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公民投票制度的实践困境透视_胡鸿晓

合集下载

域外经验 | 对国外公益诉讼制度的借鉴与思考

域外经验 | 对国外公益诉讼制度的借鉴与思考

域外经验 | 对国外公益诉讼制度的借鉴与思考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20年第10期文/林道雨福建省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吴世东福建省检察院第七检察部经过五年司法实践,我国检察公益诉讼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在实践中发现在公益诉讼立法供给、机制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尤其是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仍不够健全完善。

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和借鉴美国、日本、巴西、俄罗斯等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相对较成熟国家的立法与实践经验,以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效果。

美国:“私人检察官”制度1890年《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的出台标志着民事公益诉讼在美国的诞生。

美国将维护政府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诉权广泛赋予政府、公民、个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并称之为“私人检察官”制度。

该制度是指“为防止公务员从事违反法律所赋予的权限(之范围)的行为,联邦议会可根据宪法将此类起诉权授予检察总长等公务员……联邦议会还可以不指名检察总长或其他公务员为此类诉讼的提起人……而且根据宪法,以立法的形式赋予非公务员的个人或非公务员的组织提起诉权。

接受这一授权的人,就是私人检察总长。

”此外,在《清洁空气法》中规定了任何人都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对包括美国政府、行政机关、公司企业、各类社会组织以及个人按照该法的规定提起诉讼。

这就是著名的公民诉讼条款。

《清洁水法》还规定,起诉人胜诉后,败诉方承担起诉方花费的全部费用,国家再给予奖励。

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日本:以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为主日本的环境公益诉讼,主要是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其健全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主要特点表现为“民众诉讼”“住民诉讼”等。

日本《行政案件诉讼法》将行政诉讼案件分为抗告诉讼、当事人诉讼、民众诉讼和机关诉讼四种。

前两种是以保护国民的个人利益为目的的主观诉讼,后两种是以维护客观的法律秩序为目的的客观诉讼。

根据该法第五条的规定,所谓民众诉讼是指“请求纠正国家或者公共团体机关不符合法规的行为诉讼,并且是以作为选举人的资格或者其他与自己的法律上利益无关的资格提起的诉讼”。

公民社会思潮渗透的途径、实质及应对

公民社会思潮渗透的途径、实质及应对

公民社会思潮渗透的途径、实质及应对作者:冯占民来源:《党政干部论坛》 2017年第2期冯占民公民社会主要是指介于“政府” 与“私人” 之间的一个领域,其载体主要是非政府组织,其目的主要是维护社会某一阶层、团体或组织的共同利益。

近几年来,借我国推动社会治理之机会,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公民社会之名,到处宣扬西方民主价值观念,肆意歪曲和攻击我国民主政治制度,企图弱化党的基层组织政权。

因此,有必要对这种宣扬公民社会思潮的状况进行梳理,以透视其本质,便于人们在这种思潮面前,能够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不为所动。

一、西方公民社会思潮渗透的主要途径当前,“公民社会” 思潮对我国进行渗透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借“观察” 等名义介入我国基层民主选举相关研究显示, 20世纪 90年代初,美国国际共和研究所和卡特中心已参与到我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之中,随后西方一些非政府组织也不断介入到我国基层民主选举活动。

其主要的介入方式有:一是借“观察” 名义介入。

一些西方非政府组织打着“观察” 的旗号,不断参与到我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

例如美国国际共和研究所先后以“观摩” 的名义参与了福建龙岩、安徽、山西等省市70多个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

二是借“研究”名义介入。

西方非政府组织以“研究” 为借口参与我国基层选举,并提供一些选举相关的法律意见。

例如, 2000年 8月美国卡特中心召开过《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研讨会,还印刷了 5万本修改的《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手册。

三是借“赞助” 和“培训” 名义介入。

为了能够顺利介入我国基层民主选举,一些西方非政府组织利用我国阶层选举经费不足和人员素质较低的特点,以“经费赞助” 和“人员培训” 等名义介入我国基层民主选举。

例如,美国国际共和研究所曾经赞助了福建龙岩基层民主选举工作,其提出的设立投票站等建议也被采纳[1] 。

(二)借帮助“维权” 参与群体性事件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由于“征地拆迁” 、“企业改革” 以及“环境污染” 等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

211244052_抽签式选举

211244052_抽签式选举

㊀2023年第3期No.3㊀2023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总第246期Sum No.246ɦ政治学研究ɦ抽签式选举:中国古代各民族的实践模式及其理论价值何俊志摘㊀要:在代议民主体制的实践结果与原初价值之间出现脱节现象的背景下,为了疗救民主体制,理论界围绕着抽签与选举的争论形成了两大阵营㊂而论战双方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将抽签与选举视为相互替代的工具㊂结合抽签与选举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在将选举视为一个挑选过程㊁抽签作为挑选工具的背景下,以选民和候选人的关系为标准,可以区分出四种抽签制度的理想类型㊂结合前期研究的成果可以发现,这四种类型的抽签模式在中国古代各民族中都有过实践㊂理解中国古代各民族的抽签实践,既可以在理论上扩展抽签研究的范围,也对当代民主实践有重要启示意义㊂关键词:抽签;投票;选举;民主;少数民族中图分类号:D691.3;K207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6-0766(2023)03-0091-08作者简介:何俊志,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研究员(广州510275)①㊀伯纳德㊃曼宁:‘代议制政府的原则“,史春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第80页㊂②㊀Nadia Urbinati and Mark E.Warren, The Concept of Representation in Contemporary Democratic Theory,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11(2008),pp.387-412.③㊀钟本章㊁何俊志:‘非选举型代表的兴起与政治代表概念的转向“,‘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㊂④㊀达维德㊃范雷布鲁克:‘反对选举“,甘欢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121-123页㊂一㊁研究背景与问题通过以地域为基础选举产生的代表来治理国家,是现代代议民主政体的核心要义和标准版本㊂伯纳德㊃曼宁(Bernard Manin)的研究表明,现代民主的发展历程,在制度上的表现就是选举战胜抽签的历程㊂而选举战胜抽签背后的理论基础,则是将代议制政府的核心界定为提供合法性的授权而非职位分配的掌权㊂因此,以地域为基础而由选举产生代表进行治理,就构成现代代议民主政体的核心㊂①但是,20世纪后期以来的选举实践表明,这一标准版本与其原初价值之间出现了某些明显脱节的迹象,脱节的主要表现就是选举产生的代表与选民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扭曲㊂面对这一尴尬局面,一些理论家开始重新思考选举与民主的关系,重点检讨选举对于支撑现代民主的不足之处,以重新建构选民与代表之间的新型关系,从而导致当代政治中的代表理论进入了建构主义时代㊂②在从理论上反思民主与选举间关系并建构新的代表理论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就是非选举型代表理论的出现㊂③在各种超越传统选举模式而构建的非选举型代表理论中,抽签作为一种民主的实现途径尤其引人关注㊂在诸多关于抽签的设想中,由詹姆斯㊃菲什金(James Fishkin)设计的通过在全体合资格的选民中抽签产生的代表就重大问题进行协商的协商民主模式受到了不少追捧,并且已经在一些地方成功实践㊂根据统计,目前已经有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安大略省,荷兰㊁冰岛和爱尔兰以抽签产生的代表以协商的方式讨论改革选举法和选举制度㊁甚至是就制宪会议和宪法大会进行协商的先例㊂④19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246期在现有的实践模式之外,一些学者还从理论上构建了不少新的抽签模式㊂法国政治学家伊夫㊃辛多默(yves Sontomer)提出,应该从那些先自荐成为候选人的人群中通过抽签产生一个新的立法机关,作为现有两院之外的第三院㊂在自荐候选人中抽签产生的第三院主要通过关注生态及社会问题㊁选举法和宪法等需要长期规划的议题来弥补选举产生的两院制的不足㊂①美国的政治学者约翰㊃麦考米克(John Paul.McCormick)提出,要在美国设立一个由51位25岁以上公民组成的 保民院 ㊂保民院成员从成年公民中抽签产生,任期一年㊂政治与经济精英都不能成为保民院的候选人㊂保民院在任期内可以否一项国会的立法㊁一项行政命令和一项最高法院的判断;同时还可以挑选一个议题进行全民复决㊂②亚历克斯㊃扎卡拉斯(Alex Zakaras)也提出,可以考虑在美国的联邦和州一级立法机关中废除参议院,保留选举产生的众议院,同时设立一个由抽签产生的公民院㊂公民院不能启动立法但负责审查立法和划分选区㊂③一些更为激进的学者甚至提出,一套以抽签为基本原理的政治体系,无论在回应性和优良治理方面,都要强于以选举为基础的政治体系㊂④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在各种超越模式大量涌现的背景下,仍然还有一批学者在捍卫经典的代议民主体制㊂在这些论者看来,只要涉及以暴力垄断为基础的决策,目前还很难找到一种替代选举的机制做出合法性决策;而且,合理的选举制度也能够确保产生具有回应的代表㊂⑤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到目前为止,各种抽签都还不足以构成对主流的选举模式的替代模式,但是,抽签还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㊁某些环节中补充现代选举的不足,因此可以在某些领域探索抽签的适用空间㊂在民族国家范围内,选举仍然是最有效的民主工具,而在不超过古希腊雅典城邦的范围内,抽签就非常值得认真对待㊂⑥另外一些研究则认为,历史经验表明,在某些特殊的领域,例如一定范围的公决事项㊁单议题决策事项㊁重要的改革议题和监察官员的产生等方面,抽签都要比投票选举更能避免群体内部的派系斗争,更能体现平等和公正价值㊂⑦自王绍光的‘民主四讲“出版以来,国内学术界围绕着民主㊁选举与抽签的关系也展开了不少讨论㊂在王绍光看来,在政治中运用抽签实际上是很有道理的㊁经过深思熟虑的㊁有助于实现民主共和理念㊂⑧而反对的观点认为,抽签代表选举的观点不仅不合理,而且缺乏论据,论证难以成立㊂这一观点远不如探讨抽签规则的具体适用性,或者如何增进选举的民主性更有价值㊂⑨显然,围绕着民主与抽签的关系,研究者们已经形成了支持和反对的两大阵营㊂这两大阵营争论的核心是抽签是否更有利于支撑民主政体,而且都将抽签和选举视为相互替代㊁甚至相互对立的两种模式㊂由于双方的争论都是从古希腊雅典到当代西方国家的历史经验和理论文献为基础,他们关注的核心就是抽签与民主共和政体的关系㊂首先需要强调的是,从逻辑上讲,作为一种选择工具,抽签既可以用来选人,也可以用于决策㊂即使是用来选人,抽签并不必然与民主共和政体完全对应㊂即使是在民主共和政体之下,历史经验也表明抽签与选举之间并不完全构成对立关系㊂众多的研究已经表明,在古希腊雅典城邦,抽签主要用29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达维德㊃范雷布鲁克:‘反对选举“,第141-142页㊂John P.McCormick, Contain the Wealthy and Patrol the Magistrates:Restoring Elite Accountability to Popular Government,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100,no.2(2006),pp.147-163.亚历克斯㊃扎卡拉斯:‘抽签与民主代表:一个温和建议“,欧树军译,‘开放时代“2012年第12期㊂Alexander A.Guerrero, Against Elections, Philosophy &Public Affairs ,vol.42,no.2(2014),pp.135-178.Dimitri Landa and Ryan Pevnick,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as Defensible Epistocracy,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114,no.1(2020),pp.1-13.Richard G.Mulgan, Lot as a Democracy Device of Selection, The Review of Politics ,vol.46,no.4(1984),pp.539-560.Oliver Dowlen,The Political Potential of Sortition :A Study of the Random Selection of Citizens for Public Office ,Exeter:Andrews UK Limited,2017,p.94.王绍光:‘抽签与民主:释放对民主理念实现方式的想象力“,‘中国政治学“2018年第1期㊂聂露:‘抽签代替选举?“,‘二十一世纪“第119期(2010年6月号)㊂达维德㊃范雷布鲁克:‘反对选举“,第141-142页㊂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何俊志:抽签式选举:中国古代各民族的实践模式及其理论价值2023年第3期于产生500人议事会成员㊁部分行政官员和陪审法庭的成员;在古罗马,抽签被用来与投票选举进行搭配,解决投票本身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威尼斯等城邦曾经采用抽签与投票相结合的方式产生首脑;此时的瑞士乡村则盛行过用抽签的方式来产生政策执行官员㊂①而当代协商民主理论所实践过的抽签模式,其实也主要局限于两个方面:一是打破地域限制,通过随机抽样产生出决策代表;二是在自荐候选人中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出决策代表㊂其次,本文要强调的是,由于这些讨论都没有将中国历史上广泛存在抽签模式纳入视野,完全忽视了中国历史上各民族曾经探索过㊁有的甚至延续至今的各种抽签模式,这些理论所依据的样本和经验都存在明显不足,前期争论就只呈现了关于抽签与选举的残缺图景㊂而中国的民族学者虽然在田野调查中已经发现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各民族用抽签方式选人的案例,但一直没有从理论上进行概括,从而导致大量的实践案例没有进入理论视野㊂为了进一步丰富有关抽签和选举的理论,本文首先将选举模式区分为抽签式选举和投票式选举两种基本类型,然后,基于抽签得以展开的抽签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建立起一种抽签式选举的类型学㊂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的实践案例展开各种类型的经验模式,并通过抽签式选举与其他选择工具的组合模式的展示,从而在理论上构建出一套由抽签㊁投票㊁选举和政体之间的完善图景㊂二㊁分析框架:抽签式选举的类型学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政治运行中,无论是抽签还是选举,都是一种选择(selection)工具㊂即使用于人的挑选,二者也并不一定构成相互替代的关系㊂首先,在政治上,抽签只是一种挑选工具㊂在民主视角下,事实上,古希腊雅典城邦曾经用抽签的方式来挑选公民议事会成员㊁除军事和财政之外的行政官员及陪审法庭的成员㊂由于这种抽签模式的潜在候选人是所有成员,比较彻底地体现出人人平等和轮流为治的特征,因而被当成是直接民主的经典模式㊂不过,即使作为一种挑选工具,抽签也不仅仅适用于直接民主制度之下,其他的制度同样可以使用抽签㊂在考察抽签制度从古希腊到中世纪的流变时,王绍光区分了 民主抽签 和 共和抽签 两种模式㊂而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在王绍光所区分的这两种模式中, 民主抽签 与 共和抽签 的区别并不是抽签与选举,而是抽签与投票㊂而且,在他对全书观点进行总结的图示中,所使用的标题也是 选举制度中抽签的位置 ㊂②因此,即使在王绍光的图谱中,抽签与选举并没有对立,抽签与投票都被当成是选举的工具㊂其次,投票只是选举的工具之一㊂在人类选举史上,大规模的纸质投票制度的普及是非常晚近的事㊂在此之前,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选举代表或统治者时,都曾经因地制宜地采用过各种投票工具㊂豆类㊁玉米㊁石子等都曾经用于投票㊂作为表达工具,各种工具的投票行为只是其中之一㊂从人类社会最初的选举到今天的选举中,欢呼和鼓掌也一直是广泛使用的选举工具㊂前述争论双方的一个比较大的误解,是将抽签等同于直接民主,将选举等同于投票㊂经过上述区分之后就可以发现,一旦将抽签仅作为一个政治选择的工具,将选举视为一个挑选过程,二者之间就并不必然构成相互替代的关系㊂如果我们仅将自下而上的挑选视为民主体制,同时把选举视为一个挑选过程,抽签就只不过是挑选的工具之一,投票也同样只是挑选工具之一㊂真正可以形成替代关系的并不是抽签与选举,而是抽签与投票㊂即使是仅限于抽签的使用,作为一个挑选过程的抽签也存在着不同的模式㊂如果把抽签和投票都看成是一种在候选人之中进行挑选的工39①②Josep M.Colomer,Political Institutions ,Democracy and Social Choice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pp.18-20.王绍光:‘抽签与民主㊁共和:从雅典到威尼斯“,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第370页㊂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246期具,就可以从整体上区分出两种挑选工具:抽签式选举(sortition or selection by Vote)和投票式选举(selection by voting)㊂前期研究已经表明,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投票式选举区分为豆选㊁纸质投票㊁举手投票等各种具体方式㊂结合本文的讨论及抽签在各种制度之下的适用模式,我们还可以尝试性地建立起一套抽签制度的类型学框架㊂在选举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工具,选举制度的核心内容是选民与候选人之间的关系㊂根据选民和候选人的范围大小,可以把抽签制度的理想形态分为四种类型㊂其中,类型一可以视为直接民主,类型二可以视为代议民主,类型四可以视为贵族政体,类型三则可以视为混合政体㊂抽签式选举的类型学全体成员为候选人部分成员为候选人全体成员为抽签人类型一:全体抽全体类型二:全体抽部分部分成员为抽签人类型三:部分抽全体类型四:部分抽部分在政治学理论的有关讨论中,除了学术界主张的抽签模式外,在历史上,古代雅典提供了类型一的案例,中世纪意大利城市共和国提供了类型四的案例,当代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用抽签的方式产生法院陪审团成员提供了第二种案例,古罗马用抽签决定投票顺序的做法则可以视为第三种类型㊂接下来,本文将利用中国古代各民族的选举实践表明,抽签既可以成为直接民主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间接民主的工具,甚至还可以成为非民主政体的工具㊂三㊁中国古代各民族的抽签制度由于中国的王朝国家的皇位继承制度从西周开始就基本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最高统治者的世袭制就构成了文献传统中的主流形式㊂但是,由于中国一直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政治体,在中原王朝的直接统治范围之外,还存在大量的政治继承方式㊂近年来,历史学㊁人类学和民族学者们的研究已经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案例㊂根据前文建立起来的类型框架,可以将前期发现的这些案例置入理论框架之内㊂根据现有的资料,在中国古代各民族中,曾经采用抽签方式产生领导的就有布朗族㊁拉祜族㊁藏族㊁瑶族和佤族等,而且这些民族所探索的抽签模式完全可以覆盖前文提出的几种抽签类型㊂(一)全体抽全体对于全体抽全体的样本,理论界比较熟悉的是古希腊雅典城邦用抽签的方式产生议事会和陪审法庭的案例㊂在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的实践中,布朗族则提供了另外两种版本㊂云南布朗族曼果寨中主管寨神的达曼,由全寨人抽签产生㊂具体的抽签办法是,先用三根竹片,一片写 达曼 字样,两片空白㊂由全寨成员每人来抽三次签㊂如果有人接连三次都抽中有字样者,他就当选为达曼;如果是两次抽中,一次抽不中,则还需要抽下去,一直到抽中有字样的竹片为止㊂在达曼任职期间,若有猪㊁鸡跳进寨心神的台柱上,人们认为是大不吉利的事,这个达曼就不能再当下去,必须另选㊂①同样是云南的布朗族,勐海县的布朗山章加寨在用抽签的方法产生头人 召曼 时,则采用一种可以称之为是 抽签淘汰制 的方法㊂其组织过程是,凡村社成年男子(包括当过和尚还俗结了婚,并把妻子接回家中者),都有权利参加抽签选举㊂届时,事先准备好九根竹签,其中有一根写着 当选召曼 的字样㊂将竹签投入铜罐中后,由布占向佛祷告说: 现在我们全寨来抽签选召曼,你49①颜思久:‘布朗族社会历史调查“,云南省编辑组:‘布朗族社会历史调查(三)“,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1页㊂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何俊志:抽签式选举:中国古代各民族的实践模式及其理论价值2023年第3期在高处看得清,谁管寨子最合适让谁当选 ㊂祷告完毕后,就是参加人依次抽签,抽签者必须摘下包头虔诚地跑着摸,摸着候选者站立一边,竹签仍投入罐中,未摸着的人就淘汰,站到佛寺外面㊂第一轮摸完,又摸第二轮,逐次淘汰,直到最后一人,以当选为召曼㊂此后,如果寨子里发生老虎㊁豹子咬牲畜㊁吃人,或猪㊁鸡跳进寨心神 再曼 里等不吉之事,即表明这个 召曼 不能继续任职,必须重新选举召曼㊂①另外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案例是,对中缅边境的拉祜西头人制度的研究发现,当无人愿意出任头人或者需要强行更换头人时,拉祜西会采用一种 茅草沾鸡蛋 的选举方式㊂在选举之时,主持选举的头人要先在家里的祭台上点四支香或者两双蜂蜡祭神,把几根茅草折弯后依次摆放在碗里,每根茅草代表一个候选人㊂再将鸡蛋打在一个碗里,旁边放一碗米,米上放一块岩盐,然后用竹匾覆盖㊂不超过十分钟便可以掀开主匾查看,如果哪根茅草上粘了鸡蛋,就说明它所代表的候选人被选中㊂如果有两根以上的茅草沾了鸡蛋,则由有经验的头人或老人判断㊂②(二)全体抽部分全体抽部分的基本机制是,全体成员都参加抽签,但是抽签的对象是已经挑选出来的少数候选人㊂云南布朗族帕勒寨的头人召曼选举,首先是由寨内群众推选作风好㊁生产好的人作为候选人㊂在候选人推选出来后,由一位代表左手抓一把谷粒高举于头上,再用右手去左手中随便拈一撮谷,一边拈谷,一边念某候选人的名字,若拈着的谷粒成双数,此候选人当选,若是单数,此候选人落选㊂于是这位代表又重新拈一撮谷,一边拈谷一边念着另一位候选人的名字,若拈着的谷粒成双数,此候选人当选㊂否则仍要继续进行下去,直到选出为止㊂③在藏北牧区,曾经用 打日支 方法选举头人㊂大多在选举前,先由部落内威信最高的人提出候选人㊂他们一般提出2~3个或3~5个㊂候选人的条件是:(1)口才好;(2)骨系高贵(不是主要条件);(3)家庭富裕;(4)平时支差好;(5)有一定的组织管理才能㊂对于挑选候选人的要求,当地有一条谚语说: 以佛法三宝为依怙,以官府之法令为依据㊂ 候选人选出后,选举者们一起离开帐篷,到附近野外的平滩里,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将候选人的名字写在纸条上,揉成纸团放在碗里摇,第一个摇出来的纸团上写的名字即为当选的头人㊂还可用与候选人数量相同的纸条,其中只有一张写有 本 字,揉成团,放在一个箱里摇,然后在每个候选人面前放一个,谁的纸团上有 本 字,谁就是当选的头人㊂这种方法,当地称为 打日支 ㊂头人选出后,还须请高僧打卦,看此人行不行,能不能为部落办好事㊂打卦的结果均不直说,一般用牲畜和各种物品比喻㊂经打卦确定后的头人,还须报宗政府批准㊂④这种全体成员对部分人抽签产生统治者的制度,显然不能看成是直接民主㊂因为在这种制度下对候选人已经提出了能力要求㊂就制度运行的原理而言,因为已经确定了候选人,抽签是在候选人中进行,这种制度在理论上应该归类为间接民主或代议民主,是一种用抽签的方式来运作的代议民主㊂(三)部分抽全体简而言之,部分抽全体是一种被选举权平等但选举权不平等的制度㊂在瑶族的村老选举中,广西十万大山山子瑶凡度过戒的成年男子都可以作为村老的候选人㊂选举时,由原任村老烧香焚纸祭祖后,用一根一尺来长的小木棍敲打地面,一面喃神,一面念村子里度过戒的男子姓名,当念到谁的名字时发现棍子颤动,即算该人初选合格㊂用这种方法选出三人后,再用香卜㊂点燃三支香代表三个候选人,看谁的香先燃尽,则谁就为第二次卜选合格㊂然后再举行鸡卜,将杀好的鸡放入锅内煮熟,取59①②③④龚佩华等:‘勐海县布朗山章加寨布朗族社会调查“,云南省编辑委员会编:‘布朗族社会历史调查(二)“,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8-19页㊂韩俊魁:‘拉祜西头人制度:传统与国家力量影响下的变迁“,‘民族研究“2006年第3期㊂云南省编写组编:‘布朗族社会历史调查(一)“,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3页㊂格勒等编著:‘藏北牧民 西藏那曲地区社会历史调查“,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4年,第235页㊂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246期出看鸡爪是否拳缩,如拳缩,则算选中,否则将继续选举,直到选出一人为止㊂①在这种选举制度下,全体成员都是候选人㊂在第一轮挑选过程中,原任村老从全体中抽签产生部分人作为候选人;然后再从部分中抽签产生一人㊂抽签在这里被分解为两个过程㊂至少就选民与候选人的关系而言,山子瑶提供的这种模式表明,部分抽全体的抽签制度是存在的㊂(四)部分抽部分广西金秀茶山瑶的前一个社老死去后,先是由他的子孙代社老三年㊂三年期满,共社庙的甲(同姓亲房推定的小头人)约期集在社庙外,约请师公(巫师)在神前祈祷,然后在社庙门外摆方桌一张,师公站在桌上,按照甲拟定的社老候选人名单,逐一卜卦㊂占卦用的工具,由两片竹根制成,名叫筶子㊂筶子掷落地上,依其仰覆可现出三种不同卦兆:两覆为阴,两仰为阳,一覆一仰为胜㊂选社老要13次相同的兆,即是:如果第一次是阳兆,第二次是阴兆,第三次又是阴兆,那第四次以后各兆又要重复阳㊁阴㊁阴的顺序,以此类推,直到13兆满,都不紊乱程序的,方算社神已经决定由他当社老了㊂如果13兆有一兆紊乱,就不册卜,再念第二个名字来卜卦㊂②在部分抽部分的抽签制度下,选民其实只有两人:一是挑选候选人的甲,二是执行抽签的师公㊂而候选人则只能是那些由甲挑选的成员㊂(五)其他模式云南勐腊瑶族人在选举寨老时,则平行存在三种抽签的方法㊂在由上一届寨老提出候选人之后,选举办法一般有三种:一种是临时让各候选人酿白酒,谁酿的白酒质量最好,谁就当选;另一种是各候选人烧一炷香,谁的先燃完谁就当选;再有一种是用纸包稻谷或玉米,上书候选人姓名,置簸箕内簸扬,最先扬出或最后剩下的三者当选㊂有的地方三者交叉使用,有的地区则惯用其中一种㊂在元阳等地瑶族中,除簸扬选举外,又有打卦选举㊁占卜选举产生等办法㊂③另外,在中国古代各民族的实践中,抽签也并不必然与民主相联系,一些民族的抽签制也与世袭制结合在一起㊂佤族的头人窝郎是从建寨最早的一姓人中选举的㊂若同时有几姓人迁到新的地方,建立寨子,则由这几姓杀鸡看卦,哪姓人的卦好,就是哪姓人当窝郎,而且是世袭的㊂④以上实践模式表明,本文以选民与候选人关系为核心而构建出的一套类型学体系,在中国古代各民族的实践中全部都得到了验证㊂这一验证过程表明:(1)作为全体抽全体的直接民主,在中国有着比雅典更为多元的模式;(2)全体抽部分的代议民主实践同样在中国存在多种版本;(3)部分抽全体和部分抽部分这两种非民主政体下的抽签模式,也在中国大地上长期存在过;(4)抽签本身也存在各种混合模式且有可能服务于与其他制度混合而成的更为复杂的制度体系㊂另外,由于抽签并不保证抽选出来的当选者持续承担政治责任,尤其是在以抽签的方式挑选当选者的情况下,还需要设计一些罢免制度来终止抽选出的不负责的当选者㊂在前面所展示的布朗族的两种全体抽全体的实践中,实际上已经设计了这一制度上的闭环㊂另外一些民族则采取了更为严酷的措施㊂例如,金秀山的瑶人抽签选出的头人如果不断作恶,为群众所痛恨时,群众为了消除祸根,常有暗地商量,凑集一笔 花红 ,或买通打手去拦路把他暗杀掉;或纠合群众,大张旗鼓地把他杀掉㊂⑤更为极端的案例是,在云南僰人建立的车里国中,人民还有过定期放杀酋首的实践㊂⑥69①②③④⑤⑥玉时阶:‘瑶族习惯法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㊂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一)“,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0页㊂徐祖祥:‘瑶族文化史“,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93-94页㊂‘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云南省编辑委员会编:‘佤族社会历史调查(一)“,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6页㊂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一)“,第31页㊂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二编-少数民族卷)上“,福州:海峡出版发行集团,2014年,第705页㊂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美国民主输出的困境——以美国在海地推广民主的实践为例

美国民主输出的困境——以美国在海地推广民主的实践为例

美国民主输出的困境——以美国在海地推广民主的实践为例刘卫东
【期刊名称】《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09)001
【摘要】民主输出已成为美国外交政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美国此举主要受到实际利益和价值观念的驱使.但在现实中一些成功实践的背后却隐藏着更多的挫折和失败.对于视为后院的海地,美国多年来在此推广民主的努力换来的却是许多意想不到的后果,民主不仅未能在海地真正扎根,而且逐步蜕变成一个空壳,美国的现实利益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受到侵蚀.从美国自身的角度出发,研究海地民主化过程中国内政局和社会演变对美国利益构成负面影响,美国民主输出的初衷与结果之间存在各种矛盾,美国民主输出自身难以避免其局限性.
【总页数】6页(P28-33)
【作者】刘卫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北京,10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3/712
【相关文献】
1.中东危机与美国民主输出的困境 [J], 李翠亭
2.对美国民主制度输出的解读——《美国民主制度输出》简介 [J], 郑艳菊
3.分权制衡与美国民主的\"否决政治\"困境\r——制度成本视角下美国民主效率问
题研究 [J], 刘晓洲
4.美国民主输出的战略手段与现实困境 [J], 罗艳华
5.美国民主输出与输入国的政治困境 [J], 龚文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相关性

中西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相关性

法治精神:加强全球法治建设, 维护国际秩序和公平正义
合作共赢:促进全球合作与共赢,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选举制度影响政府政策制定,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选举制度影响政府稳定性,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选举制度影响政府效率,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选举制度影响社会公平,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选举制度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选举制度影响国 家政治稳定
选举制度影响国 家对外政策
选举制度影响国 际合作与交流
选举制度影响国 际政治格局
中西选举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
融合的机遇:中西选举制度的融合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民主参与和政治稳定 融合的困难:中西选举制度的融合可能会面临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阻力和困难
中西选举制度对全球治理的贡献
民主制度:促进全球民主化进程,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参与意识:提高全球公民参与意 识,推动全球治理民主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06
中西选举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中国:加强党内 民主,推进选举 制度改革
美国:完善选举 制度,提高选举 公正性
欧洲:加强选举 监督,提高选举 透明度
全球:推动电子 投票,提高选举 效率
中西选举制度融合的可能性与挑战
融合的可能性: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中西选举制度可能会相互借鉴和融合
挑战:中西选举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融合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文化、制度等方面的挑战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内容
01
中西选举制度的概述
02
选举制度的定义和作用
中西选举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西方选举制度:起源于古希腊,经过罗马帝国、中世纪、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等时期的发展,逐渐形成现代选举制度

中国与西方国家公民参与公共政策之比较分析

中国与西方国家公民参与公共政策之比较分析

中国与西方国家公民参与公共政策之比较分析
陈艳珍
【期刊名称】《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07(030)006
【摘要】西方国家公民的政策参与是在公民自治过程中起步的,已经建立起了有效的公民参与系统,政府也已把公民参与作为政策工具,公民的政策参与方式多样化、效果显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参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路径得以拓展,但与西方国家公民参与的实践相比还有许多不足.借鉴他国的经验,我们要健全和完善公民参与的制度和机制,培养公民资格与参与能力,使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社会的公共生活,把公民的政策参与推进到一个较高层次.
【总页数】3页(P55-57)
【作者】陈艳珍
【作者单位】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太原,0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21.5
【相关文献】
1.当代中国公共政策领域中的公民参与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 [J], 王连伟
2.公共政策偏差的解决之道:公民参与公共政策 [J], 周冬
3.公民参与视角下的中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困境及出路 [J], 程艳
4.公民参与视角下的中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困境及出路 [J], 程艳
5.新中国公共政策的公民参与制度变迁考察 [J], 张传力;张英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方民主不是“一人一票”

西方民主不是“一人一票”

西方民主不是“一人一票”特朗普做总统做了一个多月,支持率已经下滑到44%,创了有民调以来的历史最低点。

可是距离他胜选才过去几个月,难道几个月前还给他投过票的选民们,这么快就抛弃了自己的总统?其实未必事实是,特朗普压根就没得到过多数选民的支持――若按“一人一票”的普选票计算,希拉里要比特朗普多得280万余票,只不过,美国现行的竞选规则,没有把她在普选票上的优势转化为竞选的胜利“一人一票”,听起来公平合理:高官与庶民、贫民与富翁,不管是谁,全都“一人一票”人人平等,而取得多数人拥护的那个,就能代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做政府的首脑事实上,从美国、英国到欧洲大陆,甚至非洲和拉美那些还正处于民主化进程中的国家,民主选举都不是简�蔚摹耙蝗艘黄薄焙汀吧偈�服从多数”。

西方有总统制,也有议会制,但不论哪种,都是分选区由代表人选举产生政府首脑总统制譬如2016年刚刚尘埃落定的美国大选,若按“一人一票”统计,希拉里赢得了更多的普选票,但特朗普赢得了更多的“选举人票”,入主白宫所谓的“选举人票”,是来自51个选区的共538票。

51个选区即是美国的50个州加上哥伦比亚特区,每个选区按人口比例都有一定数量的“选举人票”,各个选区的选民先自己投票,然后再转化为“选举人票”,决定当年的大选结果最关键的是,每个选区之内,得票多的那个候选人,不管是以51%的微弱优势还是75%的绝对优势获胜,按常规都将拿走该选区全部的“选举人票”,所以才出现了著名的摇摆州:对于竞选者而言,将自己在加州的支持率从60%提升到75%毫无用处,但如果能把威斯康星州的48%提高到52%,选情就将发生质的变化同样地,对于选民来说,在“深蓝”或者“深红”州,一个选民投不投票,对大选的结果毫无影响,该赢的党还是会赢。

而在摇摆州,每一票都有可能成为左右局势的关键,每一票都至关重要在2000年小布什与戈尔的选战中,小布什仅以数百票的微弱优势在佛罗里达州取胜,从而入主白宫美国总统的选举按选区投票,国会议员也是如此:参议员每个州选两个,众议院的议员则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一共435名众议员,分别代表着自己家乡的那一片土地。

公民投票与审议民主

公民投票与审议民主

公民投票與審議民主林國明、陳東升一、前言當前的民主理論,對民主的理解正逐漸地轉向於「審議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 Dryzek, 2000;Chambers 2001)。

所謂審議民主,指的是:所有受到決策所影響的公民或其代表,都應該能夠參與集體決定,而這集體決定,是抱持理性與無私態度的參與者,經由論理的方式來形成(Elster, 1998a:8)。

由此定義可知,審議民主,強調公民是民主體制的參與主體,應該積極促進公民對於公共事務的參與:而公民的政治參與,不應該僅侷限於投票,或者是陳情、請願與社會運動;參與者應該在資訊充分、發言機會平等與決策程序公平的條件下,對公共政策進行公開的討論,並以說理的方式提出可行的方案或是意見(Bohman, 1996;Bohman and Rehg eds., 1997;Dryzek, 2000;Elster ed., 1998;Fishkin and Laslett, 2003;Gutmann and Thompson, 1996)。

在向審議民主轉向的政治思潮中,Simone Chambers(2001:231)指出,「投票中心」的民主理論,正逐漸地被「討論中心」的民主理論所取代。

「投票中心」的民主理論所理解的民主,是固定不移的偏好與利益,透過投票的機制相互競爭;相較之下,審議民主所關注的,則是投票之前,意見形成的溝通過程,「審議民主的理論家,他們的關心所在,是審議如何型塑偏好、緩和自利傾向、調解差異,產生合理的意見與政策,並可能導致共識的形成。

」她進一步指出,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民主化所關心的,是擴大選舉,讓每個人都有投票的權利;今天,民主化所關心的,則是如何擴大公共領域,讓每個人都能發聲表達意見。

「發聲(voice),而非選票,是新的賦權的管道。

」(ibid.)。

Chambers是少數關注於「審議民主」與「公民投票」的關連的學者。

民主性公民投票制度的功能及其局限

民主性公民投票制度的功能及其局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JO U RN A L O F R EN M IN U N IV ERSIT Y OF CH IN ANo.3 2005[收稿日期] 2004-11-28[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4CZZ012)[作者简介] 王英津(1969-),山东沂源人,政治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政治学理论和当代中国政治。

民主性公民投票制度的功能及其局限王英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2)[摘 要] 民主性公民投票通常是指民主意义上的公民投票,可分为全国性公民投票和地方性公民投票,其议题范围很广,涉及宪法、大选、国际、道德等方面。

民主性公民投票的制度功能主要有:增强制约力,保持稳定性,提升正当性,促进参与感。

它也存在着制度方面的局限,主要表现在:易导致多数暴力,未必保障人权,未必符合正义,未必避免专制。

为正确认识民主性公民投票的制度功能及其局限,要注意以下几点:应真正认清民主性公民投票制度的价值追求;民主性公民投票是非常态的民主表达方式;需要通过其他制度来弥补公民投票制度的不足;防止民主性公民投票制度的滥用。

[关键词] 民主;公民投票;直接民主;代议民主[中图分类号] D03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420(2005)03-0102-06公民投票作为直接民主的实现方式,的确可以弥补代议民主的某些不足,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在现实中,人们有时会走向极端,将公民投票看作是至善至美的制度。

更有甚者,有些政治团体或个人还将公民投票制度作为实现其特定政治目的的挡箭牌。

因此,为形成对公民投票制度的科学认识,很有必要对该制度的功能及其局限进行深入研究。

一、民主性公民投票的含义、形式和议题目前学术界对公民投票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比较混乱,有时出现将国际法上用以解决领土争端的公民投票和国内法上作为直接民主的公民投票混同起来的现象。

为此,笔者提出/民主性公民投票0这一概念。

中美两国国家选举制度的比较分析

中美两国国家选举制度的比较分析
学号:**********
课程:大连海事大学管理决策
日期:二零一二年十月
摘要
中美两国作为当今世界两个大国,在国家选举制度上的相同和差异是值得关注的,两国的国家元首选举更是值得浅析的。
选举对中国来说本身就是一个舶来品,但是中国的舶来品并没有只是完全的拿来主义,而是结合中国的特色进行制定。美国的选举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时趋于完善的,但是矛盾已经显露。
如何正确认识中美两国的选举制度就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做尝试分析。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选举制度 民主 相同和差异
选举制度在中国约是个舶来品,在美国表面看上去发展的比较成熟。尊重承认西方政治理论和实践的先进性,并不意味着一切照搬西方民主。民主作为一种普适价值理念是放之四海皆准的,但是实现民主的具体制度设计完全可以不同,也必须不同。不同水平的经济基础、历史传统等因素所构造成基本国情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民主模式的多样性、复杂性。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具体阐述中美两国国家选举制度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中国的劣势直接选举的范围小,只有县乡等能做到直接选举,其他都是间接选举。
美国的优势被选举权比选举权求更高,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对国家的负责,直接选举的范围比较大。选举的监督机构完善,监督作用大。
美国的劣势民主有点只是停留在原则上的感觉,没有做到灵活选举。
参考文献:《浅析中美选举制度》 刘艳华 白冰2004
而美国采取的计票方式解决投票悖论的影响是不能完全代表民意不是选民的全部意其他选举的不同选举代表的利益不同中国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的是各个阶级的利益代表的是人们群众的利益因为中国的权利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地方代表大会
中美两国国家选举制度的比较分析
学院:交通运输管理学院
班级:旅游管理1班

不同国家选举制度和民主实践的比较研究

不同国家选举制度和民主实践的比较研究

不同国家选举制度和民主实践的比较研究标题:不同国家选举制度与民主实践的比较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定量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国家的选举制度与民主实践之间的关系。

通过构建模型并使用相应的数据集,本文对选举制度对民主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选举制度直接影响了民主实践的质量和程度。

本文的结论对于进一步提高选举制度的民主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研究主题选举制度对民主实践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选举制度,分析其对民主实践的影响程度和质量。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我们通过收集各国选举制度、民主指数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数据构建一个综合指标。

然后,通过回归分析和相关性检验等方法,探究不同选举制度对民主实践的影响。

我们使用逐步回归等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以量化选举制度与民主的关系。

3. 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在数据分析中,我们首先对选取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描述性统计分析。

然后,我们使用回归模型探究选举制度与民主指数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相关性检验。

结果显示,选举制度与民主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

进一步的逐步回归分析也支持此结论,暗示选举制度改革是提高民主实践的重要路径。

4. 结论本研究通过定量分析方法探究了不同国家的选举制度与民主实践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选举制度直接影响了民主实践的质量和程度。

针对研究结果,建议领导应注重选举制度改革,以促进民主实践的发展。

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现有选举制度,并加强公众对民主教育的宣传与培养,以提高整体民主素养。

本研究对于推动选举制度改革有重要的意义,也为进一步探索民主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细化选举制度的不同因素对民主实践的影响,并将更多的国家和区域纳入研究范围,以提供更多的比较证据和建议。

外国人是否应该有权投票辩论辩题

外国人是否应该有权投票辩论辩题

外国人是否应该有权投票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外国人应该有权投票首先,外国人应该有权投票,因为他们是社会的一部分,应该享有与本国公民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民主的基本原则是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无论国籍、种族或文化背景,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参与政治决策的机会。

因此,剥夺外国人投票权是对他们平等权利的侵犯。

其次,外国人的投票权可以促进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在现代社会,国家和城市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不同国籍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方。

如果外国人被剥夺了投票权,他们将无法参与决策过程,无法表达自己的声音和利益。

这将导致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可能引发社会冲突和紧张局势。

此外,外国人的投票权可以增强民主制度的合法性和代表性。

民主制度的核心是代表性,即政府应该代表和服务于全体人民。

如果外国人无法参与投票,政府的决策将只代表本国公民的利益,而忽视其他人的需求和意见。

这将导致政府失去合法性和公信力,削弱民主制度的基础。

名人名句和经典案例的引用:1. 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 "民主是人民的事业,是人民、由人民、为人民的政府。

"2. 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那是一个小步,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3. 法国:法国允许外国人在地方选举中投票,这一政策旨在增加社会的包容性和多元化。

反方辩手观点:外国人不应该有权投票首先,外国人不应该有权投票,因为投票是一个国家公民的特权和责任。

国家公民身份代表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归属感,而外国人并不具备这种归属感。

如果外国人被允许投票,他们可能会为自己的利益而投票,而不是为国家的整体利益考虑。

这将导致政治决策的混乱和不稳定。

其次,外国人的投票权可能会对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构成威胁。

政治决策对国家的未来发展和安全至关重要,而外国人可能会利用投票权来干扰国家的政治进程,甚至可能滋生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

西方宪政制度的理论缺陷与实践困境

西方宪政制度的理论缺陷与实践困境

作者: 周志发;郝子怡
作者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浙江金华321004
出版物刊名: 学术界
页码: 62-69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6期
主题词: 摸着石头过河;试错条例;自由主义;宪政
摘要:自由主义是西方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但其理论建构所需的“自然状态或原初状态”与具体实践脱节,故而西方宪政无法解释中国特色的法制发展。

基于中国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渐进试错实践,批判西方自由主义的权利理论,提出新权利范式“试错权作为母权论与相互赋权论”,为容错法的出台提供理论依据。

新权利范式认为,自由主义作为西方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其权利理论是建立在子权层面,并非普世价值观。

自由主义宪政将南北战争时期林肯的“梅里曼案”和罗斯福“新政”出台的众多新法案判为“违宪”,难以调和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性。

对于上述案例,新权利范式较自由主义权利理论更具解释力,所以说容错法兼具“中国特色和普遍性”。

从复票权问题看我国选举法中的缺陷-精选文档

从复票权问题看我国选举法中的缺陷-精选文档

从复票权问题看我国选举法中的缺陷、复票权问题的产生与特征一)复票权问题的概念1.复票权的概念复票权,是指在一次选举中,投票人在法律规定只有一个投票权的前提下,同时拥有两个投票权的选举现象。

2.复票权的历史沿革复票权问题最早产生在英国,其主要表现在英国议会下院议员选举中,在英国,大学往往是一个单独的选区,牛津、剑桥两个大学在詹姆斯一世时代就已经获得了两个议席,都柏林大学原有一个议席,1832 年英国议会改革后又增加了一个议席。

大学选区的选举权属于已登记的毕业生。

因此,这些大学的毕业生就有了两个投票权,即在自己母校的选区有一个投票权,在自己目前居住和工作的地区又有一个投票权,这在英国被称为“复票权”。

在19 世纪,英国的城市和农村选民中有很多人同时拥有复票权,如果这些选民在多处地方拥有符合选民条件的产业,他便在这些地方拥有投票权,与大学选区一样,如果他本人不在,还可以委托他人代替投票,这种复票权在英国存在了一个多世纪,直到20 世纪50 年代,英国议会下院通过立法的方式正式取消了复票权。

二)复票权的历史形成主要特征1.英国议会改革中出现的复票权问题从英国复票权问题的形成来看,英国议会下院选举中的选区划分问题和选民财产资格限制是产生复票权的关键因素。

英国在1832 年和1867 年曾两次进行议会改革,核心内容主要集中在两项,一是清理衰败选区,重新划分选区,保证每名议员所代表的公民数大致相同,二是通过降低选民财产资格限制来实现全民普选的目标。

特别是1867 年的议会改革,除继续取消一些小城镇的议席外,主要是降低对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

通过这次改革,英国的选民人数增加到250 万人,虽然只占英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但是却极大的促进了英国选民的参政热情。

这次取消的衰败城镇和小城镇的议席共45 个,其中有3 个议席分给了大学选区。

在这次改革后,复票权问题随之浮出水面。

在英国,大学选区的形成有深刻的历史原因,自牛津大学建立以来,经过百年的发展,英国的大学逐步实现了城镇化,而在校生由于受年龄和财产的限制不可能普遍地享有选举权,因此,议会改革对于大学选区的选民资格界定于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合理性,也符合英国选举中关于财产的要求。

西方民主模式饱受质疑

西方民主模式饱受质疑

西方民主模式饱受质疑作者:王向明来源:《人民论坛》2016年第09期【摘要】西方“预言者”认为西方民主政治具有普适性,但是从实践结果来看,采用西方民主模式的非西方国家,几乎都因“水土不服”而陷入失望或绝望之中。

即便在西方社会,伴随着民主制度也常常出现政府负债严重、内政处理效率低下、过度干涉他国内政等问题。

【关键词】西方民主一人一票选举制度【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西方“预言者”认为西方民主制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好制度西方“预言者”认为有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符合人性的好制度,西方选举制就是这种好制度的代表。

但实际上,所谓“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即使在被奉为“民主典范”的美国,也逐渐沦为“富人的游戏”。

在选票背后,起决定作用的是大财团、大资本家家族,他们无论谁上台,都是优先为本家族或本阶级谋利益的。

美国民主政治体系的本质并非“一人一票”,而是由财富主导,由资金支持左右选举结果。

美国参议员、2016大选总统候选人伯尼·桑德斯曾说过:“有些人认为国会控制着华尔街,然而真相是华尔街控制着国会。

”西方“预言者”还极为霸道地制造了一个单方面的道德制高点,把或许适用于某些西方国家的制度安排当做整个人类社会都必须接受的制度,更进一步演变成所谓具有“普适性”的道德大棒,用以打击一切不愿接受其制度安排的国家和民族。

其实,即使是时时想充当“道德法官”的美国,也正面临着泛道德主义的困境。

2014年11月18日,美国康奈尔大学召开的“民主在21世纪有对手吗?”的会议文件中指出,西方民主制度正陷入其问世以来第一次严重危机,这是当前全球“百年一遇”乃至“五百年一遇”的经济政治格局全面深刻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

2014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的《民主出了什么问题》的文章谈到,每当民主取一点胜利时,人们总会对民主信心倍增,但很快却又会失望,“在西方社会之外,民主之路的尽头往往是又一次的崩盘。

即便在西方社会,伴随着民主制度也常常出现政府负债严重、内政处理效率低下、过度干涉他国内政等问题。

关于公民投票制度的一般性反思——兼论台湾公民投票对于两岸关系的影响

关于公民投票制度的一般性反思——兼论台湾公民投票对于两岸关系的影响

作者: 石佳友[1]
作者机构: [1]法国“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会长//巴黎第一大学法学院博士候选人出版物刊名: 台湾研究
页码: 14-18页
主题词: 公民投票;两岸关系;投票制度;一般性;反思;台湾地区;产生时间;宪法学;公投;意义;国际法;咨询性;任意性;强制性;表决;权利;制宪
摘要:由于台湾地区没有进行国际法意义上的公民或居民自决性投票的权利,所以本文所称的公民投票(referendum),仅指宪法学意义上的公投投票,宪法学意义上的公民投票,按照所表决的对象,通常分为咨询性、制宪性、立法性公投;按照所表决的文本的产生时间,分为事前性公投(或者咨议性公投),事后性公投(如废除某一法案);而按照公投是否为必经程序,可以分为所谓强制性和任意性公投等等。

国外公司公民思想研究新进展

国外公司公民思想研究新进展

国外公司公民思想研究新进展
焦晓波
【期刊名称】《中国外资(下半月)》
【年(卷),期】2008(000)005
【摘要】公司公民思想是20世纪90年代公司社会责任概念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相融合的产物,先是由公司在实践层面运用,然后得到了政府的推动,最终激发了学者们的研究热情.公司公民思想的内涵由初期的局部观逐步发展到目前的营销工具观和战略投资观,公司公民思想的发展历经初始、参与、创新、整合和转型五个阶段,公司公民思想发挥作用需要具备一定的制度条件.
【总页数】5页(P1-5)
【作者】焦晓波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0
【相关文献】
1.21世纪国外马克思思想研究的最新进展与方法创新——兼评《今日马克思》[J], 张秀琴
2.公司政治关联国外研究新进展 [J], 罗明新;马钦海
3.国外劳耐尔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新进展 [J], 郑少扬
4.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研究的国外新进展 [J], 王晓利;祁占勇
5.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研究的国外新进展 [J], 王晓利;祁占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投票率低就一定不民主吗?

投票率低就一定不民主吗?

投票率低就一定不民主吗?
佚名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文摘》
【年(卷),期】2005()8
【摘要】瑞典、德国和意大利的大选投票率高达90%;南非的黑人在1994年还没有被允许参加投票,但目前投票率已高达86%。

然而在美国,大选外其他选举的投票大约只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投票率和民主到底是什么关系?是否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投票率低就一定不民主呢?
【总页数】1页(P59-59)
【关键词】投票;民主;1994年;意大利;大选;黑人;选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82;F832.5
【相关文献】
1.类别表决制下中小股东低投票率原因探讨 [J], 羊卫辉;夏洪胜;彭晓华
2.低碳中国已成行低碳中国一定行 [J], 解振华;
3.美国选民投票率为什么这样低? [J], 李融
4."一知半解"型:"低糖""低脂"一定更健康 [J], 刘爱玲
5.俄两市市长赌大选投票率低的赔烟花燃放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公民投票制度的实践困境透视*胡鸿晓1 赵宝云2(1.安康学院党委办公室,陕西安康 725000;2.武警工程大学政治学教研室,陕西西安 710082)[摘 要]国外公民投票制度在实践中陷入五重困境:一是公民投票结果在体现民主制度的“多数原则”上有时陷入困境;二是公民投票结果在实现民主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上有时陷入困境;三是公民投票在实现决策有序化、保持社会稳定上有时陷入困境;四是公民投票制度在降低民主决策的时间成本、提高民主决策的效率上有时陷入困境;五是公民投票结果在付诸实践生成法律效用上有时陷入困境。

[关键词]选举民主;公民投票制度;实践困境[中图分类号]D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13)11-0049-005投票决定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至今300多年来,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在对西方国家长期实行的投票决定制度作出理性反思后,针对投票决定制度暴露的制度弊端及陷入的多重实践困境,提出应逐步建立不同于投票决定制度的协商民主制度,坦率承认协商民主制度具有诸多制度优势,进而从新的研究视角把世界各国实行的多种多样的民主制度,划分为“选举民主制度”与“协商民主制度”两大类型。

所谓选举民主制度,又称“票决民主制度”,是指持不同观点的公民通过独立投票表达各自观点,然后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选择多数人赞同的方案,作出有关国事决策的民主制度。

所谓协商民主制度,是指持不同观点的公民通过相互对话、勾通、磋商,彼此吸纳对方观点、调整己方观点,然后按照既尊重多数人观点又保护少数人观点的民主原则,求大同存小异,选择出某种方案,作出有关国事决策的民主制度。

[1](P8-10、P392-393)国外实行的选举民主制度,又可划分为间接选举制度和直接选举制度两种类型,直接选举又称为“公民投票”、“全民公决”。

西方学者认为,在选举民主制度的两种类型中,公民投票制度较之间接选举制度,具有公民投票群体更广泛、公民参与程度更深入、公民意志表达更直接、公民权利实现更充分等制度优势,因而公民投票制度较之间接选举制度,民主程度更高、民主价值更大,是选举民主制度的最高实现形式。

然而,曾被西方国家看作是选举民主制度最高实现形式的公民投票制度,却在国外实行过程中陷入五重实践困境。

第一,公民投票结果在体现民主制度的“多数原则”上,有时陷入实践困境,公民投票结果有时并非是在多数公民参与投票的基础上形成的结果。

民主制度包含“多数原则”、“少数原则”和“程序原则”三大基本原则。

其中民主制度的“多数原则”含义是,少数服从多数,即在民主制度下必须按多数人的意志作出各项决策。

公民投票是一个国家享有投票权的全体公民参与投票的社会实践。

公民投票结果通常被看作是在享有投票权的全体公民参与的基础上,根据享有投票权的全体公民的民*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公民投票制度研究”(项目批准号:10XFX006)的阶段性成果。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意作出的选择,是全体公民意志的“最大公约数”,是“多数民意”的直接表达。

殊不知,在国外有关国家实行公民投票的过程中,公民投票结果在反映和代表“多数民意”上,有时存在明显的有限性和局限性,公民投票结果有时并非能反映和代表多数人的意志和愿望。

1993年俄罗斯进行了两次堪称决定国家重大问题的全国性公民投票,当年上半年的4月25日,俄罗斯就时任总统的叶利钦提出的如下四个议题举行公民投票:(1)您是否信任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2)您是否赞成俄罗斯联邦总统和俄罗斯联邦政府自1992年以来实施的社会政策?(3)您是否认为必须提前举行俄罗斯总统选举?(4)您是否认为必须提前举行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选举?5月5日公布的本次公民投票结果是:64.5%的享有投票权的公民参加了投票,其中58.76%的人对叶利钦表示信任;53.04%的人赞成总统和政府自1992年以来实施的社会政策;31.71%的人赞成提前选举总统;43.06%的人赞成提前选举人民代表。

[2](P52-55)按照投票前确定的规则,前两个议题以公民投票的民主方式获得通过。

然而若以俄罗斯享有投票权的登记公民作基数计算,那么对叶利钦表示信任的公民,仅占享有投票权的登记公民的34.4%;赞成总统和政府自1992年以来实施的社会政策的公民,也仅占享有投票权的登记公民的37.8%。

当年12月12日,俄罗斯又就《俄罗斯联邦宪法(草案)》举行公民投票,在投票前进行的公民登记中,享有参加投票权的登记公民总数为1.06亿人。

本次公民投票的实际结果是,54.8%的享有投票权的公民参加投票,在参加投票的公民中,32 937 630名公民投赞成票,占投有效票公民的58.4%;23 431 333名公民投反对票,占投有效票公民的41.6%。

这样《俄罗斯联邦宪法(草案)》以公民投票批准的民主方式获得通过。

然而若以俄罗斯享有投票权的1.06亿公民作基数,那么赞成新宪法草案的公民仅占享有投票权公民的31.07%。

[2](P59-63)这表明,在享有投票权的公民中,投票赞成新宪法草案的不到三分之一。

2000年9月24日,法国就“是否同意将总统任期从7年修改为5年”的修宪建议案举行公民投票。

由于法国与多数西方国家一样,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普遍淡漠,投票率长期处于低下、弃权率长期居高不下,因而投票前有关专家已预测到,本次公民投票参与率会很低,并作出如下预测:投票率低于50%是失败,低于40%是悲剧,低于30%是灾难。

本次公民投票揭晓的最终结果是,在4 000多万享有投票权的公民中,仅有26.97%的公民参加投票,弃权率高达73.03%,弃权率创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次公民投票的最高纪录。

在有效投票中,赞成将总统任期修改为5年的占73.7%,根据公民投票前确定的投票规则,修宪建议案经公民投票批准获得通过。

修宪建议案虽获得通过,但投赞成票的公民占享有投票权的4 000多万公民的比例仅为19.87%。

换言之,在享有投票权的每5位公民中,仅有不足1人投票赞成修宪建议案。

针对本次公民投票出现的高达73.03%的弃权率,法国司法部长发表谈话指出,高弃权率不能否定本次公民投票的合法性,本次公民投票结果是合法有效的。

在本次公民投票结果生效后,法国将总统任期由原来实行的7年修改为5年。

[3]第二,公民投票结果在实现民主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上,有时陷入实践困境,公民投票结果有时并非能实现民主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公民投票制度是以尊重多数原则来运行,而不是以尊重真理原则来运行。

换言之,公民投票制度只尊重多数人的投票选择,而不考虑多数人的投票选择是否正确、符合真理。

在公民投票制度下,少数服从多数是天经地义的唯一原则,多数人的投票选择即使是错误的也须执行。

然而多数人的投票选择并不意味着正确选择,并不意味着符合真理。

因为真理发展规律之一是,真理最初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真理最初是由少数人发现、发展和运用于社会实践。

曾对建立美国式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作出重要建树的美国资产阶级政治家汉密尔顿指出,在公民投票制度即尊重多数原则的制度下,“人数愈多,知识肤浅、能力薄弱的成员所占比例就越大”,从而导致最初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真理呼声,往往淹没在人数众多、力量强大的无知者手里,导致公民投票结果往往并非是正确选择。

[4](P298)多数公民在每次投票中能否作出正确选择,撇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开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等外部客观因素不谈,仅就公民个人自身主观因素作分析,不可避免地要受两方面个人自身主观因素制约:一是在任何时期和任何民主制度下,绝大多数公民对国家高层决策中相关问题的知晓度,对国家高端政治人物个人品质的知情度,对国家高端政治人物未来施政走向的预测度,不可避免地存在若明若暗、比较肤浅、比较有限的状况。

二是现代社会国家高层决策的专业化程度愈来愈高,公民投票表决的许多议题具有颇高的专业知识,许多公民在投票之际并不具备正确选择公民投票议题所必备的专业知识,缺乏对表决议题的正确判断能力。

受上述两方面个人自身主观因素制约,相当一部分公民在投票之际,往往被国家高端政治人物掌握的舆论工具及社会主流舆论所引导、所控制、所左右,甚至被蒙蔽、被欺骗、被愚昧。

在此情况下公民投票反映的“多数民意”,未必是多数公民自我选择的真实民意,也未必是正确选择。

人类社会发展有不依任何个人、阶级、政党及少数杰出人物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任何个人、阶级、政党及少数杰出人物在推动历史进步过程中,只能在实践中经过一系列错误与正确认识交替出现的、曲曲折折的认识过程,经过扬弃错误认识的辩证否定认识阶段后,才能逐步认清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走向,而决不可能一次性地认清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走向。

在逐步认清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正确走向要经历的曲折认识过程中,无论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少数杰出人物,皆是“人”不是“神”,不可能不犯认识上的错误。

少数杰出人物在作某些重大决策时,不可避免地有时会犯错误;同样作为创造历史决定力量的广大人民群众在作某些投票表决时,同样不可避免地会犯认识上的错误,集体作出错误的投票选择。

法国公民在参与有关公民投票中曾集体作出错误投票选择。

法国早在165年前就采用公民投票选举共和国总统。

拿破仑三世靠玩弄权术进入法国政坛后,于 1848年12月10日举行公民投票,借公民选票当选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首任总统。

拿破仑三世通过公民投票就任总统后,又借公民投票逐步实施其一系列开历史倒车的复辟行为:1851年12月借公民投票扩大总统权力、延长总统任期,实行个人独裁统治;1852年又举行公民投票,使其名正言顺地开起历史倒车,使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蜕变为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年5月8日再次举行公民投票,使其成为终身任职的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

[5](P211)上述3次公民投票产生如下负社会效应:使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蜕变为法兰西第二帝国,法国历史出现一次大倒退。

德国公民在参与有关公民投票中曾集体作出错误投票选择。

1933年希特勒任德国总理后,立即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时期,希特勒竟多次玩弄公民投票的政治伎俩,使法西斯独裁统治取得“多数民意”支持。

希特勒上台不久即宣布解散国会、重新选举国会,在1933年3月5日进行的选举国会议员的公民投票中,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获得17 277 180张选票,占有效选票的43.9%,纳粹党由此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左右了国会的局面。

[6](P340)1934年8月2日德国总统兴登堡去世后,希特勒在3小时内即颁布《关于帝国最高领袖的法令》,法令规定取消总统职位,将总统与总理职务合而为一,称国家元首,希特勒为国家元首。

为给希特勒任国家元首、实行个人独裁统治披上“多数民意”的外衣,1934年8月19日,希特勒又故伎重演地举行“是否赞同希特勒为国家元首”的公民投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