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丸
(二)邪热壅肺证
条文
临床 应用 治则 方药 病因 病机 临床 表现
辩证 要点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咳嗽、喘
生理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病理
咳痰
热饮证
辨证要点
身热、咳喘、痰
《温病条辨》:
“喘咳息促,吐稀涎,脉洪 数,右大于左,喉哑,是为热 饮,麻杏石甘汤主之。”
叶天士《温热论》第2条:“…… 在表初用辛凉轻剂…...”
吴鞠通《温病条辨》“治上焦如 羽,非轻不举。”
辛凉轻剂
银翘散
上焦如羽
剂型 药物 煎法 服法
银翘散剂型
《温病条辨》“

上(组成药物) 杵为散„„”
散剂的特点:李东垣《用药法
象》:“散者,散也,去急病用 之。” 散--发散表邪,疏散气机
思考:
1、本病的中医病名。 2、本病例的病因病机。
一、风温的概念: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 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 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 ,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 鼾,语言难出。” ---《伤寒论》第6条
热病误治后坏证
风温病专著
陈平伯《外感温病篇》: “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居多 ,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热 、咳嗽、烦渴,此风温证之提 纲也。”
三、风温的病理演变规律
风热病邪
口 鼻
邪热壅肺 痰热结胸

肺热腑实 肺热发疹
肺卫
逆 传


阳明热盛
邪热渐退 肺胃阴伤
热结肠腑
肺热移肠
心包
四、风温的治则 总治则:清肺热 具体:一表二清三养阴
“此证初因发热喘嗽,首用辛凉清肃 上焦,如薄荷、连翘、牛蒡、象贝、 桑叶、沙参、栀皮、蒌皮、花粉。若 色苍热胜烦渴,用石膏、竹叶辛寒清 散...若日数渐多,邪不得解,芩、连 、凉膈亦可选用...病减后余热,只甘 寒清养胃阴足矣。”
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
风寒之邪 风热之邪 病因 表热证(轻) 初起证 表寒证 候 风寒袭表, 风 热 袭 表 , 卫 气 功 病机 营卫失调 能失常,清窍不利 较轻,有自限性, 很少传变 较短
风温病
风热病邪 表热证(较重 ) 风热袭表,卫 气受郁,肺气 失宣 较重,可有传 变 较长;有流行 性
病情 病势 病程、 流行性 辛温解表 治疗
治则方药: 清热宣肺平喘 麻杏石甘汤
(药量变化、药物配伍)
临床运用: 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
(三)肺热腑实证
病 病 位 机
肺热腑实证
治则方药 临床应用
肺热腑实证的病位
肺腑同病 “腑”--大肠
肺与大肠关系
肺与大肠
肺气肃降
大肠传导
二、证候与病机:
邪热壅肺 肺失宣降
大肠实热 传导不畅 发热、痰、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温病条辨•中焦篇》)
《伤寒论》
下法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中医的未来
《温病学》 《伤寒论》
临床应用
呼吸系统疾病
伴腑气不通者。
注意加减。
病案举例

李某,女,58岁,以头痛、头晕2天为 主诉收住入院,入院后诊断为高血压,经 积极治疗症状明显缓解。然近日患者自诉 间有咳嗽,初未重视,因其病室门窗紧闭 ,且放有亲友探视所赠之花蓝数个,故嘱 其开窗通风。次日病人诉仍有咳嗽,并伴 有黄痰,诊视见其舌苔黄厚,根部稍腻, 其女儿诉近日也未曾大便,于是予宣白承 气汤二剂,尽剂而愈。
自注: “春月风邪用事,冬初气暖多风 ,故风温之病多见于此。” “春季温暖,风温极多,温变热最 速。” --叶天士《三时伏气外感篇》
病位:
“风温外薄,肺胃内应,风 温内袭,肺胃受病。”
肺胃
1、病名: 风温 2、病因病机: 风热病邪; 风热袭于肺卫,食滞中阻。
二、风温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相当于急性呼吸系统某些疾 病
腹满,便秘

辨证要点

便秘
舌苔
治则
宣肺化痰,泄热攻下 “脏腑合治之法”
--《温病条辨》
方药
宣白承气汤
宣白--“白”在五行中应“肺” ,故“宣白”实乃“宣肺”之意。 承气--“顺承胃气”之意。
生石膏 杏 仁 瓜蒌皮
宣肺
生大黄
泄下
吴鞠通所说:“以杏仁、石膏宣肺
气之痹,以大黄逐肠胃之结,此脏 腑合治法也。”
风 温
学习要求:
掌握风温的概念、病理演变 规律及治则,掌握重点证型的 辨证论治。
一、风温的概念 二、风温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三、风温的病理演变规律 四、风温的治则 五、辨证论治
陈××,男,16岁,3月24日住院。四天前因饱食 赶路,汗出甚多而受风,当晚即恶寒发热,头痛, 脘胀,呕吐,寒热持续,汗出而热不退,继又增 咳嗽,胸痛。 症状:患者恶寒发热,汗少,头胀痛,左胸疼 痛,咳嗽,痰吐淡黄而粘,夹有少量铁锈色,脘 部胀满,大便不行,口干喜凉饮,舌苔薄白微黄 ,舌边尖偏红,脉浮滑数。 检查:体温41℃,脉搏115/分,白细胞计数: 总数18300/mm3, 中性91%,淋巴9%。痰培养:肺 炎球菌。胸透:左下肺可见片状模糊阴影。
治禁: 1、忌辛温发汗 2、忌用消导 3、忌过用寒凉
“......若发散风寒、消食, 劫伤津液,变症尤速。” --《三时伏气外感篇》
五、辨证论治
(一)风热犯卫证:
“风温证,身热畏风,头痛咳嗽 ,口渴,脉浮数,舌苔白者,邪在 表也,当用薄荷、前胡、杏仁、桔 梗、桑叶、川贝之属,凉解表邪。 ” ---第2条
银翘散临床使用误区
剂型
服法及用量
(一)剂型
“丸者,缓也。 ”
(二)服法与用量
服法:温水送服 用量:1次1丸,1 日2-3次,每丸3 钱(9g). 3×9g=27g 病重者: 3×18g=54g 1×18g=18g
72g
《温病条辨》:“今人亦间
有用辛凉法者,多不见效, 盖病大药轻之故……”
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 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 病不解者,作再服。”
每服六钱:6×3g=18g
病重者:
3×18g=54g 1×18g=18g
72g
少量频服,轻扬之法
“盖肺位最高,药过重,则过
病所,少用又有病重药轻之患 ,故从普济消毒饮时时轻扬法 。”
剂型
银翘散
药物 煎法 服法


药物组成
花类--金银花、荆芥穗
壳类--连翘
叶类--薄荷、竹叶
宣散--桔梗、淡豆豉
煎法
《温病条辨》“上杵
煮散法
为散,每服六钱,鲜 苇根汤煎,香气大出 ,即取服,勿过煎。 肺药取轻清,过煎则 味厚入中焦矣。”
煮散法
时间短
药物辛味不易 散失,易发挥辛 凉宣透作用。
服法
“每服六钱……病重者,约二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