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之音,乐动我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本之音,乐动我心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特别是它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幼儿”“全面发展”和“让幼儿主动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强调对幼儿“创造力的开发”。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方法,更是一种思想、一种对待音乐教育的态度。因此,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学习,对幼儿音乐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并对幼儿音乐活动的组织进行了新的尝试。

关键词:奥尔夫理念;原本性;开放性;组织策略

一、追溯本源,回归自然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即是一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他曾说过:“我所有的观念,是关于一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观念。”那么,什么是原本性呢?原本性是指质朴的、简单的、单纯的、最自然的、清澈的,但同时也是能够诉诸心灵、反应内心的,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一种形式,就像不施脂粉的自然风貌一样。

1.教学内容的原本性

奥尔夫音乐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民歌、童谣,甚至是方言。这种音乐更被人们所熟知,更为人们所接受,具有通俗性,人们更易懂。因此,各国的奥尔夫理念相同,但具体内容却不同。就拿我园的音乐教学活动来说,不但有五大领域的音乐教学,还有奥尔夫特色音乐活动,更有园本音乐,多种形式的音乐是自我流露和交流的需要,尤其是最适合儿童的音乐。

2.教学方式的原本性

教师应注重学习过程,一步一步引导幼儿通过过程中的自我参与,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来演奏音乐和表现音乐,感受到内心对音乐的需求、快感和兴趣。通过精心的策划去引导孩子主动地玩。如大班音乐活动《啄木鸟》,我采用故事引导,把幼儿带入啄木鸟医生给大树治病的情境中,请幼儿欣赏音乐,并随音乐打节奏(身体节奏、声音强弱节奏等),再随音乐做动作(自由创编、分组、集体做动作等)。

3.教学材料的原本性

原本性重在强调在音乐表现手段中体现每一个环节的元素,包括音乐技能技巧的元素、艺术形式的元素等等,原材料的组织就是由许多细小的元素组织而成的。如:音乐活动《快乐的家》,最后的部分我设计了器乐演奏环节,通过不同“乐器”(材料)表现乐曲中动植物的特点。如:“柳树打拍子,沙沙沙沙沙”。我还准备了废旧报纸和塑料袋,请幼儿自由探索表达。这种自然的原材料更易激发幼儿无穷的潜力,从而使教学材料回归自然,体现原本。

二、解开束缚,自由开放

奥尔夫音乐教育被国外称为:”从钢琴凳上(教师)、从座位上(孩子们)解放出来的音乐教育。”它是一种动态的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不需要懂得任何乐理知识,而是通过自己亲自参与,从亲身的体验中感受音乐。

1.学习环境开放

就拿音乐活动中的座位形式而言,教师和幼儿围坐成圆圈,此时教师和幼儿的角色就不是那么直观了。在一个圆圈中,教师和幼儿都是圆圈中的一员,教师和幼儿的距离拉近了。如:音乐活动《小蜘蛛》,教师在整个活动中一直和幼儿围坐在一起,一起探索、一起合作,幼儿的无拘无束感染着大家,这就是“开放”的幸福。

2.教学思维开放

俗话说:“思想支配一切。”教师的教学思维直接影响着幼儿参与活动的有效程度。如:活动《彩带舞》中,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发给每位孩子一件礼物(绸带),让幼儿通过触觉来猜是什么。接着请每个幼儿用动作表现绸带的用途和怎样舞动,要求每个人都不能相同,并放一首非常舒缓轻柔的慢板音乐,让孩子用绸带来表现音乐。然后是两个人合作用绸带来表现,最后发展到集体的创作,成为一个很丰满的作品。

3.表现空间开放

如:小班音乐活动《大皮球》,这是一个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活动,幼儿对皮球的形象熟悉又喜爱,因此在个唱表演中能够自由做出很多动作。在幼儿参与性极高的情况下,我就大胆“放手”,让幼儿创编大皮球的形象,有用肢体动作表现的,有用声音强弱表达的,还有的让其他小朋友来扮演大皮球,自由两两合作的。对于幼儿的各种表现,我没有介入,而是让幼儿随心所欲地表现。

三、激发想象,载体探究

1.探究载体

借助媒介来表现音乐活动。如:一首儿歌,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节奏型来为其伴奏,通过身体或节奏乐器甚至音条乐器来伴奏,合在一起就成了美妙的多声部作品了。可以让孩子看图片进行即兴唱故事接龙,把故事用嗓音、动作、舞蹈、演奏、表演等即兴编成音乐舞蹈剧等等。还可以通过以下载体来诠释音乐:

(1)儿童文学作品;(2)童谣;(3)儿歌;(4)唐诗;(5)歌曲;(6)律动。

又如:小班新学期,幼儿对彼此还很陌生,我请幼儿说出自己的名字,有两个字、三个字和四个字的名字如王力(x x)、方嘉俊(xx x)、许谢文杰(xx xx),每一个名字代表一种固定节奏型,之后我把幼儿分成三组,每组反复念一个名字,加上音量的大小、速度的强弱等就组成了一个三声部的节奏合说,可见不同的载体对音乐的诠释也不同。

2.探究形式

对音乐活动的探究可以采用不同形式,多种形式不但能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具体形式如下:(1)身体;(2)节奏乐器;(3)音量的大小;(4)速度的强弱;(5)音色的变化(断和连);(6)声部的交替。

如,《小毛巾》是一首台湾童谣,歌词诙谐,曲调朗朗上口,速度适中,适合小班幼儿歌唱。每段歌曲前两句是重复的,“小小毛巾爱玩水,洗了眼睛鼻子嘴”,幼儿可以做洗眼睛、鼻子、嘴的动作,之后则根据所唱出的身体部位做动作,如第一段的歌词是“还

跟耳朵亲亲嘴”,第二段的歌词是“还跟耳朵、还跟脖子亲亲嘴”。歌唱时既要保留基本动作,又要逐渐增加新的动作,以发展幼儿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使活动更有趣味性。

四、感悟音乐、体验过程

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其中的关键是探索和体验。音乐的基本元素首先是在最简单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它们是未加工的、粗糙的。通过体验,这些元素被精炼和提升成为更复杂的探寻和体验。

1.交往体验

音乐游戏《问好歌》,重在引导幼儿用肢体节奏感应问答句,愿意跟老师、同伴对唱。为了让幼儿更快地掌握和理解,我让幼儿在“找朋友”的游戏中进行节奏练习、问答练习、以词替换练习,如:睿杰睿杰在哪里,他不在这里。睿杰睿杰在哪里,这里这里在这里。通过这种形式,为学习这首歌曲做了铺垫,也使幼儿的交往能力得到了培养,音乐的社会交往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2.创新体验

音乐活动《洗衣机》,我播放节奏感轻快、舒缓的歌曲,让幼儿自由自在地“舞”、无拘无束地“跳”,在“舞”和“跳”中就会发现幼儿并不是以某种固定的方法去表现“衣物被洗”的样子。他们能够创编不同的形体动作。有晃动手臂的,就像衣服在洗衣机里飞舞;有转圈的,仿若裤子被洗的一尘不染;有单腿跳的,好似芭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