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摘要》

合集下载

绵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绵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全面推进“三个加快”,夺取了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保持了经济高速发展强劲势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二五”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综合经济发展提速、结构向好。

2011年,绵阳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实现GDP1189.1亿元,增长15.2%,GDP总量突破千亿大关。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9.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16.6亿元,增长22.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3.3亿元,增长9.9%。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6.7:51.9:31.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1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650.7亿元,增长19%,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54.7%,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基本单位总量稳定增加。

2011年末,全市共有基本单位30086个,比上年增加405个,增长1.4%。

全部单位拥有从业人员77.69万人,比上年增加6.63万人,增长9.3%。

其中:法人单位22557个,增长3.2%。

2011年底,全市“三上”企业达到1744户。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67户,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213户,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企业205户,资质内建筑企业268户,房地产企业291户。

物价逐步回落。

2011年,全市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4.9%,比一季度回落1.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

其中:食品类上涨11.1%,居住类上涨6.0%,是带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1.5%,工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11.2%。

企业家信心、经营景气指数略有波动。

2011年,全市企业家信心指数:一季度为142点,二季度为125.4点,三季度为134.3点,四季度为125.1点。

企业景气指数:一季度为136.3点,二季度为131.8点,三季度为140.1点,四季度为126.5点。

绵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绵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绵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绵阳市是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地理位置处于四川盆地的中部。

绵阳市是四川省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之一,也是国内较大的特钢生产基地和航天工业基地。

绵阳市的人口约为700万,是四川省的第三大城市。

为了了解绵阳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我查阅了最新的《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经济总体情况绵阳市的GDP总量在近年来稳步增长,从2012年的633.58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236.46亿元,增长了94.8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11.6亿元,占GDP的9.0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91.3亿元,占GDP的47.8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33.6亿元,占GDP的43.11%。

这说明绵阳市已经完成了由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型。

在第二产业中,绵阳市的钢铁产业是最为突出的。

绵阳市的钢铁企业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产品质量也较好。

2019年,绵阳市的钢铁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达到41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9.36%。

在第三产业中,绵阳市的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绵阳市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2019年,绵阳市共接待游客2609.1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06.7亿元。

绵阳市的现代服务业也在不断壮大,吸引了大量科技、金融、人力资源等高端人才前来就业。

二、人口与社会发展情况绵阳市的人口总数为696.51万人,城镇人口为390.47万人,农村人口为306.04万人。

人口总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增速逐步下降。

教育和卫生事业也在不断发展。

绵阳市拥有一些著名的高等院校,如西南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为绵阳市培养了大量的高端人才;医疗卫生设备完备,在医疗服务方面也做出了一定贡献。

2019年,绵阳市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中,教育和卫生事业投资共计54.03亿元。

三、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绵阳市的财政收入也在不断增加。

2019年,绵阳市的财政总收入为168.05亿元,增长了14.1%。

绵阳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绵阳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bmwz/942947781935366144/20150615/1382524.html绵阳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03-23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工作基调,全面深化改革,抢抓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城突破发展的独特机遇,沉着应对需求不足、转型升级压力大等各种挑战,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一、综合国民经济。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9.9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2.2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805.7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522.0亿元,增长9.7%。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8%、60.8%和33.4%。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4:51.4:32.2调整为16.0:51.0:33.0。

非公有制经济全年实现增加值924.7亿元,增长10.2%,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8.5%,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3%。

其中: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8%、食品价格上涨2.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2%、居住上涨0.2%、衣着下降0.1%、交通和通信下降0.4%、烟酒下降1.4%。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5.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下降1.8%。

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

年末全市工业化率达到43.0%,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达到46.5%,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科技城。

按照“一核三区多园”新口径,全年科技城实现二三产业增加值1055.7 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670.4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385.3亿元,增长9.8%。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27•【字号】川府函〔2024〕56号•【施行日期】2024.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川府函〔2024〕56号绵阳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厅:你们关于审批《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绵阳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创新引领,聚焦建设成渝副中心,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国(绵阳)科技城、国家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绵阳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23.2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57.86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572.17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543.23平方千米以内。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以及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一核一圈、三区两屏”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加强集中连片优质耕地保护,依托西北部山区、中部盆地、东南部丘区,构筑差异化农业发展空间,筑牢涪江上游、岷山横断山脉生态屏障。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经开—小枧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局部调整方案》的批复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经开—小枧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局部调整方案》的批复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经开—小枧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局部调整方案》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1.07•【字号】绵府批复〔2023〕194号•【施行日期】2023.11.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经开—小枧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局部调整方案》的批复绵府批复〔2023〕194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你局《关于审批〈经开—小枧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局部调整方案的请示》(绵自然资规〔2023〕365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经开—小枧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局部调整方案》二、本次调整涉及《经开—小枧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S(04,F)单元中S(04,F)—a—01—01、S(04,F)—a—01—02等十二个地块,调整后情况如下(一)S(04,F)—a—01—01地块:用地性质为公园绿地,用地面积约13342平方米,配套公建包括公共厕所、室外综合健身场地、小型多功能运动场地、资源再回收点、垃圾收集点、停车场。

(二)S(04,F)—a—01—02地块:用地性质为一类工业用地,用地面积约95199平方米,1.2≤容积率≤3.0,40%≤建筑密度≤60%,5%≤绿地率≤15%,建筑高度≤24米。

(三)S(04,F)—a—01—03地块:用地性质为供电用地,用地面积约13338平方米。

(四)S(04,F)—a—01—04地块:用地性质为二类工业用地,用地面积约57800平方米,1.0≤容积率≤3.0,40%≤建筑密度≤60%,5%≤绿地率≤15%,建筑高度≤24米。

(五)S(04,F)—a—01—05地块:用地性质为二类城镇住宅用地,用地面积约49805平方米,1.0<容积率≤3.0,建筑密度≤22%,绿地率≥35%,建筑高度≤80米,兼容的商业建筑面积≤5%计容总建筑面积(当兼容商业时,总建筑密度可提高5%—7%,提高的建筑密度只能体现在商业建筑部分)。

绵阳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绵阳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绵阳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绵阳(Mianyang),四川省辖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古称“涪城”、“绵州”,是享誉世界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故乡。

其经济发展离不开城市规划,那么绵阳城市规划管理条例是什么呢?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绵阳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绵阳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 《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3.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4.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城市建设部分》7. 《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2007版)8. 《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实施方案》9. 《绵阳市市区近期建设规划》;10. 《绵阳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1. 《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2. 《绵阳市基础设施发展规划》13. 《绵阳市总体规划(2007-2020)》14. 《绵阳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二条:规划范围1. 城市总体规划范围:绵阳市下辖两行政区(涪城区、游仙区)、七开发区(高新区、科创园区、农科区、经开区、仙海区、游仙经济试验区、金家林区)六县(三台县、盐亭县、梓潼县、安县、北川县、平武县),并代管江油市和四川省政府科学城办事处。

全市现有乡镇建制276个,其中乡133个,镇143个,农村村委会3370个,村民小组26867个,城市街道办事处19个,城镇社区居委会388个,居民小组2121个。

幅员面积2 万平方公里,辖9 个县市区,总人口540 万。

城市建城区面积103 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106 万。

2. 城市建设规划范围为:由涪城中心片区、御营坝片区、韩家——沈家坝片区三部分组成,规划总面积13.78平方公里。

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

1 项目建设背景2。

1.1 国家及地方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导致农场优质人力资源明显减少,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城乡差距逐渐加大。

为了减小城乡差距,国家及地方政府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规划,并颁布了以下政策:1.税收政策表2—1 国家及地方政府税收政策国家通过针对农业产品免征企业所得税及增值税,对于渔产品生产者免征增值税且企业所得税减半,降低了农产品、渔产品生产企业及个人面临的赋税压力,增加了农业、渔业的净利润,有利于推动农村的进一步发展。

2.土地政策表2-2 国家及地方土地政策3.产业政策(1)《“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11月,国务院颁发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了“通过挖掘创意“三农”发展潜力,提高休闲农业创意水平,促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乡村文化开发,以创意民宿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以加快重点领域融合发展”的发展方向。

(2)《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加强农业生产设施建设,大规模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开展田土型调整、增厚土层、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整治田间生产便道和农村机耕道,集中连片建成田网、渠网、路网、林网“四网”配套,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三化”联动的高标准示范区。

加强养殖设施标准化改造,推进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

改善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推进基于互联网的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等各类创新。

推动“互联网+”制造,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大力推动智能制造,促进制造服务化转型,在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开展示范应用和典型应用。

推动互联网与服务领域广泛融合,创新发展电子商务,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培育智慧旅游、智能交通等新业态、新模式,提供优质服务。

整合农业、畜牧、水产等领域信息资源,推动“互联网+”农业,打通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链条,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

绵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绵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绵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绵阳市委、市政府动员和组织全市各族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三大要务”,全面落实“五个加快推进”,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国民经济加速发展。

2007年,全市实现GDP67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4.6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01.8亿元,增长22.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7.1亿元,增长10.3%。

三次产业的构成比例为21.5:44.8:33.7。

各县市区经济发展加快。

2007年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涪城区240.5亿元,比上年增长16.2%;游仙区61.7亿元,增长15%;三台87.2亿元,增长12.1%;盐亭39亿元,增长11.7%;安县50.7亿元,增长14.3%;梓潼29.2亿元,增长12.2%;北川13.2亿元,增长15.3%;平武16.3亿元,增长14.6%;江油138.4亿元,增长15.4%。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007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16.7亿元,增长19.8%,占GDP的比重为47%,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2.5%,拉动GDP增长8.9个百分点。

物价涨幅较大。

在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下,全年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5.8%。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5%,粮食价格上涨5.0%,猪肉价格上涨51.7%,油脂价格上涨29.1%;居住类价格上涨4.8%。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工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3.4%。

企业预期经营形势向好。

2007年全市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2.1点,上升8.5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50.7点,上升10.3点,预示全市经济也将保持稳中趋好的上行趋势。

科技城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2007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的意见》,成立了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领导小组,赋予科技城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市委、市政府抓住机遇,成功组建科技城党工委、管委会,科技城建设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绵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范文

绵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范文

绵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范文绵阳是四川省的一个城市,是该省经济发展重点城市之一。

2019年,绵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数据出炉,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份公报的范文。

首先,从经济发展方面来看,2019年绵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248.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7.27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93.03亿元,同比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18.95亿元,同比增长9.2%。

从三个产业增长的数据来看,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最快,这也体现了绵阳市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其次,从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来看,2019年绵阳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14.21亿元,同比增长21.3%。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174.74亿元,同比增长28.6%。

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增长反映了绵阳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有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再来看就业和人民生活方面。

2019年,绵阳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6.7万人。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292元,同比增长9.6%。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6636元,同比增长9.9%。

居民收入的增长超过GDP的增长速度,说明绵阳市民生改善的力度在加大。

随后是消费市场方面。

2019年,绵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41.18亿元,同比增长10%。

其中,商品零售额为160.08亿元,同比增长8.8%;餐饮收入为81.1亿元,同比增长12.3%。

消费市场的增长也显示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

最后是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方面。

2019年,绵阳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到44.75亿元,同比增长19.4%。

绵阳市还实现了污染物排放总量零增长,PM2.5浓度持续下降,着重保护环境和生态。

综合来看,2019年绵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稳中向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生改善与消费市场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有了明显进展。

这份公报反映了绵阳市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也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和参考。

绵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范文

绵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范文

绵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范文一、总体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19年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如下:1.1 经济总量2019年,绵阳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16.36亿元,比上年增长7.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6%,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为51.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为41.2%。

1.2 人均收入2019年,绵阳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606元,比上年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471元,比上年增长8.7%。

1.3 城市化水平截至2019年底,绵阳市城镇化率达到56.2%,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2.9%。

1.4 投资情况2019年,绵阳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127.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全社会用电量为449.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2%。

二、各产业情况2.1 第一产业2019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07.43亿元,比上年增长2.7%。

其中,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322.62亿元,增长2.6%;采矿业增加值为284.81亿元,增长2.7%。

2.2 第二产业2019年,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098.27亿元,比上年增长7.1%。

其中,工业增加值为3945.22亿元,增长7.2%;建筑业增加值为153.05亿元,增长5.2%。

2.3 第三产业2019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307.66亿元,比上年增长9.6%。

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为97.19亿元,增长18.2%;金融业增加值为100.47亿元,增长9.4%。

三、主要指标3.1 财政收入2019年,全市共实现财政收入916.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3.2 固定资产投资201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127.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3.3 出口交货值2019年,全市出口交货值为328.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

四、人口和社会保障4.1 人口截至2019年底,全市户籍人口为578.95万人,常住人口为633.60万人。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
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绵阳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03.19
•【字号】绵府发〔2021〕3号
•【施行日期】2021.03.1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绵府发〔2021〕3号
科技城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市级各部门:
《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市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绵阳市人民政府
2021年3月19日。

2023年四川绵阳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试题及答案

2023年四川绵阳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试题及答案

2023年四川绵阳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试题及答案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撤销要约的意思表示以()方式作出的,该意思表示的内容应当在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为受要约人所知道。

答案:A.对话2、以下做法错误的是:()答案:A.涉密存储介质淘汰、报废时,可以当作废品出售3、安全防范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

答案:A.正确4、发散思维的特性不包括()。

答案:A.稳定性5、逻辑域构建了协议、()、数据等组成的信息活动域。

答案:A.软件6、密码设置要注意保证强度。

按一定的标准或模式分级分类设置密码并保证重要账户的独立性。

答案:A.正确7、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成都、重庆与群内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多数属于较高强度。

答案:A.错误8、总书记提出的创新重要论述包括()。

答案:A.创新强国论、创新动力论B.发展换场论、创新主体论C.顶层设计论、创新协同论D.核心技术论、开放创新论E.人才支撑论、创新生态论9、经济区是以城市为经济中心,以专门化生产为主体,将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方向大体一致的行政区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地域。

答案:A.正确10、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核心是通过了《zhong共中yang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答案:A.错误11、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关键是强化人口吸纳和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彰显天府之国的优美生态、现代气息、多彩人文和安逸生活,吸引更多人在川安居乐业。

答案:A.正确12、在国家的强力引导和支持下,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取得了非常迅速的进展,主要表现在()。

答案:A.龙头企业引领迈进B.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日益活跃C.我国人工智能的实践应用快速推进13、认知域包括了网络用户相互交流产生的知识、思想、情感和信念。

答案:A.正确1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下列有关“合同的生效时间”,描述不正确的是()。

答案:A.要约没有确定承诺期限,且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承诺,应当即时作出承诺15、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

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览绵阳市是位于中国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也是川北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绵阳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重点介绍绵阳市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情况。

国民经济经济总量绵阳市的国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截至目前,绵阳市的GDP达到XXX亿元,年均增长率为X%。

绵阳市的GDP在川北地区居于领先地位,对整个四川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绵阳市的产业结构多元化,以制造业为主导。

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是绵阳市的支柱产业。

其中,绵阳市自主研发的战机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此外,绵阳市还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对外贸易绵阳市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出口贸易方面,绵阳市的主要出口产品包括机械设备、电子产品、汽车配件等。

进口方面,绵阳市从国外进口了大量的原材料和先进技术设备,推动了绵阳市本土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教育绵阳市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目前,绵阳市拥有多所高等学府,例如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等。

这些学府为绵阳市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为绵阳市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持。

医疗卫生绵阳市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

医疗机构覆盖了城乡各个地区,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

绵阳市还积极引进了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提供了更多的医疗服务选择。

城市建设绵阳市的城市建设不断推进。

城市规划、交通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特别是绵阳市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努力,大量绿地建设和环境治理工作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绵阳市的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

政府加大了对低保、社会救助等工作的投入力度,提高了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

此外,绵阳市还实施了全民医保和养老保险制度,为市民提供了更加安全和可靠的社会保障机制。

总结绵阳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经济总量增长迅速,产业结构多元化,对外贸易规模扩大。

绵阳城市南河规划建设2030

绵阳城市南河规划建设2030

绵阳城市南河规划建设2030为适应绵阳市发展振兴的新要求,促进绵阳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对1997年版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一、指导思想1.以人为本,安全优先,远近结合,统筹兼顾,重建灾后美好新家园。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推动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以人为城镇化核心,提升城镇化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

3.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环境保护,保护绵阳城市生态环境和山水格局。

4.保护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塑造绵阳以科技为内涵的新文化。

5.关注低收入人群,改善人居环境,维护城市安全。

二、规划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3.《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4.《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5.《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6.《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7.《四川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8.《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9.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三、规划期限2010--2020年近期2010--2015年远期2016--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四、规划范围本次规划分为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1.市域:绵阳市行政区范围,总面积20249平方公里,在该区域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规划区:包括涪城区全部和游仙区部分地区,总面积907平方公里,在该区域编制城乡统筹规划。

3.中心城区:包括成绵广高速公路、规划绵渝高速公路、南环高速连接线围合的区域以及农科区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总面积约488.7平方公里,在该区域编制中心城区规划。

五、本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包括涪城区全部,游仙区涪江街道办事处、富乐街道办事处、科学城松林街道办事处、科学城春雷街道办事处、科学城华丰街道办事处、游仙镇、石马镇、小枧沟镇、松垭镇、沉抗镇、新桥镇、东林乡、建华乡,总面积907平方公里。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完整版)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完整版)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指南,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推进“两个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省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要准确把握未来发展形势,抢抓机遇,攻坚破难,乘势而上,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十一五”时期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推进“两个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预计五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2010年达到1.69万亿元。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取得突破,充分开放合作打开新局面。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民族地区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省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抗震救灾取得伟大胜利,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地震灾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注:①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是当年价,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②人均指标、城镇化率是由常住人口计算。

绵阳最新规划:双中心12个组团,7条轨道交通,构建国家I型大城

绵阳最新规划:双中心12个组团,7条轨道交通,构建国家I型大城

绵阳最新规划:双中心12个组团,7条轨道交通,构建国家I型大城日前,绵阳市自规局就《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草案进行了公示。

这是继绵阳I型大城市用地获国家批复后,向全社会展示的未来13年绵阳市域发展的规划蓝图。

本号择其主城方面的规划亮点进行解读——这是绵阳的发展目标,一切规划都是围绕发展目标进行的。

2025年是近期目标,2035年是中期目标,2050年是远期目标。

预测2035年绵阳市域常住人口525万,实际服务人口630万,也就是说这630万人里面,有105万属于外来流动人口。

比如前来绵阳出差旅居的,观光旅游的,探亲访友的,外地家长来绵探望学生的,或者各种原因滞居绵阳的等等。

绵阳现有常住人口约488万,13年时间新增37万,平均每年新增约2.8万。

这个预测非常切合绵阳市情,没有丝毫的空口号。

因为绵阳不是省会城市,无法出个文件就可以虹吸很多人涌入,只有靠实打实地做大做强产业,搞好城乡统筹发展,让以前外出的绵阳人回流,和产业带动外地人涌入。

跟一核两翼三区协同的核心思想是一样的。

但“绵阳科技城都市区”这个概念正式提出,并锚定了绵阳城市的三个发展方向:绵江广城镇发展轴,绵遂渝城镇发展轴,绵德成城镇发展轴。

这三个发展轴,是否意味着绵江同城、绵三同城、绵阳与德阳同城化发展是一个大趋势?如果美梦成真,成都平原都市圈就有若第二个珠三角都市圈。

这里的亮点是什么?绵阳新机场的位置首次公开亮相!毗邻芦溪!芦溪!芦溪!这就不难看出,为什么高铁芦溪站一波三折?按说,芦溪离高铁南站那么近,没必要再建一个高铁站,但又由新机场的原因,又必须恢复起来。

因为新机场,三台还为此规划了20万人口的空港新城,融合对接绵阳城南新区。

围绕绵阳新机场,三台县以空港新城为核心10公里范围内强势布局百亿级规模基础产业、临空配套产业高端制造产业,包括模物流商贸,航空零部件制造,航空维修及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

有一定产业基础、城镇化规模和基础教育领先的芦溪,再加上高铁站优势,芦溪必然会由三台县域副中心升级为绵阳科技城都市区南部副中心。

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2009年以来全市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安排(二○一○年十一月十一日)同志们:为总结2009年以来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推动下一步工作有序开展,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

刚才安县、江油市和市救助管理站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总结了他们在开展社会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的一些经验和成绩,讲的非常好,很有借鉴意义。

张莹峰同志传达学习了全省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精神。

下面根据省民政厅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民政系统工作实际,我就2009年以来我市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一个简要总结,并安排部署下一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一、2009年以来我市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情况2009年以来,我市民政系统社会工作按照民政厅工作安排和全市工作计划,积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推动社会工作试点,目标任务完成良好.全市社会工作局面和人才队伍建设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一)、积极部署,建章立制,促进社会工作科学发展。

为促进社会工作有序发展,壮大专业人才队伍.去年,省厅在认真调研和总结民政系统社会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专门起草了《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代拟稿)送四川省委省政府审定,力争为全省出台有利于开展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绵阳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在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实施方案》和绵阳市人才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中对全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促进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登记服务管理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和措施,有力的促进了我市社会工作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

(二)、发挥优势,主动介入,设立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灾区干部群众和学校师生心理服务工作的通知”(川办发〔2008〕57号)和中共绵阳市委组织部、绵阳市人才办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09年人才工作要点〉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地震灾区社会工作,及时为灾区干部群众和学校师生以及地震“三孤”人员提供专业化社会工作服务,我市按照省厅统一安排,组织“社工人才百人计划”志愿者在绵阳地震灾区北川县擂鼓镇、安县桑枣镇、平武县南坝镇设立社会工作服务站。

四川省公需课:《四川省“十四五”规划纲要》

四川省公需课:《四川省“十四五”规划纲要》

四川省公需课:《四川省“十四五”规划纲要》试题分析单选题:四川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教育发展振兴计划。

实施()年免费教育和“9+3”免费教育。

A、1B、3C、15D、35【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答案解析】教四川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教育发展振兴计划。

实施15年免费教育和“9+3”免费教育。

7、四川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卫生发展()年行动计划。

A、1B、10C、15D、35【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答案解析】四川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四川省绿色低碳转型重点工程的是()。

A、清洁生产智慧园区B、园区循环化改造C、药品安全监管行动D、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答案解析】药品安全监管行动不属于四川省绿色低碳转型重点工程。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四川省水利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的是()。

A、水资源配置工程B、防洪减灾工程C、农村水利工程D、垂直行业数字化供需平台建设【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答案解析】垂直行业数字化供需平台不属于四川省水利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数字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内容的是()。

A、智能算力体系B、新型卫星互联网C、通信网络D、水资源配置工程【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答案解析】水资源配置工程不是数字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内容。

二、多选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川南和川东北经济区城市的有()。

A、泸州市B、自贡市C、广安市D、成都【正确答案】ABC【您的答案】【答案解析】成都不是川南和川东北经济区城市。

2、下列选项中属于四川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文化发展重点工程的有()。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工程B、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工程C、文艺精品创作工程D、文化惠民工程【正确答案】ABCD【您的答案】【答案解析】选项全部正确。

3、四川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在环成都经济圈、川南和川东北经济区分别培育形成()的全省经济副中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摘要
十二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
国民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迈上新台阶,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国家科技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四川第二大城市和美好新家园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第一篇科学发展迈上跨越发展新征程
第一章“十一五”发展成就(略)
第二章“十二五”发展环境(略)
第三章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综合实力。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40000元,财政收入达到290亿元,在全省和西部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明显提升。

结构调整。

军民消费率逐步提高,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发展格局得到巩固。

工业主导地位强化,服务业发展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7.3:48.8:33.9调整为2015年的11:54:35。

“2+4”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城镇化率力争提高到50%。

科技创新。

科技城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到2015年,科技城生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

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5%。

城乡建设。

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城市发展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六个绵阳”建设加快推进,旧城改造步伐加快,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设施完善、宜居宜业、多功能复合的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人民生活。

就业稳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翻一番,低收入者和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达到省要求。

“森林绵阳”建设有序推进,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0%。

地质灾害治理取得重大进展,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改革开放。

科技城管理和运行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明显成效,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有效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区域经济合作加快拓展,招商引资取得较大突破,引进若干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和水平明显提升。

第二篇创新驱动实现科技城建设战略性突破
第四章优化科技城总体布局
按照“突出重点、分工协作、强化联系、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打破区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园区发展,加快形成以科教创新区为支撑、以高新区、经开区为产业功能区的“一城三区”科技城空间发展新格局。

第五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整合产学研资源,推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撑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积极推进重大创新基地建设,培育创新型龙头企业;集聚科技
优势资源,聚焦科技优势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升科技城自主创新能力。

第六章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做大做强一批创新型企业。

制定企业成长培育计划,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业化模式。

加快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对具有市场潜力、拥有核心技术和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提供土地、资金和研发等方面的支持,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培育一批自主创新产品,推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

第七章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积极探索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促进科技成果与资本市场对接,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激励机制,优化科技创新的体制环境。

第三篇调整转型打造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第八章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着力打造电子信息和汽车及零部件两个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食品及医药、冶金机械、化工及环保、材料及新能源四个产业集群,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水平。

第九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挥国家科技城优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结合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发展,有序发展电子信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梯度接续的产业框架。

第十章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科技、信息、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层次,扩大服务业规模,优化服务业结构,增强中心城市服务功能,积极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西部区域性科教中心、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

到2015年,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5%。

第十一章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以优质粮油、优质种子、优质商品猪、特色蔬菜和特色林业五大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农产品加工、农村市场流通和农业科技服务三大体系为支撑,集中力量打造“5+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农业服务体系。

第四篇统筹城乡巩固提升四川第二大城市地位
第十二章提升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
大力建设中心城区,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推进旧城改造,优化城区路网系统,建设具有强大辐射带动能力的中心城区。

第十三章完善都市圈城镇体系
促进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一体化发展,带动外围城镇发展,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培育以中心城区为龙头、重点城镇为支撑、点面结合的城镇体系。

第十四章加快现代新村建设
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快推进现代新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改善村容村貌,建设农村新型社区。

第十五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构建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城乡互动、各具特色的四大发展轴带,加大对民族地区和山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五篇民生优先建设幸福生活美好新家园
第十六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一批重大标志性、支撑性项目,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为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四川第二大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第十七章全面推进社会建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市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建设“和谐绵阳”。

第十八章推进灾区发展振兴
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大力推进灾区产业发展、就业促进、扶贫帮困和生态环境建设,增强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新家园。

第六篇绿色引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十九章大力推进生态建设
坚持自然修复和工程治理相结合,加大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努力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第二十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增强环境质量指标的约束性,完善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

第二十一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提高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

第二十二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从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整体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第七篇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动力
第二十三章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创新对外开放方式,利用国家科技城的城市名片,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开展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和科技交流,密切同沿海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

第二十四章拓展区域经济合作
以促进产业集聚集群配套发展为重点,强化与成都都市圈和成渝经济区主要城市的分工协作,深化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

第二十五章加快改革攻坚步伐
坚持要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最大程度地激发内生创新活力,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

第八篇凝聚力量实现发展宏伟蓝图
第二十六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加强规划衔接。

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编制市级专项规划,细化本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形成落实本规划的重要支撑。

各县市区要切实贯彻落实本规划的战略意图,结合自身实际,突出区域特色,编制实施本县市区发展规划。

加强规划间的协调与衔接,确保在空间布局上相互协调,在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

明确责任分工,通过重大项目实施促进规划落实。

第二十七章完善规划评估机制
加强规划实施中的中期评估。

通过对年度完成情况的跟踪分析和预测,掌握经济社会发展态势。

组织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并将中期评估报告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需要对本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进行调整时,市人民政府要报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建立规划实施的考核机制,完善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