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的定义: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一门经济学学科。
等收益线:是指在产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能够带来同等收益的两种产品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点的轨迹。
它表示线上任何一点所代表的两种产品组合带来的收益都是相等的。
等产量线(U1,U2,U3):表达投入品数量与产出量之间的纯技术关系,它表示要生产出一定数量的产品,等产量线上每一点所代表的两种要素组合都是有效率的。
等成本线:既定的成本可购买的两种要素各种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机会成本: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数量。
所谓悲惨增长(贫困化增长):是指随着贸易的进行,一国进口需求导致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增长利益完全被贸易条件恶化导致的转移至他国的利益,使得一国总体福利水平下降。
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这是一个相对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规模经济: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边际收益:在现有产量水平下,厂商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能获得的额外收益。
贸易政策:是各国政府基于本国某种利益上的考虑,对对外贸易活动所采取干预的政策措施。
主要有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两大类。
关税概念:关税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的海关法和海关税则,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税赋。
名义保护率:是指某种进口商品进入一国关境时该国海关根据海关税则所征收的关税税率。
有效保护率:指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所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
配额: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对进口金额加以限制。
出口补贴:一国政府为改善本国企业的贸易地位有时会向国内生产者提供补贴。
倾销: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
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要素禀赋:亦即要素的丰裕程度,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由于要素的稀缺程度不同所导致的可利用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状况。
2.比较优势:3.生产者剩余;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4.产品生命周期:新产品经历发明、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5.斯托尔珀—萨谬尔逊定理:自由贸易不仅会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以致两国的所有工人都能得到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土地都能得到同样的土地报酬率,而不管两国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模式如何。
6.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优产量组合。
7.社会无差异曲线:指通过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来构造一条可反映整个社会需求条件与福利的无差异曲线,即社会无差异曲线。
8.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是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9.机会成本:指在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种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10.边际转换率:企业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这种产品,会使另一种产品的产量减少多少。
它就是产品转换曲线的斜率。
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会随该产品的增加而递增。
严格的定义是生产一单位某产品必须先减少另一产品的数量.是经济学的一个概念。
11.要素价格均等化:指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均等化,会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从而在世界范围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由于要素价格的变动,国际贸易会影响一国收入分配格局,即相对丰富要素的所有者会从国际贸易中获利,而相对稀缺要素的所有者会因贸易而受损。
12.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部门的生产的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会下降。
13.要素密度逆转:在某些要素价格条件下,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X变成劳动密集型产品,Y变成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种现象被称为“要素密度逆转”。
国际经济学名词和简答
《国际经济学》二、名词解释(5*5=25)1【里昂惕夫之谜】:按照人们的一般直觉,美国是资本比较丰裕而劳动力比较稀缺的国家,根据要素禀赋理论,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但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法计算发现美国实际上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这一有悖于直觉的现象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2【斯托尔珀——萨谬尔森定理】:国际贸易使得价格上升部门所密集使用要素的实际收入提高,其它要素的实际收入下降。
3【赫克歇尔-俄林-萨谬尔森定理】:(H-O-S)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国际贸易不仅使得两国商品价格均等,同时使得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化。
4. 【战略性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建立在一种特殊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基础上的贸易政策理论。
它具体是指政府所施加的、能够维持或改变不完全竞争企业的战略行为,使市场竞争朝向有利于本国获取最大利益的方向发展的政策。
5【自愿出口限制】是指,商品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之下,自愿地限制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数量,或出口金额。
6.【马歇尔—勒纳条件】(1)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与勒纳推导出来的。
这个条件所要说明的是在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即国内外价格不变)下,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的进出口需求弹性条件。
(2)出口产品需求弹性与进口产品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货币贬值可以改善国际收支。
7.【“J曲线效应”(J Curve effect)】:一国的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滞以后,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如果用横轴表示时间,用纵轴表示贸易收支的变动,那么贸易收支对货币贬值的反应曲线形状类似英文大写字母J,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 故名J曲线效应。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是指如果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互相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
2、国际贸易的专业化利益:是指个体或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3、国际均衡价格:是指一国的过剩需求等于一国的过剩供给时,对应的相对价格。
4、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
5、开放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存在着广泛的联系。
6、封闭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没有任何的经济往来关系7、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8、比较优势: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是指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优势,而另外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遵循“两优取重,两弊取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则双方都能获得利益。
9、绝对优势: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是指一个国家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处于绝对优势,而在另外一种产品上处于绝对劣势,另外一个国家相反。
如果两个国家都从事自己占优势的商品的生产和国际交换,都可以获得贸易利益。
10、机会成本: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因增加其中一种产品的产量所不得不放弃另外一种产品的量或价值。
11、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12、罗伯津斯基定理:罗伯津斯基定理认为,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13、贫困化增长(悲惨的增长):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偏向出口的贸易大国的经济增长使得进口与出口大幅度增加并引发贸易条件的恶化,致使国民福利水平下降的负作用超过国民福利提高的正作用,最终使国民福利水平绝对下降的现象14、要素密集度:一国中产品包含要素之间的比较)要素禀赋: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国与国之间比较)15、里昂剔夫之谜: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与劳动比率低于进口替代商品的资本与劳动比率,即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恰恰相反,故称为H-O反论或里昂惕夫之谜。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国际经济学名词的解释:
1. 国际贸易:指的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它涉及到出口、进口、贸易平衡、贸易政策等。
2. 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贸易顺差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而贸易逆差则相反,即进口额大于出口额。
3. 毛出口和净出口:毛出口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出口总额,而净出口则是减去进口额之后的出口额,也可以被视为贸易顺差。
4. 汇率:汇率是表示一种货币相对于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它在国际贸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5. 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交易货币的市场,其中包括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
6. 资本流动:资本流动指的是资本在国际间的转移,包括外国直接投资、股票和债券投资等。
7. 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波动造成交易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8. 关税:关税是对进口货物征收的税款。
9. 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自由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而贸易自由主义则主张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
10. 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上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的相对优势。
11. 多边贸易体制:多边贸易体制是指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的规则和机构,最重要的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WTO)。
1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一个由189个国家组成的全球性金融机构,旨在促进全球货币合作和稳定。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国际经济学名词的解释。
这些名词有助于理解和研究国际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和现象。
国际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复习
国际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复习国际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互动。
在国际经济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和概念,这些名词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篇文档将对国际经济学中的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和复习,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国际经济学。
1. GDPGDP,全称为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物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GDP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
2. GNPGNP,全称为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所有国民在国内和国外的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价值总和。
GNP还包括国民在海外的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价值,因此它比GDP更广泛。
GNP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对全球经济的贡献。
3. 贸易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交换的活动。
贸易可以帮助不同国家之间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和合作。
贸易可以分为进口和出口两种,进口是指一个国家购买其他国家的商品和服务,出口是指一个国家出售自己的商品和服务给其他国家。
4.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一家公司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营业务的公司。
跨国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中投资和开展业务,旨在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5. 汇率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
汇率的变动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
多数国家采用浮动汇率制度,这意味着汇率的变动受到市场供需和相关经济变量的影响。
6. 关税关税是指为了保护本国经济而对进口产品征收的一种税收。
关税可以提高本国产品的价格,从而使进口产品变得更昂贵,同时也能够鼓励本国生产和销售。
但是,关税也可能引起贸易战和保护主义。
7. 自由贸易自由贸易是指没有限制和障碍的商品和服务交易活动。
自由贸易可以降低商品和服务价格,增加国际贸易、投资和就业,促进经济合作和发展。
自由贸易通常需要贸易协定和机制的支持。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1.绝对优势: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A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B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A国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两国按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生产分工并参与贸易,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这种贸易利益来自专业化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3.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是反映一定时期一国同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量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对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贸易、非贸易、资本往来以及储备资产的实际动态所作的系统记录,是国际收支核算的重要工具。
4.汇率: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5.贸易条件: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在双边贸易中尤其重要。
6.套利:套利( arbitrage): ,在金融学中的定义为: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中,以有利的价格同时买进或卖出同种或本质相同的证券的行为。
7.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8.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等于厂商生产一种产品的总利润加上补偿给要素所有者超出或低于他们所要求的最小收益的数量。
从几何的角度看,它等于供给曲线之上和市场价格之下的那块三角形面积。
9.关税同盟:关税同盟(Customsun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一门经济学学科。
2.生产可能性曲线:为了考察有限资源条件下,资源在不同产品间的分配可能性问题。
3.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能使社会或者国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
4.机会成本:为增产一单位的某产品所必需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数量5.生产者剩余: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价格之差6.绝对优势理论:两国相互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绝对劣势的产品,对两国都有利7.比较优势理论:两国相互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贸易后对两国都有利8.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这是一个相对概念,与其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9.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10.H-O定理: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11.H-O-S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收入与绝对收入,即国际贸易的结果会使贸易间的要素价格趋向均等。
12.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13.悲惨增长:是指随着贸易的进行,一国进口需求导致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条件恶化导致的转移至他国的利益,使得一国总体福利水平下降14.特定要素:是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于其它部门的需要15.重叠需求理论: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16.消费者行为假设:假设在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必需品17.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18.规模经济: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19.规模收益递增:是指一种纯粹的技术特征,它指生产过程中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20.外部规模经济:是指产业规模经济,即某一产业大量的企业集中在一个晓得国家或者集中在一个国家的一个地区,出现较大的产业规模,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21.先行优势:在发展初期“领先一步”的优势,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转化为成本上的优势,从而限制了“后来者”的进入22.关税: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的海关法和海关税则,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税赋23.名义保护率:是指某种进口商品进入一国关境时海关根据海关税则所征收的关税税率24.有效保护率:当关税是唯一的贸易保护工具时,我们把关税对某一特定部门的净效应当作关税壁垒,也包括进来时,那么这种净效应叫做有效保护率25.进口配额: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对进口金额加以限制。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考试版】梳理
答: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 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 理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4.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生产要素禀赋理论通常又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在各国生产要素存量一定的情况下,一国将生产和出口较 密集地使用本国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两 个前提条件是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配置不一样。 5.国际贸易总利益的大小取决于什么?两国分配利益的多少取决于什么? 答:1.开展国际贸易所带来的总利益取决于两国国内相对价格的差异,差异越大,两国获利范围越大,获利就越 多。 2.在贸易总利益不变时,国际相对均衡价格越接近本国贸易前国内相对价格,则对本国越不利;反之,越接近他 国贸易前国内相对价格则对他国越不利。
小卫 2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边际物质产品和要素实际收入 答:边际物质产品是指生产技术以及其他生产要素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最后追加一单位要素是总产量的增加量; 要素实际收入是指本国居民、公司和个人直接得自当期货物和服务生产的收入 2.边际产品价值和要素名义收入 答:边际产品价值(VMP)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品的价值。它为 一种投入品的边际产品(也就是额外一单位投入品所导致的额外产出)乘以产品的价格,即 VMP=P×MP,表示在 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增加使用一个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 二.问答题 1.某部门产品价格上升,对两部门共同要素的名义收入有何影响?对两部门特定要素的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有 何影响? 答:某部门产品价格上升会使共同要素名义收入上升。价格上升部门共同要素使用量上升,另一部门共同要素使 用量下降。某部门产品价格上升会使两部门共有要素收入上升,价格上升部门特定要素收入上升,另一部门特定 要素收入下降。 2.某部门产品价格下降,对两部门共同要素的名义收入有何影响?对两部门特定要素的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有 何影响? 答:某部门产品价格下降会使共同要素名义收入下降。价格下降部门共同要素使用量下降,另一部门共同要素使 用量上升。某部门产品价格下降会使两部门共有要素收入下降,价格下降部门特定要素收入下降,另一部门特定 要素收入上升。 3.国际贸易对出口部门和进口部门的特定要素收入有何影响? 答:出口品价格上升,导致两部门共有要素收入上升,出口部门特定要素收入上升,进口竞争部门特定要素收入 下降; 进口品价格下降,导致两部门共有要素收入下降,进口竞争部门特定要素收入下降,出口部门特定要素收入上升。 4.国际贸易会使共同要素的收入与流向产生何种影响? 答:国际贸易后,出口品价格上升,进口品价格下降,导致出口部门特定要素收入上升,进口竞争部门特定要素 收入下降,两部门共有要素收入变化不确定,但其在两部门间的分配确定,出口部门使用量上升,进口竞争部门 使用量下降。 5.国际贸易使一个丰裕要素和稀缺要素的价格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两国要素价格差距缩小并趋向均等 6.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同种要素的价格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从长期看,国际贸易将使各贸易参加国的生产要素价】整理者:李登卫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1、贸易基础:开展国际贸易的基础条件.2、贸易模式:分别进出口哪些商品.3、贸易所得: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4、绝对优势: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一个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另一国家在另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则两国分别在其劳动生产率高的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5、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6、机会成本:它是指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选择一单位某一物品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物品的数量。
7、要素禀赋: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所拥有的可利用经济资源的总量。
8、要素密集度:单位产品的相对要素投入比率9、要素充裕度: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相对丰裕性,或者说是一个国家的相对资源供给量10、进口配额: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允许进口一种商品的直接数量限制。
11、自动出口限制:当一国出口威胁到进口国整个国内经济时,进口国以全面贸易限制相威胁,引导另一国―自愿‖地减少某种商品的出口。
12、国际收支: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经济交易以及国际间经济体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13、国际收支平衡: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
14、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一国居民与其他国家居民在一段特定时间内发生的所有交易15、抛补套利:在即期市场上买入准备投资的外币,同时卖出外汇远期以避免汇率风险。
16、无抛补套利:利用两国市场的利率差异,把短期资金从利率较低的市场调至利率较高的市场进行投资,以谋取利息差额收入。
(区别:是否采取措施覆盖掉本币贬值的汇率风险)17、内部均衡:实现低失业率下的国内经济稳步增长(充分就业率/每年失业率不高于4%/5%,每年通货膨胀率不高于2%/3%)18、外部均衡:国际收支均衡(或一种有意的短期不均衡)(H-O模型基本定理):要素相对富裕度和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差异,而生产成本的差异又是导致了不同国家贸易前相对价格不同的原因。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_简答_计算讲解
国际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2、绝对利益: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指在某种商品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其贸易伙伴国,劳动生产率占绝对优势。
各国从事占绝对优势产品的生产,便可获益,世界总体福利水平也可得到提高。
3、比较利益:由英国经济学家托伦斯提出、李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
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
4、国际分工:即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生产的国际专业化。
它是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社会分工从国内向国外延伸的结果。
各国对于分工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工的变化,反映了彼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各国经济联系的程度。
主要有产业间、产业内、垂直、水平以及不同要素密集度之间的分工等类型。
5、贸易乘数:指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研究中的作用,探讨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和就业之间的关系。
在贸易乘数公式中,它是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的和的倒数。
贸易乘数原理主要分析在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小于l的条件下,增加出口有利于提高有效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和就业量。
这是因为出口增加可以刺激出口工业,相应的刺激与出口相关的工业的增长。
(2003)6、贸易创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结成关税同盟后,因取消关税降低了贸易商品的价格,使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这就是贸易创造。
7、贸易转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的关税同盟建立后,成员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将从低成本供应国(非成员国)转向高成本供应国(成员国),这就是贸易转移。
国际经济学的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的名词解释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及其对全球经济体系的影响。
在国际经济学中,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名词和概念,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国际经济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
本文将对几个重要的国际经济学名词进行解释。
1.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国与国之间交换商品和服务的过程。
它是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资源和技术的有效配置,提高全球福利。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理论,即不同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通过贸易能够提高各国的效益。
2. 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贸易逆差指一个国家在商品和服务贸易中,出口金额少于进口金额,即国际收支出现赤字的情况;而贸易顺差则指一个国家在商品和服务贸易中,出口金额大于进口金额,即国际收支出现盈余的情况。
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汇率水平有重要影响,需要通过政策手段进行调整。
3. 汇率:汇率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它是国际经济交往中货币流通的重要基准。
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到国家的国际收支和经济增长。
在国际经济学中,有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两种模式,不同国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汇率制度。
4. 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指在其中进行货币兑换的市场。
它包括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参与者进行的买卖外汇的交易。
外汇市场的波动直接反映了国际经济和金融的变化。
外汇市场的参与者通过买卖外汇来进行套期保值和投资,以获取交易差价和利润。
5. 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是指一个国家的企业或个人在另一个国家进行的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带来了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流入,对于接受投资的国家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
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也可以增加国际间的经济联系,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6.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在多个国家开展经营活动的公司。
它们借助全球资源和市场,实现生产和销售的全球化布局。
跨国公司对国际分工、技术创新和就业产生重要影响,也成为国际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参与者。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2、绝对优势: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A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B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A国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两国按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生产分工并参与贸易,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3、贸易条件: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
4、相互需求法则:在一国国内,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来决定,国家间商品交换的具体比例是由两国间对彼此商品的相互需求决定的。
5、提供曲线: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
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的价格。
6、中心-外围论:由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式,它将资本主义世界划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生产结构同质性和多样化的"中心";一个是生产结构异质性和专业化的"外围"。
7、绝对配额: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规定一个最高的进口数量或金额。
8、关税配额:是一种进口国限制进口货物数量的措施。
进口国对进口货物数量制定一数量限制,对于凡在某一限额内进口的货物可以适用较低的税率或免税,但关税配额对于超过限额后所进口的货物则适用较高或一般的税率。
9、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10、国际收支: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同其他国家由于贸易、劳务、资本等往来而引起的资产转移。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版
梨梨冰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1、对外贸易依存度:在一定时期内一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与国民收入的比例关系,分为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P15)2、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
(P29)3、机会成本:指为增加一单位的某产品的产量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产量。
(P30)4、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率,是一个相对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无关。
(P56)5、H-O定理:一国应当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
(P69)6、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P72)7、罗伯津斯基定理: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扩大,使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
(P76)8、最惠国待遇:指经济贸易协定的缔约国双方或各方互相间现在和将来所给予第三方或者第三国在经济贸易上的优惠、豁免和特权同样给予缔约国对方的一种待遇。
(P194)9、进口配额: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者金额进行直接的限制,规定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规定的则不能进口或者征收较高的关税或者罚款后才能进口,进口配额可以分为绝对配额和关税配额。
(P198)10、“自动”出口限制(“自动”出口配额制):即出口国家或者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者压力下,“自愿”规定在某一时期内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由出口国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P201)11、国民待遇原则:指一缔约方从另一缔约方进口的产品,在国内税法和法令规章方面享受其国内同类产品同等的待遇。
(P237)。
《国际经济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第一套一、名词解释1.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2.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上,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更低的机会成本。
3. 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上,其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4. 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交流和融合。
5.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通过实施关税、配额等手段,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进入本国市场的政策。
二、填空题1. _______是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之一。
答案:自由贸易2. _______是决定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
答案:比较优势3. _______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答案:科技进步4. _______是全球化的主要挑战之一。
答案:文化冲突5. _______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之一。
答案:关税壁垒三、单项选择题1.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A. 生产成本B. 市场需求C. 政府政策D. 个人喜好答案:D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全球化的推动力?A. 科技进步B. 文化交流C. 政治冲突D. 经济发展答案:C3.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全球化的挑战?A. 文化冲突B. 环境问题C. 经济发展不平衡D. 人口增长答案:D4.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A. 关税壁垒B. 配额制度C. 非关税壁垒D. 自由贸易协定答案:D5.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全球化的影响?A. 经济一体化B. 文化交流C. 政治冲突D. 技术进步答案:C四、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国际贸易?()A. 生产成本B. 市场需求C. 政府政策D. 个人喜好答案:ABC2. 以下哪些是全球化的推动力?()A. 科技进步B. 文化交流C. 政治冲突D. 经济发展答案:ABD3. 以下哪些是全球化的挑战?()A. 文化冲突B. 环境问题C. 经济发展不平衡D. 人口增长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A. 关税壁垒B. 配额制度C. 非关税壁垒D. 自由贸易协定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全球化的影响?()A. 经济一体化B. 文化交流C. 政治冲突D. 技术进步答案:ABD五、判断题1. 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上,其生产效率低于其他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就没有比较优势。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完成版
斜体内容待定名词解释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3、国际均衡价格:是指一国的过剩需求等于一国的过剩供给时,对应的相对价格。
4、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
6、封闭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没有任何的经济往来关系7、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2、罗伯津斯基定理:罗伯津斯基定理认为,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3、贫困化增长(悲惨的增长)4、要素密集度5、里昂剔夫之谜第四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1、特定要素:指一种要素通常仅限于特定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
该特定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不能自由流动。
2、特定要素模型:该模型假定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是一种流动要素,可以在两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劳动总量固定并可达到充分就业;而劳动以外的其它要素则是特定的,它们只能被用于生产特定产品。
根据该模型,在生产函数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情况下,当两个部门的劳动报酬相同时,劳动在两个部门间的分配便达到均衡,进而两个部门的产出也得以确定。
第五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2.产业内贸易:国家间类似产品的双向贸易。
3. 产业间贸易:国家间不同产品的双向贸易。
4. 产品生命周期:把产品从诞生到衰落的过程视为一个生命周期,即产品的初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
不同的阶段,占据支配地位的要素不同,形成的比较优势不同,国际贸易在各国发生。
5. 初始期:即新产品在创新国诞生,占据支配地位的要素是知识、技术,贸易发生在少数收入水平接近的发达国家之间。
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1、规模经济: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在的,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厂商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另一种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而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2、绝对利益: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指在某种商品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其贸易伙伴国,劳动生产率占绝对优势。
各国从事占绝对优势产品的生产,便可获益,世界总体福利水平也可得到提高。
3、比较利益:由英国经济学家托伦斯提出、李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
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
4、国际分工:即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生产的国际专业化。
它是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社会分工从国内向国外延伸的结果。
各国对于分工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工的变化,反映了彼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各国经济联系的程度。
主要有产业间、产业内、垂直、水平以及不同要素密集度之间的分工等类型。
5、贸易乘数:指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研究中的作用,探讨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和就业之间的关系。
在贸易乘数公式中,它是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的和的倒数。
贸易乘数原理主要分析在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小于l的条件下,增加出口有利于提高有效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和就业量。
这是因为出口增加可以刺激出口工业,相应的刺激与出口相关的工业的增长。
(2003)6、贸易创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结成关税同盟后,因取消关税降低了贸易商品的价格,使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这就是贸易创造。
7、贸易转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的关税同盟建立后,成员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将从低成本供应国(非成员国)转向高成本供应国(成员国),这就是贸易转移。
这对进口国是种福利损失。
8、流动借贷:国际金融中决定汇率的理论——国际借贷说中的重要概念,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系并且进入了实际支付的那种债权、债务关系,它对国际收支的平衡从而对汇率的走向有着重要的决定性影响。
9、固定借贷:国际金融中决定汇率的理论——国际借贷说中的重要概念,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系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的那种债权债务关系。
它对国际收支从而对汇率的走向无实质决定性作用,有时甚至会产生相反的现象,即债务存在时汇率反而走高。
10、国际收支: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同其他国家由于贸易、劳务、资本等往来而引起的资产转移。
其特点是仅计入现在或将来有外汇收支的交易。
包括两种具体形式:直接的货币收支和以货币表示的资产的转移。
反映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广义国际收支: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是指为系统记载的、在特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居民与世界其他地方居民的全部各项经济交易,不仅包括外汇收支的国际借贷关系,还包括一定时期全部经济交易与往来,如无偿援助、易货贸易、捐赠等。
(2000)11、边际进口倾向: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每一单位增量国民收入中用于进口的比重。
通常在公式中用m来表示。
边际进口倾向越大,则每单位国民收入中用于进口的比重越大,乘数效应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就越小,反之则较大。
12、外汇倾销:利用本币对外贬值机会,向外倾销商品和争夺市场的行为成为外汇倾销。
这是因为本国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用外国货币表示价格降低,提高了该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出口;而因本国货币贬值,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削弱了进口商品的竞争力,限制了进口。
外汇倾销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是本国货币对外贬值速度要快于对内贬值速度以及对方不报复。
13、幼稚产业: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形成比较优势并良性发展,这类产业就是幼稚产业。
14、外汇汇率: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概念。
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和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用作支付使用的国际支付手段或债权。
汇率是一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比价关系,是外汇在市场中的价格。
汇率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固定汇率、浮动汇率、远期汇率、即期汇率等。
15、开放经济:一国与国外有着经济往来,如存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往来,也就是对外有进出口和货币、资本的往来,本国经济与外国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即为开放经济。
16.倾销: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三个构成条件: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对进口国产业造成了损害;3损害与低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只有同时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的低价销售行为,才能够依据反倾销法采取反倾销措施,征收反倾销税。
(2004)(新)17、关税壁垒:指高额进口税,通过征收各种高额进口税,形成对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阻碍,可以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削弱其竞争能力,起到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的作用。
它是在贸易谈判中迫使对方妥协让步的重要手段。
世界贸易组织对其极力反对,并通过谈判将其大幅消减。
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指进口国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国直接限制商品出口,如进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限制等。
另一类是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指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制定严格的条件和标准,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如进口押金制、苛刻的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规定等。
世界贸易组织力图通过谈判使其限制、消减。
18、经济全球化:联合国贸发会议对经济全球化定义如下:“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跨国界联系和相互依存日益加强的过程,运输、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有力地促进了这一过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经济全球化下的定义则是:“跨国商品、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它是现代经济的一个动态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新)19、提供曲线: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
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的价格。
(新)20、贸易条件:一般指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即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简称“交换比价”。
一般用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对比来表示。
所谓贸易条件改善,是指与基期相比较而言,交换比价上升,即同等数量的出口商品能换回比基期更多的进口商品;反之则称贸易条件恶化。
21、官方储备:指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或其他官方货币机构所掌握的外币储备资产及其对外债权。
包括货币、黄金、外汇和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普通提款权。
22、浮动汇率:国际金融中指一国货币汇率根据市场供求状况,任其自由涨落,国家没有义务干预的汇率。
在实践中存在着完全的自由浮动与当局一定程度干预的有管理的浮动的情况。
23、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用一定本币来表示其价格,简言之,外币不动本币动。
它说明的是银行在购买一定单位的某外币时应付出的本币数量。
(新)24、关税同盟:是经济一体化的组成形式之一,关税同盟从欧洲开始。
对内实行减免关税和贸易限制,商品自由流动,从而成员国居民可以享受比过去更低成本的商品的消费,同时增加了可选择的机会,因此成员国乃至关税同盟整体的经济福利会提高;对外则采取统一或逐步实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对外贸易政策。
关税同盟有两种经济效应,即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静态效应有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两种。
(新)25、升水与贴水:国际金融中的概念,在直接标价法下,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额用升水、贴水和平价来表示,升水意味着远期汇率比即期的要高,贴水则反之。
一般情况下,利息较高的货币远期汇率大多呈贴水,较低的货币则大多为升水。
26、现值债务率:在经济上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债务水平的指标,即该债务国当年未偿还债务的现值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世行认为80%为临界值,债务超过临界值60%的为中等债务国。
27、偿债率:在经济上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债务水平的指标,即该债务国当年还本付息的债务额与当年出口收入的比率。
实践证明,该比率在20%以内为宜,30%为警戒线。
(2001)28、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反映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同其他国家由于贸易、劳务、资本等往来而引起的资产转移。
其特点是仅计入现在或将来有外汇收支的交易。
广义国际收支是指,系统记载的在特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交易。
大部分交易是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
这里强调各项交易,即包含不用外汇支付的交易在内;强调居民,即含有在该国居住一年以上的外国的特定机构,如外国企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但留学生、外交人员、国际经济组织不计入居民范畴29、贷方与借方项目:贷方项目是在国际收支表中表示国家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项目,是本国商品、劳务的输出或金融资产的流入。
借方项目是在国际收支表中表示国家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项目,是本国商品、劳务的进口或金融资产的流出。
(新)30、所有权特定优势:是指企业在资产和所有权方面所获得的为其他企业所不拥有的优势,包括产品、技术、商标、组织管理技能等。
所有权优势的大小决定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可以克服在国外生产碰到的附加成本和制度风险。
是国际生产这种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新)二、简答题与计算题1.试推导贸易乘数公式(1)概念。
贸易乘数是指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研究中的作用,探讨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和就业之间的关系。
在贸易乘数公式中,它是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的和的倒数。
(2)贸易乘数原理。
主要分析在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每单位收入增量中用于进口的比重)之和小于1的条件下,增加出口有利于提高有效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和就业量。
这是因为出口增加可以刺激出口工业,相应的刺激与出口相关的工业的增长。
(3)公式推导。
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外贸乘数可以用如下公式表达:从总需求角度有 Y=C+I+G+X;从总供给角度有 Y=C+S+T+M;令T=G,变换: C+I+X=C+S+M I+X=S+M设dI为投资增量,dX为出口增量,dS为储蓄增量,dM为进口增量,则有 dI+dX=dS+dM变形后 dI+dX=(dS/dY+dM/dY)dY整理 dY=(dI+dX)×[1/(dS/dY+dM/dY)]若令 dS=dI=0则有 dY=dX[l/(dM/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