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读后感(精选多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可以说在苏格拉底之前人类的意识是由酒神的迷狂主导的可以看到赫拉克利特在虔诚之中呐喊世界是一团不灭的火焰可以听到荷马在疯狂之中演唱神与英雄们强大的力量;而到了苏格拉底人类就开始冷静思考了思考着人类自身的秩序而把那种酒神迷狂的火焰被冷静的理智浇灭了这就是为什么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要把荷马这样的诗人驱逐出他的理想国了。诗人的力量可以触及宇宙的每一个角落而柏拉图的已经观察到宇宙的每一角落了他却不愿承认自己是诗人:他用冷静的理智来反对酒神的迷狂却不知自己已陷入迷狂之中。与其说他的“理念”是一种单纯的哲学不如说他创造了一种关于美的意境天地万物都可以归服于“理念”的名义下这何尝不是人类意识中那种最纯粹的、统一的关于宇宙初生之美的体验呢!美在第一双眼睛看来是不可言说的而柏拉图却说了出来!在无意之中柏拉图的“理念”接近了上帝可他终究只是接近。在苏格拉底之前的思想家则是和上帝融为一体的他们就是神。可以说柏拉图是最后一个体验到古希腊那种酒神的迷狂(更多请你搜索.har.o)的人而柏拉图之后的人更多的是看到他那种冷静的理智仿佛再也听不到诗人那疯狂的呐喊了仿佛再也没有和宇宙万物融为一体的体验了。

与其说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哲学家不如说他是一个科学家因为他力求哲学像科学研究那样明晰。关于哲学和美到底是偏向于纯粹的形上的思辨还是偏向于严谨的富有逻辑的对自然万物的精确的观察和把握亚里士多德选择了后者。自然万物那种朦胧之美变得清晰了人与自然万物的距离拉近了。以上所说的人类意识中哲学的、宗教的、科学的三种认识方式中科学的认识方式的力量在逐渐强大开始被确立了起来这也表明人类自身的分界变得明显了。亚里士多德继承了他的老师柏拉图那种冷静的理智但他比柏拉图更彻底的抛弃了激情和诗人。他在观察宇宙万物时更像是带着一架显微镜。他把整个宇宙看成是物理的或者生物学意义上的宇宙富有秩序而有那么机械。他在寻找宇宙万物的原因时他发现了“不动的推动者”或者“第一推动力”。可以说柏拉图是完全沉浸在一种关于美的幻想中发现了“理念”而亚里士多德则基于对现实的冷静观察而推出了宇宙万物的原因这种差别何其之大啊!从此以后一种机械的思维方式开始统治人类的意识诗人的激情在机械的碾压下变得微弱最终也熄灭了。那第一双眼睛看到的纯粹的美似乎消失了。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哲学家。他们开创了所有的哲学命题可他们之间又有如此巨大的分界:柏拉图是一个诗人他用激情体验着宇宙的美的统一;而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科学家他用冷静的理智规着宇宙机械的秩序。在他们以后的

时代里在基督教的世界里人类的意识中几乎始终贯穿着他们两人的思维方式。

人类的明的历史到底是向前推进的还是后退的?这其中蕴含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认识方式一种是科学的一种是哲学的或宗教的。我想之所以会请出那位全能的上帝来统治一切是因为人类已经陷入了混乱之中。这种混乱从哪里来?从可见的方面来说是维持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伦理道德衰落了;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类的自身出现了分界即那三种认识方式的正式确立。人类的意识不再是和自然万物浑然一体的了但是人类的却在不自觉的做着种种努力。上帝是什么?或者说神是什么?他不再是人类的童年时期那种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神秘存在上帝不是水上帝不是一团火上帝也不是数而是上帝与自然万物分离已经超越于自然万物之上了——是上帝创造了一切甚至柏拉图的“理念”也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就是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推动力”。这可以说明人类与外部世界已经确立了明确的分界因为上帝是人创造的上帝并非是在自然万物的宁静中向人显现的。上帝只是人类企图回归自然万物的努力的假设。此外上帝也变成了一个“人”他具备了人类的一切善良美的情感和美德以及自身中具备的产生“恶”的因素。让我们再回想一下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推动力”的科学假说当人类科学的和哲学的认识方式不能推出那可以无限回溯的宇宙万物的成因时人类便假定了一个静止的第一原因这表明了科学和哲学已经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了。于是人类便假设有一位超出了人类的经验和

理性的上帝这便是宗教信仰。可以说人彻底的从自然万物的“奴役”下解放出来但是又落入了这位创造自然万物并又具有人的品质的上帝的“奴役”。

第二篇:《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面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奇心。在其驱使之下人类一方面通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通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这样一部分解答成为了确知的知识即科学;另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但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惧的一面产生了看似能完美解答这些问题的东西即神学。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所以“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和艺复兴时期的新教主观主义是不同的区别在于罗素诉之于理性而新教是唯心的。理性能让人清醒地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而唯心让人傲慢)。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即当这个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当我懂事后当我懂事后亲身面对了死亡后在面对死亡后又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后我就开始不断的在内心中问着这个问题失去外公的痛不断的刺激着我让我联想到几十年后我父母的死和最后我的死我是如此胆小以致我一想到这个问题便无法安稳入睡。

首先给我答案的是物理学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灭当这个理论扩大到整个宇宙时即整个宇宙都有灭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的人类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么抱怨的呢?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既然人都是要死的人类也是要灭亡的甚至整个宇宙都是会归于零的那么我们现在所谓的奋斗除了养活自己苟且偷生外还有什么价值?当然这也是人类期望永恒的一种思想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当然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天体物理给了我一个类似神秘主义的答案。

宇宙是如此的广袤有着太多人类所称之为科学的东西它是如此的寂寞亿万年来是如此的安静(我用了久时间才适应用”;它”来形容宇宙)。它需要有什么来理解它来认可它的存在而人类作为一种智慧生物承担起了这个责任。人类根本的责任是发展科学是尽可能的去了解这个宇宙的根本。

在这个基础上我才展开其他的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