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题(主观题)解题思路及解题技巧.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现代文阅读II《给儿子》主观题解析、策略及教学建议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现代文阅读II《给儿子》主观题解析、策略及教学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d68cae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3.png)
8."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 加以梳理概括。(4分)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 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 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一【试题分析】
8."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 括。(4分)
下田去吧,儿子。让太阳也把你烤透。你弯下腰,从清晨弯到天黑,你恨不 得把腰扔了。你的肩膀不是生来只能背背书包的。你挑起担子,肩上的肌肉会 在扁担下鼓起。也许会掉层皮,那不算什么。你去拔秧,插秧,锄草,脱粒。 你会知道自己并非什么都行。你去握一握大锹,它啥时候都不会被取代。工具 越原始就越扔不了,像锤子,像刀,总要的。你得认识麦子,稻子,玉米,高 粱,红薯。它们也是扔不了的。你干累了,坐在门边,看着猪在四处漫游,看 着鸡上房,鸭下河,鹅窜进秧田美餐一顿。你听着杵声,感觉着太阳渐渐收起 它的热力。你心平气和地想想,该说大地是仁慈的。它在无止无息地输出。我 们因为这输出,才能存活,才得以延续。公众号“小俊语文”
晚上,你到田间小路上走走。你边走边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感受会深深的。风吹来暖暖的热气稻穗在风中作响。一路上,有萤火虫为你 照着。
假如你有胆量,就到村东头的大坟茔去。多半会碰上“鬼火”,也就是磷火。 你别跑,你坐在坟堆上,体会一下死的庄重和沉默。地下的那些人也曾生活在 这块土地上,劳动,繁殖。他们也曾埋葬过他们的祖先。①你会捉摸到一点历 史感的,这比任何教科书都有效。
走下大埂,沿着水渠边的路走。你走过一座小桥,只有一条石板的桥就是进 村了。我曾写过它。这时,你抬起头,会发觉许多眼睛在看着你。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答题思路例说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答题思路例说](https://img.taocdn.com/s3/m/aa30ff2d482fb4daa58d4b7d.png)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答题思路例说教学园地05-06 2142:一.答题时要有“”意识答题时如果没有“意识”而是仅凭自己的想当然,往往答不到点子上,答非所问,离题万里,或得不到理想的分数。
作题时要想到写这些语句,用这些手法是怎样的用意,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态度。
如“质检二”《长吻蜂》的14题:长吻蜂“它似乎发愿要把这棵樱桃树的粉蜜都随喜一番”中“发愿”一词的作用。
看起来这里的“发愿”似乎只表现长吻蜂的心思,表现它的可贵的品质,最后一点答案显得牵强,但这里的指导思想很好,让我们的学生牢记答题时要考虑字时行间寄寓的的态度情感思想。
二.答题时要有“主旨”意识在回答“边缘”问题,即涉及个别语句的问题时,学生往往只注意要局部的内容,而忽视从整体考虑出准确而完整的答案。
例“质检一”16题问:文章最后引用了一位枭雄的一首咏雪诗(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出门一啊喝,天下大一统),并说它“应该是很出色的一首歪诗”,请对它的“歪”与“出色”作简要分析。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不少同学在夸他写得好的时候,说到这首诗好是好在非常恰当地表现了这位枭雄的气质和大一统的思想。
我们知道这篇小品文,梁实秋拉拉撒撒地讲的是有关雪的趣闻知识和感想。
所以在问答这首诗的“出色”之处时,也不要忘记它是怎样服务于主旨的,答案应该是“通过狗身上的变化突显了雪的颜色白和下得规模大的特点”。
另有06年的湖北试卷18题。
(《从阿尔卑斯山归来》)问:本文最后突出了狗的形象,你认为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同学们在完成这道题时,都能看出这些语句表现了狗的忠诚。
是的,回答出狗的这一形象特征是正确的,但它不是全部答案。
在思想内容方面的用意上,我们还应考虑到,“狗”的形象只是整个农庄中诸多动物中的一个典型,那么通过它的行动及“语言”和“心理描写”,来表现动物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动物与家园之间的亲密关系,乃至动物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这样使文章的内涵逐步深化。
我们要告诉学生在问答这类试题时要多个心眼,要想到这一问题与主旨有何关系,以确保答案的完美无憾。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八大题型汇总(教师)_安乡一中____龚德国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八大题型汇总(教师)_安乡一中____龚德国](https://img.taocdn.com/s3/m/2fef98fb4693daef5ef73d48.png)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八大题型汇总一、选择题解题方法有:(1)圈定答题范围。
(2)比较选项与原文的异同注意选择题常用的几种陷阱: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时间、曲解原意、指代不明、逻辑错误。
(3)综合比较试题中的选项。
运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二、把握文章思路和分析文章结构(一)试题形式:1.文章围绕什么展开。
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2.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写作特点、艺术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二)答题角度:1.梳理思路:a.看标题:标题可以体现文章的线索.主体内容及思想主旨.b.抓线索:时间变化、物线、情线:c.分层次:注意行文转变的标志性句子;注意内容上表意县次的变化,如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此及彼。
例题: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
时间怎样地行走迟子建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
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常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
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
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
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他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
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
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在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
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放在挂钟里的。
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
现代文阅读(必考)主观题答题技巧归纳
![现代文阅读(必考)主观题答题技巧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982347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4.png)
检查答案,确保准确无误
总结词:检查答案
详细描述:在完成答案后,务必检查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查看答案是否有遗 漏或错误,确保答案符合题目的要求。同时,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03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答题技巧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总结词:准确把握
详细描述:在答题时,需要准确把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注意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以及词语在 特定语境下的含义。
率和准确性。
注重积累,丰富词汇和句型表达
总结词
提升表达能力
详细描述
注重词汇和句型的积累,通过阅读、写作等方式丰富语 言表达,有助于在答题时更加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 观点和感受。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现代文阅读(必考)主观题答 题技巧归纳
目录
•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概述 •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答题步骤 •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答题技巧 •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常见错误分析 •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备考策略
01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概述
主观题的定义和特点
主观题的定义
主观题是一种以文字表述为主要形式 的题型,要求考生根据题干要求,对 给定的文本进行深入理解,并用自己 的语言进行阐述。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答题要求
总结词
明确答题要求
详细描述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回答的内容和要点。注意题目的细节和关键词,确 保理解题目的意图和要求。
筛选关键信息,组织语言作答
总结词
筛选关键信息
详细描述
在理解文章主旨和明确答题要求的基础上,筛选出与题目相关的关键信息。根据题目的要求,组织语言进行作答。 注意答案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作文题
作文题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题目或材料,撰写一篇完整的文章,主要考 察考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览](https://img.taocdn.com/s3/m/dce1e3ce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5.png)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览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览1一、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特别是那些体现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
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
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记:欲速则不达。
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二、认真审题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
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
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
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
题型02 现代文阅读I主观试题(二)(答题模板)-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题型02 现代文阅读I主观试题(二)(答题模板)-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de977c4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74.png)
题型02 现代文阅读I主观试题(二)◎试题考查要求:1.考查要求(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发掘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
“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是指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特点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它既表现在作品的内容上,又表现在作品的形式上。
“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对人的尊严的尊重,对人的现实生活的关注等。
(2)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探讨依据文本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等,来解读作品的主题,从而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探究式解读。
(3)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探究及自己见解的提出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2.命题特点(1)开放性,往往针对文本内容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不设唯一性答案,鼓励考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探索和思辨的精神。
(2)综合性,要求考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调动生活经验和各种理论知识进行探索。
(3)拓展性,问题的探索不仅仅限于文本内容,常常要求考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命题角度(1)文本研讨类。
这类试题研讨的话题答案指向比较明确,考生可以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提炼相关要点作答。
(2)个性解读类。
这种题型命题人往往要求考生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见解。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个性化解读,其实也不允许考生脱离文本海阔天空、信马由缰地随意发挥,要与文本不即不离。
(3)知识积淀类。
此类试题的特点往往是由阅读材料导出,讨论对象比较确定,但前提是要求考生具备相应的语文基础知识,答案组织得好不好往往能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
(4)联系现实类。
这种题型命题人要求考生联系现实结合文本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价值观等进行探究。
式阅读文本,从而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认知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其对象主要有论述性文本和实用性文本。
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性阅读能力的要求有:在熟悉论述性文本和实用性文本的主要文类及其基本特征、体式惯例的基础上,能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本的主要概念、观点、方法等关键信息,分析评价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关系;能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评估作者的写作意图、读者意识和信息来源,评价文本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有理有据地评判文中观点,发展新的观点,或呈现更客观的事实;能在不同文本的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分析比较多个文本在内容、材料、观点、表达方式和价值倾向等方面的异同,对有关问题形成更全面的认识,能够提出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等。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观题论证分析:论证思路与论证结构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观题论证分析:论证思路与论证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367a2aa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e.png)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观题论证分析:论证思路与论证结构知识精炼论述类文本考查行文脉络在新高考的模拟卷中频频出现,考查行文脉络,实则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
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分析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所谓“要点”“中心”,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
它们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归纳内容要点”,是指针对阅读材料的整体内容或部分内容,用几句或一句简明的话扼要地表达出来,它是一种提炼和综合的过程,即在正确理解有关内容的本质后进行提炼说明。
它侧重考查考生对语段乃至整个文本进行总结与把握的能力。
“概括中心意思”,是把文章内容、主旨进行具体化的阐发或概括,是一种“化零为整”的归纳整理过程。
文章的中心意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它侧重考查考生能否着眼文本整体驾驭文本,通过理清文本内部的相互关系来抓住文本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
总而言之,解答该类题目的核心要义就是列出文本的结构提纲。
l设问透视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行文思路/论证思路/论证结构。
材料一是如何围绕“XXX”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注:题干含有“思路”“层次”“脉络”的,如“论证思路”“论证层次”等。
l技巧锦囊:论证思路(行文脉络、行文思路)、论证结构答题辨析:论证思路是作者在论述过程中所用的方法,也就是逻辑内容。
结构是指作者对文章材料组织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的表现形式。
文章的结构反映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靠文章的结构表现出来。
行文脉络,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也就是指的是论点索贯穿全文的内容。
论证思路(行文脉络、行文思路)、论证结构答题格式基本一致,但是论证结构要首先指出论证结构(并列式、层进式/递进式、对比式、总分式等),然后依次按照【答题模板】作答。
高考语文阅读主观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阅读主观题的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c120d808762caaedd33d4a4.png)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解题技巧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
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
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
(节选自《荷包蛋》)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语文阅读主观题常用答题模板、解题思路
![语文阅读主观题常用答题模板、解题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c6262efd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a.png)
语文阅读主观题常用答题模板、解题思路现代文阅读YOU HUA SHE JI1. 问题:请简要概述某材料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思路。
答:层进结构(递进结构)、对照结构、总分结构、并列结构,四选一。
递进结构eg:①第一部分,由……引出……的观点;②第二部分通过举例论证……,从而提升了……;③第三部分进一步指出了……的重要意义(重要意义的具体内容)。
解题思路:按照论证结构,先概括每一个部分的文章大意,再梳理论证思路,最后再回归到论证结构进行验证。
2. 问题:小说以“××”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答:①以“××”为中心,并作为小说的线索,使得故事情节简洁、集中;②以“××”为中心,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某种物品的特点;③以“××”为中心,集中叙写人物活动/某种物品或事件的特点等等,使得...的主题更加突出、更加深化。
解题思路:此类题型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明确标题的内容,再看这一内容与文章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
3. 问题:某小说结尾具有哪些丰富的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解题思路:小说结尾的意蕴一般从浅层含意、深层含意等角度作答。
例如小说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
浅层含意从文章描写的物质本身作答。
深层次含意由比喻的人物角度作答。
4. 问题:文章是如何叙述“××”这件事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①以第一人称叙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以第二人称叙事,与读者形成面对面的交流,亲切自然,便于直抒胸臆;/以第三人称叙事,能客观地展示生活,不受时空限制,有利于自由表达;②以时间为序展开故事情节,叙述脉络清晰,杂而不乱;③多用对话形式,使叙事更加集中;④围绕“××”这件事,情节安排环环紧扣,情节一波三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025届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2025届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3845e6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7.png)
2025届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语文现代文阅读是语文考试中拉分项目之一,该如何做到不失分是很重要的。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喜欢!(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作者情感。
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晰,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
(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
高中语文 高考——现代文阅读Ⅰ主观题专项突破2——论证思路和论证特点
![高中语文 高考——现代文阅读Ⅰ主观题专项突破2——论证思路和论证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0449f7c0029bd64793e2c70.png)
【重磅】现代文阅读Ⅰ主观题专项突破2——论证思路和论证特点一、题目呈现方式标准样式:请(简要)梳理材料x的行文脉络。
变式:1.请(简要)梳理材料x的论证思路。
2.请指出材料x的论点并简要分析其论证过程。
3.材料x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请简要概括材料x的论证思路和主要论证方法。
5.请简要概括两则材料在论证方面的共同点。
二、答题技巧1.行文脉络或论证思路。
实际上就是列出文本的结构提纲。
包括:提出什么观点,分几段,每一段都论证了些什么内容。
一步步讲清楚。
注意可以用“首先”“然后”“继而”“再”“接下来”“最后”这些词语连接起来,体现文章论证思路;也可以直接说出“第x段”写了什么。
答题关键是宏观上对材料结构框架了解,并概括主要内容。
答案内容要用小序号间隔开来。
看分值,如果是4分,多有四个得分点;职果是5分,多有5个得分好点。
【例】【2021届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新高考(辽宁卷)】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分)(1)首先亮明观点∶我国断代汉语语法史研究取得了可喜成就,但其研究的深度、广度还须进一步深化拓展。
(1分)(2)然后围绕如何推进,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
(1分)①先从研究材料上,即文献的科学选用和新发现的材料的使用角度谈推动其研究;(1分)②再从搜集材料的方法上,即数字技术的使用角度谈推动其研究;(1分)③最后从观念上,即研究视角的拓展谈推动其研究。
(1分)【例】【新高考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联合检测】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6分)①首先提出“韧性城市”这一概念,明确“韧性城市”的内涵。
(2分)②然后从两个方面,分别分析了“韧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新兴技术对于建设“韧性城市”的重要作用。
(3分)③最后展望了“韧性城市”建设的前景,并作出相关提醒。
(1分)(意思对即可)【例】【山东省2021届高三名校3月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最后一段的论证思路。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要点大全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要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22cb4c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4.png)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要点大全一、细致阅读1.打开试题,先阅读题目。
通读题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章的大意和问题的重点。
2.仔细阅读文章。
对于每篇文章都应该仔细阅读,掌握文章的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
二、审题准确1.理解题目。
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要求,确定考点和要点。
2.辨析选项。
要认真比较选项之间的差异,确定正确答案的依据。
三、抓住关键词1.关注小标题、黑体字、加粗字和斜体字等特殊标记的词语,这些词语通常是文章的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2.找到问题的关键词,关注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和细节。
3.特殊标点符号,如破折号、问号、感叹号等,常常标志着文章的重点信息。
四、分析问题类型1.主旨概括型:主要考查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需要能够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
3.细节理解型:主要考查对文章细节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需要能够根据文章内容找出问题答案。
4.推理判断型:主要考查分析和推理能力,需要能够根据文章中的信息进行逻辑推断和判断。
5.文字解释型:主要考查对词语、句子或段落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需要能够理解文中关键词的意思和上下文的关系。
五、排除干扰选项1.分析选项的含义和逻辑关系,排除与文章不相关的选项。
2.对于两个选项看似相似的情况,要注意区分其细微差异,找到更准确的答案。
3.注意选项中的关键词,关注选项之间的转折词、因果词等。
六、细心作答1.根据问题类型,选择合适的答题方式和方法。
2.在回答选择题时,理清选项的顺序,对照文章进行逐个比对,逐个分析,选择最正确的答案。
3.在回答主观题时,要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进行回答,避免罗列和赘述。
七、检查答题结果1.仔细检查答题卡上的答案是否与试题一致,避免填错位置或漏填。
2.仔细检查选项,特别是选择题,确保自己选择的选项与答案一致。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常见题型及规范答案模式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常见题型及规范答案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3b341d53be23482fb4da4cf3.png)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常见题型及规范答案模式一、篇章结构类答案用语: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全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知识讲解:1.散文构思的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时空为线索等。
2.结构句:能够提示文章结构脉络层次的句子,如总领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过渡句(承上启下)、总结构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味深长),线索句等。
3.选材剪裁:在材料与中心的关系中,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是选材的重要依据。
具体说明如下:①典型的材料,能够鲜明、独特、丰满地揭示出某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本质问题。
②文学作品的材料并不一定真实存在,但它一定是艺术的真实,并能揭示生活的本质。
③新颖的材料使文章显得鲜活,更有生命力和吸引力。
4.分析作品结构的常用语:⑴、伏笔: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在不大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作出暗示或提示,到适当时机给予呼应,以收到前后照应、结构严谨的效果。
伏笔多见于小说、戏剧。
⑵铺垫:为主要情节作准备或在高潮来到之前酝酿一系列次要情节。
其作用一是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二是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⑶照应:作品前后之间的相互呼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⑷开关/结尾:开关方法常见的开门见山、即景起兴、因事引出、借题发挥、题外说起等。
结尾方法常见的有言尽意尽、卒章显志;言尽意未尽,嘎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首尾呼应等。
⑸承上启下:这种方法易于使结构紧凑,文意联系紧密,使作品显得过渡圆转自如,浑然天成。
⑹一波三折: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多变,富有情趣,耐人寻味,以其丰富的变化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⑺设置悬念:在主要人物出场、主要事件发生或高潮到来之前所作的对环境、情绪‘气氛等的描写。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误点分析、解题步骤及技巧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误点分析、解题步骤及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cf2261da76e58fafab00308.png)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误点分析、解题步骤及技巧一、命题特点从命题的考查层次上看,出题思路一般都很清晰,从分段考查到牵涉到上下几段概括总结,逐步过渡到对于全文内容的把握。
从段落上来看,考查一般情况下是从前往后,逐层深入,先分后合。
拟题是从整体上来设计的,几道题由浅入深,题与题之间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
一般地说,应从第一题入手,循序渐进地答题。
但有时也可前后参照,从题目之间的关联性上得到启发,从而更快捷地找到答案,或验证答案。
二、失分原因失分示例误答分析解题步骤技巧点拨1、阅读方法不当2、审题不细思路模糊,不分层次,答非所问3、表达能力不强①不精练②以偏概全③机械复述架空分析④用语不规范4、评价鉴赏题,任意拔高三、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①从头至尾快速默读文本,包括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
②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特点,③根据题目对应相关语句,④判断分析整合相关信息。
简言之,就是形成快速扫描—整体感知—局部检索—解读信息的思维模式。
1、读懂文章①整体感知,把握主旨阅读时通过对“所述对象是谁?”和“叙述(或描写、说明、论述)了所述对象的什么内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来达到准确理解和答题的目的。
②看结构层次,理清思路③看写作手法:识别作者所用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及语言表达技巧,关键理解各种写作手法的作用。
④看重要的词、句(看选项,明主旨)阅读技巧:1、标上段、层序号2、圈画重点词句:文眼、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句子、文中的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比较容易理解错误的语句和难以理解的比喻句、抒发某种情感连用相同句式的语句;(是把握文章主旨大意的依据)再者是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其次,再次(表主次轻重的顺序);一方面,另一方面;总之,因此,由此可见(表结论,一般是分总关系);所谓,即(表有所解释);顺序词,关联词(更,表意思进一层),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对应词,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词等。
3、注意文体特点(不同的文体,把握主旨的方法不同)议论文:读懂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围绕观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以及如何组织这些材料(材料与材料、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材料的特点等)加以论证的;划清局部段落结构及整体结构,知各层之大义,晓行文之思路。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f9ddf0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9.png)
【导语】⾼⼀语⽂是⾼考的基础,掌握语⽂知识点将对⾼考复习起到重要作⽤,为⽅便同学们复习⾼⼀语⽂知识点,整理了《⾼⼀语⽂现代⽂阅读主观题答题技巧》,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现代⽂阅读是⾼考语⽂试卷的⼀⼤版快,占了30分(以后有可能增加),⼩现代⽂阅读部分的选择题,⼤多学⽣能应付⾃如,取得好的成绩。
最让学⽣头疼的是⼤现代⽂⾥的主观题,历年来,这⾥也是很多考⽣的瓶颈。
注重培养、提⾼学⽣的主观题解题能⼒是备考过程中的教学难点。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器”就是⽅法,从近⼏年的⾼考试题中,我们可以发现,主观题的解答是有⼀些法⼦的。
⼀、理解考点要求、了解考试内容 现代⽂阅读最重要的⼀个考点就是“筛选并整合⽂中的信息”,“筛选”和“整合”是获取信息的⼀个过程,“筛选”强调对各种信息的性质、价值、作⽤等做出判断和选择;“整合”是强调在筛选的基础上作进⼀步的加⼯、提炼、重组。
从考试内容看,⼀是考查对⽂章内容的理解,这⽅⾯主要有词语的含义、句⼦的意思、作者的观点等。
⼆是考查对⽂章形式的理解,这⽅⾯主要有⽂章结构、作者思路、表现⽅法、语⾔特点等。
⼆、把握答题的基本原则 现代⽂阅读答题的⼀个基本原则就是“尽量从原⽂中找答案、尽量⽤原⽂的句⼦组合回答”,这样有利于学⽣把握并理解作者在⽂中所要传达的信息,也有利于评分标准的统⼀。
我们在解答主观题时应牢牢记住这⼀原则。
具体来说,有三种形式:⽤原⽂中的词语或句⼦;以⽂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进⾏改写;综合连缀⽂中的词或句⼦。
三、把握“近距离”找答案的筛选原则 筛选是关键,是答题的第⼀步,“近距离”原则符合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规律。
“近距离”原则就是说从问题出现的位置附近来找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题(主观题)解题思路及解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题(主观题)一直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必考内容,同时,也一直是学生感到最没有把握的考试内容。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较弱,不知这样的题该怎样入手。
而且,尽管介绍现代文阅读题(主观题)的资料很多,但大多是从考点要求的角度阐述的,很少有从学生临场应考的实用角度来阐述,所以,学生并没有从这些资料中获得快速有效的解题经验,反而养成了对现代文阅读题(主观题)畏惧心理。
这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发挥出真实水平的。
故而,我们有意收集学生的临场应考经验,结合现代文阅读题(主观题)的命题要求,总结出以下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以使学生在面对此类题目时有规律可循、有方法能做。
一、解题思路:
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阅读题题目,都可以用同一种解题思路来解答。
这种思路可以表述为四个步骤:
①理解题目要求:
应该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一道题目中往往含有解题范围、所提问题、答题要求等信息。
答什么和怎么答,命题人的思路早已在题目中写明了。
例如:2003年试题(《乡土情结》)的第20小题,“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
”稍作分析就能明白:题目中的“第三段”就是解题范围,“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就是所提问题,“请概括说明”就是答题要求。
如果学生能明了题目就是要告诉他这三个信息,他就应该懂得:这个题要到第三段去找答案,答案是关于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的,而且,原文中的语句不能直接引用,需要概括。
②确定解题范围:
有的题目解题范围是很明确的,如2003年试题的第20小题、第21小题。
但也有的题目的解题范围是不够清楚的,如2003年试题的第19小题“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那么,就应该从题目所指的相关的原文内容去找,所以,‘童年的烙印’所在的段落就是首选的解题范围。
另外,有时也需要思考:为什么有的题目的解题范围很明确,而有的却不清楚呢?这不清楚中是否暗示着什么。
如1998年试题(《报秋》)第27题,“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1)作者为什么吃惊?(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很显然,(1)题上
面的提示语中已点到了“在第一自然段中”,那毫无疑问答案应该在第一自然段中找;但(2)题中却多出了“联系全文看”五个字,似乎使解题范围不清楚了。
其实,这五个字是很关键的,它们清楚地暗示了这样一个信息,即此题答案不在第一自然段中,要到别处去找。
果然,(2)题的答案在第六段中。
当年的一些学生就是因为忽视了这五个字暗示的信息,结果苦思冥想,仍误答错答的。
③筛选有效信息:
解题范围中往往有不少相关信息,这就要学生结合题目仔细筛选。
这是一个细心活,没什么技巧可言。
④归纳答题要点:
这需要简单地打一下草稿,确保正式誊写时无误。
二、解题技巧:
①分数和答题要点有对应关系:
以往学生答题常常答很多,以保证答题要点在他的答案中。
事实上,这是一个效率很低的做法。
只要明白了分数和答题要点的对应关系,就用不着那么烦琐了。
这,一点都不难。
就是“一个答题要点大约对应两分”(这是一个通常的关系,也有例外的)如,2003年试题的第20小题是4分,所以它的答题要点就是两个。
②利用多选题提供的信息解读材料和答题:
这是学生普遍已经采用的一个技巧。
材料有时有一定的难度,用这个办法常常能使看不懂的内容看懂、做不到的题能做。
③利用标题、文下注释等信息解题:
1991年试题(《世间最美的坟墓》)的34小题,“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的答案就是用副标题“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和文下注释的“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推断出来的。
(即列夫·托尔斯泰诞辰一百周年)
④利用前后照应的语句解题:
1996年试题(《贝多芬之谜》)的24小题“第二段中提到的‘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所指的一类人是”。
就是利用了下文中照应的语句“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来回答的。
总结出上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贴近学生的实际了,这也使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教书要多在学生的学法上研究,他们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