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资料

合集下载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3.管理职能:即是管理的职责的权限。管理职能有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4.决策: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

5.协调:即和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于工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6.组织的效率: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1.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寒舍环境中

人的千米的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4.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5.管理理论的丛林: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7.企业文化: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8.战略管理: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

管理学基础知识学习资料

管理学基础知识学习资料

管理学基础知识学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含义(内涵)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3。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二、管理的性质

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二重性理论认为,管理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3.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三、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就是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教材认为,管理的职能应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计划。计划是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组织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主要内容是:设置组织部门;确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职权、职责;制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联系方式和规范等等.

3。领导。领导职能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中.组织的高层、中层和基层领导都担负着领导职能.

4.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四、管理者的分类

每个管理者都处于不同的管理岗位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分类.

管理学基础重点总结---名词解释

管理学基础重点总结---名词解释

管理学基础重点总结---名词解释

1.管理— 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正式组织— 其活动以成本和效率为标准,要求组织成员为了提高活动效率和降低成本而确保形式上的合作,并以正式的物质与精神奖励或惩罚来引导他们的行为。

3.非正式组织— 在正式组织中还存在一种因为工作上的联系而形成的有一定看法、习惯和准则的无形组织,即非正式组织。

4.管理原理— 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它是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因而对一切管理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5.系统— 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就其本质来说,系统是“过程的复合体”。系统具有⑴集合性;

⑴层次性;⑴相关性。

6.人本原理— 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这是管理理论发展到20世纪末的主要特点。

7.责任原理— 管理是追求效率和效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挖掘人的潜能,就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这些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与此相应的责任。

8.效益— 效益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可从社会和经济这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管理应把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9.决策— 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10.计划— 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11.战略性计划— 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3.管理职能:即是管理的职责的权限。管理职能有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4.决策: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

5.协调:即和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于工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6.组织的效率: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1.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寒舍环境中

人的千米的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4.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5.管理理论的丛林: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7.企业文化: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8.战略管理: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1.管理:就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与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外部环境:民族文化传统、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与科学技术便成为影响管理活动的外部环境、

3.管理职能:即就是管理的职责的权限。管理职能有一般职能与具体职能之分。

4.决策: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与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与今后的行动指南。

5.协调:即与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于工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

6.组织的效率: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1.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就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与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与寒舍环境中人的千米的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就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与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领导理论与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

4.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就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质量与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

5、管理理论的丛林:理论与学派在历史源渊与内容上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6.案例教学:经验学派所谓的经验实质上就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3.管理职能:即是管理的职责的权限。管理职能有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

4.决策: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

5.协调:即和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于工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6.组织的效率: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

1.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

2)继电器装

配试验;

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寒舍环境

中人的千米的科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组织行为学:主要性。

厂照明试

验;

学。

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

发展理论。

4.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5.管理理论的丛林: 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7.企业文化: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

文化。

8.战略管理:根据对

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1.计划工作: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 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024年最新管理学基础题库及答案管理学基础试题库及答案(五篇)

2024年最新管理学基础题库及答案管理学基础试题库及答案(五篇)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性,正确打“ √”,错误打“”。)1.管理是一门艺术,管理实践具有创造性。√

2.组织的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都属于组织文化的内容。

3.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工作定额与标准化,差别计件工资制,职能工长制和例外原则等。√

4.组织行为理论是由人际关系学说发展而来的。行为科学开始于霍桑试验

5.y理论认为人们有消极的工作源动力,而x理论则认为人们有积极的工作源动力。√

6.不确定型决策通常又称为风险型决策。

决策分为确定型、风险型和非确定型决策7.按照限定因素原理,计划必须有期限要求。√

8.根据计划灵活性原理,计划的制定和执行都应有灵活性。执行计划一般不应有灵活性9.网络计划法既是一种计划技术,又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

10.目标管理的目的之一是让下属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参与进来,共同达成各项工作目标。√ 11.基层决策数目越多,意味着组织的分权程度就越高。

12.授权就是把一部分权利分散给下属,同时也将相应的责任分散下去。 13.管理宽度与管理层次之间存在正比关系,较大的宽度意味着较多的管理层次。

(管理宽度与管理层次有关,较大的宽度意味着较少的层次。)14.一般来说,企业的规模越大就越倾向采取更为分权的组织形式。√

15.直线型结构的优点是结构比较简单,权力集中,责任分明,命令统一,联系简捷。√ 16.频繁的组织结构变动是组织成功的关键。

17.领导者的责任不能随着权力的下放而相应地全部转移给下级。√

18.按照需要层次理论,管理者要激励某个员工,就必须了解此人目前所处的需要层次,然后着重满足这一层次或在此层次之上的需要。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

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

5.协调:即和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于工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 3): 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

4.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

5.

7

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8.战略管理: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

的具体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要达到的具体成果,

它是为实现组织目的或宗旨而提出的。

3.策略:拽确立组织的基本长期目标,合理分配必需的资源以实现组织

5

1

2

3.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

4.目标分解:是把企业的总目标分解成各部门的分目标、个人目标,使

现战略目标而作出的带有局部性的具体决策。5.程序化决策:指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原已规定

的程序、处理方法的标准进行的决策。

6.非程序化决策:指具有极大偶然性、随机性,又无先例可循且具有大

7

8

果,各种结果的出现有一定的概率,决策的结果只有按概率来确定,存在着风险的决策。9.不确定型决策:与风险型决策类似,每个方案的执行都可能出现不同的后果,但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是未知的,完全凭

关系的网络式结构。2.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全体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3.管理职能:即是管理的职责的权限。管理职能有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

4.决策: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

5.协调:即和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于工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6.组织的效率: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1.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寒舍环境中人的千米的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

4.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

5.管理理论的丛林: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容上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7.企业文化: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8.战略管理: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1.计划工作: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组织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3.管理职能:即是管理的职责的权限。管理职能有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

4•决策: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5.协调:即和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于工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

6.组织的效率: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

效性。;

1•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

段:1)工厂照明试验;

2)继电器装配试验;3)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谈话研究;4 )观察试验。: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寒舍环境中人的千米的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

4 .企业再造:企业再造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

5.管理理论的丛林: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 管理理论的丛林"

7.企业文化: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

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8.战略管理: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3.管理职能:即是管理的职责的权限。管理职能有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

4.决策: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

5.协调:即和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于工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6.组织的效率: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1.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寒舍环境中人的千米的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

4.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

5.管理理论的丛林: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7.企业文化: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8.战略管理: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1.计划工作: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1、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

2、管理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和子系统,按照管理的整体功能和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3、管理职能:是管理者实施管理的功能或程序,即管理者在实施管理中所体现出的具体作用及实施程序或过程,具体包括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和执行这些职责的程序或过程。

4、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对工作所进行的筹划活动。计划职能一般包括:调查与预测,制定目标,设计与选择活动方式等一系列工作。

5、组织职能: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组织结构并推进组织协调运行的工作过程。组织职能一般包括:设计与建立组织结构;合理分配职权与职责;选拔与配置人员;推进组织的协调与变革等。

6、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指挥、激励下级,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领导职能一般包括:选择正确的领导方式;运用权威,实施指挥;激励下级,调动其积极性;进行有效沟通等。

7、控制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目标一致而进行的活动。控制职能一般包括:制订标准、衡量工作、纠正出现的偏差等一系列工作过程。

8、管理者:管理者是指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贡献责任的人。

9、社会组织:所谓社会组织,是指为实现特定目的,完成特定任务而与社会规程结合在一起的人的群体。一般指具有法人资格的群体。10 、管理环境: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社会组织内部与外部的影响管理实施和管理效果的各种力量、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11、管理机制:所谓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3.管理职能:即是管理的职责的权限。管理职能有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

4.决策: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 5.协调:即和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于工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6.组织的效率: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1.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寒舍环境中人的千米的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

4.企业再造:企业再造

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5。管理理论的丛林: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7.企业文化: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8.战略管理: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1.计划工作: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3.管理职能:即是管理的职责的权限。管理职能有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

4.决策: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

5.协调:即和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于工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6.组织的效率: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

效性。;

1.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

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

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寒舍环境中人的千米的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

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

合性学科。

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

4.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5.管理理论的丛林: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7.企业文化: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8.战略管理: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1.计划工作: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word

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外部环境:民族文化传统、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便成为影响管理活动的外部环境.

3.管理职能:即是管理的职责的权限。管理职能有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

4.决策: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

5.协调:即和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于工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

6.组织的效率: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1.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寒舍环境中人的千米的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

4.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

5.管理理论的丛林: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6.案例教学:经验学派所谓的经验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管理职能

是指管理者为实现有效管理所应具备的管理功能;

2、管理者

是指组织中管理指令的发生者,是管理活动的领导和组织者;

3、管理坏境

是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包括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坏境;

4、组织文化

是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体系,包括价值观、组织精神、伦理道德准则、组织素养、行为规范、群体意识等;

5、社会责任

是一种组织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且不是法律和经济要求的义务;

6、管理道德

是指组织在管理过程中自觉遵守的各种行为准则和规范的综合;

7、目标管理

是一种综合的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他首先由一个组织中的上级管理人员与下级管理人员、员工一起制定组织目标,并由此形成组织内每一个成员的责任和分目标,明确规定每个人的职责范围,最后用这些目标来进行管理,并评价和决定对每一个部门和成员的惩戒;

8、职能权利

是某一人员或部门根据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而拥有的对其他部门或人员直接指挥的权利;

9、管理幅度

是指一名管理人员直接而有效地领导和指挥下属的人数;

10、组织设计

亦称组织机构设计,就是对组织结构的组织要素和他们之间联系方式的设计,它是根据组织目标和组织活动的特点,划分管理层次,确定组织系统,选择合理的组织结构形式的过程;

11、集权

是指组织中把决策的权利集中在较高层次的管理部门,下级的一切行动听上级的命令和指挥;

12、授权

就是管理者讲自己的部分决策权或工作负担转授给下属的过程;

13、领导力

就是领导者对呗领导者做出一定行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外部环境:民族文化传统、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便成为影响管理活动的外部环境.

3.管理职能:即是管理的职责的权限。管理职能有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

4.决策: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

5.协调:即和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于工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

6.组织的效率: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1.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寒舍环境中人的千米的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

4.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

5.管理理论的丛林: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6.案例教学:经验学派所谓的经验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

7.企业文化: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8.战略管理: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

1.计划工作: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要达到的具体成果,它是为实现组织目的或宗旨而提出的。

3.策略:拽确立组织的基本长期目标,合理分配必需的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4.政策:拽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5.程序:规定了如何处理那些重复发生的问题的方法、步骤。

6.规则:是对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下,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

7.规划:是综合性的计划,是这实现既定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执行步骤、使用资源以及其他要素的复合体。

8.预算:作为一种计划,是一份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

9.专项计划:又称专题计划,是指这完成某一特定任务而拟订的计划. 1.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 2.企业经营思想: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的理念。

3.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

4.目标分解:是把企业的总目标分解成各部门的分目标、个人目标,使企业所有员工都乐于接爱企业的目标,并且在完成这一目标中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1.预测:是对尚未发生、目前还不明确的事物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协助管理者掌握情况,选择对策。

2.宏观经济预测:是对社会总供求、经济增长速度、物价指数,就业善等有关国民经济发展总体状况的分析和推断,它主要是为政府制定经济和社会民展规划、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等服务的。

3.微观经济预测:主要是指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所作的各种经济预测。4.市场预测:是企业制定新产品开发计划、生产计划、生产准备计划、财务收支计划的前提和基础。

5.定性预测:指依靠人的知识的经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作出定性的描述。

6.定量预测:指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定量。

1.决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2.战略决策:指事关企业兴衰成败、带有全局性、长远性的大政方针所作的决策。

3.战术决策:指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作出的带有局部性的具体决策。4.业务决策:指属于日常活动中有前提高效率和效益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的决策。

5.程序化决策:指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的标准进行的决策。

6.非程序化决策:指具有极大偶然性、随机性,又无先例可循且具有大量确定性的决策活动,其方法和步骤也是难以程序化、标准化,不能重复使用的。

7.确定型决策:是指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都是已知的,并能较准确地预测它们各自的后果,易于分析、比较和抉择的决策.

8.风险型决策:指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大部分是已知的,但每个方案的执行都可能出现几种结果,各种结果的出现有一定的概率,决策的结果只有按概率来确定,存在着风险的决策。

9.不确定型决策:与风险型决策类似,每个方案的执行都可能出现不同的后果,但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是未知的,完全凭决策者的经验、感觉和估计作出的决策。

10.决策目标:指在一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条件下,在市场调查和研究

的基础上所预测达到的结果。

1.组织:一般含义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在分工合作基础上构成的人的集合;在管理学中,组织被看作是反映一些职位和一些个人之前的关系的网络式结构。

2.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全体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

3.正式组织:是指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前职责的组织体系。

4.非正式组织:在共同的工作中自发生的,具有共同情感的团体。1.矩阵制组织结构:是把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或项目)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一名管理人员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与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项目小组的工作。

2.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是一种分权式结构,即:事业部制是在总公司领导下按产品、地区或市场划分,统一进行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和销售、相对独立经营、单独核算的部门化分权结构。

3.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4.管理层次:是指一个组织设立的行政等级的数目。

5.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集中。

6.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

7.授权:指上级把自己的职级(主要是指决策权)授给下属,使下属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

1.人员配备:根据组织目标和任务正确选择、合理使用、科学考评和培训人员,以合适的人员去完成组织结构中规定的各项任务,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的职能活动。

2.因事择人:就是员工的选聘应以职位的空缺情况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

3.职务分析:将各项工作的任务、责任、性质及对管理者的要求加以分析研究并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

4.模拟情景训练:指根据被试者可能担任的职务,设计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项目,然后将被测者安排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被测试者处理庙宇的各种问题,并根据其处理的方法和效果来评价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

5.管理人员考评:指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对管理者的素质、行为及绩效所作的考核和评价。

1.领导: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运用其法宝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

2. 组织权:指领导者在其领导活动中,根据事业或工作的需要,对机构设置、权力分配、岗位分工和人员使用等作出安排的权力。

3. 指挥权:就是有关领导者,向其下属部门或个人下达命令或指示等,为实现决策,规划中规定的目标和任务而进行各项活动的权力

4. 人事权:指指领导者在有前工作人员的挑选录用、培养、调配、任免等事宜的决定权。

5. 领导者素质:指在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和学习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诸内在要素的总和。

6. 领导班子:领导者通常是在一个最高领导统率下具有一定结构、一定层次的领导集体。

1.激励: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业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

2.动机:人们付出努力或滔天罪行去满足某一需求或达到某一目的的心理活动。

3.效价:指职工对某一目标(奖酬)的重视程度与评价高低,即职工在主观上认为这奖酬的价值大小。

4.强化: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除某种行为的过程。

5.积极强化:在积极行为发生后,管理者立即用物质或精神的鼓励来肯定这种行为。

6.消极强化:又称逃避性学习。一个特定的能够避免产生个人所不希望的刺激的强化。

7.惩罚:在消极行为发生以后,管理者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以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

1.控制:是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

2.前馈控制:指通过观察情况、悼念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为避免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施。

3.现场控制:指在某活动或者工作过程中,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行为给予必要的指导、监督,以保证活动和行为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的管理活动。

4.反馈控制:管理人员分析以前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所在并找出原因,拟定纠正措施以防止偏差发展或继续存在。

5.集中控制:指在组织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对组织内外的各种信息进行统一的加工处理,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6.分层控制:指将管理组织分为不同的层级,各个层级在服从整体目标的基础上,相对独立地开展控制活动。

7.分散控制:指组织管理系统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独立地实施内部直接控制。

控制系统:指由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统。

1.产品质量控制:企业为生产合格产品、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和减少无效劳动而进行的控制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