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个体心理与管理

合集下载

管理心理学第4章-态度

管理心理学第4章-态度

四、态度的改变
2.个体人格因素 (1)智慧能力:对于较复杂的问题,智慧高者较易了解 各种赞成的或反对的论点,进而根据此论点,形成或改 变自己的态度,其改变是主动的。智慧低者由于缺乏判 断力,容易被说服,也容易接受团体的态度,其改变是 被动的。
(2)自我防卫:自我防卫强大的人,会尽力维护自己已有的态度以保持自尊。因此,这种人的 态度很难改变。心理学家Rosenberg指出,在政治上极端保守者,都有不安与自卫的倾向。
海德的平衡理论,原则上与认知失调 理论是相同的,但海德强调一个人(P)对 某一对象(X)的态度常受他人(O)对该 对象之态度的影响。即海德重视人际关系 对态度的影响力。
四、态度的改变
3.参与改变理论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个体态度的改变依 赖于他参与群体活动的方式。个体在群体中的活 动方式,既能决定他的态度,也会改变他的态度。
勒温在他的群体动力研究中,发现参与群体活动的人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主动型 的人,这种人主动参与群体活动,自觉地遵守群体的规范;另一种是被动型的人,他们只是 被动地参与群体活动,服从权威和已制定的政策,遵守群体的规范。
勒温提出了他的“参与改变理论”,认为个体态度的改变依赖于在群体中参与活动的方 式。后来,这个理论在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技术一:利用传播或沟通灌输新知识 态度的形成有赖于知识,而往往接触的新知识又可能改变已形成的态度。提供新
知识时,有下列几种技术性的问题。 (1)知识的来源。 (2)媒体。 (3)单面说明或双面说明。 (4)诉诸情感。 (5)明示结论与否。 (6)传播者(宣传者)的企图。 (7)反复提示。
四、态度的改变
二、态度的功能
(三)价值表现功能 在很多情况下,特有的态度常表示

自考组织行为学(2016版)--第四章

自考组织行为学(2016版)--第四章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十点 七分。
第二节 沟通的障碍及改善
一、沟通障碍
(一)空间结构设计 工作场所空间结构设计的形式会影响员工之间的沟通模式。空间布置上将员工安排得紧 密,有利于培养和谐的工作气氛和良好沟通,但也要注意个人隐私。
(二)当事人的可信度 沟通的目的可以是说服,也可以是告知,信息的可信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该信息是否会被接收者所接纳。(影响可信度的因素见P121,表4-2)
缺点:信息发出方随时可能受到信息接收者的质疑、批评或挑剔,会给信息发出方造成 一定的心理压力,沟通费时,速度较慢。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十点 七分。
第一节 沟通及其分类
二、沟通的分类
(三)按信息沟通媒介分类
可以分为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P119,图4-3)
1.言语沟通:是使用正式的语言符号进行的沟通,有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两种。 2.非言语沟通:是指借助非正式语言符号(口头表达及文字以外的符号系统) 进行的沟通。有有声言语沟通和无声言语沟通。其中人们的沟通信息大部分是 通过无声言语沟通的。它分为表情言语、动作言语、体态言语。
1.语言的文化背景:语言文字是人们进行交流、传递信息和思想的产物,是 进行沟通的工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特殊的文化背景。
2.语义和语用:语言差别是不同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区别之一,是跨文化沟通最大的障碍 之一。语义是指语言中词语的意思。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使用规则。不同场合、不同 身份使用的语言当有所不同。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十点 七分。
第四节 跨文化沟通
三、有效跨文化沟通
(一)跨文化沟通的原则 美国斯蒂芬.罗宾斯提出了4条原则 (1)没有证实相似性之前,应先假定对方与你不同 (2)强调描述不是解释或者评价

管理心理学随堂练习答案

管理心理学随堂练习答案

.20.( C )管理心理学最早产生于20世纪_____。

1.71. ( A )由于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被称为_____,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被称为_____,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被称为_____。

A.需要;动机;激励B.需要;激励;动机C.动机;需要;激励D.动机;激励;需要1.72. ( C )下列属于内在激励因素的是_____。

A.晋升B.福利C.责任感D.表扬2.73.下( C )列属于外在激励因素的是_____。

A.责任感B.胜任感C.表扬D.荣誉感1.74.( A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在企业中影响人积极性的因素,按其激励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保健因素和_____。

A.激励因素B.心理因素C.生理因素D.社会因素2.75.( D )在奥德弗的ERG理论中,E、R、G分别是指_____。

A.生存;自尊;自我实现B.存在;相互关系;自我实现C.生存;安全;自我实现D.生存;相互关系;成长3.76. ( B )如果职工A通过与职工B相比,认为自己报酬偏低,因而产生不公平感。

根据公平理论,A为了达到公平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_____。

A.增加自己的投入;B.减少自己的投入;C.增加B的报酬;D.使B减少投入。

4.77.( A )表扬、奖励员工,并让人他们参与管理,这能满足员工的_____。

A. 尊重需要B. 交往(或爱的)需要C. 安全需要D. 生理需要5.78.( D )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_____。

A. 尊重需要B. 成就需要C. 权力需要D. 自我实现需要6.79. ( D )股票期权理论属于_____。

A.内容型激励理论;B.过程型激励理论;C.强化理论;D.综合型激励理论;7.80. ( D )下列哪项不属于面向管理层的激励模式_____。

A. 年薪制B. 承包制C. 构筑利益共同体D. 超时或者超工作量补贴第九章群体动力.81.( D )人与人最根本的区别就是_____的区别。

大学生心理健康 第四章 情绪管理1

大学生心理健康 第四章 情绪管理1
眼发愣,脸色苍白,脸出汗,发抖, 毛发竖立


姿 态

近几十年来,研究发现通过身体反 馈可以增强情绪情感体验: 面部感觉反馈:莱尔德(1974)研 究发现,看完卡通片后,假装微笑组比 皱眉组报告更愉快。 扎耶恩(1993)研究发现,微笑使 较冷的血液流入大脑,从而降低大脑温 度,产生愉快感;而皱眉减少大脑血流 量,提高大脑温度,产生不愉快感。 身体姿势反馈:斯蒂帕尔(1993) 发现坐直写字的被试更多报告有骄傲情 感。 言语行为反馈:西格曼等人(1993) 发现大声谈论与焦虑有关事情,被试会 更焦虑;低声谈论悲伤事情,被试感到 更悲伤。
治疗愤怒的最好办法是等待。 ——塞内加
“愤怒”一旦与“愚蠢”携手并进,“后悔”
就会接踵而来。 ——富兰克林【美】 动辄发怒是放纵和缺乏教养的表现。 ——普 鲁塔克【古希腊】 发脾气的人比被发脾气的对象所受的损失更 大。 ——霍姆斯 愤怒是为了别人的过错而惩罚自己。 ——蒲 柏【英】
动力及组织功能
情绪的动力功能是指情绪情感 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和 减力的作用。
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 一,是动机的基本成分。适度的 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最佳 的活动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 完成工作。 如:适度紧张和焦虑可以成为行为 动力,使人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六张图片,并注识他们20秒。


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 的最高中枢,其不同 部位具有不同功能: 有管理躯体运动的区 域,如中央前回的运 动区、颞(nie)叶的 听区、枕叶的视区等。 此外,大脑皮质边缘 叶为调节内脏活动的 主要部位。在高等动 物中,条件反射主要 是大脑皮质的功能。

小脑与低位脑干以调 节躯体运动,使动作 的力量、快慢与方向 得到精准的控制。

第四章 管理心理学中的动机与管理

第四章 管理心理学中的动机与管理

耶克斯多得森定律对管理的启示
1.耶克斯多得森定律表明:各种活动都有一个最佳水平的动机。动机不足或过分 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而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人物的难度和性质不同而不 同 2.在比较容易的工作上面,动机水平高的,工作效率就高;在难易适中任务中, 中等动机的效率最佳;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所需要的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 势,也就是说,在困难和复杂任务上,动机水平最低最有利于完成任务 3.耶克斯多得森定律对管理的启示:管理者需要根据任务的难度水平和复杂程度, 适当调整员工的动机水平,特别是那些难度较高、所需要的动作或心智技能较复 杂的任务上,反而应该降低员工的动机水平
认知因素的动机理论
1.动机的认知一致性理论:基本假设是个体认知的不一致,能产生动机,从而激发个体努力减 少或消除这种不一致,也就是说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动态过程 (1)认知平衡理论是心理学家海德在1958年提出来的。他提出P-O-X模型,其中P代表个人,O 代表另一个个人,X代表一些目标对象,该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使自己对人或事物的认知达到 平衡,认知不平衡则会产生争取平衡的行为动机,从而寻求各种方式把不平衡转为平衡。 (2)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费斯廷格于20世纪50年代中叶提出的,所谓认知失调就是个体所持有 的认知彼此矛盾,处于对立的状态。认知失调会造成个体心理上的不愉快和紧张,从而驱使其 采取某种行动,以减轻和消除认知失调。
动机的种类
2.根据动机的来源
a.外部动机 b.内部动机
1.根据动机的性质
a.生理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成就动机
3.动机在活动中作用的大小
a.主导动机 b.辅助动机来自1.生理性动机是指个体为满足生理本能需要而引起的动机。如:饥饿、干渴、睡 眠 2.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的社会物质精神生活需要引起的的动机。如:权力动机、 成就动机等。 3.外部动机是指由外部力量激发而来的动机 4.内部动机是指由内在心理因素转化而来的动机,内在心理因素包括内容、兴趣、 爱好、责任感、自我实现需要等 5.主导动机是指在个体动机中对行为其调节和支配作用的动机,是一个人最强烈, 最稳定的动机,通常对行为具有决定意义,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 6.辅助动机是指对个体行为没有决定意义,仅起辅助作用的动机

管理心理学目录

管理心理学目录

管理心理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第四节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第一节管理学理论第二节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三节人性假设理论第二篇个体心理与管理第三章个性与管理第一节个性的一般概述第二节气质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第三节性格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第四节能力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第四章知觉与个体行为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述第二节社会知觉及其效应第三节社会知觉的归因分析第四节自我知觉、自我意识与自我管理第五章价值观与态度第一节价值观及其作用第二节态度及其作用第三节态度的改变及其理论第六章需要、动机与激励第一节需要、动机与激励的一般概述第二节内容型激励理论第三节过程型激励理论第四节状态型激励理论第三篇群体心理与管理第七章群体概述第一节群体的一般概述第二节群体的分类第三节群体的形成第四节群体的功能第八章群体动力第一节群体的规范与压力第二节群体凝聚力第三节群体的冲突第九章群体的沟通第一节沟通的一般概述第二节沟通的种类第三节沟通的障碍及其改善第十章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关系的一般概述第二节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第三节人际关系的基本规律第四节测量人际关系的方法第五节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第四篇组织心理与管理第十一章领导心理与行为第一节领导的一般概述第二节领导有效性理论及其运用第三节领导决策第十二章组织结构与设计第一节组织的概念第二节组织目标与结构第三节组织理论与设计第十三章组织文化第一节组织文化的一般概述第二节组织文化建设第十四章组织中的绩效考核第一节绩效考核的一般概述第二节绩效考核的心态分析第十五章组织变革和发展第一节组织变革和发展的一般概述第二节组织变革的阻力与克服第三节组织变革的过程、程序与方式第四节组织变革和发展的措施。

4第四章个性心理与管理

4第四章个性心理与管理

充分检验自己 的角色,并根 据角色评价, 确立自己固定 的角色行为模 式。
成功的角 色扮演
二、个性与管理
(一)个性的概念 个性是一个人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经常 影响人的行为并使他和别人有所区别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 理想
动机 个性倾向性
信念
性格
气质 心理特征 能力
世界观
兴趣
(二)个性的特征
动力特点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心理过程的强度,以 心理学中气质的概念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气质”概 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等等。例如,知觉的速度,注意集 念,类似于平时常说的一个人的“脾气”、“性情”。 中时间的长短,情绪的强弱,人们倾向于外部世界还是倾向 于自己的内部世界。
(2)气质的类型及其行为特征
个体(I) 群体(G)
被知觉者
个体(I) 群体(G)
② 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知觉者的特征 被知觉者的特征
情景因素的影响
知觉者的特征 知觉者是洞察和注视别人的个体或群体。 人们在观察他人时,总习惯于以自己的为准则,从而 对他人作出某种判断。 乐观的人,会更倾向于去观察别人的积极方面, 而疑虑过多的人,总是会从别人身上观察到许多消极 的问题。
自我认知要素 自我认识与评价 自我追求行为
物质自我
对自己身体存在有自觉的 追求身体外表、欲望 意识,如身体、衣着、仪表、 的满足。如装饰、打扮、 家庭等的认识与评价 爱护家庭
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名誉、 引人注目、讨好别人、 财产及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和 追求名誉、爱与隶属等 评价 对自己的智慧、能力、道 德水准的认识与评价 追求智慧、宗教、道 德与良心
定势效应
也叫定型效应或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头脑中 存在有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比较固定的看法。

组织中的个体心理与行为

组织中的个体心理与行为
16
不同的员工与组织关系可能会对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表现和态 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在现货交易式的关系中;员工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与报酬直 接相关的界定清晰的工作任务上 现货交易式的员工与组织关系 能够促使员工较好的完成分内的工作任务;但是不能激励他们主 动做一些职责之外的事情 而在相互投资型关系下;员工则愿意为组织做出一些额外的工作 贡献;比如说表现出组织公民行为 徐淑英等人的研究表明;在相互投资型和投资过度型的员工;其任 务绩效 组织公民行为和组织承诺水平均高于在另外两种员工一 组织关系下的表现
17
2 个人一组织契合度理论的管理实践意义 从个人——组织契合度理论出发;在管理实践中有以下值得注意 的问题: 1不同类型的个体会被不同类型的组织所吸引 个体在寻找工作的时候会主动选择那些具有与自已的价值观和 行为风格相一致的组织文化的组织 例如;一个组织具有较强的论 资排辈的文化;而且为员工提供一种工作稳定感;另外一个组织则 强调的是绩效导向的价值理念;根据竞争优胜劣汰 有的员工偏好第一种类型的组织;因为他们偏好这种较为稳定 风 险较小的环境;而有的员工则偏好第二种类型的组织 因此;个体在 选择工作机会时会尽可能地获取关于组织文化的信息;从而争取 进入那些与自已在文化上有契合度的组织 2员工与组织在文化或价值观方面的契合度 实际上;大多数组织 在招募和甄选新员工时;都会将个人——组织契合度的问题考虑 在内 招聘者不仅仅要考察职位候选人在工作能力 工作经验等方 面与工作职位的相符合程度;而且更重要的是考察职位候选人是 否与组织文化具有较高的契合度 选择那些个人——组织契合度 高的员工;更容易使他们与现有的组织成员融合起来;也能更好地 使他们的行动与组织的目标相统一
12
一种情况就是自动恢复到稳定期;另一种情况是员工与管理者进 行沟通;将自己的困难告诉管理者;双方重新建立期望;对心理契约 进行调整;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员工没有和管理者进行很好的沟通 或者管理者拒绝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调整;这样双方的心理契约就 会受到威胁;也就是问题升级;进入下一个阶段 5共同期望破裂:如果关键选择点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组织 和员工双方的共同期望就会破裂;双方都会产生模糊和不确定感; 产生怨恨和焦虑 6至关重要的抉择点:由于一些先前积累下来的矛盾冲突没有得到 很好的解决;组织和员工双方的对立情绪不断发展;而且往往是由 于出现了某个更为严峻的问题;组织与个体的心理契约处于一个 存亡悠关的抉择点 如果在双方期望的冲突没有得到解决;心理契约就将会崩溃;没有 任何挽回的余地 在这个至关重要的抉择点;组织和个体双方面临着三种选择 第一种情况双方经过沟通了解了事情的本来面目;各自承担起对 问题的责任;客观理智地解决问题;在原有的心理契约基础上形成 新的心理契约

管理心理学期末总结

管理心理学期末总结

管理心理学期末总结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个体心理研究,主要是研究社会知觉、个性与管理以及有关个体激励的理论;第二层次为群体心理与团队建设;第三层次为领导心理的理论与应用;第四层次为组织心理与员工正面和负面的组织行为。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1.芒斯特伯格(1863-1916)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1912年出版《心理学和工业效率》。

2.霍桑试验:①乔治·埃尔顿·梅奥,被称为人际关系论和工业社会学的创始人。

②否定大卫·李嘉图的群氓假设。

③提出人际关系学说:劳动生产率不仅受物理的和生理的因素影响,而且也受到社会的心理的因素的影响。

3.霍桑试验结论:①人群关系论主张把工人当做“社会人”加以尊重,而不是把人视为“机器”。

②生产效率的上升或下降,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情绪,即职工的士气。

③存在非正式组织,要注意倾听和了解职工的意见,要使正式组织的经济目标同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

4.道格拉斯·麦格雷戈1960年出版《管理理论X或Y的抉择——企业的人性面》。

5.X理论:X理论是领导和控制的传统观点。

①一般人均对工作具有天生的厌恶,故只要可能,便会规避工作。

②由于人类具有不喜欢工作的本性,故对大多数人必须予以强制、控制、督导,加之以惩罚的威胁,才能促使他们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③一般人大都宁愿受人监督,性喜规避责任,志向不大,但求生活的安全。

6.Y理论:Y理论是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融合的观点。

①人在工作中消耗体力与智力,是极其自然的事,就像游戏和休息一样的自然,一般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

②促使人朝向组织的目标努力,外力的控制及惩罚并非唯一的方法。

③人对于目标的承诺,根源于达成目标后产生的一种报酬。

④只要情况适当,一般人不但能学会承担责任,且能学会争取责任。

⑤以高度的想象力、智力和创造力来解决组织上各项问题的能力,乃是大多数人均拥有的能力。

管理心理学试题

管理心理学试题

管理心理学试题管理心理学本书较为系统地反映了管理心理学的四个层次——个体、群体、领导、组织心理的概况与基本内容,涉及的范围及全面又简练。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管理心理学的任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管理心理学在西方的称谓就是“组织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其实内容就是大同小异,尽管角度不同,但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专业属于都就是一致的。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个体心理研究,主要就是研究社会知觉、个性与管理以及有关个体激励的理论;第二层次为群体心理与团队建设;第三层次为领导心理的理论与应用;第四层次为组织心理与员工正面与负面组织行为。

3、管理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应用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原理、原则、方法的研究以为当前社会服务、贯彻人本管理的理念,实现真正的人性化管理,直到领导者实施最佳的领导方式、决策方式,就是激励方法更加现实有效等。

4、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个案研究方法,其中包括观察法、谈话法、活动产品分析法;另一类为实证研究方法,其中包括现场调查研究、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人性假设的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人性假设的另一种分类——经纪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人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1、工业心理学与霍桑实验及人际关系学派的星期在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中起着里程碑式的作用。

2、人性假设的某与Y理论的观点及由此产生的管理策略截然相反。

前者认为人性会死懒惰、消极的,因而要严加控制与管理;后者认为认识积极、主动、有创造性的,因而要采取参与式管理与融合的原则。

3、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具有不同的内涵与特征,相应上述不同的人性假设将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根据经济人假设主要采取物质与金钱刺激,针对社会人假设采取参与管理的策略,针对自我实现人假设将采取人本管理的方式,对应复杂人假设要采用权变管理的策略。

4个体心理行为与管理(知觉)

4个体心理行为与管理(知觉)

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1)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2)知觉对象的特征 3)知觉情境因素
二、主要关注——社会知觉

布鲁纳——社会知觉包括

对他人的知觉 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对社会角色的认识和判断 对自己的知觉
自我知觉:自我的观点

自我知觉(self - percePtion )是人们逐步形成对自己的 观点的过程。这种自我观点是从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交往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中也包括了在互联网上所碰到的 群体。自我知觉由三部分组成:自我概念、自尊、自我表 现。 自我概念(sel 卜concept )是指人们对自己的一整套信念。 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人格和态度所持有的看法。有几个因 素会对自我概念产生影响,其中包括:人们对于自己行为 的观察、自己对过去的重大事件的回忆,以及周围社会环 境的影响。

小康向小梁请教分析客人早餐时拍桌子的原因。 小梁说:“这样吧,假设是我的客人在吃早餐的时候 拍桌子,发脾气,我说说我的思路。首先,要看有多少客 人在发脾气;其次,要看发脾气的客人是不是经常这样发 脾气;第三,是不是总在同一个地方发脾气;第四。是对 着谁在发脾气;第五,是不是经常对着同一个对象发脾气。 这样才能缩小范围,找到真正的原因。现在我们再来看看 有哪几种可能性。” “如果全团只有一位游客拍桌子,而且他一路上经常 拍桌子,也不管是在什么场合,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你说, 原因在哪儿呢?” 小隶说:“那当然应该从那位发脾气的游客身上找原 因。” 小梁接着说:“如果全团只有一位游客拍桌子骂人, 骂的是餐厅的一位服务员,但是他以前并没有这样骂过人。 你说,会是什么原因呢?” 小康说:“我想是那位服务员的服务没有针对性,没 有把服务工作做好。” “如果全团只有这位游客拍桌子骂人,他以前也没有 这样骂过人,但是他骂的不是某一位服务员,而是见到哪 一位服务员都骂。那会是什么原因呢?”

2020自考00163管理心理学自考必考重点自考速成笔记

2020自考00163管理心理学自考必考重点自考速成笔记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绪论第二章管理和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人性观的发展第二篇个体心理与管理第三章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 第四章个性差异与管理第五章需要、动机、激励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第六章工作态度、心理契约、心理压力与管理第三篇团体心理与管理 第七章团体行为与管理第四篇组织心理与管理 第八章组织行为与管理第九章组织文化与组织形象建设第五篇领导心理与管理 第十章领导行为与管理 1.1.将管理定义为切实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并努力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的是【D 】A .福莱特B .罗宾斯C .古德曼D .范特1.2.作为科学心理学产生的重要标志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是【D 】A .霍桑B .梅奥C .欧文D .冯特 1.3.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不包括【B 】A .生理调节B .心理调节(:.情绪体验调节D .行为调节 1.4.自动人假设对应的管理理论是【B 】A .X 理论B .Y 理论C .人际关系理论D .权变理论1.5.行为科学不包括【D 】A .心理学B .社会学C .人类学D .伦理学1.6.尊重事实,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认识事物,实事求是地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指要贯彻管理心理学研究的【A 】A .客观性原则B .发展性原则C .系统性原则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7.遵循系统论观点,对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进行综合性考察研究,是指要贯彻管理心理学研究的【C 】A .客观性原则B .发展性原则C .系统性原则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8.研究者客观化地对企业与行政活动中发生的管理心理现象和行为活动进行考察、记录与研究的方法称为【B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问卷法D .测验法2.1.提出了管理的普遍性原理的古希腊学家是【B 】A .亚里士多德B .苏格拉底C .柏拉图D .罗伯特·欧文 2.2.被人们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C 】A .泰勒B .法约尔C .韦伯D .埃默森2.3.下列是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A 】A .闵斯特伯格B .斯科特C .冯特D .梅奥2.4.霍桑实验步骤中的职工福利措施实验发生在【D 】A .1924~1927年B .1928~1930年C .1930~1932年D .1927~1932年2.5.提出“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的是【B 】A .施密特B .利克特C .沙特尔D .布莱克多项选择题1.1.下列属于心理过程的有【ABE 】A .认识B .情感C .动机D .理想E .意志1.2.管理的现代职能包括【ABCDE 】A .信息B .决策C .激励D .研究、发展E .创新1.3.个性倾向性包括【ADE 】A .需要B .记忆C .思维D .动机E .理想1.4.从情绪活动发生的强弱程度和持续时间来看,情绪可划分为【ABC 】A .心境B .激情C .应激D .基本情绪E .道德感1.5.人所特有的高级社会情感包括【ACE 】A .道德感B .激情C .理智感D .心境E .美感1.6.目标管理的三个环节是【ACD 】A .目标制定B .目标研究C .目标结果D .目标实施E .目标衡量1.7.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BCD 】A .合理宣泄B .善于自控C .善与人处D .人格一致E .注意转移简答题目录1.1.情绪与情感有什么关系? 1.2.人的意志行动有哪些特征? 1.3.人的心理反映有哪些特点?1.4.人际关系的建立与改善应坚持哪些原则? 1.5.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哪些特点? 1.6.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2.1.简述工业革命的意义与管理特点。

职业生涯规划第四章 个性心理特征与职业4.1 第四章 个体心理特征与职业

职业生涯规划第四章 个性心理特征与职业4.1 第四章 个体心理特征与职业

动作协调能力:指迅速准确和协调地作出精确 的动作和运动反应能力;相应职业——驾驶 员、飞行员、牙科医生、外科医生、雕刻家、 运动员、舞蹈家; 手指灵巧度: 指手指迅速准确和谐地操作小 物体的能力;相应职业——纺织工、 打字员、裁缝、外科医生、五官医 生、护士、雕刻家、画家等; 手腕灵活度:指手灵巧与迅速地活 动的能力;相应职业——体育运动 员、舞蹈家、画家、兽医等;
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通常又称为智力,
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
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等。
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项业 活动的能力,也称为一个人 的特长。对任何一种职业而 言,必须要求从业者具备相 应的能力。
一 能力与职业吻合的原则
人们的职业能力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在我们进行职业选择 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能力类型与职业相吻合原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力, 职业也因工作性质、内容和环境的不同,对人的能力提出 不同的要求。 能力水平与职业层次相吻合原则:对一种职业或职业类 型来说,由于所承担的责任不同,又可分为不 同层次,不同的层次对人的能力不同的要求。 发挥优势能力原则:每个人具有多种类型 的能力,但各种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常 常是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比较突出,而另一些 能力则不太强。因此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能力。
3、空间判断能力:指能看懂几何图形、识别物体在空 间运动中的联系、解决几何题的能力;相应职业——与 图纸、建筑等打交道的工作,牙科医生、内外科医生等 职业,裁缝、电工、木工、无线电修理工、机床工等; 4、形态知觉能力:指对物体或图像的有关细节和知觉 能力,如对于图形的阴暗、线的宽度和长度作出视觉的 区别和比较,能看出其细微的差异;相应职业——生物 学家、建筑师、测量员、制图员、农业技术 员、动植物技术员、医生、兽医、药剂师、 画家、无线电修理工等; 5、事务能力:指对文字或表格式材料细节 的知觉能力,发现错字或正确地校对数字的 能力等;相应职业——设计、经济、记账、 出纳、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4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课件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4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课件

2
注意以下几个多选题可能出现小点(P101)
(1)影响感情承诺的因素
①工作本身的特性;②管理的特点;③人际关系;④组织的可靠 性;⑤组织的公平性。
(2)影响继续承诺的因素
①工作本身的特性;②受教育程度;③所掌握的技术应用范围; ④改行的可能性;⑤个人对组织的投入状况;⑥福利因素和个人 特性。
1、社会知觉的效应 (1)第一印象:这是首因效应,要增强好感; (2)近因效应:指最后的印象给人留下的知觉
具有强烈的影响;
(3)知觉防御:指在知觉放映的选择过程中, 人们对于不利于自身的信息采取视而不见或加以 歪曲的态度,以达到防御、保护自我的目的;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4章-管理心 理与组织行为
12
1、识别和确认对绩效有重大影响的关键行为;
2、对这些关键行为进行基线测量;
3、得到一个基线标准,进行功能分析;
4、干预行为。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4章-管理心
理与组织行为
7
第二节 工作团队的心理行为
一、团队有效的要素
1、绩效:表现在质量、数量、及时性、效率和 创新五个维度上;
2、成员满意度:承诺、信任和满足个人需要;
(3)影响规范承诺的因素
①对组织的规范要求;②员工的个性特征;③所接受教育的类型 。
特别注意组织承诺的结果:
组织承诺与缺勤率和流动率呈负相关!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4章-管理心 理与组织行为
3
二、员工的知觉和归因
(一)社会知觉与管理
社会知觉直接影响着组织效率的发挥和组织内 部力量的变化。
2、领导替代论;
3、领导技能和职业发展计划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4章-管理心 理与组织行为
11

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概论

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概论

第四节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
一、心理测量的原理 (一)心理测量和心理测验
(二)心理测验的类型
1、按测验的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能力测验,另 一类是人格测验。 2、按测验方式可分为纸笔测验、操作测验、口头测验 和情境测验。 3、按同时施测人数多少可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4、按测验目的可分为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预测 性测验。 5、按测验应用领域可分为教育测验、职业测验和临床 测验。
(二)如何领导:领导的行为和风格
1、领导行为风格的确定
2、领导行为的权变理论 (1)费德勒的权变模型 (2)领导情境理论 (3)路径一目标理论 (4)参与模型
三、领导理论中的新观点
(一)情商与领导效果
(二)领导替代论
(三)领导技能和职业发展计划 1、加速站 2、辅导 3、按需培训 4、确定领导技能的范畴
(二)团队的动力因素分析
1、沟通 2、影响 3、任务和维护的职能 4、决策 5、冲突一)群体决策
1、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1)能提供比个体更为丰富和全面 的信息;
(2)能提供比个体更多的不 的决 策方案;
(3)能增加决策的可接受性; (4)能增加决策求过程的民主性。
➢ (1)工作满意度的定义 ➢ (2)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1)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2)公平的报酬。 3)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4)融洽的人际关系。 5)个人特征与工作的匹配。
➢ (3)工作满意度与绩效和行为的关系
3、组织承诺
➢ (1)组织承诺的定义
➢ (2)组织承诺的结果
(三)员工的知觉和归因
1、知觉及其意义 2、社会知觉
第四章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第一节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 第二节 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 第三节 领导行为及其理论 第四节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7/30
15
1.1.3 社会知觉的影响因素
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即知觉者、被知觉者、 情境。
2020/7/30
16
1.1.3.1 知觉者
(1)知觉者的个人特征直接影响到对被知觉对象的正确 认识。
(2)知觉者的自我认识会使得对被知觉对象产生一定的 认识倾向。
2020/7/30
17
1.1.3.2 被知觉者
(1)被知觉者的地位,是别人对他行为加以判断的影响 因素之一。
(2)被知觉者的范畴类别也会影响到人们对他们的判断。 (3)被知觉者的外显行为是否得到知觉者的喜爱,这也 会影响人际知觉的正确性。
2020/7/30
18
1.1.3.3 情境
(1)人际关系的环境会影响到人们相互之间的知觉的正 确性。
2020/7/30
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 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 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4
(1)知觉的对象性
人们总是将各种零碎复杂的感觉信息 在大脑中按照一定标准进行有序的加工 组织,并知觉为一个个完整具体的对象。
2020/7/30
5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 的部分组成,但我们并不把它感知为个 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 有组织的整体。
(2)情绪过程就是人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 己的态度体验。
(3)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 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过程。
2020/7/30
3
1.1 社会知觉与管理
1.1.1 知觉的含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应, 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2020/7/30
20
1.1.4.1 第一印象(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是指两个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印象。 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 一印象,影响第一印象形成的主要是性别、年龄、衣着、姿 势、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
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总是最 鲜明、最牢固的,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 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且会影响到以后的行 为活动和评价,这种社会心理效应即为首 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效应。
2020/7/30
12
(3)人际知觉
人际认知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人与人之间相互 关系的知觉,包括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及他人与他人的关系两 种知觉形式。
2020/7/30
13
(4)角色知觉
角色知觉是个体对人在社会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及特定角 色行为标准的知觉与判断。
2020/7/30
14
社会知觉的主体和客体,都既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 从这一角度出发,又可以把社会知觉划分为个体对个体的知 觉(I→I)、个体对群体的知觉(I→I)、群体对个体的知觉 (I→I)、群体对群体的知觉(I→I)。
③第一印象是高度个体化的反应,从而有可能歪曲被观察对象的本来 面貌。
相对于社会知觉来说,对自然界中的机械、物理、 化学和生物方面种种非社会对象的知觉通常被称作 物知觉或一般性知觉。
10
(1)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身心及行为状态和特点的知 觉。
2020/7/30
11
(2)他人知觉
他人知觉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通过对他人外在行为表 现及特征的观察,对其内在情绪、态度、动机、人格等心理 状态和特征的知觉。
2020/7/30
6
(3) 知觉的理解性
人对于知觉对象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予以解释,并用词来
标识它的。
2020/7/30
7
(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对象的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等在一定范围内 发生了变化的时候,知觉形象并不因此发生相应的变化。
2020/7/30
8
※案例:碧浪冲击吉尼斯
1999年7月8日,一件高40.6 米,宽30.8米,重达930公斤的 大衬衣,在北京的东二环路附近 一家大楼上悬挂起来,该衬衣约 有12层楼高。这件衬衣在此悬挂 了半个月,吸引了大量路人的目 光。
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
第四章 个体心理与管理
主讲人:许加明
内容概要
1 个体心理过程与管理 2 个性与管理
2020/7/30
2
1 个体心理过程与管理
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 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进程。在心理学上,通常把认识活动、 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统称为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②下属若获得对一位新上任的管理人员良好的第一印象, 也有助于建立管理人员的威信。
2020/7/30
23
(2)第一印象的局限性
①第一印象的形成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周围不同环境或事物的影响,人 们很少会单纯地根据自己的观察直接形成印象。
②第一印象是根据被观察对象的一个有限的行为样组形成的,因而是 不全面的,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2020/7/30
21
条件 E-I I-E 只有E 只有I
被试的评定 78%的人认为吉姆友好热情、活泼外向 18%的人认为吉姆友好热情、活泼外向 95%的人认为吉姆友好热情、活泼外向 3%的人认为吉姆友好热情、活泼外向
卢钦斯的实验条件及结果
2020/7/30
22
(1)第一印象的积极意义
①一位新上任的管理人员若获得其下属较为满意的第一印 象,就能为日后彼此间接触交往、搞好人际关系和进行有效 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处于组织环境系统中不同层次的人,他们不同的自 我认识与角色知觉也会影响人际程中的社会知觉偏差
与一般知觉过程中的错觉相类似,由于社会知觉受知觉者、 被知觉者、情境等多重因素的交互影响,人们在社会知觉过 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偏差。
应当说明的是,偏差往往是人们简化信息加工程序的结果, 它并不一定总是不好,它有时可以加快信息加工的速度,并 有效地保护个人的自尊。
2020/7/30
9
1.1.2 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
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又称人知觉,社会对象主 要包括担任社会角色并具有人性的人、人际关系和群体以及 各种社会结构和社会事件等,因此社会知觉的研究范围包括: 对自己的知觉,对他人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对社会 角色的知觉等。
注意
2020/7/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