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勤劳双手托起“增收梦”——一○二团农业职工多元增收侧记-论文

合集下载

“让职工增收致富就是我的初心”——记一师二团三连党支部书记杨克民

“让职工增收致富就是我的初心”——记一师二团三连党支部书记杨克民

2019.12兵团工运“让职工增收致富,收入一年比一年多,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起来,就是我的初心和使命。

”2018年,杨克民被职工选为三连党支部书记,在就职演讲中,杨克民郑重承诺。

三连紧靠胜利渠畔,土质粘、盐碱重、地下水位高,以种植棉花为主,结构单一,产量一直徘徊不前,职工增收难。

如何提高作物单产,探索“田+园”种植模式,既能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又能增加职工收入,这也是杨克民和支部班子一直思索和解决的问题。

土地是职工的命根子,种植结构单一严重制约了职工增收。

这一年,三连党支部号召职工腾出一部分地,种植红枣,但响应者无几,种了一辈子棉花的职工,认为棉花收入稳,不愿突破固有模式,不愿尝试新鲜事物,对种植红枣一脸茫然。

杨克民挨家挨户做工作,给职工分析市场,引导大家“多条腿”走路。

终于,李光强等三名职工带头试种红枣。

2013年,李光强种植的20亩红枣喜获丰收,红枣价格也一路飙升,李光强赚得盆赢钵满,职工们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第二年,种植红枣的职工越来越多,“田+园”模式在三连推广开来。

这几年,随着红枣种植面积的扩大,职工一味追求产量,红枣价格遭遇下滑。

杨克民引导职工科学管理,种植有机枣,从质量上寻求突破,积极应对市场风险,帮助职工增收。

“这两年,我种植的红枣亩效益仍保持在6000元,这得感谢我们杨书记的帮助和服务。

”一提到杨克民,三连职工李光强竖起大拇指连连夸赞,李光强也成为二团枣农争先学习的榜样。

棉花,一直是职工绕不过的话题。

提高棉花单产,更是杨克民帮助职工增收的有效途径。

2016年,三连推行棉花“一膜三带”种植。

一时间,职工议论纷纷:增加滴灌带就是增加用水量、也增加了物化成本、回收也增加了工作量。

面对职工的不解和抵触情绪,杨克民耐心细致给职工讲解,“一膜三带”在其他团场已实验成功,而且增产效果明显,大家可以先看看别人种植实效,再尝试种植。

这一年,职工张军伟率先在40亩棉花地采用“一膜三带”种植,亩增产34公斤,打破了多年棉花单产370公斤的困局。

用勤劳双手托起“增收梦”——一○二团农业职工多元增收侧记

用勤劳双手托起“增收梦”——一○二团农业职工多元增收侧记

用勤劳双手托起“增收梦”——一○二团农业职工多元增收侧

曾涛;杨丹
【期刊名称】《兵团工运》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我们要充分挖掘土地、劳动力两个潜力,充分调动团场、职工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加快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大力拓展职工多元增收、快速增收和持续增收途径,职工依托一○二团建镇和五家渠东工业园区的平台,收入来源渠道日益多元,增收致富梦应成为团场职工的夙愿."这是六师一○二团团长刘金栋在团职代会上的铿锵承诺. 蔡尚德的小康梦憨厚的笑容,黝黑的面庞,朴实的穿着,这就是一○二团六连40岁职工蔡尚德给人们留下的的第一印象.他凭着一股韧劲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实现了年收入达30多万元的好成绩,圆了自己的小康梦.
【总页数】1页(P8)
【作者】曾涛;杨丹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寒凝大地发春华——三○团四连职工多元增收侧记
2.乐于助人的“齐高人”——三十团九连职工齐伟多元增收侧记
3.抓住好时机拼出好日子——五师八十九团职
工多元增收侧记4.托起职工致富梦——十二师推进职工多元增收纪实5.谱写特色农业新篇章托起阳春农民增收致富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元增收拓展致富路——六师、共青团农场多渠道引导帮助职工增收纪实

多元增收拓展致富路——六师、共青团农场多渠道引导帮助职工增收纪实

劳 动力转移 5 0 0 余人, 年增收 1 5 0 0万 元。 该场通 过合作社 上接市场 、 下联职
尔 多 地 区 在 地 理 位 置 、产 业 趋 同 、 发 展 模 式 、人 口规 模 等 相 似 的 基 础 , 倾
呈现持续增加的喜人态势 。
专 业 合 作 社 引领 职 工 增 收
合 作社 进行跟踪服 务 ,及时 为合作社 提供各种信息 、 技术 、 法律政 策等多方 该场落户 、 投产 , 为职工家 门口挣钱提 面支持 ,帮助合作 社 贷款 1 0 0 0余 万 供 了岗位 。 元 ,促 进 各类 专业 合 作社 迅 速 发 展 起 为 提 高 土 地 利 用 率 ,增 加 职 工 收
垒 堕பைடு நூலகம்团
多元增收拓展致富
— 六师

共青团 农场多渠 道引 导帮助职工 增 实
口 邵 忠 新
近几年 ,六师共青团农场通 过 引 导 职 工 组 建 各 类 专 业 合 作 社 、土 地 流
转、 小城镇建设拉动等多元增收途径 , 扩 大 了职 工 多 元 增 收 空 间 ,职 工 收 入
农业观光 景区 , 并 开 发 了农 家 乐 和 采 摘游 , 采取 “ 公 司 + 旅 行 社 + 种 植 户” 的运 作模 式 , 大 力 发 展 现 代 观 光 农业 , 每 年 前 来 观 光 的游 客 突 破 3万 人 次 ,促 进 了该 场 旅 游 业 的 发 展 , 带 动 了二 、 三 产 业 的 迅 猛 发 展 。 该 场 以 小城镇建 设为载体 , 通 过 制 定 调 整 土 地流转 、 连 队 整 体 搬 迁 优 惠 政 策 提 升’ 城 镇承 载功 能 、完 善城 镇建 设 等 措 施, 使 小 城 镇 有 效 扩 容 。该 场 积 极 引 导 一 部 分 职 工 从 土 地 中分 离 出 来 , 向 场部 转移 , 从 事 第三 产 业 , 场 部人 口 从 5 年 前的 6 0 0 0人 迅 速 发 展 到 现 在

浅谈如何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工作

浅谈如何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工作
认识观 、 价值观 、 择业观等方面的差异性 。 促 进 职 工
是 团场 干 部 的 认 识要 统一 J坚 定 _-. 。各 . 级 干
部 要结合单位实际 , 对照兵团 、 师市党委关于促
进 团 场 职 工 多 元 增 收 工 作 的总 体 部 署 , 仔 细 思
耄 炎
考“ 为什 么要促进职工多元增 收?” 、 “ 怎样才能 促进 职工多元增收 ?” 、 “ 实现职 工多元增 收对 冈场经济社会发 展有什么好处 ?” 这 一 系 列 问
助 他 提供 原 料 实现 增 收 ;适 合外 出务 工 的 帮助 他 提 高 技 能实 现 增 收 ;适合 经 商 的 帮助 他 协调 房 屋 实 现
施好制定 的实施 方案 , 才 能干方百 计地 为职工
多 元 增 收 出谋 划 策 , 才能 保证职工 多元增收工
增收 ……, 只有这样 才能发挥每名职工的特长 , 激 发
每 名职工 的潜 能 , 提 升 职工 家 庭人 均 收入 水 平 。 三 是 积 极 营 造 多 元 增 收 环 境 。环 境 造 就 人 , 环
作取得实效 。
二 是 广 大 职 工 的 认识 要 深 刻 具 体 。团 场 各 级 干部要帮助职工正 确认识家庭 的收入构成 , 理 性分析家庭的开 支状况 , 唤 起 对 更 好 生 活 的 追求 ; 教育职 工克服 “ 小富 即安 ” 、 “ 安于 现状 ” 的小农意识 , 逐 渐 由 被 动 适 应 市 场 向主 动 寻 求 市 场转变 ; 引导 职 工 特 别 是 农 业 一 线 承 包 职 工
咽堡 堡 室
近 年来 , 各 闭 场 高 度 重 视 职 工 多 元 增 收 工
各 团场 农 业 一 线承 包职 工 中 由 于 受 自然 灾 害 、 自身

财政政策支持团场职工多元增收(170团)

财政政策支持团场职工多元增收(170团)

财政政策支持团场职工多元增收(170团)财政政策支持团场职工多元增收一、背景介绍团场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农业生产、农民就业和农村稳定的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经营管理落后等原因,团场职工的收入相对较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因此,需要制定财政政策,支持团场职工实现多元增收,提高其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

二、问题分析团场职工多元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 就业机会有限:由于团场在经营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导致就业机会相对较少,限制了团场职工增加收入的途径。

2. 经营形式单一:团场多依靠传统的农产品种植和养殖业,经营收入主要依赖于农产品的产量和价格,经营模式单一,容易受到市场风险的影响。

3. 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团场职工普遍缺乏创新和创业的意识,面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压力,缺乏主动适应和创新的能力。

三、制定支持政策为了支持团场职工实现多元增收,可以采取以下几项财政政策措施:1. 加强就业培训:通过财政资金支持团场职工参加就业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技能水平,开拓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

2. 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大对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的财政支持,引导团场职工开展农产品初加工、包装和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价值链。

3. 鼓励创新创业:设立专项创业基金,通过财政扶持团场职工创办农业产业链相关企业,提高创业成功率和经济效益。

4.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团场职工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

5. 建立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团场职工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保障福利,减轻职工经济负担,增加收入稳定性。

四、推进落实措施制定财政政策不仅需要明确的支持政策,还需要相应的推进措施来确保政策落实。

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 建立政策宣传体系:通过宣传媒体、团场内部渠道等方式,广泛宣传财政政策支持团场职工多元增收的相关政策,增强职工对政策的认知和理解。

浅谈连队职工农业经济发展与多元增收的思路

浅谈连队职工农业经济发展与多元增收的思路

浅谈连队职工农业经济发展与多元增收的思路浅谈连队职工农业经济发展与多元增收的思路农业经济是连队职工土地生产经营、赖以生存的主体,农业经济是否发展、能否形成“两高一优”高效农业,实现规模经营,实现产品效益最大化,直接关系和影响到职工的增收。

现在的农业生产并不只是局限于规模生产,而是要在“精准、高产、品质、严管”上下功夫,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愈加激烈,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提高,以满足农业经济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也是提高职工收入,减轻职工生活负担,职工增收的重要目的。

如今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同时也为农业生产注入新信息、新技术,农业经济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在经过实践调研和不断摸索学习的基础上,总结出适合连队自己的发展计划和经济运营模式,为职工制定出农业经济和多元增收的发展蓝图,按照市场经济、农业经济、科技兴农等重要经济发展原则,大力推广高效农业经济,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拓宽职工增收的渠道。

一、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增收需要突出发展特色产业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状况,缩小差距需求,缩小收入差距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客观需求。

如何能够让职工在农业生产中获利增收,是我们深入研究的瓶颈问题,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在现在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只有特色产业才能带动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才是解决农业经济增收问题的关键所在,主动作为,探寻多种渠道,以多元增收为切入点,把发展注意力放在农业经济增收上,因地制宜根据连队职工“稳粮、增牧、突特”制定增收规划,具体来说就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扩大增加畜牧发展总量,突出反季节蔬菜种植优势,明确具体发展项目、工作任务、完成指标和保障措施。

按照连队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进行工作,才能使连队农业经济不断的发展。

促进团场增效、保障职工增收,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让职工群众实实在在获得增收,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根本条件,如何实现农业经济增收,职工多种渠道经营是基础,职工的增收需要连队农业经济发展作为平台,需要在提高职工的个人素质和技能,扩大产业规模上做文章,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在这个基础之上,更需要特色产业的支撑,就是以“粮、畜、菜”进行循环经济发展,粮食生产的秸秆用于饲养牲畜,牲畜的粪便用于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蔬菜的土地用于种植品种性能好的小麦,形成种植、养殖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创收。

托起职工致富梦——十二师推进职工多元增收纪实

托起职工致富梦——十二师推进职工多元增收纪实

托起职工致富梦——十二师推进职工多元增收纪实谢旭东【期刊名称】《兵团工运》【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1页(P14)【作者】谢旭东【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我定植的0.5亩立体草莓,保苗株数8000株,是常规草莓种植的2倍。

今年,我的草莓纯收入12万元,蔬菜纯收入2.2万元……”11月13日,在十二师工会召开的推进职工多元增收创业示范项目经验交流会上,一○四团七连职工陈江正在向40多名与会代表介绍大棚草莓种植情况。

3年来,十二师党委积极开展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3年攻坚计划,坚持以示范项目为平台,做实做好示范项目品牌,引导和鼓励职工自主创业,发展自营经济,为促进职工多元增收、快速增收、持续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十二师各级各部门把促进职工多元增收作为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惠民生,聚民心、保稳定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领导,综合施策,全力推进。

兵团党委自2013年实施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3年攻坚计划以来,十二师党委把促进职工多元增收纳入经济发展规划,将其列入“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了职工自主创业项目领导小组,制定了《十二师工会职工自主创业示范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和《十二师工会职工自主创业示范项目操作流程》,通过与基层单位签订《职工多元创收可持续增收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和责任,加强业绩考核和监督检查,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动一级的“党政支持、工会管理、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

师团工会依托区位优势,鼓励职工实施各具特色的农家乐、牧家乐经营,发展设施农业、特色种植养殖业,拓展增收途径。

通过一本台账、一块牌匾、一份报表、一次宣传、一条标语、一个简介的“六个一”活动,不断规范项目实施,推广经验做法,扩大宣传影响。

同时,坚持示范项目、帮扶困难职工信息、项目贴息贷款资金“三公开”,保证项目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职工群众监督。

3年来,十二师工会累计为职工争取了28个自主创业示范项目,发放贴息贷款4550万元,贴息318.5万元。

团场改革促进职工多元增收

团场改革促进职工多元增收

2019.12兵团工运团场改革带来发展机遇,十师一八二团三连党支部正是看准了机遇,抓住了机遇,大力支持和鼓励连队职工从单一种植的土地中走出来,开辟第二、第三产业,实现多元增收致富目标。

截至目前,该连70余名职工走上服务行业,开设各类门店50余家,带动从业人员50人左右,分别占到连队总职工人数的30%和20%以上,产业结构布局更加趋于合理化。

三连职工楚亚娟于2015年筹措资金60万元,在团部光明社区开了一家《顶山惠民超市》,她一边管理好大田农作物,一边专研超市经营管理,并在选货、购货、送货及售后服务上下功夫,做文章,店铺信誉度越来越高,居民信任感越来越强,有了好口碑,生意越来越红火,几年下来,楚亚娟不仅还清了所有欠款,还重新装修店铺,购进一批进口商品,同时运用电商方式,让居民能够买上放心、实惠的商品。

连党支部书记于新军介绍说,这几年,连队从事自主经营和发挥自己特长的职工越来越多,像餐饮、旅馆、商店、电焊、修理、手机维修等等,极大地拓宽了职工增收致富途径。

2016年底,赵霞与丈夫黄元锋创办了“赢顶富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创业的三年间,得到了团党委、连支部的大力扶持,夫妻俩通过承包连队800亩沙棘林和申请“双创”贷款资金的支持,逐步将林下生态家禽“沙棘鸡”养殖变成现实。

如今,合作社已从单一的林下生态家禽“沙棘鸡”养殖,发展扩大到雏鸡繁育、蛋鸡、肉鸡等更多种类,增收途径越来越宽。

“我与丈夫创办的合作社发展得非常好,现在又被连队设立为党员示范岗和林下经济示范点,去年,我又被连队职工推选为‘两委’成员,肩上的担子又重了许多,但作为一名党员,更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带领职工走致富道路。

”赵霞坚定着自己的信念。

如今她更多时间放在了连队“两委”事务中,合作社经营全靠丈夫在打理。

“三连退耕地较多,搞活林下经济自然成为拓宽职工增收致富途径的首选,赵霞夫妇前些年种地连年亏损,支部经过了解,发现他俩对养殖这块比较擅长,连支部就引导他俩发展林下经济,尤其是近年来育雏室的使用,解决了一八二团顶山周边包括哈乡地区乡镇对幼雏的需求。

多元增收实现致富梦

多元增收实现致富梦

多元增收实现致富梦邹积玲【期刊名称】《兵团工运》【年(卷),期】2013(000)012【总页数】1页(P35)【作者】邹积玲【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在四师七十团三连提起谷现斋的名字,大家都会伸出大拇指,夸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短短三年时间,他从一个贫困户到年收入近40万元的致富能人。

谷现斋从事农机服务,利用农闲时间跑运输,妻子经营着自己开办的“紫色梦想”旅游纪念品制作小店,夫妻俩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在多元增收的道路上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

谷现斋1997年带着一家四口人从河南濮阳来到新疆,在四师七○团三连定居,并承包了20余亩土地,夫妻二人早出晚归、辛勤耕作,每年有一万多元的收入,虽然不算富裕,但一家人基本衣食无忧,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

2009年12月,谷现斋的大女儿经常性地头晕,经检查被确诊为脑瘤。

为了给女儿治病,谷现斋夫妇俩四处筹钱,先后到郑州中医院、郑州人民医院寻医问药,最后来到北京天坛医院为女儿做了手术,手术的成功让谷现斋夫妇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但30万元的外债又让这个家庭举步维艰。

为了还债,谷现斋夫妇商量向亲戚朋友借款,购买了一辆小四轮拖拉机和配套的农机具,夫妻两做了分工,谷现斋发挥自己的特长从事农机服务,为连队的职工们中耕、施肥、拉运货物等,他在管好自家的承包土地的同时,从来没有耽误过职工们的农活。

妻子在酒厂刷过瓶子、贴过标签;在伊帕尔汗香料公司做过剪裁师傅、装过香包……辛勤的付出换来了丰硕的成果,谷现斋夫妇于2010年终于还清了外债。

2011年生性好强的妻子经过几年的打工经历后,决定自己加工制作薰衣草香包及枕头。

经过一个月时间的考察,她拿着打工挣来的3000元钱,买了一台缝纫机以及面料、串珠、薰衣草等材料,迈出了创业第一步。

谷现斋的妻子凭着自己的裁缝手艺和在伊帕尔汗香料公司打工积累下来的经验,制作出来了第一批产品。

为了寻找销路,谷现斋陪着妻子背着大包产品到伊宁市,两人跑遍了伊宁市大大小小的薰衣草专卖店,可面对既无品牌又无生产经验,而且是私人作坊加工制作的产品,没有一家店愿意销售。

勤劳致富怎么写作文

勤劳致富怎么写作文

勤劳致富怎么写作文李健全在连队是个好职工、在家庭中是个好丈夫、好父亲。

他积极配合连队的各项工作,连队组织的职工大会、职代会,从来没有缺席过,总是认真的听,会后能够提出许多较好的建议。

连队分配的任务和下达的技术要求,都能够认真的对待,不打折扣的完成。

连队组织的各项学习,都积极踊跃的参加,学习各种先进生产技术和经验,诚实劳动,守法经营。

冬天,他参加团里举办的“科技之冬”培训,学习棉花、番茄等农作物的栽培,种植技术,平时在种地时发现问题就向技术人员请教,下雨天、农闲时就到连队的职工书屋借书,找信息。

2021年李建全栽种了30亩葡萄、15亩山药和10亩制种瓜,并赢得了丰厚的总收入,总收入7万多元人民币。

他积极主动承揽土地,全额两费自理。

正直劳动,守法经营,争做诚信职工,深入细致履行职责大宗农产品订单合约,自觉遵守团场规章制度。

能够及时偿还债务银行贷款。

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在职工中存有较好的口碑。

在一年的生产中,脚踏实地,诚信经营、刻苦钻研、不懈努力奋斗,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总收入。

课外读书,我读到有这样一个故事。

说的是一个流浪汉,成年累月在外流浪。

一天,他来到一位富商的门前,打算讨顿饭钱。

富商说,“你打算要一元钱还是一万元钱?”流浪汉知道他是一个大富翁,便说“我看就给我一万元吧。

”富商递给他一元钱,外加一张名片,并在名片上写着:“发挥所长,勤劳致富。

”并说,“这是一元钱,这是九千九百九十九元。

”流浪汉接过名片问:“这张名片真的能值这么多钱吗?”富商说:“只要你照着去做,也许不止值九千九百九十九元”。

毋庸置疑,倘若富商给了流浪汉一万元钱,流浪汉的定可以指出:原来金钱就是这样的唾手可得,因而他花掉出来就是可以毫不珍视的。

一旦他存有了这种“不劳而获”的思想,那么即使存有再多的钱给他,对他而言也仍然就是“比较花掉”的。

诸如此类的故事,虽属于捏造,但它对我们就是存有很深的鼓舞意义的。

你想要,对于现时代的那些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的没有文化之人而言,他们因为自身条件不好,因而自卑、自私,坐以待毙,寄希望于天上掉馅饼。

青年人的“小康梦”——多元增收的致富梦

青年人的“小康梦”——多元增收的致富梦

我的中国梦今年我的枣树长势不错,只要收获时天气不出意外,应该又是一个丰收年。

这5年,我们家的经历就像是场梦……我是1989年从重庆市丰都县来到一师九团八连的,承包过棉花,开过东方红链式拖拉机,当过机务工人,技术员。

但是妻子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常年卧病在床,药不离身,回内地治疗了好几次,加上两个孩子上学,家里总是入不敷出。

每逢孩子开学,我就往连队党支部跑,往亲戚朋友家跑,要不是大家帮助我,真不知道怎么办。

2003年,团里成立了一个新开垦的连队,叫新垦连(后被十团合并,称为十团十八连),政策好,我想可以多赚点钱,就举家搬到了这里承包土地。

可是,无休止的医药费始终是我们家的大窟窿。

每年承包棉花地的收入只够维持基本生活,而治病,主要靠到处借,那种滋味,一言难尽!那时候,妻子多次含着泪给我说,“这病,咱不治了……我不能拖垮了这个家呀!”我每次听到这话,就感觉自己很没用。

2007年,我们连队有一部分重沙地退耕还林,但是职工们都知道这块地种棉花产量极低,认为这块地种啥都不行,谁都不愿承包。

有一天晚上,连队党支部书记王宗碧、连长何新民来到我们家对我说:“你妻子有病,这几年收入也不太高,你不如去承包这个退耕还林地,种植红枣。

”可是那时我从没有种过红枣,而且,我也没有启动资金。

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连队为我申请了3万元无息贷款作启动资金,当年采取直播,我还担心苗出不好,没想到一播全苗。

2008年,第一年嫁接的枣苗开始挂果,由于管理不到位,红枣个头小,品级差,数量也少得可怜。

当时50亩地收获的红枣还不到5吨,一年的收入还不够枣苗嫁接的人工钱,本来就贫困的家再次债台高筑,我心灰意冷,打算放弃承包了。

此时,书记、连长又上门找到我,鼓励我要树立信心挺过去,一定要坚持,不能放弃。

冬天多次派我到师、团举办的红枣种植培训班学习,食宿费团里给我报销。

听了那些专家教授讲解,学到了不少红枣管理技术,也结识了当地的一些红枣种植能手。

2009年,我按照支部的建议,花5万多元购买了30多吨优质农家肥追施到地里,经过专家和红枣种植能手的指导,我加强精细管理。

多元增收 致富帮困——记兵团劳动模范吴玉凤

多元增收 致富帮困——记兵团劳动模范吴玉凤

2019.6兵团工运吴玉凤是一师十团七连职工,近几年,她承包土地的收入,一年一个新台阶,2009年籽棉单产453公斤,纯收入10万元;2010年籽棉单产468公斤,纯收入13万元;2011年籽棉单产495公斤,纯收入15万元;2012年籽棉单产达到502公斤,年收入17万元;2013年籽棉单产达到516公斤,年收入达19.8万元。

她依靠植棉、经营枣园、养殖等多种经营多元增收,平均年收入达15万元以上。

2014年被评为兵团劳动模范。

1993年吴玉凤和丈夫承包了七连一片空地搞养殖业。

她买了80只羊,和丈夫每天到处寻找最好的草场放羊,每天清晨定时赶羊出去“溜场”,还用苜蓿和油渣等自己配饲料,给羊加餐,把羊伺候得跟宝贝似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吴玉凤喂的羊,膘肥体壮,从80只增加到150只羊。

那一年吴玉凤净挣了四万多元,可就在吴玉凤打算扩大规模时,养殖市场低迷,价格一路狂跌,无奈之下吴玉凤只好另觅生路。

1996年七连给吴玉凤承包了60亩土地,这片地因盐碱重,失产面积大,亩成本要加大100多元,加上浇水困难、一直无人承包。

经过了解和咨询,不服输的吴玉凤认定能将这棉田种好,家人虽然有些不理解,但还是尊重她的决定。

不懂技术的吴玉凤就从连队职工书屋借了好多种植棉花的书籍,从书上学。

孩子太小放到家里又不放心,她和丈夫就用背带把孩子背到背上除草、修枝、打顶,经常是汗水打湿了衣背。

从连领导那儿了解到改良土壤结构最好的办法就是“挖碱斑”。

用铁锨、坎土曼,要挖两米深的碱斑地,那土就像石头一样,10多亩夫妻俩整整挖了两个多月,刚开始他们的双手全是磨出的血泡……后来血泡磨破了就流血,有时一使劲伤口就钻心地痛……就这样“挖碱斑”、深翻、种水稻,经过几年改建,直到2005年,这块沉睡的碱斑地“苏醒”了。

那一年吴玉凤承包的土地出了全苗,他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当年收入五万多元。

随着团场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尝到了科学植棉甜头的吴玉凤,在生产管理中,更舍得投入。

多元增收成为职工的点金笔

多元增收成为职工的点金笔

该 团将 促进 职 工多 元增 收 作 为 首 要工作来抓 , 作 为绩效 、 物质文明 、 干 部年 薪考 核 的重 点及评 先 的重 要 依据 , 坚持季度考核和 重点工 作随机 督查、 一票 否决 等制度 , 不 断健 全完 善配套措施 和奖惩机制 , 确保通过机 制的健 全完 善来 保证 职工 的收 入有 稳定增长 。 以“ 三三 制 ” ( 1 / 3 的 人承 包 土地 , 1 / 3的人发 展养殖 业 , 1 / 3的人 发展服 务业 及劳务经济 )为 目标 , 在 挖 掘农业 潜 力 、 实施科 技推 动 , 鼓励 职工 “ 退二进三 ” 提 高 非 农 收 入 比重 , 发 展 农业 新 型 经 营 主 体 、 设施农业和 劳 务 创 收 等 方 面 下 功夫 。 同时调整产 业布局和分 布 , 做好 可持续 发展 , 不断推进三 产的发展和 所 占 比重 。 把生态旅游 、 生态 养殖 、 服 务 业等 作为 今后 发展 重要 的经 济增 长点 ,要求各单位结合 自身优势 , 打 造多元增 收亮点项 目 , 进 一 步 扶 持 职 工 群 众 加 大 投 入 力 度 ,加 快 发 展 步 伐, 依 靠科技 进 步 , 实 现 新 兴 产 业 的 规 模 化和 产 业 化 , 全 面 带 动 周 边 连 队 经济发展 , 致 富职 工 群 众 。
制 度 建设 为 多 元增 收 撑 腰
兵团工运 2 0 1 7 . 6
二连职工姚建强告诉笔者 : “ 2 0 1 3年 , 我闲时在网上看招工信息 , 无意看 见海 南三亚码头招工 , 我就抱 着试试 的心态去看看 , 心 想 要 是 不 成 就 当出去旅游 了。没想到去 了后管吃 管住 , 一个 月 4 2 0 0元工 资 。现 在 我 每 年负 责组织人农闲时去三亚 打工 , 一 个 月工 资 5 5 0 0元 , 大家都很高 兴 , 又 赚 钱 又 可 以 吃海 鲜 、 旅 游 。” 姚 建 强 每 年水稻收获 后 , 组 织 人 员去 海 南 三 亚 福港码头装卸货物 , 目前 月工资 5 5 0 0 元, 务 工 时 间从 1 1月 到 第 二 年 3月 , 可 以赶 回来 水稻育秧 , 务工 人均收入

职工多元增收工作总结

职工多元增收工作总结

职工多元增收工作总结职工多元增收工作总结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兵团党委六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兵团党委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重中之重的工作。

加快促进团场职工实现多元增收,对兵团壮大、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实力有着重要意义,对兵团在西北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近年来,兵团、师、团各级党政高度重视促进团场职工增收工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增收方式和手段更加多元,团场职工自主创收、多元、持续增收的环境、条件逐步形成。

本文结合第五师八十七团实际,就团场职工多元增收问题进展思考和分析,以期对团场职工多元增收工作提供参考。

一、当前八十七团场职工多元增收根本情况、采取得主要措施(一)八十七团职工多元增收根本情况八十七团属兵团第五师,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境内,团部间隔博乐市32公里。

该团属于边境团场,自然条件差,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团场。

团场总面积1.97万公顷,耕地面积3.97千公顷,年大于10度积温2858度,无霜期150天,年降水量180-210毫米,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甜菜、番茄等作物,牧业主要为山区草场放养牲畜为主。

全团总人口4302人,其中职工人数1510人。

自兵团党委提出促进职工多元增收工作以来,团场党委高度重视,以“职工增收,团场增效”为目标,发动全团广阔党员干部职工解放思想,自我加压、开拓奋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千方百计挖潜增效,结合团场实际,制定目标任务、措施,真抓实干,有力推动了团场职工多元增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职工收入构造不断优化,职工多元增收渠道拓宽,实现了团场职工收入与团场效益同步增长。

xx职工家庭人均收入17056元,比xx年增长10.7%,。

在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11091元,占总收入的65%,家庭经营外收入5965元,占总收入的35%。

其中:工资性收入3022元,占总收入的17.7%;财产性收入1150元,占总收入的6.7%;转移性收入完成1793元,占总收入的10.5%。

多元增收奔富路

多元增收奔富路

致富明星“年轻决不能等着过安逸的日子。

”这是28岁的七师一二九团五连一名年轻人常说的一句话。

最近几年,张福杰抢抓市场机遇,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和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优惠政策,购买了一台“迪尔750”型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种植80亩棉花籽棉单产突破430多公斤。

为了扩大经营,增加收入,他凭借自己娴熟的手艺在五五新镇开设了一家小吃店,并利用冬闲在该团新农贸市场创办了奎屯利业驾校培训班,每年收入在25万元以上,成为连队最年轻最有创业精神的致富带头人。

在农田管理上,他相信科学种田,团农业部门推广的新技术新品种,他都是率先运用。

每年他积极参加团场举办的科技培训班,不断提高种田技能。

2017年,他又积极响应团大力推行卫星导航系统,进行膜上超宽膜稀植棉精量点播一膜三带机械采收种植模式,同时还向其他职工积极宣传卫星导航系统播种的好处。

他用自己的行动和实事证明并带动更多职工转变观念。

职工们都非常相信他,因为他不但诚实,而且非常守信用,给职工播种、打药、犁地等工作从来不拖拖拉拉,他的年收入每年都是全连领先。

在农机作业工作中,张福杰不论自己工作再忙,还时常帮助其他农机工人检修农机具,挑灯夜战抢修故障。

播种、中耕、田管打药、三秋拉运棉花、秋天打杆犁地、籽棉交售等工作,样样工作都走在了连队的前列。

他总是自豪地说:“我是年轻人,任何时候都要走在前。

”有头脑,肯吃苦,善经营的张福杰,又抓住团场发展的大好商机,利用农闲时节,在这个拥有两万多人口的团场小镇,和妻子一起开设了一家小吃店,由于手艺好,小吃店干净卫生,物美价廉,服务周到,每天都吸引很多客人来这里吃饭,并把自家的小吃店经营得井井有条。

为方便团场许多开车爱好者无证驾驶,2018年秋收结束,他在该团又创办了一个奎屯利业驾校培训班,截至目前已经有50多名学员参加了技术培训,其中15名学员已经拿到了驾照。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张福杰用智慧和勤劳换来了幸福殷实的生活,成为连队多元增收的致富明星,成为连队职工学习的“标杆”。

多元增收好能手致富不忘众乡亲

多元增收好能手致富不忘众乡亲

多元增收好能手致富不忘众乡亲谢国庆【期刊名称】《兵团工运》【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1页(P28)【作者】谢国庆【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他只是我们连队的一名普通职工,靠辛勤的双手和精明的头脑,通过大田种植和农机服务,实现了致富梦想,但他不忘连队其他职工的帮助,带领大家一同致富,就这一点,值得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的敬佩和学习......”6月20日,十师一八二团一连党支部书记印辉在全连大会上郑重地说道。

说起职工刘松林,大家对他敬重之至,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连队职工,在平凡的农业种植中,却用执著与追求,谱写出一曲感人的乐章。

“我种植了不到200亩地的葵花、打瓜还有葫芦瓜等经济作物,认真按照农作物栽培和管理模式进行操作,严把拌种、播种、田管、化控化除及病虫害防治等每个环节,早收获、早晾晒、早销售,农闲时分,充分利用这几年发展起来的两台大马力机车,从事域内和域外增收,田管犁地、整地和大田收入,过上了小康生活。

”一连职工刘松林还告诫说,你哄土地一时,土地哄你一年,在种植管理技术上,一定要严谨、规范,来不得半点马虎。

职工刘松林凭着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在连队生产中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带头科技种田、勤劳致富,连创佳绩,年纯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在连队职工中树立起了敬业模范和带头致富的榜样,深受职工信赖。

刘松林走上小康致富路后,时刻把“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真富”挂在心上,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种植经验传授给连队的职工群众,他还不放过和职工拉家常的机会,讲解种植技术,在团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活动中,不但积极主动参加,而且言传身教、授人以渔、共同致富。

“致富后的刘松林不忘连队的职工,积极主动帮助困难职工致富,种植管理上提供技术、种子、费用,提供资金和机车,并鼓励和带动他们走多元增收的发展模式,发挥了一名模范种植户的带头作用。

”一连党支部书记印辉还说,多年来,刘松林还无偿帮助过很多职工,无条件为困难职工提供机耕作业、拉运农资服务,有时还自掏腰包垫付油材料费用。

郭丽红的多元增收致富路

郭丽红的多元增收致富路

郭丽红的多元增收致富路徐兴爱【期刊名称】《兵团工运》【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1页(P9)【作者】徐兴爱【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提起九师一六四团三连的郭丽红,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她早在2005年就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这些年来她凭着一股子干劲和先进的思想理念及科学技术的运用处处走在职工的前列。

庭院种植稳增收她有9亩地的庭院,她把园子规划得井井有条,分成养殖区、种植区和住宅区。

2007年她家被师工会评为“三进院落示范户”并确定为师绿色家园现场会的参观点。

1996年她在7亩地的种植区内种果树,品种齐全有新冠、海棠果、新帅、青沙干等,经过精心管理,现在已到了盛果期。

秋季到来,累累果实挂满枝头。

销售时每公斤苹果2元钱,一箱10公斤苹果只收20元,每年仅苹果一项就有4000元的稳定收入。

服务职工促增收她家有一台机具配套齐全的小四轮,从开春车能下地就开始帮连队的种植户们播种、中耕、打打瓜、耧薄膜农活全部忙完,小车总是忙个不停,小四轮一年也有五、六千元的收入。

为适应大农业发展的需要,今年她家又购进了一辆中马力农用车及配套的分吸式精量播种机,不但每亩地可以节约50元的成本,还省去了定苗的辛苦,成了单位职工抢着用的好农机具。

特色养殖巧增收从2008年起,她就利用家中闲置的房子开始养殖肉鸡,边养边学,她在喂养过程中做到了“严消毒、严防疫、勤卫生、勤观察”,防疫措施到位,定期、定点、定时打疫苗,圈舍进行及时药物消毒,隔离病鸡。

2012年共出栏鸡6000只,每只鸡除去成本可收入4-5元。

针对有些消费者爱吃土鸡,她还饲养了一些土鸡和贵妃鸡、珍珠鸡等特色鸡,每只70元出售,总是早早地被定购一空。

一年下来仅特色养殖这一项收入就可达3.5万元。

精管大田能增收种出高产田是她一直追求的目标。

2012年她种植了70亩春麦,148亩玉米,从耙地、播种开始,严格要求质量,靶地做到齐、平、墒、碎、净、匀,播种做到到头、到边,不留死角,为满田满苗打好基础。

多元致富“追梦人”

多元致富“追梦人”

多元致富“追梦人”袁明汉;陈尚毅;王新敏【期刊名称】《兵团工运》【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1页(P28)【作者】袁明汉;陈尚毅;王新敏【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十月的塔里木秋高气爽,金色的胡杨熠熠生辉,洁白的棉田银浪翻滚,醉人的枣园香气扑鼻,热闹的鱼塘鲤鱼跳跃……这是一幅幅丰收的画?不,这是在二师三十三团九连刘恒的棉、果、鱼、羊“四翼”并飞的庄园里。

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靠着党的惠民政策,用聪慧的头脑敲开了一道通往致富的大门;用勤劳的双手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美好蓝图;用坚实的足迹踏出了一条殷实生活的小康大道。

种植种出一桶金1986年春天,17岁的刘恒,从四川内江踏上了闯“西口”的列车,来到大漠深处的二师三十三团。

初来乍到,他靠打土块、割苇子、挖甘草、打野麻,四处奔波,历尽千辛万苦维持基本生活。

通过十几年的打拼,带着打工挣下的30万元,2006年只身来到距团部20公里外的九连,开始了他一生创业的“淘金梦”。

那一年,刘恒面对被撂荒多年的300亩弃耕地,他用大马力机车深耕细作,购买400余车优质圈肥大力培肥土地。

又投资10万元在棉田四周打了6口机井抽水治碱。

当年籽棉单产278公斤,总产达8.34万公斤,除去各种成本,净挣6000多元。

初次尝到甜头的刘恒夫妇,每天早出晚归,一心扑在300亩棉田里。

在水肥运筹上合理投入,在化调化控上做到科学管理,在病虫害防治上实施点片防控。

经过五年来的艰苦劳作,他已发展到500亩稳产高产棉田。

近三年,他种植的500亩棉花,平均单产450公斤,总产达到22.5万公斤,年均实现产值175.5万元,成为了团场远近闻名的“植棉大户”。

刘恒见种植棉花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进行了种植结构的调整。

拿出520亩地种植了400亩红枣园、120亩香梨园,当年因不懂嫁接技术和管理措施,种植的杜梨苗、红枣苗一过冬就有60%以上的苗子冻死。

刘恒不甘失败,他一边请教果树管理经验丰富的老职工,一边从连队“农家书屋”借来《果树种植嫁接技术》等书报杂志,认真查阅学习,还请来团果蔬管理站的林园技术员进行现场指导,把越冬冻死的树苗及时补种、及时移栽。

勤劳使我走上多元增收致富路

勤劳使我走上多元增收致富路

勤劳使我走上多元增收致富路勤劳使我走上多元增收致富路勤劳使我走上多元增收致富路xxx,现年47岁,是团结农场三连的一名普通职工,1984年参加工作,至今已有23年的历程,是我连的多元增收致富能人,也是一名科技示范户。

起初,职工种田都是凭着经验,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科学,更不会用科学办法去种田,因此种出的麦子产量低、质量差,卖不上好价钱,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也只能是勉强养家糊口。

xxx心想:“就这么个种法何年何月才能脱贫致富呢?”他决心走科学种田、科学致富的道路。

于是,一有空,他就钻进书堆里,刻苦学习,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总结,从田间管理到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他都掌握得一清二楚,不仅成了连里科学种田的能手,也使自己种的作物产量高、质量好,每年都能卖上好价钱,年收入连年上翻,家里的日子也一天天地红火起来。

辛勤的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时的xxx信心更足了,品尝着成功的喜悦,带着无限的希望,又向更高更新的目标迈进了。

这几年他在种好30多亩地的同时,依靠团场优惠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不断扩大自己的增收渠道,202*年,他利用团小额贴息贷款优惠政策,购了一辆中型卡车,用于农忙时拉运番茄和甜菜,xxx搞运输赢得了丰厚的利润,虽然让连里人看的眼热,但谁也没有勇气去试一试。

为此,古道热肠的xxx亲自登门劝说,向他们传授经验,鼓励连队职工和他一起搞起来运输。

202*年,团场在出台政策发展设施农业时,xxx很是纳闷。

“修建那么多大棚种什么呀,能挣钱吗?”带着疑问,他参加了团场大棚承包种植宣讲报告会,回家后在征得妻子的同意,向连队申请认购了3个大棚。

今年初,他通过市场调查和团场的引导,种植了一棚番茄,获得了2.2万元人民币的收入。

他高兴地说道:“没有想到种植大棚能取得那么好的收益,202*年,一年下来家庭收入有8万余元人民币。

扩展阅读:一位老党员的致富路一位老党员的致富路走进山东省夏津县雷集镇大姜庄村,你会看到数百个高标准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恒达”牌无公害AA级蔬菜、优质的黄瓜种子由这里生产并销往全国,村民们过上了殷实富足的新生活……老百姓都说:“有这样的变化,有这样的生活,多亏了老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用勤劳双手托起“增收梦"
“我们要充分挖掘土地、劳动力两个潜力,充分调动团场、职工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加快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大力拓展职工多元增收、快速增收和持续增收途径,职工依托一0二团建镇和五家渠东工业园区的平台,收入来源渠道日益多元,增收致富梦应成为团场职工的夙愿。

”这是六师一0二团团长刘金栋在团职代会上的铿锵承诺。

蔡尚德的小康梦
——一O 二团农业职工多元增收侧记
口文、图/曾涛杨丹
憨厚的笑容,黝黑的面庞,
朴实的穿着,这就是一O 二团六连40岁职工蔡尚德给人们留下的的第一印象。

他凭着一股韧劲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实现了年收入达30多万元的好成绩,圆了自己的小康梦。

蔡尚德1993年从河南老家投奔亲
戚来团场打工,头几年下来除了生活费几乎就没剩下多少钱,但他能吃苦、肯学习、脑子活,到2009年已承包130亩棉花,单产达到400公斤,收入9万多兀o
2011年蔡尚德把地里的活全交给了妻子庄巧莲打理,连续两年130亩棉
花单产都在400公斤以上,年收入10
万元。

蔡尚德则联系连队的4名职工组建了自己的建筑施工队,在五家渠东工业园区,只要看见工地他就上前寻问,起初老板都不敢用他们,一次次地碰壁更激发了蔡尚德的斗志,经过多次的交
涉,一位王经理愿意给他们点活,但价钱压得很低,他说不管挣不挣钱抓住这次机会,通过这单活打开了增收的出路。

他筹借了10万余元购买材料,与其
他3人加班加点地干,如期保质保量地将活交工,老板验收时对他们的工作很满意。

虽然这次没有挣上钱,但蔡尚德的建筑施工队算是站住了脚跟,承包的工程也越来越多,施工队也不断扩大。

到2012年他的施工队已有30人,仅在
昆仑钢铁厂就承包了85万元的活,除
去材料费、人工费,还能挣23万元,并
且利用农闲在他土建施工队打工的15名职工每年也能增加收入1
多元。


今他每天奔波于各个工地间,忙得不亦乐乎。

他说,要想实现“小康梦”,多元增收才是关键。

慕新社的增收梦
慕新社,是一O 二团农三连的一名职
工,1988年他和妻子陈荣刚到新疆时,身上仅有42元钱,但夫妻俩吃苦、能干,他
们跟着大班组干了几年农活后,学会了种庄稼的“门道”,到2009年夫妻俩承包的土地面积已经达到了400亩,净收入也从1万元增加10万元,成为连队的致富带头人。

2009年不满足于土里“刨金”的慕新
社,抓住了五家渠东工业园区入驻的大好
商机,在北京波森特盐土工程公司承包了
600吨钢筋笼子,他利用自己在连队维修
三轮车、四轮车的技术帮工地解决了许多
机械上的问题。

2010年晋疆宏业有限公司的钻机出现了问题,当时修好需要10万元,而且一时间还找不到维修的人,公司
的刘总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到慕新社,没想到慕新社真把钻机改装成功,刘总看到
了他的技术和才能,当即鼓励他买钻机承包打桩的工程。

一台钻机需要60万元,可当时慕新社想尽所有办法只能凑够20万元,刘总说:“我出40万元,你出20万元干得活咱们五五分成,算你技术入股。


头一年,他的钻机没有挣上钱,不服输的慕新社及时总结教训。

一次,钻机电
路出现故障,这可难住了不懂电的慕新社,之后他开始思索,要想干好,对钻机的
各个性能都应吃透摸懂,于是他就摸索着处理电路上的故障,当他把所有的故障都
处理得游刃有余的时候,当年分红24万元,投资的本钱全部收回。

2012年,慕新社承包的钻机工程收入20多万元,儿子承包的钢筋笼子工程收入10万余元,妻子承包土地收入8万元,全家高兴地买了一辆17万元的起亚越野车和11万元的皮卡车。

虎会玲的致富梦
43岁的虎会玲,1994年随丈夫
吴天宝从甘肃老家来新疆,一直在大田劳动,丰年略盈余,歉年难维计,生
活过得紧巴巴的,看着许多职工从事服务业挣了钱,她的内心产生了萌动。

正在她寻找致富出路的时候,侄女的花店要转让的消息传到了她耳朵里,她仔细盘算
着:“现在团部小城镇的楼房越来越多,大
多数职工搬新房装修后需要花净化空气,也需要装饰品,买花和鱼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生意。

”2012年3月她拿出全部积蓄23700元,将花店盘了过来,开始了她的“致富梦”。

接手后虎会玲才发现,开店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进回来的“莱莉”、“平安树”等的叶子开始耷拉了下来,鱼也一条
接一条地死去,想看书学习点知识,偏偏
自己没有文化不识字,于是她让儿子上网查资料,口述给她,进货的时候她一遍又一遍地问老板怎么养,慢慢地她把每一种鱼的习性都掌握得清清楚楚,养花的窍门也了然于胸,一切渐渐步入了正轨。

在她的精心经营下,“家家乐水族馆”现有“君子兰”、“幸福树”等30个品种的
花,“皮球”、“金元宝”、“招财”等20个品种
的鱼,还顺带卖起了鱼竿、鱼饲料、花盆、氧气泵等货物。

“平安树”、“茉莉花”、“孔雀鱼”等成了抢手货,元旦、春节前后能挣1万元。

2012年她的小店纯收入达4万多元,丈夫吴天宝承包的50亩棉花和8亩制种瓜净赚6万元,夫妻俩一个开店,一个种地,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2013年,一0二团党委制定促进职工
多元增收优惠政策,据统计已有200多名
农业职工“离土不离团”,靠勤劳双手托起“增收梦”,把实现“小康梦”在梧桐大地上变得更加美丽。

口栏目责编:建新
兵团工运o —201—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