小厚度:一类环境,板墙壳≤C20的20mm,≥C25的15mm;梁≤C20的30mm,≥C25的25mm;柱均为30mm)。 7、增加建筑使用年限的方式:提升砼强度、降低水灰比。 8、设计的抗震倾覆力矩,为了保证安全M抗=1.2~1.5M倾 9、荷载的分类:其中楼面活荷载是静荷载;风荷载是水平荷载;检修人员所携带的工具是集中荷载。 10、常见建筑结构体系:混合结构体系6层以下;框架结构体系15层以下;剪力墙体系30m以下,墙厚不小于140mm,剪力墙间距一般为3-8m;框架剪力墙体系10-20层;筒体结构30-50层,该结构抵抗水平荷载最有效;桁架结构节点都是铰连接,杆件都是二力杆,高跨比为1/6~1/8;网架结构是高次超静定的空间结构,高跨比为1/15;拱式结构主要内力为压力,可利用砼的抗压性造大跨度结构,拱脚必须能够可靠的传承水平推力,其措施①推力由拉杆承受②推力由两侧框架承受。薄壁结构主要承受曲面内的轴向压力,弯矩很小(拱结构也是)。 11、混凝土的优点:①强度高②可模性好应用广泛③耐久性及防火性好维护费用低④现浇结构的整体性好、延性好适用于抗震结构,同时防震性和防辐射性好,用于防护结构。缺点:砼自重大,抗裂性差施工复杂,工期较长。 12、影响混凝土粘结强度因素: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钢筋间距。 13、影响梁斜截面受力性能的因素:砼强度、剪跨比或高跨比、箍筋和弯起钢筋的数量。 14、板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3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15、连续梁、板的受力特点: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负弯矩(联想梁的负弯矩筋) 16、当验算正在砌筑或砌筑完不就砂浆尚未凝结,或在严寒地区采用冻结法施工的砌体抗压强度时,砂浆强度为0。 17、影响砌体结构抗压强度的因素:①砖与砂浆的强度等级及厚度②砌筑的质量,

二级框架柱构造要求

二级框架柱构造要求 一、截面尺寸 1、柱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高规》第6.4.1条) (1)、矩形截面柱的边长,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300mm;圆柱截面直径不宜小于350mm; (2)、柱剪跨比宜大于2 (3)、柱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3。 2、框支柱截面宽度,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450mm;柱截面高度,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框支梁跨度的1/12。(《高规》第10.2.12条) 二、材料 1、框支柱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抗规》第3.9.2条《高规》第10.1.6条) 2、二级框架柱中的纵向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抗规》第3.9.2条) (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 3、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高规》第6..5.1条) (1)、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柱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也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接头。 (2)、框支柱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 (3)、当接头位置无法避开柱端箍筋加密区时,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且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50%。 (4)、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8mm、受压钢筋直径大于32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5)、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超过50%。 三、轴压比 1、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应符合下列要求:(《高规》第6.4.2条) (1)、轴压比指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的比值。 (2)、一般框架柱轴压比不宜超过以下值:0.80(框架结构)、0.85(板柱-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 (3)、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支柱轴压比不宜超过0.70。

剪跨比、轴压比和剪压比概念

剪跨比、轴压比和剪压比概念 剪跨比 ratio of shear span to depth 简支梁上集中荷载作用点到支座边缘的最小距离a(a称剪跨)与截面有效高度h0之比。以λ=a/h0表示。它反映计算截面上正应力与剪应力的相对关系,是影响抗剪破坏形态和抗剪承载力的重要参数。 在其它因素相同时,剪跨比越大,抗剪能力越小。当剪跨比大于3时,抗剪能力基本不再变化。 狭义定义:a/h0 广义定义:M/Vh0 更深一层:主应力与切应力之比,延伸至延性与脆性 。 框架柱端一般同时存在着弯矩M和剪力V,根据柱的剪跨比λ=M/Vho 来确定柱为长柱、短柱和极短柱,ho为与弯矩M平行方向柱截面有效高度。λ>2(当柱反弯点在柱高度Ho中部时即Ho/ho>4)称为长柱;1.5<λ≤2称为短柱;λ≤1.5称为极短柱。试验表明:长柱一般发生弯曲破坏;短柱多数发生剪切破坏;极短柱发生剪切斜拉破坏,这种破坏属于脆性破坏。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柱,柱端剪力一般较大,从而剪跨比λ较小,易形成短柱或极短柱,产生斜裂缝导致剪切破坏。柱的剪切受拉和剪切斜拉破坏属于脆性破坏,在设计中应特别注意避免发生这类破坏。

轴压比 轴压比指柱(墙)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墙)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进一步理解为:柱(墙)的轴心压力设计值与柱(墙)的轴心抗压力设计值之比值)。它反映了柱(墙)的受压情况,《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01)中6.3.7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2002)中11.4.16都对柱轴压比规定了限制,限制柱轴压比主要是为了控制柱的延性,因为轴压比越大,柱的延性就越差,在地震作用下柱的破坏呈脆性。 u=N/A*fc, u—轴压比,对非抗震地区,u=0.9 N—轴力设计值 A—截面面积 fc—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抗规》表6.3.7 中的注释第一条: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 限制轴压比主要是为了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在剪力墙的轴压比计算中,轴力取重力荷载代表设计值,与柱子的不一样。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1.4.16 轴压比(N/fcA)指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和框支柱轴向压力设计值N与柱全截面面积A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乘积之比值。对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

新旧建筑规范不同点

新旧建筑规范不同点 1剪力墙柱的构造要求 1.1柱截面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的加强 新规范 类别抗震等级一二三四中柱和边柱1.00.80.70.6角柱、框支柱1.21.00.90.8旧规范 类别抗震等级一二三四中柱和边柱0.80.70.60.5角柱、框支柱1.00.90.80.7 1.2柱箍筋加密区箍筋间距和直径的要求 引入“柱根”概念,三、四级抗震底层柱箍筋加密区最大间距100mm,四级 抗震底层柱箍筋最小直径8mm。 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柱根外 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 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1.3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1.4柱箍筋加密范围的变化 底层柱、柱根不小于柱净高的1/3。 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取全高。 一级及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1.5柱箍筋加密区的最小体积配箍明显增加 应符合下列要求: ρν≥λνfc/fyν 式中ρν 柱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一级不应小于0.8%,二级不应小于0.6%,三、四级不应小于0.4%;计算复合箍的体积配箍率时,应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 f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强度等级低于C35时应按C35计算; fyν 箍筋或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超过360N/mm2时,应取360N/mm2计算; λν 最小配箍率特征值,宜按下表采用。 抗震等级箍筋形式柱轴压比≤0.30.40.50.60.70.80.91.01.05一普通箍、复合箍0.100.110.130.150.170.200.23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0.080.090.110.130.150.180.21二普通箍、复合箍0.080.090.110.130.150.170.190.220.24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 0.060.070.090.110.130.150.170.200.22三普通箍、复合箍0.060.070.090.110.130.150.170.200.22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0.050.060.070.090.110.130.150.180.201.6一级和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一级(9度)时不宜超过0.4,一级(8度)时不宜超过0.5,二级不宜超过0.6。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1设计地震分组 将原规范的设计近远震改为设计地震分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有更详细的规定。

第7-2章 墙梁

第七章 圈梁、过梁、墙梁、挑梁的设计?7.1 圈梁 ?7.2 过梁 ?7.3 挑梁 ?7.4 墙梁

7.4 墙梁 一、墙梁定义 由支承墙体的钢筋混凝土梁及其上计算高度范围内墙体所组成的能共同工作的组合构件称为墙梁。 ?墙梁中承托砌体墙和楼(屋)盖的混凝土简支梁、连续梁和框架梁,称为托梁。 ?墙梁中考虑组合作用的计算高度范围内的砌体墙,简称为墙体 ?墙梁的计算高度范围内墙体顶面处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称为顶梁。 ?墙梁支座处与墙体垂直相连接的纵向落地墙体,称为翼墙。

支承情况:简支墙梁、连续墙梁、框支墙梁;受荷性质:承重墙梁、自承重墙梁 开洞情况:无洞口墙梁、有洞口墙梁7.4 墙梁 二、墙梁分类

?墙梁适用范围 ?墙梁的一般规定 商店-住宅、车库—住宅、小型生产车间 三、墙梁的一般规定7.4 墙梁 ☆洞口设置要求: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每跨允许设置一个洞口;洞口边至支座中心的距离a i 距边支座不应小于0.15l 0i ,距中支座不应小于0.07l 0i 。 h w ——墙体计算高度。h b ——托梁截面高度。l 0i ——墙梁计算跨度。b h ——洞口宽度。h h ——洞口高度,对窗洞取洞顶至托梁顶面距离。 b h /l oi

?全荷载法 ?弹性地基梁法 ?GBJ3-88规范方法 ?GB50003-2001规范方法 不考虑托梁和墙体的共同作用,所有荷载全部由托梁承受,托梁按受弯构件计算。 将托梁以上的墙体视为托梁的弹性地基,弹性地基的反力即为托梁所受的竖向荷载,托梁按受弯构件设计。 提出了考虑组合作用的单跨墙梁的计算方法 提出了考虑组合作用的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多跨框支墙梁的设计方法 三、计算方法衍变 7.4 墙梁

不同标号混凝土浇筑方法研究

不同标号混凝土浇筑方法研究 1 工程概况 为了满足柱轴压比的要求,同时又要控制柱截面不过大,柱子采用较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是一种必然。而对于以受弯为主的楼层梁板,过高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却是不需要且不适宜的,前者指对其抗弯承载力的贡献不明显,后者则指对构件承受非荷载应力(混凝土收缩应力、温度应力等)不利。 本工程中在梁柱节点以及梁墙截面出存在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低不同,楼层标高及混凝土标号划分见下图: 2 规范要求 新颁JGJ 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4],第3.2.2条第7款规定,现浇非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于C40。第13.8.9 条规定: 当结构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于梁、楼板的设计强度时,应在交界区采取分割措施。分隔位置应在低强度等级的构件中,且与高强度等级构件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500 mm。应先浇筑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筑低强度等级混凝土。该

条文说明:施工中,当强度相差不超过两个等级时,已有采用较低强度等级的梁板混凝土浇筑核芯区( 直接浇筑或采取必要加强措施) 的实践,但必须经设计和有关单位协商认可。 新颁抗震规范第6.2.14 条规定: 一、二、三级框架的节点核芯区应按本规程附录D进行抗震验算,四级框架节点核芯区,可不进行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该条条文说明中提到,节点核芯区是保证框架承载力和抗倒塌能力的关键部位。新颁抗规增加了三级框架的节点核芯区进行抗震验算的规定。 3 浇筑方法 3.1错误做法 (1)不论级差及节点约束情况均浇筑与柱强度等级一样的混凝土。 (2)不论级差多大,均浇筑与梁板强度一样的混凝土。 (3)浇筑节点区混凝土时,节点区的范围不明确,分界不合理,分界面形式随意。有的离柱边50 mm,有的则是500 mm,还有的是梁高h 或负弯距筋的端头,分界面有垂直梁轴的,也有与梁轴线成45°角的,做法不一。 3.2 正确做法 1、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分开浇筑施工 即在墙柱钢筋绑扎完毕,模板加固完毕后,墙柱竖向构件同时浇筑。预留钢筋,浇筑完毕后再对梁板钢筋进行绑扎、浇筑。这种施工工艺大大降低了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之间的串标号问题。让节点处混凝土强度降低的可能性降到最小。这种施工工艺只是增加了施工缝的留置,产生的强度和变性能力能满足结构的安全性能要求。 2、竖向和水平构件同时浇筑施 该方法需要有两台混凝土泵送车辆,分别用于泵送高、低强度混凝土。 (1)柱梁混凝土强度级差小于等于5 M Pa时,不管是边节点还是中节点,由于梁对节点处的约束作用以及梁筋纵横穿过节点区和节点区箍的加密等作用,完全可以实现强节点原则,为方便施工,可将节点与梁板一起浇筑,采用梁板混凝土。 (2)对于柱梁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10 MPa及其以上,节点应采用与柱强度等级一样的混凝土浇筑,具体施工步骤为:

谈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

谈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 1、前言 轴压比是柱子受轴力设计值与混凝土部分抗压能力的比值,即N/fcbh。 试验研究和工程震害的实践表明,轴压比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性能影响很大,在钢筋硅框架柱延性的众多影响因素(纵向钢筋的配筋率、配箍率,钢材等级,柱子的截面形状,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轴压比及剪跨比)中,以轴压比、配箍率和剪跨比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基于希望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出现以受拉钢筋的屈服为先导的大偏心受压破坏的理论和部分试验研究结果而定出的,如表1。通过限制轴压比,保证柱有足够的变形能力,使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大变形时,相应于静力试验中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剪力位移滞回曲线是不发散的,从而保证框架柱“坏而不倒”。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高层,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由于层数的增加,使柱的轴向力加大,在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时,经常会遇到柱的轴压比问题。按结构设计软件satwe进行高层结构抗震分析时,经常出现柱的断面由轴压比限值来确定,柱的配筋多为构造配筋,这是不合理的。容易造成柱的截面很大,这不仅减少了使用空间,更重要的是使柱的剪跨比减少,刚度增大,地震反应加大,容易引起柱的脆性破坏,对柱的抗震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在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影响柱子延性的各项因素,不应顾此失彼。 2、影响框架柱延性的因素 2.1框架柱的剪跨比=Hn/2h。 试验结果表明剪跨比能大体反映出截面上弯曲正应力和剪切应力的比例关系,是决定框架柱延性破坏还是脆性破坏的主导因素,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剪跨比越大,延性越好。在一般配筋情况下,剪跨比大于2时框架柱在水平剪力下弯曲破坏,对抗震有利,剪跨比小于2时,形成短柱,在水平剪力下剪切破坏,由于剪切破坏主要是斜截面上的弯剪主拉应力引起的,受拉纵筋在破坏时有可能还没有进人屈服,压区混凝土存在较大的复合剪应力,加速混凝土的压溃,使柱子呈脆性破坏,对抗震不利。因此,规范对剪跨比小于2的短柱轴压比的限值比一般柱子的限值减少0.05。 2.2箍筋的形式和含量 提高柱体积配箍率来改善柱轴压比要求轴压比和配箍率及箍筋形式是影响框架柱延性的主要因素。随着轴压力的增大,构件的延性在下降。随着箍筋间距的减小,构件的延性在增加。在地震反复作用下柱端钢筋保护层往往首先碎落,这时如无足够的箍筋约束,纵筋就会向外膨出,柱端破坏。箍筋的存在对柱核心砼起到有效的约束,限制了横向变形,从而提高了砼的极限变形能力,起到了加强延性的作用。对抗震结构,良好的延性使结构具有较大的塑性变形能力,同时又不丧失竖

轴压比验算

测试题目:剪力墙轴压比验算结构类型:20层框剪 测试步骤:取不同的墙肢,按9度一级、7度、8度一级、7度二级来分别验算 规范要求:一级和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一级(9度)时不宜超过0.4,一级(7、8度)时不宜超过0.5,二级不宜 超过0.6。 ==================================================================== 9度1级(第一层) N-WC= 1 (I= 43 J= 59) B*H*Lwc(m)= 0.30* 2.50* 3.30 aa= 300(mm) Nfw= 1 Rcw= 25.0fc=11.9 ** N= -4919. Uc= 0.55 > 0.40 (iCase) Shear-X Shear-Y Axial Mx-Btm My-Btm Mx-Top My-Top N-Wc = 1 (Node-i= 43, Node-j= 59) DL= 2.500(m) Angle= 1.571 ( 5) 4.7 145.0 -3678.2 65.6 -4.9 -316.5 10.4 ( 6) 1.6 35.0 -841.6 14.1 -1.6 -68.5 3.7 N=-3678.2+0.5*(-841.6)=-4099 1.2N=1.2*(-4099)=-4918.8 (轴力放大1.2) Uc= N/(fc*A)=4918.8/(11.9*0.3*2.5)=0.551>0.4 (符合规范要求:9度一级Uc≤0.4) 8度一级(第一层) N-WC= 2 (I= 60 J= 65) B*H*Lwc(m)=0.30* 2.00* 3.30 aa= 300(mm) Nfw= 1 Rcw= 25.0 fc=11.9 ** N= -4097. Uc= 0.57 > 0.50 N-Wc = 2 (Node-i= 60, Node-j= 65) DL= 2.000(m) Angle= 1.571 ( 5) -1.0 -0.9 -3056.6 3.3 0.0 -1.4 -0.5 ( 6) -0.3 0.0 -715.3 0.0 0.0 0.0 0.1 N=-3056.6+0.5*(-715.3)=-3414.25 1.2N=1.2*(-3414.25)=-4097.1(轴力放大1.2) Uc= N/(fc*A)=4097/(11.9*0.3*2.0)=0.573>0.5 (符合规范要求:8度一级Uc≤0.5) 7度一级(第一层) N-WC= 3 (I= 66 J= 45) B*H*Lwc(m)= 0.30* 2.50* 3.30 aa= 300(mm) Nfw= 1 Rcw= 25.0fc=11.9 ** N= -4815. Uc= 0.54 > 0.50 N-Wc = 3 (Node-i= 66, Node-j= 45) DL= 2.500(m) Angle= 1.571 ( 5) 4.3 -142.3 -3591.7 -49.8 4.6 297.5 9.6 ( 6) 1.6 -35.0 -841.7 -14.1 1.6 68.5 3.7 N=-3591.7+0.5*(-841.7)=-4012.55 1.2N=1.2*(-4012.55)=-4815.06(轴力放大1.2) Uc= N/(fc*A)=4815.06/(11.9*0.3*2.5)=0.539>0.5 (符合规范要求:7度一级Uc≤0.5) 7度二级(第一层) N-WC= 4 (I= 49 J= 61) B*H*Lwc(m)= 0.30* 2.50* 3.30 aa= 300(mm) Nfw= 2 Rcw= 25.0 fc=11.9 ** N= -5571. Uc= 0.62 > 0.60 N-Wc = 4 (Node-i= 49, Node-j= 61) DL= 2.500(m) Angle= 1.571 ( 5) -0.4 137.3 -4091.6 53.0 0.8 -381.6 -0.5 ( 6) 0.0 36.5 -1101.6 14.4 0.2 -104.0 0.2 N=-4091.6+0.5*(-1101.6)=-4642.4 1.2N=1.2*(-4642.4)=-5570.88(轴力放大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