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阅读交流
《城南旧事》读后交流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读后交流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801127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8.png)
《城南旧事》读后交流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分享会,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沟通技巧。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书中思想情感,以及人物故事的理解。
二、教学活动
活动1:故事分享会
学生在会上分享自己童年的趣事,可以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也可以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通过分享,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分享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和经验。
活动2:城南旧事编辑部
以《城南旧事》为主题,让学生从自身出发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故事,包括童年的趣事,身边人的一些故事,或者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等。
完成故事编写后,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可以是在班级内部的展示,也可以是全校范围内的展示,然后挑选出优秀的作品编辑成册,然后分发给学生欣赏阅读。
活动3:课堂评价
教师通过了解学生课程的实施情况,学生的课堂表现,阅读活动的质量以及整个阅读过程中的笔试质量,并整合教师、小组成员以及其他学生和家长的评价,对课程进行集体评价。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材料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ea8ee37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4.png)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材料城南旧事是一部饱含着浓厚乡情的小说,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等问题。
在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对于乡村的美好与苦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从中汲取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首先,在小说中描绘出来的乡村生活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乡情。
作者通过刻画人物形象、细致入微的描写和精心安排的情节,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乡村世界。
故事中那些善良、纯朴的农民们,他们一直忍耐着艰辛的劳作,忍受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却并不失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他们虽然生活贫苦,但却有着深深的乡情,对于家乡的土地、山水、风俗等有着深厚的感情。
这种乡情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亲切感,也让我对乡村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其次,城南旧事中呈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场景。
小说中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比如翠绿的田野、青山绿水等,这些场景使我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在乡村的山间、田野中,人们和自然之间没有矛盾和冲突,而是相互依存、和谐共生。
农民借助自然的力量耕种土地,安居乐业;而自然也给予了人类丰富的物质和精神食粮。
这种和谐共生的关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保护自然环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然而,乡村生活并非一派祥和。
城南旧事中也揭示了人与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在小说中,人们被贪婪、狭隘的观念所束缚,导致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
比如,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嫉妒、算计等,让我感到了乡村社会的封闭和狭隘。
这种冲突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苦涩,使人们身心疲惫,丧失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说中的这些描写使我认识到,只有通过协作、互助和相互理解才能解决这些矛盾,让乡村社会更加和谐。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我不仅感受到了浓厚的乡情,还体验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
这种体验让我对乡村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让我明白了乡村的美好与苦涩。
同时,我也从中汲取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比如,要珍视自然环境,保护大自然;要排除封闭、狭隘的观念,通过协作、互助解决社会矛盾;要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保持乡情。
城南旧事每章读后感
![城南旧事每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07a3a7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f.png)
城南旧事每章读后感《城南旧事》这本书,就像一幅老北京的风情画,带着我走进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年代,让我看到了小英子眼中的世界。
第一章《惠安馆》里,小英子那纯真无邪的心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不惧别人口中所谓的“疯女人”秀贞,反而和她成为了朋友。
小英子用她那清澈的目光,看到了秀贞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思念。
秀贞日日夜夜盼着她的小桂子归来,那种执着和深情让人心酸。
小英子在与秀贞的相处中,没有丝毫的偏见和畏惧,她愿意倾听秀贞的故事,愿意帮她寻找小桂子。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也曾经毫无保留地去相信一个人,去帮助一个人,那份单纯和善良是多么的珍贵。
记得有一次,我家隔壁搬来了一位新邻居,大家都在背后议论说他看起来很凶,不好相处。
可我却不这么认为,我主动去和他打招呼,发现他其实只是外表看起来严肃,内心却很善良。
他会在我忘带钥匙的时候,让我去他家等爸爸妈妈回来;会在我不小心摔倒的时候,把我扶起来,帮我处理伤口。
就像小英子对待秀贞一样,我没有被别人的言语所左右,而是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受和了解。
第二章《我们看海去》中,那个为了供弟弟上学而不得不偷东西的小偷,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奈和人性的复杂。
小英子在和他的交流中,没有把他当成一个坏人,而是当成了一个朋友。
小英子的那份理解和包容,让我不禁反思,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也常常因为表面的现象而轻易地给一个人下定论?我曾经在公交车上遇到过一个穿着邋遢的大叔,他上车的时候大家都躲得远远的。
可是后来,我看到他主动给一位老人让座,还帮着一位抱着孩子的妈妈拎东西。
那一刻,我才明白,不能仅仅凭借外表和第一印象就去判断一个人的好坏。
我们应该像小英子一样,用一颗宽容和善良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
第三章《兰姨娘》里,小英子的聪明机灵让人忍不住点赞。
她巧妙地化解了爸爸和兰姨娘之间可能产生的情感危机,保护了自己的家庭。
这让我想起了在学校里,有一次我的好朋友因为一点小事和另一个同学闹了矛盾,眼看着就要打起来了。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交流会(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交流会(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b8a588a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4.png)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交流会(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经典作品是我们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我们要继承和发扬。
指导高年级学生阅读名著,感受经典的魅力,让学生懂得如何读整本书,体会阅读的快乐和阅读的收获。
教学目标:1、交流《城南旧事》读后的认识。
2、懂得如何读懂一本书活动准备:1、发放《城南旧事》一书,人手一本,自由阅读。
2、读中思考,思考中阅读,并做读书笔记。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经典作品?最近大家在读——《城南旧事》二、介绍书名、作者、作品影响力、写作缘由1、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英子住在北京城南所经历的童年往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2、谁来介绍作者(出示资料,林海音生于日本,长于北京,成就于台湾)3、在《冬阳·童年·骆驼队》里,作者是怎样描述对北京刻骨铭心的思念呢?(夏天过去……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这正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4、《城南旧事》这部小说有着怎样的影响力?(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拍成电影后,一夜誉满天下,曾在47个国家放映,获过多个国际大奖,如马尼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鹰奖。
三、交流初读感受1、文中写了哪几个故事?这些故事发生在她几岁的时候?(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7—13岁)2、你最喜欢哪个故事?用几句话来介绍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四、探讨品读方法1、品味作品的语言(1)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片断来品味。
①外貌描写(秀贞),抓住了秀贞的什么特点?②动作描写(爸爸),写了爸爸的哪些动作?你读出了什么?③语言描写(宋妈),宋妈的心情怎样,你脑海中浮现什么情景?(2)交流学生摘录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猜猜写谁?2、体会人物情感(1)分角色读《爸爸的花儿落了》片断,体会父亲对英子的鼓励与期望。
(2)不仅是爸爸,小说中所有的人物最终都无可奈何地离开了英子,作品弥漫着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https://img.taocdn.com/s3/m/6f2e46f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59.png)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正文第一篇:《城南旧事》阅读交流《城南旧事》阅读交流作品介绍《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长篇小说。
《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八十年代还被搬上银幕,还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感动了一代中国人。
活动层次初读后对全书的交流活动目标:1、通过读书交流深化学生的阅读感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2、适当渗透评价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方法;3、引导学生发言时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发表独特的见解。
活动准备:师生共读《城南旧事》,完成批注笔记。
教学过程:一、直入主题,营造氛围(5分钟)1、师:今天我们的读书交流课要交流的是(《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有人说: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
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才举家迁往台湾的林海音曾经这样说:课件出示: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
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师:由此,我们有幸读到这本书。
2、整体回顾,概括内容。
师:现在,我们就掩了册子来考考大家,这本小说由几个篇章组成?有哪些主要人物?(这部作品由五个篇章组成:《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及《爸爸的花儿落了》。
)《城南旧事》主要人物:英子、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英子的好朋友——妞儿、爸爸、妈妈、奶娘宋妈、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斜着嘴笑的兰姨娘、宋妈的男人黄板儿牙我们读书,不光是为了积累好词好句,不光是学习别人的写作手法,有时更多的是感受别人的的生命,去思考别人的生活并由此给自己带来力量。
书能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学会辨别是非,认清真、善、美;用心触摸这个人物,你读懂了这本书。
师:在这些人物中,你对谁最感兴趣?——(随机询问学生想说谁?)师:大家先在四人小组聊聊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人物,说完了就起立。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材料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5db43dc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7.png)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材料城南旧事是一本描写上海城南人民生活的小说,作者通过讲述一系列真实的事件和人物,展现了上海城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
这本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在读书交流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城南旧事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上海城南地区人民的艰辛生活和奋斗精神。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何添的小店老板,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艰苦的条件下开办了一家小面馆,并逐渐发展壮大。
通过何添这个人物,我们看到了城南人民追求幸福和改善生活的决心和努力。
在读书交流中,我们可以探讨何添的奋斗历程和他所代表的城南人民的精神面貌,以及这种精神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其次,城南旧事揭示了上海城南地区的社会风貌和阶层固化问题。
在书中,我们看到了贫富差距的存在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
作者通过描写多个家庭的生活状况,展示了城南地区贫民与富人之间的巨大差距,并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在读书交流中,我们可以探讨城南地区社会阶层固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城南旧事也反映了上海城南地区人民的传统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传统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之间的碰撞和冲突。
比如,书中的女主人公晓红,在面临婚姻问题上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而不是盲目遵循传统观念。
在读书交流中,我们可以讨论晓红这个人物对传统观念的颠覆以及传统观念与现代社会的冲突,以及这种冲突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总的来说,城南旧事是一本具有很高可读性和教育意义的小说,通过讲述上海城南地区人民的故事,展现了一个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引发了读者对社会问题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在读书交流中,我们可以通过探讨主人公的奋斗精神、社会阶层固化问题以及传统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的冲突等方面展开讨论,从而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城南旧事读后感(15篇)
![城南旧事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8d3a718762caaedd33d4f8.png)
城南旧事读后感(15篇)城南旧事读后感1这几天,我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故事很感人,令人记忆深刻。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活泼可爱并附有心机的小英子。
书中还有许多人物,如性格古怪令人生怕的秀贞;憨厚外向的宋妈和爱叨叨的妈妈等等。
《城南旧事》这本书主要讲了有一天,宋妈和小英子一齐去外面买东西,偶然碰见家喻户晓的“疯子”秀贞,宋妈一看见秀贞,就赶紧把小英子拉到了她的旁边,对着对面的秀贞大喊:“疯子!”小英子趁宋妈没注意时,就好奇地去了秀贞家。
所以,她们就认识了。
小英子听秀贞说她要找她的女儿小桂子,让英子也帮着找,她找了几天,意外地发现她的好朋友妞儿就是秀贞的女儿,英子决定把妞儿送到秀贞家去,当秀贞看到自我的女儿时,很快地收拾好衣服,还没来得及与英子道别,就奔向火车站了。
过了几个月,当英子得知妞儿她们被火车压死,情绪异常失落。
之后,英子经历了一段不幸的经历,就是她的爸爸去世了,宋妈也走了,经过这两件事,英子长大了。
读完这本书,我懂得了我们应当珍惜这段童年时光,不要把它白白浪费。
城南旧事读后感2冬日里的午后,阳光懒洋洋地洒下一片光辉,这个时候,最适合读书了。
我从书架上拿出一本书,细细品读。
书的封面上,写着四个苍劲有力的字:城南旧事。
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她是台湾与大陆文学交流的重要桥梁,代表作有《晓云》、《春风》、〈孟珠的旅程〉……书中的主人公英子,是一个天真而又单纯的女孩,她可以和惠安馆里的“疯子”交朋友,可以与小偷许下承诺,安静地听他讲故事,当奶妈宋妈离去,她伤心难过,当爸爸也永远离她而去,她知道,爸爸的花落了,她也不再是个小孩子了。
虽然,他们都已离开了英子,但也正是他们的离去,才让英子懂得了世间的悲欢离合,人情世故,让英子更加成熟,更加坚强。
《城南旧事》也可以说是一本林海音儿时的传记,她以小孩子的笔触、思维,描绘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老北京,描写了大人的喜怒哀乐,在文字背后,更是为读者缔造出世间的善恶冷暖。
【整本书阅读】林海音《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学习任务设计
![【整本书阅读】林海音《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学习任务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c2272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1.png)
【整本书阅读】林海音《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学习任务设计01以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这个世界不会那么复杂。
离别是生活的常态,孩子也总是在告别中渐渐长大。
每个人都想把自己留在童年,但是每个人都必然要长大。
02《城南旧事》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经典自传体小说。
小说文笔细腻,感情真挚,通过主人公英子童稚的双眼,观察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全书写了五个相对独立而又前后连贯的故事。
小英子在一次又一次的告别中,慢慢长大。
《城南旧事》也是一部展现老北京生活风情画卷的小说。
小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拍成了电影并荣获诸多奖项。
《城南旧事》曾被评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是教育部新课标推荐书目,小说中的多个内容被编入中小学课文。
03《城南旧事》不仅适合小学生阅读,也适合成年人阅读,更适合大人和孩子共读。
有效的共读,需要展开交流与对话。
下面分享的阅读交流课学习任务设计,供大人们参考:【阅读交流一】猜猜小说人物1.看同名电影图片,猜小说人物2.读人物描写片段,猜小说人物【阅读交流二】梳理小说情节1.回顾小说章节内容,概括梳理人物的不幸遭遇。
2.根据人物不幸遭遇,体会小说人物的主要特点。
【阅读交流三】感悟成长主题1.听听歌曲《送别》,说说电影《城南旧事》为什么以此做主题曲。
2.英子一次一次地,先后送别了谁?为什么要送别他们?3.再次品味每一次送别时的场景与细节,体会送别时人物的不同心情。
(1)体会送别妞儿和秀贞的心情:激动、不舍、悲伤(2)体会送别“小偷”的心情:害怕,很想哭(3)体会送别兰姨娘的心情:想哭也想笑,说不清是什么滋味(4)体会送别宋妈的心情:心情愉快、感到有趣(5)体会永别爸爸的心情:平静、特别安静4.对比五次送别,英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任性的、冲动的、脆弱的英子,变成了理智的、冷静的、坚强的英子正是在一次次的送别中,在经历的一件件事情中,在大人的一个个叮嘱与期待中,英子告别了过去的自己,慢慢长大了。
【阅读交流四】观看同名电影课后看看电影版的《城南旧事》,聊聊老北京的生活习俗与风貌。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城南旧事》读书交流会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城南旧事》读书交流会](https://img.taocdn.com/s3/m/ebf3b1cc551810a6f4248621.png)
一个时代的人物,一段心灵的童年——《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它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
本课时设计为一堂阅读交流课,学生自由阅读小说一周时间,再进行阅读交流。
旨在通过“统整、比较”的阅读策略,对书中的人物共性与个性进行形象研究,发现作者创作小说时,是有意识地选择这些人物记录下童年,并将这些人物永存心灵。
【教学目标】1.分享交流读书体会,感受阅读交流的快乐,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统整、比较”的阅读策略,升华对全书主旨的认识。
2.通过比较书中人物形象的异同,发现作者选材的奥秘,初步感受小说的创作艺术。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书中人物形象的异同,发现作者选材的奥秘,初步感受小说的创作艺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统整、比较”的阅读策略,升华对全书主旨的认识。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阅读学习单》、《人物特点表》2.学生准备:阅读《城南旧事》,完成《阅读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板题导入新课(一)板题:《城南旧事》读书交流会(二)同学们,《城南旧事》这本书大家已经读过了对吗?你读了几遍?用一句话说说你读完这本书的总体感受?(三)是啊,读完一本书,在我们的心中总是会留下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就像是小小的种子一样,随着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学习生根发芽,结出智慧的果实。
今天,我们就和同伴们一起分享我们的读书体会,请拿出《阅读学习单》。
【设计意图】开课交流读书情况,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读书后的基本情况,为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实施提供参考。
二、梳理故事脉络(一)在读书时,老师请大家用一幅图来画出你对书中五个故事关系的理解,谁来展示一下?请生展示,每个人说说自己的画法与理解。
预设一:学生发现五个故事是按英子的成长过程有序排列,教师评价:你们读书可真仔细,是的,把这五个故事前后联系起来看,可以发现这五个故事通过主人公小英子的成长经历连接起来,单篇是一个故事,五篇连起来又是一个整体。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b528d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f5.png)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1.1 设计依据1.1.1 针对学生对老北京文化的好奇心,以及对于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的阅读兴趣,设计本节课。
1.1.2 希望通过这节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体会作者的情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1.3 依据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二、知识点讲解2.1 文学常识2.1.1 介绍林海音的背景,以及《城南旧事》的出版背景。
2.1.2 讲解书中的重要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2.1.3 解析书中的重要事件,以及它们对主人公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3.1 交流讨论3.1.1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城南旧事》的心得体会。
3.1.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书中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的表达手法。
3.1.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书中的社会背景对主人公成长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城南旧事》的基本情节。
4.1.2 学生能够理解书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4.1.3 学生能够分析书中的主题思想。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于书中的一些历史背景和文化习俗的理解。
5.1.2 学生对于作者表达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5.1.3 学生对于书中的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5.2 教学重点5.2.1 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书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5.2.2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书中的主题思想。
5.2.3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PPT课件6.1.1 展示《城南旧事》的封面、作者照片及简介、书籍目录等。
6.1.2 包含重点人物、事件、主题思想的图片和图表。
6.1.3 用于引导学生直观了解书籍内容和加深记忆。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2 笔记本和笔6.2.1 供学生在课堂讨论时记录重点和心得。
6.2.2 便于学生在课后整理和回顾课堂内容。
6.2.3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3 《城南旧事》原著6.3.1 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书籍,方便随时查阅和引用。
读城南旧事的交流活动发言稿
![读城南旧事的交流活动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ebbb28d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c.png)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读城南旧事”交流活动,旨在通过阅读、分享和讨论,共同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人文精神。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本次活动组织者,向各位参与交流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城南旧事》是我国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南的风土人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作品中的主人公林英子,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出发,讲述了自己在城南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纯真与美好。
一、阅读《城南旧事》的感受1. 感受童真童趣在《城南旧事》中,林海音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世界。
例如,在《冬阳·童年》中,作者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在冬日里堆雪人、打雪仗的欢乐时光,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这些童真童趣的描写,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仿佛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2. 感受亲情友情《城南旧事》中,林海音通过描绘主人公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感情,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和友情的温暖。
例如,在《爸爸的花》中,作者回忆起父亲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在《小英子与丁丁》中,作者讲述了与丁丁之间的深厚友谊,让我们感受到了真挚的友情。
3. 感受社会变迁《城南旧事》以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城南为背景,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作者通过对社会底层人物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残酷和现实的无奈。
例如,在《小团圆》中,作者讲述了一个小人物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变迁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二、交流与讨论1. 作品的主题思想《城南旧事》通过描绘主人公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童年、亲情、友情、社会变迁等主题的思考。
在交流讨论中,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对这些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2. 人物形象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有善良、勇敢、坚韧的主人公林英子,有慈爱、宽容的父亲,有善良、忠诚的丁丁,还有自私、贪婪的胖太太等。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600dd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a.png)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林海音对童年和北京这座城市的怀念。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丰富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冬阳童年骆驼队》:引导学生关注骆驼的特征,了解老北京的风土人情,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2. 第二章《城南旧事》: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宋妈的身世,体会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关爱。
3. 第三章《爸爸的花儿落了》:引导学生关注爸爸的花儿,理解父爱如山,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敬爱。
4. 第四章《惠安馆的疯女人》:让学生了解惠安馆的疯女人,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5. 第五章《蓝旗飘飘》:引导学生关注蓝旗,了解民俗风情,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城南旧事》的基本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分析作品。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的测试,了解学生对《城南旧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评价,了解学生对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情况。
3. 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通过写作练习,了解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步骤1. 预习指导:让学生提前阅读《城南旧事》,了解章节内容,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 课堂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3. 课文讲解:针对本节课的章节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本节课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55d742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8.png)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引言】在中学语文课程中,让学生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
而《城南旧事》是一本经典之作,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部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本文将根据该书的内容与教学要求,设计一节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1. 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作品的背景与特点。
2. 理解和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
3. 掌握《城南旧事》中的重要文学技巧和表达方式。
4.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其他适当的方法,营造出《城南旧事》的场景,让学生进入作品的氛围中。
2. 讲解背景教师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以及该作品的写作背景和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 分小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朗读,注重朗读的表情和语调,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作品的情感与文化内涵。
4. 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城南旧事》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情节,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人物的性格与命运,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5. 谈论与分享在分析过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观点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6. 文学技巧与表达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城南旧事》中的文学技巧与表达方式,并进行解读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7. 课堂作业布置一篇关于《城南旧事》的读后感作文,要求学生自主发挥,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与技巧进行创作,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与讨论。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情况,评价学生对《城南旧事》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评价学生在读后感作文中运用的文学技巧和表达方式。
3. 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出指导和反馈,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举办《城南旧事》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自信心。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会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会](https://img.taocdn.com/s3/m/e54c422b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1b.p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兰姨娘主要内容
要叙述了兰姨娘从三岁被卖给人家,十四岁从苏州被人带进 了北京,二十岁嫁给一个六十八岁老头的经历。她在这个家 庭受尽了欺辱,后来逃离了那里,来到了英子家里,从此打 乱了英子家平静的生活,英子从此恨透了兰姨娘。新青年闹 革命的时期,不少革命青年被杀害。一个叫德先的人,经常 到英子家里躲藏,在和兰姨娘接触的过程中与兰姨娘产生了 爱情。北京形势吃紧,兰姨娘和德先离开了北京去了天津和 上海。从此英子家又恢复了平静的生活。
•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 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
• 小妹妹这时从妈妈的身上挣脱下来,她刚会走路,就喜欢我领她。我用跳舞的步子带着她走, 小妹妹高兴死啦!咯咯地笑,我嘴里又念着“我们看海去”,念一句,跳一步舞,这样跳到门 口。宋妈刚吃过饭,用她那银耳挖子在剔牙,每剔一下,就啧啧地吸着气,要剔好大的功夫; 仿佛她的牙很重要!小妹妹抱住她的腿,她才把耳挖子在身上抹了抹,插到她的髻儿上去。
《城南旧事》电影篇: 有一种感情叫做同情
《城南旧事》电影,改编自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同名中篇小说, 由吴贻弓执导,沈洁、郑振瑶、张闽、张丰毅等主演,1983年 于中国内地上映。影片透过小女孩英子的目光,讲述了英子在 北京生活时发生的三个故事。影片获得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 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 女配角、最佳音乐等多项大奖
END
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 《城南旧事》一书是她童年的生活 写照,也是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 《城南旧事》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 之一。
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 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 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 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https://img.taocdn.com/s3/m/a3b4e54d89eb172dec63b72d.png)
小英子是一个聪慧过人的小精灵,她拥有自己的秘密,又能窥视大人们的秘密,大人们却不知道她已窥视了秘密。
片段二
宋妈从桌底下拿出一只小锅,打开来还冒着热气,她盛了一碗黄黄的汤还有几块肉,递到我面前,要我喝下去。我别过脸去不要看,不要吃。碗里是西厢房的小油鸡吗?我曾经摸着它们的黄黄软软的羽毛,曾经捉来绿色的吊死鬼喂它们,曾经有一个长长睫毛大眼睛里的泪滴落在它们的身上„„我不说什么,把头钻进妈妈的胸怀里。
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
教学准备
1.学生独立阅读《城南旧事》,完成阅读记录卡。(记录卡附于文后)
2.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城南故事》,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二、走近作家,交流资料。
这本书生动地描绘了作者童年的一些生活经历。你在阅读时留心了解了作者吗?你收集了哪些有关她的资料?(指名回答,不要重复回答。)
人物用简要的话写一写故事内容
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大学生回家后再也没有回来,英子、秀
贞、妞儿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
1.小说是以林海英7——13岁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几年时间发生了很多事,作者为什么选择了这样几件事呢?(师:
整部小说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哀愁,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怀念,书中的几个故事,每个人物最后的归宿都是“离别”,随着他们的渐行渐远,林海英的童年也一去不复返。)
3.我们在习作中,也要注意根据文章的主题选择材料。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c3905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81.png)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阅读《城南旧事》,让学生感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对老北京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1.3 教学内容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老北京风土人情。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2.1 课程内容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让学生了解她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2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作者林海音有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对作品背景的兴趣。
2.3 教学活动通过查阅资料,介绍林海音的生平及创作风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
第三章:老北京风土人情探究3.1 课程内容分析《城南旧事》中描绘的老北京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京味儿。
3.2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作品中的风土人情,使学生更加了解老北京的文化。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老北京风土人情,如语言、习俗、建筑等,分组讨论并分享心得。
第四章:人物形象分析4.1 课程内容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4.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4.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选取作品中印象深刻的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进行小组交流。
第五章:阅读感悟分享5.1 课程内容邀请学生分享阅读《城南旧事》的感悟,促进学生间的思想交流。
5.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享和倾听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3 教学活动设置分享环节,让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第六章:文学技巧分析6.1 课程内容探讨《城南旧事》中的文学技巧,如叙述角度、描写手法等,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6.2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文学技巧,分组讨论并分析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故事梗概。
2.通过走进故事、走近人物、走进情节等方式回忆情节,交流独特的阅读感受,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
3.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4.学习围绕主题选材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文字的精妙,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
教学准备1.学生独立阅读《城南旧事》,完成阅读记录卡。
(记录卡附于文后)2.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城南故事》,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
二、走近作家,交流资料。
这本书生动地描绘了作者童年的一些生活经历。
你在阅读时留心了解了作者吗? 你收集了哪些有关她的资料?(指名回答,不要重复回答。
)让我们先走近作家—林海音。
课件出示: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1918年生于日本,1948年返回故乡台湾。
她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迄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
她在《城南旧事》出版后记中写道:“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物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三、了解故事梗概、创作主题(一)1.师提问:这本小说由哪几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的主人翁是谁?主要讲了哪些内容?你能用简单的话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说得准确又简洁的同学代表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表格)2、全班交流。
(投影出示)选择2、3个组,各组选出代表汇报,全班评议。
(二)课件出示:(1)《惠安馆》(2)《我们看海去》(3)《兰姨娘》(4)《驴打滚》(5)《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1.小说是以林海英7——13岁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几年时间发生了很多事,作者为什么选择了这样几件事呢?(师:整部小说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哀愁,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怀念,书中的几个故事,每个人物最后的归宿都是“离别”,随着他们的渐行渐远,林海英的童年也一去不复返。
)3.我们在习作中,也要注意根据文章的主题选择材料。
四、评故事中的人物。
过渡:当我们读着《城南旧事》,英子、秀贞、妞儿、宋妈、爸爸、兰姨娘……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这都得归功于林海音传神的描写,接下来,老师将出示一些精彩的句子,同学们猜一猜,这些文字描写的是书中哪个人物。
1.猜一猜:(1)教师课件出示书中的文字,学生猜文字描写的是哪个人物。
片段一:她从矮桌上拿起了一件没做完的衣服,朝我身上左比右比,然后高兴地对走进来的她的妈妈说:“妈,您瞧,我怎么说的,刚合适!那么就开领子吧。
”说着,她又找了一根绳子绕着我的脖子量,我由她摆布,只管看墙上的那张画,那画的是一个白胖大娃娃,没有穿衣服,手里捧着大元宝,骑在一条大大的红鱼上。
她转到我的面前来,看我仰着头,她也随着我的眼光看那张画,满是那么回事地说:“要看炕上看去,看我们小桂子多胖,那阵儿才八个月,骑着大金鱼,满屋里转,玩得饭都不吃,就这么淘……”片段二“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
他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他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他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
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
片段三:我手里拿着一个空瓶子和一根竹筷子,轻轻走进惠安馆,推开跨院的门,院里那棵槐树,果然又垂着许多绿虫子,秀贞说是吊死鬼,像秀贞的那几条蚕一样,嘴里吐着一条丝,从树上吊下来。
我把吊死鬼一条条弄进我的空瓶里,回家去喂鸡吃,每天可以弄一瓶。
那些吊死鬼装在小瓶里,咕囊咕囊地动,真是肉麻,我拿着装了吊死鬼的瓶子,胳膊常常觉得痒麻麻的,好像吊死鬼从瓶里爬到我的手上了,其实并没有。
(2)四人小组的学生读自己搜集的精彩片段,指名另一个四人小组的同学猜猜文字描写的哪个人物。
师:书中,像这样精彩的句子随处可见,同学们能不能再找一些这样的句子来读一读,让其余猜一猜这些文字描写的谁?2.评一评:师:在大人的心目中秀贞是疯子,中年男子是小偷,而英子始终一双纯真的大眼睛观察着周围的每一人,用一颗淳朴的心感知着北京城南发生的事情。
在英子心目中妞儿、秀贞、中年男子、爸爸、宋妈、兰姨娘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在你心目中,他们又是什么样的人?(1)小组合作。
合作要求:每个组员选择一个人说一说。
在英子心目中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在你心目中,他们又是什么样的人?(妞儿、秀贞、中年男子、爸爸、宋妈、兰姨娘)(2)全班交流。
抽一组员代表小组汇报。
3.这么多人物,有主要的,有次要的,不难发现,贯穿所有故事的中心人物是英子。
其他的都是英子以她的眼光写的各色各样的人。
在你的心目中,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不能结合书中的内容谈一谈?(可以结合书中的某个情节或片段来谈)学生自由回答,在评价时,注意从学生的回答中捕捉人物描写的方法。
4.同学们刚才的感悟和回答就是对书中人物形象“小英子”的分析和评价,只有抓住人物形象进行解读,深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才能加深对作品主要人物和中心思想的理解。
在不知不觉间,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评价人物的方法。
课件:评价人物方法引导:(1)人物的性格表现在其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
(2)人物的性格不是单一的,要从不同角度给予评价。
五、品故事情节。
1.交流读完本书后最难忘的画面、难忘的情节。
过渡:当我们静心地读完这部作品,一幅幅难忘的画面,一个个动人的情节深深地扎根在你的脑海里。
谁来说说这部作品中让你记忆犹新的画面,让你深深感动的情节。
读一读相关的语段或演一演等。
2.小组交流.(1)组员有感情地朗读令自己感动的情节,并说一说令自己感动的原因。
(2)每组商量好汇报方式,全班交流。
(可以选择代表汇报,可以全组汇报。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音乐《送别》)六、结束听着同学们深情的朗读,我不由得想起了林海音先生七十七岁时在聆听钢琴家林海为《城南旧事》所谱的一组乐曲后:写下了一部略带伤感的回忆童年的小诗。
(《城南夜》音乐响起,师生共同朗诵)静静地听,静静地想,回忆我的童年,忽见柳条儿摇曳,柳絮飞扬,柳絮吹向我的脸上,鼻孔里刺痒。
抚摸着鼻尖,泪珠儿沾湿我七岁的小手。
……我愿在这儿静静地听;向我自己的心诉求:给我一盏七月的莲花灯,提着它,我去踏冬月的雪,一步一个脚印.踏到明春。
……静静地听,静静地听,听城南的深夜,听到冬阳的早晨。
师:同学们,我们静静地欣赏了林海音的文字,走进了她纯真而又略带忧虑的童年。
同学们,趁着我们童年的美好时光,阅读更多的书籍,让更多精美的语言文字丰富我们的童年。
附:阅读记录卡2、整体回顾,概括内容。
阅读指导: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朱子语类大全》师:现在,我们就掩了册子来考考大家,这本小说由几个篇章组成?有哪些主要人物?(这部作品由五个篇章组成:《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及《爸爸的花儿落了》。
)《城南旧事》主要人物:英子、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英子的好朋友——妞儿、爸爸、妈妈、奶娘宋妈、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斜着嘴笑的兰姨娘、宋妈的男人黄板儿牙二、聚焦人物,个性解读(20分钟)第一步:小组交流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师:在这些人物中,你对谁最感兴趣?——(随机询问学生想说谁?)师:大家先在四人小组聊聊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人物,说完了就起立。
要求: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大声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大胆说!(评价人物方法引导:人物的性格表现在其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中;人物的性格不是单一的,要从不同角度给予评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拼命调动自己的记忆。
语言表达方法指导: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阅读兴趣引导:讨论的过程中,思考能力就提升了。
我们读书,不光是为了积累好词好句,不光是学习别人的写作手法,有时更多的是感受别人的的生命,去思考别人的生活并由此给自己带来力量。
书能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学会辨别是非,认清真、善、美;用心触摸这个人物,你读懂了这本书。
)第二步:厚嘴唇青年是好人还是坏人?(互动,观点争辩)片段一“小英子,你说我是好人?坏人?嗯?”好人,坏人,这是我最没有办法分清楚的事,怎么他也来问我呢?我摇摇头。
“不是好人?”他瞪起眼,指着自己的鼻子。
我还是摇摇头。
“不是坏人?”他笑了,眼泪从眼屎后面流出来。
“我不懂什么好人,坏人,人太多了,很难分。
”结论:他爱护弟弟,立志培养弟弟成材,为人和善,身上有善良的一面;他败光了家产,不得以作了贼,又有不光彩的一面。
小结: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者大概就是这样。
无论评价一个人还是一件事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结果也不同。
第三步:聚焦主要人物说说《惠安馆传奇》中小英子(观点的相互补充和碰撞)片段一“英子,人家都说我得了疯病,你说我是不是疯子?人家疯子都满地捡东西吃,乱打人,我怎么会是疯子,你看我疯不疯?”“不,”我摇摇头,真的,我只觉得秀贞那么可爱,那么可怜,她只是要找她的思康跟妞儿,不,跟小桂子。
结论:她与“疯子”秀贞成了好朋友,同情小伙伴妞儿,说明她纯真、善良。
没有任何世俗观念,她也并不懂疯子,小偷在常人眼里意味着什么,就那么毫无防备地用心去感受他们的痛苦和感情。
她并不会区分也用不着区分她交往的是什么样的人。
出于孩子天真的性格,她只直觉认为这些人看上去很有意思,出于好奇心,她愿意亲近他们。
她的眼睛来看周围形形色色的人物。
在她的童年里,有调皮的时候,有贪玩的时候,但与其他伙伴比起来,英子的身上多了一份勇敢与正义。
小英子是一个聪慧过人的小精灵,她拥有自己的秘密,又能窥视大人们的秘密,大人们却不知道她已窥视了秘密。
片段二宋妈从桌底下拿出一只小锅,打开来还冒着热气,她盛了一碗黄黄的汤还有几块肉,递到我面前,要我喝下去。
我别过脸去不要看,不要吃。
碗里是西厢房的小油鸡吗?我曾经摸着它们的黄黄软软的羽毛,曾经捉来绿色的吊死鬼喂它们,曾经有一个长长睫毛大眼睛里的泪滴落在它们的身上……我不说什么,把头钻进妈妈的胸怀里。
我没有再答话,不由得在想西厢房的小油鸡,井窝子边闪过来的小红袄,笑时的泪坑,廊檐下的缸盖,跨院里的小屋,炕桌上的金鱼缸,墙上的胖娃娃,雨水中的奔跑,……一切都算过去了吗?我将来会忘记吗?小英子天真活泼,正义善良,同时,在她的内心世界里,也有很多疑问与迷惑、她爱问为什么,喜欢踢球、跳舞,说明她活泼,充满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