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戏的戏剧种类
中国的传统民间木偶戏的方式
中国的传统民间木偶戏的方式中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
其中,木偶戏作为我国传统艺术之一,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中国传统民间木偶戏的方式丰富多样,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形式。
一、皮影戏皮影戏是一种利用兽皮或纸张制作的平面木偶进行的戏剧形式。
在皮影戏中,戏偶以剪影投射在幕布上,通过灯光的照射,形成生动的戏剧效果。
这种方式流传已久,广受欢迎。
皮影戏的艺术特点在于其细致的表演,戏偶形象栩栩如生,娓娓道来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同时,它还可以作为一种民间传统教育的工具,传递道德教育和民俗文化。
二、手掌木偶手掌木偶又称为手指木偶,是指演员通过把木偶戏偶放在手指上进行表演的一种木偶戏形式。
这种方式透过演员手指的动作,将木偶操纵地灵活自如,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手掌木偶通常搭配精巧的布景和道具使用,增强戏剧效果,丰富故事情节。
这种方式既需要演员的技巧和经验,也需要戏偶的精心制作。
它在中国南方地区广泛流传,是一种独特而受欢迎的民间戏曲表演形式。
三、竹竿木偶竹竿木偶是指利用一根长竹竿来操控的木偶戏形式。
演员以竹竿为中心,通过拉动细小的线索,使木偶上下左右地活动。
竹竿木偶在表演中动作夸张、生动,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除了竹竿,演员通常还会使用各种形状的木偶头和身体来传递情感和故事情节。
这种方式在中国的北方地区非常盛行,代表作品包括京剧中的《红灯记》等。
四、绳索木偶绳索木偶是一种利用绳索和线索操纵的木偶戏形式。
演员通过线索操作,使木偶做出各种动作和表情。
这种方式就像是给木偶“加了绳”,使其能够活动起来。
绳索木偶通常搭配布景和道具使用,营造出戏剧场景。
绳索木偶在中国的西南地区非常盛行,尤其在云南、四川等地,人们经常通过绳索木偶来讲述神话和历史故事。
总结:中国的传统民间木偶戏方式多种多样,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特点。
皮影戏通过投射剪影在幕布上,手掌木偶通过演员手指灵活操纵,竹竿木偶通过竹竿活动操纵,绳索木偶通过绳索操纵,每一种方式都给观众带来了不同的视听享受。
木偶的分类
• 中国木偶戏一共分为四类:皮影、提线、布 袋、杖头。
• “杖头木偶”遍布中国大地的南北东西。各地木偶的高差距很大,从 27厘米至人高不等。 “杖头木偶”由表演者操纵一根命杆(与头相连) 和两根手杆(与手相连)进行表演,有的为3根杆或“托偶”,依手杆 位置有内、外操纵之分。“内操纵”者多演传统戏曲剧目,宽袍大袖, 便于表演戏曲程式,动作灵活,栩栩如生。 • “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由偶头、笼腹、四肢、提线和勾牌 组成,高约两尺。偶头以樟、椴或柳木雕成,内设机关,五官表情丰 富;竹制胸腹,手有文、武之分,舞枪弄棒,笔走龙蛇,把盏挥扇, 妙趣横生;勾牌与关节间有长约1米的提线。 •
连城木偶剧的 代表剧目
• 连城提线木偶 戏始于清朝, 著名剧目有 《水漫金山》 《大名府大名 府》《八仙过 海》《琉璃洞》 等百多个,堪 称一绝。
连城木偶剧的辉煌成就
• 连城木偶戏历史不长,然精品 迭出,著名剧目有《大名府》 《水漫金山》《八仙过海》 《琉璃洞》等百余个。名艺人 亦甚众,景负盛名的是曾被誉 为“中国三大木偶艺术大师” 之一的徐传华。他从艺60余年, 以精湛的提线技艺闻名遐迩, 20世纪50年代初参加华东区戏 曲会演和全国13省木偶戏观摩 演出,均获一等奖,被选进怀 仁堂为首长演出,并受文化部 之聘执教于“中国木偶艺术剧 团”。1955年9月参加“中国木 偶艺术交流访问团”,出国到 捷克、波兰、前苏联演出,享 誉东欧。 • • 在艺术上,连城木偶戏经多 次革新,日趋精湛。20世纪30 年代初,当时最有名气的“老 福星”戏班,编排了《南昌起 义》等剧目,在木偶舞台上首 次出现洋枪洋炮,开创木偶现 代剧的先河。1956年,在“老 福星”戏班基础上成立了“连 城木偶剧团”,艺术上更是精 益求精。增添了骑马射箭、翻 墙越城、转碟顶碗、口中喷火 等众多特技动作。并适当添加 杖头木偶配合,使得木偶活灵 活现。1981年在南昌连演50余 天,场场观众爆满。
《木偶戏》
为故事情节需要,设计一些必要的道具,如魔法棒、宝剑、面具等 ,以增加故事的戏剧性。
道具使用方法
在表演过程中,合理利用道具以增强表演效果,如使用灯光、音效 等。
04
木偶戏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木偶戏的传承与保护
传统木偶戏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 价值。
传承和保护传统木偶戏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加强宣传和推广、建立传承机制、 保护和修复木偶等。
木偶戏的类型与流派
类型
根据表演形式和操作方式的不同,木偶 戏可以分为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 木偶等几种类型。
VS
流派
中国的木偶戏流派繁多,如泉州木偶戏、 漳州木偶戏、川剧木偶戏等,各流派在表 演风格、技艺特点和文化内涵上有所差异 。同时,不同地区的木偶戏也具有独特的 风格和特色,如福建的提线木偶以精细的 操作和高超的技艺著称,而四川的杖头木 偶则以生动的表演和丰富的剧目取胜。
音效设计
合理设计音效和配乐,增强表演的 节奏感和情感表达,使观众更加投 入。
03
木偶戏的剧本创作与角色设计
剧本创作
确定主题
首先需要确定木偶戏的主题,这 可以为角色设计、场景设置和情
节发展提供方向。
故事构思
根据主题,构思一个有趣、引人 入胜的故事情节,确保情节紧凑
、逻辑清晰。
对话与旁白
在剧本中加入适当的对话和旁白 ,以推动剧情发展,同时塑造角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传统木偶戏的保护力度,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传承人 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年轻一代传承人。
创新与发展
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木偶戏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市 场需求。
创新可以体现在剧本创作、表演形式、音乐和舞美等方面,例如创作现代题材的木偶戏、将 传统木偶戏与现代音乐和舞蹈相结合等。
闽南布袋木偶戏
晋江布袋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又称南派布袋戏,是福建省晋江市一带的汉族传统戏剧。
指泉州地区掌中木偶戏,以泉腔演唱,有别于唱北调的漳州北派布袋戏。
最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南派布袋戏流行于闽南地区,其源头可追溯到晋代《拾遗记》及五代《化书》、南宋《巳末元日》中的史料记载。
明中时至清末,是南派布袋戏兴起与发展时期,汉族民间传说和《台湾通志》称,布袋戏兴起于明嘉靖间,创始人为后来被誉为“戏状元”的梁炳麟。
清中叶,晋江等地的布袋戏演出兴盛,并传至台湾,同时出现了李克茶等著名艺人。
清末民初,泉属各县一些著名的布袋戏班社纷纷兴起,如清同治、光绪年间的闽南“五虎班”。
民国时期,安溪、惠安等地的布袋戏班几乎遍及全县。
但至建国前夕,由于经济衰退,泉属诸县的布袋戏班社处境维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派布袋戏获得了新生。
20世纪50年代,晋江等县组织挖掘记录了200多个布袋戏剧目和音乐曲牌。
新时期以来,南派布袋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主要承载体为晋江市掌中木偶戏剧团。
建团50多年来,多次进京演出。
参加戏剧赛事和国际木偶节,并获得省级、国家级的奖誉。
剧目《白龙公主》、《五里长虹》获得文化部嘉奖和第九届文华奖。
以晋江布袋木偶戏为代表的南派布袋戏,对表演艺术有严谨的规范要求,每个行当的基本功都非常精细,如生角基本动作24步,旦角基本指法40步,同是一把扇,生角玉骨扇11步,丑角鼓扇21步。
一个缝衣程式,就有外手裁衣裳,髻上拔针、针插襟前、抽线、咬线、线尾搓尖、对针穿线、打结、口齿弹线、发上滑线、缝衣抽线等11个动作;表演修书盖章,从取印开始,再看印,去印脏、盖印油、呼印、下印,最后叠手压印,细致入微,一丝不苟。
南派布袋戏演员,人人都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全面掌握各种行当表演程式的基本功。
晋江布袋木偶戏的剧目非常丰富,有生旦戏、武打戏、宫廷戏、审案戏、连本戏和折子戏等等,大量是一代一代承袭下来的传统剧目,其中有些剧目如《玉真行》等剧是从梨园戏移植过来的。
木偶戏
提线木偶
铁枝木偶
4
布袋木偶
01
杖头木偶
概要
又称托棍木偶,在木偶头部及双手部位各装操纵杆,头部为住杆, 双手为侧杆,演员操纵时左手持主杆,右手持侧杆,举起木偶操纵 其动作。由表演者操纵一根命杆(与头相连)和两根手杆(与收相 连)进行表演,有的为三根杆,根据手杆位置有内、外操纵之分
内操纵
“内操纵”者多演传统戏曲剧目,宽袍大袖,便于表演戏曲程式, 动作灵活,栩栩如生。
晒干后烘烤定型,再涂上防水的颜料,按 照不同的角色身分,画成各种人物的脸谱 ,演出时穿戴上不同的装束,就成为一个 个活灵活现的戏曲人物。
戏班演出时先要搭建舞台,台上铺着草席,操纵木偶的人
盘膝而坐。坐在台上正中的人,一般是资历较浅的艺人,叫中
剧,左侧的人,叫副剧,是操纵偶人的第二把手,位于台上右 侧的,叫正剧,是戏班的核心人物。现在潮州一带流行的方言
布袋木偶戏的表演,主要是用手指活动来操作 的,所以又被称为"掌中戏"。和提线木偶、杖 头木偶两种木偶戏相比,布袋木偶戏中木偶的 动作更加节奏明快,迅捷有力
THANKS
最早的铁枝木偶是从纸影戏发展而来的,艺人们操纵偶像在透明的
箱子里面表演,方法上与皮影戏大致相同,所以称为阳窗纸影。
20世纪初,潮州一带的铁枝木偶戏班纷纷参照当时的戏剧舞台,
改用绣帘作为幕布,台上再摆上小桌子、小道具用于表演,偶身也改 用木头削制,曲调改唱潮剧曲目,至此潮州木偶戏就初步形成了。
制作:铁枝木偶的偶头使用红泥塑成,
木偶戏
历史地位
木偶戏,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资源,历史悠久,在各地民间 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以淳朴的艺术风格,灵巧的操纵技 艺,生动的木偶造型,在国内外艺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2006年5月20日,木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
论布袋木偶戏艺术流派发展及流变
论布袋木偶戏艺术流派发展及流变论布袋木偶戏艺术流派发展及流变布袋木偶戏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小戏,它属于傀儡戏的一个重要分支艺术。
布袋木偶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传播和传承。
布袋木偶戏在我国分布地域较广,南至香港,北至辽宁,东至台湾,西至新疆,都有布袋木偶戏的传播及传承。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布袋木偶戏艺术流派发展及流变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由于布袋木偶戏的传承地域较广,其称谓更是五花八门。
例如:浙江湖州的“幔帐戏”,江苏扬州的“肩担戏”,江西的“被窝戏”,北京的“耍苟利子”或“喔丢丢”,河北南部的“是不闲”“单帐小戏”“独台戏”“嘟嘟戏”“扁担戏”,四川的“被单戏”,河南的“扁担偶”“扁担戏”“独角戏”或“筒子戏”,广东的“鬼仔戏”“单人帮”,湖南邵阳的鬼仔戏、布袋戏,等等。
这些具有相同艺术形态但不同称谓的布袋木偶戏,均属于我国布袋木偶戏艺术重要的分支流派。
一、布袋木偶戏的历史渊源布袋木偶戏是我国傀儡戏艺术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一个分支种类,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我国,有关木偶戏(傀儡戏)方面的史料记载中,直接详解“布袋木偶(掌中傀儡)”的记载很少。
早在东晋王嘉所著《王子年拾遗记》中,却有类似布袋木偶戏艺术的记载,并且讲述的内容是西周时期周成王七年的故事。
“周成王七年,南垂有扶楼之国,其人能机巧变化,易形改服。
大则兴云起雾,小则入于纤毫之里。
缀金玉毛羽为衣裳。
能吐云喷火,鼓腹则如雷霆之声。
或化为巨象狮子龙蛇犬马之状,或变虎,或口中吐人于掌中,备百兽之乐,旋转屈曲于指间。
见人形,或长数分,或复数寸。
神怪?H忽,炫于时,《乐府》皆传此位,代代不绝。
故俗谓婆侯位,则扶楼之音讹替也。
”对于《王子年拾遗记》这段史料记载,乍一看,其描述之事神乎怪异,不像世间常事。
并且,在该记载的前半段文字中也看不出与布袋傀儡有任何关系,仅能看出是在描述该艺术表演时的怪异情形。
但是,当我们留意该段文字中的“于掌中”“备百兽之乐”“旋转屈曲于指间”和“见人形,或长数分,或复数寸”等关键字句时,即可发现此描述与布袋傀儡艺术表演形态的高度吻合。
布袋木偶戏的种类
布袋木偶戏的种类布袋木偶戏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起源于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它采用木偶进行表演,通常会在大红布袋中隐藏木偶操控者的手臂,因此得名“布袋木偶戏”。
布袋木偶戏因地域的不同而有多个种类,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典型的布袋木偶戏种类。
1.福建布袋木偶戏:福建布袋木偶戏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布袋木偶戏种类之一、它起源于唐朝末年,流传至今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福建布袋木偶戏色彩鲜艳,艺术表现力强,传承了福建地方戏曲的特色。
福建布袋木偶戏主要表演《赖宁篇》、《六朝金粉》、《托塔李天王》等经典剧目。
2.闽南布袋木偶戏:闽南布袋木偶戏是福建布袋木偶戏的一个分支,以福建闽南地区为主要表演地区。
闽南布袋木偶戏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剧本内容和表演形式。
它经常通过模拟生活中的场景和情节来表现社会风俗和民众生活,同时也融入了许多宗教和神话元素,给观众带来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
3.浙江布袋木偶戏:浙江布袋木偶戏又称为“悬铃木偶”,是浙江省地方戏曲的代表之一、浙江布袋木偶戏的特点是技巧高超、动作灵巧,布袋木偶在表演中能够活灵活现地模拟各种动物、人物形象,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浙江布袋木偶戏常演《封神榜》、《三岛奇缘》等剧目。
4.四川布袋木偶戏:四川布袋木偶戏起源于明代,是中国西南地区流传最广的布袋木偶戏种类之一、四川布袋木偶戏的特点是搞笑幽默、戏剧性强,常常通过滑稽搞笑的对话和动作来带给观众欢乐和娱乐。
四川布袋木偶戏的代表剧目有《红楼梦》、《西游记》等。
5.台湾布袋木偶戏:台湾布袋木偶戏是台湾的经典传统艺术形式之一,起源于清代。
台湾布袋木偶戏剧情丰富,表演形式多样,较为讲究“慢功夫”,即注重动作的细腻性和节奏的合理性。
台湾布袋木偶戏的剧目以《东游记》、《孟姜女》等为代表。
总之,布袋木偶戏是我国丰富多样的戏曲艺术形式之一,不同地方的布袋木偶戏各具特色。
通过这些布袋木偶戏,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原始民间艺术的魅力,更能够了解和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木偶戏生旦净丑
丑:是戏 剧的一种 程序化的 角色行当, 一般扮演 插科打诨 比较滑稽 的角色。 文丑以做 工为主, 武丑以武 打为主。
杖头木偶的制作
高州大班木偶戏和单人木偶戏所用的木偶均为杖头木偶,由木偶头像和连接头 像的竹竿组成。因竹竿上接木偶头,竹竿似拐杖,所以称杖头木偶。
杖头木偶三个制作工序:雕刻木偶头像、连接偶手、控制木偶竹杖。
单人木偶偶头似成人拳头大小,头高约10厘米,头径约5厘米,头像装上杖头 约有40厘米高,基本不超过成人小臂的长度。 大班木偶所用的头像则较大,有成人一个半拳头,头高约15厘米,头径约10厘 米,头像装上杖头约有50厘米高。
偶手:枝松木或乌木雕制,形状一般是四指伸开、拇指并拢,也有雕制成握握 拳状。无论哪种手型,都要在手中钴孔,以便在表演时放置器具或作连接使用。 把偶手雕刻好并装上小竹枝,一个完整的偶手便制作完成。
杖头: 杖头是用来连接偶头并操控整个木偶活动的关键组成部分,简单但 却最为重要。杖头选用根竹的竹竿。其竹径适中而且坚韧,不容易被折断, 是制作杖头的好材料。制作杖头首先将根竹阴干,然后截取长短适合的部分 (长约20厘米),再把竹径里面的竹节打通,使之变成管状,这样便可以连接 偶头了。最后在木偶头像中装上相应的操纵机关,连接好偶手。
木偶的头饰和服装:
由专门的艺人依据不同的年龄、性别、性格、身份等级、角色等量身定做,种类 繁多。
木偶戏多数表演中国古代的历史传统剧目。
为了塑造逼真的人物形象,帝王、将相、妃以及官僚一类人物的服装和头饰,要 绣上龙、花朵、动物等一些显示身份特征的图案,制作得十分讲究,可比真正的 龙袍官服、风冠霞帔。
生、旦、净、丑
——高州木偶戏角色及特点
白鼻(丑) :丑的名 称最早见于宋、元 南戏,通常扮演剧 中次要角色,以插 科打诨、滑稽调笑 为主。
中国传统木偶戏的种类
中国传统木偶戏的种类1.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最著名的传统木偶戏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
皮影戏以平面形象投射在白幕上的影子为主要表演形式,通过人民艺术家手中的薄皮影和灯光的照射,表现出各种角色和情节。
皮影戏的剧本内容非常丰富,既有传统的神话传说故事,也有现代题材。
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生动的表演方式使其备受人们喜爱。
2.磨旋木偶戏:磨旋木偶戏是一种以手摇机械为动力的木偶戏,源自中国浙江省的民间艺术形式。
这种木偶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栩栩如生,通过旋转机械拉动线牵动木偶的动作,使之能够活灵活现地表演各种故事情节。
磨旋木偶戏主要以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表达了人们对正义和美好的追求。
3.紧身木偶戏:紧身木偶戏又称肚皮木偶戏,是中国云南省的传统木偶戏形式之一、在这种戏剧形式中,木偶的身体是由木头零件组成的,互相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
表演者一手控制木偶的手臂,一手握住木偶的身体,通过灵活运动和精心设计的编剧,表达出各种情节和角色。
紧身木偶戏内容丰富多样,深受观众们的喜爱。
4.葫芦木偶戏:葫芦木偶戏是中国福建省流行的木偶戏形式之一,以葫芦为材料制作出的木偶为主要表演形式。
这种木偶戏内容多样,包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
演员通过手法和技巧展示出木偶生动的动作和表情,配合儿歌、诗词等表演形式,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5.八角木偶戏:八角木偶戏是中国江苏南京地区的传统木偶戏形式之一,以八角形状的木偶为主要表演形式。
这种木偶戏的特点是木偶的头部、四肢和衣物都由八个零件组成,演员通过手法和技巧操纵木偶的动作和表情,表达戏剧内容。
八角木偶戏的剧目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战争题材等。
6.节头木偶戏:节头木偶戏是中国山东省传统木偶戏的一种形式,以木偶的头部为主要表演形式。
这种木偶戏的特点是演员将手戳入木偶的头部,并通过绳索控制木偶的动作和表情。
节头木偶戏常常表演一些幽默、滑稽的故事情节,给观众带来欢乐和娱乐。
木偶戏
木偶戏是 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表演时,演员在 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 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 木偶、铁线木偶等。 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 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中国 木偶戏历史悠久,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 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 。
这一句话高度概括了木偶戏艺人精湛的技艺。赞扬了木 偶戏表演者默默无闻的精神。
人们仰着脖子,笑,发痴,拍掌。下巴像装了机关 似的,齐齐的挂下来,像一个等待糖豆的姿势。 这句话从 动作、神态 两方面来描写观众,写观众的 观众对木偶戏的入迷。 神态时运用了比喻的 修辞手法,体现了
侧面烘托木偶戏的精彩、木偶艺人的技艺 高超。
这句话说明木偶戏中角色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可 以看出制作人的想象力非常丰富。
5. 木偶表演喜怒哀乐,总是以固定的程序动作全身。笑的时候, 或 仰面朝天 ,或 弯腰捧腹 ,配合全身有节奏的 抖颤 ,让人看不 见它的脸。哭的时候或 以袖遮面 ,或 哭天抢地 配合全身的抽动 , 也让人看不见它的脸。
这些句子具体描写了 木偶戏表演时的固定动作 写出 了木偶戏表演时的局限性。
布袋木偶
木偶艺术
四川大木偶戏
托棒木偶
1、 分组朗读课文,争取读通顺,画 出不懂的词语。
fān
小幡பைடு நூலகம்
jīng
小旌 chěng 驰骋 yán 阎王
zhì 雉鸡
lí ng 羽翎
yǎn 俨如
hé
颌处
bà 霸主
tiāo 挑选 挑剔
挑
tiǎo 挑起 挑拨 shí 家什 什锦
shén 什么 为什么
什
读一读
飞花流星
木偶戏(辽西木偶戏)
2017年2月,辽西木偶戏等非遗项目在辽宁大剧院上演出。
2019年11月,辽西木偶戏在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泉州市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木偶联会中国 中心、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展演上出演。
2020年9月,辽西木偶戏在爱一方新文化生活体验中心一楼举行的辽宁省第十一届艺术节锦州分会场展演剧 目中,首场演出。
为了让辽西木偶戏得到进一步传承,锦州市文化部门制定了一整套保护措施并建立了濒危保护领导小组;决 定培训一批新学员,解决后继无人问题;政府部门决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辽西木偶戏工作室保护领导小组。 对辽西木偶的现存实物分批分期复制,建立专门展室,收集散落在民间的作品,加以保护;对老艺人亲自制作的 大小道具,予以陈列;凡属老艺人在制作工艺中自制的工具和器具,全部进行收集、修复;对辽西木偶的现存实 物分批分期复制不再进行破坏式使用,保证一般性演出和业务活动不再直接使用,建立专门展室予以陈列,指派 较得力的人员,研究继承和保护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锦州市木偶剧团有限公司获得“木 偶戏(辽西木偶戏)”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荣誉表彰
2012年5月,辽西锦州木偶剧团参加了在四川成都举行的“国际木偶节”,在此次木偶节上,他们表演了新 编木偶剧《渔夫与金鱼》。 辽西木偶戏
辽西木偶戏表演的三大基本功是“举功”“走功”“捻功”。“捻功"的技巧又分多种,初级的有简单手势、 单叉腰、双又腰、单抡臂、双抡臂,单和手、双和手、前弓后背等15节练功操。如果表演传统木偶戏,还要模仿 戏曲演员的动作,练习各种手势、水袖功等。操纵木偶的三要素是“稳”“准”“细”。“稳”指木偶表演不能 忽高忽低,时轻时重、东倒西歪;“准”是准确、协调地展现木偶的手。眼、身、法、步等形体动作;“细”即 细致地表现木偶的动、静、快、慢、进、退以及每个眼神、每个亮相。
木偶戏剧目
木偶戏剧目
木偶戏是一种以木偶为表演工具的戏剧形式。
它起源于中国,后传到欧洲以及全球各地。
木偶戏剧目通常由一位或多位操纵木偶的表演者完成,同时还需有音乐和声音效果的支持。
剧情和表演形式也可以因不同地区或文化背景而异,但一般都会表现生命、人性、社会问题等各种主题。
在欧洲,木偶戏多以童话、寓言等为主题,如《皮诺曹》、《灰姑娘》等,这些作品也常被改编成动画片或歌舞剧等形式。
而在中国,木偶戏则更多地表现历史、传统文化以及现代社会问题。
如《秦始皇》、《嫦娥奔月》等经典作品,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
虽然木偶戏曾经受到电影和电视等新兴媒介的冲击,但它仍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和文化价值。
在当今社会,一些地方的木偶戏曲艺节活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木偶戏
名称 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漳州市 1、简要描述 漳州布袋木偶戏又称"景戏"、"指花戏"、"掌中戏",傀儡戏剧种之一。漳州布袋木偶戏是由木偶表演、剧目、 音乐、木偶制作、服装、道具、布景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2、历史 漳州布袋木偶戏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中国古老珍稀的优秀艺术,南宋时兴盛于漳州,明末即流传到广东、 台湾和东南亚一些地区。清中叶以来漳州各地大量出现专业布袋戏班社,形成若干不同的流派。其中主要有"福春 "、"福兴"、"牡丹亭"三派,各有特色。近二百年来,今已传承八代。 3、艺术特色 漳州布袋木偶戏,其特点是用指掌直接操纵偶像进行戏剧性的表演,使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既能够体现 人
概况
陕西木偶戏又叫小戏,或名“傀儡”戏,流行于关中西部,是一种独特古老、深受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形式, 诞生于距今3000余年的西周时期。木偶过去头用木雕,大小若拳头,脸谱程式化,戴上胡子是须生,卸下胡子是 小生。近年经过改进,头用石膏翻模,纸壳脱胎,大如拱学,轻巧结实。木偶头根据人物性格精心设计,并用拉 线、拔棍等把眼、眉、口、舌、耳装成活动的,加上搭脚、带腿,把呆板无情的木偶,变成了感情丰富的剧中人。 木偶的操纵手法大致可分为提线木偶、布袋木偶和杖头木偶。木偶戏的唱腔以秦腔为主,操纵人根据唱腔和道白, 充分发挥木偶轻便灵活的特点,在有限的空间里,演出丰富多来的剧目。木偶由一人或数人操纵省组者不登台, 在幕后操纵和说唱。陕西省1960年成立了大偶剧团,乡村木偶戏班子有500多个。陕西木偶剧团成立后,在木偶 的艺术造型、设计、制作工艺和表演技巧上,一方面继承优秀传统风格,吸收精华;一方面革旧创新,改进提高。
布袋木偶戏的种类
布袋木偶戏的种类布袋木偶戏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形式。
它通过手中操控木偶,配合说、唱、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将故事情节表达出来,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根据内容和表演方式的不同,布袋木偶戏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种类。
一、综合性布袋木偶戏综合性布袋木偶戏是目前最常见、最广泛传播的一类木偶戏。
这类木偶戏的主要内容包括历史传说、小说、神话传说和社会现实题材等。
在表演形式上,综合性布袋木偶戏通常是由一个主持人和多个角色来表演。
主持人负责讲解故事情节和角色的性格特点,同时操控木偶进行表演。
这类木偶戏的特点是剧情丰富、节奏紧凑,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二、宫廷布袋木偶戏宫廷布袋木偶戏是受到皇室、贵族喜爱的一类木偶戏。
这类木偶戏的内容通常是根据历史故事改编的,包括中国古代帝王、贵族和武将的故事。
在表演形式上,宫廷布袋木偶戏注重服饰、舞台布置和表演技巧的精细。
演员扮演的木偶形象栩栩如生,舞台布景华丽,给观众带来一种尊贵和庄重的感觉。
三、地方性布袋木偶戏地方性布袋木偶戏是不同地域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这类木偶戏主要有福建永春布袋木偶戏、湖南岳阳布袋木偶戏、河南方城布袋木偶戏等。
每个地方的布袋木偶戏都有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包括故事情节、表演技巧和道具等。
地方性布袋木偶戏通常是以当地方言进行表演,更贴近当地观众的生活和文化。
四、历史性布袋木偶戏历史性布袋木偶戏是以历史题材为主要内容的一类木偶戏。
这类木偶戏的故事情节通常是取自历史事件和人物,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在表演形式上,历史性布袋木偶戏注重历史真实性和人物形象的还原。
演员通过操控木偶和表演技巧,将历史人物的形象和精神特点展现给观众。
五、儿童布袋木偶戏儿童布袋木偶戏是专门为儿童观众设计的一类木偶戏。
这类木偶戏的内容通常是童话故事、民间传说等,涉及到儿童喜闻乐见的题材。
在表演形式上,儿童布袋木偶戏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
演员通过操控可爱的木偶和幽默、夸张的表演方式,吸引儿童观众的注意力,给他们带来快乐。
木偶戏
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表演时,演员 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 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 木偶戏是 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 式。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中国木偶戏历史 悠久,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 (suí )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
提线木偶木偶戏的一种,表演时,艺人用线牵引木偶表演动作。根植 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丝戏”,民 间俗称“嘉礼”,乃流行于闽南语系地区的古老珍稀戏种,数百年形成了 一套稳定而完整的演出规制和700余出传统剧目。
在全国各类木偶戏中,泉州提线木偶 戏又是唯一仍有自己剧种音乐“傀儡调” 的戏种,至今仍完整地保存将近300支曲牌 旋律曲调及南鼓(压脚鼓)、钲锣等古乐 器。 泉州提线木偶形象结构完整,制作精 美,尤其是木偶头的雕刻、粉彩工艺,独 具匠心,巧夺天工,泉州木偶头轮廓清晰, 线条洗练,继承了唐宋雕刻、绘画风格, 当代木偶头制作,在师承的传统技艺基础 上,更侧重于夸张与变形,尤为强调性格 化和表现力,乃驰名中外的民间工艺珍品。 泉州提线木偶形象,一般都系有16条以上, 甚至多达30余条纤细悬丝,线条繁多,操 弄复杂,与我国多数传统木偶戏相比,技 巧表演难度最高。
木偶戏PPT
木偶戏种类很多,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主要有掌中木偶( 即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肉木偶等。 肉木偶 是直接由演员打扮成木偶的样子进行表演。 掌中木偶(布袋木偶) 是演员把木偶套在手掌上,用大拇 指、食指和中指操纵木偶活动。木 偶造型最小,仅有七寸左右,靠艺 人两手托举表演,操作技艺特别。
第18课 两岸木偶艺线牵
木偶戏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 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来表演 故事戏剧形式。表演时,演员在幕后 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 乐。木偶戏历史悠久,具有强烈的民 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受人们 喜欢,是汉族传统艺术之一,中国乡 土艺术的瑰宝。2006年5月20日,木 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偶艺术家-----李天禄 李天禄,出生于台北一个布袋戏世家 (1910年-1998年)。李天禄先生是台湾 “亦宛然剧团”的创办者,他九岁开始学 习木偶艺术,在中国木偶界被称作“国宝 级人物”。 木偶之父-----江加走 江加走(泉州人,1871—1954年), 11岁时师承其父学艺,终生从事木偶头雕 刻,以70多年的精心钻研,发展和创作出 285种不同性格的木偶头像,雕刻和粉彩 的木偶头像达万余件之多,是国际上公认 的“木偶之父“。
福建木偶戏是我国木偶表演艺术的杰出代表,主要演出形式为提线 木偶与掌中木偶(布袋戏)两种。自公元十世纪始在泉州、漳州及周边 地区广泛传播,其表演技法精湛、传统剧目和音乐唱腔丰富、偶像造型 艺术精美绝伦,形成了完整的表演体系。
台湾的木偶戏是由漳州、泉州、潮州一带随着移民来的,布袋戏是 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表演类型,在台湾逐渐发展出自己的本土特色。 代表着传统、固有色彩的传统布袋戏仍有演出,但仅限于少数具有古老 传承的老戏团;大多数剧团是在庙会演出金光布袋戏,极尽声、光的特 技效果,而霹雳布袋戏(电视系列)是最为风行的一种,其名乃因每出 剧名皆有"霹雳"二字得称,运用新的演绎手法,融入现代商业传播元素。
木偶戏
清代乾隆年间,提线木偶、布袋木偶、杖头木 偶均曾盛行于扬州。当时来到陕西、安徽等省木偶 系班社,一年中有大半年的时间集中于扬州城内作 表演活动。元宵节后,便52出城到北郊“声技饮食” 汇集之所虹桥一側的长堤上献艺。郑板桥在《咏傀 儡》一诗中写道:“笑尔胸中无一物,本来朽木制 为身。衣冠也学诗文辈,面貌能惊市井人。得意那 知当局丑,旁观莫认戏场真。纵教四肢能灵活,不 提撕不屈伸。”这首诗除了讽喻时俗外,也对堤线 木偶艺术作了惟妙惟肖的描绘。
将信封剪成各 种人物、动物 头像即可。
用木料或大 纸箱制做成 木偶台。
将乒乓球剪一手指大小的洞, 用针线在洞的对边固定上毛 线,做成头发。穿上一件小 衣服,食指套进脖子,大拇 指与其他三指分别套进两边 袖子进行表演。
在厚纸上画出或剪下旧 图书中的动物、人物等 形象,贴上较有韧性的 纸条,做成指环即可。 食指插进指环表演。
用各色毛线织成各 种形象的毛线偶。 操纵方法类似乒乓 球偶。
木偶戏的戏剧种类
木偶戏的戏剧种类木偶戏的戏剧种类木偶戏,又称木偶剧、傀儡戏、人偶戏、人偶剧,是一种不以真人演出,而以人操控假的傀儡的方式演出的戏剧,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木偶戏的戏剧种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木偶戏的戏剧种类木偶艺术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除了艺人的精彩表演外,完美的偶人造型艺术和操作装备也是吸引广大观众的一个重要方面。
造型艺术重在木偶的雕刻和设计,就一般情况而言,提线木偶造型较高,多在2.2尺左右。
关键部位均缀以提线,最多可达三十多条,至少也有十余条,如进行特技表演还须根据需要增加若干辅助提线。
木偶人表演各种舞蹈身段及武打技艺的水准,完全取决于艺人的操作技巧,这是提线木偶表演艺术水平高低的关键。
杖头木偶高于提线木偶,一般偶高3尺左右,装有三条操作线,两条牵动双手,一条支配头部与身躯表演。
布袋木偶造型最小,仅有7寸左右,靠艺人两手托举表演,操作技艺特别,不同于提线和杖头木偶。
根据木偶的结构和演员操纵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又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托棍木偶又称杖头木偶,在木偶头部及双手部位各装操纵杆,头部为主杆,双手为侧杆,演员操纵时左手持主杆,右手持侧杆,举起木偶操纵其动作。
手套木偶,又称掌中木偶、布袋戏等,偶人身高0.27米或0.40米,头部中空,颈下缝合布内袋连缀四肢,外着服装,演员的手掌伸入布内袋作为偶人躯干,五指分别撑起头部及左右臂,相互协调操纵偶人作各种动作,偶人双脚可用另一手拨动,或任其自然摆动。
杖头木偶遍布中国大地的南北东西。
各地木偶高差很大,从8寸至人高不等。
杖头木偶由表演者操纵一根命杆(与头相连)和两根手杆(与手相连)进行表演,有的为三根杆或“托偶”,依手杆位置有内、外操纵之分。
头以木雕,内藏机关,使嘴、眼可动;命杆为木、竹制,各派长、短不同,手杆与手、肘相接。
“内操纵”者多演传统戏曲剧目,宽袍大袖,便于表演戏曲程式,动作灵活,栩栩如生。
“外操纵”多弯把式命杆,负担减轻,表现力增加;纸制偶头转向灵巧,便于控制,机关多样,动作丰富;因手杆在外,身体塑形自由,整体感增强,突破了传统造型的局限,更合人物与时代需要;手的'材料不断更新(木-塑料-树脂),手杆逐渐由钢丝替代,“打脚”也出现了“横飞燕”、“大跳”等舞蹈动作。
【盘点老行业之五十六】木偶戏
【盘点老行业之五十六】木偶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
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
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
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
《水漫金山》木偶的头部是用防腐的木材雕琢脸部轮廓而成并用颜料画出五官,身子是用竹子编制的小竹笼,然后将头部和身子拼接在一起,再套上裁缝裁制的戏服。
最后用一块线板分别用多根丝线联系着木偶的头部、双手、背部等关键部位,这样一个提线木偶就基本完成。
人物有小生、武生、花旦、青衣、红脸、花脸和丑生等,脸谱各有特色,忠奸分明,男女老少各有特征。
木偶戏“以物象人”的表演特性,决定了木偶舞台的功能。
提线木偶戏的舞台大多是露天舞台,背部设有遮挡操纵者的帷幕,遮蔽木偶操纵者,分隔观、演区,突出木偶吸引观众。
《大闹天宫》木偶戏表演时,木偶提线人持线板站立于幕后操纵木偶表演,他们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音乐曲调有平板调、喜调、哭调和叹调等,演唱时多用帮腔来烘托气氛。
木偶艺术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除了艺人的精彩表演外,完美的木偶人造型艺术和操作装备也是吸引广大观众的一个重要方面。
造型艺术重在木偶的雕刻和设计,提线木偶高2.2尺左右。
关键部位均系有提线,一个木偶最多可达三十多条,至少也有十余条,其中孙悟空木偶系有25条线。
如进行特技表演还根据需要增加若干辅助提线。
演出时,木偶提线人有时候还要用牙齿咬住其中的一些线,或将提线套在手臂上。
提线木偶的表演,要通过提线的操作,使木偶像人一样活动起来,同时木偶提线人口中还要念唱旁白,提线人没有一定的功底是演不好的。
木偶表演各种舞蹈身段及武打技艺的水准,完全取决于提线人的操作技巧,这是提线木偶表演艺术水平高低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偶戏的戏剧种类
木偶戏,又称木偶剧、傀儡戏、人偶戏、人偶剧,是一种不以真人演出,而以人操控假的傀儡的方式演出的戏剧,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木偶戏的戏剧种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木偶戏的戏剧种类木偶艺术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除了艺人的精彩表演外,完美的偶人造型艺术和操作装备也是吸引广大观众的一个重要方面。
造型艺术重在木偶的雕刻和设计,就一般情况而言,提线木偶造型较高,多在2.2 尺左右。
关键部位均缀以提线,最多可达三十多条,至少也有十余条,如进行特技表演还须根据需要增加若干辅助提线。
木偶人表演各种舞蹈身段及武打技艺的水准,完全取决于艺人的操作技巧,这是提线木偶表演艺术水平高低的关键。
杖头木偶高于提线木偶,一般偶高3 尺左右,装有三条操作线,两条牵动双手,一条支配头部与身躯表演。
布袋木偶造型最小,仅有7 寸左右,靠艺人两手托举表演,操作技艺特别,不同于提线和杖头木偶。
根据木偶的结构和演员操纵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又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托棍木偶又称杖头木偶,在木偶头部及双手部位各装操纵杆,头部为主杆,双手为侧杆,演员操纵时左手持主杆,右手持侧杆,举起木偶操纵其动作。
手套木偶,又称掌中木偶、布袋戏等,偶人身高0.27 米或0.40 米,头部中空,颈下缝合布内袋连缀四肢,外着服装,演员的手掌伸入布内袋作为偶人躯干,五指分别撑起头部及左右臂,相互协调操纵偶人作各种动作,偶人双脚可用另一手拨动,或任其自然摆动。
杖头木偶遍布中国大地的南北东西。
各地木偶高差很大,从8 寸至人高不等。
杖头木偶由表演者操纵一根命杆(与头相连)和两根手杆(与手相连)进行表演,有的为三根杆或“托偶”,依手杆位置有内、外操纵之分。
头以木雕,内藏机关,使嘴、眼可动;命杆为木、竹制,各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