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体温仪测量标准2016.6

合集下载

便携式红外线测温仪测试标准

便携式红外线测温仪测试标准

便携式红外线测温仪测试标准
便携式红外线测温仪的测试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参数:
1. 测温范围:通常红外线测温仪的测温范围在-50℃~300℃之间,也有一
些高端的仪器可以达到更宽的范围,如-100℃~500℃。

2. 测量精度:一般来说,红外线测温仪的测量精度应该在±1℃左右,高端
仪器的精度更高,可以达到±℃。

3. 响应时间:红外线测温仪的响应时间应该在毫秒级别,以便快速地获取温度信息。

4. 测量距离系数:红外线测温仪的测量距离系数通常在30:1到100:1之间,也有一些高端仪器可以达到更高的距离系数。

5. 瞄准方式:红外线测温仪应该具有高精度的瞄准器,以便准确地指向目标区域。

6. 发射率调整:红外线测温仪应该能够根据不同的目标材料自动或手动调整发射率,以获得更准确的温度测量结果。

7. 环境温度范围:红外线测温仪应该能够在一定的环境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便携式红外线测温仪的测试标准主要包括测温范围、测量精度、响应时间、测量距离系数、瞄准方式、发射率调整和环境温度范围等方面。

红外额式体温计(疫情应急产品) 性能指标

红外额式体温计(疫情应急产品) 性能指标

2. 性能指标2.1 温度显示范围体温计温度显示范围 34.0℃~42.9℃(体温)。

2.2 最大允许误差2.2.1 规定的温度显示范围内最大允许误差体温计在 35.0℃~42.0℃的温度显示范围内,最大允许误差±0.2℃。

2.2.2 规定的温度显示范围外最大允许误差体温计在35.0℃~42.0℃的温度显示范围外,最大允许误差±0.3℃。

2.2.3 变化环境条件下最大允许误差变化环境下,体温计在35.0℃~42.0℃的温度显示范围内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2.2.1的要求。

2.3 抗跌落体温计在正常使用时从垂直距离为1m高处以三次不同起始姿态自由跌落到一个硬质表面上后应符合 2.2.1 的要求。

2.4 指示单元2.4.1 分辨力体温计指示单元的分辨力为0.1℃(0.1℉)。

2.4.2 显示体温计显示上的读数值的高度>4mm。

2.4.3 提示功能显示温度超出34℃~42.9℃(体温),显示提示错误Li或Ho。

2.4.4 低电压提示功能体温计的电池电压低于2.6±0.2V时,应能显示“”低电压符号。

2.4.5 模式a)体温计应具备额温测量模式。

b)以校准为目的的校准模式应通过直接将体温计设置到该模式的变换技术来获得。

2.5 功能性能2.5.1 单位切换功能体温计可以切换单位摄氏度或华氏度,同时屏幕显示℃或℉。

2.5.2 测量时间待机状态下,体温计应在2s内完成额温测量。

2.5.3记忆查询可查询本地数据16组。

2.6 电磁兼容要求应符合YY 0505-2012《医用电气设备第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电磁兼容要求和试验》标准要求。

2.7 安全要求应符合按GB 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标准要求。

2.8 清洁、消毒按制造商的规定对体温计进行清洁或消毒后,体温计应符合2.2.1规定的要求,并且其外壳上的标志不应受到影响。

2.9 自检功能体温计每次开机时屏幕上所有LCD应全显。

红外治疗仪温度检测标准

红外治疗仪温度检测标准

红外治疗仪温度检测标准红外治疗仪通常用于测量和治疗人体组织,其温度检测标准可能受到不同国家或地区、行业和产品类型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可能与红外治疗仪温度检测相关的标准或指南:1.IEC 80601-2-59 Medical electrical equipment - Part 2-59: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the basic safety and essential performance of screening thermographs for human febrile temperature screening: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的标准,涵盖了用于人体发热温度筛查的筛查热像仪的基本安全和性能的特殊要求。

2.ISO/TR 13154:2017 Medical electrical equipment --Deployment, implementation and 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identifying febrile humans using a screening thermograph: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技术报告,提供了使用筛查热像仪识别发热人员的部署、实施和操作指南。

3.ASTM E1965-98(2016)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InfraredThermometers for Intermittent Determination of Patient Temperature: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发布的标准,规定了间歇测定患者体温的红外测温仪的要求。

4.EN 80601-2-59:2017 Medical electrical equipment - Part 2-59: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the basic safety and essential performance of screening thermographs for human febriletemperature screening:欧洲标准(EN),类似于IEC标准,规定了用于人体发热温度筛查的筛查热像仪的基本安全和性能的特殊要求。

医用红外体温计产品技术要求梅州市青塘实业

医用红外体温计产品技术要求梅州市青塘实业

2.性能指标2.1外观与结构2.1.1外形应端正,表面应光亮整洁,不得有锋棱、毛刺、破损和变形。

2.1.2控制面板上文字和标志应准确、清晰、牢固。

2.1.3控制和调节机构应灵活可靠,紧固件无松动。

2.1.4功能键应有明确的标记、指示。

2.2产品性能要求2.2.1温度测量范围医用红外体温计温度显示范围不窄于35.0℃~43.0℃。

2.2.2最大允许误差2.2.2.1在35.0℃~42.0℃的温度显示范围内,最大允许误差±0.2℃。

2.2.2.2在35.0℃~42.0℃的温度显示范围外,最大允许误差±0.3℃。

2.2.3抗跌落性医用红外体温计在正常使用时从垂直距离为1m高处以三次不同起始姿态自由跌落到一硬质表面上后应符合2.2.2.1的要求。

2.2.4指示单元2.2.4.1分辨力医用红外体温计指示单元的分辨力为0.1℃。

2.2.4.2显示显示器的数值高度至少为5mm。

2.2.4.3提示功能2.2.4.3.1低电压提示功能电池电压使用过程中右上角电池标识会实时显示电池电量,低至3.5V±0.2V时,显示屏会出现低电压符号。

2.2.4.3.2温度范围提示功能医用红外体温计开机默认为蓝色背光,当温度低于35℃时,屏幕上显示显示“Low”红色字样;当温度在35.0℃~37.3℃范围时,显示绿色数值并语音播报;当温度在37.4℃~42.9℃范围时,显示红色数值并语音播报;当温度高于43℃时,屏幕显示“High”红色字样。

2.2.5自动待机医用红外体温计应有自动待机功能,无任何操作动作下,1分钟内应自动待机。

2.2.6模式医用红外体温计的测量模式分为以下两种:(1)体温模式。

(2)校准模式。

2.2.7单位转换功能医用红外体温计应有摄氏度和华氏度单位转换功能。

2.2.8记忆存储功能医用红外体温计应能存储64组数据。

2.3清洁、消毒医用红外体温计经过75%酒精表面清洁或消毒后,应符合2.2.2.1规定的要求,且其外壳上的标志不应受到影响。

红外线测温仪精度等级标准

红外线测温仪精度等级标准

红外线测温仪精度等级标准
红外线测温仪的精度等级标准通常是根据国家或国际标准来制定的。

以下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红外线测温仪精度等级标准(IEC 80601-2-59):
1. 精度等级 1:适用于对测温结果要求非常高的应用,如医疗领域。

精度等级1的测温仪的最大允许误差为测量值的±0.1度或者±0.2%(取较大值)。

2. 精度等级 2:适用于对测温结果要求较高的应用,如工业领域。

精度等级2的测温仪的最大允许误差为测量值的±0.2度或者±1%(取较大值)。

3. 精度等级 3:适用于对测温结果要求一般的应用,如家用。

精度等级3的测温仪的最大允许误差为测量值的±0.3度或者±1.5%(取较大值)。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测温仪型号和品牌可能会有不同的精度等级标准,因此在选择和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时,最好参考具体的产品说明书和相关标准。

医用红外体温计产品技术要求振海电子

医用红外体温计产品技术要求振海电子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性能部分医用红外体温计2.性能指标2.1温度显示范围体温模式:34.0℃~42.9℃。

2.2最大允许误差2.2.1规定的温度显示范围内最大允许误差体温计在35.0℃~42.0℃的温度显示范围内,最大允许误差±0.2℃。

2.2.2规定的温度显示范围外最大允许误差体温计在规定的温度显示范围外最大的允许误差如下所示:34.0℃~34.9℃:±0.3℃;42.1℃~42.9℃:±0.3℃。

2.3变化环境条件下最大允许误差变化环境条件下,体温计在35.0℃~42.0℃的温度显示范围内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 2.2.1 的要求,否则显示“POS”,提示出错。

2.4抗跌落性体温计在正常使用时从垂直距离为 1m 高处以三次不同起始姿态自由跌落到一个硬质表面上后,应符合 2.2.1 的要求。

2.5指示单元2.5.1分辨力体温计指示单元分辨力应为0.1℃。

1 / 32.5.2显示体温计显示器上的数值高度最少为 4mm。

2.5.3提示功能a)测试模式下,当医用红外体温计显示范围在37.4℃~38.0℃时,应有黄2 / 3色背光提示(如果无背光,或者单色背光则除外);当显示范围在38.1℃或者38.1℃以上时,应有红色背光(如果无背光,或者单色背光则除外),当低于34.0℃ 时显示“Lo”,当高于42.9℃ 时显示“Hi” 。

b)超过环境温度的操作范围(16.0℃~35.0℃)时应停止温度读数,LCD显示“Err”。

2.5.4低电压提示功能当电压低于2.4V±0.2V时,显示屏上有低电压符号显示,并在 10s 内自动关机。

2.5.5模式体温计的测量方式应有耳温测量模式和校准模式两种,两种模式应能通过组合按键来切换。

2.6电气安全要求体温计应符合GB 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的要求。

2.7清洁、消毒体温计的外壳应能承受生物和物理的清洗,清洗后应符合 2.2.1 规定的要求,并且其外壳上的标志不应受到影响。

红外线体温计产品技术要求康亦健医疗

红外线体温计产品技术要求康亦健医疗

2性能要求2.1温度显示范围2.1.1ISW-RW-01型:温度显示范围应不窄于34.0℃~42.0℃。

2.1.2 KYJ-EWJ-001型:显示范围为32.0℃~42.9℃注:由于测量仪器的偏差,温度的现实范围可与其测量范围不同。

2.2最大允许误差2.2.1在规定的温度显示范围内最大允许误差。

2.2.1.1ISW-RW-01型:红外线体温计在34.0℃~42.0℃的温度的显示范围内,最大允许误差应为±0.2℃。

2.2.1.2KYJ-EWJ-001型:红外线体温计在35℃~42.0℃的温度显示范围内,最大允许误差应为±0.2℃。

2.2.2规定的温度显示范围外最大允许误差2.2.2.1ISW-RW-01型:在34℃~42℃的温度的显示范围外,最大允许误差应为±0.3℃。

2.2.2.2KYJ-EWJ-001型:在35℃~42℃的温度的显示范围外,最大允许误差应为±0.3℃。

2.2.3变化环境条件下最大允许误差2.2.3.1ISW-RW-01型:变化环境条件下,红外线体温计在34℃~42℃的温度的显示范围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2.2.2的要求、若红外线体温计不具备符合最大允许误差要求的能力,应停止提供温度读数。

2.2.3.2KYJ-EWJ-001型:变化环境条件下,在35℃~42℃的温度的显示范围内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2.2.1的要求、若红外线体温计不具备符合最大允许误差要求的能力,应停止提供温度读数。

2.3抗跌落性2.3.1ISW-RW-01型:红外线体温计在正常使用时从垂直距离为1m高处以三次不同起始姿态自由跌落到一个硬质表面上后应符合2.2.2的要求。

若红外线体温计不符合规定要求,在其受到抗跌落性试验后就停止提供温度读数。

2.3.2KYJ-EWJ-001型:红外线体温计在正常使用时从垂直距离为1m高处以三次不同起始姿态自由跌落到一个硬质表面上后应符合2.2.1的要求。

1.6微米近红外辐射温度计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1.6微米近红外辐射温度计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1.6微米近红外辐射温度计的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1.6微米近红外辐射温度计的研究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温度计是现代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测量仪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温度测量的精度要求也日益高涨。

近年来,红外辐射温度计逐渐成为温度测量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

近红外(1.6 μm)波段由于其能量分布以及环境因素(例如雾、水分子等)的影响下,已成为近年来较为热门的研究领域。

近红外辐射温度计的研究和应用,对于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医疗等领域的温度测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将对1.6微米近红外辐射温度计的研究进行探索。

二、研究的内容和目标本文将建立一种基于1.6微米近红外辐射的温度计模型,并通过实验和仿真,探讨模型在不同环境下的适用性和精度。

具体目标如下:1.探究1.6微米近红外辐射波长在温度测量中的应用性和优势。

2.建立基于1.6微米近红外辐射的温度计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优化。

3.通过实验和仿真,评估模型在不同环境下的适用性和精度。

4.探索1.6微米近红外辐射温度计在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医疗等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三、研究的方法和步骤1.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目前关于1.6微米近红外辐射温度计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2.模型建立:根据前期文献调研的结果,建立1.6微米近红外辐射温度计模型,并进行优化和验证。

3.实验设计: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参数和环境条件,以及样本的选择和处理。

4.温度测量和数据分析:采用建立的1.6微米近红外辐射温度计模型进行温度测量,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包括误差分析和统计处理等。

5.结果展示:将实验结果用图表和数据报告等形式进行展示与分析,探究1.6微米近红外辐射温度计在不同环境下的精度和适用性。

四、研究的进展和预期成果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1.6微米近红外辐射温度计相关文献的调研和初步建模探索。

预计在未来研究中,将会进一步完善模型,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等工作,并最终得出具有一定科研价值的相关数据和结论。

红外体温快速检测仪额头温度与实际体温对照表

红外体温快速检测仪额头温度与实际体温对照表

红外体温快速检测仪额头
温度与实际体温对照表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严禁将激光直接对准眼睛或指向反射性表面。

额头实际
温度温度
31 33.4
31.2 33.6
31.4 33.8
31.6 34
31.8 34.2
32 34.4
32.2 34.6
32.4 34.8
32.6 35
32.8 35.1
33 35.3
33.2 35.5
33.4 35.7
33.6 35.9
33.8 36.
34 36.1
34.2 36.4
34.4 36.5
34.6 36.7
34.8 39.9
35 37
35.2 37.2
35.4 37.3
35.6 37.5
35.8 37.7
36 37.8
36.2 38
36.4 38.1
36.6 38.2
36.8 38.4
37 38.5
37.2 38.7
37.4 38.8
37.6 38.9
37.8 39.1
38 39.2
38.2 39.3
38.4 39.5
38.6 39.6
38.8 39.7
注意事项:
1、测量体温时,应确保体温仪指向前额正中并保持垂直方向。

测量部位若有毛发或其它物品,将影响测量结果
2、当被测者来自室外或来自与测量环境温度差异较大的地方时,被测者应至少在测量环境2分钟,待与测量环境温度一致后再进行测量,否则将影响测量结果。

3、当体温仪从与待测环境温度差异较大的地方取出时,应将体温仪放置在待测环境中至少20分钟后再使用。

医用红外体温计成品检验标准规范

医用红外体温计成品检验标准规范

文件编号:Q3-QC-68 医用红外体温计成品检验标准规范编制审核批准实施日期2020.02.101.目的:本检验标准规定了医用红外体温计检验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及检验规则。

2.适用范围:本检验标准适用于公司生产的医用红外体温计。

3.引用标准:《GBT21417-2008医用红外体温计》4.检验依据:客人要求或产品标志中规定了检验标准的,按客人要求和产品标志中规定的标准检验,没有规定或规定不明确的按本作业指导书进行检验。

涉及安全项目检验的,按出口国家或地区标准检验。

5.职责:5.1品质部经理:负责作业指导书的批准。

5.2技术部主管:负责作业指导书的审核。

5.3技术工程师:负责作业指导书的编写。

5.4质检部主管:负责按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对检验员的作业进行审核。

检验员:负责按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作业。

6.检验作业程序:6.1检验资料的准备:在产品正式检验之前,必须获取产品的相关详细资料或由客户提供的确认样品。

同时根据客户的要求,确定检验流程和重点检查的项目。

当检验人员到达现场,发现存在与实际提供资料不符合的情况,必须及时通告客户,以确定检验流程是否正常进行。

6.2抽取检验样品:79.2.1根据相关资料,对已经完成包装的产品进行清点。

以确定产品已经完成包装或产品包装已达到客户认可的完成比例。

6.2.2在已完成包装的产品中,按照常规检验抽样水平(AQLLevel-II,如客人有特殊要求则按客人要求)随机抽取检验样品,按《产品抽样作业指导书》执行。

6.3产品包装及产品信息收集:6.3.1产品包装信息收集:利用数码设备收集产品的包装信息(包括外箱、唛头、彩盒、条形码、吊牌、标贴、说明书、相关证书及所有随机抽样纸箱合照等),对产品包装进行测量或称重(根据客户要求),并将产品包装信息(包括包装尺寸、包装重量、包装方法等)记录在检验报告中。

6.3.2产品信息收集:利用数码设备收集产品的信息(包括产品形状、结构等),对产品尺寸进行测量和称重,并将产品信息(产品描述、产品参数、元器件资料等)记录在检验报告中。

(完整版)红外线体温仪测量标准2016.6

(完整版)红外线体温仪测量标准2016.6

铜梁区中医院红外线测温仪相关规范护理部2016.6一、红外线测温仪适用范围1。

不用于新入院患者、发热患者、严密监测体温的患者和体温波动较明显的患者。

2。

无特殊的患者可用红外线测温仪,但需定期校准.至少每月校准一次,必要时随时校准,请将校准结果记录在科室《设备仪器交接、使用管理登记本》中“备注栏”内,。

3.如红外线测温仪测出的发热患者须用传统体温计进行复核。

二、红外线测温仪校准方法为了得到稳定而可靠的测量数据,在使用前和使用中须定期按以下步骤进行检查:1。

使用传统体温计对某人进行测量,假设得到的是37.5℃。

2.使用本产品对同一个人测量,保持仪器和额头之间的距离1~3cm(注意要移开任何可能影响测量的障碍物,如头发,汗液等),如果测量到的同样的温度37。

5℃,则说明该测温仪设置正常且可以使用.3.如果得到的读数出现偏差,则需要校准后再使用。

(校准操作方法参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4。

红外线测温仪校准正确后再次与传统体温计进行对比检查。

三、测温注意事项1.测量体温时将体温计对准前额正中(眉心上方)并保持垂直,距离1~3厘米,按下开机/测量按键,温度立刻显示.建议每次测三次左右,以显示最多的一组数据为准。

为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连续测量5次后请至少等待30秒。

2.测量前,确保没有头发、汗水、化妆品或帽子等覆盖。

3。

当体温计从与待测环境温度差异较大的地方取出使用时,应将温度计在新的环境下放置30分钟后再测量.当被测人来自与测量环境温度差异较大的地方,应至少在测试环境中停留5分钟以上。

4.发烧病人额头冷敷、以及采取其他降温措施后会使测量数据偏低,应避免在这种情况下测量。

被测人周围的环境温度要稳定,不能在风扇、空调的出风口等气流较大的地方测试。

不能在阳光强烈的地方使用本体温计。

本体温计只能在5~45℃之间使用。

5。

如果因某种原因致额头温度偏低,可以尝试对准耳后测量。

四、红外线测温仪保养1。

红外探测头部分是产品最精密的部分,请勿用手指或者其他物品触摸或者顶压,必须小心保护,否则会影响测量值的准确性。

体温计测量标准

体温计测量标准

体温计测量标准
一、额温计:
是测量额头温度的仪器,测量体温方法是将仪器对准额头正中、眉心上方位置,测量部位不能被毛发遮挡,仪器与额头的距离约5-10cm。

另外额温计也可用于测量手腕温度,正常值为35-37℃。

二、耳温计:
是用来测量耳蜗温度的仪器,测量时测量头应尽量深的插入耳道,以便贴近鼓膜,得到更为准确的读数,正常值为35.7-37.7℃。

三、水银体温计和电子体温计:
测量方法常见有以下几种:
1、口测法:将消毒后的体温计置于患者舌下,紧闭口唇,五分钟之后取出读数,正常值为36.3-37.2℃;
2、肛测法:让患者侧卧,将体温计插入患者肛门内,五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5-37.7℃;
3、腋测法:是最常用的体温测量方法,要将体温计头端置于患者腋窝下,让患者用上臂将体温计夹紧,10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

红外测温仪国内标准与国外标准对比

红外测温仪国内标准与国外标准对比

国内
(GB /T 19665-2005 非接触方式测量人头表
红外测温仪 主要指标
面温度 GB/T 21417.1-2008 医用红外体温计第1部
分:耳腔式
GB/T 19146-2010 红外人体表面温度快速筛
检仪)
国际
GB/T 21417.1-2008:超出电源电压、显示范
围、环境温度的操作范围时,应有提示或停
温度计和探头防护罩壳应被设计为可表面清洁或消毒的降低使用者旁人和患者同国际性能不得在使用说明手册中提供的生产商建议的清洁和消毒程序后降低附表13第2页
附表1-3 红外测温仪标准对比
附表1-3
红外测温仪标准对比
国内
(GB /T 19665-2005 非接触方式测量人头表
红外测温仪 主要指标
面温度 GB/T 21417.1-2008 医用红外体温计第1部
止提供读数
报警 GB/T 19146-2010:警示方式应有灯亮、声音 临床温度计不需要有生理条件
、屏幕指示等中的一种或几种;警示温度值
可由操作者设置(可选项);警示音量可调
、警示功能可关闭(可选项)
除使用说明声明外,设备应在经
GB/T 19146-2010:在温度-20℃-50℃,相对 历以下环境范围的贮存或运输后
贮存和运输 湿度高达90%无凝结的环境中,经过7天的贮 仍可运作:1.-25至5℃;2. 5至
存和运输后,符合试验室误差要求
35℃,相对湿度达最高达90%,
无凝结;3染的临床温度计应
GB/T 21417.1-2008:若可被清洁、消毒和/ 被设计为可被清洁或消毒的;温
满足最大允许实验误差 性能不得在使用说明手册中提 供的生产商建议的清洁和消毒

红外额温计 性能指标

红外额温计 性能指标

2.性能指标2.1外观与结构2.1.1红外额温计面板上的图形符号和字母准确、清晰、均匀、不得有划痕。

2.1.2红外额温计外表面涂灰色油漆,涂层应均匀,不得有汽泡、脱层或明显划痕。

2.1.3红外额温计的控制和调节机构应灵活可靠,紧固件应无松动。

2.1.4红外额温计的功能键应有明确的标记、指示。

2.2产品性能要求2.2.1温度测量范围:红外额温计温度显示范围:32.0℃~42.9℃。

2.2.2最大允许误差2.2.2.1红外额温计在32.0℃~34.9℃的温度测量范围内,最大允许误差应为±0.3℃。

2.2.2.2红外额温计在35.0℃~42.0℃的温度测量范围内,最大允许误差应为±0.2℃。

2.2.2.3红外额温计在42.1℃~42.9℃的温度测量范围内,最大允许误差应为±0.3℃。

2.2.3抗跌落性红外额温计在正常使用时从垂直距离为1m高处以三次不同起始姿态自由跌落到一个硬质表面上后应符合2.2.2.2的要求。

2.2.4指示单元2.2.4.1分辨力红外额温计指示单元的分辨力应为0.1℃。

2.2.4.2显示红外额温计显示器上的数值高度至少为4mm,或通过视觉上的放大效果来达到。

2.2.4.3提示功能检测体温低于32度,显示"LO" 字体为白色,并发出"滴-滴"提示声。

高于37.3度时,字体显示为橙色,并发出"滴-滴"提示声。

检测体温高于43度,显示"Hi"字体为红色,并发出"滴-滴"提示声。

2.2.4.4低电压提示功能电池电压低至2.1V±0.2V时,屏幕应显示低电压符号。

2.3 产品功能2.3.1自动关机红外额温计测量完成,无任何操作时30S内可自动关机。

2.3.2使用功能2.3.2.1红外额温计应有蜂鸣提示功能;2.3.2.2红外额温计应能正常显示摄氏度单位功能;2.3.2.3红外额温计应能设定高温提示温度。

红外线体温计说明书

红外线体温计说明书

红外线体温计说明书篇一:非接触式电子体温计说明书class=“txt”>专用于人体测温.抗击流感专业非接触体温检测仪.适用于:甲型H1N1流感患者排查。

精确:测量偏差±0.2度。

测量时间0.5秒钟。

高温报警:可自由设定报警温度。

存储数据:可存储32个测量数据,便于分析对比。

可进行温度修正.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号:食药监械生产许可证20081646号。

一、新版测温仪产品参数:精确:测量偏差≤±0.2度。

(采用进口红外线探测系统)快速:测量时间<0.5秒钟。

易用:一键测量,操作方便。

非接触:对人体额头测量,不接触人体皮肤。

长寿命:装2节5号电池,可使用超过10万次,产品使用寿命>300万次。

测量距离:在5~15CM之内都可以适应,无需固定测量距离。

大屏显示:大屏幕液晶显示,白色背光,任何光线下都可以清晰显示。

温度报警:自由设定报警温度。

存储数据:存储32个测量数据,便于分析参考对比。

设置修改:可以修改设置参数,以适应不同肤色的人种(白人、黑人、黄色人种等)单位转换:使用摄氏度、华氏度可相互转换。

产品用途:人体体温测量:准确的测量人体体温,替代传统的水银体温计。

皮肤温度测量:测量人体皮肤表面温度,比如可用于断肢再植手术时需要测量皮肤的表面温度。

物体温度测量:测量物体的表面温度,比如可用于茶杯外表的温度的测量。

液体温度量:测量液体的温度,如婴儿洗澡水的温度、奶瓶内牛奶温度等。

技术性能:1.正常使用条件温度:环境温度:10℃-40℃2.电源:DC3V(2粒AA电池)3.尺寸:196×150×50㎜(长×宽×高)4.重量:220g5.测量范围:体温模式:32℃--42.9℃表面模式:0℃~60℃6.精度:0.2℃7.功率:≤50Mw8.测量距离:5CM-15CM9.自动关机:5秒二、图片展示:三、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遵循此说明书中的保养建议- 此产品适合于专业用途或是家庭用途- 产品使用的环境温度一定是在10~40℃.- 产品必须保持干净以及放在干燥的地方.- 请勿将额温枪放在有电击的地方.- 请勿将额温枪放置在极端的温度环境:高于50℃或低于-20℃.- 请勿将额温枪放在湿度高于85%的环境.- 产品前方保护镜头的玻璃是最易碎的部分.- 请勿用手指触摸红外线透镜.- 请勿将玻璃片暴露在光阳下或浸入水中.- 请勿于室外使用此产品- 请勿跌落产品- 如发现任何问题应与销售商联系,不能自行修理产品电池安装:使用2节AA(5号)电池,安装时注意电池的正负极不能装反,否则无功能,但不会损坏产品.正确使用:正确的使用方法是测试准确性的关键,否则可能会造成测量误差.因为红外测量对周围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请按以下的提示操作.1.测量体温时,应将仪器指向前额头正中—眉心上方并保持垂直,测量部位不能被毛发遮挡,仪器与额头的距离建议在5~8CM左右。

DLT664-2016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精选文档】

DLT664-2016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精选文档】

DLT6642016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精选文档】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日益受到重视。

红外诊断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在线监测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带电设备的故障诊断中。

DLT6642016《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旨在规范红外诊断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提高带电设备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为DLT6642016《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的详细内容:二、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带电设备红外诊断的基本要求、设备与仪器、诊断方法、数据处理与分析、诊断报告等内容。

三、术语和定义1. 红外诊断:利用红外探测器对带电设备表面温度进行检测,分析设备热分布状况,从而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的方法。

2. 设备热像:通过红外探测器获取的设备表面温度分布图像。

3. 设备温度场:设备表面各点的温度分布。

4. 故障点:设备中存在故障的部位。

四、基本要求1. 红外诊断应在设备正常运行状态下进行。

2. 诊断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知识和红外诊断技术。

3. 诊断仪器应具备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快速响应等特点。

4. 诊断过程中,应确保设备安全,防止误操作。

五、设备与仪器1. 红外热像仪:用于获取设备热像,具备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快速响应等功能。

2.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实时记录和分析设备温度场数据。

3. 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设备表面温度。

4. 计算机软件:用于处理和分析红外热像数据。

六、诊断方法1. 现场诊断:通过红外热像仪对设备进行实时检测,观察设备热像,发现异常部位。

2. 数据分析:将红外热像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分析,确定故障点。

3. 温度测量:使用温度传感器对设备表面温度进行测量,与红外热像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故障点。

4. 故障诊断:结合现场诊断、数据分析、温度测量结果,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

七、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预处理:对红外热像数据进行去噪、校准等预处理,提高数据质量。

2. 数据分析:利用计算机软件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温度场分析等,为故障诊断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如果因某种原因致额头温度偏低,可以尝试对准耳后测量。
四、红外线测温仪保养
1.红外探测头部分是产品最精密的部分,请勿用手指或者其他物品触摸或者顶压,必须小心保护,否则会影响测量值的准确性。
2.请用酒精布或者70%-75%的酒精沾湿的棉布来清洁体温计外壳,不要让液体进入体温计内部。绝对不要用具侵蚀性的清洁剂、稀释剂或汽油来清洁,更不要将本产品浸在水里或者其他液体里面。
2.测量前,确保没有头发、汗水、化妆品或帽子等覆盖。
3.当体温计从与待测环境温度差异较大的地方取出使用时,应将温度计在新的环境下放置30分钟后再测量。当被测人来自与测量环境温度差异较大的地方,应至少在测试环境中停留5分钟以上。
4.发烧病人额头冷敷、以及采取其他降温措施后会使测量数据偏低,应避免在这种情况下测量。被测人周围的环境温度要稳定,不能在风扇、空调的出风口等气流较大的地方测试。不能在阳光强烈的地方使用本体温计。本体温计只能在5~45℃之间使用。
3.小心保护LCD(液晶显示屏)的表面。
4.当发现红外探测器脏污时,请用棉签沾95%的无水酒精擦拭(不得用其他试剂擦拭)。
5.将体温计放于干燥的地方,避免灰尘、污染和直接的日照。
五、如部分红外线测温仪产品说明书上的使用、校准等方法与以上内容存在差异,请按相关产品说明书上执行。
3.如果得到的读数出现偏差,则需要校准后再使用。(校准操作方法参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4.红外线测温仪校准正确后再次与传统体温计进行对比检查。
三、测温注意事项
1.测量体温时将体温计对准前额正中(眉心上方)并保持垂直,距离1~3右,以显示最多的一组数据为准。为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连续测量5次后请至少等待30秒。
3.如红外线测温仪测出的发热患者须用传统体温计进行复核。
二、红外线测温仪校准方法
为了得到稳定而可靠的测量数据,在使用前和使用中须定期按以下步骤进行检查:
1.使用传统体温计对某人进行测量,假设得到的是37.5℃。
2.使用本产品对同一个人测量,保持仪器和额头之间的距离1~3cm(注意要移开任何可能影响测量的障碍物,如头发,汗液等),如果测量到的同样的温度37.5℃,则说明该测温仪设置正常且可以使用。
铜梁区中医院红外线测温仪相关规范
护理部2016.6
一、红外线测温仪适用范围
1.不用于新入院患者、发热患者、严密监测体温的患者和体温波动较明显的患者。
2.无特殊的患者可用红外线测温仪,但需定期校准。至少每月校准一次,必要时随时校准,请将校准结果记录在科室《设备仪器交接、使用管理登记本》中“备注栏”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