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的名牌战略分析
海尔战略分析报告

目录第一部分海尔简介 (2)一.海尔历程 (2)二.品牌和产业 (2)三.海尔发展现状 (4)第二部分海尔各阶段发展战略 (6)一.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6)二.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1—1998): 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7)三.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1998—2005):走出国门,出口创牌 (8)四.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5—):整合全球资源创全球化品牌 (9)第三部分国际化战略详述 (11)一.海尔国际化战略步骤的制定 (11)二.国际化进入与竞争的战略选择 (11)第四部分海尔面临的困境 (16)结语 (18)第一部分海尔简介一、海尔历程1984年,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一年之内换了三任厂长,但一直亏损,当年12月,张瑞敏来到工厂担任新厂长,引进的是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的生产技术,拉开了海尔创业的序幕。
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思想贯穿海尔发展历程,在每一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海尔都抓住时代机遇进行战略创新。
上世纪八十年代,海尔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实施名牌战略,通过“砸冰箱”事件砸醒员工质量意识,创出冰箱名牌;九十年代,海尔抓住兼并重组的机遇,实施多元化战略,通过OEC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的输出,创造“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经典案例,从一个冰箱名牌拓展至家电领域的名牌群;进入二十一世纪,海尔抓住全球市场一体化的机遇,实施国际化战略,没有依赖国内低成本的优势单纯出口创汇,而是到海外设厂本土化发展,建立“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制造、本土化营销”三位一体的体系创造海外用户的需求,创出海尔的国际化名牌;互联网时代,海尔抓住网络时代需求个性化、营销碎片化的机遇,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通过企业和商业模式的两个转型,即从卖产品到服务、从传统发展模式到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的转型,创造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品牌。
在26年的创业发展历程中,张瑞敏以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和顺应时代潮流的超前战略决策带领海尔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营业额1357亿元(2010年)的全球化企业。
海尔的营销策略分析

海尔的营销策略分析一、海尔的品牌营销海尔的策略是将集团品牌划分为企业牌(产品总商标)、行销牌(产品行销商标)和产品牌(产品类别名称)三个层次。
从家电的长线产品考虑,海尔将各类别家电产品统一以Haier总商标统筹,叫做产品总商标;结合各产品特点,策划确定出产品主题词,以该主题词为中心,根据品种、型号扩充,演绎出一系列行销商标,如冰箱的王子系列,分别定位出小王子、小小王子、大王子、双王子、冰王子和雪王子等产品品牌配合总商标同时推出,最大限度地发挥了Haier名牌的连带影响力,大大降低了广告宣传中的传播成本。
1.海尔的品牌产品组合策略。
(1)单一品牌战略。
海尔单一品牌战略的具体内容有:1)海尔采用的是完全的单一品牌战略。
在海尔企业,冰箱、空调、彩电、电脑和手机等等,所有的产品都使用海尔的品牌,形成一个蔚为壮观的品牌大家族。
2)海尔还在其单一品牌战略中采用了企业/品牌同名战略,而实施企业/品牌同名战略有利于减少传播费用,在宣传企业的同时宣传了品牌,在宣传品牌的同时又宣传了企业,这种互动的形式对品牌资产的积累将更加快速有效。
比如,海尔砸冰箱的事件是一种企业行为,但是带给消费者的印象不汉是企业对产品质量的重视,更直接提升了海尔品牌的美誉度。
如果品牌名和企业名不同,是无法达到这种效果的。
(2)品牌延伸战略。
品牌延伸就是指一个品牌从原有的业务或产(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品延伸到新业务或产品上,多项业务或产品共享同一品牌。
海尔的品种延伸战略是在其洗衣机、空调、冰箱和电脑产品上都进行了品种延伸。
在冰箱上,海尔推出了“海尔-小王子”、“海尔-双王子”、“海尔-大王子”、“海尔-帅王子”、“海尔-金王子”等品种;在空调上,海尔推出了“海尔-小超人”变频空调、“海尔-小状元”健康空调、“海尔-小英才”窗机等品种;在洗衣机上,海尔推出了“海尔-神童”、“海尔-小小神童”、“海尔-同心洗”等品种;在电脑上,海尔推出了“潜龙”、“见龙”、“游龙”等品种。
海尔战略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海尔,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自1984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创新、质量、服务”的核心价值观,不断进行战略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
本文将从海尔的企业战略、核心竞争力、市场定位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海尔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企业战略1. 以市场为导向的战略海尔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
在全球化战略的推动下,海尔将产品和服务拓展到全球市场,实现了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华丽转身。
2. 以创新为核心的战略海尔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通过引进和培养人才,海尔建立了强大的研发团队,使企业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3. 以质量为根本的战略海尔始终坚持“用户至上,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确保消费者利益。
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海尔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信赖。
4. 以服务为支撑的战略海尔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打造“一站式”服务体验。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海尔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售后支持。
三、核心竞争力1. 技术创新能力海尔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先进的技术设备,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
在节能、环保、智能化等方面,海尔产品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2. 品牌影响力海尔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全球化的品牌战略,海尔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3. 供应链管理能力海尔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确保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的质量和供应。
通过优化供应链,海尔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4. 市场营销能力海尔具备强大的市场营销能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将产品和服务推广到全球市场。
同时,海尔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提升企业形象。
四、市场定位1. 产品定位海尔产品以中高端为主,兼顾大众市场。
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海尔注重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efeife[原创]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efeife[原创]](https://img.taocdn.com/s3/m/13614f3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2.png)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报告EFE IFE一、海尔集团背景介绍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现任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是海尔的主要创始人。
截至2009年,海尔集团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
2009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182亿美元),品牌价值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2010年,海尔集团全年实现全球营业额13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其中海尔品牌出口和海外销售额55亿美元,占总营业额的26%,全年实现利润62亿元人民币。
二、外部环境分析(1)PEST分析模型(PEST Analysis)1.政治法律环境要素(Political Factors):随着中国已经加入WTO,进口产品整体关税下降,将有利于企业降低采购原辅料和零部件的成本,引进先进技术;面对日益严重资源紧张的现实,中国政府迫切地感到了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家用电器是资源消耗品,社会保有量巨大,中国作为世界家电最大的消费市场,节能和废旧物处理问题显得非常突出。
目前,政府在家用电器行业推出了一系列涉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方面的管理规定和技术法规,其必将影响到家用电器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2.经济要素(Economic Factors):出口在未来若干年内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近几年我国家电产品出口呈现稳定增长的局面。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家电工业将面对的是全球大市场,这些需求将带给中国家电业更多的机会,今后若干年,随着中国家电工业国际化步伐和世界家电产业转移的加快,中国家电产品出口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海尔战略分析

二、多元化战略阶段
1、多元化战略发展历程
本地专业化 本地多元化 多地多元化 跨国多元化
在冰箱领域获得中国第一后,海尔开始推行多元化战略。先后推 出了空调、洗衣机、冰柜等产品取得巨大成功,策划你更为中国知名 企业。 之后海尔又从相关多元化走向不相关多元化,并伴随着一体化战 伴随着一体化战 略。多元化经营的成功率与老新业务之间的相关程度呈正相关。 海尔集团的多元化根据技术关联度和市场(用户、渠道和服务) 关联度衡量。经历了从高度相关,到中度相关,再到低度相关的过程。
海尔集团国际化战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海尔集团国际化战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销售国际化 海尔集团产品出口北美、拉美、欧盟、中东、东南亚等世界十大经 济区域共87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外有62个经销商,设立营销网点 30000个,营销信息中心10个。 质量国际化 是一家五大产品全部通过ISO9001国际质保体系认证和国内首家通过 ISO14001认证的家电集团,并获得了欧洲CE、EME,德国VDE、 GS、TUV,加拿大ESA,中东SSA、澳大利亚SAA等国际认证。海 尔在国内同行中首家通过欧盟EN45001认证,是中国第一家产品在国 内就可获得国际认证的企业。 生产国际化 海尔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可同时规模生产欧洲滚筒式、亚洲波轮式和美 洲搅拌式三种风格洗衣机的厂家。拥有自己合资设计公司并在北美、 非洲、日本等国家设立设计分部的企业。海尔除已在美国、印尼、菲 律宾、马来西亚、南斯拉夫设厂外,目前正在波兰、墨酉哥、沙特、 突尼斯等地建厂。
2、海尔的应对
张瑞敏给海尔集团设计了跨世纪的经营战略:“国 际市场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在海尔看来 ,国际国内市场是互动的,现在国内市场只是国 际市场的补充和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确立自己的 战略指导思想不应由局部出发。 据此,海尔制定实施“三大一活一统一”的大集 团战略
海尔集团多元化发展战略分析

在多元化战略下,海尔集团需要加强 品牌建设和维护,提升品牌知名度和 美誉度,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市场变化应对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海尔集团需要 及时调整战略和业务模式,以适应市 场需求的变化。
资源整合挑战
资金整合
随着多元化业务的拓展,海尔集团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何有 效整合资金资源是面临的重要挑战。
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和业务布局。
THANKS
感谢观看
1984年
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 厂成立。
1993年
海尔在A股上市,成为中国首 家在A股上市的家电企业。
2018年
海尔集团进入世界500强,排 名第440位。
海尔集团的核心业务
01
02
03
04
冰箱、洗衣机、空调、 热水器等家电产品。
智能家居、智慧家庭解 决方案。
互联网家电、物联网技 术应用。
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 增值服务。
海尔集团应持续增加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不 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培养创新人才
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和激励机制,吸引和培养具 备创新精神的人才,为企业的持续创新提供源源 不断的动力。
提升品牌影响力
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升海尔在全球 范围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 。
加强内外部资源整合,实现协同发展
提升了品牌价值
多元化战略使得海尔集团的品牌影响力得以提升,品牌价值 得到进一步彰显,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价值。
04
海尔集团多元化战略面临的挑战
内部管理挑战
组织结构调整
随着多元化业务的拓展,海尔集 团需要不断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 不同业务领域的管理需求,确保
海尔企业战略分析

综合案例分析——海尔的企业战略摘要: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面对新的全球化竞争条件,海尔为创出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而持续创新着。
海尔的成功有目共睹,我们小组从战略分析到战略选择再到战略实施,最后对战略进行简要评价,综合分析海尔企业战略。
并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理解海尔的高起点经营战略、多样化扩张战略、“先难后易”战略等问题,并对海尔领导人魅力及核心竞争力加以认识。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掌握了课本相关理论知识并进一步熟悉了海尔。
关键字:海尔环境分析核心能力战略张瑞敏组织结构一、战略分析——海尔企业外部环境及核心能力分析每个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在企业内部以及在企业和它之外的环境要素之间都发生着物质和信息的交换,通常,企业的活动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因此,企业在正确地制定战略目标和达成这些目标的战略之前,必须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分析,做到“知己知彼”。
下面从海尔的外部环境分析和核心竞争力分析入手,(一)外部环境分析虽然每个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都处于与外部环境的动态作业之中,但是对于每个企业来说,它面对着自己唯一的外部条件,本文采用PEST模型对海尔进行分析如下:1、政治环境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现在社会稳步发展,经济发达,可以说是政治局面稳定.我国现在十一五期间,极其重视对科技的发展,因此海尔企业生产的种种科技高新的产品会受到政策的优惠,面临这种政治环境,对海尔的发展是很有利的。
2、经济环境这几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下, 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高档品的需求也提升了,如空调,洗衣机,计算机,手机等,海尔也一样得到了发展。
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海尔等国内企业面临更多国外企业竞争,在这种经济环境下,海尔应该合理的作出决策,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打败竞争对手,争取在百家争鸣的竞争环境中独占鳌头.3、技术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如冰箱的无氟化,手机锂电池的开发,以及信息技术的开发,计算机的普及,现在的技术已经越来越发达了,而海尔是老品牌的公司,海尔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来面对竞争对手的挑战.4、社会文化环境最近的几十年以来,中国的社会环境的改变相当的大,第一就是人口的剧增, ,要解决那么多人的就业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导致了中国的劳动力相对与国外很廉价.第二则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以前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出门就是公交车私家车,打电话用手机,洗衣服用洗衣机,用计算机看新闻等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也给海尔等企业的发展机会.第三点事价值观的改变,较以前的人,现在的人更舍得把钱花在使生活更舒适的产品上了,海尔家电的产品自然就更畅销了。
海尔战略分析

海尔战略分析海尔名牌战略解析2021-11-21不少企业对名牌战略存在很多误解。
在实践中,有三个方面:一、认为名牌与自己无关。
我是中小企业,甚至是困难企业,还让我搞名牌?名牌战略是大企业的专利。
二、我认为名牌可以在一夜之间实现。
如此渴望成功,寻找捷径,以致误入歧途。
三、认为名牌就是名声,无论用什么办法,把自己的名声搞大就可以创成名牌了。
海尔被公认为中国实施名牌战略的成功企业。
我们应该用海尔的实践来回答这些问题。
海尔是奇迹。
从1984年亏损147万的小厂,经过17年的奋斗,发展到今天全球营业额600多亿的大企业,年增长率平均达到81%,而且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当然是一个奇迹。
海尔就是大海。
海尔人的头脑就是大海。
他们面对世界。
海尔的业务是sea,它成功地实现了多元化。
海尔的经验也很丰富,已经出版了许多研究书籍。
本文不是全面阐述海尔,只是侧重从名牌战略的角度对它做一些解析。
分析1:海尔最早了解名牌战略,最认真、最可持续地实施名牌战略研究海尔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早在1985年,也就是海尔还刚刚起步,还处在困难阶段,就明确地提出了创造名牌的目标。
著名的冰箱砸毁事件发生在1985年,也发生在海尔成立初期。
说起这件事,很多人都佩服张瑞敏抓质量的决心,但他们并没有充分意识到他抓品牌的聪明。
仅仅从物质效果来看,它可能不会被打碎,因为那些冰箱仍然可以修理。
但张瑞敏想要的是向全国消费者发表一个声明:海尔对质量一丝不苟!76台冰箱的经济损失和损失创造了谨慎的声誉,两者之间的得失不成比例。
想想看,那个时候,许多企业连商标意识都还没有树立起来,更何谈名牌意识?而海尔就明确了这个目标,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目前,许多企业仍然认为自己的企业规模小,资金不多,无法实施名牌战略。
他们不明白企业不应该等待大品牌战略,而应该用名牌战略来扩张。
海尔树立了最现实的榜样。
它清楚地告诉我们,名牌战略是企业从小到大成长的催化剂,是企业从小到大成长的重要桥梁,而不是大了才能收获的成果。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引言概述:海尔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一直致力于走向国际市场。
本文将对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功之处。
一、海尔的国际市场战略1.1 多元化产品线海尔在国际市场推出了多元化的产品线,涵盖家电、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等领域,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
1.2 强大的研发能力海尔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和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赢得国际市场的认可。
1.3 本土化营销策略海尔在国际市场采取本土化营销策略,根据当地文化和消费习惯进行产品定制和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二、海尔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2.1 优质的产品质量海尔一直注重产品质量,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技术创新,赢得了国际消费者的信任和好评。
2.2 全球化生产布局海尔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实现了全球化生产和供应链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3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海尔与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新产品和市场,拓展国际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
三、海尔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挑战3.1 本土化难题海尔在国际市场遇到了本土化难题,需要根据当地文化和法规进行产品定制和营销,增加了市场推广的难度。
3.2 品牌认知度海尔在国际市场的品牌认知度相对较低,需要加大市场宣传和推广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3.3 市场竞争激烈海尔在国际市场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和市场份额。
四、海尔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前景4.1 智能家居市场随着智能家居市场的快速发展,海尔在国际市场有望进一步拓展智能家居产品线,提升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4.2 智能制造领域海尔在智能制造领域拥有先进技术和研发实力,有望在国际市场引领智能制造潮流,实现更大的发展和突破。
4.3 生态链建设海尔在国际市场建立完善的生态链,与各行业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实现产业链协同和共赢,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海尔的品牌战略——案例分析报告

海尔的名牌战略——需求偏好分析学生姓名:学号:日期:案例陈述1984年,两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合并成立了渠道电冰箱总厂,这就是现在拥有900亿品牌价值稳居世界500强,创造中国民营企业神话的海尔集团的前身。
研究海尔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海尔品牌的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每个成长阶段都有适合当时情况的恰当的目标和战略方针。
1985年在张瑞敏领导下的砸冰箱事件让海尔员工悟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从这个时候开始,“质量高于利润”成了海尔为贯彻“名牌战略”而采取的经营理念。
这个事件是海尔确立名牌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此后,海尔不仅扭转了过去的被动局面,而且逐步成长为国内著名的企业和驰名的品牌。
1991年海尔确立了规模经济道路,从此进入了一个迅速扩张阶段。
海尔为组建一支实力强大的联合舰队,先后兼并了18家亏损企业,使海尔企业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扩张。
而且这个时期大力开展了多元化经营,使海尔从一个冰箱企业变成了生产各类家电产品的企业,这个阶段是海尔扩展实力的阶段。
由于实力的扩展,海尔品牌的名声进一步提高,海尔集团成了本行业的主导企业之一。
90年代中后期,中国已前所未有的态势进入了世界经济体系,大量高质量,高科技的外国家电涌入中国市场,面对这种全面而激烈的竞争,海尔提出了“服务终于利润”的战略思想,订立了“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的星级服务目标,并不断发现,挖掘市场潜在需求,已创新和个性化产品创造新市场。
海尔在这个国际化经营阶段反应及时,稳扎稳打,终于最终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提出问题分析案例可以得知,海尔的价格虽然高于其他同类商品,但是,它的市场份额却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牌,这不得不说是海尔的品牌效应。
下面,我们可以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解析海尔的成功:1.海尔创立名牌产品的行为对企业的需求曲线,价格和销售量有何影响?2.产品质量,广告宣传和服务对消费者偏好产生哪些影响?3.实施名牌战略的基础是什么?背景分析海尔成立之初,国内电冰箱生产企业林立,国外产品蜂拥而入,各种牌号的电冰箱挤满了市场,但是,海尔的高层分析后认为,尽管国内市场上中国自己的品牌不少,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名牌冰箱”。
海尔管理模式分析

教诲人
是用筷子还是用叉子,都是别人教 的:不知不为罪。
影响人的意志行为的因素有四:知 识信息、主体特质、已有经历、即刻情 境;而教诲可增补人的信息,突破人的 思维定式,平息人的感情冲动 。
17
激励人
懒人只是可以懒的人:武松 在景阳岗上已没有其它选择。
在“可以懒”和“勤劳无益 ”时,不会不懒。
这样一个目标体系,可保证企业内所有的工作、任何一件事情、任何 一样物品,都处于有序的管理控制之中。企业内的所有人员,上至总 经理下到普通工作人员,都十分清楚自己每天应该干什么、干多少、 按什么标准干、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从而保证了企业各项工作的目 的性和有效性,减少了浪费与损失。
30
日清控制系统
提要
一、海尔奇迹回顾 二、管理模分析方法 三、海尔管理模式的构成 四、OEC管理模式 五、市场链管理
1
一、海尔奇迹 回顾
2
海尔发展比较表
3
海尔的三大战略发展阶段
时间
战略内容
1984-1991 1992-1998 1998-2006
名牌战略:砸冰箱-得 金牌
多元化战略:激活休克 鱼,兼并18家企业
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日事日毕”。二是“日清日高”。即对工 作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改善、不断提高。对关键薄弱环节上的工作, 要求职工“坚持每天提高1%”,70天,工作水平就可以提高一倍。
“日清”控制在具体操作上有两种方式:一是全体员工的自我日清; 二是组织体系的“日清”控制,即由职能管理部门(人员)按规定 的管理程序,定时(或不定时)地对自己所承担的管理职能和管理 对象进行现场巡回检查,也是对员工自我日清的现场复审。组织体 系的“日清”控制,可以分为生产作业现场(车间)和职能管理部 门的“日清”两条主线。
海尔公司的战略分析

海尔公司的战略分析——大纲——一、海尔公司的基本情况介绍(一)公司简介(二)公司性质(三)经营范围(四)经营特点(五)价值观与愿景二、海尔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一)国内宏观环境(二)五力模型分析三、海尔公司的内部坏境分析(一)SW分析(二)波士顿矩阵分析四、海尔未来发展战略选择分析五、海尔战略执行力分析(一)领导执行力(二)公司组织结构(三)公司的企业文化及制度对战略执行的保证评价(四)自己对公司加强执行力的建议六、课业总结七、参考文献一、海尔公司的基本情况介绍(一)公司简介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
截至2009年,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
2009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品牌价值812亿元,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129所希望小学,制作212集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电赞助商。
(二)公司性质海尔属于集体所有制企业。
海尔的前身青岛电机厂是50年代组织起来的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最初是几个人凑钱干起来的,后来国家有赎买政策,这个企业就变成了集体所有制。
青岛海尔上市以后,青岛国资部门曾给海尔集团出过一个证明,即经过验资,海尔的资产内没有国有资产。
当然,在海尔的发展过程中,享受到了许多“国企待遇”。
(三)经营范围家电、通讯、IT、家居、生物、软件、物流、金融、旅游、房地产、电器部品、数字家庭、生物医疗设备。
(四)经营特点海尔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海尔集团的国际化发展过程海尔从最初的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开始,逐步发展到产品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其国际化程度在不断提高。
其国际化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实施名牌战略2、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1992-1998年),这一时期,海尔国际化的活动主要是建立海外市场网络,初步尝试海外建厂,以及实现产品设计的国际化。
海尔战略分析

《战略管理》课程论文题目“海尔”战略分析1 引言1.1“海尔”简单介绍“真诚到永远”——海尔,这是海尔的形象宣言,也是海尔企业形象深入人心的一句话。
它于1984在中国青岛创立,经过了不到三十年的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它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自2002年以来,“海尔”价值连续9 855.26亿元年以来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2010年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2010年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名单,50中国有5家企业上榜,海尔集团排名第28位,是唯一上榜家电品牌。
它发展的脚步一直在不断前进,从开始只单干“冰箱”一个产品,到走“多元化”战略,先是进入其他不同的家电行业,再到进入甚至完全陌生的金融和医药行业,近几年更是走“国际化”道路,再到现在的“全球品牌化”道路。
如今的“海尔”扩展为一个横跨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PC 等)、各种小家电以及制药、生物工程、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多部门公司。
但是由现状看来“海尔”的发展的脚步并不像预想的那么顺利,在很多方面都遇到了瓶颈。
例如:它打开国外市场的路十分艰辛,因为很难让国外人建立起对“海尔”品牌的认可度和忠诚度,而且它的技术在更具有竞争性的国际市场几乎没有优势可言。
所以它在国外的销售业绩不是很理想。
如今偌大的一个“海尔”到底该怎么样才能更好的走下去呢?2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2.1一般宏观环境对于宏观环境,基于“PEST”进行分析1)政治和法律因素:国内:对于“海尔”的发展,在国家政策方面是很多方面给予支持,例如对于产品的研发的征收增值税时的税率优惠和对于出口产品的出口退税等这一系列扶持的政策。
但是在法律方面却存在着很多缺陷。
这些缺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对此的相关法规不完善,存在着很多的漏洞,所以市场动荡,存在很多不规则的方面,如此的市场环境会影响“海尔”的稳步发展;二是对专利保护方面,虽有相关的立法,但是实施的效果却很差,因而产品很多被盗版和进行复制,也就是当下很流行的“山寨版”这一说,这对“海尔”来说就意味着很大的一笔损失。
海尔集团的战略分析

人才引进与培养
全球招聘与培训
建立全球人才招聘与培训体系,吸引和培养一流的人才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人才激励机制
制定科学的激励机制,包括股权激励、薪酬福利等,激 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内部人才流动
建立内部人才流动机制,鼓励员工在集团内部进行流动 ,培养综合性人才。
加强技术研发
高研发投入
提高研发投入比例,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人才培训和储备不足
海尔在人才培养和储备方面可能存在不足,这可能导致其在面对快速变化的 商业环境时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
经营劣势
多元化经营风险
海尔集团在多元化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不同行业之间的关联度可能不 高,因此海尔可能面临跨行业经营的挑战。
品牌形象维护困难
随着海尔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其品牌形象可能会受到影响。如果海尔不能有效地 维护其品牌形象,可能会失去原有的市场份额。
资金劣势
融资成本高
海尔集团可能面临较高的融资成本,这可能会影响其业务发 展的计划和实施。
资金流动性不足
海尔集团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资金流动性不足的问题,这 可能会影响其业务的正常运转和扩张计划。
05
海尔集团未来发展展望
市场前景预测
全球家电市场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全球家电市场有望继续增长。海尔应抓住机遇,扩大市场份额,提 高品牌影响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海尔已从传统家电制造商转型为开放创新平台 ,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品牌。
发展历程
2011年
海尔集团进入物联网领域,成立海尔U+ 智慧家庭股份公司。
1984年
海尔集团成立,开始生产冰箱等家电产品 。
海尔的SWOT分析及环境分析

海尔的SWOT分析国贸10-3 林锦雄2011年6月23日目录海尔的SWOT分析 (2)行业分析 (4)海尔集团营销策略的调整和完善 (5)海尔的竞争优势 (6)海尔优势 (6)一.高科技质量占据市场制高点 (6)二.以无形盘有形,专吃"休克鱼" (6)三.国际星级量条龙服务 (7)四."三分天下"两分在外 (7)海尔营销策略 (7)(一).产品定价、定位及其品牌战略 (8)海尔产品核心竞争力 (9)海尔的SWOT分析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
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2005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039亿元(128亿美元)。
下面是有关海尔的SWOT分析:优势:海尔有9种产品在中国市场位居行业之首,3种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三位,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国际市场彰显出发展实力。
"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目前,海尔累计申请专利6189项(其中发明专利819项),拥有软件著作权589项。
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海尔还主持或参与了近百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中,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还被纳入IEC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
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均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
海尔阶段性发展战略

海尔阶段性发展战略分析组长:闫超组员:魏璐佳、唐华、陈瑜、蒋晴海尔的阶段性开展战略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 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开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21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开展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创业25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
2021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海尔的开展很快,但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
企业开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战略转移的阶段性连接,旧的战略不断地、不失时机地被新的战略代替,这样才能使企业不断到达新的高度,赢得长期持续开展。
海尔的成功也正在于这种战略更替和转移的成功,在于它能够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失时机地以新的战略代替旧的战略。
开展战略创新的四个阶段一、海尔的名牌战略(一) 战略分析砸冰箱知名牌。
1985 年,76台“瑞雪〞牌冰箱经检验不合格,张瑞敏命令责任者当众砸毁了这些不合格冰箱。
这一锤,砸醒了职工的质量意识,更加坚决了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的开展道路,不管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质量都将是海尔生存之本。
在这一阶段,海尔在国内创立了海尔的名牌形象.总结出了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海尔改变了员工的质量观念,在员工中牢牢树立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观念,引入了国际上先进的质量管理标准,在国内同业中率先通过了多项国际认证。
海尔以"真诚到永远"的效劳,树立了整体企业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尔名牌战略解析
相当多的企业,对名牌战略存在着许多误解。
从实践上讲,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认为名牌与自己无关。
我是中小企业,甚至是困难企业,还让我搞名牌?名牌战略是大企业的专利。
二、认为名牌能够一蹴而就。
因此急于求成,查找捷径,以致误入歧途。
三、认为名牌确实是名声,不管用什么方法,把自己的名声搞大就能够创成名牌了。
海尔是我国公认的实施名牌战略成功的企业。
我们应该用海尔的实践回答这些问题。
海尔是奇迹。
从1984年亏损147万的小厂,通过17年的奋斗,进展到今天全球营业额600多亿的大企业,年增长率平均达到81%,而且接着保持着良好的进展势头,因此是一个奇迹。
海尔是大海。
海尔人的胸怀是海,他们面向世界。
海尔的经营是海,它成功地进行着多元化经营。
海尔的经验也是海,差不多出版了许多研究书籍。
本文不是全面阐述海尔,只是侧重从名牌战略的角度对它做一些解析。
解析之一:海尔对名牌战略认识得最早,实施得最认真最持续
研究海尔的进展历史,我们发觉,早在1985年,也确实是海尔还刚刚起步,还处在困难时期,就明确地提出了制造名牌的目标。
闻名的砸冰箱事件,就发生在1985年,也是发生在海尔的起步时期。
谈论那个事件,许多人佩服张瑞敏抓质量的决心,但没有充分意识到他抓牌子的聪慧。
单纯地从物质效应来看,也许是能够不砸的,因为那些冰箱还能够修理。
但张瑞敏要的是向全国消费者表态:我海尔确实是对质量一丝不苟!76台冰箱的经济损失和造就了一丝不苟的名声,两者之间的得失是不成比例的。
想想看,那个时候,许多企业连商标意识都还没有树立起来,更何谈名牌意识?而海尔就明确了那个目标,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目前仍然有许多企业认为,自己的企业专门小,企业还没有更多的富裕资金,因此没有能力实施名牌战略,他
们不明白,企业不是等大了再搞名牌战略,而是应该利用名牌战略搞大,海尔就树立了最现实的榜样。
它清晰地告诉我们,名牌战略是企业从小变大的催化剂,是从小成长到大的重要桥梁,而不是等到大了之后才能收获的成果。
是否把名牌战略放在重要的地位,现在仍然是我国企业和我国整个国民经济没有解决的问题,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国必将成为世界制造基地,这一点几乎差不多没有人怀疑,然而成为如何样的制造基地,仍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没有自己的知名品牌、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粹的加工基地;一种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的制造基地,这两种结果是大不相同的。
解析之二:海尔的名牌培育遵循了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
海尔品牌进展到今天,大约经历了如此的几个时期:
1984年到1991年为确立名牌时期。
发生在1985年的“砸冰箱”事件,是那个时期开始的标志,1991年获得驰名商标是那个时期结束的标志。
海尔
3 / 24
不仅扭转了过去的被动局面,而且逐步成长为国内闻名的企业和驰名的品牌。
1992年到1998年为迅速扩张时期。
那个期间先后以“吃休克鱼”为理论依照,兼并了18家亏损企业,使海尔企业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扩张。
而且那个时期大力开展了多元化经营,使海尔从一个冰箱企业变成了生产各类家电产品的企业,那个时期是海尔扩展实力的时期。
由于实力的扩展,海尔品牌的名声进一步提高,海尔集团成了本行业的主导企业之一。
1999年到现在为国际化提升时期。
在国内坐稳了位子之后,海尔不失时机地进入新的国际化经营的新时期。
用张瑞敏的讲法是“国内无名牌”。
对自己品牌的要求,也由“品牌国际化”到“国际化品牌”。
那个时期的要紧特点,是不仅把自己的产品打到世界市场上去,而且要在世界各地建立自己的经销和生产机构,海尔提出的目标是“三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内销售;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外销售;三分之一国外生产国外销售。
海尔初步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通过如此的叙述,我们能够看到,海尔品牌的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每个成长时期都有适合当时情况的恰当的目标和战略方针。
——目前有些企业在认识到名牌的重要性之后,又犯了急性病,企图在一个早晨就把自己打造成名牌。
他们或者迷信广告,认为只要把广告做得震天响,甚至发明了“地毯轰炸式”的广告方法,就能够在短时刻成为名牌;或者过分迷信策划和点子,认为只要有哪个指点,来一个什么绝招,就能够在几天之内成为名牌;或者花钞票买荣誉,对那个奖牌、那个奖杯过分感兴趣,过分迷信,认为这些东西一到手、名牌也就到手了……。
事实证明,这些方法最好的结果也确实是出现一些流星式的所谓“名牌企业”,更多的则是花钞票打了水飘。
即使有了名气,成了名牌。
它的成长也要经历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产品名牌时期。
消费者看见你的牌子,确信你的产品好。
第二时期:企业名牌时期。
5 / 24
消费者看了你的牌子不仅确信产品好,而且确信企业好。
(因此他们确信,在那个牌子下面的所有产品差不多上好的。
)
第三时期:社会名牌时期。
名牌差不多不仅仅是和某一个具体企业相联系、相对应,它能够和许多企业形成一定的对应关系。
麦当劳之因此能够进行连锁经营确实是如此。
中国的“全聚德”,制造它的原始企业差不多不复存在,但它在全国各地以及全世界仍然活着。
它们成了社会的财宝。
这些清晰地告诉我们,名牌像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样,是逐步生长起来的。
而不是按照主观意愿随便捏造出来的。
所有真心搞名牌战略的人,必须踏下心来,预备并实际做持续的努力。
解析之三:海尔在实际操作中深刻地把握了名牌的实质
名牌的实质是什么?这是许多人都在考虑的问题,那么先让我们看看海尔的三名话:
第一句话,“真诚到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