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装插本管理学必考名词解释全集

合集下载

管理学必记名词解释

管理学必记名词解释

管理学必记名词解释2021 年专插本管理学必须掌握的名词解释(不保证全部会出)第一章(重点)1.学习型组织(名词解释):是指具有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2.核心资源(名词解释):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3.核心能力(名词解释):是指组织中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第二章1.伦理道德(名词解释)伦理与道德作为人类文明的基本因子,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2.功利主义道德观(名词解释)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就是善的。

3.权利至上道德观(名词解释)这种观点认为,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

4.公平公正道德观(名词解释)这种观点认为,管理者不能因种族、肤色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视,而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才是善的。

5.社会契约道德观(名词解释)这种观点认为,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第四章(不是重点)1. 信息(名词解释)数据经过加工就成了信息2.数据(名词解释)记录客观事物的抽象符号第五章(重点)1.决策(名词解释)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2.战略决策:是解决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问题的决策。

由高层决策者提出。

战术决策:以战略决策规定的目标为决策标准来解决某一问题所作出的决策,目的是实现战略决策。

业务决策:又称日常决策,是企业内部在执行计划过程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的决策。

3.确定型决策:决策面对问题的相关因素是确定的,从而建立的决策模型中的各种参数是确定的。

风险型决策:决策面对的问题虽然是不确定的,但我们知道它的概率分布,这种决策称为风险型决策。

第六章1.战略性计划(名词解释):是指应用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管理学名词解释汇总及答案

管理学名词解释汇总及答案

管理学名词解释汇总及答案1、管理:就是由一个或者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

2、人际技能:人际技能又称人际交往技能,指的是与人共事、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具体说来,包括:联络、处理、协调组织内外人际关系的能力;创造一种使人感到安全并能自由发表意见的氛围,从而激励和诱导组织成员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能力;正确地指挥和指导组织成员有效开展工作的能力。

3、社会责任:是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

社会责任是评价从长期来看企业何种行为对社会有益、何种行为对社会有害,并要求企业确定行为对与错的道德标准。

4、指导性计划:只规定一般的方针,指出重点,但不为管理者限定具体的目标或特定的行动方案。

5、目标市场:是指企业决定要进人的细分市场,是企业所选择和确定的营销对象,即企业能够为之提供有效产品与服务的顾客群。

6、市场定位:对企业的产品及企业的形象进行设计,树立企业及其产品的特定形象,从而使企业及其产品在目标顾客的心目中占有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位置。

7、目标管理:就是强调通过目标来进行管理,目标管理应置于管理的中心地位,成为经营管理事件中的一项强有力的中心原则。

8、非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又叫一次性决策,是指对不经常重复发生的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所做的决策。

这种决策不是经常反复进行的,多为偶然发生或首次出现而又非常重要的问题,缺乏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和资料,没有先例,无章可循,由于解决这类问题的经验不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决策者的知识、经验、洞察力和逻辑思维。

9、风险型决策:它的各种备选方案都存在着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不能肯定哪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可以测定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对于这种决策,决策者无法准确判断未来的情况,无论选择哪个方案都有一定的风险。

10、不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各种各选方案都存在两种以上可能出现的自然状态,而且不能确定每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的决策。

专插本专升本《管理学》必背知识点

专插本专升本《管理学》必背知识点

专插本专升本《管理学》必背知识点《管理学》是一门以研究管理相关理论和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在学习和应用管理学知识时,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控制是指通过对组织内外各种因素的监测和评估,以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

下面是《管理学》中关于控制的必背知识点。

1.控制的概念和作用:控制是指组织对自身进行监控和调节的过程,其主要作用是确保组织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并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通过控制,组织可以实现目标的实时监测、问题的及时发现和纠正、资源的有效配置等。

2.控制过程:控制过程包括设定标准、测量绩效、比较实际绩效和标准绩效、分析差距、采取纠正措施。

控制过程可以分为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和反馈控制三个阶段。

3.控制标准的设定:控制标准是衡量实际绩效与预期绩效的依据,可以分为目标性标准和过程性标准两种。

目标性标准是通过设定具体的目标来衡量绩效,如销售额、市场份额等;过程性标准则是通过设定具体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来衡量绩效,如质量管理标准、安全生产标准等。

4.绩效测量和比较:绩效测量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两种方式进行。

定量的绩效指标可以通过数值来衡量,如销售额、利润等;定性的绩效指标则是通过描述或评估来衡量,如员工满意度、客户满意度等。

比较实际绩效和标准绩效可以发现差距,并找出问题所在。

5.分析差距和采取纠正措施:分析差距是指根据差距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导致差距的主要因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采取纠正措施是指通过调整和改进组织的各方面资源和活动,减小或消除差距。

6.控制方法和技巧:控制方法包括预防性控制和目标性控制两种。

预防性控制是在实际发生问题之前采取的控制措施,如质量管理系统;目标性控制是通过设定目标和绩效指标来实现控制的目的,如经营目标管理。

控制技巧包括信息控制、人员控制、财务控制、物质控制等,不同的控制技巧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要选择和运用。

7.控制系统和控制环境:控制系统是由控制过程、控制标准、绩效测量和比较、分析差距和纠正措施等组成的整体。

插本管理学名词解释

插本管理学名词解释

插本管理学名词解释部分一、必背核心名词解析第一部分总论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管理的基本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3.霍桑试验:是指梅奥领导的于1924 一1932 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生产管理试验。

4.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5.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6.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7.伦理道德: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8.功利主义道德观: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9. 权利至上道德观:认为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10. 公平公正道德观:认为管理者不能因种族、肤色、性别、个性、个人爱好、国籍、户籍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视,而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

11.社会契约道德观:认为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12.推己及人道德观:认为遵守儒家“仁、义、礼、智、信”的行为规则,是善的。

13.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所要求的义务。

14.全球化管理:从全球视角来考虑经营管理行为。

通过对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或代理机构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的有效规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谋取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优势。

15. 信息:信息是由数据生成,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如报表、帐册、图纸等。

信息被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第二部分决策与计划16. 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管理学必备名词解释47个

管理学必备名词解释47个

管理学常考名词解释47个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3、企业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

4、战略管理:就是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

5、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

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6、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7、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

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

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管理任务的管理方法。

8、决策:就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9、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全体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

10、人员配备:是组织根据目标和任务正确选择、合理使用、科学考评和培训人员,以合适的人员去完成组织结构中规定的各项任务,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的职能活动。

1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管理层次是指一个组织设立的行政等级的数目。

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

专升本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专升本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概念技能: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別人打交道并与別人沟通的能力。

4.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与运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的能力。

4.古典管理理论:它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欧,它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以物为中心的"物本"管理理论,它认为经济利益是驱动员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动力,在研究方法上侧重于从静态的观点分析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和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等。

5.差别计件工资制:是指计件工资率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浮动的制度。

6.数量管理理论:它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它以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如先进的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技术、系统论和控制论等)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做出最优规化和决策。

7.权变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

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

它强调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环境寻求相应的管理模式。

8.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9.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

道德在本质上是规则或原则,这些规则或原则旨在帮助有关注主体判断某种行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这种行为是否为组织所接受。

10.道德准则:是表明组织的基本价值观和组织期望员工遵守的道德规则的正式文件。

11.功利主义道德观: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核心是有用性。

12.权力至上道德观: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

13.公平公正道德观:主要是指支付薪酬的依据应当只是员工的技能、经验、绩效或职责等因素,而不是其他似是而非的因素。

管理学周三多第四版名词解释(15分必拿)

管理学周三多第四版名词解释(15分必拿)

专插本资料库zcbzlk专插本管理学名词解说(15 分必拿)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没法实现的目标,经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派、协调有关资源的过程。

2.看法技术: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办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想能力。

3.人际技术:它或称人文技术,亦称人事技术,它是指成功地与別人打交道并与別人交流的能力。

4.古典管理理论:它形成于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的美欧,它是以“经济人”假定为基础的、以物为中心的"物本"管理理论,它以为经济利益是驱动职工提升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动力,在研究方法上重视于从静态的看法剖析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和韦伯的行政组织系统理论等。

5.差异计件薪资制:是指计件薪资率随达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浮动的制度。

6.数目管理理论:它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它以现代自然科学的成就(如先进的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技术、系统论和控制论等)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剖析,并做出最优规化和决议。

7.权变管理理论:是 20 世纪 70 年月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

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力争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立各样变量的关系种类。

它重申管理要依据组织所处的环境见机而作,针对不一样环境追求相应的管理模式。

8.学习型组织:是指拥有连续不停学习、适应和改革能力的组织。

9.道德:往常是指那些用来是非分明的规则或原则。

道德在实质上是规则或原则,这些规则或原则旨在帮助有关注主体判断某种行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这类行为能否为组织所接受。

10.道德准则:是表示组织的基本价值观和组织希望职工恪守的道德规则的正式文件。

11.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不单肩负了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法律上的义务是指公司要恪守有关法律,经济上的义务是指公司要追求经济利益),还肩负了"追求对社会有益的长久目标"的义务。

12.国际化经营:它波及两个或更多囯家的经营活动,或许说其经营活动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切割。

管理学名词解释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管理学名词解释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管理学名词解释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名词解释管理:是指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使组织成员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

法约尔桥:又称跳板原则,既不同权利系列的同一层次的组织之间,在上级授权的情况下,可以横向传递信息,直接商议问题,再分头上报。

全球化:简单地说就是全球的经济、文化或社会生活与结构日趋一体化、同质化。

社会义务:是指,一个公司的行为符合其应履行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社会响应:是指一个企业适应变化的社会状况的能力,它强调的是一个企业对社会呼吁的反应。

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

利益相关者:是指环境中收组织决策和行动影响的任何相关者。

计划:是一种结果,它是在计划工作所包含的一系列活动完成之后产生的。

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计划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三个紧密衔接的工作过程。

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

目标管理:最早由彼特·F.德鲁克教授提出,目标管理是一种综合的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系统管理方式。

预测:预测是面向未来,是对未来事物及其发展变化趋势预先做出的推断。

决策:是为实现一定目标,在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战略管理: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而进行战略环境分析、制定战略决策、实施战略绩效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SWOT分析:只要目的在于对企业的综合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被普遍用来作为选择和制定战略的方法。

抽资转向战略:抽资转向战略是企业在现有的经营领域不能维持原有的产销规模和市场面,不得不采取缩小产销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或者企业在存在新的更好的发展机遇的情况下,对原来的业务领域进行压缩投资、控制成本,为其他业务领域提供资金的战略方案。

组织:是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集合。

管理学名词解释汇总及答案

管理学名词解释汇总及答案

管理学名词解释汇总及答案1. 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管理和决策的学科,旨在提供有效的管理和领导方法。

它包含了对组织中各方面的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面进行研究。

2. 组织组织是由一组人共同协作以实现特定目标的系统。

它涉及到定义和分配职责、建立协调机制、制定规章制度等方面。

3. 管理管理是指通过组织和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多个方面。

4. 规划规划是指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确定未来行动方向、资源分配和实施方式的过程。

它包括制定目标、确定策略、制定计划等活动。

5. 组织设计组织设计是指根据组织的目标和环境,对组织结构、工作流程、职责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过程。

它旨在优化组织的效率和协同性。

6. 领导领导是指在组织中产生影响力,激发员工潜力,推动组织向目标前进的过程。

领导包括领导风格、领导行为、领导技能等方面。

7. 控制控制是指对组织的各个方面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其达到预定的目标。

控制包括制定标准、比较实际情况和标准、采取纠正措施等步骤。

8.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指通过设定目标、评估绩效和提供反馈,以提高员工和组织绩效的过程。

它包括目标设定、绩效评估和绩效奖励等活动。

9. 激励激励是指通过给予员工奖励和认可,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上进心的过程。

激励可以包括金融奖励、晋升机会、培训发展等方面。

10. 决策决策是指在面临多个选项时,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进行行动的过程。

决策包括问题识别、信息收集、方案评估和选择等步骤。

11. 沟通沟通是指在组织内外传递信息、共享知识和建立联系的过程。

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沟通双方理解和协作。

12. 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指通过合理安排和培养团队成员,促进团队协作和合作,共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13. 创新创新是指在现有基础上提出新的想法、方法或产品的过程。

创新有助于组织在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14. 变革管理变革管理是指在组织内部进行改变时,管理这些变革过程的活动。

广东专插本考试-管理学考纲名词解释整理

广东专插本考试-管理学考纲名词解释整理

广东专插本考试-管理学考纲名词解释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霍桑试验:霍桑试验是由梅奥领导的于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试验。

该试验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3、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4、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能被完全模仿和不能被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核心资源进一步发展为核心能力。

5、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6、伦理道德:伦理与道德作为人类文明的基本因子,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7、功利主义道德观: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

8、权利至上道德观: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

9、公平公正道德观:管理者不能因种族、肤色、性别、个性、个人爱好、国籍、户籍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视,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

10、社会契约道德观: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是善的。

11、推己及人道德观:中国儒家道德观的高度概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仁、义、礼、智、信”。

12、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不仅承担了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法律上的义务是指企业要遵守有关法律,经济上的义务是指企业要追求经济利益),还承担了"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

13、全球化管理:全球化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个过程。

事实:反映的是世界各国及各国人员之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互依赖,而且这种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插本管理学名词解释

插本管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5分)(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伦理道德: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变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3)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4)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优势的源泉。

(5)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6)社会责任:如果一个企业不仅承担了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还承担了“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我们就说该企业是有社会责任的。

(7)权变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

这一理论的核心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

它强调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寻求相应的管理模式(8)决策的概念: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9)战略决策:是指为了长期的发展,制定出目标和方针,以及未达到发展目标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所做出的决策。

战略决策一般涉及组织的全局,以及发展的方向性和根本性问题,在较长的时间内起指导作用。

(10)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面对的问题的相关因素是确定的,从而建立的决策模型中的各种参数是确定的。

(11)不确定型决策: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未知的,对一些随机变量,连它们的概率分布也不知道,这类决策问题被称为不确定型决策。

(12风险型决策:如果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称为风险型决策。

(13)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或策略决策,属于战略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

旨在为了实现战略决策目标,对管理上的具体问题而进行的决策。

(14)业务决策:又称日常管理决策,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做出额决策,如人力的调度、具体任务的分配、订货经济批量的决策等。

专插本管理学名词解释(全)

专插本管理学名词解释(全)

1、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2、高层管理人员:是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致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3、中层管理人员:是指处于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的一个或若干个中间层次的管理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人员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

4、基层管理人员:亦称第一线管理人员,也就是组织中处于最低层次的管理者,他们所管辖的仅仅是作业人员而不涉及其他管理者。

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5、综合管理人员:指负责管理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事业部的全部活动的管理者,包括总经理和每个产品或地区分部的经理。

6、专业管理人员:指仅仅负责管理组织中某一类活动(或职能)的管理者。

7、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8、人际技能: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9、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复杂性的能力。

具体地说,概念技能包括理解事物的相互关联性从而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的能力,确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以及权衡不同方案优劣和内在风险的能力,等等。

10、管理人员:是从事全部或部分管理工作的人的总称。

11、等级链:组织机构由最高层到最基层所形成的层次结构,这一结构实际上是一条权力线,它是自上而正和自下而上确保信息传递的必经途径。

12、跳板原则:在一定条件下,允许跨越权力线而直接进行的横向沟通,可以克服由于统一指挥而产生的信息传递延误。

1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类的各种需要分成五种不同的需要,并按其优先次序,排成阶梯式的需要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自尊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生理的需要。

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1.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2.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进行选择或调整的过程。

3.计划:是指将实施决策所需完成的活动任务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分解,以便将决策任务具体落实到组织中的不同部门和个人。

4.综合性计划:是指对组织业务经营过程的各个方面所做的全面规划和安排,关系到组织多个目标和多方面内容的计划。

5.组织:是由一定的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组织设计,以特定的结构运行的一种集合体。

6.管理幅度:是指组织中一个上级主管直接指挥的下级的人数。

7.有效管理幅度:一个上级主管能有效地指挥下级的人数。

8.选聘: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管理技巧、管理经验及其他特性的申请人吸引安置到组织中空缺的管理岗位上的过程。

9.培训:是指为管理人员灌输组织文化、道德观念,提供思路、理念、信息和技能,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和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内在潜力的过程。

10.领导:所谓领导,就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一个组织为确立目标和实现目标所进行的活动施加影响的过程。

11.激励:是利用某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12.沟通:是指一方将信息传递给另一方,并期待其作出反应的过程。

13.冲突: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中,因为相互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而产生意见分歧、争论和对抗等,使得彼此之间关系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冲突。

14.控制:是为了确保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实施的检查、监督及纠正偏差的管理活动过程。

15.间接控制:是指控制者与被控制对象并不直接接触,而是通过中间媒介进行控制的形式。

16.创新:首先是一种思想以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

专插本管理学名词解释

专插本管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管理的概念: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补充:【①管理的载体是组织②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③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既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④管理的职能活动是: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⑤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计量是无法实现的】2.管理的基本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3.霍桑试(实)验:是指梅奥领导的于 1924 一 1932 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

梅奥在总结霍桑实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并于1933 年出版。

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1)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①工作场所照明试验②继电器装配室试验③大规模访谈④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2)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③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4.学习型组织: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5.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能被完全模仿和不能被完全替代的资源,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6.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7.伦理道德的概念;(1)伦理;伦理的原始形态或自然形态就是风俗习惯。

(2)道德:就是在一定的风俗习惯下所形成的个人的品质气质。

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8.⑴功利主义道德观: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⑵权力至上道德观: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

⑶公平公正道德观: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

⑷社会契约道德观: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管理学必备名词解释47个

管理学必备名词解释47个

管理学必备名词解释47个管理学常考名词解释47个名词解释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的活动,使他⼈同⾃⼰⼀起实现既定⽬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般⽅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和相互依赖的若⼲组成部份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是它从属的⼀个更⼤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 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电⽓公司合作进⾏了⼀项研究。

由于研究是在西⽅电⽓公司的霍桑⼯⼚进⾏的,因此后⼈称之为霍桑试验。

分为:⼯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次世界⼤战以后,随着现代⾃然科学技术和⽣产⼒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所处的⾓度,结合⾃⼰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

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问题是确保组织的⾃⾝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质量管理TQM:⼀个组织以质量为中⼼,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标以及实现⽬标的⽅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所需的时间越长,因⽽实现⽬标的可能性越⼩。

12.⽬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提出的组织在⼀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管理学名词解释(必背!)

管理学名词解释(必背!)

名词解释管理: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p11)自然属性: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所改变,是一种客观存在。

(p17)社会属性:实质是“为谁管理”的问题,是为国家当局、为生产资料所有者服务的,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p17)人际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的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p24)概念技能:是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p25)等级链:从最上级到最下级各层权力连成的等级机构。

(p62)正式组织:是指企业组织体系中的环节,是指为了实现企业总目标而担当着明确职能的机构。

(p69)非正式组织: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共同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

(p69)程序性决策:即按即定的程序所进行的决策。

对于经常发生的需要决策的问题,往往可指定一个例行程序,凡遇到这一类问题,就按照既定程序进行的决策。

(p81)非程序性决策:问题涉及面广、新发生的、非结构性的,或者问题极为重要而复杂,没有程序可以遵循,要进行特殊处理的决策。

(p82)原理:指某种客观事物的实质及运动的基本规律。

(p107)管理原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

(p107)系统:是指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p111)效益:是与效果和效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p127)效果:是指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有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

(p127)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关系。

(p127)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结果,并通过进一步分析,赋予相关情境的内涵而成为管理决策的依据知识。

(p132)信息化:是一种过程,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成对象或领域发生转变的过程;也是一种状态,指对象或领域因信息技术的应用所达成的新状态或状态。

管理学专升本名词解释

管理学专升本名词解释

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1.计划2.组织3.人员配备4.领导5.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5.相互依赖性6.控制性13、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学习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专插本行政管理学-名词解释

专插本行政管理学-名词解释

《行政管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导论【行政管理】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再执行法定职能以及具体运作的过程中,对于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第二章行政环境【行政环境】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和发展的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限之外的、直接或者间接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因素或者条件的总称。

内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限之内的、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或者条件的总称。

【经济环境】是行政系统外部环境中最基本的方面,是行政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深层环境。

【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合,包括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三个部分。

狭义的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科学、文化艺术、哲学、思想、信仰、风俗等,又可归纳为两点,即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行政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人们关于行政系统的价值观念,以及该观念所相应要求的行政系统的行为模式。

【行政道德】行政系统成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遵循的调整个人之间、个人与行政系统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

【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欲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环境】是由民族的人口与分布、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文化与传统、民族的矛盾与斗争等要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

【宗教】是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人们对超自然神灵的信仰与崇拜。

【宗教环境】包括教徒、宗教组织、意见、意识、活动和在国家中的地位等要素。

【国际社会环境】一国在与外国或者各种国际组织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影响该国行政系统及其功能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国际组织】是主权国家之间为了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协商对话、解决纠纷或者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依据条约、协议而成立的。

【民族区域自治】在主权国家内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基本组成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行使自治权,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管理学必记名词解释

管理学必记名词解释

2021 年专插本管理学必须掌握的名词解释(不保证全部会出)第一章(重点)1.学习型组织(名词解释):是指具有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2.核心资源(名词解释):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3.核心能力(名词解释):是指组织中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第二章1.伦理道德(名词解释)伦理与道德作为人类文明的基本因子,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2.功利主义道德观(名词解释)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就是善的。

3.权利至上道德观(名词解释)这种观点认为,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

4.公平公正道德观(名词解释)这种观点认为,管理者不能因种族、肤色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视,而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才是善的。

5.社会契约道德观(名词解释)这种观点认为,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第四章(不是重点)1. 信息(名词解释)数据经过加工就成了信息2.数据(名词解释)记录客观事物的抽象符号第五章(重点)1.决策(名词解释)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2.战略决策:是解决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问题的决策。

由高层决策者提出。

战术决策:以战略决策规定的目标为决策标准来解决某一问题所作出的决策,目的是实现战略决策。

业务决策:又称日常决策,是企业内部在执行计划过程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的决策。

3.确定型决策:决策面对问题的相关因素是确定的,从而建立的决策模型中的各种参数是确定的。

风险型决策:决策面对的问题虽然是不确定的,但我们知道它的概率分布,这种决策称为风险型决策。

第六章1.战略性计划(名词解释):是指应用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蔡P106业务决策:(08)又称日常管理决策,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做出的决策。
8. P111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9. P115长期计划:(08)规定了组织的长远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总方法。
10. P115短期计划:(08)通常比中期更为详细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
(08) 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消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8.P254沟通:是借助一定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
9.(08)P257正式沟通:指以企业正式组织系统为渠道的信息传递。 非正式沟通:指得是以企业非正式组织系统或个人为渠道的信息传递。 上行沟通:指下级将信息报告给上级,是由下而上的沟通。 下行沟通:指上级将信息传递给下级,是由上而下的沟通。 平行沟通:指同级之间横向的信息传递,也称横向沟通。 单向沟通:指没有反馈的信息传递。 双向沟通:有反馈的信息传递,是发送者和接受者相互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沟通。
第二部分 决策与计划
1. P84决策: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2. P98确定型决策:(08)是指决策面对的问题的相关因素是确定的,从而建立的决策模型中的各种参数是确定的。
3. P101不确定型决策:(08)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未知的,对一些随即变量,连它们的概率分布都不知道,这类决策问题称问不确定决策。
8. P168管理幅度: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9. P171职权:是指组织内部授予的指导下属活动及其行为的决定权,这些决定一旦下达,下属必须服从。
10. P171直线职权:(08)是指管理者直接指导下属工作的职权。
11. P171参谋职权:(08)是指管理者拥有某种特定的建议权或审核权。
4. P225领导风格的主要类型:(08)
5. P237激励:是由动机推理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和加强的作用。
6. P242保健因素:是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
激励因素:是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
7. P248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11. P116战略计划:(08)是指运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12. P116战术计划:(08)是指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其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的具体部门或职能在未来各个较短的时间内的行动方案。
13. P116指导性计划:(08)只规定某些一般的方针和行动原则,给予行动者较大的自由处置权,它指出重点,但是不把行动者限定在具体的目标上或特定的行动方案上。
15. P173授权:就是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力或职权授予下级。
16. P195组织变革:(08)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求及其关系进行调整,以适应组织未来的发展的要求。
17. P207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6. P24核心能力:(08)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技术。
7. P27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
8. P37社会责任:
9. P41国际化经营:(08)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或者说其经营活动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分割。
10.P264组织冲突:(08)
第五部分 控制
1. P276控制:是保障企业计划和实际作业动态相适应的管理职能。
2. P280(08)前馈控制: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目的是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当问题出现时再补救。 同期控制:也称现场控制或过程控制,是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之后对活动中的人或事进行指导或监督。 反馈控制:也称事后控制或成果控制,是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3. P295预算控制:(08)就是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支出标准来检查和监督各个部门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各种活动或各个部门在充分达成既定目标、实现利润的过程中对经营资源的利用,从而费用的支出受到严格有效地约束。
12. P171职能职权:(08)是一种权益职权,是由直线管理者向自己辖属以外的个人或职能部门授权,允许他们按照一定的制度在一定的职能范围内行使的某种职权。
13. P172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高层次上的集中。
14. P172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高层次上的分散。
第一部分 总论
1. 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 P6管理的基本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4. P22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5. P24核心资源:(08)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14. P116具体计划:(08)具体计划具有明确的目标,虽然更易于计划的实行、考核及控制,但它缺少灵活性,而且它要求的明确性和可预见性条件往往很难得到满足。
15. P132成本领先:(08)企业强调以低单位成本价格为用户提供标准化产品,其目标是要成为产业中的低成本生产厂商。
16. P132特色优势:(08)企业力求就顾客广泛重视的一些方面在产业内独树一帜。
第四部分 领导
1. p222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2. P223领导权力:(08)通常就是指影响他人的能力,在组织中就是指排除各种障碍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能力。
3. P223领导权力五种来源:(08)法定性权力、奖赏性权力、惩罚性权力、感召性权力、专长性权力。
第三部分 组织
1. P150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为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协同行动的集合体。
2. P151组织结构:(08)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工作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
3. 职能部门化:(08)就是按照生产、财务管理、营销、人事、研发等基本活动相似或技能相似的要求,分类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
4. P103风险型决策:(08)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即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被称为风险型决策。
5. 蔡P105战略决策:(08)是指为了长期的发展,制定出目标和方针,以及未达到发展目标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所做出的决策。
6. 蔡P106战术决策:(08)又称管理决策或策略决策,属于战略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
产品或服务部门化:(08)按产品或服务的要求对企业活动进行分组,即产品或服务部门化。
5. 地域部门化:(08)就是按照地域的分散化程度划分企业的业务活动,继而设置管理部门管理其业务活动。
6. 顾客部门化:(08)就是根据目标顾客的不同利益需求来划分组织的业务活动。
7. 流程部门化:(08)就是按照工作或业务流程来组织业务活动。
17. P132目标集聚:(08)企业选择产业内一种或一组细分市场,并量体裁衣使其战略为它们服务而不是为其他细分市场服务。
18. P133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制定的目标,确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项责任做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
19. P137滚动计划法:(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