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目—作为资源昆虫的研究概况及开发前景
第一部分,资源昆虫学概述
3.昆虫是蛋白资源
昆虫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类、微量 元素等,营养丰富。 营养价值极高、又兼有药用保健价值的食用昆虫产品将 进入规模化生产,昆虫营养蛋白将大规模进入市场。饲料昆 虫将出现规模化生产,与家禽、畜牧场相结合的利用畜牧粪 便饲养苍蝇幼虫,生产昆虫营养饲料的生态型饲用昆虫生产 线将应运而生,既解决了饲料问题,也解决了污染问题。 如作为饲料昆虫的苍蝇幼虫、黄粉虫,食用的各种昆虫 。
5.昆虫是仿生研究资源
昆虫的精巧结构是仿生学的良好模版,模仿昆虫的结 构和功能可以创造出奇妙的高科技产品。 通过对昆虫触角、眼、翅等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可仿 制出有特殊功能的机器人、昆虫生物传感器、生物反应器 等产品。
1
利用概况
七 资源昆虫的利用方式
1.本体利用:主要指对虫体、体细胞及其基因的直接或间接利
6 适应力强
昆虫无论对温度、饥饿、干旱、药剂等方面均有很 强的适应力,并且昆虫生活周期短,比较容易把对种群有 益的突变保存下来。对于周期性成长期的不良条件,昆虫 还可以休眠或滞育,有些种类可以在土壤中滞育几年、十 几年或更长的时间,以保存其种群的延续。
三 昆虫与人类关系
传粉昆虫,如蜂类、蝶类 天敌昆虫,如瓢虫、草蛉
1
利用概况
五 资源昆虫利用历史、现状和前景
利用历史:
各民族已经形成了各自的食虫文化,如吃虫节、特色菜 谱等。 7000年前已经利用蚕丝作为织物的原料,5200年前的 炎黄时代已实现家蚕的饲养。 以昆虫作为观赏娱乐和业余消遣的对象在我国也约有 2000年以上的历史。 《神农本草》中已记载药用昆虫21种,李时珍的《本草 纲目》记载药用昆虫73种。 我国农耕生产距今约6000年的历史,害虫防治的记载在 3000年前就开始,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的历史也有 1700年。
螳螂的研究报告
螳螂的研究报告【螳螂的研究报告】螳螂是一种被广泛关注的昆虫类动物,其特殊的外形和思维方式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众多科学家的研究兴趣。
本报告将从螳螂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研究意义三个方面,对螳螂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螳螂的外形特征螳螂身体细长,前胸发达且有绿色或棕色斑纹,足部非常发达,用于抓捕猎物。
此外,螳螂有一个特殊的特征,那就是前胸上突出的触角,像是两只拳头,非常引人注目。
这些特殊的外形特征使螳螂在自然界中独树一帜,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二、螳螂的生活习性螳螂属于食肉性昆虫,以捕食其他昆虫为主要方式获取营养。
它们通常隐藏在灌木丛和草地等栖息地内,静静地等待猎物出现,然后突然发起攻击。
螳螂捕捉猎物的速度极快,一旦抓住猎物,便会立即咬住猎物,将其吃掉。
同时,螳螂还具有完善的保护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自身的伪装和色彩来避免被天敌发现。
这种步步紧逼的捕食策略以及其独特的保护机制,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观察对象。
三、螳螂研究的意义螳螂作为一种独特的昆虫类动物,对于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螳螂的捕食特性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型来研究捕食习性和行为方式。
其次,螳螂的伪装和保护机制为学者们探索生物进化和适应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此外,螳螂还被广泛用于农业生态学领域的研究,作为一种天敌,可以有效控制农田中的害虫数量,对农业生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结起来,螳螂作为一种生物学中的特殊昆虫,拥有独特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使其成为科学家们关注的研究对象。
通过对螳螂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
螳螂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科学的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螳螂的研究在未来一定能有更大的突破。
金螳螂研究报告
金螳螂研究报告
金螳螂(Mantis)是昆虫中的一种,属于螳螂科。
金螳螂主要
分布于亚洲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地。
金螳螂的身体呈长而细的形状,通常为绿色或棕色。
它们身体上具有很强的伪装能力,使其能够很好地隐藏在环境中,以便它们捕食其他昆虫。
金螳螂在食物链中处于高位,是顶级捕食者,以其他昆虫为食。
它们的前肢非常强壮,可以用来抓住并吞食猎物。
金螳螂捕食时,通常采取完全静止的伪装策略,等待猎物靠近它们,然后迅速抓住并吞食猎物。
金螳螂的繁殖方式是性繁殖,雌性金螳螂通常会产下几十个蛋,并将它们粘附在叶片或树干等地方。
蛋通常需要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孵化,从而产生新的金螳螂。
对于金螳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们的行为和生态习性方面。
研究人员发现金螳螂在捕食时具有非常高的成功率,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他们还发现金螳螂的捕食方式受到觅食行为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此外,金螳螂还被视为一种天然的害虫防治工具。
由于金螳螂对其他昆虫的捕食能力强,因此被广泛用于农业和园艺领域,以控制害虫的数量。
综上所述,金螳螂是一种有趣的昆虫,具有强大的捕食能力和伪装能力。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对于农业害
虫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金螳螂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其行为和适应能力,并为害虫防治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中国贵州螳螂资源与区系分析
贵州省螳螂目昆虫资源与区系研究薛琰(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贵阳,550025)[摘要]记述了贵州省螳螂目昆虫4科15属35种,其中包括2个贵州新纪录属,4个贵州新纪录种,1个新种。
并作了贵州螳螂目各属在世界和中国地理区划中的区系分析。
结果表明,贵州螳螂目昆虫有显著的东洋区系性质,在我国动物区系水平上以华中区系、华南区系和西南区系成分为主。
[关键词]贵州;螳螂目;区系研究The resource of Mantodea of Guizhou Province and the research offaunaXue yan(Institute of Entomology,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Guizho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Mantodea in Guizhou porvince are recorded including 4 families 15 genera 35 species in this paper ,which including 2 new record genera ,4 new record species of Guizhou province ,and a new species was reported in this paper.The distribution in Guizhou was listed out,and the Mantodea in zoogeographic of the world and China were made a faunal analysis.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Mantodea in Guizhou has distinct fauna character of oriental region,mainly belong to central china fauna,middle china fauna and southwest fauna.Key words:Guizhou; Mantodea;faunal analysis1、贵州螳螂资源螳螂目,有翅亚纲的1目。
螳螂资源的研究
螳螂资源研究进展刘安良B0503105指导老师:曹凤勤海南大学环植学院05植保2班摘要:螳螂是非常有价值的昆虫,全世界对于它得研究越来越深入,使得螳螂身上的资源得以开发,并为人们利用。
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国研究螳螂的概况、作为资源昆虫的理由,以及对桑螵蛸研究进展。
关键词:资源昆虫桑螵蛸研究进展螳螂Mantodea隶属于螳螂目,全世界现已报道2300余种,我国现报道约185种,占世界已知种的8.04% ,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广大地区(Gavin } 2004 ) 。
螳螂以其三角形或近似五角形的头及镰刀状的捕捉性前足而为人们所熟知。
螳螂的价值很大,所以引起全世界学者的兴趣。
而我国在蝗螂的基础研究方面较为薄弱,解放前仅见Werner (1929), Beier (1933)、胡经甫(1935), Tinkham (1937)等人作了零星的报道。
解放后,张国忠(19831991)、李宗硕(1983)、王子清(1988),华立中(1984)、郑建中(1985, 1988)等前辈为蝗螂分类做出了较大贡献,至1992年8月,经王天齐整理研究,报道了我国已记载蝗螂8科,19亚科,47属,112种(王天齐,1993)。
近年来,杨集昆(1996-2002)、毛本勇(2001-2002)、杨自忠(2002)、周文豹(1992, 2004)、牛瑶(1997, 2006)等先后发表不少新种。
综观我国蝗螂分类区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其突出特点是发展不平衡,有些地区如云南、海南、福建、浙江等较为深入,而有些地区如贵州、四川、广西等省则少有涉及,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
在贵州,只有杨集昆(1996)、周文豹(2004)等先后报道了2个新种,冉景承02002, 2004)分别对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蝗螂种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1】要的资源昆虫,我国应跟上脚步发觉螳螂中更大的潜在价值。
1.螳螂之所以是一类重要的资源昆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螳螂若虫和成虫均为捕食性,具有捕食期长、食量大、食虫种类多等特点,是农林业害虫的重要天敌;1·.2在国外,螳螂除了在生物防治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之外,现已成为动物行为学、生理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研究的模式昆虫之一,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Hatleetal 2001); (Freund 2000); (Maxwell, 1998);(Rossel 1996);(Jones 1997); (Germ, 1997); (Kambhampati 1995);(Prete, 2000 );1·.3一些体色鲜艳,形态特异的种类具有较大的观赏价值,某些螳螂还被人们当成宠物饲养,成为“虫国新宠”。
我国药用昆虫的开发利用与前景
我国药用昆虫的开发利用与前景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类群,现存的种类超过100万种,其中约有90万种已被描述,且每年以7000种的速度递增。
我国昆虫资源相当丰富,约占世界昆虫总数的10%,其中药用的有蜚蠊帐目、螳螂目、同翅目等13目约200多种。
不少昆虫类中药如冬虫夏草、白僵蚕等因疗效确切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一临床应用中医认为,昆虫类中药多具有祛风通络、熄风止痉、补肾益精等功效,用于肝阳上亢、肾虚阳痿等的治疗。
现代研究表明,药用昆虫具有增强免疫、抗菌、抗炎、抗过敏、抗病毒、抗惊厥、镇静、镇痛、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在临床上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如:临床上常用蜂蜜、蜂乳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及胃溃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蜂毒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作用,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随着对昆虫类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药用昆虫的不少新作用、新用途。
如:蚂蚁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家蚕抗菌肽具有抗癌活性,能明显抑制小鼠S180瘤重,亦可使艾氏腹水瘤(EAC)腹水生成量减少;虫草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独角仙(蛴螬)含有的独角仙素(dictotastin)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对实体瘤W-256癌瘤有很强的活性,对P-388淋巴白血病也有作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药用昆虫的活性成分如斑蝥素、活性多肽等多具有强烈的生物活性,在临床上用于一些疑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乙肝等)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二在食品、保健品中的应用在2000多年前,药用昆虫乙已成为餐桌上的美食,据《尔雅》、《周礼.天官》记载,蜩(蝉)、范(蜂)、?m(蝗虫)等为秦以前帝王的食品。
此后以昆虫为食品的习惯保存下来,延续至今。
现代研究表明,药用昆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低胆固醇,营养结构合理,肉质纤维少,又易于消化吸收,优于植物蛋白,已营养学家的广泛关注。
如:蚕蛹含蛋白质52.12%,蝉含蛋白质72%,蜜蜂的蛋白质含量则高达81%,可与鱼肉蛋白质相媲美。
昆虫记螳螂内容-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昆虫记螳螂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螳螂是昆虫中一类极具特色和魅力的生物。
它们与其他昆虫相比,拥有独特的形态和行为习性,因此备受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螳螂的特征和生活习性使其成为了昆虫界中的猛兽,也因此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螳螂的分类、特征、生活习性、繁殖与生命周期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将介绍螳螂的分类与特征。
螳螂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一类独特的肉食性昆虫。
它们的身体呈长而细的形状,前胸和中胸部分合并为一个盾状的结构,称为前胸盾。
螳螂的前肢非常特殊,前臂与后臂之间可以迅速张开和折叠,令人惊叹。
此外,螳螂还具有复眼和口器,使其在捕食时能够敏锐地感知和捕捉飞行的昆虫。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螳螂的生活习性。
螳螂是典型的肉食性昆虫,主要以其他昆虫为食。
它们通常静止在树叶或草丛上,采用伪装的方式潜伏等待猎物靠近。
一旦发现飞行的昆虫,螳螂会迅速抓住并将其咬住,然后通过咀嚼将其吃掉。
螳螂的捕食能力和快速反应使其在昆虫界中独树一帜。
此外,我们还将讨论螳螂的繁殖与生命周期。
螳螂的繁殖方式是雌性螳螂通过放置卵囊来繁殖后代。
孵化出来的幼虫经过数次蜕皮后逐渐长大成虫。
螳螂的生命周期与其他昆虫类似,但其独特的外形和行为使其在繁殖过程中更加引人入胜。
最后,我们还将探讨螳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螳螂作为优秀的捕食者,可以控制其他昆虫的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在某些地区,螳螂还被用作农业害虫的天敌,起到了重要的防治作用。
因此,保护螳螂的生存环境和促进其繁殖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螳螂作为一类特殊的昆虫,在分类、特征、生活习性、繁殖与生命周期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方面都具有值得人们深入研究的地方。
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和保护,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一神奇的昆虫,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做出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组织架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概览。
通过明确章节标题和内容,读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整篇文章的布局和主要内容。
螳螂的研究报告
螳螂的研究报告螳螂的研究报告螳螂是一类古老的昆虫,属于中华独眼螳科。
它们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世界上已经发现了超过2000种螳螂。
螳螂有着独特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因此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一、外形特点螳螂的身体结构非常特殊,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
它们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头部,头部上长有一对复眼和一对触角。
螳螂的复眼能够同时接收来自不同方向的光线,并具有很好的视觉能力。
螳螂的前胸上有一对长而粗的前足,用于捕捉和抓住猎物。
此外,螳螂的翅膀呈透明或淡绿色,可以帮助它们隐藏在树叶等环境中。
二、生活习性螳螂是食肉性昆虫,以其他小型昆虫为食。
它们通常会选择在植物茂密的地方等待猎物出现,然后用前足迅速抓住猎物,并利用锋利的口器将猎物杀死。
螳螂的食量非常大,一天可以吃掉几倍体重的猎物。
螳螂还有一种特殊的行为叫做“拟态伪装”。
当螳螂感到威胁时,它们会采取不同的伪装方式,比如模仿树叶、树枝或花朵等。
这种伪装行为可以帮助螳螂躲避捕食者的注意,同时也为它们更好地捕食提供了机会。
三、繁殖与发展螳螂的繁殖方式主要是交配。
交配后,雌性螳螂会产下一串粘在植物上的卵囊,内含数十到数百个卵。
卵囊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孵化出幼虫,幼虫的外形与成虫相似,但体型较小。
螳螂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经历多次蜕皮。
幼虫在每次蜕皮后会长大一些,同时也会有一些外形上的变化。
最终,幼虫会经过若干次蜕皮后发育成成虫,并开始寻找自己的伴侣进行繁殖。
四、生态作用螳螂在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作为天敌可以控制一些有害昆虫的数量,防止它们对农作物的破坏。
此外,螳螂还可以成为其他食肉性动物的食物来源,对生态平衡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然而,在近年来,由于生境破坏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一些螳螂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我们应该加强螳螂的保护,从保护它们的栖息地和食物链着手,确保螳螂能够继续发挥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螳螂是一种独特而有趣的昆虫,具有独特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螳螂介绍ppt课件
食性与捕食行为
总结词
螳螂是肉食性动物,以其他昆虫为食,捕食行为高效且残忍。
详细描述
螳螂主要捕食其他小型昆虫,如蚜虫、蝇、蚊子等。它们利用其镰刀状前足迅速捕捉猎物,然后用强壮的咀嚼式 口器将其吃掉。有些种类的螳螂甚至会捕食同类。由于其高效的捕食行为,螳螂在生态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控制 害虫的作用。
03
对农业的影响
螳螂捕食害虫,有助于减轻害虫对农 作物的危害,提高农作物产量。
螳螂的捕食行为有助于减少农药的使 用,降低环境污染。
04
螳螂的文化意义
在艺术中的表现
螳螂在艺术中常被用作象征生命力和力量的符号。 许多艺术家通过描绘螳螂来表达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美。
螳螂的形象在绘画、雕塑和手工艺品中都有出现,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它们教会我们要善于 观察、耐心等待,以 及勇敢地面对困难。
05
螳螂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现状与重要性
保护现状
当前,螳螂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许多种类的螳螂数量锐减,甚至濒 临灭绝。
保护重要性
螳螂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同时 ,螳螂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保护螳螂有助于维护地球生态的稳定 和丰富度。
螳螂的生态作用
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01
螳螂是食肉性动物,处于食物链 中的较高位置,能够捕食其他小 型昆虫,如蚜虫、蝇类、蝉等。
02
螳螂的存在有助于控制其他昆虫 的数量,维护生态平衡。
对环境的适应性
螳螂适应性强,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生存,如森林、草地 、农田等。
螳螂的繁殖能力强,种群数量容易扩张,有助于维持生态系 统的稳定。
栖息地
螳螂通常栖息在植物上,如树枝、叶 片等,也有些种类栖息在洞穴、石缝 等地方。
中国贵州螳螂资源与区系分析
贵州省螳螂目昆虫资源与区系研究薛琰(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贵阳,550025)[摘要]记述了贵州省螳螂目昆虫4科15属35种,其中包括2个贵州新纪录属,4个贵州新纪录种,1个新种。
并作了贵州螳螂目各属在世界和中国地理区划中的区系分析。
结果表明,贵州螳螂目昆虫有显著的东洋区系性质,在我国动物区系水平上以华中区系、华南区系和西南区系成分为主。
[关键词]贵州;螳螂目;区系研究The resource of Mantodea of Guizhou Province and the research offaunaXue yan(Institute of Entomology,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Guizho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Mantodea in Guizhou porvince are recorded including 4 families 15 genera 35 species in this paper ,which including 2 new record genera ,4 new record species of Guizhou province ,and a new species was reported in this paper.The distribution in Guizhou was listed out,and the Mantodea in zoogeographic of the world and China were made a faunal analysis.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Mantodea in Guizhou has distinct fauna character of oriental region,mainly belong to central china fauna,middle china fauna and southwest fauna.Key words:Guizhou; Mantodea;faunal analysis1、贵州螳螂资源螳螂目,有翅亚纲的1目。
昆虫螳螂的介绍
昆虫螳螂的介绍
螳螂,又称螳螂虾,是一种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螳螂目。
它们分布广泛,遍布全球各地,共有约1000多种。
螳螂虾以其独特的外形和捕食方式而闻名。
螳螂的身体呈三角形,强壮的前臂上配有强大的钳子,具有很强的捕食和防御能力。
它们通常以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如虫子、蜗牛和小型鱼类。
螳螂的视力非常敏锐,它们能迅速识别猎物并通过敏锐的触须感知周围环境。
螳螂的捕食方式非常有趣。
当猎物靠近时,它们会张开钳子,迅速抓住并用毒液注入猎物。
毒液会破坏猎物的神经系统,使其瘫痪,然后螳螂会用另一只钳子将猎物撕成碎片进食。
此外,螳螂还具有独特的交配方式。
雄性螳螂虾在交配过程中会将自己的精囊附着在雌性螳螂虾的腹部,精子通过精囊进入雌性体内进行受精。
值得一提的是,雌性螳螂虾在产卵后,会将卵包裹在保护壳中,直至幼虫孵化。
总之,螳螂虾是一种极具竞争力的捕食者,凭借其独特的外形、强大的捕食能力和有趣的交配方式,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螳螂的生物学
。
生殖器官
雄性螳螂和雌性螳螂的生殖器官 位于腹部末端,用于交配和繁殖
。
排泄系统
螳螂的排泄系统包括马氏管和直 肠,用于排除体内废物。
肢体与翅膀
前肢
螳螂的前肢非常特别,演化成了捕捉 足,用于捕捉和固定猎物。
中肢和后肢
翅膀
除了用于飞行和滑翔外,螳螂的翅膀 上还有独特的翅脉结构,增强了翅膀 的强度和稳定性。
防御与逃避行为
当遇到威胁时,螳螂会采取一系列防 御措施,如展开翅膀、挺起前身、发 出威胁性的声音等。
在极端情况下,螳螂可能会采取自切 行为来逃脱天敌的捕食,即断掉自己 的部分肢体以换取生存机会。
有些螳螂还会利用保护色和拟态来躲 避天敌,如模仿树叶、树枝等。
螳螂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够 在不同的生境中生存和繁衍。
生态价值
01
作为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螳螂能够减少害虫数量,维护生态
平衡。
经济价值
02
部分螳螂种类具有观赏价值,可被用于宠物贸易;同时,螳螂
也被用于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科研价值
03
螳螂独特的生理结构和行为特征为生物学、生态学等领域提供
了重要的研究材料。
螳螂的保护现状与措施
保护现状
由于生境丧失、过度捕捉等原因,部分螳螂 种类数量减少,面临威胁。
景广阔。
螳螂与人类的关系及意义
要点一
关系
螳螂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既能够为人类带来益处,也可 能因人类活动而面临威胁。
要点二
意义
螳螂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 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螳螂也为人类提供了 丰富的资源和文化价值。
关于螳螂的详细介绍(昆虫论文)
关于螳螂的详细介绍葛捷平(中山大学管理学院2010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号:10370049)•呈镰刀形的前肢长而有力,以及有非常锋利尖刺;在捕食时能牢牢抓住猎物。
•强而有力的口器,能快速杀死及轻易咬破及咀嚼猎物。
•有强力消化系统,肉食性昆虫之中少数能把猎物完全吞食消化(包括昆虫坚固的外骨骼)。
•它的体型修长,通常是扁平。
头部呈三角形,可自由转动。
•复眼突出,单眼通常有3个。
触角比较长、呈丝状,由多个节构成。
•前胸长,可自由转动,有时往两侧扩展。
•翅膀4翼,覆盖在腹部,某些种类的翅膀变小或退化,特别是雌虫。
翅脉复杂,前翅通常稍短于后翅,较粗厚。
•蹠节通常几乎5节,末端2爪,股节和胫节外缘有时向外延伸。
•腹部长,呈圆筒形。
2螳螂的交配众所周知,雌螳螂会在交配过程中杀死并吃掉雄螳螂,因而雌螳螂背上了“杀夫”的罪名。
对雌螳螂杀夫的首次描述,出现于1658年出版的德语著作中。
在1886年,一位美国昆虫学家向《科学》杂志报告了他在实验室看到的雌螳螂在交配前吃掉雄螳螂的头,而无头雄螳螂仍设法完成交配的奇怪情景,大概是关于这一现象的第一篇科学文献。
稍后,法布尔在《昆虫记》中也描述了螳螂杀夫:“然而在事实上,螳螂甚至还具有食用它丈夫的习性。
这可真让人吃惊!在吃它的丈夫的时候,雌性的螳螂会咬住它丈夫的头颈,然后一口一口地吃下去。
最后,剩余下来的只是它丈夫的两片薄薄的翅膀而已。
这真令人难以置信。
”从这段描述看我们不知道法布尔是亲眼所见,还是只是在转述一个公认的事实。
不管怎样,随着《昆虫记》风靡世界,雌螳螂“杀夫”(或者更确切地说,“吃夫”)的恶名和雄螳螂“殉情”的美名也就尽人皆知了。
生物学家们甚至试图论证“吃夫”的合理性。
有的说,雌螳螂产卵需要大量的能量,雄螳螂的肉正是极好的能量来源。
断头的雄螳螂能完成交配,这是已被实验证实的,因为控制交配的神经不在头部,而在腹部,而且,由于某些神经抑制中枢位于头部,头被吃掉反而还有助于增强雄性的性能力呢。
金螳螂研究报告
金螳螂研究报告摘要:金螳螂属于一种昆虫,被广泛研究的动物之一。
本报告将对金螳螂的外貌特征、生理特性以及行为习性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金螳螂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物种的生态特点和适应能力。
一、引言金螳螂是一种独特而古老的昆虫,它具有特殊的外观和行为,常常被人们视为勇敢和优雅的象征。
它们在昆虫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
因此,对金螳螂的研究对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了解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外貌特征金螳螂的体型一般较大,长约5-10厘米。
身体呈黄绿色和棕褐色相间,有时带有金属光泽。
它们的前胸盾板特别发达,呈三角形,宛如战士的头盔,给人一种坚不可摧的感觉。
金螳螂的触角较长且细长,有助于感知外界环境。
在翅膀上,金螳螂的图案多样且独特,有些甚至具有迷彩效果,有助于它们在环境中进行伪装。
三、生理特性金螳螂是以昆虫为食的捕食者,善于捕捉其他昆虫。
它们的颈部灵活,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转动和抓住猎物,所以被称为昆虫界的剑客。
金螳螂的颚部发达,有锐利的牙齿,使它们能够迅速咬住猎物。
此外,金螳螂的前肢和后肢也非常发达,使它们可以在行动中更加灵活和敏捷。
四、行为习性金螳螂是孤居生活的昆虫,每只个体都有自己的领地。
它们常常选择在树枝或草叶上待伏,利用自身的伪装能力融入环境,在等待猎物时不易被发现。
金螳螂常常会采取不同的体位,配合环境的变化,使其在不同背景下具有更好的伪装效果。
除了捕食昆虫外,金螳螂也会相互竞争以争夺领地和配偶。
五、繁殖与发育金螳螂的繁殖通常发生在春季和夏季。
雌性金螳螂会在领地内释放信息素来吸引雄性,然后通过舞蹈和共享食物等行为来吸引雄性的注意。
交配完成后,雌性会选取合适的植物来产卵,通常每次产卵数目在几十到几百之间。
金螳螂的蛹期长约2-3周,成虫则需要经历数个蜕皮阶段才能成熟。
六、保护意义金螳螂是生物多样性中的一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金螳螂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威胁。
螳螂的研究报告
螳螂的研究报告螳螂的研究报告一、引言螳螂是昆虫门的一种,属于网翅目螳螂科的昆虫,具备令人惊叹的捕食能力和独特的外形。
本研究报告旨在对螳螂的生活习性、解剖结构和繁殖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增加对这一生物的了解。
二、生活习性1.栖息地:螳螂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木、花坛等地方,常见于温暖潮湿的环境。
2.捕食习性:螳螂是杀虫机器,以捕食其他昆虫为生。
它们通常悄无声息地潜伏在草丛或树枝上,等待猎物靠近,然后突然张开利爪捕捉。
3.同种相残:螳螂之间常存在严重的同种相残现象,尤其是雄性之间,这可能是为了争夺配偶权,以保证自己的后代更容易继续繁衍。
三、解剖结构1.形态特征:螳螂的身体外形独特,呈长条形,有六条强壮的腿和一对大型前肢,前肢上具有锋利的鞘翅。
2.视觉系统:螳螂拥有令人惊叹的视力,头部有两个大而复杂的复眼,能够大范围地观察周围环境,并能捕捉猎物。
3.捕食器官:螳螂的前肢中部具有锋利的鞘翅,可以迅速地抓住猎物。
它们还有一个强壮的下颌,能够迅速咬断猎物的颈部,实现快速捕食。
4.翅膀:螳螂的翅膀细长,有网状纹理,能够帮助它们在空中保持平衡。
四、繁殖方式螳螂的繁殖方式相对独特,以下是主要的繁殖过程:1.求偶行为:雄性螳螂在繁殖期间会产生声音,吸引雌性的注意。
雄性通过摇晃身体和发出吱吱声来吸引雌性。
2.交配:一旦雌性对雄性的求偶行为做出回应,雄性就会跳到雌性的背上,将自己的精子传递给雌性。
这个过程叫做交配。
3.产卵:交配完成后,雌性螳螂会寻找适合产卵的地方,将卵粘在树叶或者其他合适的表面上。
4.孵化:经过一段时间,螳螂卵会孵化成为幼虫,幼虫会在环境中找到食物并逐渐生长。
五、结论通过对螳螂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它们具有出色的捕食能力和独特的外形。
螳螂的繁殖方式也是与众不同的,对于维持它们的种群和遗传多样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希望这份研究报告能够加深人们对螳螂的认识,并为螳螂的保护和生存环境的维护提供参考。
昆虫多样性及昆虫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昆虫多样性及昆虫资源的开发院系:生命科技学院班级:农学122昆虫多样性及昆虫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引言:昆虫是全球种类最多的物种,在地球上昆虫的种类差不多有1000万种以上,大多数昆虫对人类的生活有害,所以人们研究了许多药物来控制它们的数量,但是昆虫对人类有许多益处,只要人们能很好的利用昆虫,不仅可以起到生物防治的作用,而且可以把昆虫商品化,给我们带来不小的经济效益。
资源昆虫的利用分类:根据用途可以将资源昆虫划分为:授粉昆虫(蜜蜂、壁蜂、切叶蜂、粗腿透翅蛾等)、药用昆虫(土元、螳螂、芫等)、食用昆虫(蝗虫、蚱蝉、豆天蛾、螳螂等)、饲用昆虫(蝇蛆、黄粉虫等)、观赏及工艺昆虫(蝴蝶、甲虫类)、实验材料及药效标准测定昆虫(黄粉虫、蚜虫、棉铃虫等)、教具(各式昆虫标本等)、工业原料昆虫(白蜡虫、五倍子蚜、胭脂虫等)、天敌昆虫(瓢虫、草蛉、赤眼蜂等)等。
同一种昆虫的资源价值也可以涉及几个不同方面,例如,螳螂既是十分重要的天敌,有是高档食品;土元既是重要药材,有是加工食品、药酒的材料;蝇蛆、黄粉虫既是重要蛋白动物饲料,又可以加工成高蛋白系列食品。
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将给昆虫利用带来前所未有的促进和发展。
下面就从五个方面来阐述各种昆虫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状况。
1.药用类昆虫的开发及利用现状早在《周记》和《诗经》中就有用昆虫与其他中药材配伍制作中药的记载。
《神农百草》中已记载有药用昆虫21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药用昆虫73种,加上《本草纲目拾遗》中的25种,共计近百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认知程度,现已知的药用昆虫约有300余种。
《诗经》中记有:“七月蟋蟀,蟋蟀人药”之辞,《山海经》中则明确提出了药用昆虫的效用和治疗性能等。
葛洪的《肘后方》•唐•《新修本草》、孙思邈的《千金方》、寇宗爽的《本草衍义》等著作均记有药用昆虫及其产品。
药用昆虫资源丰富。
目前有记载的药用昆虫种类以达265种,隶属于昆虫纲的14目70科,而被成功饲养的药用昆虫只有30余种,绝大多数还未被充分开发利用。
资源昆虫的开发与利用的未来
资源,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战略问题之一。
昆虫资源,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
资源昆虫是指昆虫产物(分泌物、排泄物、内含物等)或昆虫体本身可作为人类资源利用,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种群数量具有资源特征的一类昆虫。
资源昆虫与昆虫资源在内涵和外延上不同。
另外,同一种昆虫是益虫还是害虫并没有绝对的界限,有的昆虫在发育的不同阶段,它的益害也不同。
如有些蝴蝶、蝉等,幼虫是害虫,成虫则被人类所利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昆虫资源的国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昆虫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营养、医药等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为开发昆虫资源提供了条件。
近年来我国很多科技工作者在昆虫资源开发利用上做了大量工作,昆虫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已成为许多昆虫学者关注的热点,而且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张传溪将我国昆虫资源的利用和产业化按其技术特点划分为4个层次。
资源昆虫的利用可划分为以下7个领域:工业用昆虫、药用昆虫、食用昆虫、饲用昆虫、天敌昆虫、传粉昆虫、观赏娱乐昆虫圳。
以下逐一概述研究利用状况及其前景展望。
1.1 蚕丝是指家蚕、柞蚕、蓖麻蚕、天蚕等的产物。
还有一些被称为“野蚕”的种类,如樗蚕、樟蚕、大乌桕蚕、琥珀蚕等。
养蚕业起源于中国,至今约有4 700余年历史,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发展蚕业,以中国为最多,我国生丝出口约占国际生丝贸易额的90%,丝绸占40% J。
现在蚕丝已不再限于传统的丝绸工业,在轻工、国防、医用材料等方面也得到应用。
我国对蚕业的研究也比较深入,近年除了蚕桑品种选育、养蚕技术、蚕病防治等研究外,还扩展到蚕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如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以家蚕等昆虫为反应器,生产人、畜用干扰素、疫苗、生长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养蚕业和养蜂业是我国统昆虫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对国民经济有着较重要的作用,由于受市场的影响,近几年发展缓慢,因此,迫切需要应用新技术改造这两个传统产业,培育高产、稳产、抗病、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
中国螳螂目昆虫的研究进展
中国螳螂目昆虫的研究进展
中国螳螂目(Mantodea)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其分布在中国的森林、草地、花园、农田等地区。
近年来,中国螳螂目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已经研究出了30多种螳螂属,
其中有14种是中国特有的属。
首先,在系统学研究方面,中国螳螂目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研究者们给出了中国螳螂目的系统分类和分布图,描述了它们的种类、种群密度分布、分布区域、生活习性、形态特征等,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次,在生态学研究方面,中国螳螂目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研究者们研究了中国螳螂目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研究了它们对环境的响应,以及它们在植物的繁殖及生物圈中的作用。
此外,在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中国螳螂目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研究者们研究了中国螳螂目的分子结构,探讨了它们之间的进化关系,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异特征,更好地理解了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螳螂目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研究者们系统地研究了中国螳螂目的系统分类、生态功能、进化
关系等,为深入了解中国螳螂目的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未来,中国螳螂目的研究将在以下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研究者们将进一步深入探究它们的生物学特征,深入研究它们的分子机制,更好地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的种群变化规律,这将有助于更好地保护中国的螳螂资源。
螳螂的简介及利用
• 中药性质【药名】螳螂
• 【功效】定惊止搐;解毒消肿
• 【科属分类】螳螂科
• 【考证】出自《本草纲目》:螳螂,骧首 奋臂,修颈大腹,二手四足,善缘而捷, 以须代鼻。深秋乳子作房,粘着枝上,即 螵蛸也。房长寸许,大如拇指,其内重重 有隔房,每房有子如蛆,卵至芒种节后一 齐出。故《月令》有云,仲夏螳螂生也。 螳螂,古方不见用者,惟《普济方》(按 :应作《圣济总录》)治惊风,吹鼻定搐 法中用之,盖亦蚕、蝎定搐之义,古方风 药多用螵蛸,则螳螂治风,同一理也。
中
华 弧 纹
斧 螳
螳
棕褐屏顶螳
苔藓螳螂
广 缘 螳
参考文献
• 1.严善春.《资源必应百科
That’s is all , Thank you !!
兰花螳螂
仿生螳螂腿部结构设计出灵活机械手
哈佛大学
端起一杯咖啡对一个普通 人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可对于机 器人来说却是个棘手的难题。近 日,美国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 研究者研发一种新的机械手可以 解决这个难题。受到螳螂腿部结 构的启发,工程师们设计出的机 械手不仅更加灵敏,而且更适用 于不会表达的机器人。
六螳螂的价值经济资源价值药用价值螳螂科文学价值生物防治价值食用价值观赏与科普价值经济资源价值中药桑螵蛸的原昆虫是螳螂科大刀螂中化大刀螂广腹螳螂薄翅螳螂和小刀螂等桑螵蛸就是这些昆虫的卵鞘
地理信息科学 20140461008
洪国荟
• 螳螂,亦称刀螂,无脊椎动 物,属于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有翅亚纲 螳螂目
四、肉食性;
成、若虫均肉食性,捕食蝇类、蝉、蝗虫、鳞翅目幼虫等,在 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其中,南大刀螂、 北 大刀螂、 广斧螂、中华大刀螂、欧洲螳螂、绿斑小螳螂等是中国 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
则螳螂的发展趋势
则螳螂的发展趋势
螳螂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
1. 种类多样化:螳螂目前已知有超过2000个物种,不同地区和环境条件下的螳螂种类也各不相同。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技术手段的发展,可能会有更多新的螳螂物种被发现,推动螳螂的物种多样化。
2. 适应能力提高:螳螂作为昆虫类的一员,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它们可以在各种生态环境中生存和繁衍,从干燥的草原到湿润的热带雨林,从温暖的地区到寒冷的极地。
随着环境的改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螳螂可能会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适应性。
3. 生态重要性认知提升:螳螂作为天敌昆虫,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它们以其他昆虫为食,控制了许多害虫的数量,起到了生物防治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生态系统的认知提升,对螳螂的重要性的认可也会增加,这可能会促进螳螂的保护和繁殖。
4. 人工繁育与应用:一些螳螂物种被人工繁育,用于农业害虫的防治和生物学研究。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需求的增加,人工繁育螳螂的需求也可能会增加。
同时,人们还在研究螳螂的物种特性和潜在应用价值,比如利用螳螂的捕食行为来设计环境友好的害虫防治方法。
5. 面临的威胁:螳螂目前并未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濒危物种名录,但一些因素可能会对它们的生存和繁衍造成威胁,比如栖息地的破坏、化学农药的使用、非法捕捉和气候变化等。
因此,螳螂的未来发展也需要人们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药用——螳螂成虫
功效虫态:螳螂成虫全虫入药。 功效:滋补壮阳、补肾益精、定惊 止搐,主治体虚无力、阳萎遗精、 小儿惊风抽搐、遗尿、痔疮及神经
衰弱。
污斑螳螂(Statilia maculata(Thunberg))
https:///pic/%E6%A3%95%E 6%B1%A1%E6%96%91%E8%9E%B3/5912 558/0/8b527d275e0f2c52908f9d16?fr=lemm a&ct=single#aid=0&pic=8b527d275e0f2c529 08f9d16
团 螵 蛸 长 螵 蛸 黑 螵 蛸
https:///search/detailidlsimipic?tn=detailidlsimipic&dutu type=same&word=&isguessword=0&pn=14&queryurl=https%3A%2F% %2F70cFuHSh_Q1YnxGkpoWK1HF6hhy%2Fit%2F u%3D3711938015%2C203188139%26fm%3D23%26gp%3D0.jpg&que rysign=3711938015%
1.2声明
本PPT内所有图片均引自网络,图后附有引用网址。仅提供学习使用,请 在48小时内删除。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1971498455。
2.生态研究应用价值
2.1生态研究应用——天敌昆虫
南大刀螳(Tenodera aridifolia(Stoll))、广斧螳(Hierodula patellifera(Serville))、中华大刀螂(Para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欧洲螳螂(Mantis religiosa(Linnaeus))、污斑螳螂 (Statilia maculata(Thunberg))等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 的重要天敌。
参考书籍: [1]王天齐.中国螳螂目分类概要[M].上海:上海科学技 术文献出版社,1993:8-156. [2]朱笑愚,吴超,袁勤.中国螳螂[M].北京:西苑出版社, 2012:78-102.
不足之处,多批评指正。
刺花螳螂 Psuedocreobotra wahlbergii
/newsInfo.aspx?pkId=119740
6.3观赏性螳螂的加工及产业化发展 可以通过大规模饲养,利用树脂包埋技术,加工为兰花螳螂标本工 艺品。 也可以通过开设螳螂标本馆或者博物馆,来起到呼吁小朋友热爱大 自然,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教育意义。 以上两者可以结合起来,即: 大规模养殖螳螂,螳螂成虫及卵鞘不仅可以作为传统中药,还可以 将养殖过程中多余的或死亡的螳螂加工为昆虫工艺品。甚至还可以 与前面提到的螳螂的天敌昆虫作用结合起来。
螳螂拳为明末清初胶东人王朗(一说是王文成, 另一说王朗与王文成同属一人)所创,距今已有 三百多年历史。相传,王朗祖师察螳螂捕蝉之动 静,取其神态,赋其阴阳,刚柔虚实之理,施以 上下、左右、前后、进退之法,演古传十八家手 法于一体而创螳螂拳法。
6.观赏性螳螂及其开发前景
6.1观赏性螳螂——兰花螳螂(Hymenopus coronatus)
/blog/st atic/225539109201496017449/
4.药用价值及开发前景
4.1药用——螳螂卵鞘
中药桑螵蛸指的是螳螂科Mantidea昆虫的卵鞘。按大小、形状、颜色和质 地分为团螵蛸、长螵蛸、黑螵蛸三种。 功效:主治男女虚损、滑精遗溺,女子血闭腰痛、白带过多、咽喉肿痛。 含量:蛋白质58.5%、脂肪11.95%、糖1.6%、粗纤维20.16%。
螳螂研究概况及开发前景
森林保护2014级 鲁晓宇 20140462007
目录
1.螳螂目基本简介及声明
1.1螳螂目基本简介 1.2声明
5.仿生学研究
5.1螳螂仿生学——锯齿 5.2螳螂仿生学——螳螂眼灯 5.3螳螂仿生学——螳螂拳
2.生态研究应用及价值
2.1生态研究应用——天敌昆虫 2.2实际应用技术
6.2观赏性螳螂——金属螳螂(Metallyticus splendidus)
较为低等的一类螳螂,单列金 螳科,一共1属5种,分布东南 亚。其中华丽金螳和堇色金螳 较为常见。以其体表的金属光 泽而闻名。
金属螳螂(Metallyticus splendidus) /item/%E9%87%91%E5 %B1%9E%E8%9E%B3%E8%9E%82
产于东南亚的马来西亚的热带雨林 区,很多不同种类的兰花都会生长 着各种的兰花螳螂,它们有最完美 的伪装,而且能随着花色的深浅调 整自己身体的颜色。它们的步肢演 化出类似花瓣的构造和颜色,可以 在兰花中拟态而不会被猎物察觉, 最适合螳螂守株待兔的掠食方式, 也算是最高明的掠食者之一。
兰花螳螂(Hymenopus coronatus) /xwzx/linshi/201210/t20 121029_3668619.html
2.2实际应用技术
室内养殖螳螂,在害虫爆发季节整体大批量出售,以生物天敌治害虫。符 合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的可持续、绿色生 态科学体系。
图一:螳螂捕食蝗虫 /photo/list_2155355.html
兰花螳螂(Hymenopus coronatus) 兰花螳螂(Hymenopus coronatus) /syrb/html/200904/29/content_452516.htm https:///blog/?id=274045843
图二:螳螂捕食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 /photo/3581978_13.html
3.食用研究及开发
油炸螳螂
: 《医林纂要》载“补心,缓肝,去风 热,定惊疯。” 成分:螳螂成虫若干只,食油适量。 制作与食法:取螳螂洗净控干,食油 烧熟,将螳螂入油中炸熟即成。 用途:补肾益气,复元固本。主治肾 气不足、夜寐失精、遗尿等症。
6.观赏性螳螂开发前景
6.1观赏性螳螂——兰花螳螂 6.2观赏性螳螂——金属螳螂 6.3观赏性螳螂的加工及产业化发展
3.食用研究及开发 4.药用价值及开发前景
4.1药用——螳螂卵鞘 4.2药用——螳螂成虫
1.螳螂目基本简介及声明
1.1螳螂目基本简介
螳螂目(学名:Mantedea),为昆虫纲有翅亚纲的1目。仅含螳螂科 (Mantidea=Manteidae)1 科。通称螳螂。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 动自如;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捕捉 性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 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除极寒地带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 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1585种左右。中国已知约51种。
/46490.html
5.3螳螂仿生学——螳螂拳!
/other-chinese-martial-arts/2451
/tag/%E8%9E %B3%E8%9E%82%E6%8B%B3% E5%9B%BE%E7%89%87/
5.仿生学研究
5.1螳螂仿生学——锯齿
螳螂的前足为捕捉足,基节 很长,腿节和胫节内侧具排 刺。 特别是胫节上的锯齿状排刺, 有强烈的切割力,传说中鲁 班观察其结构,发明了世界 上第一把锯子。
http://gaga.biodiv.tw/9708bx/567.htm
5.2螳螂仿生学——螳螂眼灯
这款灯具的灵感来源于螳螂的复 眼,当我们沿着光线的路径看过 去时,会发现似乎有黑点在背后, 当你移动时,黑点也在移动,看 起来像是螳螂复眼中移动的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