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 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合集下载

青岛大学历年录取分数线与省线比对

青岛大学历年录取分数线与省线比对

2013年山东省内招生计划录取批次及近三年录取分数学院名称专业名称录取批次基本修业年限科类计划录取最低分6599 2010年2011年2012年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一批四年文202 607 570 582新闻学理33 580 571 591 广告学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方向)提前批四年艺术文14 458 452 468 广播电视编导提前批四年艺术文40 484 467 459艺术理20 未招生464 动画提前批四年艺术文10 新增专业外语学院英语一批四年文24 620 586 594理43 598 593 607 德语一批四年文18 627 596 600理20 612 599 614日语一批四年文26 620 579 590 理35 593 580 598朝鲜语一批四年文27 615 570 582 理27 581 572 590法语一批四年文8 624 590 596 理8 602 591 607西班牙语一批四年文8 625 590 600 理10 602 593 606音乐学院音乐学(声乐方向)提前批四年艺术文22349 315 349音乐学(键盘方向)提前批四年艺术文13音乐学(器乐、舞蹈方向)提前批四年艺术文 5音乐学(理论方向)提前批四年艺术文 5 400 426 409 音乐表演(西洋管弦方向) 提前批四年艺术文11 312 299 304 音乐表演(民族管弦方向) 提前批四年艺术文 5 336 295 367 音乐表演(键盘方向) 提前批四年艺术文 4 330 343 368 音乐表演(声乐方向) 提前批四年艺术文10 304 318 304 音乐表演(舞蹈方向) 提前批四年艺术文10 306 296 345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提前批四年艺术文 5 300 341 419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艺术设计、数码媒体艺术设计、纺织艺术与装饰设计方向)提前批四年艺术文71458 433 460 环境设计提前批四年艺术文71绘画提前批四年艺术文36 449 408 442数学科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一批四年理34 580 572 589数学与应用数学一批四年理63 580 584 589 应用统计学一批四年理45 新增专业物理科学学院应用物理学一批四年理41 580 571 590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一批四年理41 585 574 598 材料物理一批四年理41 582 571 593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一批四年理42 581 571 590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一批四年理28 未招生603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一批四年理227 606 596 610工业设计一批四年理15 602 586 606 能源与动力工程一批四年理74 602 590 604测控技术与仪器一批四年理36 580 581 599自动化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批四年理86587 586 602 自动化一批四年理116电子信息工程一批四年理75通信工程一批四年理6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一批四年理48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批四年理26 600 591 607网络工程一批四年理32 580 582 601 信息安全一批四年理18 未招生571 595 软件工程一批四年理43 597 588 605 物联网工程一批四年理17 新增专业软件工程(服务外包)二批四年理250 新增专业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应用化学一批四年理66 581 580 597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一批四年理89 594 588 602 化学工程与工艺一批四年理55 580 584 596 轻化工程一批四年理63 580 571 590 化学一批四年理37 580 571 589 环境科学一批四年理36 585 583 595 环境工程一批四年理33 587 584 600 复合材料与工程一批四年理52 未招生571 590纺织工程一批四年理114 580 571 589纺织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一批四年理27 580 573 595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方向)提前批四年艺术文36 455 404 447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表演方向)提前批四年艺术文30 301 302 301临床医学(七年制)一批七年理60 625 616 638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一批五年理284 612 602 622 预防医学一批五年理34 606 595 616医学影像学一批五年理20 606 599 618医学检验技术一批四年理30 605 596 616 口腔医学一批五年理28 610 602 621护理学一批四年理112 580 571 590 药学一批四年理27 607 598 615 生物技术一批四年理31 594 592 605 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批四年理29 598 591 606师范学院英语(师范类)一批四年文100新调整专业历史学(师范类)一批四年文40地理科学(师范类)一批四年理40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只招收青岛考生二批四年文80 583 548 549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二批四年理80 546 533 557 物理学(师范类)二批四年理40 536 522 540化学(师范类)二批四年理40 544 532 546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二批四年文40 577 539 521 教育技术学(师范类)二批四年理40 531 505 518 应用心理学(师范类) 二批四年理40 555 523 543学前教育(师范类)二批四年文40 577 540 528 理40 531 513 517小学教育(师范类)二批四年文20 580未招生理20 539体育教育(师范类)体育四年体育40 414 458 423法学院法学法学类* 一批四年文103 619 582 590社会工作国际政治理88 580 576 600 政治学与行政学边防管理经济学院经济学经济学类* 一批四年文9 626 593 601经济统计学理62 607 598 615 金融工程金融学类* 一批四年文22新调整专业保险学理59金融学财政学一批四年文11新调整专业理27国际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一批四年文16 625 592 599理65 606 595 611 国际商务一批四年文11 624 589 598理27 600 591 607 工商管理一批四年理78 602 593 609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一批四年理35 594 582 603 电子商务一批四年理38 592 584 605 物流管理一批四年理41 596 589 603 市场营销一批四年文17 620 585 594理51 593 590 605 人力资源管理一批四年文9 624 590 600理30 601 591 609 会计学一批四年文17 628 594 603理43 609 602 620 财务管理一批四年理63 605 595 614 公共事业管理一批四年文25 619 583 593理29 583 578 597 工业工程一批 四年 理50581576597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一批 四年文29 614 578 590理40 580 571 593 酒店管理一批 四年文 28 未招生590 理68590国际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二批 四年文33 571 513 544理 100 530 483 540 旅游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二批 四年文 36 564 504 517 理 40 523 496 496 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 二批 四年文 47 574 529 553 理 110 528 515 547 朝鲜语(中外合作办学) 二批 四年文 30 564 504 513 理 30 523 505 495 英语(中外合作办学) 二批 四年文 53 564 492 523 理 50 525 488 521 国际商务(中外合作办学) 二批 四年文 43 未招生495 533 理 70 484533物流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二批 四年文 33 新增专业 理 50 数字媒体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二批 四年理90未招生495软件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一批四年理105 582 574 593 智能科学与技术一批四年理62 未招生571 591应用技术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一批四年理31 未招生589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对口本科)对口四年理60未招生服装设计与工程(对口本科)对口四年理40注:标注*号的专业为大类招生青岛大学2009-2011年山东省本科分专业分数统计表学院专业名称科类2009年2010年2011年最低分最低分最低分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文605 607570新闻学理602 580571广告学艺术设计(广告设计方向)艺术文460 458 452广播电视编导艺术文未招生484 467外语学院英语文613 620586理608 598 593德语文618 627 596理610 612 599法语文616 624 590理614 602 591西班牙语文616 625 590理610 602 593日语文612 620 579理603 593 580朝鲜语文606 615 570理602 581 572音乐学院音乐学艺术文328 349315音乐学(理论方向)艺术文436 400 426音乐表演(西洋管弦方向) 艺术文302 312 299音乐表演(民族管弦方向) 艺术文348 336 295音乐表演(键盘方向) 艺术文380 330 343音乐表演(声乐方向) 艺术文337 304 318音乐表演(舞蹈方向) 艺术文302 306 296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艺术文302 300 341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平面设计等方向) 艺术文462 458 433绘画艺术文428 449 408数学科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理602 580 572数学与应用数学理602 580 584物理科学学院应用物理学理602 580571物理学理602 583 571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理604 585 574材料物理理602 582 571微电子学理未招生581 571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理新增专业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理610 606596工业设计理605 602 586热能与动力工程理609 602 590测控技术与仪器理未招生580 581自动化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信息类理605 587 586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608 600591网络工程理604 580 582信息安全理未招生571软件工程理606 597 588软件工程(软件外包方向)理未招生483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应用化学理604 581580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理607 594 588化学工程与工艺理604 580 584轻化工程理602 580 571化学理602 580 571环境科学理605 585 583环境工程理607 587 584复合材料与工程理未招生571纺织服装学院纺织工程理602 580571服装设计与工程理602 580 573艺术设计(服装设计方向)艺术文447 455 404艺术设计(服装表演方向)艺术文300 301 302医学院临床医学(七年制)理625 625616临床医学理615 612 602预防医学理609 606 595医学影像学理613 606 599医学检验理608 605 596口腔医学理614 610 602护理学理602 580 571药学理610 607 598生物技术理608 594 592食品科学与工程理607 598 591师范学院哲学(师范类)文570 577538理544 530 500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文574 583 548英语(师范类)文579 586 551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理554 546 533物理学(师范类)理546 536 522化学(师范类)理553 544 532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文570 577 539历史学(师范类)文573 579 540地理科学(师范类)理541 533 512教育技术学(师范类)理542 531 505应用心理学(师范类)文578 582 547理557 555 523学前教育(师范类)文570 577 540理541 531 513体育教育(师范类)体育474 414 458法学院法学法学类文607 619582社会工作国际政治理602 580576政治学与行政学边防管理经济学院经济学经济学类文614 626593金融学保险理613 607598财政学统计学理605 592 587国际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文616 625592理609 606 595国际商务文612 624 589理603 600 591工商管理理607 602 59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602 594 582电子商务理602 592 584物流管理理606 596 589市场营销文612 620 585理602 593 590人力资源管理文612 624 590理603 601 591会计学文617 628 594理613 609 602财务管理理609 605 595公共事业管理文610 619 583理602 583 578工业工程理602 581 576旅游学院旅游管理文605 614578理602 580 571酒店管理文新增专业理国际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文567 571513理542 530 483旅游管理(中外合作办学)文561 564 504理535 523 496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文568 574 529理541 528 515朝鲜语(中外合作办学)文561 564 504理536 523 505英语(中外合作办学)文562 564 492理538 525 488国际商务(中外合作办学)文562未招生495理536 484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作办学)理新增专业数字媒体艺术理602 582 574软件技术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理未招生571应用技术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新增专业。

国内有哪些服装设计学校?排名

国内有哪些服装设计学校?排名

国内有哪些服装设计学校?服装设计学校排名
在之前,服装设计行业不算是很热门,可以说是很冷门。

但是据权威数据统计,目前服装设计专业是最好就业、最有发展前景的一门行业。

正因为这样,国内一时间兴起了大量的服装院校。

那么,国内到底服装设计学校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
一、高等服装院校列举
1.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
2.浙江理工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3.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原中国纺织大学)
4.大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5.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6.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7.中国美术学院
8.鲁迅美术学院
9.西安工程科技学院艺术工程学院
10.四川美术学院
11.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12.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13.浙江科技学院
14.东北电力学院艺术学院
15.湖北美术学院
16.温州大学艺术学院
17.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18.中原工学院
19.天津工业大学
20.广州美术学院
21.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22.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23.吉林艺术学院
24.天津美术学院
25.西安美术学院
二、服装培训类院校列举
(1)北京法国ESMOD服装培训学校
(2)IFA Paris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
(3)苏州华东服装学校
(4)杭州圣马丁时装设计教育。

工程伦理“课程思政”教学融合探讨——以纺织工程为例

工程伦理“课程思政”教学融合探讨——以纺织工程为例

工程伦理“课程思政”教学融合探讨潘苗苗,刘逸新(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山东青岛266071)[摘要]课程思政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兼具专业性和实践性的“工程伦理”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学术与工程规范,以及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

针对纺织工程专业的“工程伦理”课程,结合纺织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融入相关的时政教育,探讨纺织工程伦理与课程思政合二为一的新思路,让学生在提高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德育素质水平也有所提升。

采用案例教学法,对纺织工程伦理与课程思政进行融合教学,实现“1+1>2”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程伦理教育;环境伦理;安全伦理;纺织印染[基金项目]2019年度青岛大学“基于聚丙烯的植物复合纤维的研究及产品开发”(RH1900014112)[作者简介]潘苗苗(1997—),女,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2020级工业设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纺织品设计;刘逸新(1971—),男,浙江绍兴人,博士,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研究生导师,助理教授,工程伦理课程负责人(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柔性可穿戴材料开发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1)34-0176-04[收稿日期]2021-03-24———以纺织工程为例目前,我国高校正在进行“工程伦理”课程改革,从工程伦理的教学模式及方法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就高校工程伦理的教学内容而言,把纺织工程伦理与课程思政进行融合,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学术规范的意义,树立职业道德责任感和道德意识,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和做事,促进其整体成长,并对其今后在职业行为和专业态度都会产生一种长期持续的推动力。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纺织工程伦理课程教学中的意义(一)“工程伦理”课程特点工程伦理是因工程师职业的出现而发展的,它本质上是工程师的职业伦理道德,是一种职业教育,以培养对工程师及其他专业工程技术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其能够熟练掌握职业道德伦理知识和职业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决策能力。

我国纺织品国外通报召回情况、案例分析及应对措施

我国纺织品国外通报召回情况、案例分析及应对措施

我国纺织品国外通报召回情况、案例分析及应对措施曲连艺;罗忻;牛增元;张林;叶曦雯;朱平【摘要】近年来,纺织品贸易在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因产品品质等问题受到各国安全法规和标准要求所限制,通报召回事件时有发生.文章梳理了国际上4个主要的纺织品通报系统,并整理了2008—2018年间通报相对频繁的欧盟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RAPEX)的通报召回信息,分析了通报国、产品原产国、通报原因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措施,希望能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研发、生产和贸易提供一些借鉴.【期刊名称】《纺织导报》【年(卷),期】2018(000)012【总页数】4页(P17-20)【关键词】纺织品;RAPEX;通报;召回【作者】曲连艺;罗忻;牛增元;张林;叶曦雯;朱平【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功能纺织品与先进材料研究院;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青岛大学功能纺织品与先进材料研究院;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青岛大学功能纺织品与先进材料研究院;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纺织品贸易在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因产品品质等问题受到各国安全法规和标准要求的限制,通报召回事件时有发生。

欧美各国的通报召回系统通常针对种类繁多的消费品,而纺织品作为中国出口比例较大的一类重点消费品,也受到进出口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在满足各国贸易需求的同时,了解世界主要的纺织品通报系统的运行规则,对提高我国纺织品出口质量和保障企业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纺织产品通报系统及技术性贸易壁垒1. 欧盟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欧洲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Rapid Alert System for dangerous non-food products,简称RAPEX)是依据指令2001/95/EC《通用产品安全指令》(GPSD)修正案设立的,于2004年2月9日正式启动,主要涉及纺织服装、玩具、化妆品、电器、儿童用品、个人防护设备、机械和机动车辆等。

电阻式柔性触觉传感器的研究与医养健康领域应用现状

电阻式柔性触觉传感器的研究与医养健康领域应用现状

研究与技术丝绸JOURNAL OF SILK电阻式柔性触觉传感器的研究与医养健康领域应用现状Research on resistive flexible tactile sensors and their current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medical and health care殷㊀霞,张士进,田明伟,刘㊀红(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青岛266071)摘要:近年来,可穿戴智能系统的进步对柔性压力传感器提出迫切的需求㊂其中,电阻式柔性触觉传感器因其原理简单㊁易于加工㊁集成效率高等特点得到了迅速发展㊂但是,如何实现传感器在宽压力监测范围内,具有高灵敏度仍是研究者们要面临的挑战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除了选择先进的功能材料和合适的衬底材料,优化传感器结构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㊂本文立足于传感器件的结构设计,分别介绍了一维的纤维∕纱线传感器件,基于表面微结构㊁纳米结构构筑的二维平面传感器件及具有空间结构和高空隙的多维立体结构传感器件,通过以上结构设计实现了传感器件性能的提升,最后分析了其在医养健康领域的实际应用进展㊂关键词:电阻式柔性触觉传感器;结构设计;医养健康;一维纤维∕纱线传感器件;二维平面结构传感器件;多维立体结构传感器件;健康监测中图分类号:TP 212.3;TQ 342.8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 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17003(2024)02007609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4.02.009收稿日期:20230914;修回日期:20231220作者简介:殷霞(200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服装舒适性与功能服装㊂通信作者:刘红,讲师,lh 1221@ ㊂㊀㊀触觉是人类感知和识别物体的重要方式,在没有触摸的情况下,人类将无法获得物体的基本特征[1]㊂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含有大量的神经传感器,赋予人们触觉感知能力,是人类感知外界环境中压力㊁温度㊁湿度及物体形状等物理信息最重要的途径㊂受人体皮肤的启发,仿生电子皮肤被开发并应用到人机交互㊁可穿戴医疗设备和智能机器人等各个领域[2]㊂对于仿生电子皮肤而言,其最重要的部分是可以模仿人体的触觉传感器[3]㊂常见的柔性触觉传感器依据其传感机制可分为电容式㊁压电式㊁摩擦电式和电阻式[4-5],如图1[6-10]所示㊂电容式传感器由两个平行电极和两电极之间的介电层组成,通过将压力刺激转化为电容信号进行传感,具有毫秒响应时间及出色的应变能力,但其灵敏度会随着器件尺寸的减小而降低[11-14]㊂压电式传感器是基于外加应变引起的压电材料极化导致电势变化,具有固有频率高㊁性能稳定等特点[15],但由于压电材料产生的输出电压是脉冲信号,故其大多应用于测量动态压力,而不能稳定地测量静态信号[16]㊂为了满足传感器自供电这一需求,基于摩擦电纳米发电机(TENG )[17]研发的传感器近几年受关注较多㊂摩擦电传感器通过将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进行收集并保存在电容器中,从而实现自供电[18],但极易受外部静电感应产生信号干扰的特性,限制了其应用场景[19]㊂而电阻式传感器因其工作原理简单㊁成本较低㊁信号采集方便等特性,成为了目前研究最多且应用最广泛的触觉传感器[4,20-22]㊂图1㊀柔性触觉传感器分类及其应用Fig.1㊀Class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flexible tactile sensors电阻式触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压阻效应,当传感器受到外界施加的压力时,外部压力被转换为电阻信号,以此来完成电信号的输出[23-24]㊂合理的结构设计,不仅可大幅67第61卷㊀第2期电阻式柔性触觉传感器的研究与医养健康领域应用现状度提升传感器的灵敏度及其他各项性能,而且还可以灵活地调整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响应特性,以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25-26]㊂对传感层进行结构创新设计,改变导电材料间的接触电阻及导电弹性复合材料中的导电路径,是提高电阻式触觉传感器性能重要的研究方向[27]㊂将柔性电阻式触觉传感器与可穿戴设备结合监测人体生理信号,如血压㊁心率㊁脉搏等,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康复方案[6,28]㊂也可将纤维∕纱线基柔性触觉传感器编织成床垫㊁坐垫等产品,实现身体不同部位的压力分布监测,可有效预防压疮生成[29-30],在医养健康领域具有重要意义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电阻式柔性触觉传感器的最新进展㊂首先根据其结构设计分别介绍了在不同维度上的研究进展,包括一维纤维∕纱线传感器件㊁二维平面结构传感器件㊁多维立体结构传感器件㊂随后分析了其在医养健康领域的实际应用进展㊂最后,讨论总结了电阻式柔性触觉传感器目前所面临的挑战㊂1㊀电阻式柔性触觉传感器的结构设计1.1㊀一维纤维∕纱线基传感器件一维纤维∕纱线结构因其柔软性㊁可编织性㊁形状适应性故具有优异的纺织加工性能[31-32],较多集成到纺织服装当中应用㊂大多数纤维∕纱线通过采用湿法同轴[33-34]㊁静电纺丝[35-36]㊁对纤维∕纱线进行特殊后处理(喷涂㊁浸渍[37]㊁原位生长[38]㊁化学气相沉积[39])的方法制备核壳结构㊂Hu等[39]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制造以石墨烯纤维作为芯层,原位生长的碳纳米管分层作为壳层的碳杂化纤维(CHF),如图2(a)所示㊂具有核壳结构的纤维∕纱线,纤维芯和外部的壳或包覆层可以相互作用,提高纤维材料的抗拉㊁抗压㊁抗弯等力学性能,也可以防止纤维芯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可以根据需求调节其芯层或外壳的成分和厚度,从而使纤维材料可适应不同的应用领域和环境,且基于核壳结构的压阻式传感器件普遍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线性度㊂Zhong等[40]通过湿法纺丝制备的芯层为镀银尼龙,壳层为表面具有微孔结构的碳纳米管(CNTs)∕热塑性聚氨酯(TPU)的核壳压阻纱线,灵敏度高达84.5N-1㊂利用同轴纺丝和后处理方法相结合的方式[41],可制备具有三层核壳结构的导电复合纤维㊂Wang 等[42]将湿纺制备的已经具有核壳结构的纤维,又通过在纤维表层发生银镜反应,形成紧密堆叠的Ag纳米颗粒层,制备了具有三层核壳结构的导电复合纤维,如图2(b)所示㊂除了通过同轴纺丝实现纤维的核壳结构,还可选择在纺纱的过程中将纤维加捻成特殊的纱线结构,如包芯纱㊁包缠纱等赋予纱线核壳结构㊂Ding等[43]以柔性乳胶长丝为芯层,紧图2㊀一维纤维∕纱线基传感器件原理和结构示意Fig.2㊀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principle and structure ofone-dimensional fiber∕yarn-based sensor elements密缠绕包裹PET长丝为壳层,在PET长丝上沉积导电聚吡咯形成导电网络,且制备的导电纱线对应力非常敏感,如图2(c)所示㊂近年来,与核壳结构类似地使用弹性管状材料,如(弹性微管[44]㊁中空橡胶管[45])对液态导电金属进行封存,制作导电纱线的方法受到较多关注㊂与传统的核壳结构纱线相比,该方法制作的导电纱线,具有高度可拉伸和耐水洗的优点㊂Yu等[44]使用将液态金属合金共晶镓铟(eGaIn)沉积到弹性微管内制备的导电纱线编织的功能性织物,即使在洗衣机内经过了典型的洗涤循环,仍保持高功能性㊂综上所述,现有的一维纤维∕纱线传感器件主要基于核壳结构,其虽具有较高线性度,但传感器件的灵敏度和分辨率易受到纤维直径和长度的限制,在测量一些微小变化时可能精度不高㊂此外,纤维在使用过程中易疲劳和损伤,传感器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受到影响㊂因此,在制作纤维∕纱线传感器件的时候,可选择使用更加耐久和稳定的纤维材料,如碳纤维和聚合物纤维等㊂1.2㊀二维平面结构传感器件可穿戴电阻式应变传感器通常由绝缘的柔性聚合物基体和导电材料两部分构成,为了获得高性能的传感器,除了需要选择合适的弹性基板及导电性好的敏感材料外,在二维导电层上设计并构建精细的微观结构或纳米级几何形状,是提高传感器灵敏度较为有效的方法㊂目前已出现的较为常见的微观结构如棘突结构[46-47]㊁微圆顶结构[48]㊁微纳米棒状结构[49]㊁微金字塔结构[50]㊁空心球微结构[17]㊁皱纹结构[15]㊁互锁结构[28]㊁微柱结构[51]及各种仿生微结构[21,52],这些微结构可以为传感器两电极之间提供丰富的接触点,来提高传感器的性能㊂77Vol.61㊀No.2Research on resistive flexible tactile sensors and their current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medical and health care在这些微观结构中,因人类表皮的微观结构与砂纸表面具有相似的形貌,使用砂纸作为模板来制备的具有随机高度分布的棘突微结构[53],不仅可检测细微压力的极限且具有成本较低,制作工艺简单等优点㊂Sun 等[54]将石墨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的混合液倒在砂纸模板上,直接形成具有棘突结构的导电膜㊂皱纹结构的开发同样是仿制人类皮肤的一种微结构设计,类似于褶皱的结构为传感器提供了可拉伸性㊂Jia 等[15]通过梯度减少氧化石墨烯(rGO )形成具有皱纹结构的导电层,制备的传感器表现出出色的灵敏度,如图3(a )所示㊂为了设计出合理的微观结构,将特殊的生物∕植物表面微结构进行仿制,是一种便捷且能有效提高传感器灵敏度的方法㊂Yan 等[21]通过仿制银杏叶表面微结构制备的MXene 基压力传感器,灵敏度高达403.46kPa -1,如图3(c )所示㊂除了选择在织物㊁薄膜㊁凝胶等柔性基体表面进行微观结构设计,还可采用静电纺丝喷涂的方法[55],由于纤维的交错排列,同样可以在传感层表面形成精细的多层网络微结构㊂Gao 等[56]用柔性锡(IV )掺杂的SrTiO 3,采用溶胶-凝胶静电纺丝法制备的柔性陶瓷纳米纤维膜,在小于400Pa 的低压范围下灵敏度可达2.24kPa –1,且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如图3(b )所示㊂图3㊀二维平面结构传感器件原理和结构示意Fig.3㊀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principle and structure of atwo-dimensional planar structure sensor element综上所述,二维平面结构传感器件只能在有限的压力范围内具有高灵敏度,为了提高其应力监测范围,设计新型的织物表面微结构,增大阻值变化是有效的解决途径㊂同时在对织物进行导电处理时选择适合的导电材料,增加导电通道,通过改善导电材料的分散性可提高织物的导电性㊂1.3㊀多维立体结构传感器件多维立体结构设计的电阻式压力传感器,得益于其空间结构存在高孔隙且基材具有良好的弹性,相邻多孔骨架之间的 接触效应 可产生大幅度的电阻变化,使其总能在宽线性范围内具有高灵敏度㊂常见的制备多维立体空间结构的策略主要包括多层微结构叠加[52,57,58]㊁赋予三维(3D )多孔基材传感性能[59-61]㊁导电 骨架 团聚三维结构[62]㊂多层微结构构筑的立体结构可以很好地优化传感器线性传感范围,相较于单层微结构,使传感器能够在大的压力范围下保持高灵敏度[63]㊂Lee 等[28]堆叠多层具有互锁微圆顶结构设计的传感层,如图4(a )所示㊂由于逐层之间的应力分布,使传感器在0.0013~353kPa 的宽压力范围内可线性响应㊂直接赋予三维(3D )多孔基材传感性能的策略,避免了逐层组装的麻烦,具有低成本㊁可大规模制备等优点㊂常用的多孔基材主要包括泡沫[64]㊁海绵[65]㊁热塑性弹性体(TPE )[66]等,这些材料具有丰富的3D 网络结构,便于将导电材料涂覆到其弹性体骨架上㊂Zhang 等[67]在海绵上浸渍碳纳米管(CNT ),上下电极采用银浆涂覆作为导电层,制作了一款价格低廉且具有高性能和简单制造工艺的传感器㊂其中,将海绵经预压缩处理后在其骨架上获得裂纹结构的设计[68],对于弹性三维微孔压阻材料来说具有重要研究意义㊂Zhang 等[69]将通过导电纤维素纳米纤维(CNF )㊁AgNWs 制备的导电海绵经预压缩处理后,在海绵骨架表面产生裂纹结构,如图4(b )所示(根据压缩速率不同,裂纹产生的密度也会随之变化),基于小应变的 裂纹效应 ,该传感器的检测限可低至0.2%㊂虽然基于聚合物材料的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和较大的工作压力范围,但聚合物材料普遍存在弹性回复性差㊁恢复滞后等问题,因此继续探索其他新型材料构筑3D 结构是必要的㊂Chen 等[70]将水性MXene 油墨和植物纤维通过物理发泡的方法来制作类似于海绵的三维结构,再对其通过组装㊁浸涂㊁封装后制备的压阻式传感器表现出的可压缩应变达60%㊂图4㊀多维立体结构传感器件原理和结构示意Fig.4㊀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principle and structure of a multidimensional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sensor element87第61卷㊀第2期电阻式柔性触觉传感器的研究与医养健康领域应用现状综上所述,多维立体结构的传感器件主要存在弹性回复性差㊁制造难度较大等问题,弹性回复性差主要是由于传感器材料在反复压缩过程中发生塑性失真㊁疲劳等㊂其次传感器立体结构设计得不均匀,弹性变形后也很难回复到原有状态㊂在未来可以引入新的材料制备技术和制造工艺,如微纳米加工技术㊁3D打印等,以提高传感器的制造精度,从根本上改善传感器的回复性㊂2㊀电阻式柔性触觉传感器在医养健康领域应用现状2.1㊀临床医学及生命体征监测应用随着医疗技术和条件的快速发展,多样化的传感器作为可穿戴医疗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应用于各个方面㊂其中,电阻式柔性触觉传感器对微小应力变化非常敏感,可以检测到细微的触摸和压力信息,对临床应用兴起的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㊂Aubeeluck等[71]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热塑性聚氨酯(TPU)复合材料制备的油墨进行丝网印刷得到柔性薄膜,再将具有微结构的叉指电极薄膜进行多层叠加后进行封装,设计和制造了一种9mm2的超薄柔性电阻触觉传感器,用于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中磁性微夹持器手术工具,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㊂生命体征是人体基本身体机能的测量值,用于评估人体的身体健康状况㊂而传感器是各类探知生命体征智能端口的核心元器件,是采集生命体征信息㊁构建数字化管理平台㊁实现健康风险科学预警的重要途径㊂电阻式柔性触觉传感器通过模仿皮肤的传感特性制备的电子皮肤可有效地克服传统医疗设备笨重㊁繁琐等缺陷,实现对人体体征信息的全方位监测㊂Chao等[24]将MXene油墨丝网印刷到丝素纳米纤维膜上制备的MXene∕蛋白质的电阻式压力传感器组装的电子皮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通过电阻变化检测人类的脉冲波型,来评估佩戴者的心血管状况及判断是否存在血管老化和动脉僵硬等问题,如图5(a)所示㊂Li等[27]通过将壳聚糖和MXene交替涂覆到PU海绵骨架上制备的传感器能有效检测许多非接触运动,可以隔着塑料面罩检测呼吸和说话,并进行语音识别,在未来临床医学监测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如图5 (b)所示㊂此外,针对当代年轻人的生活需求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将传感器集成在腕带㊁手表㊁护膝等可穿戴设备中,更易于在日常生活运动中对心率进行监测㊂Gao等[72]演示了一种具有微流体膜片的压力传感器,分别将传感器嵌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腕带和PDMS手套,在触摸或握住物体时,根据阻值变化可提供手的全面触觉反馈㊂佩戴该传感手腕进行运动,可实时测量运动者脉搏变化,进行心率监测㊂图5㊀电阻式柔性触觉传感器在生命体征监测领域的应用Fig.5㊀Application of resistive flexible tactile sensors in thefield of vital sign monitoring2.2㊀居家健康监测及康复治疗应用居家健康监测可以有效地进行个人健康管理及中老年疾病预防,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还可节省公共医疗资源㊂对于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而言,居家健康监测设备可提供长期的照护支持㊂足底压力监测对损伤预防㊁运动生物力学具有重要意义㊂Lee等[28]通过传感器阵列制作的智能鞋垫,可以清楚地监测行走过程中的高脚压分布,如图6(a)所示㊂对于一些老年人的步态监测,某些区域的异常步态和过度的脚压可能与很多疾病相关,如糖尿病足溃疡㊁帕金森病患者的特征性步态模式,监测老年人的步态模式和姿势可以对这些疾病进行早期诊断㊂Kim等[73]以隐形眼镜为基板,设计了一款可以监测眼内压的透明和可拉伸的多功能隐形眼镜传感器,如图6(b)所示㊂用于无线监测佩戴者的葡萄糖和眼内压,不仅适用于糖尿病患者,还可以帮助青年佩戴者评估眼睛健康,如青光眼筛查㊁视力保护等㊂Hu等[39]使用制备的碳杂化纤维(CHF)组装的光纤传感器,将其安装在腰椎和颈椎上,可捕获各种生理信号,时实精确记录坐姿信号,当坐姿不规范时,基于该传感器的警告系统会发出警示,帮助指导纠正坐姿,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㊂此外,通过与触觉显示器相结合,实现人机交互,将日常监测数据可视化,对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㊂Zhong等[23]将传感器固定在纺织手套的指关节区域,并且基97Vol.61㊀No.2Research on resistive flexible tactile sensors and their current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medical and health care于该传感器建立人机界面,如图6(c )所示㊂佩戴患者根据电脑提示做出指定手势,开发了一个智能康复训练平台,以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方式帮助患者训练和提高手指关节技能,在康复医疗㊁外骨骼机械手甚至工业制造方面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㊂图6㊀电阻式柔性触觉传感器在居家健康监测及康复治疗领域的应用Fig.6㊀Application of resistive flexible tactile sensors in the field ofhome health monitoring and rehabilitation therapy3㊀结㊀论电阻式柔性触觉传感器因其原理简单㊁成本较低等特点,在柔性可穿戴领域中具有显著优势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电阻式柔性触觉传感器结构设计在不同维度上的最新进展,结果表明:不论是一维纤维∕纱线基传感器件㊁二维平面结构设计传感器件,还是多维立体传感器件,都需要对其结构进行创新设计,才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传感性能大幅度提升㊂在已确定传感器件的形状和尺寸要求下,构筑 微结构 增大两电极间的接触点∕空隙是提升传感器灵敏度较为有效的策略㊂同时,除了注重其结构设计,还可以围绕材料的选择进行创新㊂此外,虽然电阻式柔性传感器虽已经在柔性电子㊁医疗监测㊁人机交互等各个领域都有了较大的进展,但目前同样存在一些方向需要突破㊂1)柔性电阻式触觉传感器在长时间使用或复杂环境中可能会受到损坏或性能下降的影响㊂为了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改进材料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解决电阻元件的老化问题,并增强传感器的保护措施㊂2)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对传感器进行功能设计,整合其他传感器模块,如温度㊁湿度等,提供更广泛的应用领域㊂3)在进行传感器设计和制造时,考虑成本效益和生产难度,开发低成本且可批量生产的传感器是未来的发展重点㊂‘丝绸“官网下载㊀中国知网下载参考文献:[1]CASTELLANOSG M ,CONZALEZ M C ,RUBIO G B ,et al.ACognitive Psychological Approach to Identify the Significant of the Role of Visual Sense in Haptic Sense [C ].Wuh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trics and Kansei Engineering (ICBAKE ),2013.[2]WANG C ,LIU C ,SHANG F ,et al.Tactile sensing technology inbionic skin :A review [J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23(220):114882.[3]王康.基于MXene 的高性能柔性触觉传感器[D ].长春:吉林大学,2021.WANG Kang.High Performance Flexible Tactile Sensor Based on MXene [D ].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2021.[4]CAO M ,SU J ,FAN S ,et al.Wearable piezoresistive pressuresensors based on 3D graphene [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1(406):126777.[5]潘晓君,鲍容容,潘曹峰.可穿戴柔性触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21,42(8):2359-2373.PAN X J ,BAO R R ,PAN C F.Research progress of flexible tactile sensors applied to wearable electronics [J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2021,42(8):2359-2373.[6]ZHONG M J ,ZHANG L ,LIU X ,et al.Wide linear range andhighly sensitive flexible pressure sensor based on multistage sensing process for health monitoring and human-machine interfaces [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1(412):128649.[7]LI X P ,LI Y ,LI X ,et al.Highly sensitive ,reliable and flexiblepiezoresistive pressure sensors featuring polyurethane sponge coated with MXene sheets [J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19(542):54-62.[8]LEE Y ,PARK J ,CHO S ,et al.Flexible ferroelectric sensors withultrahigh pressure sensitivity and linear response over exceptionally broad pressure range [J ].Acs Nano ,2018,12(4):4045-4054.8第61卷㊀第2期电阻式柔性触觉传感器的研究与医养健康领域应用现状[9]LEE H J,YANG J C,CHOI J,et al.Hetero-dimensional2DTi3C2T x MXene and1D graphene nanoribbon hybrids for machine learning-assisted pressure sensors[J].Acs Nano,2021,15(6): 10347-10356.[10]IQBAL S M A,MAHGOUB I,DU E,et al.Advances inhealthcare wearable devices[J].Npj Flexible Electronics,2021,5(1):9.[11]MENG K,XIAO X,WEI W,et al.Wearable pressure sensors forpulse wave monitoring[J].Advanced Materials,2022,34(21): 2109357.[12]HWANG J,KIM Y,YANG H,et al.Fabrication of hierarchicallyporous structured PDMS composit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as a flexible capacitive pressure sensor[J].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2021(211):108607.[13]BAI N,WANG L,WANG Q,et al.Graded intrafillablearchitecture-based iontronic pressure sensor with ultra-broad-range high sensitivity[J].Nature Communications,2020(1):209. [14]BOUTRY C M,KAIZAWA Y,SCHROEDER B C,et al.Astretchable and biodegradable strain and pressure sensor for orthopaedic application[J].Nature Electronics,2018(1):314-321.[15]YANG Y,PAN H,XIE G,et al.Flexible piezoelectric pressuresensor based on polydopamine-modified BaTiO3∕PVDF composite film for human motion monitoring[J].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2020(301):111789.[16]CHEN Z,WANG Z,LI X,et al.Flexible piezoelectric-inducedpressure sensors for static measurements based on nanowires∕graphene heterostructures[J].Acs Nano,2017,11(5):4507-4513.[17]CAI Y W,ZHANG X N,WANG G G,et al.A flexible ultra-sensitive triboelectric tactile sensor of wrinkled PDMS∕MXene composite films for E-skin[J].Nano Energy,2021(81):105663.[18]JIN T,SUN Z,LI L,et al.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sensors forsoft robotics aiming at digital twin applications[J].Nature Communications,2020(11):5381.[19]ZHU G,YANG W Q,ZHANG T,et al.Self-powered,ultrasensitive,flexible tactile sensors based on contact electrification [J].Nano Letters,2014,14(6):3208-3213.[20]JIA J,HUANG G,DENG J,et al.Skin-inspired flexible and high-sensitivity pressure sensors based on rGO films with continuous-gradient wrinkles[J].Nanoscale,2019,11(10):4258-4266. [21]CHENG Y,MA Y,LI L,et al.Bioinspired microspines for a high-performance spray Ti3C2T x MXene-based piezoresistive sensor[J].Acs Nano,2020,14(2):2145-2155.[22]PAN L,CHORTOS A,YU G,et al.An ultra-sensitive resistivepressure sensor based on hollow-sphere microstructure induced elasticity in conducting polymer film[J].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4(5):3002.[23]PENG Y,YANG N,XU Q,et al.Recent advances in flexibletactile sensors for intelligent systems[J].Sensors,2021,21(16): 5392.[24]DING Y,XU T,ONYILAGHA O,et al.Recent advances inflexible and wearable pressure sensors based on piezoresistive3D monolithic conductive sponges[J].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2019,11(7):6685-6704.[25]CHEN B,ZHANG L,LI H,et al.Skin-inspired flexible and high-performance MXene@polydimethylsiloxane piezoresistive pressure sensor for human motion detection[J].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22(617):478-488.[26]YAN J F,MA Y,JIA G,et al.Bionic MXene based hybrid filmdesign for an ultrasensitive piezoresistive pressure sensor[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22,431(4):133458. [27]佘明华,徐瑞东,韦继超,等.纺织基柔性触觉传感器及可穿戴应用进展[J].丝绸,2023,60(3):60-72.SHE M H,XU R D,WEI J C,et al.Textile-based flexible tactile sensors and wearable applications[J].Journal of Silk,2023,60(3):60-72.[28]CHAO M Y,HE L,GONG M,et al.Breathable Ti3C2T x MXene∕Protein nanocomposites for ultrasensitive medical pressure sensor with degradability in solvents[J].Acs Nano,2021,15(6):9746-9758.[29]OH Y S,KIM J H,XIE Z,et al.Battery-free,wireless softsensors for continuous multi-site measurements of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from patients at risk for pressure injuries[J].Nature Communications,2021,12(1):5008.[30]CHO S,HAN H,PARK H,et al.Wireless,multimodal sensorsfor continuous measurement of pressure,temperature,and hydration of patients in wheelchair[J].Npj Flexible Electronics,2023,7(1):8.[31]HAN J,XU C,ZHANG J,et al.Multifunctional coaxial energyfiber toward energy harvesting,storage,and utilization[J].Acs Nano,2021,15(1):1597-1607.[32]YU R,ZHU C,WAN J,et al.Review of graphene-based textilestrain sensors,with emphasis on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J].Polymers,2021,13(1):151.[33]XU L,JIAO X,SHI C,et al.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copper core-shell fibers with a high specific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J].Acs Nano,2023,17(10):9245-9254.18Vol.61㊀No.2Research on resistive flexible tactile sensors and their current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medical and health care[34]TANG Z,JIA S,WANG F,et al.Highly stretchable core-sheathfibers via wet-spinning for wearable strain sensors[J].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2018,10(7):6624-6635. [35]WU J,WANG M,DONG L,et al.A trimode thermoregulatoryflexible fibrous membrane designed with hierarchical core-sheath fiber structure for wearable personal thermal management[J].Acs Nano,2022,16(8):12801-12812.[36]LI P,GAO X,ZHAO B,et al.Multi-color tunable and white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t composite nanofibers electrospun from chiral helical polymer[J].Advanced Fiber Materials,2022, 4(6):1632-1644.[37]INNOCENT M T,ZHANG Z,CAO R,et al.Piezoresistive fiberswith large working factors for strain sensing applications[J].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2023,15(1):2277-2288. [38]LIU Z,ZHENG Y,JIN L,et al.Highly breathable and stretchablestrain sensors with insensitive response to pressure and bending[J].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21,31(14):2007622. [39]HU Y F,HUANG T,ZHANG H,et al.Ultrasensitive andwearable carbon hybrid fiber devices as robust intelligent sensors [J].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2021,13(20):23905-23914.[40]ZHONG W B,MING X,JIANG H,et al.Full-textile humanmotion detection systems integrated by facile weaving with hierarchical core-shell piezoresistive yarns[J].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2021,13(44):52901-52911. [41]ZHOU J,XU X,XIN Y,et al.Coaxial thermoplastic elastomer-wrapped carbon nanotube fibers for deformable and wearable strain sensors[J].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18,28(16): 1705591.[42]WANG Y H,ZHU J,SHEN M,et al.Three-layer core-shell Ag∕AgCl∕PEDOT:PSS composite fibers via a one-step single-nozzle technique enabled skin-inspired tactile sensors[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22(442):136270.[43]DING X C,ZHONG W,JIANG H,et al.Highly accuratewearable piezoresistive sensors without tension disturbance based on weaved conductive yarn[J].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 2020,12(31):35638-35646.[44]YU L T,YEO J C,SOON R H,et al.Highly stretchable,weavable,and washable piezoresistive microfiber sensors[J].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2018,10(15):12773-12780. [45]ZHANG J,WANG Y,ZHOU J,et al.Multi-functional STF-basedyarn for human protection and wearable systems[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23,453(2):139869.[46]LI W,JIN X,HAN X,et al.Synergy of porous structure andmicrostructure in piezoresistive material for high-performance and flexible pressure sensors[J].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 2021,13(16):19211-19220.[47]YANG M,CHENG Y,YUE Y,et al.High-performance flexiblepressure sensor with a self-healing function for tactile feedback[J].Advanced Science,2022,9(20):2200507.[48]YAO B,YE Z,LOU X,et al.Wireles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sensor arrays made with hot screen-imprinted conductive hydrogels with a low percolation threshold[J].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2022,14(10):12734-12747.[49]CHEN D,LIU Z,LI Y,et al.Unsymmetrical alveolate PMMA∕MWCNT film as a piezoresistive e-skin with four-dimensional resolution and application for detecting motion direction and airflow rate[J].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2020,12(27): 30896-30904.[50]CHOONG C L,SHIM M B,LEE B S,et al.Highly stretchableresistive pressure sensors using a conductive elastomeric composite on a micropyramid array[J].Advanced Materials,2014,26(21): 3451-3458.[51]PARK H,JEONG Y R,YUN J,et al.Stretchable array of highlysensitive pressure sensors consisting of polyaniline nanofibers and au-coated polydimethylsiloxane micropillars[J].Acs Nano,2015, 9(10):9974-9985.[52]SHI J,WANG L,DAI Z,et al.Multiscale hierarchical design of aflexible piezoresistive pressure sensor with high sensitivity and wide linearity range[J].Small,2018,14(27):1800819. [53]PANG Y,ZHANG K,YANG Z,et al.Epidermis microstructureinspired graphene pressure sensor with random distributed spinosum for high sensitivity and large linearity[J].Acs Nano,2018,12(3):2346-2354.[54]SUN Q J,ZHUANG J,VENKATESH S,et al.Highly sensitiveand ultrastable skin sensors for biopressure and bioforce measurements based on hierarchical microstructures[J].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2018,10(4):4086-4094.[55]ZHOU Y,ZHAO L,TAO W,et al.All-nanofiber networkstructure for ultrasensitive piezoresistive pressure sensors[J].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2022,14(17):19949-19957. [56]GAO X,ZHOU F,LI M,et al.Flexible stannum-doped SrTiO3nanofiber membranes for highly sensitive and reliable piezoresistive pressure sensors[J].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2021,13(44):52811-52821.[57]XU J,ZHANG L,LAI X,et al.Wearable RGO∕MXenepiezoresistive pressure sensors with hierarchical microspines for detecting human motion[J].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28。

潘福奎男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青岛大

潘福奎男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青岛大

潘福奎,男,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青岛大学纺织学院(服装学院)院长,主持学院行政工作,纺织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

兼任青岛市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本科院校纺织服装教学指导委员会纺织工程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研究领域及成果:主要从事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和纺织新材料、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曾先后赴意大利、韩国、美国、俄罗斯、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考察和学术交流,到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大学(UMIST)访问学习半年。

曾获山东省新长征突击手、山东省优秀教师等称号。

主持并完成纵向、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曾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申请国家专利2项,出版著作1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马建伟,男,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纺织服装学院副院长,主持完成“甲壳胺抗菌剂的研究与开发”,获青岛市2004年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完成的市科委项目“复合纤维热熔定型技术研究及绒高档针织内衣、T恤产品的开发”,2003年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研项目3项。

主编的“十一五”规划教材《非织造布技术概论》于2011年获部委级优秀教材奖。

近5年先后在核心刊物和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4篇被EI收录。

先后获批发明专利8项。

主讲“纺织材料学”、“纺织商品学”、“非织造布”、“纺织材料学实验”、“产业用纺织品”“纺织品概念设计”等课程,其中《纺织材料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获省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金三发杯”非织造布大赛获优秀奖1项。

承担在研纵横向项目多项。

刘青林,男,教授,1960年7月出生,硕士生导师。

1982年7月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染织美术设计专业(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委员会理事;青岛市女装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我院2018级纺织工程二班举行“坚定信心,不负韶华,用实际行动担当起疫情防控的责任”网络主题班会

我院2018级纺织工程二班举行“坚定信心,不负韶华,用实际行动担当起疫情防控的责任”网络主题班会

2020年05月03日 17:15 点击:[]网络主题班会为引导广大学生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疫情,合理安排假期生活,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坚定信心、共克时艰,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2018级纺织工程二班响应校党委学工部的号召,开展了以“坚定信心,不负韶华,用实际行动担当起疫情防控的责任”为主题的网络主题班会活动。

此次班会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开展班级集体关于疫情防控的学习;第二,同学们积极分享了假期学习的心得以及新学期的规划;第三,倡导居家运动健身、开展居家技能分享。

虽然前线医护人员经过了一个多月同病毒的艰苦斗争,我国目前疫情情况有所好转,但是就病毒传染性来说仍然不容乐观。

因此这场战争我们要做好长远的攻坚战准备,目前疫情转折节点尚未到来,世界各地也陆续出现了确诊情况,虽然人数和增长率有所减缓,但是就现在来说,继续居家隔离仍是最好的选择。

会议中呼吁同学们减少出门,不能放松警惕。

“把疫情变成教材,接受这场生命的教育。

”是会议对本次疫情的总结。

“这场生命的教育教给了我们什么呢?第一,它让我们更加清楚生命健康的重要性。

身心健康才是学习、生活、工作的基础;第二,它教会了人类要以更加敬畏的态度对待自然。

尽管病毒起源尚未可知,但拒绝野味、敬畏自然是不容置疑的真理;第三,我们在伟大、崇高的逆行者身上看到了许多美德。

在这里我只提一点,那就是钟南山院士对于职业和专业的态度。

他说:选择医学是偶然,可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忱去对待。

”了解了防控疫情的常识,2018级纺织工程二班全体同学就疫情防控作出了承诺,并书写了承诺书。

铿锵有力的签名是对生命、对自己、对国家最好的尊重。

承诺书正确对待疫情就要正确对待疫情带给我们学习生活的影响。

疫情使我们不得不延长假期时间,在漫长的假期生活中,大家肯定有很多感悟。

在本次班会的第二环节,2018级纺织工程二班的同学一起分享假期学习心得,有的同学跟大家主动分享了自己读的书和读书后的感悟。

2019年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安排

2019年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安排

谢老师Biblioteka 复试报到时间:2018年4月10日下午14:0017:00;报到地点:香港东路7号青大浮山校区东 院睿思楼纺院教科办408室;联系人:刘老师, 电话:0532-85953038。 特别提醒:1. 复试时查验证件:身份证原件, 学历证书原件(往届生)、学生证(应届生), 不能提供学历证书及学生证原件者必须提供教育 部学历学籍认证报告);2. 收取复试及体检费 用(也可持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或各高校校 内医疗保健机构的体检报告原件);3. 政审表 。其他详细事宜请认真查阅青岛大学研究生招生 信息网201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通知。
院系所
专业
​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二次调剂复试安排
复试时间
复试地点(专业笔试) 注:若无笔试,地点为
面试时间
028纺织服装学院 085204材料工程
2019年4月11日周四上 午10:00开始
无笔试
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二次调剂复试安排
复试地点(专业面试) 联系人
备注
浮山校区东院睿思楼四楼 420室

基于Snake ̄Net_算法的刺绣针法识别

基于Snake ̄Net_算法的刺绣针法识别

纹理更加清晰ꎬ为下一步的目标提取做好准备ꎮ
线的形式呈现ꎬ比较连续、光滑ꎬ具有良好的匹配效
2. 2 基于改进 Snake 算法的交互式目标分割
果和形状检测能力ꎮ 并且该算法是一种交互式目标
目标分割是将图像中的特征区域从复杂背景中
识别算法ꎬ通过智能人机交互在预选样本时加入经
的图 6( c) 、图 6( f) ꎬ都比处理前的图 6( b) 的边缘和
对图像中的不同针法区域进行目标分割ꎬ获得齐针、
的目标分割ꎮ
抢针和套针的目标样本ꎬ为下一步提取特征信息做
传统的 Snake 算法中ꎬ控制点是人为选择的ꎬ虽
然比较灵活ꎬ但受经验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ꎬ而且
好准备ꎮ
本文研究的刺绣图像ꎬ其形状特征丰富ꎬ单一的
手动选点时ꎬ无法精确选取同一控制点ꎬ导致每次试
图像分割算法像阈值法、边缘检测法等ꎬ难以实现对
影响ꎬ会出现轮廓检测不完整或者过度检测等问题ꎮ
与已知针法模板进行特征匹配ꎬ识别针法类别ꎮ 但
因此本文将其用于初始轮廓的界定ꎬ结合活动轮廓
其研究处理的手绣样本形状相似ꎬ图像清晰度较高ꎬ
样本纹理特征可控ꎬ与网络中形态各异、噪声众多的
刺绣图像相比ꎬ方法适用性不足ꎬ并且该研究更着重
模型 Snake 算法 [12 ̄13] ꎬ互相优化ꎬ以获取更加圆顺、
针法和丝线是刺绣的主要构成因子ꎬ共同塑造
可分为点、线、面 3 类 [17] ꎬ本文结合针法的技术工艺
特点分析ꎬ将刺绣针法定义为点状针法ꎬ线条针法和
块面针法 3 类ꎬ分类图归结如图 1ꎮ
图 1 刺绣针法分类
Fig. 1 Classification of embroidery stitches
点状针法和线状针法主要表现为形成刺绣中的

青岛大学2013-2015年历年山东省内本科专业录取线

青岛大学2013-2015年历年山东省内本科专业录取线
3、音乐类、广播电视编导、服装表演录取成绩为:录取最低校考名次/录取最低文化成绩;美术类、体育教育录取成绩为录取最低省统考成绩/录取最低文化成绩。
4、2013年,本科一批线文理各为570分、554分;本科二批线文理各为506分、471分;
2014年,本科一批线文理各为579分、572分;本科二批线文理各为523分、489分;
2015年,本科一批线文理各为568分、562分;本科二批线文理各为510n分、490分;
艺术文
4年
247/427
251/453
249/446
提前批
环境设计
艺术文
4年
250/428
254/462
256/460
提前批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文
4年
248/427
251/459
247/452
提前批
1、G为国家级特色专业,S为山东省级特色专业;*学院为硕士授权点单位,**学院为博士授权点单位。
2、$表示当年为本科二批录取,#表示当年为本科一批录取。
物理学(师范,青岛招)

4年
551
542
507
二批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

4年
598
612
585
一批
应用化学

4年
601
613
585
一批
化学工程与工艺

4年
601
613
587
一批
化学(师范,青岛招)

4年
557
555
523
二批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

4年
609
621

“纺织之光”201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巡礼(一)

“纺织之光”201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巡礼(一)

纺织科教Textile Science & Education99纺织导报 China Textile Leader · 2019 No.11“纺织之光”201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巡礼(一)A Visit to the 2019 Textile Education Awards of CNTAC ( I )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赴青岛大学回访考察教育奖项目10月18日,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张翠竹,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白静等一行 4 人赶赴青岛大学,对“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以下简称“教育奖”)项目进行了回访考察,青岛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于永明教授出面接待。

张翠竹一行还与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执行院长陈韶娟教授、党委副书记张敏、副院长田明伟副教授等,以及10余位学生代表进行了座谈。

在座谈会上,张敏首先介绍了青岛大学及纺织服装学院的基本情况和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情况。

青岛大学办学起源于1909年创办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今年时值110周年。

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源于原山东纺织工学院,始于1950年,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雄厚的师资力量,深厚的学科底蕴,强劲的科研实力,拥有山东省唯一的纺织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经过近70年建设发展,已经成为全国在纺织学科领域有重要影响的纺织服装学院之一。

纤维材料与非织造技术、纺织先进技术、纺织化学与生态染整、功能材料与服装是学院的特色研究方向。

2019年,学院学生考研率达51%,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7%以上,毕业生供不应求,海尔集团、利群集团、迪尚集团、鲁泰集团、孚日集团、必维、天祥、SGS 等国内外大型企业对学院毕业生青睐有加,就业领域涉及纺织生产、纺织经营、纺织机械、纺织检测、纺织科学研究等。

毕业生中涌现出大批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高水平人才,部分优秀毕业生已成为院士、国家杰青、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专家,众多毕业生已成为高校、科研院所、知名纺织企业的中坚力量及领军人才。

纺织基应变传感器在健康监测领域的研究进展

纺织基应变传感器在健康监测领域的研究进展

纺织基应变传感器在健康监测领域的研究进展
李煜天;周润;王晓雪;田明伟
【期刊名称】《毛纺科技》
【年(卷),期】2024(52)4
【摘要】纺织基应变传感器因高灵敏度、透气性、可穿戴舒适性和可连续监测等特点,在健康监测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人体生理信号监测、运动与姿态监测以及远程医疗保健等。

针对目前应变传感器透气性、舒适性差,无法满足人体日常穿戴等应用难题,以纺织基应变传感器为研究对象,系统综述了近几年纤维基、纱线基、织物基3种类型的应变传感器及其在健康监测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讨论了纺织基应变传感器存在标准化难,兼容性、稳定性、耐洗性差等问题,指出未来纺织基应变传感器的主要发展方向应聚焦于高集成化及多功能化,并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远程医疗及个性化健康管理。

【总页数】8页(P132-139)
【作者】李煜天;周润;王晓雪;田明伟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242
【相关文献】
1.人体健康监测用织物基智能可穿戴传感器研究进展
2.基于RFID技术的无线无源纺织应变传感器研究进展
3.MXene改性纺织品在柔性应变传感领域研究进展
4.人
体运动/健康监测用纺织结构柔性传感器研究进展5.自供电纺织基柔性应变传感器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静电纺丝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应用综述

静电纺丝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应用综述

收稿日期:2020-02-26作者简介:刘鹏(1997-),男,天津市北辰区人,研究生。

静电纺丝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应用综述刘 鹏(青岛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以及发展历史。

从药物运输、组织工程、伤口敷料、固定生物酶、抗菌膜方面综述了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应用。

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简单高效、经济便捷的制备新型纳米纤维的技术。

近年来静电纺丝纤维在生物医药料中的应用愈加广泛。

静电纺丝技术已成为制备生物医用材料最广泛的技术之一。

关键词:静电纺丝;生物医用材料;药物运输;组织工程;伤口敷料;抗菌膜中图分类号:TS145 R318.0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0968.2020.04.0071 引言静电纺丝技术已成功制得超过30种天然和合成聚合物纳米纤维[1]。

随着生物医用材料的迅速发展,使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生物医用材料已越来越普遍。

静电纺丝纤维以其良好的性能在生物医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积极的探索,比如药物运输、组织工程、伤口敷料、固定生物酶、抗菌膜。

本文将就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进行论述。

2 静电纺丝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应用2.1 药物输送药物输送是指通过在体内运输药物以安全地实现其期望的治疗效果的方法与技术。

在选择药物载体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2]:(1)药物载体必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不会产生排斥反应和炎症。

(2)药物载体必须可降解且降解时间可调,降解后形成无毒的分解产物,对人体无危害。

(3)制备、加工药物载体的方法需便捷、高效、经济。

(4)药物载体需要具备一定的力学性能。

通过口服、注射药物,不利于人体对药物的吸收,药物不能快速的在人体中代谢,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高分子材料制备成纳米纤维,将其用作药物载体,由于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良好的可溶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促进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实现人体对药物利用率的显著提升[3]。

青岛大学点亮纺织情怀,珍视最高褒奖

青岛大学点亮纺织情怀,珍视最高褒奖

076 中国纺织 2020“光”耀纺织 传承炬火青岛大学于2018年加入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迄今已有2名教师获“纺织之光”教师奖,10名学生获学生奖。

获奖教师在教学、科研、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成绩突出。

获奖学生中,有4人成功考上博士研究生,5人成功考上硕士研究生,荣获校级以上荣誉近60项。

青岛大学: 点亮纺织情怀,珍视最高褒奖在青岛大学,“纺织之光”教育教学成果奖、教师奖,对从事纺织高等教育的教师来说是一种无上的荣誉,是对教师纺织人才培养成果的高度褒扬,也是对教师高尚纺织情怀的肯定。

“纺织之光”学生奖,对于纺织学子来说,是本领域内最高的学习奖项,是业内对纺织学子优秀学习成果、科研成果的最高肯定,是纺织学子倍加珍视的最高荣誉。

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多年来致力于推动高校纺织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对推动纺织高等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激励作用,是师生公认的纺织服装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公益组织。

学校将“纺织之光”教育教学成果奖同纺织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成果奖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等有机融合,同步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019年,纺织工程专业作为青岛大学第一个本科专业,顺利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

邢明杰获得“纺织之光”教师奖,教学成果荣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学生连续荣获第九届、第十届全国纱线大赛特等奖。

钱之光同志这样的老一辈纺织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强烈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已经成为凝聚全社会纺织人的一面旗帜和精神信仰。

对于青岛大学师生来说,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每年开展的教育教学成果奖、科学技术奖、教师奖、学生奖等,已经成为业内权威的重量级奖项,成为纺织行业年度发展的晴雨表,对于推动纺织行业持续发展举足轻重。

高校是纺织领域人才建设的摇篮,要形成政府、地方、行业协会、纺织企业共同支持纺织高等教育发展的良好格局,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体系,培养高质量纺织拔尖创新人才。

作为纺织高等学校,应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人才培养核心,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举行中国传统印染工艺展

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举行中国传统印染工艺展

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举行中国传统印染工艺展
佚名
【期刊名称】《染整技术》
【年(卷),期】2016(38)3
【摘要】日前,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传承·时尚"印染工艺作品展在静思楼前举办,此次作品展展出的作品是由2014级服装与服饰设计同学运用中国传统印染工艺制作完成的。

传统印染工艺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

传统印染具有现代工艺不可取代的色彩晕染,具有独特冰裂纹等自然而复杂的艺术效果,
【总页数】1页(P13-13)
【关键词】印染工艺;纺织服装;青岛大学;传统;中国;学院;服饰设计;工艺制作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90.5
【相关文献】
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手工印染艺术中的时尚化研究 [J], 王华斌
2.中国传统手工印染工艺课程教学模式 [J], 奚源;
3.浅析中国传统手工印染的传承与创新 [J], 黎丹
4.中国传统手工印染对现代纺织品创新设计的启示 [J], 张娅旻;武会会;蔡心珏
5.中国传统蓝印花在手工印染艺术中的时尚化研究 [J], 姜晓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时髦精LANA

时髦精LANA

时髦精LANA
马超卿(文/图)
【期刊名称】《服装设计师》
【年(卷),期】2022()10
【摘要】作为有关流行、文化、美与艺术等有关选题内涵的绘画作品与插图形式——时尚插画深受社会大众的喜爱,由于它的核心价值理念在于时尚精神,因此它尤其着眼于当下社会所盛行的文化现象与思潮。

一方面,通过时尚插画与艺术形式的探究,将时尚流行与想象力融合共同构建作品;另一方面,通过时尚插画与艺术结合,探寻内心对于时尚生活的认知,从艺术、美与时尚中获得慰藉。

【总页数】6页(P16-21)
【作者】马超卿(文/图)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1
【相关文献】
1.THE LAST LHASA LANA MANI PERFORMER TRINLEY
2.新型有机-金属配位聚合物[LaNa(BTCA)(H2O)3]·4H2O}n的合成与结构解析
3.时髦度夏谨防“冷烫精综合征”
4.克罗地亚LANA公司购买第10台ROLAND印刷机
5.进化上保守的小鼠F-LANa基因的计算机克隆(简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建伟,男,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纺织服装学院副院长,主持完成“甲壳胺抗菌剂的研究与开发”,获青岛市2004年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完成的市科委项目“复合纤维热熔定型技术研究及绒高档针织内衣、T恤产品的开发”,2003年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研项目3项。

主编的“十一五”规划教材《非织造布技术概论》于2011年获部委级优秀教材奖。

近5年先后在核心刊物和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4篇被EI收录。

先后获批发明专利8项。

主讲“纺织材料学”、“纺织商品学”、“非织造布”、“纺织材料学实验”、“产业用纺织品”“纺织品概念设计”等课程,其中《纺织材料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获省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金三发杯”非织造布大赛获优秀奖1项。

承担在研纵横向项目多项。

韩光亭,博士,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

中国、山东、青岛纺织工程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棉纺织工业协会理事会理事、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专业技术人才、山东省纺织教育先进工作者、青岛市拔尖人才。

纺织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纺织新材料、新工艺研究与产品开发;植物纤维资源利用及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取与应用。

作为主要负责人主持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项目41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1项,863计划1项,973前期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4项;省重大攻关项目1项,省重点项目1项,其它省市级项目32项。

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3篇,EI收录论文17篇。

先后获得省市级奖励11项,其中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获批发明专利5项。

于湖生,男,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纺织新材料、功能性纺织新产品及服用性能的研究。

近年来,与多家企业密切合作,相继研发了系列植物源抗菌防臭粘胶纤维及其产品。

如:绿茶粘胶纤维、薄荷粘胶纤维、草珊瑚粘胶纤维、大青叶粘胶纤维、银杏叶粘胶纤维、金樱子粘胶纤维、罗布麻叶粘胶纤维、植物中药抗菌保健粘胶纤维等植物源抗菌防臭功能粘胶纤维及其产品,该类产品抗菌防臭功能持久,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安全无毒。

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此外,还研制了吸湿发热粘胶纤维和高效除臭粘胶纤维等。

多年来,获国家授权专利5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3项。

出版著作2部,发表论文40余篇。

其中被SCI和EI收录4篇。

王秋美,女,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领域及成果:纺织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及应用,纺织结构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从事针织工艺与产品设计教学30多年,目前主要讲授“针织学”、“经编产品设计”和“针织面料分析及性能测试”等课程,主持的《针织学》获2005年省级精品课程,主编及参编“针织英语”和“针织服装设计”等教材。

近年来在针织结构复合材料性能、超细纤维织物和功能纺织品性能以及弹性针织物服用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持及参与科研教学项目5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EI收录5篇,获科研及教学奖励4项。

刘正芹,女,1962年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中国纺织大学,1989年获纺织工程工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东华大学环境工程工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纺织工艺、功能纺织品性能研究及开发、纺织印染废水处理技术及纺织企业环境管理。

对纺织材料改性及废旧纺织品再利用有较深入的研究。

主持完成了青岛市级科研项目“纺织行业印染废水的生化处理技术研究”,并通过鉴定。

主编和参编出版著作五部,发表论文三十余篇,SCI、ISTP收录多篇,曾获中国纺织学会陈维稷优秀论文奖。

杨庆斌,工学博士,博士后,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教学上,热爱本职工作,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积极主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在教学第一线默默奉献。

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参加教改和实验室建设项目3项。

曾获得青岛大学优秀教师,院级优秀教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我心目中的好导师,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称号。

教学之余能积极参加科研工作,近五年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和在研科研项目3项,在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被SCI、EI检索30余篇。

主持山东省科技计划发展项目1项,参与山东省科技计划发展项目1项,目前进展顺利。

获批青岛大学优秀研究生教材资助1项,获批青岛大学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资助1项,获得第十一届、第十二届陈维稷优秀论文二等奖各一项。

陈韶娟,女,1969年出生,博士,教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中级
职业指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纺织设计及医用抗菌纺织品开发。

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获青岛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第一位发表论文14篇,其中,EI收录2篇,ISTP收录2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承担在研纵横向项目多项。

主编部级“十一、五”规划教材两部。

主持承担山东省、青岛市多项科研项目,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科研经验。

田琳,1958年1月出生,教授。

研究方向为纺织新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应用、功能材料性能与产品开发等。

主持及参加课题10余项,主要有山东省基金项目《基于非均匀特性的纤维集合体力学行为模拟及设计》,课题《棉、丝及其它新型纺织材料生态纺织品开发的研究》、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纺织材料学》、青岛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纺织服装专业“实践和创新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等。

取得专利《在线纱线张力仪传感器》等2项。

在纺织学报、棉纺织技术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主要有:《双层毛巾织物的设计》、《The effect of alkali treatment to the properties of banana fibers》、《Study on Properties about Bamboo Yarns》等,其中8篇被EI收录。

主编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纹织物设计》、“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服用纺织品性能与应用》等,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织物结构与设计》等5部。

论文《花式纱线在家用纺织品中的应用》,获山东省纺织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教学研究项目《织物设计基础》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与实践,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教材《纹织物设计》省部级教材优秀奖。

教学研究项目“《织物设计基础》多媒体教学软件”获教育部大学组优秀奖。

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谭磊,1963年1月出生,湖南省湘潭市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

现为青岛大学纺织工程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纺织材料、针织工程与针织服装等。

参加科研课题4项,主要有《VILOFT纤维针织面料的研究与开发》、《纺织印染业废水生化处理技术研究》、等,参加山东省精品课程《针织学》、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纺织材料学》等。

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主要有:《Study on the Production and Properties of Mulberry Fiber》、《Study on Preparation for Super Absorbent Polymer Using Cotton Waste》、《study on sewing properties of knitted fabrics with piping and blocking》、《高支纯苎麻针织产品的开发》等。

主编“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针织服装设计》、“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及参编《针织英语》等教材4部。

教材《针织服装设计》获第二届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和“十一五”部委级优秀教材奖。

李显波,1964年9月出生,山东省莱阳市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

现任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纺织材料结构性能研究与功能制品。

任教至今先后教授过《针织学》、《针织成形产品设计》、《服装材料学》、《针织生产组织与管理》等专业课程。

主持及参加课题10项,主要有省科委的《纳米阻燃粘胶纤维及多功能纺织品关键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市科委的《多重功能协效纺织技术研究》和《新型海藻纤维医用安全性及其应用研究》等。

与青岛三秀新科技复合面料有限公司共建成立研发中心,每年提供15万元的科研经费。

近几年发表论文10篇。

主编及参编国家规划教材《针织学》等教材2部,专著《防水透湿织物生产技术》一部。

《纳米阻燃粘胶纤维及多功能纺织品关键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针织学》获中国纺织联合总会二等奖。

胡心怡,女,1963年5月出生;硕士,副教授;2004年起任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色彩分析与应用;现代针织服装设计、工艺与技术;纺织材料的结构、性能与功能制品。

主持或参加省科委、省教委、青岛大学等各类纵横向项目7项。

出版国家级教材1部、著作1部。

获国家专利2项。

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其中被EI收录及核心期刊近40篇;获省、市、校级科研奖励奖20余项,其中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青岛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项、青岛市纺织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

多年来一直从事“针织学”、“针织成形产品设计”、“针织服装设计”、“色彩学”和“色彩与基础图案”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近年来的主要研究课题:芳香微胶囊的留香效果;桑皮纤维产品的开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