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课件

合集下载

24课两极对峙

24课两极对峙

军队人数到1945年 近1140万,战后仍 保留三四百万人
战后初期年均生产 19390万发炮弹
战后初期年均生产 3万辆坦克
战后初期年均生产4 万架飞机
【探究1】一、从盟友到对手—剖析对峙的原因
材料三 悟大国雄心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 个国家比它强大。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 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VS
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 分析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 2. 了解两极对峙格局的表现 3. 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
展的影响。
知识铺垫——“国际格局”与“极”
• 国际格局:是指在一定的历史发展周期
内国际关系构成中,在国家利益和国家 力量集合的基础上,以主权国家和国家 集团等战略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 相互作用而形国成家的力一量种与结国构家利状益态和局面。 • 极:指的是在国际关系中起支配作用的
“没有永恒的朋友, 只有永恒的利益”
——丘吉尔
利 益 冲 突
西










大】一、从盟友到对手—剖析对峙的原因
材料四课本P109解析与探究: 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
永久的妥协。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 那么搞乱我国社会内部的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 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 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
【探究1】一、从盟友到对手—剖析对峙的原因 材料二 识大国之力 战后美国力量介绍: 战后苏联军事实力:
工业产量占53.4% 黄金储备占74.5% 经济 出口贸易占32.4%
武装部队300万 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 军事 30艘航空母舰和1000 多艘其他战舰 在全球有480多个军事 基地 拥有原子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13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世界多极化趋势和跨世纪的世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13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世界多极化趋势和跨世纪的世界
答案:A
5.(2015·四川卷)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 图可以反映出( )
A.冷战格局的扩展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美苏的直接对抗 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时间信息“20世纪50年代”以及 图片中的“北纬38°线”“停战分界线”,可知此图反映的是20 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朝鲜半岛进行 武装干涉,体现的是“冷战”格局的扩展,是“冷战”中的热
战,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考点二 世界多极化趋势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一、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欧共体的形成 (1)背景:20 世纪 50 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各国强烈 要求从美国的阴影下走出来,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2)经过 ①1951 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 森堡宣布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 年,这六国又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 共同体。 ③1967 年,上述三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徐蓝《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史料二 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 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 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 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 容纳自由制度存在。……我们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 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 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③“冷战”导致国际局势紧张。在欧洲,美苏全面对抗; 在亚洲导致局部战争——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在美洲,古巴 导弹危机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
④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 战争的威胁之下。但由于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又使得世界近半 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高中历史 第二十七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二十七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世界多极化 趋势的出现
世界多极化 趋势的加强
认识:世界格局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 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课程标准学习要点: ②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 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课堂巩固单项选择题 1、“冷战”局面的形成是由于: ⑴美国试图称霸世界 ⑵苏联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 ⑶欧亚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⑷美苏展开核军备竞赛 A、⑴⑵ B、⑵⑶⑷ C、⑴⑵⑷ D、⑵⑷ 2、“这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中 的“这”是指: A、马歇尔计划 B、北约的成立 C、经互会的成立 D、华约的成立
1.“冷战”的含义: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 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 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 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2.“冷战”兴起的背景: ⑴二战时的同盟基础丧失; ⑵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⑶苏联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⑷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⑸美国视苏联为称霸的最大障碍。
3.美苏冷战形成的具体表现
领域 美国(资本主 义阵营) 苏联(社会主义 阵营) 影响
标志着冷战的 正式开始和两 极对峙的出现 政治政策的经 济运用 标志着两极对 峙格局正式形 成 政治 1947年提出
杜鲁门主义
经济 1948年实施
欧共和工人党 情报局 “经互会”
马歇尔计划 军事 1949年成立 1955年成立 北约 “华约”
日本新干线磁悬浮列车
首届不结盟国家会议会场
不结盟运动的标志
第一届不结盟国家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诞生 不结盟运动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兴起)

【岳麓版历史】步步高2012版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七单元 第13讲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岳麓版历史】步步高2012版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七单元 第13讲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表现 . (1)政治: 1947 年 ,杜鲁门公开宣称与苏联和共 政治: 政治 产主义对抗,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产主义对抗 , 标志着 “ 冷战 ” 正式开始 。 苏联和 东欧国家针锋相对, 东欧国家针锋相对, 1947 年成立了 共产党和工
人党情报局 。 ___________。
(2)经济: 1948 年马歇尔提出援助西欧的 “ 欧洲复 经济: 年马歇尔提出援助西欧的“ 经济
点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另一场战争”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 另一场战争 ”
年二战结束, 和“重建世界”的含义。1945 年二战结束, 接下来的 重建世界”的含义 。 战争则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 社会主义阵营的斗争, 社会主义阵营的斗争 , 而斗争的原因无外乎国家利益 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两点。“ 重建世界”应理解为 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两点。 重建世界” 紧张的国际关系的调整、尖锐的国际危机的缓解。 紧张的国际关系的调整 、尖锐的国际危机的缓解。 解题要准确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启示 解题要准确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整体感知
精讲精析
讲主线 本讲内容主要是战后初期国际格局的变化, 二战 本讲内容主要是战后初期国际格局的变化, 后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是两极格局的确立。 后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是两极格局的确立 。基本内容 包括: 包括 :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 ——美、 苏两国关系的转变及原因; ②两极格局下的 美 苏两国关系的转变及原因; 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 冷战 ”政策及其表现; ③美苏双方在全球对峙局面 下进行的激烈争夺。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 下进行的激烈争夺。 美国对苏联实施 “冷战” 的经济 和军事措施,以及苏联为此采取的一一对应措施: 和军事措施 ,以及苏联为此采取的一一对应措施:杜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鲁门主义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 马歇尔计划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互会; 北约组织 经互会;北约组织——华约组织。美苏两极格局 华约组织。 经互会 华约组织 存在近半个世纪, 存在近半个世纪 ,对二战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 影响。 影响。

必修一第15课

必修一第15课

经过: 经过:
(1)1947年,杜鲁门主义 ) 年 (2)欧洲复兴计划 )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 (3)1948年,柏林危机 ) 年 (4)1949年,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经济互 ) 年 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美、英、法、意等国成立北 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5)1955年,苏联、波兰等国成立华沙条 ) 年 苏联、 约组织,简称华约。 约组织,简称华约。
缓和表现: 缓和表现: (1)美国与苏联签署《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美国与苏联签署《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2) 1993年美国和俄罗斯签署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 ) 年美国和俄罗斯签署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 武器条约 动荡的原因及表现: 动荡的原因及表现: 原因: 原因: (1)两极格局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平衡,被 )两极格局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平衡, 冷战”掩盖的民族及宗教纠纷、 “冷战”掩盖的民族及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矛盾 暴露出来 (2)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力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 ) 区和世界秩序 (3)地区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活动频繁 ) 表现: 表现: 年南斯拉夫的波黑战争; (1)1992年南斯拉夫的波黑战争; ) 年南斯拉夫的波黑战争 年科索沃因民族矛盾爆发战争; (2)1998年科索沃因民族矛盾爆发战争; ) 年科索沃因民族矛盾爆发战争 (3)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对南联盟发动了大规 ) 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对南联盟发动了大规 模空袭, 模空袭,是北约成立以来首次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 情况下, 情况下,对一个主权国家采取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第六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探究问题
1、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经过、影响 、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经过、 2、美国热战表现、影响 、美国热战表现、 3、世界多极化趋势 、 4、跨世界的世界格局 、

历史: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件2(岳麓版必修一)

历史: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件2(岳麓版必修一)

解析: 解析:选B。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美国现在正以经 。解题时注意题干中“ 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的关键信息, 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的关键信息, 分析选项,答案为 。 分析选项,答案为B。
命题视角· 命题视角·预测探究
追踪社会热点 朝鲜半岛核问题 朝鲜半岛核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朝鲜半岛核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多次 举行了六方会谈,取得了一定成效。日前, 举行了六方会谈,取得了一定成效。日前,外交 部发言人姜瑜就朝鲜半岛核问题答记者问: 部发言人姜瑜就朝鲜半岛核问题答记者问: 我们希望有关各方着眼大局, 我们希望有关各方着眼大局,继续推进半岛无核 化进程,共同维护半岛和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 化进程,共同维护半岛和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 我们愿与各方共同努力, 我们愿与各方共同努力,推动朝核问题尽早重回 对话解决的轨道。 对话解决的轨道。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本章线索: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本章线索: 以欧洲为中心(近代) 以欧洲为中心(近代) 两极格局形成(二战后) 两极格局形成(二战后) 多极化趋势出现(六七十年代) 多极化趋势出现(六七十年代)
西欧、日本、 西欧、日本、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力量上升
两极格局瓦解(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两极格局瓦解(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尝试命题1 尝试命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
两个国家。 世纪50年代至 两个国家。对20世纪 年代至 年代朝鲜半岛状 世纪 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 况的正确表述是( 况的正确表述是 )
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 . 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 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 . D.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 .
隐形介入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可考查朝鲜半岛的分 美国在欧洲的“冷战”政策, 裂,美国在欧洲的“冷战”政策,在亚州的热战 政策。 政策。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岳麓版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岳麓版

③主要影响: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
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2)发展:到1996年,成员已达113个国家(地区)。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史料导入 史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 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 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 捭阖,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互动探究(1)你如何理解“新的力量在萌动”促使“世界两极开始 消失”? (2)结合史料,探究20世纪50—8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 提示:(1)理解: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 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冲击了两极格局。 (2)趋势:在两极格局下,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名师精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大,在外交 上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形成了美、日、西欧鼎立的局面,其 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3)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 格局。 (4)中国的振兴,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渐重要。 (5)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 对衰落。
——不结盟国家的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史料二 1969年12月结束的第24届联合国大会已被称为“小国会 议”。各种协议尽管遭到一两个核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的反对, 但还是被通过了。如立即暂停大国间的核武器竞赛,成立一个国际 组织来开发海底资源,取缔所有化学武器和细菌武器……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1-7-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世界多极化趋势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1-7-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世界多极化趋势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课标展示 考纲要求 考点聚焦 ①美苏“冷战”的 背景②美苏“冷战 ”的表现③美苏“ 冷战”的影响 ①欧共体的成立② 日本战后经济的发 展③不结盟运动的 兴起④中国的发展 振兴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东欧剧变
(1)从1989年开始,东欧大多数国家实行多党制,共 产党和工人党在很短的时间内丧失了政权,社会制度随之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1990年,以________合并到________的方式,德 国实现了统一。 (3)1991年,________和________组织相继解散。苏 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
备竞赛
)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二、“冷战”中的“热战”
1.朝鲜战争 (1)时间:1950~1953年。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2) 影 响 : 使 中 美 关 系 彻 底 破 裂 , 美 国 采 取
____________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2.越南战争 (1)时间:1961~1973年。 (2)影响: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 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________在军事实力上大体 赶上了美国。 参考答案: 1.遏制中国

历史: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件4(岳麓版必修一)

历史: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件4(岳麓版必修一)

二战后的国际关系 美国今天是一个 强大的国家,没有 任何一个国家比它 更强大。这意味着, 我们拥有这样的力 量……就得挑起领 导的担子并承担责 任。
罗斯福的继任者: 罗斯福的继任者:杜鲁门 (Harry .truman,1884-1972, 美国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 1.背景 背景 (1)二战后美苏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 (2)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
由于二战后整个世界均渴望和平,加上美苏 美苏双 由于二战后整个世界均渴望和平,加上美苏双 世界均渴望和平 方都拥有足以让世界毁灭的核武器 拥有足以让世界毁灭的核武器, 方都拥有足以让世界毁灭的核武器,一旦核战争爆 双方将两败俱伤。所以, 发,双方将两败俱伤。所以,冷战就成为美苏及两 大阵营对抗的重要方式。 大阵营对抗的重要方式。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 健全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 健全常态 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 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 1948年到1950年 共有16个国家 年到1950 16 接受了美国130 多亿美元的援助, 130多亿美元的援助 接受了美国 130 多亿美元的援助 , 其 90%是赠予,10%是贷款。 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 乔治·卡特里克·马歇 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 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 尔 (George 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什么反应?
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 1.背景 背景 (1)二战后美苏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 (2)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 (3)苏联努力扩展自己的世界影响 ) (4)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美苏社会制度、 (5)美苏两国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 ) 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 开始标志: 杜鲁门主义” 开始标志 3.初期表现:“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 初期表现: 马歇尔计划” 经互会” (经济对峙) 初期表现 4.第一次高潮:柏林危机 第一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

历史必修一7单元整合

历史必修一7单元整合
※ 1972年,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强 调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两国间的关系… …美方 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 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建交公报》,再次强调 美国认知中国的立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 的一部分。
※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1972年9月,周恩来和来华访问的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会谈。
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 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 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 代的开始。也标志着两极格 局的最终瓦解。
请结合教材内容思考: 1、为什么要说是恢复?
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
2、新中国成立时为什么没恢复?
美国的阻挠
3、70年代又为什么能恢复?
第一: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第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第三: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会见美国乒 乓球代表团,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 这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
后 全方位外交 挑战美国霸权 冲击两极格局 高速增长 第二经济大国 冲击美国
盟友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日本的迅速崛起。
二、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1956年苏联撕毁合作合同,中苏关 系开始恶化,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 伐克,阿尔巴尼亚退出华约,1969年苏 联军队入侵中国黑龙江珍宝岛,社会主 义阵营日趋瓦解。
3、表现
1、1956—1972年期间 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局面 2、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 美国的经济大国。
日本新干线列车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
日本的汽车工业
4、影响
日本复兴的影响:
(1)外交政策 (2)世界格局
日本复兴前后有何变化?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1.7.13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1.7.13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阵营的出现;(3)冷战开始——杜鲁门主义的出台;(4)正式形成
——北约、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
2.冷战中的热战: 朝鲜战争 和越南战争。 (1)表现: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
(2)影响: 遏制中国 的 ①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__________ 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二战后许多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独立,强烈要求 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秩序,积极谋求维护自身______ 独立 、主权、 和平 的有效途径。 发展与______ (2)成立:1961 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第一次 不结盟 、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确立了独立、自主、________ 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3)主张: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殖民和霸权主 义,主张用和平代替冷战,实行全面彻底裁军,销毁核武器。 第三世界 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 (4)影响:标志着__________ 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共同构成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③军事:1949 年,美、英等 12 国成立________________ 华沙条约组织 。两大军事集团 1955 年苏联、东欧国家成立________________
两极对峙 格局正式形成。 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__________
(3)影响: ①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世界被分裂成两部
的形成。三种称呼都在 1991 年随着苏联的解体而结束。三者的
联系: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 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西欧 的国际地位严重下降,不得不依附 (1)原因:二战后______ 于美国;20 世纪 50 年代,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求得自身的安全 与发展。

《随堂优化训练》2012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件 岳麓版必修1 新课标

《随堂优化训练》2012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件 岳麓版必修1 新课标

1.(2011 年辽宁沈阳市级协作校统一测试)下图是苏联某历 史时期发布的宣传画“华盛顿的和平鸽”,这幅画揭示了( A.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实质 B.古巴导弹危机的根源 C.美苏间军备竞赛的本质 D.苏联霸权主义野心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平鸽”的内脏是“美国导 弹”。这揭示了二战后美国和平政策的虚伪性,反映了当时美国 “冷战”政策的实质是对苏联的敌对。 答案:A
3.下列关于“冷战”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有( ④制止了新的世界
③促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改革 力量的产生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解析:“冷战”是除军事之外的一切对抗行为,既然是对 抗,也就不可能给世界带来安宁,①项错误;美苏“冷战”促 进了第三世界力量的崛起,④项错误。 答案:C
)
2.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苏联提出与美国“和平共处、和 平竞赛与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也提出“和平演 变”战略。这表明双方( )
A.准备再次合作,和平共处 B.用“冷战”方式争夺世界霸权 C C.世界出现和平的契机 D.接受中国“求同存异”主张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的 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49 年美国领导成立了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 1955 年苏联与东欧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 组织,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B 项。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欧洲时代的消失” 等指的是二战后西欧国家德、意战败,英、法等国家虽然赢得了 战争的胜利,但是国家经济实力严重受损,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欧洲失去了世界中心和领导地位。 答案:B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杜鲁门主 义”和马歇尔计划。这两者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解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 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都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答案:B )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14讲新中国的外交课件岳麓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14讲新中国的外交课件岳麓版必修1

• [易混辨析]
• 1.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 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原 国之一。
• 2.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 是1979年中美建交。
• 3.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并不意味着美 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_________________,标印志度着新中缅国甸外交政策的成和熟平。共以处其五项原 _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特征逐包渐容性得到了开国放际性社会的广泛认可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 (3)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在 _________举行的国际会议。
• (2)史料二从其适用的范围可以看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 从其容纳不同时代的内容来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 [拓展深化]
• 1.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方针的原因
• (1)当时世界是两极格局,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 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 (2)美国敌视新中国,苏联支持中国且两国社会制度相同。
“ 中打_国_扫外_干_交_净_的_屋_基_子_再本__请原__客则__。_____”一“边_倒__________”的三大政策,成为
• 3.成就: • (1)建国一周年时,同____苏_联_________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 • (2)1953年底,中国与________、________等国倡导了
• ——毛泽东(194
• 史料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 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 代内容……
• ——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54

第24课_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24课_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二战”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示意 图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 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 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 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材料说明了什么? 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变 化,美国、苏联成为强国,西欧 各国普遍衰落。
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 美国抗衡的大国。
——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1947)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 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 平。……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得到 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 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材料二 ——马歇尔1947年在哈佛大学演讲
①杜鲁门主义讲话中所说的“极权主义”和少数武装分 子或外来压力” 指什么?杜目的是什么? 指社会主义制度,这些国家的共产党武装和苏联。 公开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与苏联全球对抗 ②从马歇尔的演讲分析,他主张美国实施对外援助的目的 是什么?
3、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 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其含义不包括:
A 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 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 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 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
B
4、北约和华约的共同之处是:
A、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C、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
四、“热战”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 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 朝鲜。美军舰对进犯台湾海峡。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 1953年,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中美关系破裂;冷战扩大到亚洲。
朝鲜战争
(1950—1953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1-7-2新中国的外交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1-7-2新中国的外交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例1】(2010·浙江·21)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在联合国和地区性 国际组织中的重要 外交活动 ①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背 景②新时期我国以联合国为 中心的外交③新时期我国在 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外交
( )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首页
策,成为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二、成就 1.建国一周年时,同________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 交关系。 2.1953年底,中国与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倡 导了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以其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特征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 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 参加了在____________举行的国际会议。 4 . 1955 年 , 以 ________ 为 首 的 中 国 代 表 团 在 ________ 举 行 的 ________ 国 际 会 议 上 , 坚 持 “____________”的方针,推动会议达成了____________ 原则,使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高中历史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件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件 岳麓版必修1

能力提升 7.下列有关两幅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7.下列有关两幅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图一
被隔开的东西柏林 图二 摧毁“柏林墙” 摧毁“柏林墙”
A.“柏林墙”的修建是“冷战” A.“柏林墙”的修建是“冷战”的产物 柏林墙 B.“柏林墙” B.“柏林墙”是“冷战”时期德国分裂的象征 柏林墙 冷战” C.修建“柏林墙” C.修建“柏林墙”标志着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 修建 D.摧毁“柏林墙” D.摧毁“柏林墙”是世界实现和平的标志 摧毁
问题思考 1.二战后,美苏两国对抗为何采取“冷战” 1.二战后,美苏两国对抗为何采取“冷战”形式 二战后 而不诉诸战争? 而不诉诸战争? 提示 (1)主要原因是美苏双方在军事上形成 均势局面,相互忌惮,谁也不敢轻易动武。 均势局面,相互忌惮,谁也不敢轻易动武。 (2)二战结束后,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二战结束后,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3)二战的巨大灾难给世界各国留下了深刻的 历史教训, 历史教训,现代战争的巨大威力使美苏双方不 敢贸然发动战争。 敢贸然发动战争。 (4)二战给各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美苏 二战给各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及其附属国亟需恢复发展经济。 及其附属国亟需恢复发展经济。
6.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6.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 年美国发起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目的是 A.拉拢东欧国家 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 C.军事上遏制苏联 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解析 美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其对苏 “冷战”的一个重要步骤。 冷战”的一个重要步骤。 ( C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与

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六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13课时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件 岳麓版必修1

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六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13课时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件 岳麓版必修1

(1)多极化趋势出 现并曲折发展 (2)当今世界格局 呈现“一超多强” 的局面;缓和与紧 张、和平与动荡并 存,但和平与发展 成为时代的主流
第13课时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纲要求】 【课标提示】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
“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 霸权地位 相对衰落,军 _________ 事实力被苏联赶上,调整 对华关系
(1)判断:美苏冷战以美苏的对抗为标志,斗争形式在欧洲以
“冷战”为主,在亚洲出现“热战”。 (√ ) (B) A.具有军事援助性质 (2)选择:“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温习通史背景
学通史
补断裂
通史线索 (1)二战后,西欧普遍衰 落,美国和苏联成为主宰 世界的两大主要力量,国 两极格局的 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 形成和发展 盾,导致美苏同盟关系破 (二战后~ 裂,出现了“冷战”局面 20世纪70年 (2)“杜鲁门主义”、“马 代) 歇尔计划”相继出笼, 1949年北约成立,1955年 华约成立,美苏两极格局 形成并相互对峙
础。
要点2Leabharlann 简述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及其特点。
提示: (1) 过程:雅尔塔体系 —— 奠定基础;两大阵营的出
现 ——初步形成; “ 杜鲁门主义 ” 出台 ——“ 冷战 ” 正式开
始;北约和华约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 特点:①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 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②在两极格局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
(1)“ 冷战 ” :是一种体制,是美国对苏联建立的经济上
封锁、政治上对抗、军事上遏制的整套体制,但其活动不 包括战争。 (2)“ 热战 ” :是针对 “ 冷战 ” 中的 “ 不包括战争 ” 而言 的,即“热战”是在“冷战”大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活动,

世界政治格局 PPT课件 图文

世界政治格局 PPT课件 图文
3、基本原则和宗旨: 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 4、影响: ①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
政治舞台。 ②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 务的局面。
点击学点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一、苏联解体
【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 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关系。国际关系既是学术领域的,也是公共政策 领域的。
【“三个世界”的理论】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 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 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 也是第三世界。”从而明确地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1974年4 月,邓小平在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第一次向世界全面阐述了毛泽 东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他还宣布:“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 超级大国。”这一战略思想,对中国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加强在世 界政治格局中的国际地位,争取第二世界国家共同反霸,发展对外关系,具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马歇尔计划问题上,教材认为西方国家企图用该计划拉拢东欧,但遭到拒 绝。下述材料引用当事人的说法,似有不同。
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冒险和混 乱。我们的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 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
点击学点二、世界多极化趋势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①美国的扶植
1、原因: ②日本战后改革 ③利用国家政权推动经济的发展 ④重视科技和教育:高科技的发展道路
2、表现: 1956—1972年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 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岳麓版

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岳麓版

D
●(四)“冷战”的兴起 对立 以美为首的资本主义 以苏为首的社会 主义阵营 表现 阵营 冷战 “开始” 政治 1947年杜鲁门主义 经济 军事
●(四)“冷战”的兴起 (1)杜鲁门主义——冷战的开始 1947年,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 ①要求美国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 耳其” ②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影响: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 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形成, 由此出现两极对峙。 实质: 干涉别国内政。
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 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 子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 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赫鲁晓夫
●(一)“冷战”兴起的历史背景 (1)二战后国际力量的对比: ①美国: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资本主义) ②苏联:成为战后惟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 治军事大国;(社会主义)
美苏关系变化:由同盟到对峙。
●(一)“冷战”兴起的历史背景
(1)二战后国际力量的对比: (2)美苏关系的变化:(合作—对峙)
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为什么会对峙? 失去战时同盟基础;
国家强大实力相当
美苏国家利益冲突;
社会制度差异对立
根本原因
你认为应该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之 间关系的原则吗?
"二战"期间美、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 其主要原因是 A、称霸世界 B、意识形态矛盾 C、国家利益 D、分裂德国
什么战争?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 联人民举国欢庆。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联参 谁和谁的战争? 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 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 开始。” • 为什么凯南说“战争才刚开始”,这说明美 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因为二战虽然结束了,但美苏之间的对抗才刚刚开始。

高一历史必修1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教案 岳麓版

高一历史必修1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教案 岳麓版

高一历史必修1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岳麓版单元归纳:1.一条基本线索: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瓦解,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

2.三个重点: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和瓦解过程及其主要对抗形成“冷战”兴起的原因和表现;六七十年以来西欧的联合自强、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出现,使世界格局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当今的世界格局正处在新旧格局的交替之中,多极化趋势加强。

3.三个观点和认识:20世纪世界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三次大的变动,每次新旧格局的交替,都有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当今世界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但不可避免;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它自六七十年代初露端倪,七八十年代日渐明朗,九十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更加不可逆转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冷战”的兴起1.背景:(1)二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企图称霸世界。

(2)苏联则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美推行反苏、反共政策。

2.经过:(1)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2)“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杜鲁门主义的内容: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3)援助欧洲的复兴计划,又称马歇尔计划。

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的运用。

1949年苏联则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与之对抗。

(二)“冷战”进一步发展1.柏林危机:美国利用危机加快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使德国不可逆转的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个国家。

2.北约和华约的建立:(1)1949年北约建立(目的: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55年华约建立(目的:对抗北约),至此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2)历史影响:世界分裂为两个部分;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进行军备竞赛,世界受到核战争的威胁;③两者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④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各种力量分化组合,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多极 两极格
(2)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建立 化趋 局瓦解
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势 以来
(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了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国际关系格局实际上是一种不稳定、充满矛盾斗争的状态 认识 (2)国际政治格局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的,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 平衡是导致其变化的根源
2.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西欧和日本同美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西欧和日本 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它们在很多领域已经赶上并超过美国,而美国在这一时期 经济却陷入了“滞胀”的状态。西欧和日本不愿意像过去一样受美国的控制,希 望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开始积极为提高自己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而努力。 这些说明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动摇。
20 世纪 50 后期至 80 年代
年代
(2)60 年代初,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3)70 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世界开始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4)七八十年代,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有力冲击
了两极格局
20 世纪 80 年代 末 90 年代初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2/282021/2/282021/2/282/28/2021 2:20:23 PM
Hale Waihona Puke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2/282021/2/282021/2/28Feb-2128-Feb-2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2/282021/2/282021/2/28Sunday, February 28, 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2/282021/2/28Februar y 28,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2/282021/2/282021/2/282021/2/28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 界
单元知识整 合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历程
格局
形 成

极 格 局
动 摇
结 束
时期
原因及表现
20 世纪 中期
50
年代
(1)二战结束后,美苏抗衡,形成均势 (2)50 年代前后发展为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 (3)北约和华约的形成,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1)美苏争霸,双方实力相对削弱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2/282021/2/282021/2/282021/2/282/28/2021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2月28日星期 日2021/2/282021/2/282021/2/28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2月2021/2/282021/2/282021/2/282/28/2021
格局解体;国内现代化 外交政策,实行不结盟 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
建设需要
政策;对外开放 作;维护世界和平
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和国际形势影响着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政 认识
策日渐成熟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2/282021/2/28Sunday, February 28, 2021
3.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一超多强”格局下,美国、西欧、日本同为世 界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力量,相互之间既存在密切的合作关系,又时常发生摩擦 与纠纷。美国的单边主义受到很大的制约。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历程
时期 国内外形势
外交政策
外交成就
建国初 期
同苏联和欧亚人民民主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国家建交;提出和平共 营形成;亚非国家独立;确定了“一边倒”等政
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 美国敌视、孤立新中国 策
瓦、万隆会议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20 世纪
第三世界的崛起;美苏 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
70 年代
争霸的形势
化;中日关系的改善
改革开 放后
世界多极化趋势;两极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 开展多边外交,积极推
二战后至今西欧、日本同美国关系的演变 1.战后初期受制于美国,服从美国的战略需要。美国为了把西欧纳入其“冷 战”轨道,在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给予西欧大量的经济 援助;在日本方面,为了在亚洲建立一个抵制苏共和中共的基地,美国积极扶植 日本,强行终止了日本的战争赔款,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朝 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使日本从提供商品和劳务中获 得大量的“特需”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