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的教学设计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教案模板5篇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教案模板5篇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教案模板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最精良的资源往往是收费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1.认真学习山东省《考试大纲》、《考试说明》、《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注意研究山东省与生物高考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以取得一定的课外知识量。
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综合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3.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突出思维过程、思维层次和思维容量的训练,强调知识的迁移与知识的再现。
4.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生物复习方式方法的指导,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生物复习过程中都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水平作为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终结点。
二、学科目标1.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提高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抓好一轮复习,研究考试说明,捕捉高考信息。
训练高考试题,争取在年高考中取得较好成绩。
三、具体教学措施1.继续认真钻研教材、考纲和《考试说明》,及时了解和收集各类高考的信息,认真分析研讨近几年生物考试试题,以便把握教学的有的放矢地进行生物学科的复习,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2.认真开展备课组活动,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重点落实备课常规和课堂教学常规,课和上课质量,备课组做到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考试。
3.近一步健全集体备课制度:每周二召开一次备课组教师会议,每次活动有主题、有针对性,有专人发言,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将全组教师凝结为团结协作的整体,实现智慧共享。
4.为了进一步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积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采用“组内备课,组内评议,改进教案,再行教学,不断完善”的连动式备课、上课方式,及时总结,反思问题,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提高。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与设计教案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与设计教案
实验名称:细胞膜的半透性探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细胞膜的半透性特性,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材料:鸡蛋、盐水、糖水、水杯、玻璃容器、天平、刀具、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
1.准备鸡蛋,并将鸡蛋浸泡在盐水、糖水和清水中,分别浸泡一段时间。
2.取出浸泡后的鸡蛋,用刀具小心切开鸡蛋,观察鸡蛋内部的变化。
3.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并使用显微镜观察鸡蛋细胞的情况。
实验设计:
1.对比不同溶液对鸡蛋的影响,可以观察出细胞膜的半透性特性。
盐水会导致鸡蛋变硬,糖水会导致鸡蛋变软,而清水则不会对鸡蛋产生影响。
2.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总结与讨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细胞膜的半透性特性,即只允许某些物质通过,而阻止其他物质通过。
细胞膜的半透性是细胞生存和正常功能的重要保障,对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为进一步探究细胞的生命活动奠定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实验,深化对细胞膜的理解,培养实验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通用5篇)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5篇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5篇一、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时间分配等环节。
二、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1知识目标:1)了解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2)掌握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3)理解和掌握主要化学元素的作用;4)通过生物体组成元素与非生物的对比,理解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认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使学生初步学会抓住知识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用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及这些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2.组成生物体最基本的元素是碳;3.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教学过程:地球上的生物,现在已知的大约200万种。
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在个体大小、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都不相同。
但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是大体相同的,也就是说,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
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科学家通过研究各种生物体细胞内的生命物质,查明了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数量和作用。
大家都知道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由物质构成的,构成细胞的物质和世界上其他物质一样都是由元素构成的。
那么组成生物体的元素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生命的物质基础的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生物实验课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生物实验课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学参考】高中生物实验说课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一、教材分析本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的第5个实验。
本实验安排在《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节,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手操作观察,切身体会细胞器的真实存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细胞微观结构的感性认识。
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对实验课很感兴趣。
本节课的内容安排注重高二学生的认知特点。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显微镜的使用,已经初步掌握了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对临时装片的制作有一定的了解,但操作还不熟练。
(二)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严谨性和科学性方面理解不够。
对于实验步骤的设计、具体细节处理等还没有完全掌握,操作起来仍有一定难度的。
(三)学生还不具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主动探究的能力,所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非常重要。
(四)本节课注重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学生应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设置了探究性的实验。
三、实验教学目标(一)知识:1、观察了解叶绿体、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形态。
2、说出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步骤。
(二)能力:1、进一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的方法。
2、学会活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3、能独立完成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的操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细胞微观结构的真实存在,增加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感性认知和探究体验。
2、学会合作、交流与分享,让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通过探究实验,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质疑、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实验原理(一)植物绿色部位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如果将叶片制成临时装片,就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
某些植物幼嫩的叶片也可直接用于观察叶绿体。
(二)健那绿是一种碱性染料,专一性地对线粒体进行染色,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高中生物实验必修三教案
高中生物实验必修三教案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氧气释放情况,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 鲜活水稻叶片、测量气体体积的容器、水、光源、滤纸、碱性溶液
实验步骤:
1. 将水稻叶片浸泡在水中,待其充分吸水后取出,剪成适当大小的块状。
2. 准备两个测量气体体积的容器,其中一个放入水稻叶片碎片,另一个作为空白对照组。
3. 在两个容器中各添加一定量的碱性溶液。
4. 将两个容器放置在光源下,让其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
5. 观察并记录每隔一定时间内两个容器中气泡的数量,以及气泡的大小和颜色。
6. 实验结束后,通过比较两个容器中气泡的数量和质量,来判断不同光照条件对光合作用
的影响。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时需小心谨慎,避免碱性溶液溅出造成伤害。
2. 切勿直接盯着光源,以免损伤视力。
3. 每次测量气泡数量时,需确保记录准确,以便后续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
1. 在强光下,氧气释放速度较快,气泡数量较多,气泡颜色较深。
2. 在弱光下,氧气释放速度较慢,气泡数量较少,气泡颜色较浅。
3. 光照条件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光照越强,光合作用的速率越快。
通过这个实验,同学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同时培养观察、记
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参与实验,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高一生物学科教学案例设计优秀8篇
高一生物学科教学案例设计优秀8篇高中生物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说出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
2、通过观察讨论,运用归纳与概括,得出群落的空间结构。
3、能够利用群落的结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
4、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概念。
难点:影响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复习导入,提问:种群的空间结构包括哪些?(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2、追问: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哪些?(二)新课教学1、垂直结构(1)播放森林植物和动物的一段视频,观看视频后出示图4-11、4-12,让学生结合图片进行小组讨论,并提问:视频中植物有哪些?如何分布的?(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由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
)植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什么原因导致的?(出现分层现象;由于光照导致。
)教师补充讲解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把这种分层的现象称为垂直结构。
(2)结合材料,提问: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什么条件呢?(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
)展示植物不同分层,鸟类种类不同的图片,提问:植物的垂直结构会对动物造成哪些影响?(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教师展示某草地群落水平结构的图片,讲解水平结构的概念。
展示某草原的分布图,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影响水平结构的主要因素?师生共同总结。
(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都是群落的水平结构的影响因素。
)(三)巩固提高。
出示热带雨林的一幅图片,学生描述动植物的分布以及导致这种分层的原因。
(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回顾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作业:回家搜集一下我国的立体农业资料。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篇二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内容。
高中生物实验讲课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实验讲课教案设计
实验目的:
1. 了解叶绿素在绿色植物中的作用和存在情况。
2. 掌握叶绿素的提取及观察方法。
实验材料:
1. 鲜嫩绿叶样本
2. 乙醇
3. 试管
4. 几块布
5. 锅炉
6. 碗
实验步骤:
1. 将采集到的鲜嫩绿叶样本放入试管中。
2. 在试管内加入适量乙醇,淹没叶片。
3. 使用几块抹布将试管包裹好,放入碗中。
4. 使用锅炉进行水浴加热,使乙醇沸腾,促使叶绿素从叶片中溶解出来。
5. 观察试管内的液体颜色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
1. 若观察到液体变绿,则说明成功提取到叶绿素。
2. 若液体保持原色,则可能是提取不全或叶片不含叶绿素。
3. 通过对不同植物的叶片进行实验,可以比较叶绿素含量的差异。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中要小心使用火源,注意安全。
2. 需要使用新鲜的叶片进行实验,以确保叶绿素的活性。
3. 实验结束后要正确处理实验废液。
延伸实验:
可以将提取到的叶绿素溶液进行进一步的成分分析,以了解叶绿素的结构及性质。
教学反思: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亲自操作、观察,并深入了解叶绿素在绿色植物中的存在及作用,对生物学知识有更直观的理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高中生物教案(通用7篇)
高中生物教案〔通用7篇〕高中生物教案〔通用7篇〕高中生物教案篇1一、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1.DNA主要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线粒体、叶绿体中有少量DNA,它们都有复制和遗传的自主性。
2.同一种生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或不同组织的细胞中,DNA 的含量根本相等。
3.所有诱发DNA构造变异的因素均能引起生物的遗传突变。
4.蛋白质不具备以上这些特征。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原理: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T2噬菌体自身的组成成分,从而进展大量繁殖。
〔2〕过程:①用35S和32P分别标记不同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②用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③在噬菌体大量繁殖时,对被标记物质进展检测。
〔3〕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原理:S型菌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2〕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体内转化〕过程:①R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②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③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④S型死菌+R型活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
结论: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使小鼠死亡。
〔3〕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①过程:S型菌 DNA+R型菌R型菌+S型菌;S型菌蛋白质+R型菌R型菌;S型菌荚膜物质中的多糖+R型菌R型菌;S型菌的DNA+DNA酶+R型菌R型菌。
②结论:S型菌的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4〕结论:由〔2〕〔3〕实验可知DNA是遗传物质。
考虑:人和具有细胞构造的生物遗传物质主要是什么?提示:主要是DNA。
三、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1.过程①TMV A RNA 感染TMV A病毒;②TMV A蛋白质未感染病毒;③TMV B RNA 感染TMV B病毒;④TMV B蛋白质未感染病毒;⑤TMV A RNA+TMV B蛋白质感染TMV A病毒;⑥TMV B RNA+TMV A蛋白质感染TMVB病毒。
高中生物学实验课教案
高中生物学实验课教案
目的: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实验目标: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细胞的特征和结构,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玻片,甲醇、细胞样本、眼镜布。
实验步骤:
1. 将细胞样本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甲醇固定。
2. 取一张盖玻片,将其斜着放在载玻片上,让甲醇慢慢渗透。
3.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平台上,调整显微镜镜头,找到合适的放大倍数。
4.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特征。
5. 记录观察到的细胞特征,包括形状、大小、细胞核的位置等。
6. 将观察到的细胞特征绘制成示意图,标注重要结构。
7. 将绘制的示意图上交给老师检查,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实验注意事项:
1. 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碰撞。
2. 在观察过程中,要保持显微镜和样本的清洁。
3. 确保显微镜的光源充足,调整焦距时要小心操作。
4. 在进行细胞观察时,要注意细心观察,保证观察结果准确。
5. 完成实验后,将使用过的显微镜和载玻片清洗干净,保持实验台整洁。
实验评价标准:
1. 能够熟练操作显微镜,找到合适的放大倍数。
2. 能够观察并描述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特征。
3. 能够将观察到的细胞特征绘制成示意图,并标注重要结构。
4. 能够对细胞的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
5. 在实验过程中,能够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保持实验台整洁。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教案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及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
1. 实验植物:例如豌豆等叶绿体含量较高的植物
2. 高亮度光源
3. 测量器具:例如光合速率测定仪、光合速率计算器等
实验步骤:
1. 将实验植物置于高亮度光源下进行预光合作用恢复,确保植物处于健康状态。
2. 选取植物叶片进行实验。
用割刀在叶片上切除一小片叶片,并将其置于光合速率测定仪中。
3. 将测定仪调整到适当的光照条件下,记录初始光合速率。
4. 在测定仪中逐渐减少光照强度,记录相应的光合速率。
5. 分析测定结果,得出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
1. 实验要求选择叶绿素含量较高的植物进行实验,以便更好地观察叶绿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 实验过程中要确保植物处于健康状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要选取相同生长状态的叶片进行实验,以控制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4.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光照条件的稳定性,以减少实验误差的影响。
实验结果分析:
1. 分析实验结果,可得出叶绿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规律。
2. 可通过统计数据计算出植物叶片中的光合速率,进一步了解植物对光合作用的适应性和生长特点。
3. 实验结果可为植物生长及光合作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为生物科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这次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实验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题教案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题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的细胞结构,了解植物细胞的特点及组织结构,促进学生对细胞结构的理解和认识。
实验材料:显微镜、盐水、叶片样本(如百合叶片等)。
实验步骤:
1. 将叶片样本浸泡在盐水中,使细胞膜膨胀并变得透明。
2. 将处理后的叶片样本放在显微镜玻片上,加盖玻片。
3. 用显微镜观察叶片样本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等。
4. 让学生观察并绘制所见的细胞结构图。
实验要求:
1. 学生需在实验前阅读相关的教材知识,了解植物细胞结构的基本概念。
2. 学生需要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3. 学生需要认真观察细胞结构,并准确绘制细胞结构图。
4. 学生需注意实验安全,避免损坏实验仪器或叶片样本。
实验总结:
1. 学生在实验中应该对植物细胞的结构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能够观察到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
2. 学生应该能够准确地描述和绘制出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3.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和绘图能力,以及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安全意识。
拓展实验:
1. 对比观察不同植物组织的细胞结构,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2. 观察不同处理方法下细胞结构的变化,如漂白叶片、加热等处理方法。
3. 了解其他类型的细胞结构,如动物细胞、细菌细胞等,进行对比和分析。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设计方案5篇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设计方案5篇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设计方案1教学重点:1、细胞周期的概念。
2、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以及有丝分裂的特点3、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4、细胞分裂的意义5、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教学难点:1、细胞周期的概念。
2、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及意义3、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教学过程:讨论:生物体是如何长大的1、从物质转化角度分析:同化作用强于异化作用同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细胞的那些结构上这使细胞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引导学生简要复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从细胞变化角度分析:细胞分裂——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的体积一般都是很小的,细胞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就会通过细胞分裂使其体积减小。
为什么细胞要进行细胞分裂呢指导学生展开讨论。
(请参考“细胞有丝分裂.ppt”)学生总结:细胞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对于单细胞生物体,细胞分裂意味着生物个体数的增加。
多细胞生物体的生殖活动也是通过细胞分裂完成的。
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细胞分裂则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细胞分裂保证了细胞有足够大的表面积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了新陈代谢对物质更新的需求。
因此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根据对细胞分裂过程的观察,细胞分裂主要分为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不同的方式。
学生观察并讨论:认真观察39页青蛙红细胞细胞分裂图、37页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图和107页产生精子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图,简要说出他们的主要区别特点。
归纳总结:提出三种细胞分裂方式并比较主要不同。
三种细胞分裂方式中,无丝分裂通常是已经分化的细胞所采取的细胞分裂方式,如青蛙血液中红细胞的细胞分裂。
(见扩展资料)减数分裂只发生于有性生殖过程中,多是用于产生有性生殖细胞如卵细胞或精子细胞等;而有丝分裂则是最常见的方式,如生长发育过程中体细胞的产生以及无性生殖过程中新个体或生殖细胞——孢子的形成……。
高中生物教资实验课教案
高中生物教资实验课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中的色素体,并了解色素体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设备和材料:
1. 显微镜
2. 络漆片
3. 植物叶片
4. 注射器
5. 碘酒
实验步骤:
1. 将一片植物叶片放在显微镜玻片上,加入一滴碘酒,将另一片络漆片盖在上面。
2. 调整显微镜镜头至最佳放大倍数,观察叶片的细胞结构。
3. 在观察到的细胞中找到色素体,用眼睛比较形态和颜色。
实验结果分析:
1. 色素体是一个细胞内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 色素体通常呈椭圆形,颜色多为绿色或黄绿色,这是因为叶绿素是其主要色素。
3. 色素体的数量和形态与细胞的类型和状态有关,一般来说,光合作用活跃的细胞中色素体数量较多,结构较完整。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小心使用显微镜,避免镜头受到损坏。
2. 注意碘酒的处理和使用,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拓展实验:
1. 观察不同类型植物叶片中的色素体,比较它们的形态和数量。
2. 使用不同溶液处理植物叶片,观察色素体的变化。
3. 比较植物细胞中色素体和动物细胞中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反思:本实验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中的色素体,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色素体的结构和功能,激发他们对细胞学习的兴趣。
同时,通过拓展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生物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高中生物最有趣的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最有趣的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制备的细胞预备片在偏振光下的形态变化,加深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
能的理解和认识。
实验材料:
1. 动植物细胞预备片
2. 偏振光显微镜
3. 偏振片
4. 显微镜玻片
5. 蒸馏水
6. 酒精灯、草酸铊溶液、丝染液
7. 酒精棉球、手套等。
实验步骤:
1. 制备动植物细胞预备片:分别应用草酸铊和丝染液染色后,制备好动植物细胞预备片。
2. 将细胞预备片置于偏振光显微镜平台上,并安装偏振片。
3. 在适当的放大倍率下观察细胞预备片。
学生可观察到在偏振光下,细胞内各种结构的形
态和颜色变化。
4. 让学生观察比较不同类型细胞在偏振光下的差异,例如动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变化。
5.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讨论细胞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应注意安全,避免使用过多荧光染料和强光刺激眼睛。
2. 学生在操作显微镜时需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损坏设备。
3. 提醒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和实验室环境的清洁卫生。
拓展实验建议:
1. 可以让学生尝试制备自己感兴趣的其他细胞类型的预备片,并观察其在偏振光下的变化。
2. 学生可以探讨其他光学技术对细胞的观察和研究的应用,如共聚焦显微镜、超分辨显微
镜等。
3. 鼓励学生参与细胞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培养其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精神,是一份富有趣味和教育意义的高中生物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8篇)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8篇)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精选8篇)。
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
2、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能力方面: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⑴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
⑵细胞凋亡的含义。
2、教学难点:细胞凋亡的含义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五、教学程序:[问题探讨]1、人体衰老表现出哪些特征?2、老年人体内有没有幼嫩的细胞?3、年轻人体内有没有衰老的细胞?4、人体衰老与细胞衰老有什么关系?教师总结: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有关,但二者又不能划等号。
⑴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都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现象。
从总体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⑵对单细胞生物体来说,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⑶对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或死亡不等于个体的衰老或死亡,如幼年个体中每天都有细胞衰老、死亡。
个体的衰老不等于细胞的衰老,如老年个体中每天也有新细胞产生。
那么细胞衰老有何特征呢?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学生阅读教材P122相关内容)教师总结:一大:细胞核变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衰老细胞的特征一小:细胞内水分减少,萎缩变小,代谢速率减慢。
一多: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增多两低:膜的物质运输功能降低,有些酶的活性隆低。
[资料搜集和分析]社会老龄化的相关问题,叫同学们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投影展示出来,结合教材P123讨论题讨论分析之。
生物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胞,都要经过未分化、分化,衰老和死亡这几个阶段。
可见,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也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
细胞死亡有两种形式:1、细胞坏死,它是由某些外界因素造成细胞急速死亡,是一种被动性死亡;2、细胞凋亡,这是一种特定基础控制的主动性死亡。
高中生物选修一实验课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一实验课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玻璃片、生物样本(如洋葱或酵母)、无色碘液、尖头镊子、显微镜调焦旋钮。
实验步骤:
1. 将一片洋葱切成薄片,并用无色碘液润湿片面。
2. 将一片载玻片放在显微镜玻璃片上,用尖头镊子将润湿的洋葱片轻轻移到载玻片上。
3. 放置盖玻片,用显微镜调焦旋钮将载玻片移到显微镜视野中心。
4. 用低倍镜观察细胞的整体结构,再用高倍镜逐步放大观察。
5. 观察细胞的核、质膜、质体等结构,并记录观察到的特征。
6. 在实验报告中总结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分析所观察到的细胞的异同点。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显微镜时要小心轻放,避免摔落或碰撞;
2. 使用尖头镊子时要注意不要夹伤手指;
3. 观察时注意用低倍镜先定位,再逐步放大观察;
4. 实验完毕后要清洗干净实验器材,并归还原处。
拓展实验内容:
1. 可以观察其他生物样本的细胞结构,如酵母细胞、叶绿体等;
2. 可以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并探讨细胞在生物体内的功能。
实验评价:
本实验通过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一次很好的生物实验教学活动。
高中生物有趣实验课教案
高中生物有趣实验课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探究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
1. 同一种植物幼苗(例如小白菜)
2. 三个小花盆
3. 盆土
4. 浇水壶
5. 三个小灯泡或手电筒
实验步骤:
1. 将盆土填满三个小花盆,并在每个花盆中种植一株幼苗。
2. 将三个小花盆分别放置在不同的位置:
- 花盆A放在充足阳光的地方;
- 花盆B放在光线较弱的地方;
- 花盆C放在没有光线的地方。
3. 每天定时给植物浇水,并记录每株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叶片颜色、生长速度等。
4. 在观察一周后,对比三个花盆中植物的生长情况,分析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注意事项:
1. 植物需要定时浇水,确保盆土湿润但不过湿。
2. 注意保持三个花盆中植物的种植条件相同,除了光照条件。
3. 在安全的情况下使用灯泡或手电筒模拟不同光照条件。
实验结果分析:
1. 充足光照条件下的植物生长较好,叶片绿色鲜亮,生长速度快;
2. 光线较弱的植物生长相对滞后,叶片颜色较浅,生长速度较慢;
3. 没有光线的植物生长受到极大影响,叶片发黄、枯萎。
结论:光照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充足的光照条件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合理调整植物的光照条件来促进植物生长。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案例【7篇】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案例【7篇】高中生物老师教学案例(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理解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细胞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利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提高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增加概述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细胞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细胞膜对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难点】细胞膜对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老师展示地球与宇宙、中国与外国、生物与外界环境、细胞与外界环境、细胞的结构图,提问:(1)地球与宇宙的边界是什么?(2)中国与外国的边界呢?(3)生物与外界环境的边界呢?(4)细胞与外环境的边界呢?(过渡语)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细胞膜,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系统的边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环节二、新课教学研究细胞膜的化学组成,首先要把细胞膜与细胞的其他组分分开,怎么样获得细胞膜呢(一)细胞膜的成分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1)学生思考要制备细胞膜,应该选择什么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呢?PPT呈现植物叶肉细胞、神经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图片?请学生选择并说明原因,之后PPT呈现人体正常的红细胞,人的圆涨的的红细胞和人的涨破的红细胞图片(2)确定了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那又该选择什么方法制备细胞膜呢?PPT呈现3种方法:①用针扎破,让细胞的内容物流出?②用镊子把细胞膜剥下来?③细胞内的物质是由一定浓度的,如果把细胞放在清水里,水会进入细胞,把细胞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这样既可得到细胞膜。
(3)确定了实验材料和试验方法,该如何做实验呢,学生看教材“实验”这一模块,思考总结实验步骤,并在大屏幕呈现人正常红细胞和光镜图片和人部分红细胞已涨破的光镜照片。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及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细胞的基础知识,分析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2.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动物细胞培养的学习,体会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关注细胞工程研究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及条件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展示两幅烧伤程度不同的病人图片。
师:俗话说:“水火无情”,火灾过后,都会有烧伤病人。
在治疗烧伤病人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烧伤病人的健康皮肤进行自体移植,但对一个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却无奈,用他人的皮肤来源不足,而且会产生排异反应。
怎样获得大量的自体健康皮肤呢?这个难题,动物细胞工程为我们找到了解决办法。
【设计意图】利用经典图片引入课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二)动物细胞培养概念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组织,将它分散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三)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培养动物所用的细胞大都取自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器官或组织。
将组织取出来后,先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等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配置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液。
放在培养瓶中的具有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浮液在培养箱中培养的过程叫做原代培养;随着细胞生长的和增殖,培养瓶中的细胞越来越多,需要定期地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下来,配制成细胞悬浮液,分装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培养,这称为传代培养。
传代细胞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叫做细胞株;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并且带有癌细胞的特点,这种传代细胞叫做细胞系。
(四)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对培养液和所有的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还可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
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
2.营养:合成培养基中有葡萄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新课标必修一高中生物实验教案【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一、实验原理(1)鉴定实验设计的理念:某些化学试剂 + 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2)具体原理: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小颗粒 +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③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二、目标要求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三、重点、难点1.重点①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探索实验设计技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难点根据此实验方法、原理,设计实验来鉴定常见食物的成分。
四、实验材料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2.脂肪的鉴定实验: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浸泡3h~4h)。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
五、仪器、试剂1.仪器:剪刀,解剖刀,双面刀片,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玻璃漏斗,水浴锅,研钵,石英砂,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2.试剂:①斐林试剂(0.1g/l的naoh溶液+ 0.05g/ml的cuso4溶液);②苏丹ⅲ染液;③双缩脲试剂;④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⑤蒸馏水。
六、方法步骤1.制备试剂。
2.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方法、步骤。
3.脂肪的鉴定、方法、步骤。
4.蛋白质的鉴定、方法、步骤。
七、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我们在化学中学习过物质的鉴定,其原理是被鉴定的物质与所用的化学试剂要么发生颜色反应,要么产生沉淀,我们生物学上也采用此原理,在生物学中物质鉴定的理念是: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新课教学:(具体原理)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水浴加热)②脂肪小颗粒 +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要显微镜观察)③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要先加a液naoh 溶液再加b液cuso4 溶液)今天,我们学习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一)、还原糖的鉴定1、还原糖的鉴定步骤:选材:苹果:洗净、去皮、切块,取5g放如研钵中制备组织样液研磨成浆:加石英砂,加5 ml水研磨注入组织样液2ml过滤:将玻璃漏斗插入试管中,漏斗上垫一层纱布加斐林试剂:2ml(由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充分混合而成,不能分别加入)水浴加热:煮沸2min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2、实验成功的要点:①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②斐林试剂要两液混合均匀且现配现用。
斐林试剂的配制过程示意:斐林试剂甲液( 0.1 g/ml的 naoh 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斐林试剂斐林试剂乙液( 0.05 g/ml的 cuso4 ③在鉴定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时还能用其他那些鉴定方法?学生回答:还可以用斑氏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及糖尿试纸据糖的由少到多产生浅蓝、浅绿、棕或深棕色。
(二)、脂肪的鉴定1、脂肪的鉴定步骤:取材:花生种子(浸泡3-4h),将子叶削成薄片取理想薄片在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液去浮色制片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材料的脂肪滴,然后,转为高倍镜观察。
结论:细胞中的圆形脂肪小颗粒已经被染成橘黄色。
2、实验成功的要点:①.脂肪的鉴定实验: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浸泡3h~4h)。
②该试验成功的关键是获得只含有单层细胞理想薄片。
③滴苏丹ⅲ染液染液染色2-3min,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细胞的其他部分被染色。
(三)、蛋白质的鉴定1、蛋白质的鉴定步骤:结论: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2、实验成功的要点:①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稀释液)。
②双缩脲试剂的使用,一定要先加入a液(即0.1 g/ml的 naoh 溶液),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 液(即0.01 g/ml的 cuso4 溶液)。
③还可设计一只加底物的试管,不加双缩脲试剂,进行空白对照,说明颜色反应的引起是蛋白质的存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而不是空气的氧化引起。
【实验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分析说明dna和rna在结构上的不同点(2)学生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过程与方法:(1)学生掌握制作装片的方法(2)使用试剂对材料进行染色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实验原理、显微镜的使用2、教学难点: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
三、实验原理与解析(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 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
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的作用①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②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
四、实验器材1.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表皮细胞,根尖细胞,蛙或蟾蜍的血细胞,果肉细胞。
2.用具 400 ml烧杯,250 ml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
3.试剂及配制方法(1)试剂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乙酸钠,乙酸,蒸馏水,吡罗红甲基绿混装粉。
如果化学试剂商店没有吡罗红甲基绿混装粉,可以分别购买甲基绿和吡罗红g,然后按a液的第二种方法配制(见下文)。
(2)染色剂的配制①染色剂a液的两种配制方法第一种方法:取吡罗红甲基绿粉1 g,加入到100 ml蒸馏水中溶解,然后用滤纸过滤,将滤液放入棕色瓶中备用。
第二种方法:取甲基绿2 g溶于98 ml蒸馏水中,取吡罗红g 5 g溶于95 ml蒸馏水中。
取6 ml甲基绿溶液和2 ml吡罗红溶液加入到16 ml蒸馏水中,即为a液,放入棕色瓶中备用。
五、主要步骤(以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为例)1.取材①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②刮: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③涂:将牙签上的碎屑涂抹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④烘: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烘干。
2.水解①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装有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小烧杯中,进行材料的水解;②保:将小烧杯放入装有30℃温水的大烧杯中保温5分钟。
3.冲洗涂片①冲:用缓缓的蒸馏水冲洗载玻片10秒钟;②吸: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4.染色①染:用2滴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分钟;②吸:吸去多余染色剂;③盖:盖上盖玻片。
5.观察①低:在低倍物镜下,寻找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②高:转到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
【实验三】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一、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改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观,我确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1、说出本实验的原理。
2、概述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特点过程与方法1、能够正确地使用高倍镜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并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结合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重点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及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与分布特点。
难点临时装片的制作四、教法首先当然是在教学中应用最广的讲授法,在我们的印象中讲授法似乎就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简单的传递,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
但是如果我们能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科技,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同样也是有意义学习。
其次是实验演示法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还有谈话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最后是讨论法,有利于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我认为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每种教学方法都有优缺点,在教学中我们应灵活选用,做到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五、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和归纳比较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篇二:高中生物必修三实验教学设计实验二模型建构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实验原理】胰岛素和胰高糖素的生理功能分别是:胰岛素能组织细胞的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胰高血糖素能促进,并促进,从而使。
生物体中依靠这种作用的激素共同维持血糖的平衡。
【目的要求】让学生通过模拟活动充分掌握和理解在不同情况下,两种激素应如何起作用共同控制血糖的平衡。
增强学生交流和判断思考能力。
【实验过程】一、材料用具15张“糖卡”正面写上“每1l血液中的0.1g葡萄糖”,背面写上“糖元”,2张胰岛素卡2张胰高血糖素。
二、方法步骤1、模拟吃饭后的反应甲将2张“糖卡”放到桌子上,使血糖浓度,此时由拿出张卡使甲的2张“糖卡”由背翻到面,血糖浓度维持平衡。
2、模拟运动时的反应甲从桌子上拿走了1张正面朝下的“糖卡”,使血糖浓度,此时由________拿出张卡,使的1张“糖卡”由面翻到面,血糖浓度维持平衡。
三、实验结论当生物体内血糖浓度升高时,能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能血糖浓度。
因此,生物体中血糖浓度能。
四、实验评价与其他小组交流构建模型的过程和结果,相互借鉴,并就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误区警示】1、应选用不同颜色的纸做“糖卡”,胰岛素卡和胰高血糖素卡。
2、卡上字应醒目,方便活动操作。
3、各组应对此活动进行交流。
【问题探究】一、问题思考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是怎样反应的?反应的结果怎样?当血糖水平降低时呢?二、探究创新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实验三探究: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目的要求】1、进一步学会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2、学会用探究的实验方法来研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3、理解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生根,体会科学理论在应用到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也有许多要探索的问题。
4、通过小组之间分工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方案设计】一.提出问题: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呢?二.作出假设:浓度的可以使插条基部的薄壁组织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愈伤组织,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